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个月宝宝的智力怎么开发(精选11篇)
游戏目的:
1、发展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
2、帮助孩子逐步认识形状。
3、促进手眼协调性发展。
游戏准备:
3块纸板,小木棍数根。
参考玩法:
1、妈妈用小木棍在两块重叠的木板中间戳出一排洞。妈妈告诉孩子:“宝宝的娃娃想要一张新床,妈妈和宝宝要帮她制作一张舒服的小床。”
2、拿出戳有小孔的洞的纸板,妈妈示范让孩子将1根小木棍的一端从第一个纸板的第一个洞孔穿过,另一端对准第二个纸板的第一个洞孔穿过,孩子自己用其他的小棍插剩下的小孔。
3、两块纸板在木棍的支撑下可以直立起来,再把剩下的一块纸板搭在这两块纸板上,娃娃的小床就做好了。
4、请娃娃到她的新床上睡觉。
游戏扩展:
为了增加难度,妈妈可以让孩子拿小棍穿过3块纸板,做一个大床给娃娃。
爱心提示:
61~90天的宝宝
分辨出声音的情绪
宝宝能听出大人友善的声音,会用微笑作响应。听到快乐的声音,会笑出声音作答;听到妈妈伤心的哭泣声,会用小脸贴在妈妈的脸上表示安慰:听到大人生气发火的声音,脸上会出现害怕的表情,甚至哭起来。突然出现过大的声音,会惊吓到宝宝。不同的音乐会引起宝宝不同的表情。宝宝在摇篮曲的诱导下入睡,听到舞曲会扭动肢体响应节拍。从宝宝安详快乐的面容和肢体的同步活动,可以看出宝宝最喜欢听的音乐或儿歌是什么。
练习分辨音高
父母分别坐在宝宝的两侧,当爸爸叫宝宝或同宝宝说话时,宝宝会看着爸爸。妈妈插话,宝宝能分出男女声音的不同,知道爸爸的声音低,妈妈的声音高。
小宝宝发现爸爸和妈妈说话的声音不一样,
宝宝更喜欢听妈妈温柔舒缓的声音。
见熟人笑
宝宝看到曾经见过的人会笑,会用笑来同他人交往。多数3个月的宝宝都很可爱,他们还不会怕生,只要感到很安全,躲在妈妈怀里。看见有人善意地逗弄,都会报以微笑。不过宝宝还是有选择性的,看到不喜欢的人,当然不笑。
91~120天的宝宝
拉长音和双重音
宝宝学会了大声用一个音喊叫,如“啊——”或“咿呀——”等,也会说双音如“咕咕”或“咕噜”等。这时宝宝觉醒的时间长些,有时大人还未来,他会自己喊叫着玩,自寻快乐。有大人逗弄时,婴儿的发音率比无人逗弄时多。同宝宝拉长音说话能引导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
发音表示意愿
当宝宝快乐时。会发出“啊——”和“啊咿啊咿”的声音,音慢而长,好像唱歌一样。如果宝宝着急,会发出“咿咿”的短音,加上快要啼哭的声音。经常同宝宝在一起的大人能分清宝宝发音的意愿,比起啼哭来大人更容易理解宝宝的发音。敏感的妈妈能诱导宝宝发出更明确的声音,使之接近语言。
对着镜子笑
宝宝很喜欢镜子,他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做鬼脸、同他碰头、同他亲亲。在宝宝的玩具中放进打不破的小镜子,会给宝宝增加乐趣。大人也可抱着宝宝在大镜子前面玩耍,让他看到镜中的妈妈和自己,让他在镜前做多种表情,先同自己的影子交往。
藏猫拉布
