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放下哲理散文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悟放下哲理散文(通用10篇)

感悟放下哲理散文 篇1

俗话说“这山望到那山高”,而当几经折腾之后,我才觉得真是那么回事。

几年间生活和工作中想不到的变化,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几经忧伤、疲惫和无奈后,忽然想找一处世外桃园,清心寡欲地做一农夫,忘却身边的烦恼,抛开世欲的偏见,淡化无尽的欲望,真有点痴心妄想呀。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富翁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可是他既怕人来偷,又怕人家来借,成天为了这些钱财而忧心忡忡,所以很不快乐,于是他便背着这许多钱财,到处寻找快乐。然而,他翻越万水千山后,依然没有找到快乐,不免感到非常沮丧,便坐在路边唉声叹气。这时,一位樵夫担着柴从山上走下来,正好在富兹面前停下休息。樵夫放下了担子,一边檫汗—边愉快地向富翁打招呼。富翁就问樵夫:“你知道快乐在哪里吗?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樵夫指着自己的担子说道:“知道啊,放下了就很快乐。”富翁听到这话顿时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不快乐是因为背负的太多,为了那些钱物,整天担惊受怕,患得患失,怎么可能会有快乐可言呢?”于是开始用自己的钱财帮贫济困,做了许多善事,而他的`生意由于他的良好声誉更加红火起来,富翁终于找到了快乐之道。故事里樵夫与富翁的快乐都源于“放下”,樵夫因放下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而高兴,而富翁则是因放下了心头的负担而快乐,原来生活多一份用心,便会有所不同,片刻的领悟,有时足抵一生的经验,放下的智慧就发自内心、无可取代的力量。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中的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与轻松。

人生的诸多烦恼追根溯源就是没有在生活中学会放下,有时即便明白了烦恼的根源所在,却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为了这些包袱,就必须付出异常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轻松前行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生活也在重压之下变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

所谓“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们通常无形中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心头增添压力,功名、权利、金钱、爱情、事业,皆是心中求之欲得的,而正是这一味的追求,无节制的欲望,使人紧张忙碌,疲于奔命,而现实中我们都没有通天的本领,这就注定许多事情难以尽如人意,致使我们常会陷于“求不得苦”中,难以解脱。面对这些,想要身心得到自由,就要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多余的累赘,心灵不为外境所转。相对于人生而言,只有放下对名利物欲等“饥渴”心理,才能在当下的工作、生活中去体昧人生,才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快乐自适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于生活感悟哲理散文 篇2

――题记!

四月末的东莞,天气有点异常的热,忙碌的日子过得有点快,转眼间又快到红荔飘香的五月。红荔飘香的五月,是一个柔情的五月,清明回家时才黄豆般大小的荔枝,现在不知已有多大?现在是不是已漫山遍野的挂满枝头,给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山坳披上绿的荔枝衣裳?

在东莞的日子,每天除了忙碌,还是忙碌,好像人的脑海里除了忙碌二字已装不下别的东西。有人说忙而充实,可现在感觉有点忙过了头的样子。

日常下班之余,往往会泡上一杯茶,或盛上一杯白开水,在夜幕下的寂静空间里,梳理下自己的思绪,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近二年少了很多,基本上都没记录过什么了,是工作太忙之故,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天的时间除了这十二个小时,能留给自己的空闲时间是少之又少。忙碌了一天,下班回来,除了疲倦想休息之外,已难静下心来做别的事情,想写点东西,思绪都是乱的多。

周末的日子,天气很好,难得的一个休息天,一个星期的最爱,一大早就起床,吃过早餐,出去随便走了一个上午,热闹的地方,寂静的地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每天的忙碌,工作上的事情,生活中的琐碎事,总会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不少的压力,这就需要给自己放松心情了,放松心情的方法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但对我来说,休息之余还是喜欢出外走走的多,出外走走,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在悦人的晨风中,感受和煦阳光的灿烂;感受熙熙人群中的热闹气息;感受寂静公园里的宁静如水,鸟语啼鸣。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我爱群居,也爱独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是的,在热闹和寂静的空间中,都会让人的心情得以放松,身处的环境不同,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心情。

窗外,夜幕下的星空上点缀着稀稀疏疏的几颗星星,或明亮,或暗淡。不远处的广深高速,车流不息,车辆来回疾驰的声音不绝于耳。独坐窗旁,眼前,一台电脑,一杯凉了的开水,在电脑播放的音乐声中,回想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刹那的心情。

忙而充实,生活有时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的无色无味,却蕴含着人生五味。生活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生活就是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只有平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人生五味,生活的滋味,就看你怎样去品味了。

幸福,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幸福就是两个人一起经历风雨,经历贫困,一起迎来朝阳,一起送走晚霞,一起为了家和家人而努力,一起过着平淡而简单的生活。

关于感悟人生哲理散文300字 篇3

一位军校将此事报告了文彦博,席上的宾客听完之后,个个吓得直打战。但文彦博却神色自若,镇定地说:“天气也确实冷,他们拆了去烤火也无可厚非。”说罢照旧饮酒。随从的士兵们知道后就泄了气,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

第二天,文彦博查清了是谁先动手拆井亭,便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怒气就像是火,越去挑拨它就越烧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会自然熄灭。

