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怎么样在国内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南大学怎么样在国内(精选7篇)

海南大学怎么样在国内 篇1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海南大学怎么样在国内 篇2

一、什么是有灵魂的教育?

有灵魂的教育, 应是有思想活力和制度活力的教育;是教育价值充分实现和教育创造力不断涌流的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竞争有机统一的教育;是充满着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尊严的教育;是培养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和幸福生活的公民教育。任何否定教育取得成果的人是没有良心的, 任何否定教育存在危机的人也是没有良知的。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加快推进,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教育战略付诸实施, 教育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会发现, 我们天天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但人民越来越不满意, 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教育的灵魂出了问题。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平的贫困教育, 灵魂贫困、价值贫困、素质贫困。

在中国, 教育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愈演愈烈, 中国教育的官场化、市场化、情场化不断上扬。教育把人异化, 教育把人们引上“拜物教”、“拜权教”、“拜伪教”。中国教育呈现出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性、家庭对孩子的取代性、社会对学校的工具性的“三性”特点。人们经常谈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等, 不注意考察这些危机背后隐藏的更严重的危机就是教育危机。人类存在的各种危机都可以在教育危机里面找到其根源, 灵魂贫困的教育反映出教育存在严重的价值危机。

二、办有先进教育思想指导的教育。

灵魂贫困从根本上讲是教育思想的贫困。无思想的教育或者是无先进思想的教育必然是灵魂残缺的教育, 培养的是无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学生。我认为, 中国最缺的就是先进的教育思想, 最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动。中国的教育受帝儒伦理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工具主义教育思想、极权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比较大。这些思想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手段, 而不是目的;二是重术不重道, 将教育作为工具, 而失去教育的价值本真;三是教育政治意识形态化, 控制人的思维而使人失去自我存在。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先进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我们认为要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 建构共生价值,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价值活动, 都是价值的创造和消费活动。我们所阐述的教育和价值, 都是广义的,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团队教育;包括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等。教育的四大价值功能:发展、实现、建构和引领, 即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 实现人的价值, 建构人类共生价值,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建构人类民主、平等、自由、正义、人权、法制、和谐、幸福的共生价值。怎样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就是引领人类的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引领人类建设共生主义社会, 就是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形态应该是人类不断努力追求和理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要构建教育内在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价值, 即实用价值、根本价值、终极价值。教育的实用价值使人适应社会需要,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 教真理, 学真理, 实践真理, 捍卫真理, 学真知, 行真事, 做真人;培育爱心, 爱人, 爱社会, 爱智慧, 爱自然, 爱宇宙。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幸福的人。教育价值是国家核心价值的基石, 是人类共生价值的基础。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 是教育创造了人的价值。人类共生价值和国家核心价值建设必须从教育价值培养上入手。要构建教育的外在价值, 即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博爱、诚信、正义、法制、和谐、幸福的价值观。教育不但要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 更要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 培养富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社会责任、创造能力、幸福生活的代代新人。

三、实施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

实践价值主义教育思想, 就应该在各类教育活动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通过生命教育, 使受教育者知生命价值, 认知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通过生存教育, 使受教育者知生存之道, 适应生存、学会生存、挑战生存;通过生活教育, 使受教育者知生活意义, 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总之, 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使人认知生命的意义、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 实现人生的幸福, 促进人类的文明。

四、办有现代教育制度特性的教育。

人类历史使我们坚信, 唯有制度可以兴国, 唯有体制可以兴教, 唯有机制可以兴校。一个富有理性和高素质的民族, 是一个崇尚制度的民族。一个政党、一个政府的根本任务, 是进行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大国的崛起, 无一不是制度变革的结果。上世界中叶后, 中国经过两次大的制度变革而逐步走上复兴之路, 一次是新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中国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得益于教育制度的变革。现在反复出现而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也应该从制度设计上去找原因。中国现行教育体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教育的特性。存在体制性缺位或体制性越位的严重问题, 缺位的是学校办学主体, 越位和缺位往往是政府管理服务;办学体制一元化, 管理体制大一统, 评价体制唯“一分”。这样的教育体制不但扼杀了学校办学主体和教师教育的主体性, 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导致教育价值的严重流失和教育尊严的严重丧失。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维护人的主体性、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的竞争性、体现教育的发展性等价值取向。建立促进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责和促进教育市场竞争的教育体制;建立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校办学体制;建立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重点进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的改革创新。

