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流转税工作总结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税务局流转税工作总结(精选7篇)

税务局流转税工作总结 篇1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xx局作2006年流转税工作总结,现汇报如下。

2006年

我局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流转税政策,切实提高征管质量和效果的同时,继续一如既往地做好一般纳税人管理、金税工程、消费税政策调整及车辆购置税等各项工作。下面从九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不折不扣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

政策的上传下达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2006年全年共拟转发文件70份,电子通知101份,我们在贯彻税收政策时,能在充分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意图,结合我区税收管理的情况和征管的特点,注重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使税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推进消费税的细化管理,在政策调整和税目增加的情况下做好调研与政策落实工作,完成了我区消费税改革的跟踪调查,在新政策下为我局消费税收入把好脉。

1、我们及时召开了消费税政策调整的业务辅导视频会议,布置分局开展纳税人的核查摸底,在例会资料、网站窗口刊登了相关的调整政策,及时对软件申报、减免等功能进行了测试,对报送资料进行了明确,对难于确定是否征收消费税的产品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及时得到了答复。

2、这次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我区新增征收消费税62户,取消征收护肤护发品消费税25户,涉及调整税率26户,上述62户企业中,有6户以出口应税消费品为主,22户经营范围有消费品经营项目,但暂时未有经营。

3、为比对新旧政策的不同影响,我局对消费税政策调整前后的消费税应税销售额、实际入库消费税进行了比对分析,综合把握新政策执行后的影响,为全局税收收入作出准确的预测。我们以相关企业去年的销售情况,根据调整后的政策,对税源变动进行测算。2005年实现消费税14815万元,按2005年销售收入和调整后的消费税政策计算,2005年应纳消费税13474万元,减少税源万元1341万元,综合现xx酒厂粮食白酒销售的增长,税源基本与去年持平。

(二)布置开展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试点工作。

为便于分局、纳税人把握新旧优惠政策的不同,我们就新旧政策变动情况作出详细的条款分析对比,并针对政策的变动情况对我区税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测算出我区现有民政企业的最高退税限额比2005年将增加900余万,另外由于新政策对认定资格的放松,将会导致福利企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新的政策也为我们日常税收管理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

我们根据试点政策的要求,本着便于执行的工作思路,细化了办理资格认定的程序、时间、审批流程等事项,并对日常的管理和监督提出了相关要求,以加强该类型企业的管理。在11月份,我们完成19户福利企业试点优惠政策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新一窗式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根据市局执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一窗式”管操作规程的通知的工作要求,我局在2006年10月底前完成了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和做好相关税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宣传上,我们通过信息短信通知、税法例会、派发资料、前台工作人员详细解释、税收管理员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通知纳税人因《一窗式操作规程》的实施,而有所改变的申报要求和操作流程,尽可能减少纳税人上门的次数,缩短纳税人排队等候的时间。根据市局安排我们在2006年11月1日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及抄报税测试,并及时把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市局,由于准备工作做足,新一窗式操作模式平稳过渡。

二、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日常审批事项

流转税日常工作中涉及大量的审批,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级别调整、取消;最高开票限额行政许可、关停企业欠税确认、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认定、减免退税的审批等等,全年审批事项超过7000多户次,我们在严把政策关的同时,注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使各项审批事项均能在服务承诺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同时在各级组织的多项检查中没有发现违法审批行为。

三、切实加强一般纳税人的资格管理

(一)争取主动,及早部署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验证工作。

鉴于CTAIS2.0在5月份正式启动,所得税汇算清缴也集中在上半年,分局压力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局于今年1月布置开展年审工作。各分局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安排年审时间,使验证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经过采取广播电视台、期刊、税法例会、手机短信、分局的宣传板报、电子屏幕和电话通知的方式,共有8124户申请验证,其中

通过企业8074户从验证的情况来看,我区大部份企业的会计核算健全,能正确地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仓库帐设置也比较规范。

(二)全面完成达标未认定小规模纳税人的清理工作。

截止2005年12月底,我区2005达标未认定纳税人241户,在清理过程中,如屠宰场、沙、石为主要材料的企业、加工修理修配

行业、经营海味企业等,这类企业基本上不能取得专用发票,认定难度大,但在达标认定上,我局和分局都丝毫不放松,克服了各种困难及阻力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清理任务。

2006年6月底,我区已全面完成2005达标未认定企业的核实清理工作,其中已认定170户,清理期间注销税务登记67户,达标但按规定不需认定4户,划转率100%。

(三)在2006年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中,我们切实执行总局加强商贸企业管理的两份文件及市局拟发的一般纳税人认定规程,结合推行税收管理员的契机,加强认定政策的学习及培训,使广大管理员对一般纳税人认定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一般纳税人政策得到落实。无论是科室还是分局均能把好认定关、加强管理。在市局开展的执法检查中,我区的一般纳税人认定及管理工作以较高的质量赢得市局检查组的好评。

四、金税工程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按期完成日常的金税工程数据采集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全年采集存根联362万份,月均30万份;抵扣联235万份,月均20万份,确保存根联100的采集率。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每月海关完税凭证的录入上报,全年汇总上报海关完税凭证数据25992份,涉及税额15.5亿元。