学会放下的智慧哲理人生哲理文章 篇4

当下,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然而,收入增加,一些人的快乐并没有增加、幸福并没有增加。相反的,却是烦恼增加、痛苦增加。现代社会紧张、忙碌、浮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有人选择逃避,甚至放弃生命。如何寻回失落的幸福快乐,佛家有一首偈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靴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幸福来自安定,快乐来自自由。如果我们不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活得自得、自在,也就难以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有语云:“人生是苦海。”确有几分道理。每个人从出生到老死,都有很多苦,有些人为健康所苦,有些人为财富所苦,有些人为容貌所苦,有些人为家庭所苦,有些人为事业所苦。虽说人人苦处不同,但总有所苦;虽说人与人之间苦乐不均,但也没有人是一生顺遂的,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平坦。然而,如能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苦处,也许苦就不成其为苦了。

人生如潮水,也有潮起潮落、起伏得失。每个人的`能量不同、境遇不同,成就也自然不同。人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两;二要尽力而为,才不会不胜负荷而苦不堪言,也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有所遗憾。

人生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世界也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不能期待一生一世都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风暴远离,而要学习如何在风雨中翩翩起舞,正视困难,迎接挑战。

我们常常眷恋着过去,寄望着未来,唯独不在乎现在。过去的伤痛,不愿忘记;过去的成就,沾沾自喜;难以预测的未来,更是让人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活得不实在,是很多人的病,两脚像踩在云端,轻飘飘的。我们要潇洒地将过去放在过去,踏实地过好当下的日子,让美好的未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感悟放下哲理散文 篇5

人到中年,万般皆悟。

岁月匆忙,时光易老,诗人余光中亦写过,“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很多时候,我们对日子还未曾食髓知味,便已人到中年,千帆阅尽。

中年人往往会对年龄有着几丝爱恨交织的错觉。

在年迈的父母面前,自己仿佛仍是那个稚嫩娇憨的娃娃,可在孩子眼里,我们却早已成为那个身披盔甲无所不能的平民英雄。

世间五味,酸甜苦辣咸,中年人一一尝过,渐渐的也懂得了,所谓苦楚与欢喜,皆是生活的表象。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人生下半场,我们最好的活法,便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守住自己原本澄净朴素的真心。

01

心态豁达

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到,“世间无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逢艰难而不慌乱,处困境而心豁达,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境界。

20xx年庚子鼠年春,一场疫情令万人蒙难、山河皆惊。

但在这样的群体厄运里,人性的光芒却处处闪耀在我们这片受难的土地上。

于她们而言,虽然身体有恙,但一个人的好心态却丢不得。

对生活的热情从容,令她们暂时忘掉了自己的病痛、忘掉了未知的明天、忘掉了自己身处隔离区。

既然生活给了自己迎头一棒,那么自己又何苦为难自己?

与其哀怨,不如跳舞,至少,这样的豁达欢快,能给身边同命运的伙伴们带来希望与安慰。

无独有偶,大妈们心态豁达,大叔们也坦然从容。

在湖北宜昌,两名身患新冠肺炎的大叔病愈出院,在出院的那一刻,一位大叔欢快的唱起了歌,而另外一位大叔将一朵郁金香亲手送给护士,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一个人真正的富有,便是内心的豁达与从容。

诗人陆游的诗跨越几百年依然激荡人心,“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屋漏墙倒、柴米皆空、身染疾病、前路未明,但只要还有一丝气息,从容豁达且乐观的人们,便会在那辽阔的田野里自由自在的起舞高歌。

这是中年人的.历经时光之后收获的人生箴言,也是后半生保持身心自在的最佳方式。

02

享受独处

关于孤独,作家林语堂曾给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

他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对大多数人而言,孤独是最好的冷静,而独处是最自在的放松。

在热播剧《安家》里,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将一个多年未曾卖出的跑道房卖给了海清饰演的妇产科医生宫蓓蓓。

当宫蓓蓓初见这套有缺陷的房子时,内心是犹豫的。

但当她迈上那个可以看到星空的阁楼,听到房似锦对她说,“当您累了烦了,被生活磨的千疮百孔的时候,这里就是您独处的空间”时,她动心了。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独处,对她而言,是世间最宝贵的自由自在。

她披星戴月经风沐雨,早已忘记了诗和远方。

而这样一个独处的空间,可以帮她找回曾经失去的所有天真梦想。

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抵达“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至高境界。

刘若英与丈夫婚后依旧各自保持着独处的空间,汪涵在旧房子里单独设置了可以安静发呆的小茶室,陈道明在闲暇时最喜欢独自坐在窗前弹钢琴。

独处是一种美德,也是唯一一个能对话生命与灵魂的方式。

享受独处、享受孤独、享受人间清欢,是人生下半场最应该学会的生存之道。

03

知足常乐

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曾经说过,“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知足,意味着不艳羡不嫉妒不怨憎,意味着天地由心而宽,日月由心而明。

而对于世间大多数人而言,知足,是经历岁月沉淀之后最聪明的生活智慧。

在娱乐圈里,被称为“人生赢家”的黄磊便是一个对生活拥有着佛系心态的人。

他年少成名,曾经是70后文艺女青年心中最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而如今虽人到中年,他身材发了福,却又因其惊艳的智慧收获了更多的尊重与赞誉。

