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幸福与成功(通用7篇)
在我们讨论幸福与成功时,有一个前提假定,就是我们是不是获得了足够的个人自由,一个有了财务自由、权力自由与资源获得自由的人,与一个没有这些自由的人,在讨论幸福与成功的时候是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的。
我不想做学问上的幸福定义了,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幸福机制与幸福管理机制。幸福怎么样产生的,我大致用有可追求的爱好(因有爱好而有了期待,有了梦想,有了努力的价值感,有了投注资源的方向感)、可进入的机会之门(有可以企及的门槛,尽管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争取,而且机会的获得让自己没有太大的不公平感)、产生成果的可能性(有所结局,有所斩获,有所成就)。有的人的幸福可能有其一二,也有人的幸福获得感是完整的。不过,因为这一机制我们知道,让我们自己与下一代有爱好感是重要的,让我们有识别与获得机会的能力是重要的,有执着而形成成果的能力是重要的。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说,它并不是直接产生幸福,而是在幸福产生机制中扮演最低限度的条件提供者:教育不要剥夺孩子的爱好,机会获得基本公平,人人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社会成果。当然,即使有了如此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努力,我们还是会在幸福感的获得上有纠结:有爱就有恨,我们并不只收获爱和好;有机会也有可能失去机会,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欲求都得到满足;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我们是不是能坦然承受挫败。这就涉及到我们对于幸福的管理问题,在这个管理机制中,有三个非常核心的作用点:对于欲望的节制机制,通常是传统或者宗教信仰;个人的社会联系模式,通常产生的是社会压力或者快乐的分担与分享机制;社会支持,尤其是公益支持,所产生的是超越个人与小圈子的社会意义产生机制与问题缓解机制,
这就说到成功了。中国人重视成功,把事业成功看得比很多地方的人重。中国的老板与员工都有在自己职业成功的基础上追求更多职业成功的倾向,因此存在着成功与幸福之间分离的很强的倾向。而成功本身在幸福产生机制中虽然也有交叠,尤其是成就感部分,但是它的产生有其自身的机理,概其大要就是能形成一套闭环的管理与价值实现模式,通常包括了合理的目标设定,有掌控的路径设置,执着的投入,预期或者超预期成果的收获。每一循环的顺利完成通常能加强我们的满足感或者称自我成就感。成就感也并不完全决定于这一循环,因为在这一循环中会产生溢出效应与牵连效应:溢出是因为能够实现而产生了更大的欲求与预期,所谓牵连就是虽然有自我的实现但未必与社会的认同一致,尤其是社会认同处在非议状态下的时候。溢出效应与牵连效应既可能是加强进取心的动力,也可能是削弱成就感的原因。有的时候,成功可能会加强社会对我们的加码的期望,这种加码的期望让我们感受更大的压力,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本来的平安。很可能的是,成功之后的人面对加码而会更加孤独。
在何种情况下,幸福感能与成就感一致?那可能有三个共同机制:一是爱好机制,当人们有爱好,而且爱好是生活与职业的基础的时候,那么人们就更可能感受到生活是自己所要的,职业的投入是自己乐意的,享受度与热情度大大提高,对于社会人群的感召度也大大提高,而且因为热情投入与感召的效果,所行之事成功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二是由自然发展转变为更明显的自觉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推广目标制管理,对于生活与职业中的很多事情有具体指标、时间点与条件投入的计划与设置,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执行,但是渐渐就能加强掌控度与熟练度,目标制能够让我们更多的想法与梦想朝向可以实现的方向;三是节制机制的设计,真正的幸福与成功不是没有止境的,而是有限的,在物理意义上是可以企及的目标,在心理意义上也不是人定胜天,在这方面宗教信仰与其他系统的人生信念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其实如果是在没有底线与没有止境的境地里,我们既很少幸福感,也很少成就感,我们需要一个上能封顶下能保底的生活逻辑,这也是为何世界上幸福的国家都是信仰比较浓厚地区的原因。
“80后”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特殊的一代, 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的一代, 是教育体制改革后成长的一代, 是中国经济以双位数速度增长崛起时的一代, 是互联网和移动科技迅猛影响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一代, 也是见证中国加入WTO走进全球化的一代。同时, 80后既大部分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又比以往年代的人群更多地受到西方自由与个人主义的影响, 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的背景下, 80后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价值取向。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 80后的特点和标签是:意志力不足,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独立思考, 心态开放, 勇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快速学习的能力强
二、80后进入职场后所面临的压力
80后现在大概25-32岁, 刚刚进入职场, 或者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开始摆脱寄居父母的生活, 有些人甚至离开家乡, 独立生活在异地。如同跨进高考的门槛一样, 职场中的竞争更加的激烈, 这个时候80后往往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以及接受挑战。80后作为职场新人, 面临职场中所需知识技能日新月异的更新, 组建家庭的生活压力以及高速运作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80后白领陷入或多或少的焦虑状态。在全国范围内的万人调查中, 有关数据显示:“80后”职场人的中超过60%的员工表示他们承受着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压力, 职业中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发展、任务量及难度、人际沟通、角色冲突、环境等多种因素。许多白领不约而同地表示类似的压力状况:“有时老板规定三天完成的工作, 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为我所在的公司, 大家做事的效率都很高。如果你做得比别人慢, 你的位置就不保。”“有时我就像一个陀螺, 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已经记不清多长时间没有逛街、旅游, 多长时间没能睡个好觉、吃顿安稳饭了, 甚至连给家里打电话都由从前的一周一次改成现在的一月一次, 脑子里有一根弦始终绷很紧。”80后在竞争激烈以及信息膨胀的时代背景下, 突显出空前的职场高压力。
三、80后焦虑的来源以及对成功的渴望
