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

2025-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共8篇)

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 篇1

用法院文化为人民司法提供精神动力

---延吉市法院文化建设探微

片头:字幕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

延吉市地处美丽的长白山脚下,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繁荣,各类纠纷案件也呈现出急速上升态势,延吉市法院已经连续4年受理各类案件接近1万件。而在编干警仅有110人。面对干警人数与案件数量严重不成比例的困难,延吉市法院积极应对,凭借职业精神和向上斗志,法官人均结案数量逐年攀升,案件质量也逐年得到提高,队伍建设实现了连续七年零犯罪,连续被中共延吉市委授予先进集体、模范集体;被中共延边州委授予争先创优先进集体、优秀领导班子;荣获州市两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被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并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法院荣誉称号;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司法警察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法院系统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法院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首届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一、准确定位,大兴文化建设

过去,延吉市法院每年都有几名干警因为枉法裁判、经济问题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每当看到过去干警合影的老照片,想到其中有的同事仅是一念之差,就葬送了前途,痛心之余都会发出对一个法官前途、人生的感慨。当今社会活跃开放,但干警收入并不是很高,用什么方式能够吸引干警的注意力,使意志薄弱的同志也经得住利益的诱惑,防止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刚性的制度建设固然是治本之计,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再辅之以一种柔性的文化建设进行人文关怀,关心干警的精神家园,培育干警高尚的人生品味、兴趣爱好和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会更加有效的培育干警的职业荣誉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当中,最终实现人们心中期待的美好的司法愿景,这是法院文化最深刻的内涵。为此,延吉市法院党组一班人达成共识:为法院文化建设正确定位,构筑文化建设框架,把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载体展现出来,提示干警常思职业精神,常怀向上斗志。

二、把无形的文化渗透到有形的载体当中

没有文化为支撑,什么事情都不会走的太远。2003年,延吉市法院在确定“两年打基础、三年有提高、四年五年上水平,为下一个五年夯实队伍、业务、物质三项建设基础”的同时,制订了第一个文化建院五年规划,把文化建设分为 信仰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并渗透到有形的队伍业务物质建设当中。

一是把信仰文化渗透到物质建设当中。在新建办公大楼之初,就设计成穹顶建筑,寓意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楼正面设计为十四根罗马柱,寓意着实事求是的法治精神;正门大厅大幅汉白玉浮雕《长白山颂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图景借地域自然景观展示的淋漓尽致。陪伴干警上班下班午休的是背景乐曲,大楼每个角落安放刻有中外法学家格言的落地标牌,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法治名言警句,职工食堂内展示干警文体活动的照片、书法作品和楼前勃勃生机的绿地青松处处展示着人民法院的内涵。

为把延吉市法院提出的“两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百姓和“智慧在民间、道理在百姓”的口号通过有形的载体展示出来,他们将400多平方米的立案大厅设计成为低隔断,立案法官和当事人平起平坐;大厅里安臵了供当事人休息的舒适桌椅,擦鞋器、饮水机和纸杯,铺设了盲道,卫生间安臵了残疾人扶手,购臵了供残疾人和老年人专用轮椅;办公区与审判区严格分离后,为了方便群众与干警沟通,把全院干警办公电话、小灵通和手机号码在大厅醒目之处公开上墙并配有内线电话;投入400余万元科技资金,建成并使用了办公自动化及网络系统,在延吉法院网站开通院长信箱,与中国法院网联合进行案件网络直播,直面群众,拉近了与群 众的距离。当事人来院享受一站式服务,电脑立案、自动分案、排期,当事人通过电子触摸屏和电子公告屏幕,当时就能了解到自己案件的开庭时间、地点,避免了暗箱操作。

延吉市法院凝炼了“尚法厚德、务实自强”作为延吉市法院《院训》,尚法是种理念、厚德是种品质、务实是种作风、自强是种精神,“尚法厚德、务实自强”集中体现了干警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它将激励延吉市法院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打造法官的职业精神。

二是把精神文化渗透到队伍建设当中。延吉市法院把精神文化细分为荣誉文化、亲情文化、体育文化、表演文化。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崇尚荣誉,争取荣誉,守护荣誉,发展荣誉。2003年,他们开始发掘能够代表延吉法院精神的人和事。时任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的费云龙因长年劳累过度,2002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但他忽视治疗,坚持工作在审判一线,2003年竟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37件,终因口吐大量鲜血昏倒在审判台上。他的事迹引起全院干警的共鸣,这就是延吉市法院追求的精神!他们开始发掘并宣扬费云龙事迹,费云龙很快得到全社会的认可,2006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法官十杰”,2007年荣获“全国模范法官”称号,成为延吉市法院精神上的一面旗臶,费云龙的精神鞭策着延吉市法院人对工作对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