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他曾和嘉宾谈到“人要知足常乐”,而在媒体采访他时,他也多次讲过,如今的生活可以读书,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身旁还有妻女陪伴,很知足。

在黄磊的微博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知足常乐、珍惜时光的中年男人。

他大方的与妻子秀恩爱,认真准备着一日三餐,与孩子一起做着充满童趣的游戏。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他们一家人的日子,温情舒缓、朴素欢欣,满满的都是人间烟火气。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有时候好日子与物质无关,而与心态有关。

于黄磊而言,儿女双全、心宽体胖、夫妻恩爱,好友常在,人生便已经足矣。

而所谓人生赢家,也不过是知足常乐、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菜根谭》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懂得知足的人,即便身在泥淖(nào),也自在如神仙,而不知足的人,任凭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都过得无滋无味。

人生过半,知足者,方能得自在,享安乐。

04

学会放下

凡人之所以常常自寻烦恼,只因放不下人世八苦。

这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每一桩苦楚都可以令人生出纠缠的执念。

而选择端然放下,才是人生后半场最聪明的处世哲学。

在20xx年的疫情之下,无数个中国人深深的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钟南山。

他劝人们远离疫区,自己在84岁高龄选择了逆行而上。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尊重的国民英雄,在生活里却过着极为简朴清淡的生活。

他至今仍住在普通的公寓里,房子是几十年前的装修风格,陈年旧家具掉了漆仍然在用。

当民族危难来临之际,他即便买到了高铁无座票,也要奋不顾身的冲向第一线。

于钟老而言,是非名利他早已放下,对医学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忠诚才是一生的理想。

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是放下了生死;婉拒记者媒体采访,是放下了名利;崇尚简约节制的生活,是放下了物欲。

放下,其实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拥有。

也正是因为钟老的品质高洁与一往无前,才有了网友对他的至高赞誉,“我有国士,举世无双”。

凡人斤斤计较,高人心无挂碍,恩怨、物质和欲望,拥有的越多,牵绊的也便越多。

布袋和尚曾有真命格言,“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在背着一个沉重的布袋在世间行走,每行一步,便想着如何填满这个袋子,可是走的越久,肩上越沉重,到最后我们恍然发现,其实在人生路上,我们早已举步维艰。

何不选择放下?

只因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唯有放下那个布袋,我们才能找回曾经的最朴素最诚挚的自我。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心无挂碍的时光,才是人生里最珍贵的日子。

人到中年,万般皆悟。

豁达面对浓淡相宜的时光,独处于长短皆逝的流年,在远近相安的人心里懂得知足,在往来皆客的浮生里学着放下。

放下忧虑让生活扑面而来人生哲理 篇6

我们常常对于未来过于忧虑。

刚刚高考完的小朋友问我,暑假我该做点什么提升自己?我有拖延症,而且我好像什么都不会,怎么办?我能适应大学生活吗?

快要大学毕业的朋友问我,我该怎么做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22岁应该先拼事业还是先谈恋爱?

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姑娘问我,我想辞职去大城市闯荡,但是我27岁了,担心大城市的生活会不会太辛苦,担心找不到男朋友怎么办?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公司附近跟人合租,对住在我隔壁的那个姐姐印象很深。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她那样无忧无虑的姑娘。她当时快40岁了,皮肤保养得很好,单身,一年前刚刚从工作了十来年的日本回来。

她跟我们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合租房子,每天早早出门找工作面试,还报了一个翻译培训课程。虽然是租来的房子,但是她布置得很漂亮,去宜家买了崭新的单人沙发和书桌,床品也是用得上好的品牌。下班之后跑步,读书,周末偶尔会在厨房做美食。她把日子过得很精致,也很松弛,没有都市浮躁气,也没有很多大龄单身姑娘的焦虑。

有一次闲聊,我问她为什么回国。她说,因为当时喜欢一个国内的男生,就辞掉工作回来了。两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并不合适,就分了手。然后她就一个人从广州来了北京。

她说,在日本,其实很多姑娘的生活状态都是这样随性。完全没有国内那种过了25岁就特别忧虑着结婚的焦虑感。她大学是日语专业,后来去日本工作几年之后,忽然喜欢上化妆,就辞掉工作,用积蓄去报了很贵的彩妆课程。她喜欢什么,就尝试着去做,没有想过性价比,值得不值得。她说,其实在香港也是,人们并不急着结婚,或者走上什么“正轨”,只有大陆的姑娘才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浪费在不必要的忧虑上。

我的另一个朋友Jenny也是这样。她29岁的时候,忽然就从500强辞职,跑到美国去念书。她是那种精致时髦的上海女郎,住着市中心的高档公寓,开着BMW,穿品牌套装,不开心了就休假去热带岛屿潜个水。

她提着两只巨大行李箱晃晃悠悠去了波士顿,用积蓄交了学费,和同学合租市中心昂贵的公寓。她慢慢学习搭乘公共交通,练习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习惯去适应波士顿的.天气,和她新的发型师。

