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推荐13篇)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回顾分析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特制定了2014年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回顾过去的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总结如下:

1、产前检查力度不够,对于妊娠合并症及孕晚期胎位不正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纠正及治疗。

2、对于孕期指导不到位,未能哈利指导引起营养,导致部分巨大儿出现,造成孕妇因害怕巨大儿难产,增加了剖宫产率。

3、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不到位,使部分孕妇及家属不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并且产生对移动分娩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4、科室各类业务技术知识培训不足,不能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5、不能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欠准确,导致剖宫产率上升。

6、社会及医疗纠纷的增加,使我们医务人员缺乏承担责任的风险,导致相对剖宫产率增加。

基于以上造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为了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结合我院实际,决定从以下各方面抓起,最大限度的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

一、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 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采取在产科门诊发放宣传资料,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传播科学孕育知识和技巧,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存在的风险。同时在孕妇住院待产期间,通过录像、图表以及医务人员的讲解,加强围生期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使广大孕妇能够直观地了解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利害关系,引导孕妇和家属转变观念,在生理状况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自愿接受自然分娩。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业务学习、内部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渠道,不断完善产科医务人员理论知识体系,加强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接产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要准确,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对于难产的处理,除了剖宫产外、正确掌握侧切胎吸、产钳的适应症。除绝对的剖宫产指征外,均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全面提高正常产程与异常产程的观察判断能力及应急处臵能力。同时不定期组织产科医务人员开展剖宫产知识专题讨论,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三、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牢固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加强产程观察,提供生理、心理支持,减少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干预;以优质服务及温馨环境为自 然分娩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将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化分娩模式转变为以产妇为主体的保护、支持自然分娩的服务模式。待产过程中依据孕妇需求,制定人性化服务举措,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家属陪护等。在分娩过程中至产后2小时内,孕妇由产科医生全程陪同,从心理、生理上给予其充分支持,分娩后及时指导母乳喂养,鼓励适当活动及进食,帮助孕妇恢复体力,督促其排尿、排便,尽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对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尽力避免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切实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全面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有效控制巨大儿发生率。积极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剖宫产手术准入制,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建立激励机制,将降低剖宫产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产科剖宫产率,发现不良苗头及时遏制。严格按照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执行。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2014年在院长及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剖宫产率由46%下降到38%。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我们相信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持之以恒,我院的剖宫产率在未来的2015年将下降到35%。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除绝对指征外,均应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如:一次剖宫产术后、胎位不正等,在征得孕妇及家属理解后,可严密观察下充分试产,同时做好急诊剖宫产的准备。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组织相关专业医师召开术前讨论会并记录。

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对于高危妊娠评分≥30分的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产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情况下有孕妇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二、保障措施:

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

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

3、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主动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宣传,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

4、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

5、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6、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

8、妇产科、孕妇学校负责向孕产妇及家属宣传自然分 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危害。孕妇住院分娩时,产科人员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大力宣传自然分娩,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减少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难产。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23例初产妇进行研究, 随机分成2组, 研究组576例于孕产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对照组547例按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期护理。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身长、文化背景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综合干预措施

1.2.1妊娠期干预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形式:在产科门诊以产前检查时随机健康指导、孕妇学校、专家讲座、请阴道分娩产妇给剖宫产产妇进行榜样教育等形式, 帮助产妇树立自然阴道分娩的信心和健康分娩理念。 (2) 健康教育内容:正常妊娠经过, 妊娠期营养、运动、卫生指导, 孕期自我监护;阴道分娩的条件、经过及临床处理,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分析;培训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的技巧、使用时机, 并进行模拟练习;指导产后促进盆底组织恢复弹性的训练方法, 消除产妇担心阴道分娩影响性生活质量的顾虑[6]。

1.2.2分娩期干预措施

(1) 分娩期实行一对一全程导乐陪伴分娩, 帮助产妇树立阴道分娩信心; (2) 提供家庭式产房, 消除产妇紧张恐惧心理; (3) 根据分娩疼痛程度采用适宜分娩镇痛方法; (4) 强化产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提高助产人员的助产能力:要求产科责任医生和责任助产士严密观察产程, 熟练掌握阴道助产技术。

1.2.3行政干预措施

(1) 加强行政的管理和监督:要提高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对剖宫产风险及剖宫产带来的母婴危害性的认知水平, 并对孕产妇进行剖宫产知识和危害性的宣传教育, 加强医患沟通, 尽量动员孕产妇接受阴道分娩; (2) 改善产科医护人员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待遇, 不将医生护士的奖金与科室收入挂钩, 对安全阴道分娩次数给予一定奖励, 从而在经济问题上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3) 每月对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 组织全科室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病例进行讨论, 分析剖宫产指征是否明确, 可否阴道分娩, 并在全科室反馈信息, 公布分析结果; (4) 改善产科人员配置, 增加产科医护人员, 以保证一对一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实施。

1.3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主要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略)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与阴道分娩率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而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两组产妇主要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比较

研究组胎儿窘迫、社会因素、GDM及GIGT、巨大儿、脐带绕颈所占比例较对照组低, 头盆不称比例较对照组高 (P<0.05) , 两组臀位所占比例无差异 (P>0.05) 。

3 讨论

多项调查研究显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巨大儿、头盆不称成为当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7,8,9]。因此, 降低以上因素占剖宫产的构成比成为使剖产率下降的关键。