三个月后,你就会明显发现宝宝已经变得不太一样了,开始懂得利用表情、哭泣、声音来表现情绪,而且更认识自己的双手,会挥动双手放入嘴巴,或是想伸手去拿玩具。身体发展方面不但越坐越稳,甚至开始想要学爬,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学习方式
爸妈应多多给予宝宝各式各样的刺激,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等,此外,也要根据宝宝的喜好,陪他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摇动玩具、躲猫猫、听听是什么声音等。这个阶段的宝宝会透过观察、感受、交流,慢慢建立起他对外在环境的理解及认知。
A.孕育心智的摇篮
1. 将宝宝放在可以左右摇摆的摇篮中,轻轻摆动,让他享受轻柔摇晃的感觉。
2. 或是妈妈抱着宝宝,快乐地轻轻摇摆。
3. 等到五六个月大之后,可准备一个大的弹力球,让宝宝趴卧在球上,由妈妈将球前后、左右摇动。
智慧锦囊:
适度的摇摆(切记不可过度大力摇晃)会强化婴幼儿的前庭觉、训练身体大小肌肉以及帮助手脚协调,使身体的平衡感更好。
B、明亮的大眼睛
1. 利用自然光或是房间的灯光,给予明暗变化的刺激,采用明暗交替法,先至亮处约30~60秒,再至暗处30~60秒,每回5~10次,每天2~3回。(光线不可直射宝宝的眼睛)
2. 准备黑白颜色的玩具或图卡,在宝宝视线25~30厘米内,左右上下移动。(先是黑白颜色,再进阶到彩色物品)
3. 将蓝色或黑色的色纸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贴在白色的厚纸板上,让宝宝看见形形色色的图卡。
4. 五六个月大时,可开始进入五光十色的刺激,让宝宝看三棱镜或利用各种彩色的玻璃透过光照射在墙壁上。
智慧锦囊:
视觉是宝宝接收外来信息相当重要的一种感官,透过一系列的训练可使宝宝双眼更灵活,辨色能力更强。
C、绝对辨音
1.利用音感钟或绝对音感铁琴,先让宝宝只听一种单音,例如Do,每次反复弹奏3~5分钟,每天1~3回,听3~5天。
2.3~5天之后再更换下一个单音,持续(1)的做法。
3.等熟悉各种单音之后,可让宝宝听各音阶之间的差异,或弹奏简单乐曲,接着可增加各种不同乐器声音辨识的训练,及演奏出的不同音乐训练。
4. 再来准备一些自然音乐(如流水声、鸟呜声)或巴洛克音乐(可产生让大脑放松的α波),让宝宝聆听。
5.等宝宝大一点的时候,可以玩探声寻源的游戏,使用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方位敲,让宝宝听音辨位。
智慧锦囊:
选择亲子班的总体原则
符合你的初衷,适合你家宝宝。比如,收费是否合理、距离是否方便接送、课程时间是否适合适宜,活动室环境是否足够宽敞明亮,设置是否适合宝宝。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则可以比对各个亲子班的方向设置与师资实力选择。
对待亲子班的正确态度
无论上与不上亲子班,对宝宝的早期教育必须遵从这一点:引导,而不是灌输。对亲子班,家长都应该抱着平和的心态看待,不要期望过高,认为孩子上了亲子班就一定要比不上的孩子表现突出。
记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懂得在生活中教育宝宝的好妈妈能远远胜过好老师哦!
