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1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主    题: 认识方程

课    时: 共8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郭永胜/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同学或自己的表达进行合理的评价。以使不同的人在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所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将等量关系融合到多种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和表达,另一方面适当的情境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CS)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SG)

[评价任务]

1.完成思考1、思考2和练习1,在跷跷板和比身高的情景中你找到了哪些等量关系?(DO1)

2.完成练习2,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DO2)

[资源与建议]

1. 对教材的简单分析;

《等量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节内容。学生之前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对等量关系也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本课也是后面学习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方程的本质是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鉴于等量关系的重要作用,教材为等量关系安排了独立的课时进行学习,突出体现了核心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2. 对资源的分析、建议;

本班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外来务工子女。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学生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习惯并不是太好。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对于等量关系的理解不能单纯的依靠数理推理。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而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为后一节课列方程提供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在单元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以跷跷板为引入。利用跷跷板直观容易理解的优点,帮助学生理解当跷跷板平衡时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进而揭示等量关系的含义。在第二个教学阶段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数量--身高。在通过信息的分析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开展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学生能通过画线段图、列等量关系式等形式表示出情境图中的等量关系。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4.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准确找出等量关系,;难点是并能用画图、列等量关系式等形式正确表达出来。可以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直观图的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PO1)

课件、作业纸等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PO1)

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往这里一站。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随意指班内的两个学生)你和他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那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数量和数量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关系。

二、探究新知,交流学习。

(一)探究活动一:(课本64页,第一个问题)(PO1)

1.通过跷跷板的情境认识等量关系的意义。

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好玩吗?(好玩)一只鹅听说跷跷板很好玩,就带着两只鸭子跳上了跷跷板。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第一幅图)。

师:跷跷板平衡吗?(不平衡)这时候它们之间的质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一只鹅的质量大于两只鸭子的质量)

师:鹅觉得自己太重了,于是又叫了一只鸭子。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吗?这时候说明了什么?

一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

师:我们能不能用数学的形式书写下来的?

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1只鹅的质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借助跷跷板的情境检测学生对等量关系的掌握情况。(课本65页练一练第1题。)(DO1)

师:通过跷跷板我们认识了什么时候数量之间存在着等量关系,那老师再出示一组跷跷板的图片你能说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质量=一个苹果的质量

(二)探究活动二:(课本64页,第二个问题)(PO1)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2)姚明的身高是妹妹身高的2倍。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得到谁和谁之间身高的关系?(或者问那两个人之间的身高有关系?)

(3)笑笑比妹妹高20厘米。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又能得到谁和谁之间身高的关系?

2.用多种方式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出了图中人物身高之间的关系,那你能用画图或列式子的方法表示出来吗?(请学生选择一种表达方式即可。)学生独立思考,并表示书写或画图。

3.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完成的同学先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

(2)请学生到台前来展示、讲解。

画线段图:

列等量关系式: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笑笑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列等量关系式?(或者你是通过那句话找出这两者之间的等量关系的?)

(三)联系生活,加深认知(PO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你能再说一组等量关系吗?

(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等)

三、课堂测评,巩固新知。

(一)知识目标第一层次: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1)

了解水平评价任务: 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全体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了解水平:

1.能借助天枰图片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

2.能用下面的等量关系式表示出图中的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二)知识目标第二层次: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2)

理解水平评价任务: 课本65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理解水平:

1.能通过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情景的的数量关系。

2.能通过列等量关系式的形式表示出等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作业设计:基于目标形式多样, 有层次有新意,要说明设计意图和评价标准。

一、知识目标第一层次: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1)

1.了解水平评价任务:

下列图形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2.全体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了解水平:

(1)第三幅图相等,100克砝码加上1个樱桃的质量与一个苹果的质量相等。

(2)第三幅相等,因为只有第三幅的跷跷板是平衡的。100克+1个樱桃的质量=1个苹果的质量

二、知识目标第二层次: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1)

1.理解水平评价任务:

(1)上图中蕴含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请你用等量关系式表示出来。

(2)图中的等量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理解水平:

(1)男生人数×3=女生人数

(2) a×3=b

三、知识目标第三层次:应用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2)

1.应用水平评价任务:

A+12=B

(1)你能用上面的式子表示出公交车人数的变化情况吗?

(2)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上面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什么情景?

