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推荐9篇)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1

2003年9月,我县小学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使用课标教材。三年来,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因此,我就新课程小学数学实施现状作一简要分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本人不成熟的建议。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通过多途径学习和培训,转变了数学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素质。一是县从2002年9月开始就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通实性培训,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有初步的了解;二是县继教中心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课改年级教师组织了专项培训,使这些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人员及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据统计,全县三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县级培训率达92.5%,二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县级培训率达87.6%,一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县级培训率达90.8%;三是县教研室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三年来全县参加外出小学数学培训学习的达373人次;四是县、乡(镇)、学校层层抓教师自学和校本研训,努力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空间。通过多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进一步转变了数学教学观念,对新课程的实施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大部分数学教师基本能胜任课改年级数学课程。在这短暂的三年间,还涌现出一批课改骨干领导和教师。如各乡镇中心校教管主任,县实验小学的丁质民、余波平、张燕、毛思

一、唐学明,义水学校的郭凤霞、童艳、三里畈小学的陈丽、骆驼坳小学的徐云香、平湖绍博小学的廖慧等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推进我县新课程的实施取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大部分数学教师已进入了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角色,能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各环节。我们从平时视导过程中发现:一是大部分课改年级数学教师的备课非常认真,每课时能把握好新教材的“三维”目标,能作好课前教具和学具准备,预设的教学过程详实,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还能写出教学后的感受或反思,对教学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大河岸小学的胡凤媛、三里畈黄土坳小学的张先明、凉亭小学的姜威、平湖东冲畈小学的黄瑞涛、河铺小学的汪劲松、余金球、新昌河小学的徐秀珍、白莲小学的兰自芬、张家山中学附小的李金元、李婆墩小学的曹喜红、三里桥小学的涂丽霞、汪凤洁、骆驼坳小学的汪小林、丁雪珍、祠堂河小学的李秀英(代课)、九资河黄石河小学的张百刚、白庙河小学张海燕、周进斌等教师做得尤为突出。其次,能围绕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数学课标的要求,使教学逐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把互相探究、合作交流、激励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入了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义水的郭凤霞、实小的张燕、三里畈镇的汪敏、陈丽、平湖乡的廖慧、凤山镇的罗娅婧、九资河镇的田燕、胜利镇的方菊英等就是教学很优秀的数学教师。其三,有相当一部份学校课改年级学生的作业做得非常好,学生书写整洁、答题正确,教师批改认真。如大河岸小学、骆驼坳小学、大崎乱石窠小学等学校作业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还如白庙河小学二年级、匡河祠堂河小学张翠平带的二年级、三里桥小学涂丽霞带的二年级、三里畈小学何庆带的三年级、胜利松子关小学的代课教师丁浩繁带的一年级等学生数学作业质量尤为突出,是全县数学教师学习的样板。

3、数学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一是大部分学校为教学舍得投资,添置远程教育设备,添置数学教学急需的教学用具,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二是有部分教师能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一些教具进行教学。

4、数学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小学课改工作启动以后,教研室就小学各学科围绕课改在县直小学和各乡镇中心小学范围内下达了18个研究课题,其中,数学课题就有4个。就每学期课题检查情况看,承担数学课题的三里桥小学、大河岸小学、白庙河小学、和河铺小学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实验小学承担的教育部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成果更为突出,多篇论文在阶段总结会上获奖。

5、数学教学效果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施课改已近六个学期,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教学效果,一是从各乡镇、学校期末调考上报成绩情况看,课改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合格率、优秀率都高于非课改年级且呈上升趋势(见下表);二是县实小(含华英)、义水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好,班级与班级相比,人平分、合格率、优秀率三项指标最好的与最弱的相差甚微;三是从视导推门听课情况看,课改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增强,课后练习正确率比较高。

年级03年秋04年春05年春05年秋

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 一90.2%42.8%91.3%45.4%90.73%47.82%92.12%53.4% 二————————92.03%43.7%93.58%49.3% 三————————————93.17%54.28%