★ 五个月宝宝智力发育指标
★ 宝宝智力发育和妈妈抑郁
★ 宝宝13个月发育标准是什么
★ 四岁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
★ 八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情况
★ 4个月宝宝各项发育指标参考
★ 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3个月宝宝应如何发育
★ 宝宝十七个月有怎样的智力
★ 两个月宝宝智力标准
由于环境污染、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有关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
为此,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
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脚等各个身体器官的最先综合协调使用。
爬行时儿童必须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就会使手、脚及胸腹背部、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婴儿出生3个月后,头能直立,就可以经常让孩子趴着玩,每次3~5分钟,随着月龄增长,循序渐进。孩子如果不爱爬,要抓住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在游戏中练习爬行,最好家长和孩子一起爬。7~9个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训练孩子爬行时,家长先做示范,如追逐滚动的球,拿到后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模仿爬。
孩子各种能力的差别比较大,也在于家长应该多帮助宝宝进行锻炼。为爬行作准备:
1、应该经常短时间的将宝宝放在干净柔软的垫子上,进行俯卧的练习。
2、将宝宝放在镜子前,这样宝宝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行为。也可以给他一些玩具,使得整个俯卧过程更有趣、更愉快。
3、经常短时间的俯卧有助于宝宝练习脖颈、肩膀、手臂甚至整个身体的肌肉和骨骼,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学会爬行。为宝宝进行爬行训练:8-9个月的宝宝,进入爬行阶段。宝宝用手脚进行爬行时,颈部需要抬高而且要随着左右转动,颈部得到了锻炼;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锻炼手腕灵活度,对宝宝拿汤勺吃饭拿笔都会有帮助;爬行还会使膝盖、臂动作协调,四肢关节的灵活度增加。训练爬行时妈妈应该在宝宝前面摆放一些平时他比较喜欢的玩具,然后妈妈可以在后面轻轻推动宝宝屁股,或者妈妈也可以轻推宝宝的小脚丫。两手交替用力,这样可以教会宝宝只有两脚交替用力才会爬行。不过妈妈要注意力度,不要给宝宝造成依赖性。宝宝的能力在于平时的锻炼,妈妈切不可操之过急。
十个月宝宝能够自己看图画,而且能够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宝宝通过眼睛看到的实物种类和数量已经收到了限制,我们就应该通过图画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体;父母在给宝宝选择图画的时候,要选择逼真,图画里面名字和形状准确的画册,每次给宝宝认识的物体不要太多,1-2种就可以了,第二天给宝宝看的时候,要让宝宝重复一边昨天的物体,这样技能培养宝宝看画册的兴趣。这个时候不要让宝宝看漫画和卡通等,等宝宝大一些了,通过卡通和漫画来提高宝宝阅读的兴趣。
2.宝宝能听懂很多话的意思
十个月宝宝已经能听懂父母很多话的意思,听的能力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基础,父母要抓住宝宝这个时候听懂自己话的意思,经常给宝宝交流,交流的时候发音要准确而且要慢,让宝宝能跟上节奏。
不能让宝宝听电视上的语言,很多妈妈认为电视上的语言标准,可以让宝宝学习;其实,这是错上加错,这样不仅耽误了宝宝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而且减少了父母和宝宝交流的时间。学习语言妈妈是宝宝最好的老师。
3.宝宝会说简单的词语了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这个时期宝宝说话早晚与宝宝的智力是没有关系的;宝宝说话的早晚和父母或者看护宝宝的人有很大关系,父母与宝宝说话次数少,宝宝就说话晚一些。父母要多和宝宝交流,不与宝宝交流的父母是不合格的。
4.宝宝开始喜欢很多活动了
这个月的宝宝开始独立玩上一阵子了,宝宝看到同龄的小孩子,还会凑到一起玩。宝宝对于自己的喜欢东西很注意,父母也不容易拿走宝宝喜欢的玩具。这个时期父母只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就可以了,不要太限制宝宝的活动。
这个宝宝学习走路的机会多了,让宝宝学习走路的时候,妈妈不要一直扶着宝宝,要把宝宝自己独立站立的第一次交给宝宝,如果宝宝摔倒,没有危险要坚持让宝宝自己站起来。
宝宝这个时期爬的能力很强的,宝宝会爬到很多地方,让你想都想不到,只要宝宝没有危险,就不要去限制宝宝的活动,而且宝宝的活动能力是不同的,不能从一个方面去判断宝宝的发育能力。
