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全民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山东省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XX市位于青岛市西海岸,现有辖区面积1846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办事处),1016个村(居)委会,8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非农业人口36.8万人。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并予以贴息,引导广大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为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持基金6.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
1.6万人,吸纳带动就业5.3万人。
一、鼓励全民创业,制定创业贴息贷款政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怎样建设新农村?选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民增收是“第一难题”,2005年,在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创业和资产经营性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农民创业意识谈薄,资金匮乏。对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本市实际,把解决农民创业“贷款难”作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突破口。从2006年至今,市财政每年都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建立“全 1
民创业扶持基金”,对城乡居民创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贴息,贴息贷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完善管理办法,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社会公平、分类指导、便民高效、责任追究”的原则,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其成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一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的范围和贴息额度。2006年我市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农民创业扶持基金”,当年,共扶持3359户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发放贷款1亿多元。随着贷款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贷款范围的扩大,2009年市财政将扶持基金的规模提高到3000万元,贷款额度也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各镇(街道办事处)也配套了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全民自主创业,同时,贴息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具有xx常住户口、有意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用于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的贷款均可以申请财政贴息。
二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贴息标准。2006、2007年我市创业贴息贷款的贴息标准为90%。到2009年,随着贴息范围的扩大,贴息标准进一步细化,确定城乡居民创业贷款贴息年限为1年,投资回收期限长的可延长至2年。贷款3000元至10万元的予以贴息,其中第一年贴息50%,第二年贴息40%,贷款不足三个月
或逾期还贷的不予贴息。持证残疾人、在册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首次创业的,其创业贷款予以90%的贴息。
三是严格创业扶持基金的发放管理。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居民向创业项目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提出创业贷款申请,由相关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再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贴息申请,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贴息对象报理事会办公室备案审核。由理事会办公室将贴息名单汇总至相关金融机构,并由市财政局于每月1日将当月贴息资金拨付到相关金融机构。
四是积极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在发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中,我们从改善农户创业金融环境入手,确保小额贷款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并将农民的贷款与创建文明信用户(村、镇)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镇”10个,“农村文明信用村”160个,评出“农村文明信用户”11万多户,占总户数的50%,凡被评为农村文明信用户的农户,由市农村信用社发给贷款信用证,对持证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制度。文明信用户的贷款利率国家规定浮动部分最高可下调30%,文明信用村的贷款优先安排,文明信用镇当年新增存款的80%在本镇发放使用,并适当提高该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例,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创业者贷款到期归还率达到99%以上。
三、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有效缓解了创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劳动者创业缺资金的实际困难,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我市海青镇唐村是远近文明的蔬菜大棚专业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大棚项目无法启动,政策出台以后,农民申请贷款建设了高标准无立柱大棚,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20多农户得到贷款资金80万元后,立即动工建设,目前47个高标准无立柱大棚已经基本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农村经济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通过建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政府由以前单一的补贴农业生产环节向鼓励引导农民创办项目走向市场转变,促使农民由单纯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度假区王家台后村一村民去年申请创业贷款3万元开办家庭旅馆,可同时接待40人住宿、就餐,年收入可达14万元。宝山镇小窝洛村的几户农民通过创业贷款购买大型农机,成立了农机协会,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三是农民创业带动了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开展农民创业扶持工作,改变了原来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单一模式,开辟了一条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有的农民创业项目规模扩大后,吸纳了几十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真正形成了一户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局面。我市王台镇充分发挥创业基金作用,依托全国
纺机工业基地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工厂”,目前全镇“家庭工厂”达到860家,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吸纳近2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一、创业促就业基本现状及措施
2008年11月创建创业型城市以来, 新乡市不断加大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力度, 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扎实推进, 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小额贷款发放再创历史新高, 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为创建创业型城市, 构建和谐新乡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深入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把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巩固创建成果, 强化薄弱环节。在新乡市决定继续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基础上, 以创业政策的宣传、突破、创新、落实为重点, 查漏补缺, 完善各类创建资料收集建档等基础工作, 以继续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为载体, 全力做好就业训练各项工作。二是紧盯创建目标, 加大工作力度。各 (县) 市、区要以继续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 抓好创建目标管理,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等五大体系, 大力实施创建创业型城市“十大工程”, 实施创业服务公共体系发展规划, 改进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提高成功率。三是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加大工作创新力度, 建立平等竞争、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长效创业工作机制, 尽快实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目标任务。
2. 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近几年, 新乡市通过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着力提高创业促就业的贡献率, 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 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10年再就业培训3.19万人, 创业培训5280人, 其中3000余人通过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成功创业, 带动7000余人就业。2011年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25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6万人, 创业培训3450人, 成功创业2000余人, 带动就业5000余人。2012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稳步推进, 全市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1.28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万人, 创业培训3025人, 成功创业2000余人, 带动就业5000余人。2013年创业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全年开展创业培训8400人, 其中:创业意识培训或创业实训4200人, 创办 (改善) 企业培训4200人。打造6000名微小企业小老板, 至少带动30000人就业。创业培训合格率90%以上, 自谋职业或创业成功率50%以上, 创业带动就业比例为1:5以上。
3. 小额贷款发放再创历史新高。