延边是“足球之乡”,他们依托地域优势,组建了足球队并在中国足协注册,2007年获得全国足球丙级联赛北区决赛冠军、总决赛亚军。2008年获得北区季军、总决赛季军。几年来,他们通过足球这个载体,促进了干警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400平方米的室内羽毛球馆、30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健身房和室外塑胶排球场、篮球场上经常活跃着干警的身影,在增强体魄、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之余,更使干警远离了酒席和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们提出的为延吉市法院健康工作三十年的倡议,有体魄健康层面上的,更有心灵升华层面上的。

有笔账常挂在他们嘴边:我们的月收入二千多元,看似不多,子女上学、医疗、加上参加一些婚丧嫁娶都要花钱,经济是很拮据,但可以细算,一个月去掉节假日,一天平均也挣100多元,长此以往直至退休、善终,也是几十万元的数目,去掉花销多少也为子女积攒一些财富。但是,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因为收受贿赂违法犯罪,毁掉的不仅仅是政治前途,还有亲情。父母、妻子、孩子都会为你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孩子怎样面对社会?为了收受别人几万元而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储备的几十万,到老还需要孩子的资助,值得么?干干净净为党和人民工作不仅是党对你的要求,更是家人的期盼,几年来延吉市法院把亲情文化时时做到入情入理。最管用的教育是警示教育,例如大庆中院的算账对比法,让所有工作人员明白了莫伸 手、伸手必被抓的道理,一旦违纪违法,在政治、经济、名誉、家庭、自由、感情、健康方面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一个小小的“账目”,算出了无限光明的前途、算出了稳定长久的收入、算出了个人的体面、算出了人身的自由、算出了身体的健康、算出了家庭的幸福。

干警的智慧与多才多艺成就了他们的表演文化。干警自编自导自演反映法官生活的系列小品《老两口打官司》、《老两口送礼》,大型舞蹈《法官的追求》,诗朗诵《永不倾斜的天平》等文艺类节目,在编排表演过程中人物角色就是对自身的提醒,内容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三是把制度文化渗透到业务建设当中。启动青年法官导师制,在法院内部聘请13名办案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法官担当青年法官的导师。以“一带一”的形式,传授审判经验的同时,引导法官学习社会主义??,示范指导主持庭审和法律文书制作,弥补青年法官在裁判思维、实践经验和群众工作方面的不足,推进法官人才梯次建设和司法能力整体提升。

没有阅读就没有心灵的成长,就没有精神上的升华。延吉市法院读书会培育着法官的书香气息、吸引着年轻法官张扬个性。建立了30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藏书近1万册。去年9月30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精品栏目《经济与法辩辩辩》播出的案例分析节目,该院立案庭副庭长俞顺花作为受邀嘉宾赴北京演播现场指点法理。节目中,俞顺花法理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表现出了深厚的法理功底,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多年来延吉市法院与国家省州市十余家媒体保持着良好交往,规范了媒体见面会制度,与延吉电视台合办的《法 庭内外》已经制作节目156期,与交通之声合办的《走进法院》26期,协助延边电视台制作《庭审纪实》43期。

为了给法官学习交流提供平台,开设了图书室、开通了延吉法院网,创编《延吉审判》季刊杂志15期。对完成学历教育的干警报销学费,对通过司法考试的一次性奖励3500元,对获得优秀调研的人员每年最多奖励数千元。

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 篇2

速裁———定纷止争高效率

为便于群众进行诉讼, 最大限度缩短时间, 提高效率, 东丽区人民法院在立案二庭建立了集立案、应诉、审理、调解、裁判为一体的速裁机制, 专门负责没有争议或虽有争议但法律关系明确案件的审理。立案二庭在工作中注意做到:一是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简案速办、繁案精办, 切实做到“简出效率、繁出精品”。二是简化程序。改变传统工作方式, 建立畅通诉讼渠道, 有些案件的当事人只需来院一次, 就可以完成立案、审判、结案的全过程, 大大降低了当事人误工、交通等各方面的成本。3年多来, 立案二庭速裁案件平均结案天数始终保持在1天左右, 将东丽区人民法院平均结案天数缩短2至3天。三是强化调解。立案二庭担任速裁工作的法官们总结经验, 探索审判规律, 摸索出一套调解的工作方法如亲情感化法、讲明利害关系法、双方面谈与单独约谈交叉运用法、折衷突破法等, 为更好地强化人民法院调解工作, 和谐的解决辖区内的法律纠纷提供了经验。2011年8月立案二庭成立至今, 速裁合议庭共结案2378件, 人均年结案近600件, 其中调撤结案2283件, 调撤率为96%, 造就了上诉为零、上访为零、申请再审为零的好成绩!