(二)做好对税控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开发纳税人意见反馈的渠道,多方收集纳税人对我区税控服务质量的意见及建议,加强对服务单位两卡管理、发放、维护工作的监督,促使服务单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依托金税数据,合理推行异常抵扣凭证核查工作、存根联滞留票第二阶段核查工作和运输发票的核查工作。在检查方法上我们上我们采取企业自查、分局抽查、选定特定业户进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票量大、人力少的情况下取得较大的成效。我区第二阶段实际核查企业335户,涉及滞留发票13394份,核查面达100。

(四)配合市局开展“市金税工程规程”的修改工作,做好相关的业务流程的修改审核,使得操作规程更能贴合实际,并将修改意见上报了市局。

五、全面深化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2006年,我局在严格执行市局推行的加油站、陶瓷和铝型材行业纳税评估办法的同时,强化对征管软件、金税工程数据的应用,对重点行业及异常企业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纳税评估。

(一)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增值税纳税申报异常企业评估、海关完税凭证、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异常企业评估、“两个行业”的全面调查和指定范围的纳税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发挥我们业务科室的综合协调和政策指导优势,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评估的威慑力,建立了国税的威信。

(二)在市局牵头指引开展的评估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经过摸索,我们正在逐步建立我局的工业收购企业农产品耗用比例数据库,便于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参考使用,并将该指标运用作为评估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工业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监控。而且通过借助总局和省局开展对“两个行业”的全面调查和指定范围的纳税评估契机,深入调查了我区的农产品收购企业和废旧物资销售企业的经营情况,把握行业的脉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三)优质高效完成六个行业纳税评估的试点工作。根据市局下发的对不锈钢等6个行业纳税评估办法进行测试的要求,我们选取了5个行业(我区没有不锈钢生产企业)共15户企业进行测试,并要求分局在测试的过程中同时对疑点企业开展评估,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自查补报的企业共7户,补申报销售额超过2667万元,涉及销项税额191.69万元,同时结合我区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5个行业的试点方案及评估指标提出修改的意见及建议,还向市局上报了4个纳税评估案例。

(四)建立了家电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我局组织业务骨干,根据我区的家电行业的税收特点,合理设定评估口径和参数,进行了多次论证和修改,建立了我局的家电行业纳税评估模型。该模型现已交付分局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六、圆满完成了一机多票系统的推行工作

在这次推广工作中,我局打了个大胜仗。我区一般纳税人11030户,其中DOS机企业1550户,需加载升级的纳税人数量为全市之最,推广时间紧迫,我局为了不影响全市的推广进度,在推广过程中采取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加大推广的方法,周密部署,上下齐心,经过历时3个月的奋战,在税政管理科、信心中心、推广分局和服务单位的通力合作下,11月24日提前完成一机多票的升级任务,共计升级户数9972户,创造了平均日升级135户和最高升级350户的全市记录。为了不因我局纳税人多而影响全市的进度,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能动性,摸索出了很多提高升级速度的办法,如:为了避免作废空白发票而导致纳税人当月发票用量不足,我们在升级中增加核销发票环节,把退票的方式改为手工退票,并且把退票及重新售票改在升级发行后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对纳税人的影响和业户当月发票不足而要调整发票领购数量的问题,也提高了升级的效率,该做法得到了市局、省局的认可。再如在推广过程中,针对我局纳税人多、时间紧迫的现实,我们创新了登记的方式,设计了利用税务卡刷卡进行登记的程序,解决了登记环节的拥挤的瓶颈问题,保证了升级工作的顺畅。

七、推广网上税务,拓宽办税模式

为提高网上办税效率,优化纳税服务,解决我局征收前台的压力,我局从2006年8月份起推广网上税务,积极引导纳税人试行网上申报和网上认证,建立多渠道的办税途径。

根据网上税务的推广要求,我们召开了网上税务的视频工作会议,在会上对推广的宣传方式、作用、意义等作出了重要的明确,并且根据要求,开展了我区的网上税务培训工作,对我区的税收管理员和前台征收人员进行了网上申报和网上认证的培训。

(一)通过8、9、10三个月份的网上申报试点,在试点初期我们拟写了详尽直观的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操作指引,为全市推广积累了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局根据市局工作要求,在试点的基层上,加大宣传的力度,选取了xx分局全面开通了一般纳税人的网上申报功能。我局将在2007年2月底全面完成网上申报的开通工作。

(二)8月起,结合一机多票的推广,我们在升级过程中同时为纳税人安装了网上认证的软件及发放了密钥6500多户,并在各分局选取部分纳税人进行测试。由于网上认证存在经常出现速度缓慢、数据上传后长时间无法取得认证结果和丢票等现象,影响了部分纳税人的使用信心,到目前为止,我区开通网上认证的企业1005户,实际使用495户,11月份网上认证通过的专用发票15924条。现在我局将继续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纳税人使用网上认证功能,努力做到让纳税人对网上认证“想用、会用、乐用”,巩固成果。

八、深入细化车辆购置税的管理

(一)我局综合运用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的电子信息,监控车辆生产销售企业的税收情况和开展纳税评估,构建了车辆税收管理的“两数一评一采集”管理框架。

我局通过多次调研,综合分析车购税异常发票和车辆识别代码比对不匹配两个数据,对车辆生产、销售企业的税收管理的成效进行了公布,对需重点检查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明确了评估可采用的方法,有效指导分局开展评估工作。通过灵活运用评估方法和加大评估力度,车购税异常发票信息由1月份的450条下降到11月份的214条,车辆识别代码比对不匹配信息由1月份的5009条下降到11月份的88条,机动车辆销售申报和以低于最低计税价格开具统一发票的情况得到有效监管,效果较为明显。经评估,目前已确定企业发出未作销售车辆1518台,涉及金额340多万元,追缴消费税税款290939元,冲减上期留抵增值税税款494596元。