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扶持创业促就业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全市共发放小额贷款4352笔, 发放金额27664万元, 带动和吸纳了57407名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市历年累计共发放小额贷款85103万元。2011年全市共发放小额贷款44452万元。其中, 个人贷款8524笔, 金额36232万元;小企业贷款35笔, 金额8220万元。2012年, 全市共发放小额贷款52565万元。其中, 发放个人贷款10205笔, 金额47225万元 (农民工贷款5583笔, 金额24497万元;大学生贷款727笔, 金额3270万元) ;发放企业贷款23笔, 金额5340万元;通过小额贷款帮助全市1万余名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实现自主创业, 带动和吸纳3万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4. 建立覆盖城乡的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努力实施创业项目推介工程。完善创业项目库和项目采集、评估、发布制度, 进一步拓宽创业项目的征集渠道, 多渠道转化、开发一批行业性、引导性创业项目, 满足不同群体的创业需求, 及时向社会发布。并建立创业网站同市就业创业培训网互连互通, 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扩充创业项目资源库, 每年更新不少于100个, 2013年创业项目库容量达800个以上, 各县 (市) 不少于50个, 创业导师团及专家咨询队伍达到100人以上。每年至少举办1次大型创业成果展暨项目推介会, 举办创业项目县 (市、区) 巡回展, 开展创业项目推介会和企业招聘会进校园活动。二是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创业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性补贴、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配套扶持政策, 结合当地实际, 突破难点问题, 力求政策有突破、有创新, 形成普惠的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探索就业、创业服务新机制, 全面落实创业服务标准, 规范就业训练中心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操作流程, 加强服务载体建设, 使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更加有力便捷。
二、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新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 新乡市在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在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服务以及提高创业者自身创业能力、创业意识等方面, 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压力和内部就业政策调整所造成的双重挑战, 新乡市将积极应对, 抢抓机遇, 重点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群体和农民工的就业工作, 积极抓好以创业促进就业, 促进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自主创业, 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努力实现扩大就业。
1. 缺乏统一的组织引导支持体系。
目前, 新乡市各级政府已经建立了创业促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但从总体上看, 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首先缺乏正确引导和支持, 要提高创业成功, 关键在于创业促就业服务体系和引导支持体系建设, 是否真正能够为创业者排忧解难, 让他们了解相关的政策内容和创业的资金支持, 从而使创业者全身心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其次创业培训工作的资金支持不到位。再次资源要素有待整合。在推进全民创业上, 各相关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还不够到位, 部门间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空间还比较大, 部分基层组织对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2. 缺乏积极的自主创业观念。
从全市创业氛围上来看, 总体上全民自主创业的观念落后, 创业动力不足, 创业意识不强, 创业热情不高。普遍存在打工者多、创业者少。有些人虽有创业的欲望, 但缺乏创业的勇气, 创业激情不高, 不想、不愿去艰苦创业。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就业者应该转变观念, 强化自强自立信念, 树立自主创业是就业的新形式、新观念, 向自主创业、向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发展。
3. 缺乏活跃的创业要素。
目前创业者普遍存在“三缺”现象。一是缺资金。目前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保障生活都有一定的困难, 筹措创业资金就更难, 而高校毕业生更是白手起家、空手创业, 资金更为缺乏。二是缺技术。城乡劳动者对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多、不深, 对市场把握不准。而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毕业生, 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但普遍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三是缺项目。想要创业的人员虽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 但找不到合适的创办项目, 对一些创业项目也把握不准, 以至有钱不敢投, 投了收不回, 迫切需要创业指导。
三、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 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创业促就业政策。
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努力推动广大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 确保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坚持不懈地实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战略, 不断完善创业“五大体系”, 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倡导和帮助更多人员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一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创业促就业工作越来越重视, 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形成高规格、法律化、长效化的政策体系。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要求, 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确保编制和工作经费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保障其想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三是要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 在税费征收、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降低创业门槛, 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 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坚持量质并重, 不断扩大培训范围, 健全培训体系, 提高创业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和稳定经营率, 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机制。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进一步完善、规范创业培训内容, 着力收集创业人员需要什么, 培训机构需要教什么, 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二是针对创业培训目标任务繁重的情况, 要强化培训质量监控和绩效管理, 对生源组织、师资管理、教学要求、质量监督、资金申报等环节加强管理, 规范创业培训操作, 确保创业培训扎实有效。三是针对今年创业培训的三块运行模式, 要以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的工作联动机制为主体, 以“技能+创业”培训模式为扩展, 积极开展再就业、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后的创业意识培训。
3. 探索创业实训新模式。
稳妥推进创业实训项目, 新乡市作为在全省率先引进并启动创业实训项目的城市, 2011年创业实训基地已初步建成运行, 通过开展创业实训班, 创业实训效果初步显现。一是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培训群体, 力争在创业实训政策宣传、生源组织、实训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二是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培训对象的创业实训, 在市本级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通过实岗训练, 使学员对创业有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 发挥创业实训连接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的桥梁作用。三是加快创业实训基地扩建步伐, 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实训基地, 以满足更多的学员参加创业实训的需要。
4. 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
方案规定,兰州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行动的扶持对象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兰州创业且毕业不超过10年的各类高校毕业生(含高职)或在兰州创业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优先支持特色产业、农业科技、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现代服务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创业项目。
方案规定,对在兰州市注册成立不超过5年,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符合本方案规定的扶持对象条件,吸纳安置5名以上劳动者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工资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上、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经申报审核通过,按照每安置就业1人给予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补贴,每户企业每年享受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方案明确,拟申报企业应于每年6月30日前向所在县区或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就业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后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复审,将审核通过的企业名单报市人社局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在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和兰州就业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将公示无异议的拟补贴企业名单和补贴金额报市财政局列入次年预算,并于次年上半年向受补贴企业发放扶持补贴资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就业促进法》、国家和省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求,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部署和我市实际,就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进一步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定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创新精神、实现富民战略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文化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鼓励和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确立指导思想。我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是:创业文化建设与创业政策扶持并重、创业促就业与创业促发展并重、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并重、扩大创业数量与提高创业质量并重、培育本土市民创业与引进创业人才并重、重点扶持与政策普惠并重。