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1、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抓得不够平衡。原因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一费制”以后,很多学校正常的基本办公费用就难以保证,还要考虑教职工的自筹工资,学校难于保证教师外出学习的培训费用;原因之二,少数学校校长抓教师自学、抓校本培训等活动不力,自己不能带头,对教师又没有任何约束,为了应付检查,断断续续地“走”一下学习过场,没有抓到实处;原因之三,工作任务重,甚至有的教师包班,加之家务琐事多,不善于安排时间,学习只有落空。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举一反三;理解能力差,不能独立思考;表达能力差,不能陈述过程;应用能力差,不能综合运用。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师学习不够,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理解不深,难以适应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要求;第二,教师懒惰,进取心不强,认为自己对教学内容很熟,不去钻研,课前又不愿意作过多的教学准备,认为临时拿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能“顺”着教材内容“教”就行;第三,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学建议。

3、重“量”轻“质”,把教学工作只当“任务”而没当成“责任”。存在的这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原因。少数教师把完成每天的工作时间当成是得工资的资本,缺乏教师职业修养。只管完成教学时间任务、完成教材内容任务,不考虑学生学得如何、知识掌握得怎样;第二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原因。少数学校领导工作不深入实际、不深入课堂,以领导自居。有的重计划、不重实施,重布置、不重检查;也有的注重了检查形式,不注重检查效果。如检查备课、作业只数次数,不评价质量,检查结果不向教师反馈,对教学工作做出了成绩的教师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

4、教学联系实际不够,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一是教学联系学生实际不够,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同一内容时,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二是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不够,教学只注重理论数据的计算,不考虑计算结果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如今春五年级数学练习册第18页第1题:“一种方钢,横截面为边长是0.5厘米的正方形,长是4米。每立方米的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重多少千克?”学生按题目要求正确解答了结果:这根方钢的体积是0.001立方米(就是1立方分米),重0.0078千克(即0.01克)。很多教师不联系实际,不向学生解释,就题论题,打上对号。

5、教学管理上“务虚”的多,“务实”的少。个别学校从领导到老师把搞好工作的目的定位在应付各级检查上,为了应对各级检查和考试,不择手段地蒙混过关,想方设法让检查者“笔”下留情,就是不愿意反思自己工作中的过失。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2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有效实施,问题,策略

长期以来, 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 本文以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 希望以此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对教学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 中职学校教学活动实施都是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重点的教学方向, 以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此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 中职体育教学在中职学科教学的实施中, 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只是流于形式, 教学活动的实施只是敷衍了事, 教学没有得到脚踏实地的有效落实, 教学效果欠佳, 难以满足中职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对中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更是欠缺, 中职体育教学的管理形同虚设, 即便是有一些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也只是停留于上报材料的审核, 对于实际的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检查。在中职体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缺乏完善的中职体育管理制度, 对于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更是缺乏必要的监督。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 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比较缺乏, 教学管理的实施仅限于表面的监督, 缺乏实效性, 难以收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二)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的中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在性格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其突出的问题在于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就比较娇惯, 长期的溺爱, 导致这些孩子比较任性, 不能够面对困难, 缺乏应有的上进心, 耐挫力比较差, 对于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这些学生当进入到中职学校时, 要住宿舍, 自己要独自面对生活中与学习中的许多问题, 脱离家长的监督, 一些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原有恶习也逐渐地显露出来, 对困难不能够勇于面对, 怕吃苦, 不善于解决困难, 当遇到挫折时, 他们往往会怨天尤人, 有的还表现得缺乏自信, 甚至有的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 变得越发自卑, 不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学生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体育学科的学习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而这往往都是这些独生子女中职生所不具备的, 因此, 要实施好中职体育教学需要面临诸多的挑战。一些中职学生对于中职体育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即使参与教学活动也是应付老师, 在中职体育教学实施中的收获不大, 不利于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三)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不理想

长期以来, 中职体育教学的基本授课方式, 还是以那种较为单一的班级授课方式为主, 尽管班级的授课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 体育教学在实施时, 能够同时面对众多的教学对象进行讲授, 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但是, 正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 班级授课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弊端, 其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在于班级授课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男女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不同的学生其体育素质与体育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班级授课制对于差别化教学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授课方式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教师很难根据不同的学生差异采取差别化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 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内容更多的是那种竞技式的体育教学内容, 达标式的体育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这样的教学内容选择, 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更不利于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发挥。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实施的方法, 大多沿用的都是那些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以教师的教学需要为基点的, 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必要关注, 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展开, 教学方法运用的实效性不强, 难以达到教学应该达到的效果。从现阶段来看, 针对上述教学问题的教学改革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教学改革推进的速度较为缓慢,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 这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更好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二、中职体育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 要直面问题, 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措施