5.宝宝记忆和思维能力
这个时期宝宝能够延长记忆的时间了,能将交给他的东西记住一天或几天,这就是给宝宝实施早教的基础,宝宝能够记忆中更多的知识,进行这些活动才有意义。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定自己思维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宝宝思维能力;比如让宝宝去够放在有台布桌面上的玩具,宝宝是够不到的,当宝宝抓住台布,发现玩具能跟着移动的时候,而且能够离自己越来越近,这就是宝宝思维能力的一次提高。父母可以采取其他的游戏来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
6.与宝宝玩更多的家庭游戏
1、两个月之前
这个时期的宝宝的听觉、味觉、触觉、视觉会越来越敏感,可以感觉到外界的变化。两个月大的宝宝在趴着的时候就可以抬头了,视线也会随着物体、声音的移动而移动。
所以,家长们可以选择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宝宝发育。比如蹬玩具,家长可以把一些比较轻、小的玩具放在宝宝的手边、脚边,让宝宝把玩具推开,这样做有利于锻炼宝宝手脚的灵活度。
2、三到七个月
这个时期宝宝的视觉会更加成熟,他们会乐于探索周边的任何事物。
家长们可以用躲猫猫之类的游戏与孩子互动,比如先把自己的脸捂住,然后问“妈妈在哪呀”,在宝宝有了探索的欲望之后突然打开双手,此时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表情来逗宝宝笑。或者可以把孩子的脸蒙住,然后打开双手,让孩子学着自己把脸露出来,这样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八到十三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会习惯于模仿大人的动作,家长们可以借此机会锻炼孩子。
比如先自己做一遍拍拍手的动作,然后把宝宝的手抓起来做一遍拍拍手的动作,最后喊出拍拍手的口号,并鼓励宝宝尝试自己完成这个动作。这个游戏可以加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
4、十四到十八个月
这个时期宝宝就开始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了,各种感官会变得更敏感,可以和家长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
有一个叫音乐呼啦圈的游戏很适合这个时期的宝宝,家长和宝宝站成一个圈,音乐开始的时候按照一个方向走动,音乐停止后立刻就要站在原地不动。在带领孩子做几次之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了。
5、二十一个月之后
这个时期宝宝就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关系了,可以利用绘图本,给孩子将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小故事。几次之后,可以尝试让孩子看着图画讲故事,或者让宝宝重复家长讲述的一些情节、动作,在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改正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创造空间。
二、18个月宝宝的智力开发办法
游戏名称:我帮娃娃做小床
游戏目的:
1、发展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
2、帮助孩子逐步认识形状。
3、促进手眼协调性发展。
游戏准备:
3块纸板,小木棍数根。
参考玩法:
1、妈妈用小木棍在两块重叠的木板中间戳出一排洞。妈妈告诉孩子:“宝宝的娃娃想要一张新床,妈妈和宝宝要帮她制作一张舒服的小床。”
2、拿出戳有小孔的洞的纸板,妈妈示范让孩子将1根小木棍的一端从第一个纸板的第一个洞孔穿过,另一端对准第二个纸板的第一个洞孔穿过,孩子自己用其他的小棍插剩下的小孔。
3、两块纸板在木棍的支撑下可以直立起来,再把剩下的一块纸板搭在这两块纸板上,娃娃的小床就做好了。
4、请娃娃到她的新床上睡觉。
游戏扩展:
为了增加难度,妈妈可以让孩子拿小棍穿过3块纸板,做一个大床给娃娃。
爱心提示: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不要给孩子戳太多的孔,3-5个为宜,过多孩子会没耐心。如果孩子感兴趣了可以逐渐增加。
三、适合16-18个月的宝宝做的智力游戏
1、在散步时问他:这是什么?
这时候,宝宝的智能已初步显现出来,有了智慧,记忆力也显著增强,应该多让他体验不同的事物,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带他外出,多找几条散步路线,每天带他到不同的路上闲逛。有时候抱着他,有时候让他下来走,快快乐乐地边走边跟他说话。
2、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让宝宝看图画,然后要他找找房间里有没有和图画中相同的东西,如时钟、猫、电话、杯子等。妈妈指着东西说:“这个跟这个是一样的哦!”用不了多久,宝宝也会“啊、啊……”地跟着妈妈用手指东西。如果宝宝指出相同的东西,妈妈应该高兴地跟他说:“对,一样的哦!”
3、告诉妈妈在哪里?
妈妈可以试着问宝宝:“爸爸在哪里?”、“奶奶在哪里?”虽然他还不会说话,只要会把脸转到那边或用手指出,就要高兴地称赞他:“对,爸爸在那里,好聪明哦!”