应改革和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 建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 但中国教育的腾飞还缺少两只翅膀:一支是民办教育, 一支是国际化教育。世界教育起源于私立学校, 在发达国家, 优质的现代教育资源还是集中在私立学校。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是国家的教育, 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是民族的学校。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改革, 使存量公办教育资源转变一部分为民办教育资源, 将增量教育资源的空间让给民办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调整与扩张的主力应该是民办教育机构, 是有志于将实业资产转化为教育资源兴办教育的实业家。我认为, 中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应该有一半以上由民办教育和私立学校来承担。政府提供的是基本的、大众的、公平的教育, 高端的、精英的非均等的教育, 要由社会来承担, 由民办学校来承担。我们应从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国际化办学的体制机制, 为构建全球教育治理新模式承担大国责任。

应进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政府对教育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及完善配套制度, 做好所辖范围内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拨款;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及审批程序;制定基本的学制、学历和学位制度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门的中观管理主要是依据有关法律, 指导学校设置, 调控学生规模, 制定校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规则, 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与评估。中观管理的核心职责是服务, 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学校微观管理应坚持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 建立基础管理、系统管理、全程管理、精致管理的机制。确立师生员工管理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进教师身份社会化、职业专业化、收入效能化。以价值管理为核心, 全面推进师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信息管理。在学制改革方面, 我建议实施基础教育十年义务制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 , 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十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 初中毕业以后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 30%的学生进入普通教育体系, 70%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中职、高职、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使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岁左右进入社会就业、创业。

教育评价体制改革, 应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一次革命, 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彻底改革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实行考试和招生分离, 由地方或各高校自主招考, 全国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学生的一个要素;取消高中阶段升入专科职业学院的统一考试录取方式, 高中毕业生自行选择, 学校录取直接升入专科院校学习;变一次性的结果考试为学业过程考试;变一张试卷评价和遴选学生为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完备的国家考试法, 维护考试公平、公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协调的共同评价机制, 引导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教育评价。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评价资源, 建立教育评价中介组织体系, 依法维护中介组织的评价权威, 客观公正地对各学校和各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效益做出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作用, 激励和约束办学主体的行为。

五、要办富有课堂时空价值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以师生为主体,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空价值, 实现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办富有课堂时空价值的教育, 要使课堂教学成为认知生命价值, 增长生存能力, 培养生活信仰的教育活动过程。一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人的主体性, 建构人的主体价值, 二要使教材内容实现真理性、智慧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三要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 应促进教育课程类别的有机统一, 四要变革教学方法。

六、建设有灵魂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心中有爱, 胸中有梦, 脑中有智, 眼中有人。有灵魂的教师应是人师、经师、业师, 有教育情怀, 有教育理想, 有教育信念, 能以爱心滋养爱心, 以忠诚培养忠诚, 以智慧传承智慧, 以创造激发创造。

有灵魂的教师是富有能力智慧的教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富有激情、理性和意志力去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 包括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等。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态度和生命境界, 不断提高能力, 增长智慧。

国内大学为何难以吸引捐款? 篇3

“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作为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的董事长,与胞弟陈乐宗位列《福布斯》2014香港富豪榜第17位,净资产估计达29.5亿美元的陈启宗却对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事实上,陈氏家族有捐身家的“不明文家规”,“我们家的钱不留给后代,都用于做公益、做慈善,除了养我妈妈以外,她94岁了。”

为何要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捐赠?看过陈氏兄弟的资料,这一谜团也自然解开了。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陈乐宗是哈佛大学校友,1979年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取得学位。陈乐宗的母亲是一位护士,上世纪50年代在自家厨房里为邻居家的孩子们注射疫苗。

陈乐宗表示,“为了继续我母亲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以及我父亲在教育事业上的专注,我和兄弟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捐款。”

自1996年起,陈氏兄弟通过晨兴基金,每年资助北大、清华、复旦等5所高校的500名学生;2006年捐款1亿港元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晨兴书院;捐建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楼、创立晨兴数学中心,捐助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等。

事实上,华人大手笔捐助欧美名校已经不是新鲜事,其中不少是创学校纪录的大规模捐赠。2014年7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以“SOHO中国基金会”的名义和哈佛大学签订了1500万美元的捐赠协议,用以资助中国贫困学生赴全球精英大学就读,此项目的整个助学金金额为1亿美元。2012年,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及家人向哈佛大学捐出4000万美元,成为当时该校史上最大一笔华人捐款,其中3500万美元用来建造哈佛商学院大楼“赵朱木兰中心”。2010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张磊公开表示,向耶鲁大学捐赠888.8888万美元,创下了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对本学院捐款的最高纪录。2007年,雅虎创办人杨致远曾捐助7500万美元给斯坦福大学建设环境研究中心,轰动一时。