从现阶段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 目前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 由于在中职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实施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 要提升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学校的领导必须要直面这些存在的问题。根据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体质的检测标准来看, 目前的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堪忧, 其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欠佳, 有相当比例学生的体质不合格, 这种状况直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这对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求中职学校的领导要直面这些存在的问题, 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管理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要开展好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就需要学校的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 要提升体育教学在学校各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改进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 构建实效性的中职体育教学管理机制, 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以及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需要, 开展合理有效、科学化的中职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 要尽可能加大中职学校体育教育软硬环境的建设, 加大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的投入力度, 改进和扩大现有体育场地, 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地的功能的同时, 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更多功能齐全的体育场地, 以中职体育教学环境的完善和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管理促进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 中职体育教学不要脱离思想道德教育

中职生大多都是中考的落榜生, 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班级的落后生, 学习成绩普遍不算优秀, 同时身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尤其在思想素质方面, 一部分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 这样的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直接决定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不能够脱离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 我们从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 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很少渗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严重脱节。因此, 教师在开展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时, 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吃苦耐劳的精神, 坚持不懈的耐力, 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通过团结协作, 来提升自己的体育素质, 磨炼意志品质, 培养高尚的情感道德, 通过中职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 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高效实施。

(三) 要以教学内容的拓展促进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传统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难以适应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教材内容过多偏重于体育理论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刻板而缺乏实用性, 难以满足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因此, 要提升中职体育教学的效率, 就要求教师要在中职体育日常的教学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 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扩充到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中, 以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 促进中职体育教学的更好实施。

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 对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 本文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展开研究, 希望以此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职体育教学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3

新课改创新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一、转变观念、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重建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从过去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教师从关注学生唯一的运动能力的表现,变为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发展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教”或“少教”,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学习进度方面,由过去教师统一制定的进度,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教学进度。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从规定的几个项目,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体育运动进行学习。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材提供了师生发展平台,教教材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初步探讨

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习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分层”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现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其一,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其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时间有效性。同时,由于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教学目标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同样的时间既可用于较低认知水平的“题海战术”,也可用于高认知水平的学习,因而,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

2.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

好的课堂环境对于课堂学习很重要。教师们大多认为施加强硬控制的老师是好老师,而家长和社会期望老师教会学习自我控制,学生期望老师施加控制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目前的课堂管理主要是应对式管理,即教师在学生做出违规或捣乱行为之后的应对,往往勿略了教学和课堂管理的紧密关系,“有效”的课堂首先应防止、控制问题的产生。在具有积极气氛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安全、舒适、受尊重,能够负责任。教师应有一系列用于应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干预措施,以有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

3.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关注学习策略教学

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法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认识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只有当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計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结构。

加强学习策略教学。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应用知识解题的问题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维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新课程的实施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习和实践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尝试运用新的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把握好学生的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特长,发扬学生的个性,才能达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刘昕,张瑛秋.建国50年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4

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

李巧璇

摘要: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基础新课程应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作者简介:李巧璇(1976-),女,广西北海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讲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44-0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在于内容的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序列发生变革,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动手技能要求较高。、笔者过去的教学经验表明:相比其他财经类课程,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大,抽象难懂.一个典型事例是:在完成了整门课程的讲解,并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们对各种业务类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已经得心应手.但当笔者给出几张原始单据.要求学生以会计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笔者不由得陷入思索:为什么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没有了以题目为形式进行的业务类型讲解和说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们不知道这几张原始单据表明发生了哪一类型的经济业务。该事例说明传统会计课程教学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可迁移性较差,没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1.以培养学生的初级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

