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优化发展环境,做好本职工作》。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和青睐,个人如此,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更是如此。那么,一个人、一个地方重视发展环境,不断塑造自身形象无疑是迈向这一步的一把钥匙。在当前全区上下全面贯彻“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这一精神的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发展气息、和谐气息,在武都大地芬芳四溢。武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明确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远景。感悟武都发展,感受武都环境,油然而生“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的思考。

历史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同步青云国家才是真正的文明国度,单位、个人也都一样。因此,在人们的思想认识模糊的情况下,提倡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非常必要,而且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武都正面(来源:好范文http:///)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优化发展环境是我们抢抓历史机遇、完成灾后重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迫切需要。“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实施灾后重建,给我们带来了大批的项目和建设资金,有中央灾后重建基金、深圳规模援建投资,加上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等。随着灾后重建项目的全面启动和兰渝铁路、武罐高速等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武都境内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大开发、大建设场面,确实鼓舞人心。这些惠及武都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加快武都发展的希望所在、动力所在,更是加快武都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这样重大的历史机遇在武都历史上前所未有,将来也很难再有。我们能不能抓住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推动武都跨越式发展;能不能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怀转化为加快武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能不能把这些利民生、管长远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营造一个热情周到的服务环境。

要想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快武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就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投身于加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此时此刻,我作为一名教育局职工,尤其从事电教工作,我深感惭愧。

众所周知,远程教育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电教馆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至始至终地把学生、学校放在第一位,对学生、学校给予大胆科学的管理和人文的关怀,不断地推动学校成为架起学生与现代化教育零距离对接的桥梁;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成为展示我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新形象的窗口。

所以,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系统自身的人才优势、人文优势和环境优势,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对电教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增强教师教育的实效,提升电教工作的层次,提高党员、干部、师资队伍的素质,从而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工作机制。这是我们作为一名电教工作者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在今后我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好以下两点:

一、认真学文化、学技术,掌握岗位技能,提高操作水平;

二、热爱岗位工作,工作不挑不拣,坚守岗位,始终如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敬重自己的职业,勤钻研,多问为什么?力争有所贡献,塑造一个新的自我,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树立好的公民形象,好的职工形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从头越!我们全体电教人员决心以“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为契机,以“扬帆破浪,策马加鞭”的勇气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奋力争做武都电教领域的排头兵,为武都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尽绵薄之力。

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篇2

近年来,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强度开发利用、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

(一) 农业资源逐渐减少和退化

我国虽然国土辽阔, 但人均耕地面积很少, 且耕地质量不断衰退。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分布也极不均衡, 人均占有量少, 且受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森林覆盖率仅为13.4%, 远远低于能够维持良性循环的指标, 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草原生态目前仍呈“局部改善, 总体恶化”的趋势。

(二) 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 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在逐年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绝大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 成为农村内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使用, 加上畜禽粪便没有经过处理, 进入了环境, 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都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如上所述,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种类繁多, 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大, 它已不是农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早重视, 防范和治理, 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调整控制污染, 制订政策, 研究措施, 落实目标责任, 促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实现良性循环。

(一)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有的则是由于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例如乡镇企业发展中, 什么经济效益高就建什么厂, 不管对环境的影响和人体的危害, 农业生产中不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因此, 不仅应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 而且应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使公众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广泛和严重的威胁;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逐步营造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荣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 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 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

为了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应积极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为此, 要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 尽力避免或淘汰那些有害于生态平衡和良好环境的农业措施, 以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要求, 建立各具特色的持续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 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兼顾的前提下, 探索最少投入、最大产出的各种构成模式, 提高综合效益, 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要逐步对主要农业土地、水资源、森林、草地、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并形成科学的监测管理系统, 把开发利用、保护治理、资源增值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使有限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使可再生效益获得更多的增值。