那两年,Jenny一边在学校苦读拿学位,一边晃晃悠悠在北美洲旅行,并且交了个美国男朋友,还出版了一本书。后来再见到她,我觉得她和在上海没日没夜工作的时候完全不同,不再活在紧张的日程表里,不再整日忧心忡忡,整个人神采奕奕,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她说她真正下决心辞职去念书,是因为无意中看了毛姆的一本小说——《刀锋》。那时候她在上海,拿着几十万的年薪,生活安稳富足,可是她不快乐。后来她放下了忧虑,像拉里一样上路,在全世界到处晃晃,让生活扑面而来,生活真的给她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生活,其实有它自己的意志,有它自己的轨道和方向,甚至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在被生活推着走,是我们沿着生活给我们规划出的轨道和方向,一路向前奔跑。而究竟在哪里路口转弯,我们并不知道。”

我写作圈的朋友孙晴悦在文章中这样说。她在中央电视台工作,24岁那年,得到一个可以外派的机会,去拉美做驻外记者。她决定把握住这次机会,可是对于未来的工作,爱情,甚至结婚生子,她的忧虑也达到了顶点。

24岁的她走在玉渊潭公园里,冒出的一句话是,“你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所有忧虑,让生活扑面而来?”

3年的驻外记者生涯很精彩,她行走在拉丁美洲,眼界和见识如清风加冕。3年后再回北京,拉美的文化已经融入她的血液,那一段驻外生涯也成为她生命中难以忘怀的华彩。虽然晴悦常常自嘲,当时自己是冒着和男朋友分手的风险,可是我还是觉得,那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张爱玲有一篇短文叫《非走不可的弯路》——

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文章的结尾,张爱玲这样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可是我们呢,为什么没有了试错的勇气,反而整日忧心忡忡,害怕走了弯路,甚至害怕走了一条性价比不那么高的路,落后于别人?我们忧虑的,到底是什么呢?

老狼在《关于现在关于未来》里面有几句话我一直很喜欢:

关于未来你总有周密的安排,

然而剧情,却总是被现实篡改。

关于现在,你总是彷徨又无奈,

任凭岁月,黯然又憔悴地离开。

简直就是太多人的写照。

我们整天忧虑着未来,却又那么迷茫,不知道怎样去努力现在,所以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好像一切都没有变。

我们是否可以放下忧虑,享受每一个当下,沉浸在当下生活本身,并且踏踏实实去努力呢?

我曾经也非常忧虑未来,特别是27、8岁那两年,工作没有起色,感情生活一片空白。我每天都特别惶恐,担心自己愁眉苦脸地活下去,孤独终老。

我休假飞到云南去旅行。可是并没有心情看风景,大理温柔的风扑面而来,古城到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可是我只想哭。我在长途汽车上哭;我关上旅馆房间的门,坐在床上哭;我去丽江,在束河古镇的咖啡馆里哭,在双廊,面对着美丽的洱海,在新年的烟花燃起的时候哭……

那时候,我的忧虑一定也达到了顶峰吧。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可笑和浪费啊。

感悟放下哲理散文 篇7

老狐狸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一提到老狐狸,仿佛就是只懂得油滑狡诈宵小之辈。实则不然,老狐狸是圆融的,这份圆融就是知进知退,明哲保身。

知进是聪明,知退才是智慧。

纵观历史上,能笑到最后的老狐狸并不多见,数来数去也就范蠡、张仪、张良、贾诩、郭子仪、姚广孝这些老狐狸们。

人活一辈子,大部分人越活越精明,而老狐狸们却越活越糊涂。难得糊涂,就意味着他们的脑回路跟正常人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

譬如,一个人在公司里做出了不错的业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引起了老板的戒心,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多年前,在跟朋友老张探讨这个问题时,老张脱口而出:有业绩就有地位,接下来当然是享受好日子啊。

这仿佛是个常识?但范蠡们却不懂。你看,范蠡帮勾践击败了夫差,二话不说,马上跑路。张良帮刘邦击败了项羽,马上退隐。贾诩,一直夹着尾巴做人。郭子仪则是当缩头乌龟。姚广孝呢?

干掉了侄儿以后的朱棣笑嘻嘻的拉着他的手,请他再接再厉,勇创佳绩。姚广孝呢?他的选择是:

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哦不,和尚。

这些人是真糊涂吗?

确实是,放眼面前的好处不要,不是糊涂是什么?

张仪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这哥们确实够贪的,帮大秦帝国搭建了连横联盟,把天下闹的鸡犬不宁。秦惠王一高兴,赏了他一个“武信君”的劳动模范荣誉,顺带着还让他当了大秦CEO。这可把张仪给乐坏了,仿佛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嘴里时长会哼着“好日子”是少不了的。

张仪靠着鬼谷子的手艺确实做了一番事业。但这时候他还没完全学会鬼谷子的手艺。

是的,鬼谷子教生活的手艺,也教生存的.智慧。

张仪的运气比较好。那天他正坐在刚装修过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得意洋洋的抖着腿时,突然回想起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那日高管会议上,老板嬴驷贴在他儿子嬴荡耳朵旁窃窃私语。随即,嬴荡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张仪。

其中必有诈。

求生的本能让张仪瞬间领悟到了恩师的生存智慧,于是连工资都不要了,撒腿就跑。

你没看错,其实鬼谷子的弟子里,张仪是得到善终的。

而苏秦就悲剧了,实在放不下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但凡事有一得就必有一失,他最终倒在了权力的刀锋之下,莫名其妙的被人干掉了。