2.初级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任务”.初级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通过行动导向以围绕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如何完成来展开学习。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在职业情景和引导性问题下“做中学”,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初级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4.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会计领域的职业成长体验。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教学模块中尤其应加强原始单据的辨识与填制这一内容。辨识与填制实际工作中的单证、账表,是建立会计工作经验的关键环节。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通常是开篇就介绍理论性较强的会计意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或复式记账法.而将会计凭证的填制置后,导致学生初学时感觉很抽象.所学与原有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无法相联系,降低了教与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在内容序列上首先呈现简单的会计职业基本认知,优先让学生动手完成与实际工作直接接轨的会计单据填制,然后才学习借贷记账法原理.并深化应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先建构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为借贷记账法原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上.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分层选择教学内容,分层提出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困难。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层提出要求。这种分层的教学要求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分层组班来实现。分层组班常常会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成本控制上带来困难,也容易带来操作的机械化。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动态变化.分层作出学习指导与要求.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环境,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讲授、讨论、游戏等多种方法。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学业不良者.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注意力较难长时间保持.自我控制力较弱,以至于对教师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授难以保持注意.但由于学生个体的智歹发展是多元的.他们动手干的能力却有可能不错,所以“边干边学”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于这一学习群体。

笔者在学习完成“出纳员填写单据”这一工作项目时.主要是按照“教师引导确定工作任务项目――学生讨论查阅完成任务――成果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反思自检”这一流程来组织教学:先列举若干种实际工作情景,引导学生确定了出纳员工作中需要填制哪些种类的单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制定学习方案.完成仿真工作资料中出纳员所需填制的单据:学生完成了工作任务后进行项目成果交互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对照自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时,教师应该要注意组织好小组团队的合作和讨论,进行必要的资料查阅指导,了解和监控好学生的进展情况:成果展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肯定或修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经验的正确形成,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一步形成更持久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要注意做到公正客观.正面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错.但要注意引导其进行学习反思。

2.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_[作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法教学组织上花费的时间较多,难于常态化.而且有时候场面上的活跃不等于思维的活跃。必须注意有效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工作经验融入会计理论框架中。

3.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财务中心实景布置仿真的会计I作场景.并设计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以便于学生进行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但此教学法往往需要专门的物质环境模拟实训场地――“情景教室”.在缺乏实训场地的学校这一方法较难得到真正的`应用。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是教师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扮演一位很有学问的知识传授者。例如在编制利润表的教学中:某企业要求工人将应得工资的一部分采取报销费用的形式取得.这是否会对企业利润的形成产生影响,要求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术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分析。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普遍对企业利润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一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5.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而间接知识与经验的获得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整理、归纳与讲授。恰当应用讲授法是使学生高效率吸收间接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奥苏伯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综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与接受两种学习模式并不互相排斥.而应该相互结合。

有效讲授的关键点在于有效地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引领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将间接的知识与经验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会计基础课程中.在向学生介绍借贷记账法这一会计领域的基本游戏规则时,讲授法是比较合适的。

讲授法可灵活与情景创设结合使用,、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吻合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会建立学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联系,从而“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此外,讨论法、游戏竞赛等方法也可灵活运用。适当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合方式.以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实验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合作更和谐。新的课程模式下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而生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经历也有利于生生关系变得更密切.使得学习氛围更浓郁。

五、教学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反思

(一)容量与效率

新课程教学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例如原始凭证的填制等内容是新增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考虑两方面的措施:其一,由于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稍差.教师可在课前将学习要点细化后再布置给学生.即通过具体的学习要点起导学作用:其二,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单纯依靠一门课程一位老师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学校将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对该课程形成兴趣与学习动力。促使形成兴趣的着力点在于:其一,学习内容源于生活与经验,教师应尽可能做好两者之间的链接:其二,懂得所学内容的应用意义而产生理智性的学习动机;其三,在课程学习中因探索成功而产生动力,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三)学业评价

新课程理念及模式下.应相应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学业评价.职校学生的评价不需要具备选拔与甑别的功能,所以评价功能应侧重发展性目标。新课程模式下,项目教学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等等.都要求学业评价应更多地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而不再象过去那样简单地将平时成绩、期中考成绩、期末考成绩加权平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给予教师更大的评价自主权。

(四)教学监管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学监管的变化。比起传统的课堂.新课程教学秩序可能就不再看起来那么井井有条.教师需要把控好活跃的度,及时监控学生的情绪变化。而监控的难易是与班级规模密切相关。在当前班级人数偏多的教学现实中,这对于教师是一大挑战。