四、18~24个月宝宝如何智力开发
1、身心发展
宝宝已经走得又稳又快,有的宝宝可能还会爱上小跑步的乐趣。此外,宝宝双手的能力也发展得非常好,可以准确地把物品放入盒子里或一页一页地翻书等。爸妈可以很清楚了解自己宝宝的个性及喜好。有些宝宝已经懂得利用简短的句子来表达想法或要求爸妈帮他做些什么。
2、学习方式
多多鼓励宝宝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例如如何把积木从大排到小、如何把瓶子盖好或打开等。平常也能和宝宝玩一些扮演或模仿的游戏,学大人讲电话、陪大人浇花,让宝宝可以观察大人的行为,转化为他的能力。
3、全感官学习
1. 将七大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前庭觉),全部运用在学习上。
2.例如当你对宝宝说故事时,你可以说:“有一个红头发的小女生,身上穿了一件很舒服的大衣,她先小心走过一个独木桥,到了森林里,她想去摘草莓,结果她就吃到一颗酸酸甜甜的红色草莓,摘了好多草莓之后,她躺在草地上,闻到青草的香味,听到小鸟在唱歌,还有风吹过脸上舒服的感觉。”
3. 将全部的感官全都运用进去了,当然,下回妈妈就可以带着宝宝去公园实际演一遍故事内容。
五、全脑多元智能潜能开发
1. 将八大智能(逻辑-数学、语言、视觉空间、音乐音感、肢体动作、自我内省、人际、自然观察)运用在生活之中。
2. 把握每一个可以学习到八大智能的机会,例如教宝宝盖房子就是学习空间智能、带宝宝到朋友家去玩就是学习人际智能、到公园里去看看树木的变化就是学习自然观察等。
3. 此外,我们的脑是分为左右脑,左脑是掌管语言逻辑的脑,而右脑则是掌管直觉影像的脑,而左右脑连结在一块,可以多多利用左右不同的特性来加强宝宝的全脑开发。
翻身
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翻身动作。以你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锻炼小儿上下肢肌肉 ——锻炼小儿上下肢肌肉;音乐
目的:锻炼小儿上下肢肌肉,同时还可训练小儿听觉和视觉。
方法:用色彩鲜艳的带响玩具,固定在床上,用皮筋将玩具和婴儿的手脚部位连套起来,小儿仰卧时,随着四肢不规则的运动,玩具也在空中摇晃起来,并发出响声,小儿的视线随摇晃的玩具移动,从而吸引婴儿的兴趣,使小儿全身运动。在小儿床的上方1-1.5米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或手摇响铃等 玩具,训练小儿视觉。这些悬挂物要经常移动,以免造成小儿斜视或偏头等。再者一般不用硬性铁丝固定,最好用皮筋或有弹性的细绳悬挂,以便随风吹动,使玩具能颤动发响。
见人就笑
方法:抱宝宝到街心公园或者人们常散步及休息的地方,大人同邻居们打招呼,也让宝宝接触生人。人们都喜欢孩子,会逗他笑,宝宝也会报以微笑。以后再遇到这些邻居时,宝宝会主动见人就笑,很招人喜爱。这是孩子社会化训练的第一步,学会用笑同人打招呼。从来不见生人的孩子见人就躲开,或者不敢正面看人,没有招人喜欢的本领,逐渐养成害羞的性格。
目的:学会主动招呼人,养成大方开朗的良好性格。训练俯卧抬头
目的:锻炼小儿颈椎、胸及背的肌肉。
方法: 小儿在空腹时,放在床上俯卧,逐渐延长俯卧时间(2-3 秒),用玩具逗引鼓励和培养俯卧抬头。成人一手抱小儿,一手撑住他的后部及背部,使头部处于直立状态,边走边变换方向,让婴儿观察四周,促使他自己将头竖直。当小儿用双臂支撑前身,抬头时,家长将玩具举在小儿的头前,左右摇动,使他向前、左、右三个方面看,将肘部支撑,使头抬得更高些,锻炼颈椎和胸背肌肉。
重点训练逗引发笑
母亲要经常通过各种方式,逗引孩子发笑,并伴以四肢活动。经常抱着孩子亲吻、抚摸、说话、唱歌,以逐步建立起亲子感情。
和宝宝一起听乐曲
目的: 发展小儿听觉,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愉快的情绪。
方法: 在小儿清醒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音乐环境,经常播放一些舒畅、美好、愉快、优美的音乐和歌曲。可结合孩子的生活起居(入睡前,吃奶等)放些相适应的音乐,可促进孩子进入梦乡和激发愉快的情绪。