根据上级的要求,调整了车价信息的采集部门,由原来车购税征收部门转移到企业主管税务分局,根据职能的转移我们设定了相关的岗位和责任,组织分局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和并与车购税征收部门共同开展了一期车价采集工作,积累了审核经验,完成了职能的转变。

(二)启用车购税新核价系统

为在全市范围内保证了同一配置车辆同一最低征税价的公平税负,经过参加市局核价流程学习、进行软件参数测试、确定岗位等工作,我局在8月6日启用了新的车购税核价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运作,有效提高总局未有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的核价效率,缩减了审批的流程,减少了审批的时间。纳税人普遍对审批效率的提高给予了肯定与赞许。

九、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在做好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我们还非常注重开展税收调研工作,根据市局下达的任务及我局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我们先后对农产品加工(收购)企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出口企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消费税企业、机动车生产企业等多个特殊行业开展了税收调研工作,并能根据调研的结果,下发了多份关于加强管理的电子通知,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使用、机动车企业车辆识别代码的评估方法、消费税申报表的使用、税款抵扣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范了管理,并向上级提出可靠的建议,完善管理制度及措施,强化管理监控。

纵观以往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工作上的一些不足,在来年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局、区局的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扬锐意进取的精神,夯实征管基础,推广网上办税,提高纳税评估质量,理顺征退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切切实实做好流转税工作,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税务局流转税工作总结 篇2

一、案例

某报业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新闻采编、报纸发行、广告发行三个部分, 收入主要包括报刊发行收入及广告发行收入两大部分, 其涉及的流转税项目主要有: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该报业公司有统一刊号, 报刊发行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适用13%的税率;广告收入2012年10月1日前应缴纳营业税, 2012年10月1日后该报业所处区域实行“营改增”, 由原来的按营业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改为按不含税收入的6%缴纳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按应纳营业税或增值税附征。

该报业公司改制前是事业编制, 无需交税, 其新闻采编、印刷、发行、广告原本是隶属同一会计主体的;改制后如果还按原来的机制运行, 报业公司业务事必有混合经营情况出现, 从高适用税率交税, 显然对企业是不利的。因此该报业公司欲借改制之机将编报发行、印刷、广告发行、报纸发行分设, 成立了报社、印刷厂、发行公司三家不同的法人实体 (三家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隶属于同一个报业集团。报社负责采编、招募广告及批发报刊给发行公司, 印刷厂负责印刷, 发行公司负责将报刊发行给终端客户。

二、报社与印刷厂之间的税务筹划

该报业公司报刊发行的进项成本主要包括纸张 (13%) 及印刷费用 (17%) 。其与印刷厂之间的业务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报社自购纸, 委托印刷厂印刷;二是报社委托印刷厂购纸并印刷。

第一种情况下, 印刷厂适用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报社按13%的税率抵扣纸张的进项税, 按17%的税率抵印刷厂的印刷劳务的进项税。

第二种情况下,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5]165号) 规定“印刷厂自行购买纸张, 印刷有统一刊号的图书, 报纸, 杂志, 适用13%的税率”这一政策, 印刷厂可按货物销售结算印刷费适用13%的销项税率。

该报业公司与印刷厂同属一家报业集团, 报社委托印刷厂购纸并印刷, 接受纸张印刷费适用13%进项税率, 发行报纸收入适用13%销项税率;印刷厂购入资产设备、纸张及其他印刷材料适用17%进项税率, 印刷报刊给报社适用13%销项税率, 从整个报业集团角度考虑, 很明显比第一种情况的税负轻。因此, 该报业公司与印刷厂之间一直采用第二种方式开展业务。

三、报社与发行公司之间的税务筹划

发行公司不仅负责本报社报刊的发行, 还代理其他报社报刊的发行, 收取代理发行费, 适用5%的营业税。发行公司与该报社之间的业务模式可以有两种。

第一种:报社将报刊批发给发行公司, 发行公司发售给终端客户;第二种:报社委托发行公司代理发行报刊, 报社付给发行公司代理发行费用。

第一种情况下, 报刊销售给发行公司的报刊适用13%销项税率, 作为发行公司的进项税抵扣, 另发行公司发行报刊收入适用13%销项税率, 实际发行公司按增值额缴纳13%的增值税。

第二种情况下, 报刊销售给发行公司的报刊适用13%销项税率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终端客户, 发行公司开普通发票代理费用给终端客户, 发行公司只缴纳代理费用的5%营业税 (“营改增”以后也只是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 。

第二种情况中的代理费用实际与第一种情况中的增值额相当, 按营业税缴纳显然划算。但该报业公司却是采用了另外一种具有税务筹划风险的方法:发行公司将该报社的发行收入上交报社, 报社负担该公司所有员工的职工薪酬, 发行公司代理发行其他报社报刊的收入由发行公司自行核算, 这种处理显然是不符合会计制度及税法的, 应对该项业务流程进行修正。