(三)明确目标任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确定创建工作时间为两年,即2009年~2010年。2011年通过国家和省的创建评估,正式进入国家创业型城市行列。在两年内全市促进2.3万人实现创业,带动1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不少于1万人。全市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和自主创业 等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乡劳动者的比例居全国领先水平,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登记开户数有较大幅度增加,私营企业每年净增1万户左右。创业带动就业达到1:7左右,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增从业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各项创建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创建活动,切实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使苏州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
二、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初创成本
(四)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对国家重点项目可实行预备期登记。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有关部门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尤其是对大学生、妇女、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创业,要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投资设立除一人有限公司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可分期出资,首期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20%,最低可为3万元人民币,其余部分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在5年内缴足。(责任部门:市工商局)
(五)对初创期创业组织实施“低成本”创业扶持。初创期创业组织除可享受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创业孵化基地(园)房租补贴等政策扶持外,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对符合进入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园)条件的创业人员,在孵化基地(园)之外自行解决经营场所的,经认定也可适当予以租金补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初创期创业组织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本市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的,可根据吸纳就业及缴纳社保情况,在创业引导性资金中给予一定的专项补贴。(责任部门:各创业孵化基地(园)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市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农办)
三、拓宽创业空间,扶持孵化基地
(六)增加经营场所的用地供给。在符合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老新村改造规划要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预留一定比例的公共设施用地,由社区统一管理,用于社区自主创业。在符合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自主创业并积极吸纳就业的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供给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责任部门:市国土局、规划局、房管局)
(七)放宽创业场所要求。创业者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经营场所登记注册的,在取得有利害关系业主的书面同意后,可凭房产证(或租赁备案证明)办理。各级政府投资兴建或给予优惠政策的各类经营性市场、商铺,应预留一定比例的摊位优先租赁给初次创业者,并在租赁费、管理费收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工商局、房管局)
(八)拓宽农民创业经营场所和范围。在确保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农民经批准后可以宅基地房屋自营开办个体工商户,从事小型商业零售、“农家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或者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场所。以宅基地房屋自营等活动,要突出充分保护农民利益,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实施,但不得将房屋翻建、扩建和违法搭建。加快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扩大农民创业渠道。(责任部门:市国土局、工商局、农办)
(九)扶持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支持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发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要鼓励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园),对闲置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在不改变建筑结构、不影响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改建为创业孵化基地(园),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要为进入园内的创业者 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租金优惠等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园)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到2010年底前,乡镇和街道至少建成1个规范标准化的创业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全市组织认定一批市级“一镇一品”创业示范基地。按照加快创新型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以及建设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和开放创新的先行区的要求,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的建设,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等扶持政策。通过兴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在创业孵化基地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营场地,支持残疾人入驻创业。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或者残疾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在享受市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级残联再给予适当的特惠政策。(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和各高校、劳动保障局、国土局、市残联)
四、扩大优惠群体,落实税收减免
(十)落实扶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或经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适应城乡失业人员创业就业的社区服务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十一)落实农民创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起征点为销售货物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元;按次纳税的营业额 起征点为每次(日)100元。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规定列举产品可享受)、农机,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农民从专业合作社取得的盈余返还,为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所得的,免征个人所得税。(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十二)落实各项创业园和科技类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省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认定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国家及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认定之日起,暂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对上述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等属于备案类的减免税事项按备案类减免税办理相关手续,不再按报批类减免税办理)。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大学科技园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纳税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经省有关部门联合评审 并认定后,持相关证明文件,其从事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境内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自2009年1月1日起,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政策,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十三)鼓励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凡雇工8人(含8人)以上的,无论其领取的营业执照是否注明为个体工商业户,按照新开办企业的规定享受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五、扩大信贷规模,拓宽担保渠道
(十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提高贷款额度,适时降低反担保门槛,将对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技职校毕业生、进城创业被征地农民和转业军人、退役士兵、随军家属个人创业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到10万元,并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合伙经营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借款人提出展期并符合展期条件的,可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贴息采取“以奖代息”方式,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展期贷款不贴息。(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民银行)