西方哲人叔本华认为, 人在各种欲望 (生存、名利、财富等) 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段, 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 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为此, 如果能够在两端之间游走, 一张一弛, 应为良性的状态。然而, 我国80后却处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的压力和焦虑状态下, 是因为其一方面80后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喜欢与被他人作比较, 缺乏独立思考使其活在社会称许的价值观和成功观中, 想要拥有比别人更体面的工作, 更大的房子, 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在西方自由与个人主义的影响下, 80后又崇尚自由, 渴望活出自我的不同价值。在这些矛盾冲突的价值观下, 80后开始迷茫, 患得患失, 渴望成功, 以为暂时承受压力, 快速地获得名利和财富便是成功;他们甘愿成为工作的陀螺, 却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是否会伴随成功来临。
四、提升幸福感, 获取成功
随着90年代后期积极心理学在美国首先被提出来, 并且运用各种实证的方法论包括访谈、调查、量表、实验等, 从量化的角度对幸福进行探讨, 为人类的终极奋斗目标—追求幸福, 研究出一系列的新观点以及人们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方法。以下就积极心理学的几点观点和实操方法, 对职场80后提供参考, 旨在和80后同仁共同在幸福的道路上追求成功。
首先, 需要正确看待成功与幸福的时间性问题,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幸福感能够与我们同行。许多80后职场新人认为幸福是获得成功 (高薪、高职、权力、金钱等象征) 之后才会感觉到。其实不然, 幸福应该是任何时候都能体验到的积极情绪, 它可以是和家人共享一顿美味的海鲜大餐之时出现的满足感, 也可以是和挚爱的情人热吻之时获得的甜蜜, 也或是在解决一个棘手的工作问题时感受到的成就感, 又或是欣赏最喜爱的话剧/电影时获得的欣慰感等等。相信许多人都不否定上述的幸福感, 也曾经历过基本上全部的事情, 甚至还能举出更多亲身经历过的例子, 但还是觉得自己并不幸福。因80后把幸福看得难以获得, 甚至将这些幸福得时刻视而不见, 这样的观点是我们获得幸福的最大阻碍。
在认知了幸福是成功道上可获取的事情之后, 我们需要在那些获得幸福体验的关键时刻真正用心去体会它, 去与别人去分享它, 在日记中记录它, 使之获得强化, 形成个体一种习惯性获得的优势情绪。实验证明, 人类大脑的神经通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神经通路能够重新建立和重构的, 因此当人类在对于一些事情的重新定义后, 大脑的神经通路也将形成, 就像学习骑自行车一样, 学会之后轻易启动该神经通路, 下一次坐上去不用思考便会前进。积极的情绪也一样的,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工作中, 多体会其中获得的满足感, 欣慰和愉快的感觉, 一开始可能需要刻意去体会, 逐渐地这些正向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便会主导。
同时, 幸福感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能够享有幸福的状态, 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同样是看重事业上的成功的, 只是说我们可以一边努力迈向成功, 一边享受其中的过程。有不少的研究证明, 消极情绪促使人们高度专注地进行关键性的防卫思考和决策, 其目的是查明错误并消灭之;积极情绪则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更宽容的思考。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们更容易开放心态, 看到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同时主观幸福感还能够提升效率, 因此, 幸福的状态更容易使人成功。
然后, 需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观, 并付诸行动。80后虽然喜欢与别人比较, 希望较快地获取成功, 但同时又崇尚自由和欢乐, 缺乏人生规划和目标。从整体而言, 有目标的人成功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的目标 (设定了时艰和具体成果) 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 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占3%者, 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具方向不懈地努力, 25年后, 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 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别是, 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 生活状态稳步上升, 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 高级主管等等。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 几乎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 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 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 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 常常失业, 靠社会救济, 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 抱怨世界。综上所述, 成功与目标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那那么设立目标, 对于幸福感是否也同样重要?罗伯特.波西格在《禅与机车维修的艺术》中, 说到了他和一群老僧人爬喜马拉雅山的故事。虽然波西格式成员中最年轻的, 但和那些老僧人相比, 他反而是爬得最辛苦的。因为他一心只想着爬到山顶, 无法享受攀登过程的乐趣, 而老僧人们虽然也想爬到山顶, 但爬到山顶并不是第一要务, 他们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正确之后, 他们就轻松地享受自己路途上的风景, 不会被眼前的山路或者是障碍所困扰。目标的作用是帮助解放自我, 这样我们才能去享受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如果我们不知道方向, 甚至连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的话, 那人生中的每一个分岔口都会变得非常矛盾, 我们无法享受旅途本身和风景等美好的事物, 只会被犹豫和迷惑所吞噬。
通往成功的道路, 当然不仅仅是设立合适的目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付诸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带领个体通往成功, 而不仅仅像《秘密》中所说的那样仅需要想象成功的样子就可以。
