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精选8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以学生为本,关注课堂。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
2、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一、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体能、体育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在学生进行身体活动时的综合表现, 这是体育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 也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但是,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直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和体育技能,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体育相关考试或相关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可这样的教学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导致很多学生在体能以及技能上都没有问题, 却不能在比赛或考试中尽情地展示自己。比如, 某生在平时的练习中, 不论是体能还是技能上表现得都非常突出, 但一到学校组织的比赛或者活动中每次都让教师和同学失望, 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学生因为心理能力比较差, 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能尽情地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所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能力进行培养, 要通过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以饱满的自信走上赛场。
例如,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能力, 在教学时, 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鼓励那些心理素质水平较差的学生参与进来,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断参与中克服自己的怯场, 在积极的参与中锻炼学生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做好鼓励工作, 要对学生在赛场上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 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比赛, 明确比赛的意义, 进而在提升学生心理能力的同时, 也使学生在坚持锻炼中提高体能、掌握技能, 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体育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健康行为地形成
健康行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育课程价值的具体体现, 那么, 借助体育教学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健康行为呢?通过研究发现, 健康行为包括: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珍爱生命, 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等, 这些方面都属于学生的健康行为, 都对学生健康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 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作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 在足球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意识到一个团队中有重要和次要之分, 但不论是哪个都是不可缺少的, 也是不可取代的。所以, 在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识到每个队员在足球场上的作用, 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中完成比赛。而且,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还能锻炼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因为比赛结果瞬息万变, 如果学生因为目前的稍稍领先而沾沾自喜或轻敌, 就会轻易被对方打败。所以, 在赛场, 学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要全神贯注地关注比赛, 这样才能真正展现自己团队的实力, 才能在模拟比赛中形成健康的行为, 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作出贡献。
三、体育品德的培养
体育品德的培养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挑战自我的精神等等, 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 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 在“长跑”教学中, 由于长跑考察学生的耐力、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所以, 在长跑教学时,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不断地突破自己, 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目标来一步步引导他们突破难关, 以锻炼学生的长跑能力, 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又如,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来组织学生挑战自我,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比如, 信任背摔、过障碍、独木桥等活动, 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体育品德。
总之,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进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打好基础。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 是课程价值的体现, 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学生健康的成长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中职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参考文献
[1]齐萍, 刘平.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J].读写算 (教师版) , 2016 (31) .
关键词:中小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我国教育部门一项全新的教育概念,教育部门在2015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并且要求中小学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从而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对发展中小学生的自身素养以及学习创新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中小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掌握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趋势,做出相对有效的发展策略,从根本上达到培养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效果。
核心素养体系的界定
核心素养在国外的教育领域中,是一项并不陌生的教育理念,有着相对成熟的教育经验,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也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并且在教育经验中不断的完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然而,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教育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培养细则,但已经有指导意见明确的核心素养界定。关于我国核心素养的界定,主要是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重点培养目标,从国家的方针目标对学生实行具体化培养。在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位基本包括三项:第一点是面向社会的,即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第二点是关于个人的,即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创新实践;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学习中所获得的科学、人文以及审美。这三项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位,就是我国教育事业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标准,所以,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全面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中小学的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以知识点为教学重点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培养,所以,想要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培养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中小学核心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从中小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观念开始改变,让知识变为智慧、变成素养,就是中小学教职人员所要面对的改变方式。其次,从核心素养界定上来讲,对于“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区别还处于模糊状态,所以,就需要中小学教师从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对中小学生进行培养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建议与目的
在培养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从教师的核心素养理念入手,只有教师充分了解了核心素养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教师设立一套师资培训体系,从教师的思路开始着手,只有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實施课程教育,从而进一步落实对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应树立明确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正确的区分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区别,才能在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培养一支具有高水平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并且制定适合学生特点以及健康教育的培养方案。另外,对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标准,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制度,中小学管理人员应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形成一种综合评价。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看成绩,还应该注重综合的核心素养培养,让学生以及家长正确的认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才能有效达到培养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对于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的被教育事业所广泛应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从培养核心素养的内容着手,以了解所提出概念的必要性与切实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核心素养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做出相对有效的经验总结,对于今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核心素养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钱留娟.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2).