苏秦的结局,至今依然是一桩谜案。

朋友老张最终也步了苏秦的后尘,斗的心神俱碎后,淡然退出。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辩证的,就好比,忍是为了不忍,退是为了进。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其实每个人都想再进一步,然而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考验实力的时候,甚至是考验命数的时候了。《易经·坤卦》就警告道: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位之路,这是一条坎。上六为上坤卦的上位,就意味着将要发生利益之争,就代表着当退不退,必遭大罪。一般人的命数抗争到底,最终只会落得铩羽而归,满盘皆输。

大部分失败者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命运不济,不够糊涂。

人生有三种境界: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但大部分“聪明人”终其一生,却也没参悟透自己。虽然鬼谷子说过“知人始己,自知而后知人”。

人呐,参悟别人是聪明,参悟自己才是智慧。知道什么能做的是聪明,知道什么不能做的才是智慧。

第一流的谋士,能够参透自己的命数,懂得难糊涂。至于那些参不透的,也不会再有机会,文种没有、苏秦没有、韩信没有、范增没有、荀彧没有、李光弼也没有。

有时候,人在职场上,拼到最后已经不是拼能力,而是拼做人了。真正会做人的人永远懂得明哲保身、独善其身。

就如鬼谷子说的: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啥意思呢?为人处世要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圆融,使旁人看不出你的真实想法。人生要想活成喜剧,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办法。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时务,知进退。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

进,该获取就获取;退,该放下就放下。

退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也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高尚,只是,

读《放下一切去旅行》心得感悟 篇8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旅行终究只是其中一种途径。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旅行也不是解决你人生问题的唯一方法。

现代人都有一颗不安于室的躁动内心,当你被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千篇 一律的格子间里生活得麻木不仁了,当你在纷繁复杂、虚伪的人际关系中疲惫不堪了,你总会想着逃离俗世,到遥远的地方透口气。

于是,你利用工作假期开始短暂的旅行,每一次都意犹未尽地回到苍白的现实生活,然后你继续在铺天盖地的“不去旅行就会憋死”的媒体论调中迷失,沉沦在网上分享旅行故事的驴友和像我这样写游记的作者设置的“美丽陷阱”里,想象着自己也能充满勇气地“说走就走”,并不可自拔地坐在办公室里或者教室里,望着窗外城市特有的灰白天空灵魂出窍——有人说这叫“中毒”,中了一种叫做“旅行”的毒。

“辞职旅行”、“间隔年”、“在路上”……这些词汇听起来如同花儿一般美好,尤其当你看到别人写下的精彩旅程时,可实际上他们在长途旅行中的艰辛、迷茫、痛苦、纠结早已像稻谷的麸皮一样被剥离了。你吃到的是香甜的米饭,可你并不知道稻谷原本的模样。

“说走就走”,终究只是个美好愿景,谁都没办法真正“说走就走”。别人以为我洒脱,那是他们只看到我最后做出决定的一刻,却没看到我之前的纠结与挣扎,我也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和准备工作,我也为自己的未来找好了后路,我也有种.种担心,反反复复走了好多弯路,可他们看不到这些,就像你能看见明星一时的耀眼璀璨,却看不见他是吃了多少苦头才有了这璀璨。

放下?放不下?首先得问问你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真正让你开心?别告诉我:“我想成为一个摄影师,但我现在没办法,只能做一个销售,因为我要赚钱养家,我父母年纪大了,我要买房,万一我以后生病了怎么办?就算做摄影师,我也不想太累。其实能开个小咖啡馆,养养猫,偶尔拍拍照就最好了。”之类绕来绕去的鬼话。问问你内心最深处,甭管其他任何琐事,只不过让你说句心里话罢了,有什么可怕呢?你不是上帝,说出来一定不会成真。所以你干脆说:“我想开间咖啡馆,养猫,每天拍它,把它拍成世界名猫”多好?而且,还有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把这个问题理解成“你想做什么事业”或者“你想赚多少钱”之类的伪命题,比如,他们会回答“我想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工程设计师”或者“我想买一栋临海的别墅”,当然,这些愿望并非不对,如果你觉得这真能让你从心底快乐就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只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而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只能说,你是个懦夫,甚至懦弱到说一句真心话都没胆量。

好,既然你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就得权衡,要不要去做这样的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毕竟你是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之中,身边林林总总的人会给你数不清的他们自以为“对你好”的建议,让你彻底陷入犹豫不决的摇摆之中。而这其中,最大的阻力当然又是来源于你自己。

社会上充满了各种矛盾的人,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有的人一边热衷环保,一边呼吁阅读纸质书闻墨香;有的人一边提倡吃素保护动物,一边看见商场里漂亮的小皮鞋走不动路。世上的路有无数条,无论你往哪走都会有阻力,都会有人跳出来拦你,别再用所谓的“安全感”给自己找借口,如果你总是为了未来看不见的某种“危险”而活,那你干脆不要活了,因为你最终的未来无非是块坟地。

所以你得想清楚,你真的想辞职去“间隔年”吗?那样会真正让你开心吗?你到底是真的喜欢那样的生活,还是单纯想逃避?如同你谈恋爱一样,你对现在的恋人没感觉了,但你再去另找了一个新恋人,就是真心喜欢新恋人吗?