就国际惯例而言,现金储备、投资规模、学校品牌越大,学校受捐赠的额度也会呈正比放大。据美国全国学院和大学事务所人员协会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对800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3年,单笔受捐金额达9位数的受捐大学名单包括康奈尔大学(3.5亿美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3.5亿美元);耶鲁大学(2.5亿美元);宾夕法尼亚大学(2.25亿美元);哈佛大学(1.5亿美元);达特茅斯学院和乔治城大学各1亿美元。

根据2013年底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清华大学以13.23亿元人民币名列榜首,北京大学以12.93亿元人民币位于次席。尽管这一数字在国内已经是“天价”,但与哈佛等欧美名校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语。为何国内大学不能成为华人富豪捐赠纷至沓来的洼地呢?

在海外,捐钱就是捐钱。但在内地就复杂很多,牵涉很多麻烦,最要命是花费精神和心血,等于自讨苦吃、自找麻烦。这些“麻烦”包括官僚主义、贪腐及分配不公等问题。在国外,若有商业赞助的契机,大学理事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会聚在一起进行民主决策。他们会商量赞助商的商业意图、商业特性、广告色彩、冠名时间和地点,并公开一切。但在国内,往往只是行政拍板。在这样先斩后奏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到最后才知道突然多了一项商业冠名,如果争议很大,那再撤掉。

在大学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 篇4

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二、乐于助人

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如果你能做到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博大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

三、大度宽容

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海南大学怎么样在国内 篇5

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是学五食堂的鸡腿饭、小西门的鹅腿还是博实CBD凌晨2点钟守候刷夜归来同学的温暖灯光?是选课时的拼rp、听课时的感动抑或无趣、还是期末出分后被正态的优秀率抑或“浓浓师生情”?或许北大的宿舍、北大的食堂都不如隔壁,甚至不如很多其它大学,但北大终究是北大——这里有来自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和北大这个宽广的平台,还有一汪湖水与一批向往自由的灵魂。

很喜欢作者的这句话:

毕业的时候,有同学说“希望北大不是我们一生的至高点”。现在我想,北大是我自由灵魂的起点。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用户李小栗

作者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用户@山中多木

在北京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终于忍不住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只在P大呆了四年,跟那些六年七年乃至十年的师兄师姐们没法比。前面也有人提到啦,刚进去的时候,认识的一群小伙伴里这个奥赛金牌,那个国家一等奖,钢琴十级琵琶古筝学了十年什么的压根不算稀罕,间或隐秘或公开地流传着一些XX是XXX的儿子/女儿的传闻。就中文系来说,专业课老师几乎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大牛,上课的分量绝对足,而且老师们都特别和蔼可亲基本没有传说中的“架子”,可爱的不行。(编者注:旁听了多节中文系专业课,确实回上瘾哈)

当然,在这一群闪闪发光的人生赢家中,还有我这样从六线小县城吭哧吭哧应试教育上来的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的人。没有专业证书,没有国家奖项,甚至大学四年成绩也是普普通通永远在奖学金的边缘徘徊(对了我们系我们级当时奖学金真的是纯按GPA拍的),社团也在做然而并没有风生水起,看起来怎么都不算一段金光闪闪的简历故事。