2.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应用水平:

(1)公交车上原有A人,上来12人后车上现在有B人。(或者公交车上原有12人,上来A人后车上现在有B人。)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2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 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 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 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 但人物个性鲜明, 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 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 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 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 设计中, 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 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 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 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 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 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 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 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词语, 揭题导入

1. 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2. 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 , 齐读, ——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 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 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 初读寓言,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 检查反馈。

(1)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1) 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 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2) 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 随机正音, 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 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1) 出示提示, 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让他练眼力, 先练, 后练。练好眼力, 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 纪昌成了。

(三) 读读议议, 感受纪昌

1. 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 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 交流, 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 读读这两句话, 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 请你把它圈出来。

(2) 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1) 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2) 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3) 创设情境, 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4) 再读第二句, 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 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 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 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 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 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 怎么个相当到家?

(3) 第二次练习, 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 该怎么说?

(四) 反观飞卫, 感悟寓意

1. 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 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 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 你再来见我吧!”

(1) 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 纪昌想学的是射箭, 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 指导朗读。

(4) 学习射箭是这样, 那要学习书法, 或是学习其他本领, 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 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 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 布置作业, 拓展积累

1. 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下)第82~84页。教学目标:

1、经历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戏是否公平的判断,感受游戏的公平原则。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经验判断

规则是否公平,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3、能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是等同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分小组准备圆形纸片、扑克、围棋子、硬币、骰子、彩笔。

2、教师准备:用于学生验证的汇总表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感受规则意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想玩吗?出示转盘:

师:请2位同学上来,开始!

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开始。

师:怎么了?

生:没有游戏规则,不好玩。

板书:游戏-规则

师:对了,有游戏规则,才可以玩。真对不起,只顾着急切地和大家玩游戏,忘记游戏规则了。

出示游戏规则:

转盘游戏的规则:

(1)双方先选好各自的颜色;

(2)每人轮流转一次,须转一圈以上;

(3)指针指向自己选定的颜色则获胜,否则对方获胜。

教师边出示规则边安装指针。

二、感受游戏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

1、对规则有意见吗?没有就可以开始了,你想选什么颜色? 生:这样不公平。师:为什么?

生1:这个转盘蓝色部分小,白色部分大。

生2: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小,指向白色的可能性大。

师:我们试一下吧,试4次吧,如果甲选蓝色,乙选白色,据你估计,他们各会获胜

几次?

生3:可能甲胜1次,乙胜3次。

师:为什么?

生3:因为这个转盘平均分成了4份,蓝色只占一份,而白色占了3份。

师:会出现其它可能吗?

生4:也可能4次都是乙获胜。

生5:还可能甲、乙各获胜2次,或者甲胜3次、乙胜1次。

生6:也有可能4次都是乙获胜。

师:大家说,有这种可能吗?

生7:有这种可能,不过可能性非常小。

师:那哪种可能比较大些呢?

生8:乙胜3次,甲胜1次的可能性比较大;4次都是乙获胜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大多数学生都猜“乙胜3次,甲胜1次”。

(演示,发现恰好乙胜3次,甲胜1次。)

2、看来这个游戏真的不公平,你们愿意玩这样的游戏吗?

学生齐声地:不愿意!

师:看来,游戏有了规则才可以玩,公平才好玩。

板书:公平。

师:那现在怎样才能对双方都公平呢?大家拿出自己的圆形纸片,你能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转盘吗?

学生设计转盘,设计好的在黑板上展示。

师:看一看,黑板上展示的这些转盘对双方是不是都是公平的?我们就来挑选一个,请两个同学上来,玩一下公平的转盘游戏。各自选定颜色。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次定输赢吧。你们俩谁来转?

两人都想自己操作。

师:他们都想自己来操作,这样,我们给他们想个办法吧,公平地选出操作的人。

生1:我有办法,用抛硬币的办法。猜中的就操作转盘,这个办法比较公平。

生2:石头、剪刀、布也挺公平的。

生3:还可以掷骰子,分1、2、3和4、5、6来猜,猜中的操作。

师:这样公平吗?

生4:这样公平,因为每个人都有三种可能,分1、3、5和2、4、6也可以。

师:笑笑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她分大于3点的和小于3点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5:不好,这样不公平,大于3点的有4、5、6三种可能,而小于3点的只有1、2两种可能。

生6:也可以这样,抓一把围棋子,让他们猜单数还是双数。

师:也是很好的办法,围棋比赛猜先就是用这样的办法!