(十五)鼓励金融机构对创业组织放贷。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创业组织小额融资需求的信贷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手续,优化结算渠道。进一步改进信贷奖惩管理办法,对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分账考核。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根据国家规定,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上浮三个百分点。社保基金和担保基金存入的金融机构应积极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创造条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运作机制。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并对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用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责任部门:市人民银行、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十六)积极建设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要加强贷款初审和贷后服务工作,建立基层一级的贷款审核制度和贷后走访帮扶制度,形成市、县市区、街道和乡镇、社区和村多级小额担保贷款审核、放贷、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特点的社区信用征集体系、评信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信用社区对小额担保贷款人建立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贷款机制,并通过社区合议制度,帮助信用好、经济困难的家庭抵御创业风险。(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人民银行、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十七)向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制定适合“三农”特点的融资政策和准入条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向创业农民倾斜,提供信贷支持服务。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开发多种金融产品。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和兴办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村镇银 行,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农民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民创业项目,要扩大有效抵押方式,予以信贷支持。对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责任部门:市农办、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局)
六、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十八)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各类高校、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培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有条件的要建设创业模拟实验室。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培养计划,有效落实师资、教学内容、课时,重点加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创业指导作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实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的有机结合。(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
(十九)优化创业能力提升模式。创业培训要向高端方面拓展,将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等列入创业培训内容。巩固创业培训的SYB模式、“专业+创业”知识培训模式,拓展IYB创业提升模式、高端创业及管理人才培训,以及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网上创业学院”模式等等。组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比例。深入实施新一轮“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将人才引进重点进一步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科技局)
(二十)提升创业培训指导。实施创业师资培训计划,着力培养创业培训师,探索建立创业实务操作的师资库。组织有培训教育能力的各类高校、技职校和民办力量参与创业培训教育,积极发展创业培训师资力量,全市固定的创业培训老师和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要超过200人。进一步强化创业见习,鼓励发展一批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 业实践和指导。鼓励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创业培训,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开展适合残疾人的SYB创业培训。(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市残联)
(二十一)完善创业培训机制。扩大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协保人员、低保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通过市、县市(区)联动,完成1万名从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准老板”培训任务。积极发动社会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引入行业协会、专家团体等专业力量,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完善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
七、加大筹资力度,落实补贴措施
(二十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创业资金筹措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建立专门的创业工作资金。两年内市本级与县市(区)二级财政将投入近3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创业引导、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及科技创业等。全市建立不少于5000万元创业引导性资金,市本级不少于1000万元,各市、区不少于400万元。以上投入两年中带动近5亿元的资金,创业资金投入总量达7亿元左右。创业引导性资金的使用遵循突出重点、讲究效益、配套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融资服务、帮助开业登记、加强跟踪扶持等创业推动工作项目。进一步扩增小额担保贷款担保资金规模,建立担保资金代偿机制,全市财政担保资金确保2200万元规模,其中市本级不少于500万元,各县市不少于200万元,各区不少于100万元。财政对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资金向农村延伸。全市各 级政府每年用于创业促就业的资金规模占当年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使创建工作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财政局)
(二十三)广泛利用社会资金促进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加强对各部门出台的融资扶持政策的整合与衔接,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的作用,建立起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融资扶持链。在创业筹备阶段,加大“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创业起步阶段,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扶持;在创业发展阶段,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特别是一些高端创业项目,要利用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使创业资金利用走上市场化的良性道路,形成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市场引入风投资金、政策扶持小额融资、对上争取支持资金的多渠道创业资金投入机制。(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发改委、经贸委、外经局、科技局、农办、劳动保障局)
(二十四)实行开业补贴。本市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政策上界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本市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及农村单亲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以及大学生初次创业的,办理营业执照后,可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本市城乡“低保”就业困难人员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开展自主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个月,第7个月退出低保;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上的,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 个月,第4个月退出低保。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经残联审核,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失业人员领取营业执照后,可以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可以领取的失业保险金。(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农办、残联、工商局)
(二十五)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对创业培训合格,取得结业证书并成功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可按符合社会保险补贴要求的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二十六)实行创业见习(实训)补贴。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和青年双方自愿的原则,组织青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对进入创业见习(实训)基地的见习青年和带教人员实行补贴,见习学员每人每月按照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50%的标准享受补贴,并为见习学员购买综合性商业保险,对见习基地认真履行带教任务的,按带教见习学员人数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团市委、妇联)
八、优化创业环境,改善服务水平
(二十七)改善行政管理。减免创业行政收费,不得收取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规定的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惩治力度。各级工商部门实施“大学生创业零首付”服务措施,在注 册大厅开辟大学生创业咨询热线和“绿色通道”,为大学生“零首付”创业和设立公司、个体户提供跨前指导服务、高效受理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协助破解场地等创业瓶颈难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效能,优化创业环境。(责任部门:市物价局、财政局、监察局、市法制办、纠风办、减负办、工商局)
(二十八)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政府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发布国家、省和市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模拟运作、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务,并鼓励和引入民间和社会力量组织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投资、财会等专业服务。(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劳动保障局、发改委、经贸委、工商局)
(二十九)完善创业市场导向信息发布机制。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对产业和主要行业的分类指导,修订发布《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适时开展市民创业状况调查,公布本市创业状况和创业市场动态信息。各有关部门要制作一套创业办事规范流程和创业者指导手册,向创业者免费发放,并通过互联网,方便创业者查询。(责任部门: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工商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
(三十)扶持发展创业指导志愿团队和创业者行业自律组织。积极组建和扩大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咨询师、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公益性创业指导志愿团队,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信息发布、自律协调、指导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支持创业者积极参加各自行业 的行业组织,以取得帮助和指导。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残疾人创业项目推介和创业品牌培育。(责任部门:市文明办、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联、财政、人民银行、残联)