△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用户@我才不要当一条咸鱼但是那个时候很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自由和充实。早上醒来去图书馆占个座自习一下,顺道去一体打个早卡,一天跑来跑去上课。大一大二那两年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辩论队,大三开始准备申请,旧理教117因为可以自习得很晚经常被自习党占据,整个教室只有墙上的几个电源插座于是地下错综复杂的接线板缠绕在一起不分你我,围观了全程的陈小姐表示目睹了好几起接线板缠绕出的姻缘。大四毕业,散伙。散伙饭没有太多人哭,离校那天我走的最早,于是好几个好朋友都来送我,拥抱,道别,从此成为校友。听起来仿佛是一个传统的大学故事的模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找份好工作,谈个好对象。北大给我的,却远不是这样。刚入学时候,看着别人金光闪闪的经历,内心说不惶惑是假的。记得当年某NGO面试,面对着高中时期就参加了一堆联合国活动的竞争者,曾经的媒体经验也就是高中时期创立的校园电视台和一两次无果的投稿的我落选简直是必然的。回到宿舍恸哭一场,觉得自己简直毫无长处。成绩并不拔尖,实习申请投出去石沉大海,挫败感排山倒海一样袭来简直要压死那个还不到二十岁的我。放心,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人一道光一样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没有师长的醍醐灌顶,有的只是这个校园。后来,一边挫败着一边还得好好学习拿学位呀,GPA也还是很重要的呀,所以大概日子过得也还算正常。△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用户@雪晶晶碎碎念有时候打卡锻炼路过湖边会发会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听他们聊天。慢慢地从三角地走回宿舍的时候会一条条横幅看过去,发现就业指导讲座和英语学习讲座,明星讲座国外领导人讲座,学术的主题活动和元火动漫社的社庆大会,电影协会放《哈利波特》还请了戴爷点评……这些消息统统都在一条狭长的小路上向我涌来。(戴爷指的是戴锦华老师,也是一课难求)这个园子里同时发生着太多太多事,有着太多太多选择。我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可走的路太多,不知道哪条路是生路。再后来,转念一想,哪有绝对的生路,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所谓靠谱和成功,无非就是别人的认可。而我身边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我讲的却是:你开心就好。朋友,师长,都只有一句:你开心就好。当初课后像一个小粉丝一样的战战兢兢找老师搭讪,语无伦次的说完自己的观点,老师跟我说:看来你是真的感兴趣啊。我说是呀我特别想做这个。老师温柔笑笑说,如果你想走学术这条路,一定要自己开心。后来再去面对选择的时候,标准就简单了很多:做这个我爽么,我有能力支持自己做这个事情吗。

国内大学实习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 篇6

国外大学和大学生十分重视实习环节, 把实习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考核的重要环节, 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的实践教育体系。赵景会等总结了一些外国的实习方式, 例如美国的“探索式学习和服务学习”, 通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校企联合实践模式、公民体验教育活动等形式, 为学生创造实用的社会实践条件;日本则有“体验式就业”,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经费、人力等保障, 推动校企合作, 促进大学教育与职业社会的融合, 达到大学与企业的“双赢”;俄罗斯大学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必须开展实习, 作为对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 实习单位可以选择学校的合作单位, 也可以根据兴趣需要寻找实习单位, 其实习经历和实习单位成果证明是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还有德国的务实实习, 该模式在国际上常被作为典范, 在该体系下, 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 直接和企业接轨, 接受生产实践的指导,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求, 完成技能培训。

对各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实习均是帮助专业技能应用, 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特别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 实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国内大学生实习往往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就是人文社科、商科类专业学生实习的比例较高, 不低于60%, 而理工科学生实习的比例较低, 并且有部分理工科学生选择如咨询、证券等与自身专业相关性较小的单位实习。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理工类专业所对应的用人单位以研究所和企业为主, 因固有体制与规章制度的限制, 其人员流动性较差, 岗位设置固定, 容纳学生作短期实习的岗位和任务种类设置很少, 因此大学生要么难以进入这类单位实习, 要么在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而且, 与国外大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未来工作单位打基础、做铺垫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情况下, 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单位选择就会受到限制, 一些小型的私人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非专业单位成为了他们的实习单位选择目标, 这样选择下的实习绝大多数是以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目标, 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 选择未来工作单位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国内大学对本科生学习阶段的实习要求并不高, 一般情况下, 学校会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 统一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 实习内容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商定, 通常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设备、操作过程的参观, 以及以经验丰富的师傅授课为主,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专业操作的机会较少, 以老师和学生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和总结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这种实习机会和方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 但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则帮助较小, 欠缺实习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有明确的实习要求, 培养大纲要求专业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并且答辩委员会在专业硕士的中期检查时对实习情况要进行专门考核, 但在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 专业硕士的实习环节完成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专业硕士会根据自己的毕业课题、未来单位选择等情况寻找实习机会, 并利用实习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能做到这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有的硕士研究生会选择相关单位实习, 以锻炼自己的交际与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不以专业技能锻炼为主要目标;还有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并未进行实习, 完全以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为主, 直到毕业前直接开始寻找工作。现今国内大部分用人单位往往并不太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 主要根据初试和面试的结果作为录取标准, 而学校对研究生实习情况的考核标准各异, 这都是国内大学生对实习认识和重视不够的原因。