信访———迎难而上解民忧

作为东丽区人民法院的信访工作部门, 立案二庭时刻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理念, 凡是接到的信访问题件件有着落, 事事有答复, 对每一位上访人提出的困难和问题, 都耐心听取、细心解释, 决不简单打发了事, 努力把道理讲明讲透, 把法律工作和化解矛盾的疏导工作做到位。

在化解丁某诉某企业劳动争议一案中, 该案从受理到再审结束, 再到丁某进京上访, 前前后后曾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立案二庭重新接受该案后, 立即着手研究化解方案, 根据案件症结, 信访工作人员分为协调、接待组两个小组, 分别对企业和丁某做工作。由于企业与丁某积怨颇深, 对法院工作很抗拒, 起初工作难以开展, 但信访人员不懈怠不放弃, 奔波在企业与丁某家中。在信访工作人员的执著和耐心调解下, 最终使问题和谐解决, 企业为丁某办理了退休手续、补缴了部分养老保险事后丁某给法院送来了题为“恩重如山, 情深似海”的锦旗, 并感激地流下了泪水。

近年来, 立案二庭共化解来访460多人次, 并集中妥善解决了一批积案,获得了“东丽区2011-2012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荣誉。

服务———创新方法合民意

东丽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内设诉讼服务中心, 具有诉讼引导、联络法官、法律咨询、判后答疑、转递材料、公告办理等服务职能。立案二庭的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 诉讼服务中心的成立, 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仅去年一年, 诉讼服务中心就诉讼引导5220次、联络法官9660次, 接受法律咨询391次, 协助和单独判后答疑220次, 转递材料859次, 办理公告414件。

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 篇3

践行司法为民 加强法院管理

张弘默

司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法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在审判工作中贯彻坚持司法为民宗旨,我认为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提高司法效益上下功夫

坚持司法

为民宗旨,就是要通过全面、充分、有效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律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审判工作的司法效益。就目前情况看,提高司法效益要注意处理好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中的三个关系。在刑事审判上要处理好打击与乘飞机关系。审视我们近年的刑事审判工作,程度不同地存在重打击轻防范的倾向,“严打”有力,预防不足。法院应进一步更新司法理念,切实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群防群策,做到两手都要硬,法院还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挽救工作,不仅要在审判中体现这一原则,还要将其延伸到社会,坚持经常性的回访,加强与居委会、村委会及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探索做好矫正工作,以提高行刑效益。在民事审判上要处理好裁判与疏导的关系。一个时期以来,群体性诉讼案件日益增多,矛盾突出,处置不当,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法院应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应当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宣传、教育的功能,耐心细致地宣传、解释,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在行政审判上要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好法院与政府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关系。要把监督寓支持之中,一方面要加大司法审查的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树立司法权威。

二、要在弘扬司法民主上下功夫

近几年来,法院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身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正面宣传、开放力度不够,渠道不畅通,许多工作不为社会所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强化开放意识,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把法院建设成为开放型的现代化审判机关。要继续坚持公开审判的原则,凡是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进行,除允许公民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外,重大有影响的案件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庭审直播、录播,有效发挥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建立法院重要信息披露制度,定期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发布;其次要强化宣传意识。当前要特别注重利用网络来扩大法院的影响。三是强化杨主意识。法院内部要淡化官本位思想,通过设立院长信箱,举办法官论坛等平台,了解干警的所思所想,做好针对性的凝聚人的工作,形成人人心情舒畅、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要在推进司法文明上下功夫

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 篇4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上级法院便民、利民措施,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措施。

第一条 设立立案信访大厅,方便广大群众诉讼,实现当事人立案、交费不出大厅。在大厅内设便民服务处,为当事人提供座椅、长桌、报刊、饮水设备、安装磁卡电话,公示法院及各部门职能、受案范围、办案程序、收费标准,诉讼须知等。

第二条 严格落实信访接待、首问负责制和院长接待日制度,坚持分级管理,依法及时办理人民来信来访。改进来访接待方式,接访人员必须着法官服上岗接待。在态度上要做到耐心细致,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杜绝对来访群众的冷、横、硬、推、拖现象。对于申诉来信做到有信必复,并确保在五日内答复来信人;对于来访群众做到来访必接,能答复的立即答复,对反映司法作风方面的问题,要求领导接待的,有关领导要认真接待。对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严重问题或重大事件,要及时汇编摘报,报送有关领导和上级机关。