九、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会合力
(三十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由市委宣传部、农办、劳动保障、人事、发改委、经贸委、科技、教育、文广新、财政、人民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加、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加强对创业工作的研究和协调,协作推进和落实各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将创业资金的投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业服务的质量、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范围,对创业工作进度进行目标考核,定期通报情况。要开展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和创业型乡镇及行政村活动。(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
(三十二)建设苏州特点的创业文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结合苏州市民文化实际,深入做好创业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各项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积极策划开展具有苏州特点的各类创业主题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苏州本土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建设创业文化,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市民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文广新、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工商联)
(三十三)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开展创业服务、营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创业的合力。
本意见所称的创业,是指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担风险,创办和联合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
笔者近日获悉,合川区高度重视帮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做到不断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
据介绍,该区积极培育创业基地,在建博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移通学院、涉外商贸学院建立创业就业孵化基地4个,800多名高校学生参加自主创业,50多个企业已经成功注册微型企业,年度生产总值超过400万元。积极开展“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资助创立2个创业项目,落实补贴7万元。支持111名高校毕业生创办微型企业111家,落实补贴332万元,为23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2万元。并加大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对大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该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出台了《关于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吹响了全区全民创业的.号角,并持续增加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积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15万元,个人创办或合伙经营实体、小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按吸纳城乡劳动者人均5万元计算),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将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
据了解,该区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在涉外商贸学院等4个院校设立人力资源分市场,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进校园”、“校园双选会”等大型专项活动,并对未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就业动态。还设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重点用于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
发文号:黄政发〔2008〕25号颁布日期:20080823阅读3495次【字体:大 中 小】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现就我市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总体要求
(一)明确全民创业促就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黄石为主题,以创业扩大就业、扶持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以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为指导方针,以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全民参与为基本原则,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环境,使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成功创业。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最终实现全社会较充分就业。
(二)把握全民创业促就业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更快发展,促进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特色经济形成集群,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二、培育创业主体,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三)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重点帮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含单亲家庭)从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免费组织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推介创业项目,引导其选择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创业项目,帮助其提高创业和就业的成功率。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享受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对于领取低保金人员创业成功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5倍以内的,可保留享受1年的低保待遇。
(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创业。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和自主创业。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关系建立和转移、档案托管、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劳动保障、人事部门3年内免收档案等托管代理费服务。本科以上(外籍)或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黄创业的,可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具体办法由市房产、财政等部门制定。
(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以技创业。放开放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和服务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和收益分配。
(六)鼓励复员退役军人再创新业。城镇退役士兵和复员安置军转干部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件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按国家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七)鼓励农民致富创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对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对从事商贸、服务业的,按国家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享受外地客商来黄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合伙创业,在经营场地、信贷等方面,当地政府部门要给予大力帮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用事业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民企业家和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八)鼓励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推动二次创业。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措施,鼓励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发展,创办企业,鼓励微小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扶持微小企业进入规模以上(限额以上等)企业行列。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每年重点培养100家中小企业,对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对进入规模以上行列的企业,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扶持,优先作为公益服务对象,优先给予融资服务。
三、完善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九)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按照“非禁既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进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联合、购并、独资等方式,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环保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信息服务、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建设。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创业者设置地区、所有制、行业经历、从业年限等限制条件。
(十)放宽工商管理登记。公民和各类组织都可以依法自主创业和参与全民创业。创业人员可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创业人员申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可自行申报出资数额,出资多少不受任何限制。创业人员申办经济实体或个体工商户,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残疾人、刑释解教人员以及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可享受3年免收工商费优惠。专营农产品经纪业务的经纪人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自登记之日起,免收3年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城乡各类创业人员申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个体经营的,自登记之日起,免收3年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十一)强化小额担保贷款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年内市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200万元,大冶市、阳新县每年增加50万元,各城区(含开发区)基金规模要达到100万元。经办银行要积极做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且保持每年的贷款余额与担保基金保持在4:1的比例。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到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劳动者等所有初始创业扶持对象,贷款额度单笔最高为5万元。对创办小型企业以及经营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创业人员要适当放宽放贷条件。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鼓励