第三, 职场中的80后, 要注重人际关系, 建立个人的支持系统。心理学家杨眉认为,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 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 没有谁是永远的“孤胆英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积极情绪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相关;这是因为外向的人注重与别人交流分享, 能够及时宣泄压力和消极情绪, 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因此, 这里所说的支持系统, 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脉”, 而是建立稳固的能够信赖的关系, 包括和朋友之间, 和家人之间, 和同事之间。有些80后白领背负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 逐渐疏远过去的同学或者朋友, 减少见朋友的次数, 甚至不再联络, 或在短期内我们看不出弊端。但是我们也知道经常和朋友见面、交心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建立起这样的心理支持系统, 能够持续为个体提供心理修复的能量, 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四, 工作生活平衡。时间的压力到处可见, 80后的职场人士无可避免地与时间赛跑, 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技能, 追赶每天的公交车等等。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虽然繁重, 但正如上文所述, 我们要学会在通往山顶的路途上享受眼前的风景。除了简化目前的生活, 从中腾出时间来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 通过沉浸体验, 增加幸福感, 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人们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从事的活动会使人产生“沉浸体验”。根据西卡森特米哈伊的说法, 沉浸体验就是个体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 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 沉浸的状态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 “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我们从事我们所爱好的活动时是最容易产生沉浸体验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从事某些活动会引发沉浸体验, 比如读书、出航、下棋、攀岩、跳舞、写作和赛车等。
另外, 最值得推荐的增强幸福感的方法是运动。长期坚持锻炼, 不仅能通过使身体健康来提升幸福感, 与此同时, 锻炼还能产生体内的快乐因子—内啡肽, 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 长期锻炼, 能够使人的焦虑水平会明显下降。
随后, 摒弃完美主义。许多80后白领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完美主义, 却遭受之影响, 无法享受自己的成功与幸福。完美主义, 可以说是扼杀幸福感最大的敌人, 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拒绝失败, 拒绝痛苦和拒绝成功。相信许多职场中的白领有过拒绝失败的经历, 比如在一次会议上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胸有成竹, 但是却因为恐惧失败, 宁愿保持缄默错失机会, 也不愿意接受可能失败的现实。没有人喜欢失败, 但是正常地讨厌失败与极度地恐惧失败是不同的。讨厌失败会激励我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并且更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成功。相反, 恐惧失败却通常使我们停滞不前, 让我们因为害怕失败, 而放弃迎接对于我们的成长很有必要的一些风险。中国的古语云,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也是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 有关拒绝痛苦, 许多人认为幸福的状态就是完全没有痛苦的情绪, 其实不然, 当我们拒绝了痛苦的情绪的时候, 也就限制了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我们所有的感受其实流过同一条情绪通道, 当我们阻止痛苦情绪时, 其实就是在间接阻拦快乐的情绪。痛苦情绪时我们无法避免的人生体验, 当我们否定它们是, 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否定我们人性的一部分。换句话说, 我们需要允许自己全然为人。最后, 我们看看完美主义怎么把自己的成功也拒绝了, 我们看到一些影视明星, 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以及普通眼中所有的幸福要素, 他们却常常不快乐, 甚至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些极度完美主义的人眼中, 他们总有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待攻破, 当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 那些他已经取得了的成就就不值一提, 因此使得他无法享受成功后那种真实和持续的快乐。
职业生涯是美满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为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提供重要的平台, 但是, 我们无需为此而背负过多的压力, 无法享受幸福的人生。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美满状态, 但是, 我们需要懂得接受成功道路上的失败, 同时也能看到路途上的进步并享受其中的快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告诉我们, 积极的情绪是幸福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保证规律和充足的睡眠, 建立和维护牢固的友谊, 与好友经常聚会, 为自己所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努力工作等方式来获得。
摘要:“80后”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特殊的一代, 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的一代, 是教育体制改革后成长的一代, 是中国经济以双位数速度增长崛起时的一代, 是互联网和移动科技迅猛影响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一代, 同时也是见证中国加入WTO走向全球化的一代。80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自由与个人主义的冲击与融合的影响下, 踏入职场, 开辟个人的职业生涯, 开始真正地实现个人价值, 也真正学习独自面对职场中的竞争和问题, 同时还面临组建家庭和养育下一代的压力, 80后在职场中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其自主幸福感又该如何提升?