师:大家给你们提供了这么多办法,你们打算选用那种?

两学生:猜硬币。

师:嗯,简便易行。

猜硬币,做转盘游戏。

三、验证游戏公平性,进行游戏实践

1、抛瓶盖游戏

师:看来做游戏,需要有规则,也需要公平。笑笑根据生活常见的瓶盖,设计了一个抛瓶盖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游戏规则:

师:怎么样?感觉她设计的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生1:我感觉是公平的,因为一共就两种可能,要么向下,要么向上。

生2:我觉得不公平,因为瓶盖一边大,一边小,落下来的可能性会不同。统计两种观点的支持人数。

师:这都是我们的分析,究竟是不是公平,我们还是来实验一下吧。大家觉得应该做几 次实验?

生3:我觉得做3次就可以了,就能比较出来哪种可能性大。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4:3次不好,或许某碰巧就都朝上,或者都向下。

师:是啊,这样的偶然现象也会出现。那实验几次?

生5:10次,不,20次,这样就能看出哪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偶然性就小了。

师:也就是说实验的次数越多,受偶然性的影响越小,是吧?

生齐声地:是,次数再多一些。

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每个小组都做10次,然后把全班的情况汇总一下。

(1)小组实验、填表。

盖面朝上

盖面朝下

次数

(2)汇总

盖面朝上

盖面朝下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第五小组

合计

四、作业设计:

设计一个游戏规则,使之公平。

五、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大地的话》,我们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面对语言量,你想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

五、作业设置:

摘抄美丽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5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文 具 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然后对“买 4 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 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0.4×5= 0.2×5= 0.6×5= 0.3×6= 0.2×7= 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 6 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0.34 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 先独立 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4 页“练一练”的第 2、3 题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 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 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 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 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 4 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 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 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 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29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 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倍;如果 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 2.4 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 3.5 大并且比 3.6 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 两个这样的数。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6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 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3、P37 页第 4、7 题(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独立思 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

53.8×10 =

43.21×1000=

0.12×100=

0.01×100=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 卷)的批发价是 28.5 元,一卷的零售价 是 3.00 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7 页“练一练”的第 3、5、6 题

广

教学目标 :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 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 复习

下面的数与 0.659 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

6.59

6590

65.9

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观察 P38 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 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 得到哪些信息?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 30 米,宽 20 米;花坛长 3 米、宽 2 米;地砖长 0.3 米、宽 0.2 米.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 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 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0.3 × 0.2=0.0 6计算时可以先算 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 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 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 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 流。

六、拓展提高 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 积是()位小数。

(2)0.38×0.26 积是()位小数。

(3)23.8×0.6 积是()位小数。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2、4、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 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 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2.8 ×0.8 2.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6×0.8 = 288

0.78 × 0.04= 312

3、直接得数。0.6×0.7=

0.9×0.1=

0.8×5=

4、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 8×2=16,所以 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 0.8 等于 0.7,这个数是 0.56。()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 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 41 页第 1、3、4、6 题,在组内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 1.2 倍,体重是蒙古牛的 1.4 倍。草原 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的第 2、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 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

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 上每分大约爬行 2.2 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 2.15 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 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 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 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 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独立思索小组交 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

1、第 43 页的第 1、2 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 43 页的第 3 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册页思维拓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的第 4、5 题

教学目标:

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说图中的 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 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6.1×3=18.3(元)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19

3.6×4×2.5

3.6×(4×2.5)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独立思索,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 45 页第 2、3、4 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9×2.5×0.4=

7.8×15+2.2×15= 0.2×1.25×5×8=

9.63×2.5+9.63×7.5= 5×0.8+5×39.2=

0.63×99+0.63=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5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板书设计: 38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3、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将 0.2+0.2+0.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 100 倍,积扩大()倍。

3.把 10.34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是()。

4.求 33.3 的百分之八十三是多少?列式是()。

5.0.5×8 表示求()。

6.8×b, 当 b()时,积等于 8;当 b()时,积小于 8; 当 b()时,积大于 8.7.把 0.005 变成 0.5,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来的数()倍。

8.5.43×6.05 的积有()位小数,4.8×0.36 的积有()位小数。

9.25×1.2×4 可以利用()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10.2.4+2.4+2.4+2.4+2.4+4.5+4.5=()×()+()×()。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根据神舟六号的资料提出问题。并出示学习目 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 1 题、2 题、4 题。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直接写得数。