作者根据在大学多年的工作, 对国内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并总结了国内大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学生自身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有限, 重视程度不够。本科大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实习,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做到主动有效的实习。大部分本科生毕业直接考研, 只有小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参加工作, 学生在本科阶段完全以各门课程知识的学习为主, 为的是修完学分 (学校组织的实习也是具有学分的) , 本科生对完成学分的要求非常重视, 因为学校对学生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求就是学分的要求, 而对学生实习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实习没有特殊要求, 因此本科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硕士研究生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些, 因为培养大纲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要求, 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评价证明, 但是学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考核规范性欠缺, 标准也不统一, 如对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内容是否与研究生毕业课题的相关性等没有明确要求, 从而导致对实习成果的考核不严格, 因此影响了硕士研究生对实习必要性的认识和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此外, 国内大学在学生实习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有待加强。近年来, 国内大学国际化步伐在加快, 已经在课程设置、学分制度等方面开展了改革, 而大学生实习方面的国际化尝试尚未开展。现阶段, 本科生实习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 由学校与长期合作的相关企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培养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好处是能和对应专业的单位保持长期合作, 为学生提供了解专业发展及现状情况的条件,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实习模式和内容僵化, 缺乏创新。近年来, 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动手操作的机会呈下降趋势, 主要以参观和观摩学习为主。国内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学校基本上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实习的条件和机会, 研究生实习通常是个人行为, 虽然研究生培养大纲提倡学校、导师和专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培养基地, 有的学校也会投入一部分资金与场地, 创建和提供研究生实习条件, 但总体来说, 国内大学在研究生实习这块处于组织和管理的工作空白阶段,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与相关专业单位建立联合实习培养机制, 缺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支持与投入, 因此导致研究生实习仍是个人行为模式, 对研究生实习的考核也是形式大于内容, 不能做到真正符合培养大纲的要求。

另一方面, 国内用人单位尚未建立成熟的实习用人制度。虽然有的研究所、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本科生实习, 但一般是因为历史沿袭, 即从上个世纪建立合作后的机械延续, 并不是以培养和遴选工作人员为目的, 实习内容往往仅限于专业技术的展示, 缺乏专业技术的操作练习。而且, 近年来, 一些研究所和企业单位对接收大学本科生实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认为实习环节对单位的工作干扰大于裨益。相对来讲, 私企和外企接收大学生实习的意愿和兴趣更大, 虽然绝大多数的这些单位也没有成熟的实习计划制度, 但其较为宽松灵活的管理方式、开放的企业文化和心态使得这类单位具有接纳学生实习的氛围和条件, 也是大学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实习单位的主要选择对象。从企业人才招聘、培养和储备的角度来讲, 国内的各类企业、公司等应该与国际接轨, 丰富其文化, 完善实习用人机制, 增强自身竞争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在这方面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

综合国内大学学生培养的现状来看, 对学生实习环节要求呈现出逐渐重视和加强的趋势, 这是符合大学教育国际化要求的, 符合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要求, 也是符合适应现今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但是在国内大学的学生培养各个环节中, 实习环节一直是薄弱的, 但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一环节的成功, 需要上至政府层面, 下至大学、各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景会, 刘秀荣, 杨金铭.国外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践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31 (2) :138-139.

[2]高天.大学生实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复旦大学本科生为例[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5, 9 (1) :51-60.

[3]潘喆.大学生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 2010, (6) :199-200.

海南大学怎么样在国内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高校;用人单位

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变得突出。高校和大学生都已经认识到,只有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开始重视实习这一环节,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实习现象。

招聘、组织大学生进行实习也开始收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1998年就启动了面向亚太地区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2010年IBM的“蓝色之路”实习生计划招聘的范围囊括IBM几乎所有的业务部门。新浪2003年起结合校园招聘项目,开始了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实习生计划。目前,实习生比例已占公司整个招聘人数的20%左右。

如何协调和引导高校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实习,也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成长领域的新兴课题。学界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实习的概念和利益相关体的研究

1、实习的概念及分类

实习,指在校学生通过在学校或者企业中的实践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朱绍禹等人在著作《高师教育实习指导》中,将实习定义为实习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导者组织学习者到事业、企业单位或其它现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实际操作活动,以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实践活动。

2、实习的利益相关体

(1)参与实习的大学生。作为实习活动的主体,实习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由于学生实习对于其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直接指导者实习活动。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制度安排都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们参与实习,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实习。