关键词:80后,职场,幸福感,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光远张敏强.双赢—80后员工管理探析, 2007.9, www.cnki.net
[2]、中国雅虎.职场80后60%都是焦虑人, 2011.11
[3]、严标宾郑雪.解构幸福:从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看幸福感, 2008.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37卷, 第1期
[4]、Alan Carr著, 郑雪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 2008.1
[5]、Tal Ben-Shahar著, 汪冰、刘骏杰译.幸福的方法, 2007.9
So, Rashid, we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auditorium where President Obama came to visit P-Tech on October 25th.
Rashid Ferrod Davis (P-Tech founding principal): Yes.
Reporter: So, can we go in?
Rashid: Absolutely.
Reporter: And you tell us a little bit about it? (Rashid nods) OK, great.
Obama: Hello, Brooklyn!
Rashid: The greeting of…of...of “Hello, Brooklyn” was just so 2)poignant at that particular time.
Reporter: And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he had come to Brooklyn, I believe, right?
Rashid: As President. Absolutely.
Reporter: As President.
Obama: Everybody’s 3)pulling together to make sure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puts young people on a path to a good job. So you guys have opportunities here that you don’t find in most high schools yet.
Reporter: You’re...you’re in the spotlight now.
Rashid: We knew when we started this that it was bigger than us, and…and so we still know that it’s...it’s bigger than just the one P-Tech, but really it is about how do we improve the math and science across the country, and how do we make sure that families are not going into debt...
Reporter: Yeah.
Rashid: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at they need to sustain a decent lifestyle.
Reporter: What the school is trying to do is really incredible. It’s trying to take kids who, in the past, would have had a $15-an-hour future and turn them into middle-class, middle-market, skilled workers, who can take this 6-year degree and go on to guaranteed jobs or use it to increase their chances that they’ll actually be able to complete a 4-year college degree.
Rashid: Of the first two years it’s about how do you make sure the students become 4)internship-ready.
Reporter: Hmm.
Rashid: You know, not only college-ready but also internship-ready.
Reporter: Um hm.
Rashid: In year three we just added virtual enterprise... Reporter: Hmm.
Rashid: ...so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5)simulate running a company.
Teacher: OK, so what I’d like you guys to do, um, all the administrators, I’d like you to work on the business plans today.
Reporter: In the past, America has not been particularly good at connecting job creators with educators, and P-Tech aims to bridge that gap.
Rashi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paid summer internship. That’s why virtual enterprise becomes very important year three.
Reporter: P-Tech came out of IBM. The idea is that these kids come in, they are guaranteed not only an internship at IBM, but, if they complete the 6-year curriculum, a job.
Rashid: It’s not just about IBM being part of the 9 through 14, but how does CISCO, how does Google, how does Motorola, how does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how does manufacturing come to the table, to say, this is bigger than IT. Every industry needs to be concerned about the future’s workforce.
Reporter: This is a school that’s meant to be inclusive and 6)scalable.
Rashid: If it could work here in central Brooklyn, in a 7)crime-ridden area, where parents were reluctant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hen it’s bigger than New York City, it’s bigger than central Brooklyn.
Reporter: Rashid Davis is the centre of the school, and he is an incredibly 8)charismatic figure. Not only is he creating this strong core curriculum of basics, but he’s creating 9)wraparound programs. He’s keeping the school open longer so that kids that have volatile home lives can stay and do their school work here.
Rashid: It’s a sense of “I know who you are. You’re not invisible to me”.
Hey, I see P-Tech as this little sign of hope where we can actually do something different, at this point in history, in terms of, becaus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really...are the civil rights issue of our time.
记者:美国的经济将在未来的十年里为社会再创造出一千四百万个新工作岗位,但只面向拥有两年副学士学位或以上的群体,而这就意味着旧式中学文凭在新经济背景下正加速贬值。教育工作者与企业正试图改变这一现状,途径之一就是进行中学改革。
那么现在,拉希德,我们正站在奥巴马总统去年10月25日参观P-Tech时曾到过的礼堂前,是吗?
拉希德·费罗得·戴维斯( P-Tech的创始人兼校长):是的。
记者:请问我们可以进去吗?拉希德:当然。
记者: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吗?(拉希德点头)好的,谢谢。
奥巴马:你好,布鲁克林!
拉希德:在那样一个时刻,“你好,布鲁克林”这样的问候让我们激动万分。记者:据我所知,这是他第一次来布鲁克林,是吗?
