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精选8篇)

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 篇1

秋季,金灿灿的秋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稻谷笑弯了腰,果子涨红了脸,玉米笑开了怀。一个个硕大的釉子摇摇欲坠,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散发出清香,一个个像大红灯笼的柿子火红火红的。到处是丰收的歌声,这一个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秋季!

大自然,总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启示。只须大家多留一份心,就能领悟大自然的奥妙,你们说呢?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本充满了无穷无尽奥秘的记录本,给大家带来许许多多的启示。

夏季,天空时而雷声大作,倾盆大雨,时而火辣辣的太阳;池塘粉红色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那一片片翠绿的荷叶,象一把把伞立在水中,青蛙在荷叶上唱着动听的歌;菜园紫色的茄子油光发亮,细长的黄瓜披着翠绿的外衣,胖胖的冬瓜象一个个小娃娃。这一个变幻莫测、万物蓬勃成长的夏季。

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 篇2

长期以来, 高考生命化取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考作文从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后的话题设置, 吹响了高考生命化的号角, 于是, 以生命为取向的话题作文开始登上高考的舞台。

二高考作文对生命本质的解读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生命的含义。其实这不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也是每个有思想的生命个体的权利。对生命解读的深刻与否会影响到人生轨迹的好坏。而作为我国未来发展希望的青少年, 他们的人生态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取向, 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的主流群体。所以, 对于高考学生来讲, 高考话题作文生命化的取向有其必要性。如2005年高考中的一个话题作文是《位置与价值》。文题的主要角度就在人生与价值上。从生命学的角度上解释, 价值有正价值和负价值, 是一个中性概念, 而人生是有限的, 怎么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所谓“位置创造价值, 价值决定位置”。因此, 正面的价值可以提高个人的位置;相反, 负面的价值则降低位置。话题作文站在思辨的角度上, 让学生对生命作出阐释。

三高考作文对生命的反思和领悟

最早引起对生命的反思和领悟的高考作文是2002年全国卷中的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因此可以看出这个话题的重心指向心灵, 暗含了对生命的反思。对于心灵来讲, 所有的选择都是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得到的结果。之后, 全国的高考作文话题就开始大举进行对生命的反思和领悟。例如, 2004年的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以及2011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为《人和平庸》。这个题目就是让我们思考生命, 领悟生命, 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一个反思。又如, 2005年的天津高考作文《留给明天》, 这个题目不仅有诗意, 而且“留给”这个词给了我们一种生命的启示, 是一种对生命的仰望和主动, 同时, 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的厚度。

四高考话题作文话题的生命化取向的相关启示

近年来, 以生命学角度立意的高考作文已成为一种趋势, 从中可隐约地领悟到了生命的含义。

1.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生命化取向对语言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要将语文逐渐引领到生命和人性的道路上。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课程进行整改之后, 语文教育事业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这个重担, 引导学生写作方向要回归生命, 释放年轻人的自由天性,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进行创作。同时, 教师在平常教育的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写作一些贴近生命真谛的题目, 让学生在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 能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及其意义, 让学生能够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这才是高考话题作文话题的生命化取向的意义所在。

另外, 教育可以使人的生命回归,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思想和灵魂的交流。生命的本质和含义必须要以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才能启迪年轻一代对生命的理解。同时, 生命作为教育的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2.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生命化取向对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生命化取向让我们意识到, 教师在教习学生写作的同时, 要注意以下原则性问题: (1) 体现其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自由抒写的基础上, 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从而进行创新发挥。 (2) 要构成系统性原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思维创作要有系统性, 使得学生的整体思维和专项思维可以相得益彰。教师和学生相结合, 从而形成一个立体性写作系统。 (3) 有针对性原则。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可以指导生命个体和生命群体的生命质量的提升。 (4) 体验性原则。所谓体验就是对自己原始生命潜能的激发, 是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前提条件, 是对生命的一种自我召唤, 在体验过程中, 可以体现生命价值。