即使这些问题都被排除,那你有没有设想过在路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呢?你必须尽量往坏里想,想得越坏越好,甚至是死在路上,你都不后悔吗?如果你觉得还OK,那你算是先初步过了自己这一关。

然后再过你身边人的那一关,因为这时候会有很多人突然冲出来跟你大谈“责任”谈“义务”谈所有的“道德观”,如果你马上打起退堂鼓,那就算了,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而你若是依然内心坚决,你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道貌岸然的说辞,比如他们说要你为父母尽孝,那你可以去买一份保险,死在路上还能给家人留一大笔钱,反正赚到死都赚不了那么多;比如他们说要你为职业前景考虑,你就带他们去探访一下下岗工人,曾经他们也是老老实实在国有单位呆了一辈子,以为职业前景一片光明,从没想过离开,可实际情况,我不负卿卿负我;再比如他们说要你买房结婚,你就用网上铺天盖地的小三杀死原配,离婚闹得鸡飞狗跳之类的惊悚故事砸死他……以此类推,关键是你内心坚决,别人的鬼话都是纸老虎,不攻自破。

走任何一条路都不会顺风顺水,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遇到阻力不是赶紧退缩,而是迎上前去积极解决。这是老生常谈了,但这确实就是一条真理:“只要你想去做,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除非你自己心里没那么想做,不要再拿“我要陪我的父母”,“我要完成我的事业”这种道貌岸然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懦弱”了,拜托。我就不信,即使你没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就真的会好好“陪父母”或者“忙事业”,别做那种掩耳盗铃、自相矛盾的人。

等以上所有问题全都被你排除了,你在心理层面的障碍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了。如果你在以上某一个环节退缩了,那说明“长途旅行”并不足以解决你的人生难题,真走出去了也是自找苦吃,因为你不会快乐,更不会苦中作乐,这条路不适合你,你还是再去找找其他的法子吧?

很多人说,走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这句话一点不假,你解决了自己内心的难题,其他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尤其是物质方面,这个很多人最担心的问题反倒最不是问题。我可以拍胸脯告诉你,一路上有很多跟你志同道合的背包客,他们肯定不会让你饿死,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关键是,你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再问问你自己,这真的是你想成为的人吗?

“说走就走”,如同琼瑶小说里的“天荒地老”一样,听起来很美,却不切实际。等你彻底准备好了再走吧,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你就不能再后悔。

读《放下一切去旅行》心得感悟二

不管前路如何,不管积蓄和工作,先这样吧,放自己一个长假,让我看到生命可以改变的更多形式而事实往往证明,只有你离开“现在的”生活,你才会明白你该如何生活。

你是要趁年轻时背起行囊穷游走天下,还是要等老了以后在七星酒店刷假牙?中国华侨出版社今年5月出版的《放下一切去旅行》告诉你,只要放下现在的生活,就能马上出发。

1984年生人刘小顺,一个平凡的上班族,曾在江苏电视台干过3年编导。2011年2月他辞职,在国内各种“X奴”压力之下,为自己安排了一个“间隔年”,带着拍立得,和同伴一起开始了自助旅行,从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老挝、尼泊尔、印度……最后回到上海,历时近一年,用文字记录了旅途中最让人动心的片段。

我今天送书给客户时说“咱人不能去旅行,但心可以啊”。随他的文字游走,是不错的享受。我用很短的时间,感受了很多人很多事,尽管是他的经历,却给了我丰富的信息和触动。相比谷岳他们的两本游记,这本更真实、随意。

不因现实的残酷而剥夺做梦的权利,也不因梦境的绚烂而永远逃避现实。旅行给予每个人的都不同,每个人的生活也有各自的精彩。

作者是一个理智得过头的家伙,敢于辞职不是件容易事。不过,旅行的意义在于,你不被现实束缚,在自由中寻找在别处的自己。

《放下一切去旅行》图书信息

标题:放下一切去旅行

副标题: 你是要趁年轻时背起行囊穷游走天下,还是要等老了以后在七星酒店刷假牙?

作者: 刘小顺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 2012-5

页数: 240

定价: 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 9787511322517

内容简介

最遗憾的事就是不曾说走就走,旅行,你还要等多久?

他带着拍立得和朋友结伴出行,在国内各种“X奴”压力之下,专门为自己安排了一个“间隔年”,见微知著,像拍立得一样,用文字记录着旅途中最让人动心的某一个片段。

放下一切去旅行,不管前路如何,不管积蓄和工作,先这样吧,放自己一个长假,让我看到生命可以改变的更多形式——而事实往往证明,只有你离开“现在的”生活,你才会明白你该如何生活。

放下一切,翻开这本能赋予人最大勇气的“我旅行”指南书,趁着还年轻,开始属于你的流浪故事。

他,27岁,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花几十块钱走遍西藏,花几百块钱周游世界,要我肯定做不到,我就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普通人,没多少钱,还吃不起苦。想辞职出来长途旅行,又做不到说走就走的潇洒……”最终,他终于明白了旅行的意义,克服了一切,带着一个拍立得,用一点小积蓄,走向了他想要去的那些国家。

作者简介

放下随笔散文 篇9

旅行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女生,在空荡的绿皮车箱里只有这么一个谈话的对象,于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谈,直到说到这么一句,我才突然感兴趣起来。

“你要去那里旅行?那里有古老的树吗?”

“古老的树?不知道,大约是有的,为什么?你在找古老的树吗?”

“古老的树之间会留下讯息,我在找一棵树留下的讯息。”

“像储存在什么记忆体里的讯息吗?”