四、报社自身税务筹划

(一) 广告收入的税务筹划。

报社下设采编部及广告发行部。“营改增”前, 广告收入应缴纳营业税, 适用5%的营业税;“营改增”后, 广告收入改为按不含税收入的6%交纳增值税。广告业务增值税抵减项目较少, 其成本主要是人员成本及广告发行的公关费用 (如餐费、办公费、差旅费、汽油费、交通费等) , 因此有调查研究认为, 报业公司的广告业务“营改增”后税负上升约0.66%。但笔者认为, 由于广告发行未设立独立的公司, 其可共享报刊发行业务中的进项税额, 实际税负可能未升反降。

(二) 促销费用处理的税务筹划。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报刊发行有时也采用多种促销方式, 例如在年底征订下一年度报刊时, 通常伴有赠品赠送。赠品的形式一般包括大米、油等实物, 各类打折券、体验券、买一份报纸赠送另一份报纸等。

按税法规定,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要视同销售, 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有关这类业务的纳税筹划方法通常是将报刊及赠品开在同一张发票上, 并在金额栏加上折扣项目, 这样, 购入赠品的进项税额也可纳入抵扣。可是该报社的主要客户大多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绝大多数均需要正式发票, 一般也无法接受发票上注明赠送的米、油、打折券、体验券等。报社只能将这些赠品作为发行费用, 计入成本, 也无法抵扣相应赠品的进项税。可见报社上述促销方式中, 只有“买一份报纸赠送另一份报纸”这种方式适用此种税务筹划。

(三) 税款缴纳时间的税务筹划。

报刊发行通常是提前征订, 收取的款项先计入预收账款, 再于开具发票时确认收入。有的客户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的客户只要求开具普通发票, 还有的客户甚至不需要开具发票。目前, 增值税专用发票、部分普通发票是与税务局联网开具的, 一般开票即确认当期收入, 缴纳增值税。但对于手工开具的部分普通发票及不开票收入, 报社则按发行公司报的结转数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下显然存在税务筹划空间。报社采取了延迟确认收入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上的收益。手工开具的普通发票延迟确认收入方式是在钻税收征管上的漏洞 (税务局无法一一查检) , 此种税务筹划方法税务风险巨大, 不可取;对于不开票的收入, 报社即于每期交付报刊时确认收入, 不存在任何税务筹划风险。

五、报业公司流转税税务筹划还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按应纳流转税附征, 因此只要做好流转税筹划, 这两个附征的税也就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了。但企业在进行流转税税务筹划时还应注意流转税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在未实行“营改增”的地区, 因为营业税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若营业税减少了, 应纳税所得额则会增加, 最终应纳所得税也会增加。因此在做营业税筹划的同时, 还应结合企业所得税进行综合筹划, 这是税务筹划中应该注意修正的问题。最终企业的税务筹划不能只看局部利益, 要从全局出发, 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侯才.报业经营税收筹划的应用分析[J].工商管理, 2012, (1) .

[2] .曾庆华.报社发行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对策[J].中国地市报人, 2012, (12) .

易错考点总结参考流转税与所得税 篇3

企业所得税 考点问题总结

前言:这一章是所得税中的重点章,更是本书的超重点章,同样本章也是税法中所得税理念的入门章节,考试每年都要在15分左右,去年的分值相对比较小,只有13分,前两年均超过15分,我想也许是因为去年将增值税考察的力度非常大,相对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分值,当然只是本章的分值,如果包含3个所得税的话,将远远把增值税甩在后面了,呵呵。

可见学好了所得税,就学好了税法的至少1/3的内容,而学好所得税部分的关键,就是要在企业所得税这章中掌握所得税的理念,找到学习企业所得税的感觉,本章迟迟未推出,是因为这章的内容过于繁杂,需要好久的归纳和总结,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以往总结都是凭记忆来完成的,这次本人专门把教材拿到了网吧,希望能尽可能的对本章所有的易错问题都总结到,这是因为,本章实在是太重要了~!

1、公益救济性捐赠问题。注意直接捐赠给对方的不能扣除。一般企业在不超过调整前应纳税所得的3%扣除,金融保险企业扣除比例为1。5%。这里要注意区别一下,不是很难理解,但关键是调整前应纳税所得包括会计利润和视同销售,不能拿会计利润来直接计算,还要看看有没有视同销售,这里要注意了。

另外记住全额扣除的四个项目1)红十字会2)农村义务教育3)老年服务机构4)青少年活动场所,包括少年宫等。比较好理解,注意这四个项目未包括在3%的扣除基数里,遇到就可全额扣不用管。还有通过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向几个指定项目捐赠按照10%来扣除,这里要注意未通过或者通过文化发展基金会但不是向指定项目的捐赠只能计入3%的范围中扣除。其中指定项目有1)演出团2)文化历史馆3)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注意扣除限额和全额扣除以及10%扣除要分开计算,然后加和即为可扣除的捐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均可以全额扣除,这里对比记忆一下。

例:某生产企业营业外支出中的公益救济性捐赠1000万,调整前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万,其中包括直接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100万,通过文化发展基金会向非盈利健身馆捐赠100万,通过非盈利团体向非盈利性老年服务机构捐赠50万,通过红十字会向红十字事业捐赠100万,间接向新建的青少年文化宫的捐赠100万,计算当期调整额

解答:直接捐赠不得扣除,非盈利健身馆不属于文化事业捐赠,不得按10%扣除,非盈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可全额扣除。红十字事业捐赠可全额扣除,文化宫的捐赠不管是否新建项目也可全额扣除

捐赠扣除限额=5000*3%=150万。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100-100-50-150=600万