3.1 社会因素是指无明显医学指征, 孕妇及家属要求行剖宫产手术。

主要原因有: (1) 产妇对阴道分娩缺乏自信, 惧怕疼痛; (2) 担心阴道试产过程中母婴可能出现的危险; (3) 家属和产妇误将剖宫产当成是快捷、无痛、安全的分娩方式, 害怕经阴道压迫造成窒息, 对胎儿智商有影响; (4) 个别产妇和家属因封建迷信思想为孩子选择良辰吉日分娩或想让孩子提前一年上学而要求剖宫产; (5) 高龄产妇的比例增加, 孕妇自认为年龄大, 体力不够; (6) 几代单传, 切盼胎儿或助孕胎儿; (7) 担心阴道分娩导致体型改变和性生活质量下降。针对上述原因, 我们对孕妇在妊娠期实施健康教育, 让孕妇了解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教会产妇应对妊娠、分娩不适的技巧, 通过播放正常分娩与剖宫产录像, 让孕妇与正在住院的产妇进行交流, 宣传使用无痛分娩技术及导乐陪伴分娩减轻产痛的优点, 让产妇了解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利弊, 消除疑虑, 增强阴道分娩的信心, 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下降。本研究组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3.2 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过度诊断。近年来, 胎心监护仪、脐血流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二级及三级医院, 胎心监护仪敏感度和假阳性率高, 胎儿稍有缺氧就出现胎心基线改变, 很多临床医生仅根据胎心监护结果就将轻度的早期减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 并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 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升高。因此, 对早期胎儿窘迫产妇应先予以吸氧、改变体位、综合分析骨盆条件, 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等, 估计短时间内可经阴道分娩的尽量严密观察产程经阴道分娩; (2) 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风险增强。一方面, 医生在与产妇及家属谈话时只谈及阴道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与意外, 而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则避重就轻, 极少动员其阴道试产, 给产妇及家属造成恐慌心理, 从而选择剖宫产;另一方面, 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时间短, 医护人员可免去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及其所面临承担风险的压力而更愿选择剖宫产, 且阴道分娩是一个不可预知的过程, 万一阴道试产失败, 甚至发生意外, 将导致医疗纠纷, 因此医生对孕产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了纵容或妥协的态度;再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给医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促使剖宫产率升高, 在一些产科医疗纠纷中, 家属要求剖宫产而医师未执行, 常常被视为医生的过错加以指责。 (3) 助产能力不足:近年来, 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臀牵引术等阴道助产技术已被剖宫产术取代[2], 许多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不会使用阴道助产技术, 只能依赖剖宫产术解决难产。为此, 我院通过加强产科工作者的责任心, 要求责任医生及助产士严密观察产程, 对胎儿窘迫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动态观察胎心音、羊水变化;同时加强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阴道助产技术的培训并进行过关考核, 提高助产能力, 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P<0.01。

3.3 GDM及GIGT、巨大儿发生率上升, 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缺乏孕期合理营养知识有关。

3年来, 我院对孕妇在妊娠期根据母儿需要给予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 教会孕妇自我监测体重及合理安排饮食, 使GDM及GI GT、巨大儿的发生率下降。研究显示二者占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下降 (P<0.05) 。

3.4

脐带绕颈, 由于彩超诊断技术的进步, 脐带绕颈的诊断率提高, 但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对部分脐带绕颈较松、绕颈圈数少、脐带相对较长的产妇仍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 但因产科医生害怕承担医疗风险, 加之患者及家属担心阴道试产过程中夜长梦多, 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危而使剖宫产率增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 让产妇及家属了解了脐带绕颈的病理生理过程, 让产妇具有脐带绕颈亦可阴道分娩的理念, 同时强调医务人员在阴道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 使脐带绕剖宫产率下降 (P<0.05) 。

3.5

本研究显示头盆不称剖宫产指征上升, 说明产科因素所致剖宫产率上升, 剖宫产手术指征明确, 使用合理, 但应强调相对头盆不称, 无胎儿窘迫, 估计胎儿体重不足3000g的产妇仍应在严密监护下先予阴道试产, 必要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10]。

3.6

臀位剖宫产率与干预前无差异, 与我院在孕期健康教育中只注重正常妊娠分娩知识的宣教有关, 今后的工作中应将臀位妊娠期矫正胎位、分娩期臀位助产技术及臀位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内容列入妊娠期健康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与人们对于正常分娩的认识存在误区、传统封建习俗的影响、剖宫产指征的人为扩大、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防御性医疗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维护母婴安全, 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一方面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 严密观察产程, 及时处理异常因素, 不要因为剖宫产简单、方便和降低医疗风险, 而不严密观察产程或迁就产妇、家属的要求;另一方面产妇和家属也要充分相信和理解医护人员, 配合医护人员以最适当的方式结束分娩。同时, 医院及卫生部门应从政策法规、医疗保险、人身保险等多方面制定相应保障措施, 为广大产科医务工作者创设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庞汝彦.我国剖宫产的现状和对策[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3) :175-177.

[2]Pisake Lumbiganon.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mal and perinatal health 2007~2008[J], Lancet, 2010, 375 (9) :490-499.

[3]董杰, 龚云芝等.经阴道分娩助产方式优劣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5) :3450.

[4]赵亚茹.感觉统合失调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7, 24 (2) :90.

[5]任桂英等.北京市东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11 (1) 1:34.

[6]何凤权等.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4) :489-491.

[7]王允锋, 郑淑敏等.剖宫产2391例指征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7) :535-537.

[8]邵秀兰.717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3) :2075-2076.

[9]张宇等.剖宫产上升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5) :670-671.

降低能源消耗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篇3

1.节能降耗的技术管理措施

(1)热电煤耗分为发电煤耗和供热煤耗,可以认为热电的标准煤耗主要取决于锅炉热效率、输汽管道效率,汽轮机运行效率及热网管道效率和公司的电能负荷。

锅炉热效率是影响消耗的关键因素,而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数主要有排烟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以及散热损失组成。降低上述热损失和提高热效率应采取下述措施。

1)降低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约占锅炉总的热损失30-50%,排烟热损失受排烟温度和排烟量影响。据资料表明排烟温度每下降10-13%,可减少0.8-1%燃料消耗;排烟量容积中的二氧化碳每下降1%将多浪费燃料1-1.2%,降低排烟损失的关键措施是经常性的测漏,堵漏以及保持锅炉受热面内外壁清洁,增强传热效果。

a.定期进行各部分漏风系数的测定,超出允许数值时应设法寻找漏风点,进行堵塞;并利用大小修机会改善炉膛烟风道、风室、入孔门、侧密封等状况,定期清理,保证风道畅通。

b.坚持定期的炉内水加药,汽水品质监督,定期地进行省煤器吹灰,运行中高、低温过热器管子清焦,保持受热面内不结垢,管壁处不积灰和焦。

c.利用大小修机会时,锅炉尾部烟道的空预器运行疏通,检查情况,强化传热的换热面。

2)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一般为0.5-1%,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的关键在于合理搭配风量和风速,控制较高的炉膛温度。

3)降低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灰渣中可燃物每增加1%,锅炉热效率约降低0.3%左右,飞灰燃物影响尤大,这项损失与运行人员操作水平与燃料品质有关。

4)降低锅炉散热及其它损失。

a.稳定锅炉负荷,保持额定负荷或较高负荷运行。

b.清除设备、管道、阀门的“跑冒漏滴”等缺陷,加强汽水监督,制定科学的排污时间和数量。据资料测算表明,每增加1%的排污量,约影响锅炉效率0.4%。同时应加强管、伐、设备的保温工作。