(三) 健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或者即使产生也可以采取治理措施把问题减少到最小限度, 需要政府建立健全与农村生态环保有关的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设计, 在宏观政策层面做到有的放矢。首先, 要逐步推动环保机构向农村延伸, 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体系, 加强农村环境能力建设,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从政策源头上把关, 控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其次, 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制度, 控制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过程中污染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 还应科学地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安全体系,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灾害的应急能力, 减轻灾难的损失。

(四) 加强科技创新, 提供技术支撑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因为科技的发展, 可以为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手段, 并且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也是科技问题, 今后许多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的解决将更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思路应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指导, 以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大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 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当前, 尤为迫切的是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 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 促进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的应用, 相对减少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需求, 从而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

农村各级领导, 尤其是县、乡镇领导要重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将生态环保工作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统筹规划, 充分考虑本地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制定有关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及组织、管理、考评等一系列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农村生态不断地得到改善,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 把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此, 应当通过探索, 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 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依法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机制等, 使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这是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可见,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所以,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是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 而且将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农村的环境形势, 明确我们面临的任务,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1.

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篇3

关键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作为面向全校各专业的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广州大学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除具有授课面大、学时少、授课学生专业背景复杂的自身特点外,也有一般大学环境素质类教育课程特征和所面临的困难。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并于2006年成为广州市首批精品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的同时,课程组依托广东省“151工程”的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研究。在充分分析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和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资源环境的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的特征与教育目标

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作为普及性和长期性结合的高层次环境教育,除了具有环境教育目标特征外,还强调环境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构建大学环境素质类课程时,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应要同时考虑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的特征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层次。对于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而言,其教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应为“环境意识”(关注、知识和态度)、“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知识、技能、评价和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知识、态度、技能、评价和参与)三个方面。其中“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是操作性较强的环境教育目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包括了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环境的能力”及“有效参与处理环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在诸多“解决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中,“积极保护环境”和“有效参与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是最高层次,是个体拥有环境意识的表现,也是在运用环境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环境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需要通过巨大努力方可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包含理论基础(指导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目标(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操作程序、师生角色、实现模式所需要的条件要求(手段、方法、策略)和评价6个基本要素。而衡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好坏,还要考虑其中网络资源的利用、自主协作的方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等。

目前常见的网络教学模式有如下5种:(1)讲授式:是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多以课堂实录的方式来实施,学生通过在线点播系统或适时下载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与传统课堂讲授的最大区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信息反馈。(2)个别化教学:一般通过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来实施。特点是借助网络资源与交互提供的支持,以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3)协作学习式: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式有竞赛方式、协同方式和互教互学3种方式。(4)发现式: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5)讨论式:特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用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网络上进行的讨论式教学,常以BBS、聊天室或E-mail作为特定问题讨论和解答的平台。

三、网络环境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解决课程教学困境与教育目标之间矛盾,进一步优化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而只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环境素质教育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征与规律,才可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模式。

1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时,除了要充分考虑构建教学模式的6个基本要素外,还必须遵循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4个原则,既教师主导、技术服务于教学、有效交互和支持、服务、监控4大原则。

2基于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首先对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的3个不同目标层次所涉及的教育内涵进行分析,而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分解重组工作。在确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内容体系科学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和适时动态补充。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在选择对应模式时,除注意相关的原则和要求外,还结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不同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和改进,力求能在不改变课程设置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学目标的高层次要求。

针对“环境意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的两目标层次所需的知识基础,主要采取“课内讲授+网络教学资源+现代技术手段”的模式,辅以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在内容上适时反映学科动态发展的应用。而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中涉及环境行为培养的目标,则采取“课外网络专题拓展学习+课外实践”的教学方式来实施,其中围绕专题学习的协作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为主要模式。

此外,在实施策略和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1)如何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的同时,注重课程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动态性和灵活性。(2)强调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必须与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合理,成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3基于网络环境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实践案例

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专题为例。以往的传统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理论”部分的讲解,但学生在“技能”、“参与”、“评价”等行为能力培养上是难以在课堂讲授中达到良好效果。因此,依托网络环境下构建的教学模式,我们对原有的内容作了重新组合、策略选择与教学设计(见表1)。