2、业务招待费扣除问题。按照销售收入净额作为扣除基数。超过1500万的,按照0。3%扣除,未超过的,按照0。5%扣除。这里注意销售收入的范围,它不包括固定资产租赁收入,除了三个特殊租赁收入外,这三个租赁收入为包装物出租收入,施工企业设备租赁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房产收入。其余租赁收入均不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的基数。这里和教材的例题有点矛盾,本人认为可能教材的例题未做改动,但前面的扣除基数说明已做改动,按照改动的为准。这里还要注意的是销售收入中包括了视同销售情况和营业外收入中的资产转让收入和包装物押金逾期收入情况,在此要特别引起注意视同销售,和资产转让收入,以及包装物押金逾期收入。

理解了销售收入,就要继续理解销售收入净额了,这里的净额是销售收入减去折扣和折让的净额,注意折扣仅指开在同一张发票上的折扣销售额,不包括现金折扣,现金折扣可以理解为直接列支为财务费用,因此在这里不能再扣除。还要注意给购货人的回扣不能扣除,折让比较好理解,了解一下。其中我认为还要注意一点:特许权的使用权的转让收入不包含在销售收入中,在特许权使用费中填列,而特许权的所有权转让收入属于技术转让收入或者无形资产转让收入,要作为销售收入。

例:某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租赁收入100万,视同销售收入200万,投资收益300万,特许权使用费400万,无形资产转让收入150万,给购货人的回扣50万,现金折扣60万,折扣销售额为1000万,其中包括折扣销售的折扣50万,包装物出租收入200万,包装物押金逾期收入30万。计算本企业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

解答:销售收入净额不包括固定资产租赁收入,投资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回扣不能扣除,现金折扣在费用中填列,不包含在销售收入中,

销售收入净额=视同销售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折扣销售额-折扣+包装物出租收入+包装物押金逾期收入=200+150+1000-50+200+30=1530万

业务招待费允许扣除额=1530*0。3%+3=3。459万元

3、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问题。按照销售收入的2%和0。5%来计提。这是一般规定,记住特殊规定,十类企业的广告费可按照销售收入的8%来计提,其中软件开发和集成电子产品生产以及高新企业高风险企业的广告费可在经营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有多少扣多少,不受比例限制,这两点要注意一下。还要注意广告费的规定很严格,要满足三个条件1)有发票2)要是在规定的专门机构制作3)要通过媒体传播,不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只能按照业务宣传费扣除比例来计算。还要注意的是广告费可以无限期结转下期扣除。这里意味着广告费都是可以扣的,只是不能在当期全部扣,但业务宣传费只能在当期扣除,未扣完的`不得结转要注意一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第一笔收入前发生的业务宣传费按规定扣除后可无限期结转下期扣除,这里是个特例~!

例:新办的某软件开发企业当年发生了100万的广告费,7万的业务宣传费,当年销售收入为600万,的销售收入为1000万,当期发生广告费200万,业务宣传费3万元,业务宣传费试计算该企业20时以前年度发生的可结转抵扣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解答:该软件企业20新办,当年起5年内的广告费可据实扣除,业务宣传费按照销售收入0。5%扣除

年可扣除广告费为100万,可扣除业务宣传费为600*0。5%=3万

20可扣除广告费为200万,可扣除业务宣传费为500*0。5%=2。5万

年以前年度未扣除完的广告费为0,业务宣传费为0万元

5、工资问题。要注意计税工资和实发工资的概念。税法允许扣除的工资是计税工资。不能按照实发工资来扣除。计税工资的计算有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按照每人每月800元可扣除。如果有些人高于800,有些人低于800,只要按照人数总和计算后实发工资未超过计税工资的,可以扣除。比如100个职工,当年计税工资总额为100*800*12=96万元,如果实发工资为90万,可全部扣除,不管有没有人超过800元,这里和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为计税依据区分一下。注:(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1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

2)工效挂钩企业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可全额扣除,但有个条件,实发工资比上年工资的增长额未超过经济效益增长额才能全额扣,超过部分不能扣除。

3)餐饮服务行业的提成工资可全额扣除。

4)软件开发企业的工资可全额扣除,注意这里是唯一一个行业特殊情况,要注意符合软件开发企业的条件要自产软件销售收入达到总收入的30%,技术转让收入达到总收入的35%,并且是主营软件开发的企业。这里要注意一下。另外计入工资的范围也很重要,除了独身子女补贴,其他补贴均作为工资来看。从福利费中走的工资可不作为工资支出。然后注意几个特殊的情况,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支出都不作为工资支出范围。还注意一下工效挂钩的计税工资是按照实发工资扣除,提取工资总额中未发放的部分不得扣除,下期扣除。

6、借款费用问题。(1)向关联方的借款,超过本企业注册资本的50%部分的借款利息不能扣除,未超过部分的借款利息也不能高于同期同类银行借款利息,否则不能扣除。(2)借款费用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在不少于5年的期间摊,注意这里不能一次性扣除。而且如果是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资本化,即允许折旧,不允许直接扣除。(3)因投资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直接扣除,不用计入投资成本,注意这里税法的规定出现了难得的宽松。(4)无形资产研发时发生的借款费用如果归集到了技术开发费用的,可全额扣除,但如果没有归集到开发费的,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就只能摊销了。这里只要记住开发费就好了。凡是牵涉到关联企业的业务,均有严格的规定,注意一下。