和宝宝一起说儿歌
目的:剌激听觉,激发兴趣,唤起孩子的情感,熟悉父母的声音。
方法:如念“小耳朵,灵灵灵,样样声音听得清。”、“小嘴巴,用处大,吃饭唱歌全靠他。”和“布娃娃,我爱他,抱着娃娃笑哈哈。”等。
训练随物移动视线
目的: 通过训练小儿视觉,提高适应能力。
方法: 当小儿在床上仰卧时,家长用红花或色彩鲜艳的物体,在小儿眼前左右来回慢慢移动,距离要适当,引导孩子将头向着红花方向移动,视线随红花移动。要丰富感觉学习内容,要引导宝宝多看、多听、多触摸等。
训练宝宝触握动作 目的:训练小儿触握
方法:在小儿情绪愉快时,家长经常将带柄的玩具或者是大人的手指塞在小儿的手掌中,使其抓握触摸,训练小儿小手抓握触摸能力。
手的运动要从两个月开始,必须经常使他锻炼手指的活动,可以准备一些抓握的玩具,如,摇铃、能捏响的软塑料或橡皮玩具。稍大时用皮筋把这些玩具挂在小儿能够抓到的地方,以使他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到会翻身后,玩具就不要挂着玩了。
皮肤-触觉学习的最大器官
皮肤是婴儿感觉外界和认识亲人的最好感觉器官,因此家长应尽量多地给予关注。如在孩子睡醒时,用手轻轻触摸他的脸、双手、全身皮肤,或用宝宝的手摸面前的物体,并引起抓握反射。如哺乳时触摸母亲的脸、鼻子、耳朵及乳房等,以促进孩子的早期认识活动。
哭宝宝如何变成“笑星”的
出生前半年的宝宝是不会因为他一哭,你就抱而被惯坏的。相反,你一定要对他的哭闹及时作出反应,以满足他的需要,尽管有时宝宝的哭是一种消耗充沛精力的需要。宝宝生来就是要人抱、要人照料、要人爱抚的。温暖的怀抱、亲切的安慰、愉快的逗引会使小宝宝变得活泼爱笑。听任宝宝“哭个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个月的小宝宝能做什么
1、用目光期待着喂奶:婴儿看到妈妈的乳房或奶瓶时,会表现出高兴。
2、注视自己的手:在婴儿自发地玩时,会注视自己的双手。能自然地把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自己面前注视着。
3、能玩手和手指相碰:婴儿能自发地将自己的双手放在一起,而且还能玩耍手指。
可以笑出声
1、发两个音节的音:除哭声外,有时还能自由地发出两个音节的音。如:gao, la, ma等。
2、见人会笑:见到亲人时或逗引孩子,他会发出短暂而真实的笑声。
3、兴奋时有表情:婴儿见到令他高兴的物体时,会出现呼吸加深,全身用劲等兴奋的表情。
眼跟红球180度
1、立刻注意大玩具:将醒目的玩具放在桌面,后把婴儿抱在桌边,轻轻敲桌面或杯子,孩子会立即明确地注意玩具。
2、能随移动物体,视觉跟过中线:婴儿仰卧,将其头偏向一侧,然后拿拨浪鼓给他看,孩子注意后,慢慢地把物体从一侧移到另一侧,宝宝的双眼能跟随拨浪鼓达中线。
3、视线跟随上下移动:仰卧时,将拨浪鼓从小孩头上部向胸上部移动时,宝宝的双眼能跟着拨浪鼓上下移动。
4、环形跟随,尚较协调:仰卧时,把悬环拿到小儿胸部上方,引起孩子注意后,拿着悬环围绕婴儿面部转圈圈,宝宝的目光有时能跟随环转动,但不很随意。
5、在中线立即注意:当悬环或拨浪鼓到达婴儿胸上方中线时,宝宝能立即注意。操作时可将婴儿头从侧位转过来。
6、玩具能握在手中看一眼:仰卧时,将拨浪鼓放在手中,经密切观察,孩子确实能注视手中的拨浪鼓,而不是看附近的东西。但他还不能举起拨浪鼓来看。
7、注意桌面或双手:先把桌面上的物体拿开,然后抱孩子坐在桌旁,宝宝能自发地注视桌面或桌面上自己的手。
8、持久的注意:把较大的物体放在小儿视线内(如,方木或杯子),宝宝能够持续的注意。
9、见物后能双臂活劝:婴儿坐在桌前,若将方木堆和杯子分别放在桌面上,宝宝见到物品后会自动挥动双臂,但还不会抓取物体。
10、目光随移动的毛线球:抱婴儿坐在桌旁,提着毛线球从桌面的一端,慢慢移向另一端,孩子能完全地注视着线球从这一端到另一端。但有时视线是不连续的弧形。
可以两手握一起、拨浪鼓留握30 秒
1、主动抓握:用拨浪鼓柄触碰婴儿手掌,他能抓握住拨浪鼓并举起,拨浪鼓留在手中能达到半分钟;如用悬环也能抓住举起来,有时尚能观察到主动的抓握过程。