我们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学科背景,而后对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涉及“课外网络专题拓展学习+课外实践”的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在“可持续发展”的拓展专题学习,考虑到学生艺术设计专业背景和知识基础,设计了专题调查和网络讨论2个环节。通过给定的调查任务,促使学生利用课内教授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围绕“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评价和总结的探究学习过程,从中也进行了“知识”、“技能”、“评价”、“参与”等目标的实践训练。而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专题讨论环节,不仅强化了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中关于“内容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同时又一次检验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参与”等的效果。

通过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网络应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及“理论学习与专题研究拓展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高层次教育目标无法达到”的难题,同时也强化了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中对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四、结论

日益发展的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环境教育的出现,为优化大学环境素质教育提供平台和有利的技术支撑,而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提出,则能有效解决大学环境素质类课程的困境。

年优环境促发展演讲稿 篇4

一、充分认识开展“整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要从三个方面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⑴开展主题活动是推动我县项目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迫切需要。当前,全国、全省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我们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格局之中。在各地基础设施差距迅速缩小、政策优惠效应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区域竞争根本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以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作风,埋头苦干不懈怠、勇于创新不停滞、优化环境不折腾,认真贯彻好县委、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落实好每一项部署,才能把握先机,实现项目建设的大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为芦溪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打下坚实基础。⑵开展主题活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从我县当前的现状看,全县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人民群众对干部队伍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有少数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实,跟人民群众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紧密。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维护稳定大局,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⑶开展主题活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作风的重大举措。广大干部队伍思想、工作作风是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活动,我县的干部队伍作风不断改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企业和群众仍然有一定反映,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的尺度、更严的要求,使全县广大干部的作风有一个新的更大转变,实现机关效能的.新提升、发展环境的新突破。

二、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优化发展环境就是保增长、就是促和谐、就是保发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认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深入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各种舆论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优化发展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变成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二是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要进一步加强县公共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心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进入县公共政务服务中心,坚持集中办公、审批和收费,实行阳光操作,切实简化办事程序。三是主动为企业、为基层服务。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到企业、深入到基层,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企业融资、资源配置等问题,全身心、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地为企业、为基层服好务,以扎实有效的服务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大力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从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和企业所反映的情况看,企业周边环境仍然不容乐观,个别单位、部门小集体意识严重,不顾全县大局现象仍然存在;全社会支持项目建设氛围还不够浓厚,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时有发生。对此,监察部门和公安部门一定要加大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一定要一查到底,坚决惩处,决不手软。

三、要切实把握好三个关键

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篇5

-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塑造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塑造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形象是人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基本反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形象标准和要求。教育局是服务部门、窗口单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素质,优化教育环境,塑造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首先,要做品格的高尚者。滴水凝聚大海,毫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折射出个人的高尚品格。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度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柔一点,微笑多一点,礼貌周一点,态度好一点,仪表美一点。

第二,要做学识修养的修炼者。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坚持做学识修养的修炼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育工作者,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探索、掌握、熟悉的东西太多,只有不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

第三,要做踏实工作的耕耘者。教育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需要我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教育工作清贫质朴、不事张扬,需要我们乐于奉献、恪守执著。学会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学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诠释我们的坚毅和执着,努力做到做事勤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业务熟一点,理由少一点,脑筋活一点。

第四,要做优化教育环境的实践者。我们要认识到大事、要事也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务构成的,系统工程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工作集合而成,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以“天下大事,图之于细,天下难事,图之于易”的方式,从细处入手,从易处着手,身体力行,从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努力做到待人诚心,解释耐心,服务贴心,工作细心,处事公心;努力做到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办理的事情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单位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以每一颗螺丝钉的尽职尽责促进社会的高效运转,促进环境不断优化,树立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谢谢大家!