拉希德:如果说是以总统的身份,那么确实是第一次。
记者:以总统的身份。
奥巴马: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使中学教育能让年轻人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所以你们在P-Tech得到了在大多数中学难以得到的机会。
记者:你们……你们现在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了。拉希德: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它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本身,也不仅仅是P-Tech这一所学校,而是如何改进整个国家的数学与科学教育,确保家庭不会因为……
记者:是的。
拉希德:……寻求过上体面的生活所需的高质量教育而负债。
记者:学校的目标确实是非常惊人的。它要让那些原本将来只能获得每小时15美元薪酬的孩子进入中产阶级和中等市场,成为技术工人,让他们凭借这六年的学业学位获得有保障的工作,或者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增加他们获得四年大学学位的机会。
拉希德:其中,前两年的重点是如何确保学生成为一名准实习生。
记者:嗯。
拉希德:你要知道,他们不仅要达到准大学生的水平,还要达到准实习生的水平。记者:嗯。
拉希德:而在第三年我们会增加模拟企业的教学内容……
记者:嗯。
拉希德:那么学生就有机会模拟运营公司。
教师:好,我想让你们,也就是所有的管理人员,今天做的是制定商业计划。
记者:在过去,美国并没有很好地把工作岗位提供者与教育工作者紧密联系起来,而P-Tech正是旨在为二者搭桥铺路。
拉希德:这样能让学生为得到夏季有偿实习做准备,这就是在第三年开展模拟企业教学的重要性。
记者:P-Tech的建立有赖于IBM公司。孩子们进入P-Tech学习后,将不仅保证有机会在IBM实习,如果他们完成了这六年的课程,还能到IBM公司里工作。
拉希德:这种模式不仅仅是IMB参与了9—14年级的教育,还涉及如何让思科、谷歌、摩托罗拉这些公司,医疗产业和制造业也参与其中。也就是说,这不仅仅关系到IT行业,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关心未来的劳动力。
记者:这是一所包容、进取的学校。
拉希德:布鲁克林中心区是一个犯罪多发区,父母都不情愿送孩子入学,如果这种教育模式能在这种地方奏效的话,那么P-Tech就能走出布鲁克林中心区,甚至走出纽约市。
记者:拉希德·戴维斯是这所学校的主心骨,也是一个有着超凡魅力的人物。他不仅创设了强大的基础核心课程,还设立了配套辅助项目。他延长学校的开放时间,让缺乏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完成作业。
拉希德:这能给他们一种“我知道你是谁,我不会对你视而不见”的感觉。
在这个节点上,我把P-Tech看作是一个希望,我们真的可以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改变教育。因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和教育的确是关乎公民权利的问题。
P-Tech: 它的全称是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是IBM公司、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合作的结果。这种教育模式应用于美国创新型公共学校,对象是9—14年级的学生,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高中、大学和职业联系起来,使学生完成这6年的学习后可以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和肄业证书,他们因此可以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到大学深造。P-Tech 与一般技校不同的是,它不仅教授学生工作的技能,还很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培养高级的技术型人才。
成功是别人判定的,幸福是自己感受的。
自从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我就时刻唠叨孩子的学习,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完全没有了自我。
那晚聚会后失眠了,突然想到了成功和幸福这两个词。
前,我们正值激情燃烧的岁月,怀揣梦想憧憬着未来;20年后,我们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生活带来的甜蜜和辛酸。
20年后的今天,我没有成功。我不是身家上亿的富豪,我也不是权倾天下的达官显贵,我只能算是我们家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有着一个指哪打哪、走哪跟哪、宠老婆、疼孩子的经济适用型老公,虽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也算是低调内敛有主见;虽不能给我大富大贵,却也能让我吃饱心安。
看来成功不一定幸福,幸福不需要成功。
想到我小时候,父母没有给我学习上的压力,我有着自己的选择和空间。而现在为人母的我,却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始终把孩子和学习绑在一起。
我不由得思考:我在追求什么?我要让孩子追求什么?
婆婆一直不满于我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总在说:“等你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不再看重这些东西了。”她老人家的育子观和俺爹娘的一致:成人比成才重要!
前一阵儿她又对俺们说:“你姨从美国回来,就羡慕我现在的生活。说看到我教育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就知道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我现在很知足!你们也要知足!”这句话在自我表扬的同时,也在肯定激励着我们!其实我很清楚自己做得没那么好,只是老人家要求不高而已!
不过,我的幸福感逐渐增强真是得益于老人家的熏陶。对待生活,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人,要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再想想,俺对孩子的心态也该有所转变了。学习——成功——幸福,不是因果必然联系吧!所以,我现在要明确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应当去追求什么。
回忆,在我心中燃烧,细小的火焰不断在跳动。
那一天,天气不算好,也许是上帝不太开心吧!