2、手指抓衣服等:仰卧时,婴儿能用手指抓自己的身体、头发和衣服,有时也能将上述物品抓和举起来。
3、两手张开或轻握拳:由于双手张开,因此当给他悬环或拨浪鼓时,不需要再撬开手,很容易便放到手中。
0-1岁宝宝的早教方案
美国婴幼儿大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婴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0-1岁是宝宝出生后,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从混沌走向开明,从无知到探索认知,如能及早得到外界的适当刺激和激励,将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多元智力,而这时期大脑的发育也是他们一生中尤显突飞猛进的一年。
2个月宝宝的游戏:挠痒痒
方法:用一些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羽毛或浸满温水的干净海绵,轻拂过宝宝的皮肤,看他的反应。点评:触觉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宝宝在接触各种质地物品时,父母也有机会练习辨认宝宝的身体语言,相互间的协调反应,有助于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目的:触觉锻炼、身体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开发。
6个月宝宝的游戏:挖宝
方法:将宝宝喜爱的玩具的一部分藏在毯子下,然后边发问边引导宝宝将毯子翻开把它拿出来。点评:通过“藏猫猫”游戏的强化和延伸,帮助宝宝理解暂时看不到与事物客观存在的概念。目的:精细动作技能、物体客观存在和表象记忆。
10个月宝宝的游戏:追光
1. 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家长可以面对宝宝跟他说话。当宝宝注意到家长的脸的时候,家长可以慢慢移动自己头的位置。让宝宝的眼睛跟着家长的头转动。
2. 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耳边轻声说话,当宝宝注意到家长的声音时,宝宝会把头扭过来追寻声音的来源。
3. 可以利用一些小玩具。家长在宝宝眼前20厘米左右的地方晃动颜色鲜艳的玩具,也可以发出声响(但声音不要太清脆)的玩具。当宝宝注意到玩具时,家长可以缓慢移动玩具,让宝宝眼睛追着玩具看。
皮肤触觉刺激
1. 在宝宝洗澡前或者洗完澡,家长可以给宝宝做一下皮肤的抚触和按摩。爸妈给孩子做抚触时,可以摸摸宝宝的头发、脸部、眉毛、耳朵、下巴、手脚,躯干。家长也可以让宝宝自己触摸自己的身体。
2. 家长有没有发现,宝宝的小手喜欢握着拳头。在这个时期,宝宝手握拳头是正常的现象,尤其在宝宝紧张的时候,手握得更紧。但手经常这样握着,会影响宝宝手部的发育。所以家长可以多轻拍宝宝的手背,促使宝宝放开手,打开手掌。
俯卧位的抬头训练
做法:
1、苹果洗净去皮切0.8cm厚的`片,入淡盐水浸泡,
资料
2、面粉中加入甜奶酪和白糖,加水搅成稀糊状。
3、起油锅,将苹果片裹上均匀的稀面糊,下锅煎黄,取出再入微波炉加热2分钟,使里面的苹果烂熟,即可。
八个月宝宝食谱:木瓜炖银耳(8月-1岁宝宝辅食大全)
原料:青木瓜,银耳适量,冰糖适量
做法:将木瓜洗净去籽置于碗内,放进摘碎的银耳,将冰糖洒在银耳上面,用大火蒸熟即可。
功效:有助于宝宝消化吸收。
八个月宝宝食谱:牛奶西米露(8月-1岁宝宝辅食大全)
原料:牛奶,西米,香蕉,白砂糖少许
做法:
1、西米用冷水浸泡1小时;将香蕉打成泥。
2、将西米连同浸泡水一起煮沸,至西米成透明状,加入牛奶和香蕉糊稍煮即可。
功效:补充营养素。
八个月宝宝食谱:三鲜蛋羹(8月-1岁宝宝辅食大全)
原料:鸡蛋,虾仁,蘑菇,精肉末,葱、蒜适量,食油适量,料酒、盐、麻油少许
做法:
1、蘑菇洗净切成丁;虾仁切丁。
2、起油锅,加入葱蒜煸香,放入三丁,加料酒、盐,炒熟。