(五)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更加凸现出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探索可能会经常犯错或偏离方向.这需要老师对不同的学生作个性化指导及释疑。此外.学生的学校学习除了通过动手获得(仿真)直接经验外,间接经验与知识的获得也非常重要.它与直接经验在学习者知识结构中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间接经验知识的获得有助于直接经验知识的系统化,而间接经验及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老师的传授及指导来获得.正是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才更容易将(仿真)工作经验纳入会计理论体系中。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强化了。

(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非必需通过课堂教学作为唯一途径来体现与实现.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交流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延伸至课堂以外的生生交流与合作才是更重要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新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举措在于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6-9.

[2]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基础(实验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3]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260-266.

[4]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147.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7:267-269.

[6]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一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31.

[7]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班教学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05-01

面对小班化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把握好哪些方面,才能让所有学生学有收获、学有成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应计划周全、目标明确;应目标多元、因材施教;应注重口语表达、以说促思,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其数学素养。

一、计划周全,目标明确,体现课课有激情

笔者之所以把教师理性的教学激情放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位,源于一次带着消极情绪去上一节数学课,结果,那节数学课的教学,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到位;二是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没完成,结尾只能草草收场。这节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课前预设计划性不强、目标模糊,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的时间没有保障,导致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根本得不到落实。

体现课堂激情,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一种负责任而又理性的态度,心中装着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明确,排除情绪干扰,带着理性的激情走进数学课堂,方能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作为执教者,理应在上课时,时刻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着欣赏和期望对待每一个农村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问题,理性告别错误,那么,学生也一定会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让所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收获,其课堂才是有效的。

二、目标多元,因材施教,体现个个有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优质生源进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据重要比例,农村孩子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缺失,加之社会多元化发展等因素,决定了每个人的发展对数学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一方面,开展有效教学,必须要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潜力生”占的比重较大,有效教学的目标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对农村小学一个班二三十名学生的小班化教学,教师理应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

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具体形象的观察、比较、思考、阅读等实践活动。笔者仔细观察了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异同,在参与形式上,有些学生善于观察,有些学生善于比较,有些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在表达方式上,有些学生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有些学生则喜欢用画图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思考问题的方向上,有的学生善于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学生则善于从问题出发思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全班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爱好,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预案,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三、注重口语表达,以说促思,体现点点能落实

以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促进数学思维,带动小班化教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刚学习的知识还处于萌芽状态,那么对处于这种萌芽状态的知识进行语言梳理,既是一种以说促思的过程,更是促进知识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小班化教学人数少,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时,对于每节数学课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都要尽量给每一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发现问题,及时形成正确而又清晰的数学概念。例如,笔者曾做过试验,在每次做综合练习后,不急于批改,而是让学生之间对一些敏感的题目随意进行交流,笔者不去干预,结果,在组织批改的时候,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大都已经知道了错误在哪里,真正起到了高效练习的效果。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法则或定律,笔者也经常性地组织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同时,对于一节课收获有几个知识点,笔者都在总结阶段,放手让学生相互说学习收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纠正,以促进知识点的有效落实。

总之,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踏踏实实立足于每节课的教学,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注重让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各个环节的消化,管控好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完善,农村学生的数学课堂同样会很精彩。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6

淮安市清浦中学 高一年级 夏加春

摘要: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参加了中新课程实验,2005年秋季我省加盟。2007年暑期我参加了江苏省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与会中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对出自己的困惑,甚至是批评。2007年~2008年学,本人参加新课程教学为,一年下来,感触颇多,现对一年工作进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今后教学中改进。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误区 诊断 对策 正文:

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1、课时严重不足

新课程必修共分为五个模块,其中有四个模块要在高一年级教学中完成,平均每学期要教授两个模块。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部分市区作了一定调整,但几乎无例外地发现,各地教师普遍感到课程吃紧。