(2)对于管道上的“跑、冒、滴、漏”应及时地消除,做好管道的保温工作。

(3)提高汽轮发电机组的凝汽器真空,降低汽耗。资料表明,热耗一般利用相同热量时,真空变化1%,大约影响出力变化1%。而真空的高低与循环水量,循环水温有密切关系,汽轮机负荷变化时,循环水流量一般不变,而真空变化较大,那样,低负荷时热耗变化大,而高负荷时则影响较小些。应从提高循环水泵的出力,定期清理泵的叶轮,打捞循环水池里的垃圾,减少水系统的阻力。从实践看出,水温每降低1℃,凝汽器真空约可提高0.3-0.4%,相应节约燃料0.4-0.6%。

1)定期进行凝汽器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是保证真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可以消除真空系统泄漏点,降低汽耗、热耗。

2)降低凝汽器端差,保持凝汽器铜管换热面的清洁程度。(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与排汽温度的差值被称为凝汽器端差),机组的端差应不大于6-8℃,据测每降低端差1℃,汽机真空约可提高0.3%,汽耗可降低0.25%。降低端差应从改善凝汽器铜管热阻,污垢阻和循环水水质进行。

3)开展机组微增率经济调度,保持连续稳定,压红线运行状况。稳定运行工况是经济运行工况,主蒸汽压力每降低0.1Mpa或汽温度低10℃,均将多耗煤0.5%。

2.厂用电分析及节电措施

一般中小型热电厂的厂用电率为6.5%,耗用电能的设备主要有:锅炉送、引风机,运煤除灰设备,循环水泵,给水泵,工业水泵,化水用泵等,主要节电措施如下:

2.1锅炉风机用电

送、引风机用电约占发电量的2.5-3%左右,是厂用电中的大用户之一。对于风机的电耗的考核可以用单位蒸发量的情况来进行;可以说,锅炉在高负荷工作时,单位风机电耗较低。

a.在操作中应注意保持合适的风煤比例和较小的炉膛负压,即保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和减小漏风。

b.对于炉膛及烟道应经常进行漏风测定,及时地对漏风处进行堵塞。

c.对各台风机进行效率测试,以便在低负荷时经济调度风机。

d.对烟风管道进行定期清理,减小系统阻力,并经常性对受热面吹灰,减小积灰和防止烟道阻力增大。

2.2输煤设备用电

运煤设备用电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但仍须努力降低,运煤设备应尽可能使期满负荷工作,以缩短运行时间,如减小输空带,行车满载等。

2.3循环水泵用电

循环水泵用电占发电量的2-3%,是厂用电的大户。

a.做好全厂循环水泵经济效率调度试验。做好单台泵的效率试验,再分析增加一台循环能提高多少真空,能降低多少煤耗;从而制定出不同负荷情况下、不同循泵组合的运行方式。

b.循环水泵运行时应可能保持最大出力的工作状态,要定期清除水泵系统中的节流现象。

c.根据循环水源的情况,调整循泵的运行组合,如大小循环、水温、水质情况等。

2.4给水泵用电

给水泵用电约占电量的2%左右,给水泵的空载电负荷较大,所以它的负荷出力越高,单位电耗反而越小。

a.做好各台泵的出力试验,编制不同负荷下的经济调度方案。

b.根据锅炉给水负荷的情况,为了减少电能消耗,应尽量调整运行泵的台数,使运行给水泵满负荷运行。一旦负荷增大时,应及时关闭运行给水泵再循环门。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篇4

作者: 佚名 来源: 不详 时间: 2007年11月09日 点击数:

于丽娜

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是通过控制施工现场的成本来实现,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对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支出的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施工过程,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然而怎样才能降低一个施工项目的成本呢?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几年的工作实践,简单介绍以下几点:

1.加强管理,特别是科学管理

主要是研究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及其他技术革新措施。制定并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产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效果。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检验制度,提高工程质量,避免因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要求而产生的工程返工、返修、停工、事故处理等损失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这项费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守各道工序、质量关,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管理是动脉,管理就是成本。

2.努力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实现机械化施工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用是工程成本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对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管好施工机械,提高其完好率与利用率,不但可以加快工程进度,而且可以降低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此外,也可将施工机械的使用权承包给操作人员,要求操作人员在保证其完好的前提下,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3.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建设工程劳动消耗的减少。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施工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因此,一方面,必须认真学习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和科学理论水平,全面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劳动纪律,改善劳动组织,严格执行劳动定额,实行层层分解的承包责任制,把施工人员的劳动成果与项目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发挥人们的智能与潜力,节约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目标。

4.严把材料关

材料是构成工程的实体,材料消耗在项目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一般约占60%—70%。因此,节约材料消耗,对于降低项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加强材料采购计划性,尽量选择优质价廉的材料,做到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应方式和运输工具,搞好场外运输和场内运输的衔接,避免二次搬运。其次要加强材料管理,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强化定额管理,积极进行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防止大材小用、优材劣用。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实行材料采购和材料使用承包责任制,将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这样就能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使用这3个环节上节约材料的消耗。

5.建立成本管理网络,严格经济核算

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应该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长经济核算等等,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控制之下。把降低成本的要求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分别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把成本指标和降低成本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一个成本管理网络,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循环。

6.开展劳动竞赛,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在项目施工中,所有的人员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都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为此项目经理部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有奖有罚。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7.减少管理费用的开支

管理费用的降低与超支,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在支出水平基本稳定和合理的情况下,由于项目施工任务提前和推迟完成而影响管理费用支出的减少和超支;二是由于施工管理费用支出水平的升降而出现的超支或减少。因此,力争提前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及加强管理费用支出的控制以减少管理费用支出的降低施工管理费用的主要手段。降低项目施工管理费用必须根据“精简、节约、效能”的原则,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实行费用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和承包费用责任制。

8.充分运用IS09002质量体系条款,提高企业效益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5

(一)文明施工现场措施

1、根据国家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文明施工的管理目标。根据工程特点,对各个施工阶段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目标明确化。如:在基础施工阶段,对现场施工的先后程序、机械摆放的位置及进出要求、泥土外运和泥浆排放的时间方式要求、机械震动及噪声的控制等等,都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管理目标,以便及时控制和检查。