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各类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对经过信用社区推荐和第三人信用担保的就业援助对象申贷创业的,取消反担保。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合伙经营创办企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创办企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发放贷款。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
(十二)实行“以奖代补”。对创办的各类企业录用就业援助对象中的“4050”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一户两人以上下岗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对企业按实际录用人数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奖励,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
(十三)给予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对创办的商贸和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员,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单位先缴后补”的办法,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本人承担。
(十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税收优惠政策责任落实制度,及时公布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并在规定时限内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按有关规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新办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商业零售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加工型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或街道社区小型加工企业实体,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黄政发〔2006〕1号)规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十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降低信贷门槛,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授信额度。支持保险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的保险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兴业,积极探索民间融资的有效途径。
(十六)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凡未经省以上批准的行政性收费和市以上批准的事业性收费,任何部门一律不得收取。符合以上规定的收费,有浮动限额的,一律按最低限额收缴。创业人员投资兴办生产经营性项目,所涉及交纳的行政性收费数额较大,一次性交纳有困难的,可实行缓交或分期交纳。
(十七)鼓励居民获取财产性收益。对居民获取的红利、房租等财产性收益予以支持和保护,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用于居住的居民住房,对个人兴办的学校、医疗机构、幼儿园、托儿所以及敬老院、养老院等自有自用的房屋,按规定给予有关税收的减免。
四、加强载体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十八)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黄石市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市直相关部门要明确相关科室负责创业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含开发区)比照设立创业服务指导机构,搭建全民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创业服务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项目信息。利用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创业项目的引进机制和创业项目库。加强对创业人员的开业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宣传和组织活动,集中展示创业项目、产品、服务组织和成果。在充分发挥现有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服务机构。重点加快发展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财务评估、信贷服务等创业中介机构。成立创业指导志愿团,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
(十九)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各县(市)区(含开发区)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建设,兴建创业园区(其中,大冶市、阳新县不少于3个,各区不少于2个),积极兴建创业一条街、创业小区,集中为创业者提供廉价的经营场地,提升集聚发展效应。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时,要优先考虑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所问题。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贸易市场,应拿出不低于30%的经营摊位平价租售给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现有贸易市场经营摊位招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售给下岗失业人员。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审查城市规划特别是小区规划设计时,要落实社区服务用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利用自己的住宅区位条件开办的小商品零售点,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倾斜和照顾。开辟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及其他各类创业者初次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含开发区)也要建立实训基地。放宽对经营场所的限制,在符合规划、环保、卫生、安全生产等规定的情况下,允许以家庭住所作为经营场所(不改变住房性质)。(二十)搭建信用平台。建立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覆盖各种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构建信用信息互通和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改进信用评级办法,完善信用指标体系,由资信评估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实行企业信用备案查询制度。给创业者和企业办理动态的信用信息卡,对信用等级高的,金融机构应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二十一)加强创业培训。增加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市、县(市)区(含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创业培训要结合就业工作的需要,面向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要确保培训质量,创业培训合格率要达到80%以上,经创业服务后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带动就业率争取达到1:5。创业培训要与创业项目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紧密结合起来,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区1200元/人、县(市)区1000元/人。
(二十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要完善创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对外地的大中专学生和农村劳动力来黄创业的,按城镇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在不同统筹区域间流动,社保经办机构要及时按规定为参保人员转移社会保险关系。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被征地农民进入工业园区就业或进城创业,纳入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选择低基数的缴费政策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成立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规划局、市房产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人民银行黄石市支行等部门和组织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
(二十四)纳入目标管理,强化督办力度。从2009年起,市政府将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纳入对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形成分层次、分系统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工作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县(市)区(含开发区)也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以加强对本地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督办力度。市直各部门要整体联动,进一步明确责任,制订本部门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具体办法。对成绩突出、服务优质高效、创业主体评价较高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诿、效率低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影响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十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创业促就业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上开辟专栏、举办专题,采取多种形式把创业促就业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基层单位。要树立和宣传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基层单位切实落实政策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促就业工作的良好气氛。要依托企业、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大力宣传富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扶持政策,树立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理念,培育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使全民创业促就业成为黄石城市精神的重要方面,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
黄石市人民政府
一、德技双高, 让道德引领成为培养方向