3.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生命化取向对2012年作文命题取向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了解可以发现, 在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辩解时, 也必须重视教育的成果, 让学生不仅回归生命, 还要回归教学目标。所以, 对于2012年的高考命题倾向要坚持回归生命, 稳中求变, 唤醒人们心中的生命意识, 强调作文题材的“绿色化”, 要注重打破传统的命题形式, 对高考作文在内容、要求以及题材上都做进一步的改革;还要重视材料作文的指导和训练。作文的评价要注重卷面的细节之处, 评卷者要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 理解学生的多元化立意。

五结束语

总之,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要注重生命哲学的渗透和探究, 要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消除他们心中的困惑, 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就是高考话题作文的话题生命化取向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吕世虎.新课程与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1]吕世虎.新课程与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11[2]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11

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 篇3

在生活中,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很多,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可以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也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写一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等等。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互动空间】

小伊:老师,这次习作比较难,我不知该从何处下笔。

老师:细读本次习作要求,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我们发现本次习作是写“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小涵:我们要怎样来拟题呢?

金老师:这次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如写发现,就可以用《有趣的观察》《我们的搜集发现》等为题;如果写自然界的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那就可以用《大自然的启示》《从?菖?菖身上得到的启示》《神奇的?菖?菖》等;如果写自己根据动植物的启示而产生的想象发明,就可以用《水面行走鞋》《植物吸尘器》等为题。

玮玮:大家一起来搜集一下素材吧!

小涵:我来说有关天气方面的启示: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久雨大雾必晴,久晴大雾必雨……

小伊:我来说动物、植物的构造、生活习性给人的启示:利用蛙眼的特殊构造能制成电子蛙眼;利用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能制成日光灯;利用鲨鱼皮的特点设计了比赛用的游泳衣……

小君:我来说说有关环境方面的启示: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启示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大气层;洪灾与旱灾启示我们要加强植被保护,不要乱砍滥伐……

老师:大家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别忘了,写完以后,多读几遍,将文章修改得更加精彩。

大自然的启示800字高考作文 篇4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阵风吹到我的脸上,就像是妈妈用她那细嫩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这么好的天气我总该做一点什么事情,于是我领着我们家那白色的小狗——燃燃,去小区里遛弯。我和燃燃在小区里看到了小草换上了绿油油的衣服,花朵也竞相开放,这儿一丛,那一簇,被这美丽的环境所感染,我的心情也特别开心多。

我和燃燃一直在小区里绕了三圈,我累得气喘吁吁,我心想:“我都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了,燃燃应该也累的不行了吧!它累的时候是不是跟我一样呢?”我转头一看,只见燃燃一屁股坐在地上,伸出它那粉红色的小舌头一直不停的喘气,舌尖上还有一些晶莹的水珠,我想:“为什么狗喘气要把舌头伸出来,而我们人类为什么不用把舌头伸出来就能散热呢?”

我和我的小狗回到家后,我赶忙拿起一杯凉水痛痛快快地喝了起来,而燃燃只喝了一口水,就又坐在地伸出它的舌头在那喘着粗气。我喝完水走到它前面,只见燃燃舌头上的水珠一直往下滴。这时,妈妈回来了。我问妈妈:“妈妈,我今天带着小狗去小区遛弯,我累得半死,但燃燃一直把它的舌头伸出来,这是为什么呀?”妈妈说:“因为人是从每一个毛孔排汗的,而小狗没有汗腺,它是靠舌头排汗的,所以小狗一直把舌头伸出来。你明白了吗?”我说:“妈妈我知道了。”

原来大自然里的生物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青蛙的启示 篇5

科学家们发现青蛙的眼睛非常古怪,特别是在视力方面,连在眼睛前面十几米以内极小的虫子都能全看见,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50字:青蛙的启示。之所以这样,科学家们才发明了电子蛙眼。是因为这种电子蛙眼,像真的青蛙眼睛一样,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这种装了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智船舰还是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分出是真的导弹还是假的导弹,防止导弹以假乱真、以真乱假。

电子蛙眼广泛地还应用在机场及交通通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够及时地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上,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件发生。

每到夏天,我去奶奶家,在池塘边总会听到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奶奶笑着说:“青蛙吃到蚊子了!”