7、坏帐准备和坏帐损失问题。向关联企业的借款不能提取坏帐准备,这里要注意关联企业要是破产了,是可以确认为坏帐损失的,全额扣除的。坏帐准备计提基数为应收帐款的0。5%,不能高于这个数字,并且计提基数和会计已经做了统一。企业之间互相拆借借款和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能扣除,这里要注意一下,一定要是通过金融企业的借款才可以确认损失。

金融企业2001年前计提坏帐准备,应收未收利息发生的坏帐损失先冲坏帐准备,未冲完的可扣除。2001年后不提坏帐准备了,实际发生的损失可以扣除。这里没什么好说的,比较正常。但是金融企业发生的90天内的应收未收利息要计入所得额,超过90天的可以实际收到时确认收入计入所得额,这里和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是吻合的,结合起来记忆吧。看到后面的可以参照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比较记忆,从事租赁,信贷的外资企业计提比例为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的3%,这里注意还有应收票据。

8、资产评估增值问题。国务院的清产核资,不确认所得,可以提折旧,一切正常,不管了。产权转让当然要确认收入,这在股权投资和合并节中详细介绍了,在后面总结。股份制改造要评估资产,发生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不能扣除,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折旧不能作为当期费用扣除罢了。这里和接受捐赠有点类似,可以据实调整和综合调整,看起来有点糊涂,其实道理很简单,能分别确认资产的折旧额的,可以分别据实调整已提的折旧,即调增所得额,如果不分项,可以在以后年度均匀调整,同样是调增罢了。

9、管理费问题。向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不能扣除,这里要注意了,外资企业这里的规定是一样的。内资企业向总机构支付的管理费不得超过总收入的2%,这里是出题的地方,注意一下,和外资的比较,外资不仅可以向总机构支付管理费,向实际提供服务的机构也可支付管理费,并且均全额扣除。注意比较一下。

10、配比原则问题。这里的所得税配比原则和会计中的配比原则有点不一样。它是指当期费用当期扣除,过期不侯,不能转到下期扣除,当然也不能提前扣除。至于举例,我认为关于今年新增的资产发生实质或永久性损失部分中反映的比较明显,当中规定了凡是当期非计算错误或故意不在当期扣除的损失,下期不得扣除。指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如果是税务部门的问题,那另当别论,当然允许弥补损失拉。这里可能会出客观题吧,估计出计算题难度大了点,呵呵,关键是不太好灵活运用,理解起来是没问题的。个人所得税法易错问题总结。

税务局2021税务工作总结 篇4

xxxx年,我们牢牢把握“聚力攻坚,强基优管”工作取向,深入贯彻“单项争第一,全面争先进”工作理念,组织收入再上台阶、征管服务亮点频出,依法行政推进有力,基础管理规范有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攻坚克难保收入。全年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xx.xx亿元,增收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xx.xx亿元,增收x.xx亿元,增长xx.x%,收入增幅位列五城区第一。初步形成实地调查、预测分析、风险应对为一体的组织收入工作机制,收入预测准确率逐年提高,依法征收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关注质效防风险。依托评估分析,完成风险应对收入x.x亿元;成功清缴大额增值税呆账税金x.xx亿元,清收全省单笔最高非居民税收x.xx亿元;开展走逃(失联)企业专项治理查补税额x.xx亿元。三是深化改革重落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依托“转方式 提效能”深化放管服和营改增改革工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全年办理三证、多证合一登记超过xx万户次。建立起x大类xx项风险管理指标应对体系,事中事后管理进一步强化。四是标本兼顾促法治。坚持税收法定和组织收入原则,不断强化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理念,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超过xx亿元,受理出口退税x.xx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并成功创建五城区首家“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五是持续发力优服务。实行简化行政审批、整合办税流程等多项优化服务措施,普通业务办理时间提速xx%,发票办理业务省时xx%,实现“一窗一人”国地税联合办税;全面推行“非接触式”办税,传统领票窗口由xx个减至x个,窗口领票量降低近xx%,自助办税率超过xx%,位列国税系统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全省首家研发使用国地税自助终端一体机,并入驻全区“市民驿站”,不断探索智能办税新途径。六是党队共治保廉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组、党委龙头和支部堡垒建设,压实“两个责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素质、技能、知识运用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xxxx年,在全市“业务大比武”中获得集体第二名,全局“三师”资格增至xx人,初、中级会计资格xx人,获评x区“红色先锋”示范单位,完成内部控制监督平台试点上线。

这一年,我们继续保持全市国税系统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新获得x市“五一劳动奖状”,成功创建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收。

税务局工作总结 篇5

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个体工商户起征点上调减税1433万元;煤炭行业增值税税率调整减税1358万元;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5640万元;落实福利企业退税2170万元;车辆购置税减免124万元。三是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全年组织“营改增”收入3075万元,试点企业减负1405万元,平均税负较“营改增”前下降明显,同时结构性减税目标正逐步实现。积极做好广播影视服务业扩围工作,确保了5户影视服务业纳税人8月1日如期运行。做好收派服务、邮政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扩面前期准备工作,25户纳税户移交工作顺利完成。