2、建立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中心,以承包者和各职能小组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文明施工班子,其中包括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安全、材料、消防、环卫和保安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

(2)健全各项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如个人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奖罚制度、会议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检查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等等。

(3)明确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和个人的文明施工的责任和义务,从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管理上、计划上和技术上重视起来,切实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的质量和水平。

3、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的综合管理,减少现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a、整理:就是对施工现场的人、事、物进行调查分析,区分需要与不需要、合理与不合理,并对不需要和不合理的人、事、物进行及时处理。如不需要的劳动力、非施工人员、多余的机具和材料等坚决清退出场;对工作面上不需要的人、事、物及时清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现场人力的使用、构件的堆放以及各种杂物都应及时整理。

b、整顿:就是经过前一段的初步整理后,将施工现场所需要的人员、机具、材料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定位,实现人、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组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及时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物品按合理位置分门别类的堆放,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二)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

1、基本原则(1)制定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定岗定责、责任到人。

(2)采取重点检查和定期检查的监督管理办法,对环境保护的质量监控。(3)密切联系政府或地方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和检查工作的开展。

2、实施措施

(1)施工现场能干的废弃物、垃圾要及时清理,按环保要求运至指定的地点。

(2)施工现场作业面要保持清洁,道路要稳固通畅,保证无污物和积水。(3)对于有些易产生灰尘的材料要制定切实可靠的措施,如水泥、细砂等的保管和使用等等,需要做防尘处理和密封存放。

(三)现场卫生管理

1、明确施工现场各区域的卫生责任人。

2、食堂必须申领卫生许可证,并应符合卫生标准,生、熟食操作应分开,熟食操作时应有防蝇间或防蝇罩。禁止使用食用塑料制品作熟食容器,炊事员和茶水工需持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

3、施工现场应设置卫生间,并有水源供冲洗,同时设简易化粪池或集粪池,加盖并定期喷药,每日有专人负责清洁。

4、设置足够的垃圾池和垃圾桶,定期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施药除“四害”。

5、建设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做到工完场清。

6、工地应设茶水亭和茶水桶,做到有盖、加锁和有标志。

7、夏季施工备有防暑降温措施。

8、配备保健药箱、购置必要的急救、保健药品。

(四)噪音控制

1、尽量采用低噪音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2、当施工作业噪音可能超过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应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请,核准后才能开工。

3、禁止在夜间11点至早上7点、中午12点至下午点进行产生噪音的建筑施工作业。若由于施工不能中断的技术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在该时段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请,核准后才能开工。

(五)粉尘控制

1、未做硬地化的场地,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3、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和仓库内进行。

4、严禁向建筑物外抛垃圾。

(六)现场围栏设计

工地现场设置边续、密闭的砖砌转墙,高度不低于2.3米,牢完整,整齐美观,围墙外部做简易装饰,色彩与周围环境直协调。

(七)现场工程标志牌设计

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尺寸和规格制作悬挂工程标志标牌。

(八)临高布置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办公用房、宿舍、食堂、卫生间及化粪、水池皆用砖砌,要求稳固、安全、整洁、并满足消防要求,集体宿舍与作业区隔离,人均床铺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适当分隔,防潮、通风、采光性能良好。按规定架设用电线路,严禁任意拉线接电,严禁使用电炉和明火烧煮食物。

(九)成品、半成品、原材堆放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图划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所有材料应堆放整齐。

(十)现场场地和道路

场内道路要平整、坚实、畅通。主要场地应全部硬底化,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内有完善的排水措施,不允许不积水存在。

(十一)污水的处理和排放 场内设沉淀池和化粪池,并做到:

1、的有的生活或其它污水必须分别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杜绝运输中泥浆、散体、流体物料撒漏。车辆出工地前,输胎、车身必须冲洗干净,并防止掉土污染路面。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6

活性污泥工艺中加代谢解偶联剂降低污泥产率的研究

2,4,5-三氯苯酚(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连续曝气分批培养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在30 d的`运行期间,TCP质量浓度为2.0 mg/L和4.0 mg/L的污泥产率分别比对照反应下降了约25%和50%,而基质的去除率及出水的氮和磷浓度均未受很大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也未受影响.镜检发现,30 d运行后对照实验的反应器中仍有丝状菌,而投加TCP反应器的污泥中几乎未发现丝状菌的存在.应用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活性污泥工艺中可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作 者:朱继红 宋碧玉 ZHU Jihong Song Biyu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化工环保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0525(4)分类号:X703关键词:代谢解偶联剂 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产率 2,4,5-三氯苯酚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40例, 年龄28~46岁, 平均 (32.5±4.9) 岁。140例产妇中, 7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作为对照组;其余的70例产妇使用综合性临床措施进行临床护理, 作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次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方法

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性临床措施进行临床护理,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产前护理:该阶段护理人员主要运用“支持-教育系统”为产妇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 其主要通过为产妇介绍分娩过程的相关知识, 使产妇对分娩的总体过程具备初步的了解, 同时针对产妇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同时指导产妇的日常饮食、休息及运动[2], 并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及必要的育儿常识; (2) 产时护理:第1产程阶段, 护理人员可采用“支持-教育系统”, 即该阶段不强调助产士全程陪伴, 应根据产妇极其家属的实际需求及产妇产程的实际进展状况, 合理安排观察时间及频率, 并进行必要的分娩指导。第2产程阶段, 护理人员可采取“部分补偿护理系统”, 即此阶段需助产士的全程陪伴, 期间给予产妇持续性心理支持、鼓励, 指导产妇发挥出最佳的自护能力, 从而帮助产妇主动参与分娩, 并最终与助产士配合顺利完成分娩; (3) 产后护理:分娩后6h~1d, 该阶段由于产妇刚刚完成分娩过程, 消耗了大量的体力[3], 因此该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完全补偿护理系统”, 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个人卫生、营养供给及安全, 并帮助产妇在产后0.5h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增进母婴感情。产后第2天至出院前, 该阶段产妇的体力基本得到恢复, 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支持-教育系统”与“部分补偿护理系统”相结合的模式, 与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帮助产妇快速掌握新生儿哺乳及相关护理操作。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产妇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剖宫产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综合性临床措施主要通过对不同阶段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分娩指导、泌乳指导等措施, 一方面缓解产妇对剖宫产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增加产妇剖宫产的信心, 另一方面可增强产妇对分娩疼痛的耐受, 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 说明护理人员通过合理使用综合性临床措施, 并结合适宜的个性化护理, 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前的焦虑感, 增加产妇产时对疼痛的耐受, 从而增加产妇剖宫产的信心, 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研究还发现, 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 说明通过综合性临床措施使产妇主动学习护理知识, 促进了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形成, 从而有效减低了产后并发症, 并加速了产后产妇身体的恢复及母亲角色的转换;同时研究还发现,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 从而进一步说明综合性临床措施的实施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 综合性临床措施可有效的降低产科产妇剖宫产率及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于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临床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40例, 其中7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作为对照组;其余70例产妇使用综合性临床措施进行临床护理, 作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性临床措施可有效降低产科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疗法,护理,剖宫产术,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宇.剖宫产率上升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5) :670-671.