在“动物世界”的栏目中,我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一直青蛙蹲在荷叶上,这时,一只蚊子飞了过来,青蛙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粘住了蚊子,把它吃掉了,450字作文。

为什么青蛙能一下子抓住蚊虫呢?原来它的舌尖上有一种粘液,再加上它的眼睛十分机灵,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蚊虫吃掉。我想发明一种红外线捕虫器。它小巧,却用处很大。它身上有60-100个红外线感应器。如果一有蚊虫靠近,它就会用红外线把它杀掉。就算长着3000多只小眼睛的苍蝇也逃不过我的捕虫器。在没有蚊虫时,它会自动关掉。而且这种红外线还不会对人能造成什么危害。

如果我能发明这个“红外线捕虫器”。一定要让人们把这种仪器放在家,在各种季节,凡是有蚊子时,它都能自动开启,那样就不会有蚊子来骚扰人们休息了。

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 篇6

蜘蛛是一种很弱小的动物,但它在很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了。为什么它依然存在呢?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蜘蛛的童话故事吧。

从前,有一只蜘蛛找到了森林中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它慢慢地爬上了树干,当它找到两根适合织网的树枝时,它开始吐出丝来。它一边吐一边后退,从上面那根树枝退到下面那根树枝,银白色的细丝在清风中轻轻摆动,美丽极了。这时一只小松鼠跑了过来,说:“你看你这么半天才吐了两根丝,多辛苦呀,快别织了,和我一起玩吧”,蜘蛛看了小松鼠一眼,说:“正是因为慢,我才要坚持,不能偷懒”。

这时,风来了。它好象故意要和蜘蛛作对似的,“呼”的一声,就把蜘蛛刚吐出的两根丝吹断了。蜘蛛一下子掉了下来,幸好被刚刚吐出的细丝粘住,吊在半空中。它划动着八条细腿,顺着细丝漫漫地爬了上去。小松鼠吓得躲在树洞里,哆哆唆唆地说:“你看,多危险呀,你还是像我一样,找一个树洞,多好呀,别在自己织网了”。蜘蛛摇摇头说:“不!我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大自然的启示 篇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 我们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 收获一定很多。来开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 先分成小组交流, 再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在汇报中, 听的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交流之后, 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写完后, 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拓展思路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 养育着人类, 同时启迪着人类的智慧。本次习作选材范围非常广泛, 宇宙天体、日月星辰、山水湖泊、风雨雷电、鸟语花香、飞禽走兽……都可以作为你观察思考的对象。你的思考与启示既可以是整体抽象的, 如:宇宙的博大, 大海的宽阔;也可以是具体现实的, 如: 模仿鸡蛋的外形特点, 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 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 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 向我们暗示着一个个自然的奥秘。只要你关注自然、了解自然, 就会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你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的发现, 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也可以写活动的经过或心得,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实验, 写出你的真实体验、你的思考分析、你的收获和启发。

习作提示

写好本次作文, 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用第一人称写。此次习作应以第一人称来写, 写“我”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 写“我”的活动经过, 写“我”的心得和体会。

大自然的启示高考作文 篇8

下面就全国及自主卷作文试题做一个全面的概括总结。

一、形式特点:呈现多元化倾向

1.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可谓三元并存

全国16套试卷当中,话题作文就占9套,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仍是高考重点。如全国Ⅰ、Ⅱ、Ⅲ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湖南卷都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又得以重现,如上海、湖北、福建卷;命题作文也不甘落后,天津、重庆、江西、辽宁采用此形式,而且备受考生青睐。

2.从文体形式上看,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统一

今年高考作文中,有的完全开放,不加限制,如全国Ⅰ、Ⅱ、Ⅲ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湖北、福建、辽宁以及江西等省份的高考卷,都明确规定不限文体,文体自选;有的稍加限制,如上海、天津、重庆第2题,虽都要求不能写成诗歌,但其它文体并不限制;有的完全限制,如北京的要求必须写成议论文,重庆第1题要求写成说明文,湖南的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可见,高考卷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3.从话题设计的形式来看,出现关系型(思辨型)、单题型、自定话题型等多元化倾向