0.8× 9 =

2.6+1.2=

1.03×3=

1.6×1.1=

80×0.05= 1.5÷100=

0.125×8=

2.4×0.6=

0.43×10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0.4×2.5

2.37×0.4

0.32×0.8

3、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0.25×0.975×40

0.89×4.8+0.89×5.2

(8+0.8)×1.25 10-0.38-0.62

45.3×101-45.3

1.25×0.25×8×0.4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练习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向全班 同学展示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 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七、拓展提高 ① 4.6 乘 5.5 与 3.4 的差,积多少?

② 4.35 减去 4.2 与 0.5 的积,差是多少?

③ 6.4 与 1.3 的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3、5 题,整

理 与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 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 P50 页第 1 题。

2、教材 P50 页第 2 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 1 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 1 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 P50 页第 3 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 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 P50 页第 4 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50 页的第 6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单元测试(2 课时)

一、我会填 1、4.3×3.2 的积有()位小数。

2、0.8×4 表示(),4×0.8 表示()。3、3.75 扩大 10 倍是(),扩大 100 倍是()。

4、1250 缩小 10 倍是(),缩小 100 倍是()。

5、求 1.2 的百分之八是多少?列式为()。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2)0.03 与 0.04 的积是 0.12。()

(3)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数的 1.65 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5)一个数(0 除外)乘以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三、快乐 ABC(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积最大。A.3.6×0.01

B.3.6×0.1

C.3.6×1.1

2、不计算,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

A.5.32×2.4=12.768

B.5.32×2.4=1.2768

C.5.32× 2.4=127.68

3、下列各式中积大于两个乘数的是().A.6×0.84

B.7×1.1

C.9.03×0.9

4、一个因数缩小 100 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扩大 100 倍

B.缩小 100 倍

C.不变5、10 个 0.08 是多少?列式是()。

A.10×0.08

B.0.08×10

C.10×0.8

四、小练笔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8.29×10=

2.5×0.2=

4.87-2.7=

3.07×10=

0.13×2.8= 3.9×2=

5.8×10=

0.6×0.8=

1.1×9=

2.4×0.2= 2.用竖式计算。(12 分)

2.97×3.5=

6.05×0.83=

0.78×4.5=

3.36×3.67=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 分)

3.8×6.7+3.3×3.8

1.28×0.29-0.29×0.28

101×4.8

56×12.5×2

五、我能行

1、下面是王家村小学 3 月份水和电的用量。实际用量 单价 水 43.8 吨 1.51 元/吨 电 167 千瓦时 0.53 元/千瓦时

(1)3 月份要交水费多少元钱?(2)3 月份要交电费多少元钱?

(3)这个月水、电费共花多少元钱?

2、洋洋参加儿唱歌比赛,有 4 个评委给她 9.27 分,3 个评委给她 9.08 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保留两位小数)

3、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8 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02 倍,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6

1、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一些关于语言的词语。

2、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浏览《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4、学会积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5、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一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教学难点:

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交流摘录笔记

(一) 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幻灯。

2、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他们的用法。

3、根据本组课文,进行笔记摘录,小组交流。

4、小结。

摘录内容:

重点的语句、重点的词语

摘录的重要性:

摘录需要注意:

(二) 读一读

1、读一读词语。

2、它们都有那些特点。

3、你理解那些词语,讲给大家听听。

4、用它们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表述语言的词语还有哪些?

(三) 畅所欲言

你有下面的感受吗?任选一项说一说。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 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

(3)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 背诵积累。

(四) 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明确: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 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及内容:习作

(一) 学习书中例文。

1、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

2、使文章生动的方法是什么?