我们以高一上学期的课程为例,学习内容有必修Ⅰ、Ⅱ(一些地区,如淮安、南通、镇江等地,改为必修Ⅰ、Ⅳ,下学期上必修Ⅴ、Ⅱ,高二上学期上必修Ⅲ及选修。)两本书,必修Ⅰ是集合函数的内容,有两章计36课时;必修Ⅱ是立体几何初步及解析几何初步,共两章,计36课时。这些内容,几乎占了旧教材内容的30-40%,而且要求理解及记忆的量较大。事实上,按教学参考书的课时安排,一节不耽误,每周4课时,要18周才能上完。一个学期才20周左右,中间节假日占去近一周,阶段考试占去一些时间,再加上学校的一些临时活动,这样算来一学期只能勉

强上完,根本谈不上期末的复习迎考,更不必说,有时规定一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就无法完成。

2、新课程知识容量大,学生遗忘快

以前的教材中立体几何用一个学期来学,解析几何也是用一个学期来学,而现在它们只放在不到一个学期时间内完成,容量可想而知了。和以往相比,随教学内容的加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节课堂容量都较大,课后又没有时间及时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遗忘率较高。

3、部分内容脱节

新课程中知识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旧教材中的顺序,这样便利部分知识内容脱节。如直线与方程这一章中,已知两点的坐标求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了三角函数的内容,这些公式还没有学习,这样在教学中就出现了知识脱节现象。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调整了模块顺序的部分地市中,如淮安地区,上必修Ⅴ时,在线性规划中,用到了直线方程中的一些知识,而它又在将要上的必修Ⅱ中。这种矛盾不会随模块的变序而彻底地回避。

4、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而课时紧,教师想做又担心时间、担心进度,存在难以作为的情况。同时教师又担心学习的考试成绩,尽管目前高考方案已经出台,但到时高考会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教师很难放开手脚。

5、如何合理运用住处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在教学中,是不是什么课都要用到多媒体教学,哪些课更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是整节课都用现代媒体教学为,还是局部使用。怎样将住处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 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困惑的一些尝试

问题的出现总需要我们去面对,针对这些情形,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 2,合理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自主性 4,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关系 5,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流于形式。 走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

固然,新课改作为一项新事物,我们在最初接触时会不适应,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方向,尽可能走出以下一些误区。

1、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此理念指导下,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教材在编写中都非常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设计,仔细研究会发现新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现都按如下程序:

在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应钻研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忌讳用新教材,走老路子。要放手给学生,做到“三先三后”,即学生活动在前,数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总结归纳在后。真正意义上做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创设情境—故事会

新课标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教学目标,合理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并适时进行数学史教育及德育教育,发挥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但情境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量也要适度,不能脱离主题。忌讳将数学课堂开成故事会。

事实上,情境引入,应有吸引力,浅显,直入主题,不宜深入、跑题。

3、自主学习—讨论会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习主体,要求“通过 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分配比例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自主学习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才能有效,否则将课堂变成讨论会,课堂上虽轰轰烈烈,但一节下来,学生收获甚微。

这便背离新课程理念的初衷。

4、新老教材—一起上

新课程突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双基”。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了近代数学,现代数学知识的融入。新老教材在内容与要求均有较大的变化,部分内容在老教材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

调查中发现,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按自己的理解,拨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内容。这无疑也是感到课时不足的原因之一。

如立体几何地教学,对二面角的求解要求降低,我们就不能恣意扩充,提高。

再如,反函数新课标不作要求,而只作为知识链接,我们就不能盲目补充。

由此可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事。

5、现代教育技术—成了小黑板或放电影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住处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一些课堂中,把多媒体当作小黑板使用或当电影机使用也存在着。甚至部分年青教师,黑板成了摆设,写个课题一放就没有其它功能了。

对现代教育媒体,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选择地使用,并在合适的时机使用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每一

个从事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1,4 单墫 李善良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其处理尝试》王常斌 中学数学教学与参考2006.5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以国际贸易具体工作流程为主线, 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 对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循序渐进开展面向外贸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学, 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满足市场的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材料和资源不够充足

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 必须做好双语教学的载体—双语教材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作用, 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都很慎重。全英文原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具有明显的优点, 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但对于刚刚接触外贸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高职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翻译教材是指把母语教材原原本本翻译成外语的教材, 或把外语教材翻译成母语的教材。这类教材能够满足一定教学的要求, 但翻译的质量是关键, 而且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的权宜之计。