“嗯……也许可以这样说,树和树之间其实可以交流,通过一道光一脉水流,但并不是每棵树都可以交流。”

“像人一样呢。”

“人的生命太短,树却不一样,如果没有人类干涉,树可以活很长,活到自然死亡的树才是幸福的。”

“你在旅行中寻找幸福的树吗?”

“现在应该没有真正幸福的树了,实际上有了人类以后,幸福的植物和动物都变得罕见了,而且人类自己也不幸福。”

“残念,的确是这样的,那,你是在旅行里寻找幸福吗?”

“我不过是在人间修行而已,我选修的科目不大有人做得到,于是我想试试。”

“你选修的是什么科目?”她看上去就像个大三的学生,可是说出来的话却像个一本正经的神仙。

“我选修的是‘放下’,”她停下来看了看我,皱了一下眉,“虽然我也不是第一次和人类说这个,你却一点意外都没有,真奇怪,人类进化了。”

“我还是有点意外的,不过我对你选的科目很感兴趣这样。”

“就是……”她看着我的眼睛,她是在选择我可以听的懂的方式解释吗?其实没有必要,我也不是太能听的进去。

“就是,你想要一件东西,但必须放弃它,才能得到。我要做到的,就是‘放下’,只要放下了这件事,我就算修行成功一次。”

“你成功了多少次呢?”

“……”

她到最后也没告诉我。

“那你每次做到放下要多长时间呢?”

“不一定,视我对这件事这件事物的重视程度,对某件事越重视,放下它越不易,能够做到放下所得到的修行分就越高。”

“有人做修行分标准评估吗?”

“有,那个人叫公道。”

“哦,公道自在人心的‘公道’吗?”

“你认识他吗?我不相信人类认识他,人类也不认识‘公平’,尽管经常听人提到公平,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公平。”

“你为什么在寻找古老的树呢?”我决定把话题再拉回现实世界。

“是为了放下。”

“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和一棵树有关。”

“一棵树。”

“选修‘放下’是我自愿的,也没有人规定要用多长时间去完成,但,我希望能很快修满分数,晋升到下一个阶段的,只是……”

“只是,只是为了一棵树?”

“是的,我之前,为了‘放下’,我真的放弃了很多我在乎过的事情,随着时间的过去,我的朋友,我的住所,我的一切,都可以慢慢地被我放下,甚至,我已经不再仔细地修饰自己。”她看上去也就是个普通的女学生,清汤挂面,毫不出色,但对比起那些浓妆艳抹之辈,也算是清新到底。

“有一次,因为一场暴雨,我躲在它的树洞里,免于被淋湿。我意外地发现,我可以对它倾谈,于是无话不说,直到雨住了,天空露出彩虹,我都没有停下来。我这才知道,我的那些故事,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这样完整地倾诉过,如果不是和这棵树说话,我也不知道原来我一直还记得那些我以为早就放下了的`一切。我这时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之前以为做得到的‘放下’,都是自欺欺人的。”

“你是说,”我忍不住打断她,“你是说树会说话?”

“我可以和树说话,但你应该不可以。”她平静看着我,就像说“我的医保可以报销做假牙的费用,但你不可以”这件事一样。我耸耸肩。

“树会提问吗?”我忍不住又问。

“当然会,树和你一样,都会好奇,都会问问题,因为树自己不会走,它所能经历的只有周遭的一切,虽然它可以问空气和水,但是如果它自己不想知道,空气和水也不会多事告诉它。”

“树见到我也很高兴,它也有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对世界好奇过了,你知道,每天都是差不多的鸟类经过,讲差不多的八卦,拉差不多的屎,久而久之就乏味了。”她说到树就开心起来,那种带着遗憾的开心,我看到有点不忍心。因为失去了才会寻找的吧,我大约可见接下来的结局。

“后来我依然去修行,依然去认识世界和对它们告别,我有做到真正的放下,一旦遇到放不下的,就千里迢迢也要去找到这颗树,对它说话,它有时只是听不说话,我也觉得很安心。就这样过去很久,我觉得太依赖它也是不对的,因为依赖是‘放下’的最大障碍,一旦某个习惯被养成,‘放下’这件事就变得异常困难。”

“我试着不去找它,可是不管是几年,几十年,一百年,我鬼使神差地都会转悠到那棵树身边去,我有一次问它,‘你是不是用了法力告诉了我你的存在,让我想念你?’它默不作声,事实上是我心内一直有它的位置,自己却不肯承认,如果我心中没有这棵树,它无论怎么用空气和水传达给我都是没有用的。但是它就是不解释,我一次也没知道答案。”

“后来呢?”

“后来?建筑越来越多,树林被清空,它也不能幸免。当我终于又绕了世界一圈,人类又经历了几场战争以后,我去到那棵树那里,它已经不在了,我相信它什么也没剩下,因为那个位置被地铁轨道所取代,地下的根脉早就被腾空换净,我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也没有感应到任何一丁点儿它的讯息,所以我才出来寻找,差不多古老的树,是不是也知道一些关于它的事情。”

“你觉得你会放下这件事吗?”