(二)习作审题

会说话的----------

-------------的话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题一:1、可补充的内容较丰富,如动物(小鹦鹉、八哥……)、人物。

2、内容上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

题二:1、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话……

2、注意选材要新颖。

3、内容上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奋、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文章更生动。

题三:1、抓住题眼忘不了的话,多问几个为什么。

2、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

(三)金钥匙----怎样做好主持人。

板书设计:

会说话的----------

-------------的话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7

张艺苹

一、学生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拼读音节,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并掌握了大部分汉字,对朗读的积极性比较高,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勤于动脑,踊跃发言,善于提问,能初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相当一部分学生识字的返生率较高。

2、学生但习作能力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畏难心理。

3、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懂得学习。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另外,在写作练笔方面要加强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

(一)、查字典,选择恰当的意思

1、看多幅图,写一段通顺的话。

2、记住要点,按顺序复述故事。

(二)、根据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

1、观察制作过程,写一段连贯的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三)、懂得用总起分述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1、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2、听一段话,听出说话中的错误。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四)、读日记,了解日记的特点,写日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五)、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神奇想象。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

(一)。

3、听广播,说出主要内容。

(六)、读懂课文,体会感情,感受想象,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 懂得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

(七)、读文章,想象画面,感受情景,读出句子的语气。

1、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

(二)。

2、观察周围的事物,叙述自己的见闻。

(八)、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第一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第二单元教育学生怎样为人处世;第三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是描写事物;第五单元讲述神奇、动人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第六单元赞扬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第七单元学习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各单元重点突出,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三、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20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5、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

2、读文章,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感受情感。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本学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3、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4、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投入情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继续进行每周一诗的背诵外,每个月还要读一本优秀的课外书(老师推荐给学生几本课外书,以供学生选择。)

5、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8

《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中,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得的结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或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为此我以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例子引入课题,由课题引出疑问 “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自己解答疑问。引发学生的猜想,带着这个疑问,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验证。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三种方法,分别是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通过这三种方法验证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利用这一规律解决了问题。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一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以先独立思考再合作的方式,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究出结论。学生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课堂适时给予鼓励表扬,特别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出现不同的理解和观点,产生真实的辩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的结论。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再让学生通过应用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了“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在用“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虽然发言的学生边说、边演示,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使折纸的关键,但对于学生来说,先找中位线,再进行对折,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对中位线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选择不用语言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操作以正确的指引,保证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了教学效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篇9

一、我是小小书法家。(5分)Shuāi jié wān yán tān án diān bō sāo rǎo

二、我会按要求写词语。(1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热爱()()的阳光 热爱()()的阳光

2、补充词语,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居()思()()所()言 心()诚()目不()()小心()()()()如梭

〔 〕

3、表示“高兴”的四字词语:〔 〕、〔 〕。

三、对号入座。(6分)谎言 美言 直言 忠言 谣言 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叫();不真实的话叫(); 答应、应允别人的话叫();代人说好话叫();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叫()。

四、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4分)

1、“历史上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中的“载”的读音为“zǎi”。()

2、“环视”、“端详”、“浏览”、“渴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

3、《七子之歌》的歌词是为澳门回归而创作的新作品。()

4、《跳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表现了船长的机智、沉着。()

五、句子小能手。(5分)

1、在原句上用符号修改病句。

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家乡的名胜古迹六尺巷。

2、改成拟人句。星星一闪一闪。〔 〕

3、分别用两组关联词,将所给的句子连成不同的两句话。他是领导。他应该尊重事实。①〔 〕 ②〔 〕

4、仿写句子。

例:对于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 〕来说,时间就是〔 〕。

六、巧用名句。(填序号)(5分)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不已规矩,不成方圆。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回忆是力量之源。

8、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离乡六十多年的叔公要乘坐“集美号”邮轮从台湾回到厦门了,真是()啊!在“和平”码头,思念了六十年的亲人终于相见,但(),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深情地对视。带叔公行走

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刚才还好好的天气突然阴沉了起来,难怪古人说()。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看到一道道车辙,虽然在台湾创业成功,想起经历的艰辛岁月,叔公感慨道()呀!联想到我自己经常急功近利,实在惭愧,真是()啊!

七、我的积累与你分享。(13分)

1、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三月桃花水,是〔 〕。三月桃花水,是〔 〕。你也能吟诵一句描绘春天的诗吗?〔 〕。

2、假如你是种子,请到我的怀里睡。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你可以〔 〕、〔 〕、〔 〕、〔 〕。(《大地的话》)

3、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 〕,那样〔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 〕,充满着〔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4、“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一声乳名„„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深情诉说,这声声呼唤,让我想起了新加波作家尤今说的:“一个没有祖国的人,〔 〕。”

5、“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段话中的“我”指的是〔 〕,“你们”指的是〔 〕。太阳带来的美好事物是〔 〕。

6、〔 〕,〔 〕。〔 〕,〔 〕。(《滁州西涧》)