第三条 健全诉讼指引制度,除在大厅内公示诉讼须知等制度外,实行诉讼风险提示制度和诉讼保全提示制度,确保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制定《诉讼风险提示书》向当事人发放,帮助当事人了解诉讼权利和义务,按照案件分类提示诉讼请求不当、丧失诉讼时效、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举证不能、举证超过时限、举证不合格、申请暂缓执行、执行不能等方面的诉讼风险,努力使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好诉讼权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立案阶段即对当事人进行诉讼保全提示,以保证案件审结后顺利执行。

第四条 积极推行预约立案、预约接访等项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当事人立案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行动不便又无力聘请律师的残疾或老年当事人,可以提供预约立案或者预约办案服务,方便当事人。

第五条 对当事人的申诉和再审申请,要依法认真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7日内依法受理,并及时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查听证,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3日内给予答复。

第六条 严格执行诉讼费收取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扩大收取标准和范围,不允许向当事人变相收取其他费用。第七条 对下岗职工、贫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要按有关规定并经有关领导批准,予以司法救助,可以先缓交诉讼费,结案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同时对此类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并注意减免手续的再次审批和缓交诉讼费的追索,立案庭要建立缓交登记和结案后的诉讼费追索登记。

第八条 认真执行审限规定,及时清理未审结案件。对超审限案件予以高度重视,采取警示、督办等措施清理超审限案件,杜绝边清边超等现象。

第九条 建立和完善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减轻涉诉群众诉累。严格执行最高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采取简化审判程序,争取当庭调解、当庭宣判,加快案件审理速度,提高诉讼效率。

第十条 规范诉讼调解工作,提高诉讼效率与质量。在审判民、商事案件中,努力把调解贯穿于整个审判过程,积极探索庭前调解,强化庭审中的调解,做好宣判前的调解。对于当事人一方有调解意愿的案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努力促使当事人化解矛盾,定纷止争,达成调解协议。在工作中,坚持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不得强制调解,不得以判压调,也不得以调解拖延办案,应从案件本身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处理案件,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审查后可以依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同时,积极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的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大力配合司法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第十一条 基层法庭要根据实际,在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在旅游风景区、集贸市场等地及其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易发地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回流动立案、办案,当即调解,当庭结案,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效,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案件,有罪依法判罪,无罪依法放人,杜绝对被告人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第十三条 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件的审判,制裁职业中介机构欺诈行为和用工单位拖欠工资行为,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劳动用工制度的完善,维护劳动市场的正常秩序。对于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劳动争议案件要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纠纷,及时受理,并在准确界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裁判。对发现职业中介机构存在欺诈或者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予以制裁。

第十四条 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为行政机关整治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行为提供司法保障。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权,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涉及行政机关整治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的案件,加快审理,及时结案,防止违法行为者利用诉讼程序阻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只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予适用。在办案中,发现行政机关在整治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中有违法行为或者不规范行为,在依法裁判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第十五条 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在审判中,对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都要为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辩护。

第十六条 确立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庭,合议庭,审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聘请妇联、教育等部门的同志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促进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挽救和改造。

第十七条 认真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开庭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出庭,并保障法定代理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开庭审理前,必须就开庭程序等事项向未成年被告人做详细介绍,开庭审理时应当充分听取未成年人对指控事实、证据以及自己行为性质的意见、保障未成年被告人行使各项诉讼权利。对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宣告无罪当庭释放。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同时,加大 对家庭暴力引起的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及时受理因家庭暴力引起的婚姻家庭民事案件,防止矛盾激化。在审理涉及婚姻家庭、赡养、继承、抚养、收养等民事案件时,对家庭暴力的受侵害方的合法权益,依法充分予以保护和照顾。

第十八条 加强对涉农案件的审理,打击和制裁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权益。依法及时审理涉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政案件,减轻农民负担。依法制裁随意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妥善处理承包合同纠纷,及时审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坑农、害农案件,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认真开展人民代表联络工作,设兼职联络员,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络渠道,多方听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办理。

第二十条 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把树立司法文明形象和提升司法权威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在办案过程中,要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群众可凭身份证领取旁听证旁听案件审理。严肃法庭纪律,保持审判人员的良好形象,体现司法文明和司法权威。

第二十一条 实行判后答疑制度。对于我院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判决前后向当事人充分说明认定事实证据、适用法律以及作出裁判的理由和依据。