(3)用人单位。实习项目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应该是双赢的,对于用人单位,实习的作用包括:第一,实习生项目储备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第二,降低经营成本。第三,提供实习机会可以大大增加用人单位的知名度,让学生们对其增加了解,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增强了竞争力,相当于是免费的广告。

二、对实习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的研究

实习主要有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这两个途径进行,学者在研究时也把它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这两个方面。目前,大学普遍重视建设校内的实践基地,尤其是在高职类院校,大力开始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朱英,耿绍宁(2005)提出高校在抓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做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的需要。王松,李克华(2008)认为校外实习基地是前一种实习形式的活动场所。除了高校积极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以外,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现在已有的许多渠道或者实习机会。黄倩(2009)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获得实习或者兼职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介绍、校园的一些海报、网络信息、社会媒体、熟人介绍、学校勤工俭学组织等方式来寻找到兼职工作。

三、对实习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随着大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有发生。首先,用人单位规避与兼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出现问题时学生没有证据证明与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其次,用工单位任意规定试用期,并在学生实习受到人身伤害时逃避赔偿责任。黎建飞(2006)指出由于在校大学生和同人单位不属于劳动关系则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中“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任意延长试用期,或者以此来规避为兼职学生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最后,用人单位拖欠实习工资,任意解除同兼职学生的劳务关系。黄倩(2009)的调查研究中有23.1%的大学生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拖欠或克扣工资的经历,有6%的学生认为被公司欺骗没有兑现工资承诺。

这些现象的存在促使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实习生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周玉(2007)认为实习生受到权益侵害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同时部分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获取利益,过于强调经济利益,最后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叶坚华、陶书中(2008)在研究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问题时提出我国应建立健全与大学生实习相关的教育和劳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健全政府、高校和实习单位管理和服务制度;通过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一套较完整的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机制。

四、影响实习效果的实际问题研究

在学者们对大学生实习和兼职现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实习与学业发生冲突,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两头为难。2、学生选择实习较为盲目,缺乏对自身和企业工作全面的了解,工作不积极。杨莉莉、周莹莹(2011)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从事兼职的原因都处于迷茫的状态,而只有5%的大学生表示关兼职与专业相关度大。3、用人单位实习安排过于单一,缺乏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资源。

针对这些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问题,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提出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建议。王林­(2006)认为在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实习生期望的不一致是主要问题,这些差异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不适应。刘美君,陈哲(2008)认为学校和实践单位之间也缺乏良好的配合,对实习投入不足。

面对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周其凤(2008)谈到改进实习的效果首先要用人单位需要转变企业观念,着眼于长远利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对招收的实习大学生,应进行制度化的考核,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学校应当在校内通过“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马晓红(2007)提出在政府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校实习经费的投入。

五、文献评述

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关于实习的国内外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为未来的实习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相比国外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目前关于大学生實习的的研究仍有不少空白。

国外学者关于实习的研究很多是集中探讨实习对大学生的影响,早在1999年斯蒂芬和唐纳德-约翰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在校的学生通过实习利于改进其在学校里的综合表现。许多国外的学者对大学生实习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凯特和罗素通过对商学院的学生实习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了商学院的学生在实习中涉及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克莱蒙斯和威廉针对大学里某一专业研究生的实习项目的内容、实施及作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根据大学生实习的实践需要,和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宽针对大学生实习研究的范围。1、不但针对本专科学生的实习进行研究,也要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同时改变实习研究侧重师范类、工科类学生的现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实习研究也重视起来。2、加强对高校与雇主组织的合作,以及对学生新型培养方式的研究。3、采用实证方法,衡量大学生实习的成果,凸显实习当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4、深入研究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过程和成长过程。目前没有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心理转变和压力应对的研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十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Clemens,Bonnie J.The Intern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May1991,Vol.17 Issue 2,75.

[2]Knouse,Stephen B;Tanner,John T;Harris,Elizabeth W.The Relation of College Internships,College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Job Opportunity.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Marchl999,Vol.36 Issue1,p35.

[3]Swift,Cathy Owens;Kent,Russell.Business School Internships:Legal Concerns.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Sep/Oct1999,Vol.75 Issue 1,p23.

[4]董春美.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促进作用[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08(9):95.

[5]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教育科学,2005(2):

52-56.

[6]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和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黎建飞.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权益保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36-37.

[8]刘美君,陈哲,李昊显.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安:时代人物,2008(3):

58-59.

作者简介:舒媛(1987—),女,苗族,湖南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上一篇:初冬的阳光优美散文下一篇: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