[2] 李锦屏.Orem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104-105.

浅谈降低剖宫产率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04-02

人类的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所谓瓜熟蒂落。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其安全性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字,我国的剖宫产率为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居世界第一。据我国专家估计,目前,全国的剖宫产率为50%-60%。其特点是:大城市大于中城市,中城市大于小城市;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者大于低收入者。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大城市医院设法控制剖宫产率的同时,而广大乡镇卫生院却在热衷于开展剖宫产术。2002年,专门研究中中国剖宫产率的一名前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中国每年至少有100万至150万的剖宫产术是不应该做的。为何剖宫产“高烧不退”?如何才能降低剖宫产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我国情况,经调查,浅谈体会如下。

1 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主要分为:①病理因素:头位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瘢痕子宫、骨盆狭窄等;②社会因素:怕痛、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认为剖宫产小儿聪明、认为阴道分娩会导致体型及阴道改变影响生活、迷信生辰八字;③医源因素: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知情同意权的实施、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产科医师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医生责任心的淡化。其中病理因素,即临床上称为有指证大致可再细分为两种因素: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包括头位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等,母体因素包括妊娠并发症、瘢痕子宫、骨盆狭窄等。但往往有一些病理因素并非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使之能够对产妇系统细致的观察,及时正确地判断有关指征,同时要有服务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合理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使剖宫产数每年控制在300万左右,而不是实际数量上的800万-1200万人。

2 加强社会宣传,加大对孕产妇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从门诊开始

在孕前宣教的学习班上,都要宣传阴道分娩的安全,让大众了解剖宫产的潜在风险,劝患者放弃不安全的选择,接受安全的医疗过程。目前,剖宫产术的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怕疼,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认为剖宫产小儿聪明、认为阴道分娩会导致体型及阴道改变影响生活、迷信生辰八字等,使其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一位因素,而这占了剖宫产的大部分。在城市里出生的80后、90后,他们中10个有三四个以上是剖宫产儿。实际上,当剖宫产率异常增高时,孕妇病死率、围生儿病死率不会随之下降,而是回升。产妇近期、远期术后并发症多,对胎儿、婴儿都会有害处。研究认为,当剖宫产率超过30%时,产妇相对危险性增高。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扩大剖宫产率,反而会增加围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患病率。剖宫产术要求产妇承担比正常自然分娩更多的出血、感染及副损伤甚至切除子宫等并发症的风险。而且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目前出现一些新的病种,如剖宫产疤痕妊娠,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如剖宫产疤痕妊娠,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孕产妇死亡。剖宫产后如果患了妇科肿瘤,这横切的一刀就成为手术中的大麻烦。研究证明,剖宫产远期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等后果。这就要求改变现在产时的服务模式,要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妇为中心,要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不要将分娩过程“医疗化”。采用围产期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护理程序”为中心,产前、产时、产后,整体化系统护理贯穿围产期始终,注意人(母亲、婴儿)的社会性,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产妇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在孕期,要建立孕妇学校,定期向孕妇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增进孕期保健知识,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充分说明剖宫产分娩的利与弊的关系,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从而纠正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很多产科专家均认为,经过产道完成的正常分娩,也称为自然分娩,是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人类最基本、最常见、最安全的分娩方式,完全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要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产妇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要学会针对地、适宜地、机智地积极满足产妇的需要。心理评估需要良好的沟通、观察技巧、良性护理介入、护患关系的调整等。同时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医疗水平和道德水平。采用人性化的围产期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使分娩过程变得更安全更愉快,从而使孕产妇及家属能选择自然分娩,积极配合医生试产或知情选择剖宫产。总之,应加强对全社会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尤其是对孕产妇加强孕期、产期、产褥期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使人们对剖宫产有一个新的认识。

3 寻求社会、家庭和管理层对产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要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产科工作的压力不应只由产科医生来承担。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气候,应为产科医生创造适宜的条件,如医疗保险、人身保险、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等,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需要舆论正确引导,理解和支持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减轻医护人员在处理产妇试产过程中的思想压力,提高产程质量。再次要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妇产科医生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处理阴道分娩的技术水平,增强家属及孕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控烟制度和措施 篇9

为了创造良好得无烟环境,培养群众健康的行为与习惯,保障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和贯彻关于禁烟的规定,在全乡内做好禁烟的宣传工作。医院、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机房、会议室等共场所禁止吸烟,并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

2、严禁在工作区内吸烟。工作区以内,任何场所均为无烟区,不放置烟具,不相互敬烟。抽查中如发现员工违反上述规定扣10元/次。

3、任何人不得在公共活动场所吸烟。禁止乱丢烟蒂。抽查中如发现违反上述规定进行批评教育。

4、休息区设立吸烟室,凡吸烟者均到吸烟室吸烟,经教育不改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5、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公司内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

关于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篇10

为了强化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良好的习惯,也为了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学生安全等,特实施封闭式管理。

一、封闭式管理制度

1、所有住校学生凭请假条出入校门,其余时间一律在校园内,不准随便出入,请假条须班主任和政教人员签字后方可出入校门。

2、跑校生一律凭胸卡出入,进出校门必须规范佩戴胸卡,在离校门10米左右便主动将胸卡佩戴胸前,以便接受检查,跑校生只能提前20分钟到校,放学后20分钟必须离校,否则,不准到校和离校。凡进入校园后,必须持有请假条方可出入校门,否则一律不准离开校园。

3、严禁学生和校外人员翻栅栏或围墙出入校园,否则不管此次翻越栅栏或围墙是否造成损坏,必须赔偿所有维修费用。住校学生必须在校园内就餐,不准从校外买饭、订饭或购物(周日上午除外),一经发现全部没收,并按积分制度处理。