第二十二条 实行裁判文书公开查阅制度。人民法院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凭身份证查阅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并采取多种形式方便社会公众查阅。

第二十三条 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执行难问题,并通过各种手段杜绝执行人员以权谋私。认真执行不预收申请执行费制度。在执行到被执行人财产时,按照已执行财产的比例扣划申请执行费。

在有执行内容的裁判文书上附注申请执行期限,避免权利人在申请执行期限届满时,未能及时主张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平等保护当事人债权,对多个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的案件实行执行标的款向社会公示制度,还当事人知情权,推行重大执行事项公开听证和执行全程公开制度。在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变更执行措施、中止执行前,要组织当事人进行公开听证,确保公开性和公正性。对已全额执行或被申请人部分履行的财、物,应在十日内全部移转申请执行人。实行穷尽执行措施告知制度。对于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在穷尽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等有关情况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

规范评估、拍卖、变卖制度,对被执行财产进行评估、拍卖时,一律以公开方式确定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减少和杜绝中间环节出现的腐败问题等。

当事人提供了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的,应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对查封、扣押的物品要妥善保管,严禁动用并及时处理。

定期公布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的被执行人名单,鼓励群众举报和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严格履行回避制度。审判人员、诉讼代理人具有法定回避情形的,一律回避。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不论是否产生危害后果,一律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加强法官职业约束,规范法官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关系,确保司法公正。法官不得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私下会见案件一方当事人及其律师,法官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作为其代理人、辩护人,不得为律师介绍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业务。对于法官有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应当视其情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给予处罚。

法院司法为民文化墙 篇5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泽民就法院文化建设答记者问

(原载《中国审判》2010年第八期)

来源:人民法院报

网址: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0-08/20/content_14288.htm 问:法院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关于法院文化的内涵,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在讲话中对此作了明确界定: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长期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我认为,王院长关于法院文化的界定是科学的、全面的,是对法院文化内涵的精辟概括。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司法机关,同样担负着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法院文化与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共生共融的内在特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整体中,进行部署谋划和实践,坚持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法院思想阵地,团结和引领广大干警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开拓前进。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公平正义观念,营造崇尚法治、遵从法律的浓厚氛围,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其次,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新的历史时期政法机关的三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文化影响意识,意识支配行为。法院文化是理念培育、行为引导的重要载体。人民法院只有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积极体现人民司法的时代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转化为广大干警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进作风的内在觉悟和自觉行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更加充分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队伍素质、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院队伍,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在人民法院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法院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艰巨。人民法院既要坚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毛主席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按照毛主席讲的思路,我们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法院,是难以完成日益繁重的审判执行任务的。实践证明,法院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通过文化的力量影响干警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被广大干警所接受,更具有渗透力和感召力。法院文化的这种独特功能和巨大效用,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统一广大干警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广大干警的智慧和力量,为提高人民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问:当前,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答: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初衷,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实践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建设搞得好的法院,在思想政治建设、廉政作风建设、素质能力建设以及审判执行工作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法院队伍建设上层次,有利于推动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上水平;另一方面,从目前法院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重点不突出、与审判执行工作联系不紧密、未能形成长效机制等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在去年全国法院队建会上,明确将法院文化建设作为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六项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并将今年确定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推进年”。今年7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充分运用先进的文化力量强化价值观念、打牢思想基础、激发队伍活力、宣传法院工作、树立法院形象,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法院队伍,使法院文化建设成为传承司法文明的载体、展示司法形象的平台、促进司法工作的动力。

问: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持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一方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法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特别是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必须站稳立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干警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牢牢把握司法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始终保持法院正确前进方向。要在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上下功夫,真正解决法官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广大法院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法院队伍的先进性,激发法院文化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法院文化建设。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律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必须指引着法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决定着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人民法院开展文化建设,必须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广大干警的头脑,确保为广大干警所认同,使之成为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引导广大干警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司法观念的影响,切实端正司法理念、提高司法水平、维护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干警的主体地位,确保用科学理论引导人、先进文化熏陶人、高尚精神鼓舞人,着力促进干警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全员参与,强化干警的主人翁意识,动员和组织广大干警积极发挥才智为法院文化建设做贡献;三是坚持联系实际,遵循贴近审判、贴近法官、贴近基层的要求,把文化建设渗透到法院工作各个领域,务求取得实效;四是坚持继承创新,注重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其他行业先进文化,吸收国外法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问: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答: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物质文化建设等。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着力培育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着力规范法官司法行为,全面提升司法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法院各项制度,切实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不断提高法院物质建设的文化含量,积极创建关爱干警的文化环境。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法院精神文化体现着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人民法院文化的核心内容。王胜俊院长指出,法院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或者写写画画,重要的是加强法院干警的思想精神塑造,核心在于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王院长的这段话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我深表赞同。实际上,相对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而言,精神文化是管全面的、管长远的,是核心,也是关键。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旦抓好了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各级人民法院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必须始终将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根据人民法院的性质宗旨,总结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遵循法院工作的规律特点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探求和阐释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要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学习型法院建设,认真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和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法官明辨价值追求上的是非荣辱界限,树立应有的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要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将司法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干警言行之中,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之中,确保广大干警真正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相统一,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真正感受到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的作风和形象。