二、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税收环境持续优化改进。一是完善执法自我监督机制。依托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预警监控,严格申辩调整,全年核实并排除执法疑点120起,查实税收执法过错2起,追究1人。继续做好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工作,审结案件8件,共查补税款790万元,罚款284万元。二是加强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探索改进稽查工作方式方法,推行重大税务案件理性执法和辅导式检查,全年查补税额(不含自查部分)1506万元,同比增幅达125.27%,查处了五件百万元以上大要案。全年开展纺织、轴承等行业日常评估41户,评估入库税款536万元,同比增长43.66%。三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全国第二十二个税收宣传月活动,联合地税局在南岩小学挂牌成立新昌县首家“少年税校”,全年共举办6堂税法宣传课。联合地税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出AAA级企业43户,AA级企业18户,A级企业11户。

三、明晰权责,风险应对,税收征管质效稳固提升。一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前移涉税申请事项,重组征管业务流程,将依纳税人申请发起的13项涉税申请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集中办理,缩减1/3以上的业务流转环节。在管理科室内部设立“税收联系员”和“税收核查员”分别承担基础类事项和核查类事项,实现税源管理从“管户”向“管事”转变。初步成立税收风险分析监控中心,按照“征收管理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分线监控、全局团队应付”的工作原则进行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及处置。二是加强各税种管理。支持、引导“个转企”和“下升上”工作,确保125户“个转企”纳税人无负担过渡、无成本变更、无障碍办理。联合地税局出台了《新昌县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标准》,并于10月份正式启用,为真正形成全县个体工商户实现“共管”打下基础。完成2012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清缴户数2543户,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8712万元。完善“非居民企业税收控管协作网”,严格执行非居民税收内部制衡机制,扣缴非居民企业增值税109万元;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093万元。上线车辆购置税二维码扫描系统,对车辆型号实现电子化监督。

四、职能前移,资源整合,纳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办税服务提速增效。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契机,对依纳税人申请发起事项实施前后台分离工作模式,确保前台每单业务在5分钟内办结。加快纳税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平台,推广在线开具网络发票,整合国税网站群、12366热线、税企QQ群等资源,深化自助办税终端(ARM)应用。二是建立健全税企例会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税企例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纳税服务部门牵头协调、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参与配合、社会化协作的税企例会工作机制。全年共举办包括苗木重点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眼镜行业座谈会在内的税企例会11次,参与培训人员2600余人次。三是创立“红背心”志愿服务品牌。组建由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从业人员组成的“红背心”志愿服务队,身着统一的红背心从事志愿导税服务、志愿授课服务、志愿宣传服务,并以积分制管理,建立纳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五、转变作风,创新管理,干部队伍活力有效激发。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库选拔培养,全局共有14名干部入选全市国税系统人才库。依托国税“道德讲堂”、“国税文化大讲堂”等活动载体,凝聚系统正能量,激发队伍活力。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廉政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廉政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和网上全员考试。制定廉情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考核办法”和“廉情预警信息指数测评项目及评分细则”,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三是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实施意见及监督检查办法,开展了“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主题教育,文风会风有了明显转变。成立行政审批服务队,全年局领导带队走访企业200户,征求意见建议25条,已全部落实解决或向上级部门反馈。在县纠风办组织的部门行风评议满意度测评中,我局取得了全县综合部门第7名、执法部门第3名的成绩。县局还被评为县“十大群众满意

机关”;县局办税服务厅被评为县“十大群众满意窗口”;“全程一站式快递纳税服务”被评为县“服务企业十大工作亮点”。四是文明创建成果丰硕。2013年,县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县局办税服务厅成功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和全国青年文明号。此外,2013年我局在钦寸水库工作上进展顺利,具体负责的64户165人全部落实了安置去向。包括实物评估、个体工商户安置补偿、第一批外迁宁波户房屋腾空等各项阶段性工作已全面完成。

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 篇6

曙光乡现有七个行政村,总人口22688人,耕地面积194694亩,劳动力11752人,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大量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种田农手、农机大户手中,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经过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服务、总结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司化经营、反租再包、互助组、大户带动等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决大部分土地集中到种田农手手中,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实现现代农业,全乡4个村达到整村流转,流转面积85%以上,12自然屯整屯流转,流转总面积15.7万亩,占全乡面积的80.6%,实现了整乡流转。

一、搞好宣传发动,模清现状底数。

2007年12月份,乡党委、政府召开土地流转工作专题会议,确定我乡2008年土地流转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整乡流转,为实现这一目标动员乡、村、组三级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对全乡各村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掌握全乡土地流转的现状,要求各村提早做好有向外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的思想工作。鼓励大户、种田农手多承包土地。为了行之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乡党委、政府在3月1日召开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会上对乡村干部进行了具体分工,由班子成员、支部书记、村主任包村、包屯、包户,深 入村屯召开广大农户各类座谈会65个,宣传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提供致富信息和用人用工信息,鼓励他们外出务工把土地转让出来,并有针对性开展鼓励,做思想工作。

二、认真组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宣传发动,不仅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而且广大党员和群众也积极为土地流转做工作,乡、村干部深入村屯走访,共走访农户3000余户,总结梳理出和流转经验21条,其中最为重要有3条,一是资金,二是大户种地,三是流转户要把土地多包些钱。乡党委针对上述问题召开会议决定:一是包村的班子成员和村干部协调信用社贷款,为大户担保。二是为流转户担保,帮助把土地转到大户手中,并负责承包费及时到位,对有一定困难或能付一部份承包费的大户,班子成员、村干部共同担保秋后付齐,并给予部份利息。这样即解决大户包地难,流转户又卖个好价钱的问题。为便于大户机械作业,乡班子成员、村领导积极协调农户间串地800多块,适宜连片种植的土地要进行连片种植,不适宜连片种植的土地可种一些杂粮,使全乡80%以上的土地实现有序流转,并把乡村流转合同登记造册备案存档。