我与一些同学一起到电台去参加选拔。偏偏是“天公不作美”我的嗓子刚好有点沙哑。
正式录音了,我是第三。看着别人讲得那么生动,那么可爱,我手心不禁冒出“冷汗”了。
我腿略有点颤地走上了录音台,以我最大的能力把故事讲了出来,不过我还觉得自己讲得不好。
“讲得挺好嘛!”一个同学说。“别骗我了!”我瞪了他一眼,觉得他在嘲笑我,可是心里却浮起一丝希望。
离开的那一刻,我坐在车尾,看着电台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这时,我心中的那渺茫的一丝希望,仿佛也随风而逝……
此时,我心中掠过一丝的不愉快。很快,这种感觉就像网一样,慢慢地、慢慢地缠住了我的心,解不开,也摸不着,难以割舍……
直到现在,当我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才明白。
原来成功并不只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岁月的磨炼与艰辛的努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辛勤。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那是很久以前,我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小学生王堡不好好学习,总想着不劳而获。一天王堡在梦中钓到一只宝葫芦,这只宝葫芦能帮助他实验任何愿望,只是王堡不能说出宝葫芦的秘密。有了这个宝贝,王堡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可是,宝葫芦也让他闹了不少笑话。象棋比赛中,王堡说“吃军”“吃马”宝葫芦就真的让他把棋子吃了。在玩具店里,王堡说所有的玩具他都喜欢,宝葫芦让所有的玩具都跑到他的家里,王堡让它把自己变进电影院,却被变进电影院„„数学考试时,宝葫芦帮王堡作弊,结果把别人的名字都给“搬“了王堡的试卷上。王堡被老师批评。一气之下把宝葫芦扔回小河里。这件事情让王堡懂的了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他开始每天努力锻炼,准备参加游泳比赛。王堡在学校明显落后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实力帮学校赢得了这次比赛。我喜欢可爱调皮的王堡。宝葫芦这本书充满机智和幽默的一本好书。它让我知道投机取巧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得到劳动成果,要勤奋,要有毅力,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要踏踏实实的学习,不投机取巧,要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迈向成功。
小朋友们都一定读过许多历险故事,但你读过《丁丁历险记》吗?如果没有,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你就会了解了。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叫埃尔热,他是著名的比利时漫画家,出生于1907年,死于1983年。他创作的连环漫画《丁丁历险记》塑造的主要人物有丁丁、阿道克船长和汤姆森兄弟。丁丁是本书的主人公,他在世界各地旅游,凭借智慧与勇敢与犯罪分子周旋,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成功抓获了一个个犯罪集团。阿道克是一名退休的船长,他给予丁丁一次又一次的帮助。汤姆森兄弟是两个糊涂警察,但他们也帮助过丁丁破案。
我看的《丁丁历险记》一共有22本,分别是丁丁在刚果、丁丁在美洲、法老的雪茄、蓝莲花、破损的耳朵、奥托卡王的权杖、神秘的流星、奔向月球、月球探险、红海鲨鱼„„。我觉得22本书中最好看的《714航班》。它讲述了丁丁的一个老朋友,是个富翁,买了架飞机,但没想到飞机上有犯罪团伙,他们把飞机开到了一个无人岛,丁丁和朋友们几经周折终于逃出了犯罪集团的魔爪,但岛上的火山却要爆发了,在这紧要关头一个飞碟把丁丁和朋友们救回了家。我觉得这个故事最为精彩和刺激。
读了《丁丁历险记》,我非常希望能和丁丁一样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和冒险,而且我希望自已能象丁丁一样勇敢机智,不怕困难。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肖容磊 600字
《我家来了外星人》读后感
发布人:周圣哲/发布时间:2013/2/18点击/评论:64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我家来了
外星人》,这本书内容非常有趣。故事中有一个善良的小男孩,他有一个绰号叫大别针。只是因为大别针的妈
妈去世得早,所以他的性格有点胆小,并且缺乏自信。
但是外星球的超能量女孩茉莉,无意中改变了它,以后
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每个人必须要相信自
己,同时,我也要向大别针学习,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
惯,做一个好孩子。读了伍美珍阿姨写的《我家来了外星人》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主人公大别针(刘正别)是个善良的男孩子,只是因为自己的妈妈去世得早,他与爸爸相依为命,住在郊外,生活贫苦。他的性格变得有点胆小和缺乏自信,再加上他成绩平平,老师也不怎么喜欢他,使他更感到自卑。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女孩童茉莉有着无穷无尽的超能量,无意中改变了他。大别针的好朋友倪格格,因为学习好,又是班长,深受班主任樊老师的喜爱,因此变得骄傲自满,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在第二次竞选班长的时候,大别针成功地竞选上了班长。在班级里他乐于助人,经常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他的胆子比以前大了不少;口语水平也流畅了许多。这全靠超能量女孩童茉莉,让大别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我想应该向大别针学习,更上一层楼。以前我总觉得做一名好学生很容易,只要学习成绩好,平时乐于助人,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有很丰富的课外知识就行了。但自从我读了《我家来了外星人》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学生。还要有一颗同情心,学会体谅别人,大别针非常同情别人,因而受到大家的喜欢。
别人遇到了困难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在别人感到自卑时,用你那真诚朴实的话语,去鼓励别人,善待他人;在别人伤心的时候你耐心地给他(她)讲一些小笑话、小故事逗朋友开心,使他那悲伤的心情立刻跑到九霄云外......其实这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表现,都说明你对别人的一种信任,友好相处的体现,不是吗?你去鼓励别人,反过来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别人一定会来帮助你。在生活中,你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别人,别人也同样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你。团结友爱,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读了《我家来了外星人》,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马倩倩