就业技能培训不单单是技能素质培训, 更重要的是道德情操培养。道德情操的高低, 是人才素质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所谓技术、技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对错之别, 而人才道德水准的高低, 才是使技术、技能发挥良好作用, 切实成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积极力量的主导性因素。近年来, 洛阳市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始终坚持把这一理念摆在重要位置, 贯彻在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日常工作之中, 不仅对各类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负责, 使之掌握了一技之长, 同时还对其道德水准负责, 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几年来, 经过我们培训的学员, 基本上都能达到技术过硬、思想稳定、工作踏实、态度端正,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抓机遇, 上项目, 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1.精心部署、抢抓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 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努力把河南省人力资源大省打造成为人力资源强省。自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以来, 洛阳市就业技能培训中心积极申请和开展项目建设。2011年中心成功申报了年培训规模1万人的示范性公共就业训练中心建设项目;2013年中心成功申报了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2015年中心成功申报了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三个项目共投入资金1550余万元, 其中省奖补资金900万, 自行配套资金650余万元。以上项目除2015年项目正在安装、调试外, 其余两个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该中心的培训、鉴定能力。项目实施后, 单位各类培训由原来年培训1万人左右增加到现在年培训能力1.5万人以上, 中心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2.项目带动、夯实基础。随着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的落地, 采购的各类软硬件设施一经投入使用, 即刻就发挥了作用。2011年创业模拟实训系统的投入使用, 让学员耳目一新, 完全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 从单纯的教学直接演变成了边教边演、边学边练, 不仅表现直观, 简单易学, 操作性强, 而且学员们上手快, 理论实践学习两不误, 大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培训效果明显得到提升。多媒体及云终端设备的投入使用, 直接将原有板书教学模式转变为无尘电子化教学, 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培训质量。云终端机房的投入使用, 直接提升了现代化计算机教学模式, 教师从管理到授课, 学员从学习到应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 由于机电教学设备的购置与投入使用, 直接将电焊教学从原有的手把焊升级到二保焊, 二保焊具有无焊渣、效率高、污染小的特点, 在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2013年申报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经多方论证、研究, 成立了洛阳市力源创业孵化有限公司, 经过一年筹备, 一年试运营, 该基地2015年7月被认定为“洛阳市创业孵化基地”, 2016年3月被认定为“河南省创业孵化基地”, 现基地已与51家创业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 多数企业经营正常。洛阳市力源创业孵化基地自成立以来, 就以公益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 积极培育小微企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现基地已建成集创业孵化、创业补助、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带动就业的孵化服务平台。随着2015年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完成, 必将对洛阳市就业创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三、抓质量, 提素质, 促进就业创业能力提高
1.以人为本、做实再就业培训。在提升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求突破, 想学员之所想, 急学员之所急, 中心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热心、细心、耐心, 用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学员。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落实和专业技能培训, 学习结业后每一位失业人员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初怨天尤人, 牢骚满腹的现象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对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渴求和对未来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信心增强。多年的失业培训使我们感到这些工人兄弟姐妹太伟大了, 他们经过短期技能提升培训, 不等不靠, 从头开始, 有就业意愿的大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更可喜可贺的是其中不乏自主创业者, 并取得了不错的创业业绩。
2.因材施教、促进就业创业。洛阳市就业技能培训中心自2011年以来, 长期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 适时开设有市场营销、SYB培训, 5年来仅这两个专业就培训新生代农民工1万余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他们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就业创业带头人。通过培训, 使学员实现再就业固然可喜, 但学员的自主创业能力则更令人欣慰, 当一个人自主创业后, 就会带动当地剩余劳动者就业, 而一个劳动力的就业不仅仅只养活一个人, 有可能使一家人脱贫致富。所以说, 培养高技能人才就业创业, 是造福一方百姓生活的稳定剂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为此, 该中心将再接再厉, 以市场为导向, 以学员需求为目标,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3.以创业培训为抓手、推动大众创业。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该中心积极开展GYB、SYB培训。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 为中心开展创业培训提供了坚强支撑,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前, 中心年培训创业人员不足1500人,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后, 中心年培训创业学员均在5000人以上。通过创业培训, 让有创业愿望的人员都能参加创业培训。通过学习, 转变了他们的就业观念, 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几年来, 中心重点开展了创业培训进校园、进高校活动, 并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 建立高校创业指导站, 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与此同时, 中心还在力源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开设有创业苗圃, 吸纳大学生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可拎包入住, 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另外, 中心率先在全市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为创业培训合格人员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对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者优先提供创业培训。这一机制的实施, 有效地促进了洛阳市的就业创业工作。
摘要: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最有效的就业,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要培养创业意识,营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氛围;要完善创业政策,增强创业资本的可获性;要改善创业环境,使创业的门槛最低化;要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使创业者的能力最大化;要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使创业的成本最小化。
关键词: 创业;环境;政策;服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82—03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就是要通过政府的鼓励、支持政策和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把握创业机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实现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培养创业意识
要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就要大力培育劳动者的创业意识,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实现从过去的单纯就业“找饭碗”到创业“造饭碗”转变。
一要转变就业观念。要加强对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教育,使广大劳动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意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全社会追求的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劳动者充分认识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促进就业的一条主渠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增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创业理念宣传为导向,激发人们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强烈创业愿望和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意识,引导、鼓励更多的劳动者投身于创业大潮之中。二要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宣传政府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做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服务的经验与成效,宣传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展示创业者的风采,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创业者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带动更多人就业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先进事迹,既要宣传创业“一帆风顺”的成功者,也要介绍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挫折后“东山再起”的创业者,给未来的创业者增添动力,给发展中的创业者提供学习经验。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乐于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掀起一个全民创业的热潮。三要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创业活动不仅需要创业意愿的推动,也需要敢为人先、勇于创业、不惧挫折的创业精神。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已达到20%左右。因此,必须培育创业文化,既要借鉴西方开放学习、信息共享、创意共生、尊重个性、相互协作的创业文化;又要继承发扬我国古代重商立业、艰苦奋斗、诚信义利、崇尚和谐的创业文化;既要褒扬创业成功者,又要容忍创业失败者。通过弘扬创业文化,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风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激活全民创业动力。
二、改善创业环境