教学材料和资源不够充足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为了顺利进行双语教学工作, 引进国外同等层次的双语教材加以改造是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一个捷径, 我们应当在充分理解内容和把握其宗旨的基础上,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状况以及我国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要, 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材,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 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

二、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现实的情况来看,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 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此外中国与他国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异, 学生在理解双语教学教材的内容和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开展双语教学时, 学生应当先充实自身的英语水平, 同时, 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设定阶段性教学目标, 循序渐进。第一阶段进行简单的渗透,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重要原理等用英文讲述, 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 其余绝大部分用中文讲述;第二阶段交替整合, 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 较浅显的内容, 用英文讲述, 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 用中文解释;第三阶段实现双语思维, 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语言由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第一阶段对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问题, 但是要达到第二、第三个阶段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要引导学生不要将注意力过度的集中在语言表述上, 而忽略了对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 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 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 许多专业教师, 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 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 但是口语能力较为欠缺, 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 从长远着眼, 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在培训形式方面, 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 达到一定标准后, 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 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 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 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 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双语教学所注重的决不仅是外语, 实际上是将语言的学习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应该采取一刀切急于求成的办法, 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提高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的应用能力, 完成高职院校培养外贸实用型的人才目标, 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原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4, (6) .

[2]杜小平.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教育与职业, 2010, (8) .

[3]宋瑞苓, 佘健华.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PCB板设计;自主探究;典型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101-03

目前,在广大的中职学校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 “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在《电子CAD》这门课程的“PCB板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倡导有效教学?本文主要就“PCB板设计”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背景和内涵

(一)有效教学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思想是: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益;三是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启迪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五是有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并努力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六是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与技术。

二、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电子CAD》课程中的重要内容“PCB板设计”教学为例,来讨论有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课堂有效的前提

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学校条件,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评价、总结、反思,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建构,有效地将各种方法和模式有机地整合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此在PCB板设计这一章节,为了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有效教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一些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搭建教学的平台。

教学的实施过程采用了以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推举组长一名,同时还运用了竞赛式、实践式、自主探究式等学习方法。

(二)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的环节——是课堂有效的关键

在学生的学习组织过程中,根据PCB板设计的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分为六个任务,在实施每个教学任务中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

任务一 绘制原理图:要求学生根据下发的任务书绘制原理图,修改个别元件的管脚封装,进行工程编译。此阶段任务实施主要是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为主来完成,教师特别强调学生须通过查阅库元件手册,修改个别元件管脚封装,以及解决工程编译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同时要求学生创建网络表,起到运用旧知,为导入新课PCB板设计做准备。

任务二 建立与规划PCB板:教师采用演示法介绍PCB板建立的两种方法:一是手工建立PCB板,二是通过向导建立PCB板,强调学生注意在手工建立PCB板时要将板层选到禁止布线层,并通过手工绘制边框。重点介绍通过向导建立PCB板的方法,各界面各参数的含义。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通过体验式、实践式学习方法来建立PCB板。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图元件的多少、大小、电路板的外壳等因素并参考电路板尺寸按国家标准来规划电路板,并要求学生根据电压合理选择导线安全间隔。电路PCB板建立完成后,教师简单介绍电路板的作用和原理。

任务三 载入元件封装与网络:学生自主探究原理图与PCB板之间的联系,发现须载入元件封装与网络,教师介绍载入元件封装与网络的方法,由学生分析载入的信息列表,并总结出只有在列表中出现打“√”符号时,才表示载入的元件封装与网络完全正确。有部分小组在载入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标记,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应通过分析讨论出错误的原因是元件封装有误或找不到,应返回原理图文件中进行修改。