《高士其科普童话》有四本,我看了其中的一本 —— 生物界的小流氓。这本书主要是讲病毒,毒菌有哪些,还有要怎样预防疾病。这本书里的每个病毒都被高士其叔叔写活了,他把童话和科学结合在一起,让我对这本书更有兴趣了。
这本书的封面也惹人喜爱。“ 生物界的小流氓 ” 这几个大字像这本书的眼睛,下面的紫色长条如同它的嘴巴。其余部分就是它的脸蛋啦!最前面一页是高士其的照片,后面一页是高士其爷爷给我们写的一首小诗,虽然我记不清内容了,但我记得那是专门写给我们的,他是想让我们爱看书,多看书。果然,这首小诗让我喜欢上了看书。这首小诗就像魔法一样,只要看、读就可以实现高士其爷爷的愿望。后面就是 “ 演讲 ” 故事了。这些精彩有趣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我就告诉你们一个吧!不过这是秘密,不能说出去,这个秘密可是帮我度过了夏天和冬天的大忙呢!它就是:夏天穿白衣服比较凉,穿黑衣服比较热。冬天穿黑衣服比较暖,穿白衣服比较凉。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试一下,怎么样?我说的对吧!所以,我觉得《高士其科普童话》是一本非常好看又让人喜
欢的书。高士其爷爷真了不起,用自己的话把许多许多的知识写成了四本好书。这四本好书就是高士其爷爷最伟大的杰作。就好像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训练出了一支英勇的部队。我猜高士其爷爷是医生,因为他了解很多病毒。我又猜高士其爷爷是科学家,因为他懂得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我再猜高士其爷爷是作家,因为他会写出这四本《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完让我觉得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向高士其爷爷学习!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 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 国民党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菌儿自传》是其代表作品。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写成。请听小菌儿的开场白: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的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得重。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一千倍,比顶小的灰尘还轻一百倍……多么生动的自传,里面有细菌的籍贯、细菌的家庭生活、细菌水里来火里去的流浪,细菌在人体各部位的历险。全文十五章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连接成全文。在作者笔下,菌儿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物,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肺港战斗,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本段科学小品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大街死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编辑本段其他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 3G用户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3G用户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视频、下载等业务的使用, 使得客户对速率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连接成功率是表征EV鄄DO接入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用户的感知度影响较大。而为用户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的数据服务, 其前提是确保网络有着较高的连接成功率。因此提高EV鄄DO连接成功率就成为CDMA网络优化工作的重点之一。通常, 在EV鄄DO Rev.A中, 连接建立指的是主流的建立。而VoIP (网络电话) 、VT (虚拟终端) 等QoS (服务质量) 的连接建立则属于辅流的建立[1]。其指标定义如下:AT (接入终端) 和AN (接入网) 发起的总连接成功次数除以AT和AN发起的总连接请求次数再乘以百分之百。
1 连接建立信令流程
连接建立分为AT发起的连接建立和AN发起的连接建立。在信令流程中, 无论是AT发起的连接建立还是AN发起的连接建立, AT发送connect request和route update消息都表示一次连接建立请求, AN收到PCF (分组控制功能) 发送的A9-update-A8-Ack都表示一次连接建立成功。在鉴权成功的情况下, AT发起的连接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AN发起的连接建立过程与AT发起的类似, 主要差别在于少了接入鉴权过程。了解连接建立过程, 是分析连接失败原因的基础。
2 连接失败的原因分析
通过话统数据获得失败原因分布, 是解决连接成功率低问题的一个便捷的入口。而以失败原因分布为中心, 结合范围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和用户分布规律, 对网络问题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也适用于对连接成功率低问题的分析。下面归纳解释连接失败的原因。
2.1 分配呼叫资源失败
连接建立时, AT在发送connect request的同时也会发送route update (RU) , RU消息中包含激活集导频信息, 其中reference pilot PN (伪随机序列) 指的导频就是AT的参考导频, AN会要求参考导频所在的基站分配呼叫资源, 如果分配失败则连接失败。
EV鄄DO呼叫资源主要包括空口资源[CE (信道单元) 资源、功率资源, MacIndex资源]和Abis传输资源[带宽资源、IP传输时的端口资源、ATM (异步传送模式) 传输时的CID (主叫识别) 资源等][1]。对于这类问题, 查询告警信息和分析呼叫日志是有效的解决手段。
表1列出了分配呼叫资源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排查方法。
2.2 反向业务信道捕获失败