[2]陈明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速读(中旬),2016(7).
[3]程世魁,李丽,赵冬滨等.对中小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6(7).
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及个人品格?
其实,英语课程是基于语言的综合课程,内容具有百科全书特性,活动可以以语言为基础发展各项能力与品格,从而可以很好地培养每一项核心素养。
一、关注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逐渐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获得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的语言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 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在对话、阅读、故事教学中,更要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二、关注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习能力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对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其中适性学习最为关键,比如适合不同学习需求的单词记忆词典、适合不同风格的读物等。学生通过学习,具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 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三、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指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证券各种思想观点,更改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多元思维能力。然而,思维素养长期以来都被忽视,我们应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学习的都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应重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尊重学生活泼开朗的天性随着学生年 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也于质疑,关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更改分析,做出独立判断,教师要积极鼓励,不可抹杀。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提问,我们也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合理质疑。在故事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比如制作英语阅读绘本、中国故事绘本等活动,可以是小组完成,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一起完成,它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四、关注文化品格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上唐中心小学 付义泉 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二、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该更应重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注意新课导入新颖,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而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门应帮助学生做好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或课内一些经典片段、名句。课前请一名孩子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三)、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情感、语言的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精心设计,重视问题的发散性。在课堂讨论中,问题的解决不再是简单的认为学生掌握了某知识点,它的解决过程是一个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又是课外学习的集中反映。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它要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点拨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拓展。
2、加强引导,增强讨论的实效。面对小学生,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如果组织不力,则容易导致讨论不深入问题实质,或为了急于求成,组内个别优生包办等等情况,发生纪律涣散,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这样,作为总导演的老师,必须深入小组,端正学生的心态,调整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确立各小组的“原子核”,及早缩短适应期,把他们的焦点调节至如何才能更科学、更正确、更完整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音乐核心素养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初中音乐课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适可而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急,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音乐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音乐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音乐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 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音乐教师在微课程制作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音乐微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的关系。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音乐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学阶段,音乐学科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初中音乐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天赋要求高,学习难度系数大。要想提升初中生音乐能力和水平,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要素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41-02
随着“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八大核心”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语文“核心素養”教学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它强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读写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不高,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二年级(人教版)第一课《秋天的图画》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彩纸、胶带、木板、彩笔还有小刀,在课堂上自己动手画出或者制作出自己眼中的秋画。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各种各样的秋天的图画,其中有“高粱图、小麦图、黄色的树林、丰收图”等,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面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秋天图画,接下来教师带着学生们的秋画来进行本课的学习,指导学生们在笔记本上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秋之景,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伙伴,创编出一个秋天的童话,升华本课的内容。这样的情境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兴趣,同时增加了课堂的感染力。
二、倡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参与课堂,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联想能力。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由于课文的背景距离现在比较遥远,所以在进行这一课之前,老师先给学生布置所要学习的内容:尽自己的能力去搜集有关毛泽东主席的小故事,上课给大家讲。并且自己预习课文内容,熟悉生字、生词。在上课时候,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大家有谁知道毛泽东主席的什么故事吗?有谁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吗?这时候,大家通过在课下的搜集与了解,争先恐后地回答,极大地带动了课堂氛围。之后教师总结这些小故事的共同点,分析毛主席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本课的学习,轻松地就完成本课的全部阅读学习。
三、组织小组游戏教学法,促进学生“脑洞大开”
小组合作教学法一直被小学语文课堂所推崇,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倡的小组教学,即在小组合作中融入游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语文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第五课《中彩那天》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拥挤,道德”等,同时分析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并且体会主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学生们分组演绎“帮别人买彩票中奖”的游戏过程,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人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特点都演绎地淋漓尽致,并对各个小组的演绎进行评分。第一个小组的同学们表演的结局是“由于彩票是自己买的,所以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第二个小组同学们的表演结局是“自己用钱买的,最起码应该是平分的”;第三个小组的结局是“做人还是诚实一点好,这钱咱不能拿。”小组游戏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贯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齐文辉.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研究[J].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荐阅读:
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11-07
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09-23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09-1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11-05
小学数核心素养的培养10-03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浅谈10-05
浅议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11-04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