4、学生中午午睡时间及晚上熄灯铃响后,严禁学生在教室、校园各角落逗留、吵闹,确保校园安静、有秩序,否则按积分制处理。

5、住校生因重大事外出必须有家长来接,经班主任同意,政教人员签字记录后,凭请假条经门卫登记后方可外出,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返校。

6、外出学生校外活动时间不准进入歌厅、舞厅、迪吧、网吧、酒吧、游戏室等场所,一经发现,将禁止下次外出并交政教处严肃处理。

7、严禁校外人员随意进出校门,进出校门必须登记,上课期间及学生午睡时间家长不准进入学校会见学生,只能在放学时间会见,其他闲散人员不准入校。

8、不遵守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冲撞门卫、值班教师、破坏学校秩序者,视情节轻重处理或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9、严禁任何外来车辆入内,本校教师车辆一律不准入内,办公车辆需要入内要作记录,食堂、小卖部等货车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其它时间不准入内,门卫要做好记录。

二、封闭式管理实施措施

1、封闭式管理主要实施部门为政教处,具体负责人为政教主任,校级领导为分管副校长,参与人员为政教管理人员,门卫、生活指导、全体班主任、值周领导和教师。

2、制作胸卡,两种颜色,红卡和绿卡,版面要大,要醒目,绿卡为跑校生,红卡为住校生,而且要有学生照片,能分清跑校生与住校生,以便管理。

3、政教管理人员,值周领导和教师要分区管理检查,(1)门卫区域,(2)教学区域,(3)学生宿舍,(4)餐厅,(5)运动区,要把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按区划分管理,实现无缝隙管理和无盲区管理。

4、上学、放学时间,主要领导及门卫负责人,要在门口进行管理,严禁无手续住校生外出,20分钟后学校大门、小门全部关闭,严禁学生外出和进入。

5、每天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时间为55分钏,班主任老师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提前15分钟到本班教室让跑校生提前10分钟离开教室,放学回家。住校生等下课后,由班主任组织带队到餐厅本班指定位置就餐,等学生就餐开始,班主任方可离校,也可免费就餐。

6、门卫必须看护好大门,不准任何学生倒校后随意外出,凭假条外出需要做好详细记录,不准外来人员进出校门,如需进入要与相关人员联系,获准后持来客登记卡方可进入。出校门时,需有相关人员签字交门卫后方可外出。每天24小时在岗,确保封闭管理的有效实施,如发现违规将严肃处理。

7、跑校生原则上要求上晚自习,若有申请者将按住校生统一要求,凭胸卡按要求出入校门,中途发现一次不上自习,将永远不准再上晚自习,迟到者一律不准进入校园。

8、星期日住校生返校时(中午12点),班主任老师到校核实学生到位情况,要求学生中午12点前返校,于12点后在本班教室集合,班主任负责清点学生人数,作好记录。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11

【关键词】 不同体位处理;头位难产;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19-01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很多孕妇在怀孕后运动量减少,饮食过分营养等[1],使得胎儿成长比较快,长得比较大,孕妇的肌肉活动减弱,最终造成了头位难产情况时有发生,又因为头位难产增加了整个生产的难度,给生产过程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地危害产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狀况,因此临床中一定要做好头位难产工作的处理,保证产妇的顺利生产,同时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各方面健康。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产程比较,现资料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至2014年08月在进行治疗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每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22±2.55)岁;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23±2.57)岁。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产妇临产后,需要进行人工破膜处理,同时对于部分产妇需要采用催产素进行分娩,超过每一个产程时期的最大时限后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操作[2]。

研究组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产妇临产时,需要进行人工破膜处理,同时对于部分产妇需要采用催产素进行分娩,因此在患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换位置,比如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双手扶住床沿,然后两腿正确分开半小时以内,之后再换成仰卧位姿势。当产妇的宫口变大超过8cm以上时,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双手抱膝,之后在助产医师的医嘱要求下,完成下一步的操作,在助产过程中,如果宫口扩大超过9cm,则需要扩张宫颈,有效的按照生产过程完成生产,保证生产的安全高效,避免造成对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不良影响[3]。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对比。研究组患者的顺产、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三种分娩方式发生率为80.00%、16.00%以及4.00%,对照组患者的顺产、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三种分娩方式发生率为50.00%、40.00%以及1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对分娩具有影响的主要因为包括四个,主要有产妇具有的产力、产道的实际情况、产妇的精神状态以及胎儿的情况。以上的四个因素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会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不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或者几个因素出现了异常状况,都会阻碍分娩的进行。头位难产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阻力的增加,而出现阻力增加主要就是产道以及胎儿出现了异常情况,最后造成产力减弱,胎儿没有办法应对阻力,导致头位难产。

借助体位的改变,使得胎儿能够对产道的异常进行适应,引导宫颈不断扩张以及胎先露下降,最终协助产妇完成生产。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头位难产患者采取有效的体位处理方式,能够明显的降低剖宫产生产率,提高产妇生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凤玲,陈玲玲.变换体位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13:54.

[2]徐正芳.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0-21.

[3]蒋玉惠,娄凤一,张仙儒,等.280例头位难产患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0:1393-1394.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12

关键词:矿山运输成本,燃油,道路,轮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降低成本

一、前言

露天矿山工程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将大量的矿岩开采、运输至选厂或排土场, 造成地貌地形改观, 露天矿山中穿采、运输、排岩等工序中, 唯有运输工序的成本是随矿山工程的延深而明显增长的, 根据国内外矿山统计,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投资占矿山基建总投资的60%左右, 运输作业的总成本占矿石开采总成本的40%~50%, 显然运输环节对露天矿的开采作业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刚果 (金) 矿建公司承担刚果 (金) sicomines铜钴矿基建剥离工程, 根据现场实际及设计要求, 采用公路自卸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矿山开拓, 配备的自卸汽车车型有北重生产的TEREX100 (24台) , 及VOLVO A40F (10台) 自卸车两种车型。矿建公司2014年完成剥离土石方1550万m3, 达到年4100万吨, 已经赶超国内特大型矿山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运输成本超3000万美元, 2015年计划完成剥离岩土1100万m3, 将近3000万吨, 该矿一期工程总运量将超过13000万m3, 而且垂直深度不断增加、运距不断增长, 可见如何降低运输成本, 是企业的成本管理重要环节。