(1)关系型:关系型话题作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两个方面都要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只谈一面;也不能态度含糊,中心不明。如全国卷Ⅰ“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全国卷Ⅱ“位置与价值”,全国卷Ⅲ“铭记与忘记”,以及湖北、福建等省区的试题等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均突出思辨性。

(2)单题型:即只有一个话题的作文。如:北京的以说“安”为话题,广东以“纪念”为话题,浙江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湖南以“跑的经验”为话题都是单题型话题。

(3)自定话题型:湖北、上海、福建卷都提供了背景材料,但跳出了以往给定话题的俗套,让考生依据材料自定话题,然后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属于自定话题型的作文,是一种更具开放性的新题型。

二、内容表达特点:关注人文与生活

⒈贴近社会生活,紧扣热点内容

2004年各地作文命题出现了普遍侧重语文要素与思辨能力的可喜局面,今年的各地作文命题有所继承,而且贴近社会生活、紧扣热点内容的话题也有所呈现。例如被专家赞为最有命题技巧性的北京作文考题《说“安”》、天津卷命题《留给明天》等,都契合“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热点概念;而广东卷命题《纪念》,则与全国卷Ⅲ《铭记与忘记》不谋而合,难免让考生联系到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个大背景。

⒉贴近生活实际,注重自我体验

2005年高考作文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成了高考作文的另一个方向。重庆的《自嘲》、天津的《留给明天》、山东的《双赢的智慧》、江西的《脸》、浙江的以“一叶、一枝、一世界”话题的作文、江苏的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作文等,这些题目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今天对生活的自省和思考。

⒊关注主流文化,注重思辨色彩

今年高考作文也正在和当下的主流文化生活日益接近,直接或间接地与考生日常生活有关。比如上海的材料作文请考生谈谈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校园民谣、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等对自己的成长所形成的影响,就是让考生思考多元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以达到明辨是非,把握未来的目的;再如山东的作文《双赢的智慧》则以古老传说为基础,讨论现代社会的竞争法则,以达到既利己又利人,或利己不损人的教育目的。这些命题包含了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思考,充盈着思辨的色彩。

三、启示与思索

研究了200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新一届高三考生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备考。

⒈知识储备要宽

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考生知识与能力运用的过程。知识储备的多与少,文化积淀的深与浅,在作文中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的好,运用的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因此要想在高考写作当中用例丰富,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就要全方位的准备材料,加强知识储备。那么首先就要把课本知识学死用活,整理归纳形成系统,为活用迁移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与此同时又要拓宽视野,多读中外名著,且读懂背景,读懂人物,读懂思想,以增加人生体验;还要关注社会人生,了解时代脉搏,多读时文佳作和具有鲜明的且又富有时代感的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无论写什么,我们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⒉文体训练要全

今年北京卷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湖南卷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重庆卷的小作文又要求写成说明文。这些鲜活的例子启示我们,作文备考,文体训练要全面,要有计划。在平时训练时要树立开放意识,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做一些限制性的写作训练,做到每种文体都要掌握其最基本的要求和写法,只有这样,高考时才不会乱了手脚。

⒊审题一定要准

今年有些省市的高考作文一个新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或自定话题,或谈感受。这种变化,就要求考生先审清题意,然后才能确定要写的内容。

例如湖北高考作文题,审题时有些考生容易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但若只写“出”的一面,而忽视“入”的一面,则显得片面。反之,若只写“入”而舍“出”,也不妥当。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明晰“出”和“入”的关系,“微观”和“宏观”的关系,全面的、辨证的来考虑才算准确。

⒋语言应用要鲜

语言是内容的载体,如果语言不通,再好的内容也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语言表达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考生进行语言训练时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规范,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避免生僻难懂的网络语言和文白夹杂、不知所云的生造语言,更不要乱用方言、俚语、外语等;二要准确连贯,用词要贴切准确,符合实际,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顺序合理;三要有文采,即用鲜活的语言架构丰满的形象,灵动的语句、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以鲜明的亮点去赢得高分。

上一篇:文明和谐家庭事迹材料下一篇:毕业实习成绩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