在收到AN发送的traffic channel assignment之后, AT开始建立反向业务信道, 并发送导频和DRC (数据速率控制) 信息给AN, 如果AN没有收到或者解调失败, 则会发生反向业务信道捕获失败。通常情况下, 反向业务信道捕获失败是影响连接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而业务链路故障和空口质量差是导致反向业务信道捕获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般可以通过Ping (连接测试) 基站的接口板IP地址来检查业务链路是否畅通, Ping不通或者丢包, 都表明业务链路存在故障, 会导致反向业务信道捕获失败, 需要实施整改。
另外, 能Ping通也不代表业务链路没有问题。如果基站IP路由中的目的IP地址和BSC (基站控制器) 侧传输接口板的IP地址不一致, 也会出现业务链路不通的情况。
当空口质量差时, AT发送的导频和DRC信息可能无法被AN正确解调, 从而导致捕获反向业务信道失败。对于该问题, 虽然无法杜绝, 但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改善覆盖来优化。表2列出对空口质量差的优化措施和手段。
2.3 没有收到TrafficChannelComplete
在AN捕获反向业务信道前导之后, AT应该发送TCC (traffic channel complete) 告知AN反向业务信道建立完成, 如果AN发送的TCA (traffic channel assignment) 没有被AT收到或者AT发送的TCC没有被AN收到, 都会导致连接建立失败, 话统中的失败原因为没有收到TCC[1]。和反向业务信道前导捕获失败类似, 业务链路故障和空口质量差是导致没有收到TCC的主要因素。
表3列出了没有收到TCC的主要原因及排查方法。
2.4 MEID连接拒绝
这种失败是因为BSC的license不支持MEID功能导致的, 虽然开启MEID功能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但是也可能会带来其他副作用, 如需打开需项目组内系统侧、无线侧、网规人员一起讨论, 并提交评审。
2.5 其他原因
由于统计为其他原因的连接建立失败一般都是设备故障或者定时器设置不当导致的, 而且在信令流程中没有具体的统计点, 所以需要结合设备运行状态和呼叫日志进行分析, 得到结果之后才能采取优化措施。
3 连接失败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模型
解决问题要有正确思路和方法, 不能想当然。否则事倍功半, 甚至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对此, 笔者通过大量的网优案例和优化经验, 总结出一个话统分析思路和方法模型。
3.1 话统分析的思路流程
图2为话统分析流程。
在分析过程中, 需注意以下两点:
1) 分析前的准备包括新增任务的登记、现网信息收集、网络状况的熟悉、EV鄄DO主要关注指标的了解, 做到有目的性的去分析话统数据, 优化网络。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在实际优化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
2) 如验证优化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 则需重新对问题指标或问题区域提取话统数据分析。这一过程可能会反复多次, 直至优化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3.2 话统分析的方法模型
不同的网络问题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表4以EV鄄DO的连接建立成率为例, 列出了常用的话统分析方法。具体运用哪一种, 可根据实际碰到的网络问题综合选择。
3.3 运用方法模型解决连接失败
结合话统分析的一般思路, 在遇到连接成功率低的问题时, 我们可从连接失败类型、范围分布、失败原因分布、时间分布和用户分布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定位。但各种维度的分布规律不是孤立的, 因此在实际分析问题时, 一定要把各种维度的分布规律串联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迅速的找出问题, 准确的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常当网络出现大量连接失败的时候, 最差小区分析法可以比较直接、快速地找到问题所在。针对最差小区进行分析, 也是我们解决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类问题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话统分析的一般思路和常见方法, 不再赘述。下面是用本文陈述的方法, 解决EV鄄DO连接成功率低的一个案例。
通过话务统计发现某基站3扇区37载频EV鄄DO连接成功率较低。
而该扇区的EV鄄DO有3个载频, 进一步查询发现只有37频点连接成功率偏低, 其他两个频点的连接成功率均正常。
因此怀疑可能是EV鄄DO多载频策略不适当导致37频点连接成功率偏低。从后台查询到此时该扇区的多载波策略使用哈希算法, 是3载和2载的边界小区;而边界小区多载波策略的原则是硬指配, 否则就可能导致连接成功率偏低。
将该扇区的EV鄄DO硬指配开关打开, 修改该扇区的EV鄄DO频点下发策略 (只下发37和78频点) 。修改后跟踪指标, 发现连接成功率已得到改善。优化前后EV鄄DO连接成功率指标对比见图3、图4。
4 总结
EV鄄DO连接成功率的优化和其他CDMA网络问题的优化在思路和方法上具有相似性。我们把相似性提炼出来, 通过对比和总结, 形成优化思路和方法上的模型, 并运用模型解决了连接成功率低的问题。这种优化思路和方法模型在处理CDMA网络的各种问题上都是值得借鉴的。由于CDMA20001x和EV鄄DO共用天馈, 因此在处理EV鄄DO问题时, 优先考虑从配置参数方面进行优化。在优化中必须要调整天馈时, 要着重考虑是否会对CDMA2000 1x网络带来负面影响。
摘要:介绍了EV-DO (evolution data only) 连接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连接建立信令流程与原理分析入手, 对连接建立失败原因、常见问题的优化处理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提出了优化思路和方法。以华为设备为例, 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码分多址,连接成功率,优化
参考文献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EV-DO连接成功率优化指导书[EB/OL]. (2011-10-12) [2012-07-03].http://www.doc88.com/p-381733613990.html.
【连接幸福与成功】推荐阅读:
以成功与幸福为题目作文10-22
螺纹连接规范06-03
直螺纹连接规范05-24
远程桌面连接命令02-13
钢筋焊接连接施工方案02-20
英语作文实用连接词03-28
具体体验无线路由连接设置06-21
高中英语作文连接词11-14
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交底11-20
英语作文中的连接词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