二、矿山运输成本的组成

在矿山运输过程中, 组成运输成本主要有车辆折旧费、操作手人工费、燃油费用、车辆保养维修费用、轮胎费用组成。笔者对矿建公司2014年部分运输成本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下表。

三、降低矿山运输成本的技术措施

露天矿山运输区别于其他运输, 矿山运输的主要特点有:矿岩运输的物流单向性;运输强度高、运量大;矿岩的硬度大、大块矿岩装卸有冲击作用;装卸地点变动频繁;运输线路移动多、路面条件差等等。因此矿山企业要针对这些特点来考虑运输方案的组织实施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的落实。

1. 运输方案要合理, 运距要尽可能的缩短

矿用自卸车自重大, 载重量大, 燃油和轮胎消耗大, 吨公里费用高, 运距受限, 经济运距短, 一般运距不会超过4km。矿山道路的一般路况差等特点也不适用长途运输, 所以从施工方案选取上一定要控制运距, 就是选择合理的采装地点和排弃地点。

从表1中反应VOLVO矿用自卸车运输成本中燃油费占总成本的56.74%, TR100矿用自卸车运输成本中燃油费占总成本的58.35%, 可见如何降低燃油消耗是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分雨季、旱季对矿用自卸车完成运输量、运距、燃油消耗等主要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以TR100矿用自卸车在雨季施工中消耗统计为例, 见表2.运距对汽车台班消耗的影响为当运距从2.5km上升到3.0km时, 完成1000m3的运输量台班要多消耗0.2左右;对燃油的影响也是随着运距的增加而上升的, 运距从2.5km上升到3.0km以上时, 燃油的变化最明显, 每完成1000m3的运量, 要多耗柴油260升, 刚果 (金) 柴油单价为1.76美元/升, 则增加成本260×1.76=457.6美元, 则单方运输成本上升0.46美元。

矿建公司在现场剥离时, 增建2#排土场, 将部分岩土排弃到2#土场, 从而达到减少运距降低成本的目的, 仅仅从这一项简单的重建排土场缩短运距就节约成本150万美元, 具体数字见表3。

由上面的统计数据和工程实例可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路径, 缩短运距节约燃油, 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的效果是显著的。

2. 加强矿山道路的修筑、养护

露天矿道路技术标准低, 一般采用碎石修筑, 具有坡度大、弯道多、路线变化快、垂直高差大、重车连续上坡运行等特点。矿山道路的工程质量优劣, 对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有决定性影响, 矿山运输的实践证明, 道路质量不良, 会严重影响道路性能, 导致汽车运行状况不佳, 行驶阻力增大, 燃油消耗增加, 车辆颠簸不堪, 车速只能达到10km/h左右, 矿山道路状态的恶化, 将使大型运输设备难以发挥并保持其效能, 从而导致设备生产能力下降和运营费用增高。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经研究认为, 露天矿道路的滚动阻力每增加3%, 载重85t自卸汽车的生产能力下降30%, 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可以降低道路的滚动阻力, 同时提高道路平整度还能使汽车燃油消耗下降。

综上所述, 矿山道路的修筑和养护包含以下两方面方面的工作。

(1) 道路日常养护

道路日常养护的工作内容:修补路面坑槽、清扫路面的碎石等杂物、保持路面平整等。按照工作性质、工作频率、工作量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1) 小修、保养:经常保持道路平整、坚实, 并及时修补道路, 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2) 大、中修:对损坏较大的道路进行修理, 局部翻新或全部重建。

(3) 改建:在采场 (或排土场) 内进行道路的移设或改道。

道路的养护作业包括路基修筑和路面养护两方面作业。修筑路基和路面养护的材料应选择普氏硬度系数大于6的石料。

(2) 运输道路的平整

道路平整工作是道路维护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前面论述了路面平整对汽车油耗的影响, 路面的平整还与汽车的效率发挥、安全运营有极大的关系。这里路面平整工作是指投入大功率的平地机对路面的刮平修整, 通过实践可知采用平地机获得的效益将远远超过使用平地机的费用。

我国德兴铜矿引进道路质量成本理念, 道路质量提高后汽车轮胎刺破率下降, 在轮胎使用效率方面每年可节约成本百万元以上;汽车台班运输效率提高了62%;实际柴油单耗指标降低了25.5%;汽车平均运行速度提升了35%。这四项数据指标变化反映了道路质量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3. 轮胎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矿用自卸汽车由于载荷大, 道路条件差, 轮胎消耗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从表1中看到, 汽车轮胎消耗约占整个使用费用 (驾驶员工资、油料、轮胎和维修保养费用) 的8%, 消耗成本为121.4万美元, 笔者对轮胎消耗进行了专门的统计分析, 形成了表4。

矿建公司2015年采剥任务暂定1100万m3, 岩石比重2.65t/m3, 平均运距3.5km, 那么2015年矿建公司岩石的总运转量为1100×2.65×3.5=10202.5万t.km, 那么根据表4进行计算需要TR100轮胎205条, 需要VOLVO轮胎96条。TR100轮胎价格为1万美元 (国产) , VOLVO轮胎价格为0.4万美元, 那么2015年矿建公司的轮胎计划成本最少为243.4万美元。轮胎消耗数额之巨越来越引起成本管理者的重视, 下面介绍轮胎损坏的原因, 并提出减少轮胎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的技术措施。

(1) 轮胎破损原因的分析

轮胎的磨损分为正常磨损的异常损坏, 正常磨损是指轮胎剩余花纹深度小于新胎花纹深度的20%时, 为安全生产和轮胎能够翻新利用, 需要及时进行更换的轮胎。异常损坏是指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刺破、割裂、爆破、掉块、脱层以及异常磨损。

轮胎的正常磨损主要与路面质量有关, 提高路面质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轮胎的正常磨损。矿用汽车轮胎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异常损坏的主要原因, 除取决于轮胎及轮辋的构造外, 基本取决于车轮所受的负荷、轮胎气压、路面质量、行驶速度、驾驶水平等因素。

(2) 降低轮胎损坏的措施

提高路面质量;严格铲装过程, 杜绝超载现象;严格控制矿用车辆的行车速度;保持合适的胎压;严格进行入厂检验;建立轮胎卡片;合理存放和搬运;不断提高司机操作技能;做好轮胎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