三、开展服务总结,实现整乡流转。

各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动员村组干部积极为种地大户、流转户服务,一是帮助他们联系种子、农药、化肥、贷款,提供了信息和技术等服务。二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我们依托经济办主任国卫华在俄罗斯布市经商为基地输出41人,其办理护照费用均由乡、村两级垫付。在国内务工的人员,村可借给路费,并负责提供务工单位。通过乡、村两级干部的努力,全乡外出务工的人员达8000余人,有组织的4512人,流转土地90000余亩。三是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新的举措,我们以各村原有的零散季节帮农人员为基础,组织起留守妇女劳务小组,她们以10-20人一个作业组,帮助大户春种、夏管、秋收等打短工,其收入也是很可观的,这样又把一小部份的零散土地转包给大户,据统计达13200亩。四是及时总结每一段的工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了经验全乡推广,经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我们总结出土地流转的十二字方针,即: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服务、总结。

税务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7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1、坚持常思善谋,扎实做好材料编撰工作。

一是以文辅政,当好参谋助手。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了领导讲话稿、汇报材料的起草、撰写、修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类重大会议材料的准备工作,稳步开展领导调研课题的材料收集等工作。全年共起草、编写各类材料X余篇。二是深入一线,做好调研能手。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深入一线开展调研X次,开拓思路,总结提炼经验,有效助推了调研成果在领导决策中的转化率。三是紧盯动态,干好宣传旗手。紧密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部署,全面加强上下左右关系沟通,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亮点特色,全面展示了我单位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情况。

2、坚持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一是确保公文流转到位。为保证政令畅通,坚持扎实工作,狠抓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做到急事急办不拖拉、慢事稳办无遗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好地发挥了传导功能。二是确保信访维稳到位。严格落实既定工作方针,稳打稳扎,围绕“小事不出基层、大事不出机关”的工作目标,以耐心和细心化解为基础,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不断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率,降低重信重访率,有效杜绝非正常上访。全年受理信访X件,均得到有效解决,为我单位科学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三是确保档案整理到位。根据我单位发展形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档案制度规定,确保了档案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3、坚持勇挑重担,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有礼守规,开展公务接待。一方面按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协助财务部门从严从细制定《业务招待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保证了公务接待的规范性、严肃性。安排专人按照“双签一审核、一事一审批”的原则,对各部门提报的《公务接待审批单》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公务接待始终合规合理运行。另一方面在接待群众来访,接洽基层人员到机关办事时,做到多体谅基层,多提供便,多听取意见。二是亲力亲为,做好会务保障。将“细心热情、周到服务”贯穿会场布置、会前通知、会中服务、会后整理各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善始善终。三是严肃认真,完成年鉴编纂。牵头组织机关各部门、各基层,按照行文标准,有序开展组稿工作,落实专人系统汇集、整理,历经X次修改、补充、完善,最终形成X页的年鉴材料,为领导决策、促进发展、资政存史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主动工作、超前工作的意识还不强。

办公室工作具有的工作任务重、实效要求高、职责覆盖广的客观属性,每天都伴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始终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但工作精力过多的用于手头工作、眼前任务上,满足于做好当前工作,缺少对全局性工作的掌控把握和深刻思考,主动工作、超前工作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2、创新服务、深层次服务还有所欠缺。

主要体现在公务接待、会务保障、来客接访三个方面,服务保障效果徘徊于中游水平,局限于按章操作、按部就班,在精细化运作上还有进步的空间,在现有规章制度的框架内,深入研究如何创新服务、深层次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制度落实,严格管理还不够。

主要表现为有的部门习惯于通过电话要公文,办公室工作人员碍于同事情面,未及时制止,造成公文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漏洞,制度标准化落实、精细化落实的意识还不强。

三、20xx年主要工作思路

1、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跟进新思路、新建议。

一是进一步抓好调研。二是进一步做好参谋。牢固树立“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意识,认真学习上级单位出台的决策部署、重要文件,领会精神、掌握精髓,对单位的工作思路、业务指标、工作动态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努力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和智囊团。三是进一步用好督办。针对可能出现的责任不落实、工作推进不力、执行力低下等情况,结合工作任务需求,适时启动督办机制,细化任务、明确节点、掌控动态、及时反馈,确保有序推动、持续进展。力争通过督办,使各项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

2、围绕部门专项工作,提出新措施、新举措。

一是严格公文管理。严格按照公文办法和规定要求,突出规范性和严肃性,重点做好审核、编号工作,做到“格式关、质量关”双确保。二是规范年鉴编纂。将年鉴编纂作为一项常态长效工作紧抓不放,纳入全年工作规划,通过一线调研走访、集中培训、轮岗轮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大各基层年鉴编纂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和履职能力。三是加快档案建设。按照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扎实开展档案信息化录入工作,指导各单位按照“分步实施、有序全面”的原则,深入开展档案的规范录入。

3、围绕服务保障工作,拓宽新领域、新渠道。

将常见类型的服务保障工作流程以条目性规章机制的形式予以固化,并在实战中不断丰富完善,尽可能的形成较为规范、系统的机制化制度,确保工作成效不因执行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出现折扣浮动,最大程度的保证服务效果。

上一篇: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下一篇:给一封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