3、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食盐和清水调匀,放入锅中蒸热,将炒好的三丁倒入搅匀,再继续蒸5—8分钟即可。
功效:补充丰富的铁、钙和蛋白质。
八个月宝宝食谱:马蹄狮子头(8月-1岁宝宝辅食大全)
原料:马蹄,五花肉末,生姜,生粉,蛋清,酱油、食盐少许
做法:马蹄、生姜切末,与所有原料一起搅拌至粘稠,用手捏成大小适中的肉圆,上锅蒸熟即可。
爬行不是必经阶段:虽然大多数宝宝都会经过爬这个阶段,但爬行并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爬行是宝宝从会坐到会站、会走的一个过渡动作,也就是说,爬行是宝宝站、走的准备动作。而有的宝宝并不经历爬的阶段而直接学会站和走,妈妈也不必为此担心。 爬行好处多多:虽然说爬行不是必经阶段,但是爬行对宝宝的成长,的确好处多多。
首先,爬需要抬高并左右转动头部,还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撑整个上半身,因此有利于强化宝宝手、脚、颈部的关节,并使腹部、颈部、四肢的骨骼关节和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增强体力,并为将来的动作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爬行时,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参与,是全身的协调动作,因此爬行可以增进大脑对四肢及眼睛的控制能力,锻炼手、脚、眼的协调性,有效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最后,充分爬行可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展他的视野,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的范围很小;当他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他所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他的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建议 不会爬的宝宝怎么办?
1.多提供机会:宝宝在三四个月大时,如果老把宝宝放在推车里,宝宝很难有机会主动去爬。
2.模仿爬行:有些宝宝不会爬,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小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这时可以找一个会爬的小朋友来玩,两个宝宝在一起,鼓励他们爬。当宝宝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时,他也就会模仿,很快学会爬。
3.适当辅助:当有些宝宝不会爬,这时父母就要略微帮点忙了!宝宝在爬行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是个最大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这时父母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往前爬一点时,再推动另一只脚,如此协助,帮他渡过爬行关
【十八个月宝宝的智力怎么开发】推荐阅读:
如何看出八个月宝宝的智力10-08
宝宝几个月可以开发智力02-24
十五个月宝宝的智力情况04-07
十个月宝宝智力测试12-29
七个月宝宝智力发育指标12-13
一岁八个月宝宝发育指标的健康程度11-26
一岁宝宝智力开发的书籍07-19
三岁宝宝的智力开发方法12-17
提高宝宝智力的常见食物11-21
7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宝宝的能力帮你判断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