四、降低矿山运输成本的管理措施

1. 严格执行单机核算制度, 强化考核

每台运输设备使用的柴油、配件、滤芯和辅助用油的消耗情况都进行统计, 每月形成《单车维修保养核算表》、《单机柴油消耗核算表》, 进行对比分析, 查找管理、操作上的差距, 消耗排名与操作手的工资挂钩。鼓励操作手勤学业务, 规范操作, 节能减耗。

2. 执行定额管理

露天采矿施工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般都要持续10年以上, 矿建公司承担的剥离任务服期为30年, 所以一定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积累形成自己的工序定额和设备保养定额, 用于指导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活动。工序定额用于规定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的台班消耗、燃油消耗、轮胎消耗等, 设备保养定额用于规定设备的保养周期、保养时人工消耗、滤芯、辅助用油消耗等。

3. 奖先惩后, 全员参与

每月进行消耗情况评比、通报, 对先进进行奖励, 对落后者进行适当的惩罚, 树立工程参与者的正确荣辱观, 要每个员工自觉参与成本管理, 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通过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全员积极性, 使能源消耗单位和个人变被动管理为自主自觉管理, 资源消耗逐步跨入良性循环, 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

五、结束语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篇1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及缺失

(一)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长速度向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转变

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速度应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两者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这样才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稳定。由于我国原有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费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它应逐渐转为低于经济发展速度。

(二)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呈东、中、西梯度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的地区发展亦极不平衡。发达地区人均全年离退休金比欠发达地区高161.5%。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也是前者远比后者高。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短期内这种地区发展的极不平衡性还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还可能扩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于西北、西南边远区仍然是大趋势。

(三)二元经济结构决定我国社会保障的二元化格局

我国近60%人口在农村,但农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仅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0%。而近40%的城市人口却创造国民收人的70%。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同时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同时并存。这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决定,我国过大的城乡差别制约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改变。因此,城乡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建设还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在解决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使农业人口按照现代化的国家标志降到30%以下时,我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体制不顺。主要是行政管理政出多门,社会保障项目之间协调困难。在养老保险制度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由于长期分属国家劳动部、人事部管理,离退休人员待遇差别过大。因此要适时分步地建立起覆盖所有城镇职工的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管理透明执行。对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保险界定不清,发生按所有制性质分部门管理基本养老保险的现象要逐步理清,实现和谐、公正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社会保障部分项目改革滞后

社会保障的国家单一保障模式改革滞后。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除改革原国家保障项目外,还必须建立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在社会保障中对于仍应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社会救济等项目来说,基本不存在多层次保障的问题,而对养老、医疗保险则必须尽快建立多层次的保障制度。

(三)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覆盖国有企业,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仍然是在国有企业进行。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只适用于国有企业,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实际上也局限在国有企业,要提高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口和灵活就业人口的参保比率,在制度上为他们增加参保的机会。因此实行拥有良好“便携性”和统筹水平较高的个人账户制度,既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消除企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障碍,为建立全国范围的统一大市场开辟了道路,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覆盖面。

(四)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属地原则未能落实

完全由政府负担的保障项目和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项目,统筹的层次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强,而目前我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都不同程度地偏低。基本养老保险以市县级统筹为主,保障的共济性受到制约。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一直是按属地进行管理的。属地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养老、医疗保险项目方面。从“企业自保”向社会保障转变的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行业统筹与地方统筹分割。易贫富不均,削弱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共济作用。因此,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地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必须坚持实行属地原则。

(五)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及管理尚不到位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困难。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劳动者和政府三方。其中。企业担负着筹资的大部分责任。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在社会保险统筹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经营很不景气。在收缴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按时足额缴纳其所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出现了实缴率逐年下降而拒缴率或欠缴率逐年上升的现象。同时据审计和财政、劳动部检查的情况表明,挤占、挪用基金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投资房地产血本无归;有的超标准提取和滥支管理费挥霍浪费;有的对存入财政专户的基金截留利息;有的公款私存、化公为私,甚至失业保险基金也出现被挪用的现象。对此要加强保险缴费与未来给付之间的联系,以较高的透明度重塑和强化劳动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保管账户。杜绝挤占挪用现象。

(六)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

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职工与企业关系是一种劳动契约关系,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通过劳动合同实现就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企业没有任何义务再承担他们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生活事务。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从企业办社会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与其它经济类型的企业平等竞争。从总体上看,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的社会化程度相比,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的社会化进程更为缓慢。

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拓展社区平台职能,为居民的参保登记、缴费、就医管理提供基础性服务。

(七)社会保障亟待加强立法

社会保障立法是关系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只有完善立法,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化,并覆盖到全社会。现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要是靠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行政规章以及地方行政规章推行。我国近年来社会保障各项目标进展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比较成熟,有的尚在探索阶段。目前我国要进行总体社会保障立法还比较困难。因此。现在应当根据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具体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实际进展情况先分别制定法规。在制定单项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立法。

四、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一)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

首先,立足现状走社会化管理模式。社会保障应实行集中统一的社会化管理,由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部门统一制定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并由各级政府的社会

保障专管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障对象。其次,打破部门分割,实现集中管理。由政府的职能机构对社会保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只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站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全局乃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发挥其“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保持社会稳定。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要认清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正确估量未来发展的战略前景,把握住改革大潮带来的新机遇,大胆探索,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要提高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口和灵活就业人口的参保比率,在制度上为他们增加参保的机会,实行拥有良好“便携性”和统筹水平较高的个人账户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消除企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障碍,为建立全国范围的统一社会保障大市场开辟道路,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覆盖面。

(三)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社会保险具有社会性、互济性、长久性和自我保障性的本质特征,要求社会保险基金必须是全社会统筹,不能条块分割.画地为牢,搞行业自我保险、部门自我保险或企业自我保险。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化统筹时。也要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逐步实施。提高社会统筹的层次将有助于发挥社会保险的共济性,扩大社会保险的社会性,使社会保险更具长久性,降低社会保险自身的风险,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四)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要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渠道,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覆盖面和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率,相关的社会成员都必须

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以较高的透明度重塑和强化劳动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保管账户,杜绝挤占挪用现象;提高社会保障费用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如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发行福利彩票等等。

(五)发展社区化的社会保障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把社会保险的服务功能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使其走向社区载体,真正实现社会保障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化。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基础性工作迸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拓展社区平台职能,为居民的参保登记、缴费、就医管理提供基础性服务。

(六)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应将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同时,注意配套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部门相结合,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保证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

(七)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作用

上一篇:县关于落实中央纪委21号文件开展情况汇报下一篇:营销月度工作总结汇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