问:最高人民法院将采用哪些具体措施加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

答: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加强领导、长远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和指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自去年就开始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就法院文化建设专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涉及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以及组织领导等。目前,该文件已经几易其稿,多次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即将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审定后下发全国法院(前不久,已经正式印发。编者注)。

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特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为此,我们已经明确各级法院政治部门在文化建设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并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成立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工作规划、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

三是加强典型示范。为树立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榜样和标杆,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推选出40家示范单位。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影响很大、效果很好。今后,最高人民法院将会继续坚持开展此项评选活动,陆续推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共同推进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经验交流。为促使各地法院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高人民法院今后将适时组织召开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或者工作座谈会,为全国各地法院交流文化建设经验提供有效平台。

五是加强检查与考核。任何工作都需要检查和考核,法院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最高人民法院今后将在法院文化建设的检查和考核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是研究如何将文化建设纳入法院管理体系,作为评价法院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其次是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建设,保证法院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法院副庭长爱岗为民先进事迹材料 篇6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法官作为社会公正的形象代言人,他的神圣就在于他除暴去邪保平安,化解矛盾止纷争。**同志自从走进法院那一天起,就深深地热爱着这份神圣的职业,并为之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和牺牲。她无论从事刑事还是民事审判,从不挑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拼命地工作;作为一名女法官,所做的牺牲更是超乎寻常。15年中,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星期天,在民庭任助审员时,每年个人办案都超过百件,平均每3天办结一案,办案数和结案率在庭里始终名列前茅。两件平凡事体现了她挚爱事业、眷恋亲情、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法官风范。一是父亲1998年患病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母亲身体弱小,照顾父亲力不从心,作为女儿,她多想为母分忧,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可审判工作太重,每天都像机器一样阅卷、取证、开庭、写裁判文书,很少能抽出时间照料父亲。2001年父亲病重住进医院,更多的时间只能委托亲友照看,直到病逝。看着父亲临终时那留恋的眼神却说不出一句话,她万分悲痛,内心在自责:我是您的女儿,我深深地爱您,也更加热爱审判事业,请原谅我吧,爸爸。第二件事是**在怀孕分娩和孩子抚养期间的艰难经历,令人感动。她直到临产前5天还在开庭、办案,提前超额完成当年的办案指标。产假没休完就提前一个月上班,直到今年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主要依靠公公婆婆照料。有一次孩子高烧40度住院,爱人在外地学习,自己定好去300多里的青龙县开庭,两天不能回来,怎么办?最后,只能狠心将孩子交给公、婆,与同事一起准时赶往青龙县开庭。汗水换来丰收果,15年来,**办案1100余件,无一错案,在民庭时上诉案件无一被发回改判,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50%以上。她以自己及家庭、亲人的巨大奉献维护了她所珍爱的法官事业。

践行主题,屡创佳绩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公正与效率是永恒的追求。**同志常常告诫自己,要永远忠于事实和法律,公平公正地办好每一个案件。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情事故的变迁和权势、地位、利益、亲情等种种诱惑和考验,**同志始终把公平牢记在心上,做到了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在民庭工作时,有件上诉借款合同案,经审理,由于合同没有注明还款日期,故依法支持了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判决被上诉人偿还借款。被上诉人王某为**账目的,多方托关系说情,并以送材料为名将装有一沓人民币的信封扔到**桌上就跑。她面对诱惑毫不动心,在当场无法退还的情况下,她将钱交给领导做了妥善处理。还有一次审理一起标的额700万元的债务纠纷案。被告人蛮不讲理,对欠款700万元的协议只履行60万元。且在审理过程中无端狡辩,依仗关系广、势力大,多次传唤不到庭,并给**打恐吓电话、在路上跟踪威胁等。**母亲担心女儿安全,劝她尽快把案子交给男法官办。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她公正执法的决心,在查清事实后对此案作出了公正判决,使原告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2004年4月,**在中院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以最高票当选刑一庭副庭长。任职后,为了尽快适应刑事审判工作,她加班加点学习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很快进入角色。她说,由民一到刑一,这不仅仅是岗位的简单转换,而是肩上又增添了更重要的责任,在审理的案件中,件件都人命关天,因此,对自己的职业技能要求更高了。在主审时××杀人、抢劫一案时,由于案发后被告人潜逃四年,现场有些证据无法收集。审理中,被害人家属及被告人情绪都很大。为查清事实,她多次往返于看守所和公诉机关,反复核实证据,不忽视每一个微小细节,并耐心做被害人家属息诉工作,最终做到了准确量刑,她力争使自己所办每一刑事案件都能成为铁案。到刑一庭工作以来,她深知案件责任重大,且多数案情复杂,作为女