“我也不知道。”她的眼里露出悲哀来,我于心不忍,觉得此时不应该再提问了。

“其实修行这件事也没有很重要啊不是吗?修行是没有尽头的,修满这一届的学分,可能要选一个新的题目继续修下去。”

“那,修行分的高低不是会决定某些级别吗?”我在心里划分了一下神仙的级别,但我不知道面前的女生是不是神仙,万一他们的名称不是神仙,我贸贸然说出来就显得很生分,于是只好忍着好奇。

“有是有的,但是即使级别很高,也还是在修行中,他们会监督我们的修行,像‘公道’这个词,它已经不仅仅是个词,它也是个衡量,它是个修行到很高的一个标准。”

“那,那你以后会成为‘放下’这个词吗?”

把心放下去旅行散文 篇10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却始终难以下言,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对于富丽堂皇的地方去的少?还是对高大上的地方没有太多的感悟?看到小学生的爱情诗,终于鼓起勇气,毕竟写自己所想,何须在乎是不是合群?对于文章来说,本就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一种劳作,心坦然。

对国内大部分家庭来说,旅行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毕竟所得财物有限,在预算出日常、房贷、车贷、人情、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外,就显的捉襟见肘,甚至拮据起来,即使有结余,也被其他更有必要的计划所侵占,旅行于是一拖再拖,于是时间排到了毛里求斯国去了。

时间上,中国的假日也是有限,加之人口众多,工作辛苦,一份工也甚是珍贵,请假去旅行,即使有这样的想法,老板也很难应允,何况很一部分人为那份还过得去的薪水,于是连请假的想法也不敢有了。于是就剩下节假日,而大部分人的计划都定在了节假日,于是各种拥堵、各种烦躁随之而来,即使到了景点,也只是在数人头,于是乘兴而去,不说败兴也是意犹未尽而归,于是对旅行渐生惨淡,久之,遂认为旅行就那么一会事,提兴不起了。

如果在中国你认为到故宫去拍张照片、到乐山去留个纪念、到黄山走过那些栈道这些算是旅行的话,其实就把旅行的概念给变的狭小浅显了,与其说你是去旅行。还不如说你只是证明自己也和一些朋友、同事一样,我也去过这些地方,有了与他们平起平坐的理由或者对等谈话的资本,不是说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毕竟在当下,大家中的多数以这样的心态活着。

旅行是一个由眼、入心再触及灵魂的一个过程,只是大部分人不愿意也没时间去追求罢了。比如说你到西安,看秦兵马俑,你只是被你眼前的景象震撼着,意义其实不大,最起码始皇帝也睡不安稳,当你想到最初的秦国疲穷于西垂一隅,被山东六国视为未化之地,甚被瓜分的危险时,此时中国出现了最难能可贵的君臣际合,秦孝公与商鞅,穷二十年之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变法,于是有了黑色大秦的精锐甲士,秦在法制的轨道上,历代君王励精图治、广纳贤良,始有始皇帝的文治武功,最后才有华夏一统及眼前雄伟壮观、惟妙惟肖的兵马俑,旅行变的立刻立体起来,也变的有意义起来。

再比如说你在西安看到那高挺坚固的城墙,你多问下为什么这里曾是华夏文明史上最繁华的帝都,你翻开历史和地图你慢慢发现,渭水在这里滋润了当时最好的平原,潼关锁住了最坚固的国门,而西北勤劳善良的人民可供养着最好的战士、最充足的钱粮,如果你再对比一下现在他们在中国的地位与经济发展,你不会升起些许的感叹与唏嘘?

记得一次到华山脚下,到一处小酒馆吃饭,见到主人家在往一处有着长长铁皮管道的炉子里送煤,很是不解就问“你这是为何?”主人家笑道“你肯定是外地人。”接着就与我讲解这里家家户户都这样,我才知道,那个长长的铁皮筒贯穿了他们整个家中所有的`房屋,他们往炉子里送煤,就是要保证炉火不熄,把煤火的热气通过铁皮管道送往家里所有的房间,取暖,换言之就是一种变相的暖气,只是他们以个体在供而已,心想自己又学了些知识,无怪乎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荆州古城里,听友人说一个巷子里有最好的热干面,主人在那里做了二十余年,欣然而去,自然也听得他讲了热干面的历史,不仅胃口饱满,心灵也富裕起来;从恩施利川到咸丰,路过森林覆盖面积达92%的天然氧吧,路上还见到不容易见到的羌族居民,看到他们的房屋结构,及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实想与他们攀谈几句,终没停下,心留遗憾。

中国的景点都有文人墨客渲染,继而声名鹤起,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追逐前人的脚步而去,然到过后,所见却不尽然,是你的心境难到,还是识见不微,还是作人云亦云、抑或其他?恐人人不同。人人都想让心灵去旅行,做到者廖廖,在你旅行时,也许是你身上背负着过重的包袱、也许是你把思维局限于那些尘俗中去了,也许是你带着一些不为人道目的,如此心态,自然难以把旅行简化为旅行,自然旅行便失去了旅行本真的含义。

有一个从政的朋友,他与我讲起过他喜欢旅行,他喜欢背着包,一个人到处走,到处逛,他能见到不为常人见到的细微处,他喜欢走小路去探究不同别人眼中的风景,自然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致。同时也陶冶了他自己,因为他从不盛气凌人,考虑事情能从别人角度思考,这也许是他把旅行当成旅行此心态而推及其他一样吧,他说旅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放旅行就是旅行,不管其他,你处处可以旅行。

上一篇:隐名投资协议范本下一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