任务四 布局与布线:成功导入元件后,学生会发现所有元件都叠加在一起,教师在这里应强调飞线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弄清楚必须移动元件的位置和改变元件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这里应总结的知识点是:(1)元件布局:要求学生根据元件的外形、布线、安装、焊接和调试要求合理进行布局。同时通过小组竞赛、学生带学生的方法进行整体布局,在学生布局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布局完成后,各组派出组员总结布局的规律应该是如何尽量减少交叉线,使整个版面整齐漂亮。然后教师选出布局效果最好的PCB板展示出来进行点评总结。这一环节是重点,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立足点,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率可明显提高。(2)布线规则设置:布局完成后教师通过直观教学法重点介绍布线规则设置:一是设置导线宽度规则,二是设置布线层面规则,在导线宽度设置中,须进行导线宽度的最大值、最小值、最优值的设置,教师强调电流与导线宽度的设置规律,1A电流需要1mm的导线宽度,所以对于大电流的网络,还必须单独设置导线宽度规则,如电源、接地网络,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行设置,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只负责咨询与答疑。在设置布线层面规则,教师应重点介绍布线板层有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与板层的设置规律,以及布线的方向是垂直、水平、还是任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式学习分析本次设计应采用单面板还是双面板。最后教师作出总结:分析出电路应采用何种板层的原因和各项参数规则的设置方法。布线规则设置是本章难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3)自动布线: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动布线,完成PCB板的设计。

任务五 手工修改:(1)手工修改导线,自动布线后,同学们会发现部分导线存在弯曲太多,绕行太远等缺陷,教师适时引出布线的原则有:安全工作原则、导线精简原则、电磁抗干扰原则、环境效应原则、组装方便与规范原则、美观与经济原则。然后进行走线合理与不合理的比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分析本小组自动布线中不合理应修改的地方,教师再指出各小组所有不合理的布线,并要求学生进行修改。(2)添加安装孔,为了方便装配、焊接和调试,引导学生进行安装孔的添加。(3)添加覆铜和补泪滴,为了增强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电路板和连接处的强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覆铜和补泪滴。

任务六 规则检查:PCB板制作完成后,进行最简单的电气规则检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报告中参数的含义,学生自行检查与修改布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会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实现了从“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转变。

(三)发展性课堂评价——是课堂有效的升华

各小组通过小组内评定,选出PCB板布局最美观的成果展示出来,并派一名代表阐述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学到了哪些知识和经验?然后各小组进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总评,总结出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多元评价中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还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总之评价的过程应该是总结知识、提出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且在检查评价中,不能单纯依靠所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该组的成绩,而应从实施的整个任务过程来综合评价,从他们是否利用了所学知识,是否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在小组中是否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交流等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整体课程成绩。通过评价,我们能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通过评价,我们能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效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了教学的最好老师。

其次,在学的过程中,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较好的体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想,在做的过程中较好的训练了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精雕细琢一节优质课不难,坚持上好每一节有质量的课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的一种考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能否具有职业幸福感关键还在于教师是否有教育教学的成就感,在于教师是否跟上改革的步伐,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旭方.Protel DXP2004 SP2实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9

蜂小:吴琼

在上级领导安排下,我于10月15日到凤岗县三小听一节语文课,执教人贵阳市某小学沈苏英老师,上了《爱之链》这一课,我听了这节课,受益匪浅。

一是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目标。沈老师在课前公开亮标。而我们的教师没有这个习惯,比如我们的诗歌教学,教师对课程目标应非常明确,即: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没有目标,教师讲什么,不讲什么,学生不知道,听课的教师也不知道。

二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问题。也许有教师说,课前不亮标是因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的确,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度预设,但并不意味着放弃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就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使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最具积极意义的因素。但如果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形式去生搬硬套,就会找不到方向;把满堂问当作是学生主体性体现就更是荒谬了。

三是课堂导入没有喧宾夺主。这堂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

千万不能“温”,不能“嘎巴”,起始阶段就要精心设计,亮闪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都能注意课前的导入,但许多教师的导入没有紧扣文本的主题与特征,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看起来学生动了,课堂活了,但质量却没有提高,这就是由于对课文本身的情境重视不够,力气花到了文本之外,事倍而功半。

四是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问题。课堂教师讲课不能超过2分钟应该说,这样的规定很有科学性。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在40分钟之内把一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点要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一方面,不要寄希望于学生在一堂课内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解决,不要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是要不要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说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为我服务、为我所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工具”的角色,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持。我们要始终明确,教与学才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技术都应为这个中心服务。所以,凡是教师自己能够不借助工具讲清楚的,就坚决不要用。

六是课堂教学需要留白。新课改为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在不是过去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课堂

上一篇:文明礼仪小报内容下一篇:五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