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创业环境是关键。政府应当努力改善创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有志者踊跃投身创业实践。
首先,要落实好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了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但一些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创业壁垒仍然存在,劳动者创业领域受到限制。政府要从过去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被动对待,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好国家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劳动者创业。其次,放宽市场准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是积极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为此,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等各类人员创办经济实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应当取消出资数额限制。第三,改善行政管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成为沉重负担。为了给创业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严格规范收费行为,简化审批、办证手续,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废除不必要的审批和许可项目。精简和统一行政执法主体,调整和界定行政执法权能,建立健全便民、高效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市容、环保、卫生、绿化、规划、土地、建设、市政、工商、质检、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执法职能,取消对创业不利的收费罚款项目。
三、完善创业政策
要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其一,实行鼓励创业的财税支持政策。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数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而自身资产规模小、缺乏合适的抵押物和产品前景的不明朗,使创业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等市场渠道获得资助。为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创业和中小企业给予适度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支持。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结构和机制不够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结构中用于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多,而促进就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当前,要利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建立多层次的创业补助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创立、发展,对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实行贴息、退税等系列财政扶持政策。其二,加强对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初期多是开办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要注意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城乡创业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支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开展面向小企业、微型企业和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创新创业小额贷款或中长期创业专项贷款。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其三,改革抵押制度,完善贷款担保办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迅速扩张。要注意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增强面向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能力。鼓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快担保产品的创新,重点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拓展融资担保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探索为中小企业集合债提供担保服务。鼓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为重点,提供微型融资担保服务。
四、提高创业能力
要想创业成功,仅有创业意愿还不够,关键还要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培育和造就创业型人才。
一是加强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和之初,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这就大大影响了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提高。创业教育和培训最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要把能力提高作为评判创业教育培训的核心指标。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有创业意愿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对于已开办企业人员重点进行企业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基本能力。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关于经营策略、国家有关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创业技巧。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间的孵化,帮助他们提高创业的实际能力,为做大做强企业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多已贯穿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并把这一策略视为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开始在高校进行试点。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将有实践经验和研究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二是学科与课程建设。要善于引进、借鉴和合理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成果,加快开发符合我国国情、能满足实践需要的创业教育主干课程体系。三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改变创业培训“重课堂讲授、轻实习实训”的现状,就必须建立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设施和创业实践基地。由于基地建设离不开资金、项目、场地等硬件和管理、服务、指导等软件的支持,所以必须按照“培养创业人才”的目标,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有效地聚集和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民间资源和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三是培育和造就创业型人才。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路径的核心在于尊重现有创业者,同时造就一批创业型人才。能够有效带动就业的创业者通常是具有首创精神和商业意识的发明者或开拓者,他们能够识别机会,并把这些机会转化为商业化创意;他们付出努力,投入资金、经验和技术,承担各种风险,追求创业成功的回报,并在此过程中吸纳劳动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并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者。为培养创业者和创业型人才,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创业教育与培训。对带动就业发挥较大作用的往往是机会型、创新型的创业者,因此,要通过创业教育与培训,尽量吸引具有较高学历与专业技能的知识型青年参与创业活动,从而优化创业者结构并大幅提高总体就业水平。
五、加强创业服务
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下转137页)(上接83页)质服务是保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辅导。
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业企业需要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但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欠缺,专业化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会计、银行、法律、管理咨询、注册代理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比较稀缺;政府的行政审批、创业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也相对缺乏,创业者在开办企业过程中得到的指导和服务还很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2.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在鼓励创业的协调机制上,可以仿效国外的成熟做法,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或“中小企业局”,或鼓励成立创业服务协会等组织机构,统一实现对创业活动的指导服务以及为创业企业的运营提供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的帮助。“创业指导中心”由各方专业人士、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对打算创业和已经开始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和跟踪辅导,以提高创业成功率。要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创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为创业者和员工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员工落户等便利服务。
3.解决创业“项目难找”问题。要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多渠道征集、开发创业项目,建立涵盖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各个方面,有市场分析和效益分析的动态“创业项目信息库”,为自主创业者推荐符合地方经济特色、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促进开发创业项目与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有效结合,提高创业成功率。要完善项目征集、论证、开发、展示和推介工作机制,促进创业项目和产业发展需求、劳动者创业愿望的有效对接,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要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社会群体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咨询、创业指导与策划以及财税、法律、劳动保障、政策信息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及时指导创业者编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规划与方案,帮助其在成功创业中为扩大就业作出贡献。
【扶持全民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扶持10-28
江西省创业扶持政策01-15
千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09-11
大学生创业扶持协议书10-18
09年全民创业工作汇报06-25
全民创业动员大会表态发言10-19
在全民创业表彰大会上的代表讲话12-08
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作文600字20209-08
资金扶持项目自查报告06-15
政府扶持资金申报解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