“四措施”落实司法为民 篇7

彝良法院:“四措施”落实司法为民

2013年彝良法院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多措并举,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打官司难、执行难问题,真正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各项便民措施,方便群众诉讼,切实做好立案工作。高度重视“立案窗口”建设,全面推行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二是切实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以“院长接访”为轴心,创建“信访文明窗口”,力求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有诉必理、有求必果”。积极办理县委、人大、政府、政法委等部门或领导交办、督办的涉诉信访案件并及时回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认真做实执行救助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2013年共救助19人,金额为5.5万元。四是认真做好彝良“9.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抽调10名干警驻村参加恢复重建工作,“党建帮扶”援建2户。截止2013年6月底,县法院包保的虎丘、岭东两村民房修复加固、民房恢复重建工程已全部完成。(袁述盈)

论人大监督与司法为民 篇8

司法为民的提出是法律本性的回归。法律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法院公正执法,本身就意味着会给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一种利益。这种利益就是由司法公正所带来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司法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使每一个当事人,走进法院的时候,有一种非常信任、非常安全的感觉,让每个当事人感觉到我们的法院是真正为人民的。所以,提出司法为民,是司法理念的进步,是司法文明更深层次的体现。

“公正与效率”与司法为民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个世纪主题。司法机关掌管国家的司法大权,公正是它的生命。效率对于公正是一个必要的补充,我们通常会说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正可言,或者说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公正与效率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就是司法为民,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公正的审判,通过有效率的审判来维护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能否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关键在于国家法制是否完备、统一,司法裁判是否公正、高效,人民的利益在司法活动中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要做到公正、高效,以实 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不断推出和落实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并切实将其贯穿于司法活动的始终。只有这样,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和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本质要求。

在现代社会,司法不仅是人类解决各种冲突和纷争的权威手段,而且也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从这一意义上说,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只有通过司法的公正才能得以具体实现。因此,司法公正既是司法机关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关键。实现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人民法院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主题不动摇。司法公正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关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主题,人民法院就得把司法为民作为全部审判工作的根本宗旨,这是人民法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也是检验是否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和社会的要求,是否维护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试金石。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必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想法,了解群众的呼声,走到群众中去,只有代表了群众的利益,才能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把司法为民落实到实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为民。

法治的历史告诉我们,法律只有经过具体操作,才能使其宗旨得以逐步实现:法治的现实也告诉我们,法律只有准确按照其宗旨去具体操作,才能使其宗旨得以准确实现。

现阶段的人民法院工作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研究这些特点,把握其运行规律,对于人大对法院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大有裨益的。法院行使其基本职能有其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其难于自我解决的矛盾。一是法院必须严格按照内容繁多的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活动,并且基本上得公开进行这些司法活动。但是,法律没有完全做到,而且也难于完全做到使司法程序的每一道工序的具体过程,每一个过程的具体环节都使每一个人都感到那么尽善尽美;有时一方觉得方便有利的程序而另一方会认为不公平。况且这些司法程序也都是从事司法工作的具体的人在操作,事实上也难于作到尽如人意。

二是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实体内容去衡量事实,作出裁判,且必须向社会公开表态(公开宣判)。当然,这也还需要加以认真说明。法律本身有其时代性,一定时期所制定的法律从来都带有当时的思想、观念和政策的印记。同时,法律制定得再具体、再细致,相对争议事实来说,仍显原则,法律不可能针对具体的争议事实作具体的规定。因此,法官在将适用于一般事实的原则应用于特殊的事件时,由于法官个体的认识能力、法律素养、品格修养有别,裁判的观点会出现差异。另外,现实当中实际存在着的故意或过失违法审判,司法公正的防线也许会在这里受到突破。