7、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我们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今年的5月12日,在人们的心中也一定难以忘怀,因为那一天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许多同胞的生命顷刻间消逝。写一两句话,安慰、鼓励、祝福一下灾区人民吧!〔 〕。

八、畅所欲言。(5分)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回。怎样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体会。(可以谈谈自己怎么做的,也可将自己知道的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巧妙地加以运用。)

我的体会:〔 〕

九、快乐阅读。(17分)水珠的悲剧

荷叶像一张大蒲扇似(sì shì)的,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在水下(嬉、嘻)戏,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呀,那荷叶(托、拖)着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sì shì)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晖)。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吗?”荷叶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流、留)下一块泥印。听到赞扬声,就骄傲起来,自鸣得意,这是多么可悲啊!

1、划出本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和字。(3分)

2、照样子写词语。(2分)例:舒服 舒舒服服 〔 〕〔 〕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6分)欢快〔近义词()反义词()〕 增添〔近义词()反义词()〕 骄傲〔近义词()反义词()〕

4、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2分)⑴由于太得意了,忘记了应有的态度。()⑵自己认为了不起,非常得意。()

5、用“——”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6、用“﹏﹏”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1分)〔 〕

7、读了这篇文章,说说喜欢谁,从它身上你知道了什么道理?(2分)

〔 〕

十、笔下生花。(30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半期填空2 篇10

1、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2、21.034是由2个(),1个(),3个()和4个()组成。3、1里面有()个0.01; 0.1里面有()个0.01。

4、3.4×6表示的意思是(),其结果是()。

5、把13.14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结果是()。

6、根据13×24=312,直接填写括号里的数。

0.13×24=()1.3×0.24=()

7、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8、在〇里填上“>”“<”或“=”。

0.2米〇2厘米1.25×0.86〇0.8610.1×0.1〇10.1+0.19、15厘米=()分米=()米;125克=()千克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5度,它的顶角是()度;如果它的顶角是30度,它的底角是()度。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3.用4.4米,5.1米,3.3米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4.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5.用割补的方法,能把任意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大于2.4而小于2.5的小数有()。

A.1个B.3个C.无数个

2.和3.6千米相等的是()。

A.360米B.3600米C.3千米6米

3.30个一,3个0.01和3个0.001组成的数是()。

A.303.3B.30.033C.30.303

4.一个大于0的整数与一个小数相乘,它们的积()。

A.一定大于这个数B.一定小于这个整数C.不能确定

5.在50米赛跑中,小明成绩是7.2秒,小东的成绩是6.9秒。他们的成绩()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篇11

1、查漏补缺,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

2、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

3、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策略

一、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的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利用课间时间和教研组活动时间,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收获,介绍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总之,做到教材心中有数,学生情况心中有底,检测方向心中清晰。

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要求。复习课既要能够沟通前后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和系统,又要有新意。杜绝把复习课上成纯粹的练习课,保证在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学习相对滞后学生的关注,为课后辅导缩小人数,缩短时间。

三、及时有效的进行综合检测,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适应综合练习的题量,更好的把握答题时间。通过综合检测,发现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减少着力时间,寻找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加以突破。1

四、保持良好心态,不因为期末的来临而打乱自己的教学节奏,从容的面对学生出现的一切情况,用耐心和爱心加以疏导,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而不失紧凑的参与到复习和考试中去。

知识点梳理:

数与代数

一.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

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

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

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

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1.2+3.4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20.6+3.7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12.75+2.2571.13-16.55

④位数不同。16.3+2.75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2.8×1.1 ②乘数中间有“0”。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1.06×470 ④积末尾有“0”。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

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②除数是小数。③商中间有“0”。④商末尾有“0”。

⑤验算。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⑩估算。

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

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三.方程

1.会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公式及运算律。

3.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方程。

4.会解方程:

5.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程的格式)

会找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准确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解决问题

(见书中例题和练习中的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一.认识图形

1.总的可以按平面和立体来分类。

2.三角形的分类:

①能通过目测、测量来识别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分类。

②按角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知道每种三角形的特征会判断。

③按边分得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

⑤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

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②什么是梯形。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辨析。

4.作图

①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③梯形

④综合作图(先画一梯形再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5.数图形中的学问

二.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图形中的规律

统计与概率

上一篇:《傲慢与偏见》优秀读书笔记下一篇:《2、升国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