三是在纠纷发生以后,并且是在当事人已经实际向法院寻求支持或救济时方才介入。“不告不理”,这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法院工作模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事人(公诉机关)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不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当事人(公诉机关)请求法院处理什么事情时,法院就只对所要求处理的那一件或一部分事表态。法院职能的发挥,都是在起诉(公诉)所提出的要求的范围内。

四是在法律体制上本身就赋予了法院公平正义化身的地位。一般来说,在我国,纠纷或争议发生之后,往往都经过了一番协调、调解或者讨价还价,非到万不得已不打官司;就是刑事公诉案件,也是经过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若干道程序的筛选后才到法院的。事情的处理和评判,已经是到了最后的阶段才到法院,一旦法院作出判决,除法院系统以外的任何机关都无权以自己的名义将它改变,最终的裁决权在法院。这就是被称之为“司法最终的原则”。正因为有了“司法最终”的原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形成了“法院说了算”的印象,使得以法律为准绳仿佛变成了“以法院为准绳”了。

现行体制对于法院的监督来说,从所涉及的方面和所进行的方式来说,已经是比较丰富了。有系统的监督,即上下法院依照诉讼法所规定的诉讼制度中具体运作的监督;有公众的监督,即参加诉讼的各方当事人和诉讼当事人之外的有关或者无关的其他群众的监督;有执业的监督,即参与诉讼的律师基于法律赋予和其委托人授予的具有执业意义的监督;有舆论的监督,即各个新闻媒体具有反映群众呼声,评价是非曲直、沟通法与情的联系、增加司法透明度的对法律自负其责的监督;有法律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的规定直接对法院具体案件裁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监督;有自身监督,即法院内部纪检监督部门对各项具体审判业务工作的监督;有民主监督,即政协对法院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情况的监督;有法治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系统的监督,法律的监督以及执业的监督,可以直接通过各个诉讼法所规定的一审程序,上诉审程序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来实现;自身监督可以通过与社会所建立起来的渠道和各种内部制度的监督程序来实现;舆论监督、公众监督以及民主监督往往通过对系统监督的影响,对法律监督的影响以及对法院自身监督的影响,并通过这些监督的运作来实现。由于人大的法治监督其本质上是权力机关的监督,故其有着与其他监督不同的特点:其行使监督权的宏观性,即每年通过代表大会对法院院长提出的工作报告的审议,对议案和建议案回复的审议、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各项审判工作的专题工作报告的审议等,其行使监督的民主性,即经过检查工作、视察与信访工作以及审查规范性文件等,发现问题,提起调查程序,对调查结论讨论决定并责令办理等;其监督的不直接具体处理案件的原则,即重大有影响的 案件不直接处理,而是提出意见交法院按法定程序办理或者提起质询程序等。与此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选举和罢免重要领导干部、任免重要审判干部,对选任干部述职评议的方式,对法官尽职的情况和履行职责的成效的社会形象进行考核评价,从而监督法院的工作。

以上常见的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活动,对法院工作的促进,对法院司法权的制约,对法院审判干部的锤炼,都发生着重要影响,以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近年来,人大工作有了不少新的举措,与人民群众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联系,对所任免的领导干部有了更为科学的更为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模式;而法院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的推进,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近年来,法院收受的案件大幅度增加,复杂程度普遍上升,反腐败任务日益繁重等。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需要权力机关的支持和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所不能替代的。坚信当前通过与人大积极主动的联系并积极开展活动,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人民法院实现有效的监督已经具有了可靠的连接点。

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是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体现,是落实司法为民、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保证,是人民法院主动争取人大代表理解与支持的有效形式,是事关人民法院全局的重要工作。在现行体制下,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丝毫不能削弱,必须以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加强和改进。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与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自觉性。一要切实增强法律观念。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都是依法进行的。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他们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是履行法律职责的具体表现。自觉地执行和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是人民法院必须履行的法律职责。监督与接受监督都要在依法的前提下进行。二要不断强化服务观念。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离人民群众最近,最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强化服务观念,通过联络代表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广大人民的血肉关系,这是人民法院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司法为民举措的重要体现。三是要树立整体观念,做到全国法院上下“一盘棋”。认真负责地办理好全国人大代表的来信,是各级有关法院不可推卸的任务,关系到全国人大代表对这些法院工作乃至全国法院整体工作的认识和评价。

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把人大代表联络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要切实增强做好代表联络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在工作中要做到热情、诚恳、耐心、细致、文明、周到。要积极探索开展联络工作的新方法,解决联络工作的新问题,总结联络工作的新经验,使联络工作不断有所创新和突破。

上一篇:副教导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五一班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