教师“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主题演讲稿

-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塑造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塑造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形象是人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基本反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形象标准和要求。教育局是服务部门、窗口单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素质,优化教育环境,塑造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首先,要做品格的高尚者。滴水凝聚大海,毫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折射出个人的高尚品格。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度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柔一点,微笑多一点,礼貌周一点,态度好一点,仪表美一点。

第二,要做学识修养的修炼者。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坚持做学识修养的修炼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育工作者,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探索、掌握、熟悉的东西太多,只有不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

第三,要做踏实工作的耕耘者。教育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需要我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教育工作清贫质朴、不事张扬,需要我们乐于奉献、恪守执著。学会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学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诠释我们的坚毅和执着,努力做到做事勤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业务熟一点,理由少一点,脑筋活一点。

第四,要做优化教育环境的实践者。我们要认识到大事、要事也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务构成的,系统工程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工作集合而成,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以“天下大事,图之于细,天下难事,图之于易”的方式,从细处入手,从易处着手,身体力行,从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努力做到待人诚心,解释耐心,服务贴心,工作细心,处事公心;努力做到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办理的事情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单位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以每一颗螺丝钉的尽职尽责促进社会的高效运转,促进环境不断优化,树立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环境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我是**财政所的一名职工,名叫**。今天前来参加乡镇府举办的“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演讲,在此我以一个财政人的身份来谈谈个人看法。自参加工作以来我长期在农村一线磨盘滚打,通过与各方面的广泛接触和了解,从而就我县怎样让农民增收,财政增效思考

了一些问题,今天借此机会向在坐的各位领导作个汇报。我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是**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在县委、县z府的领导下,我县各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财政收入一年一大步地大跨越,已经突破了两亿多元。自国有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造成之后,z府的经济压力逐年减轻,私营、股份制企业百花齐放,经济效益日臻看好,国家税收大幅度增加。还有数十万农民走南闯北,学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比比皆是,形成了我县参与人数最多、受惠巨大的打工经济浪潮,这些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县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比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周边县市,我们还是短腿。主要表现是企业的规模太小,经济总量不足,缺少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产业主体。农业仅仅是注重原始生产,忽视了加工增值;林业只知道出售原材料;旅游业的动作不大;工业基础相当脆弱。要改变**的现状,振兴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我认为首先就要改造**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敢干大事业、缺乏雄心壮志和固守小农经济的顽疾。

其实**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并不少,我认为我县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如果把旅游业做大做活,就可以形成自身的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在全国的知名度,并由此招揽更多的外地客商前来投资。虽然**的地理位置偏僻,但是**的的气候优良,我们何不大造宣传声势,利用上级报刊电视台,创作文学作品和戏剧、印制画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来炒红**,借我地冬暖夏凉的特点,开辟更多的避暑山庄招徕普天下的游客。因为当下随着国人经济收入的不断丰盈,人们都在追求时尚的候鸟生活,这种预想是完全可以办成的。只不过是我们要一改当前仅仅只是国营林场职工办旅游的情况,应该动员全县人民共同来参与,然后再形成大气候,就象云南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那样,多搞民俗表演的风情园,原始生态的风景点,用文化包装的方法来吸引游客兴致,并让他们乐不思蜀,提高他们返游的欲望。这样,**的旅游业就有希望,旅游开发的成果就能惠及千家万户。

还有**的板栗资源已经是天下第一,但是目前它只是一种产品,没有加工成高档次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商品,如果说板栗罐头算是商品的话,那也仅仅是为它化了一下妆,或者说是换了一下包装而已。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彻底地改头换面,不仅是做成为食品,还要做成保健饮品,或者做成少年儿童的零食和阔爷少妇爱吃的糕点等诸多样式的商品呢。特别是时下**的板栗生产缺少科技含量,个头越来越小,如果以后还仅仅是靠卖产品,终究会被国际国内的大市场所排挤,最后落得象蚕丝一样的结局,长此下去,我们又将失去这一大支柱产业,使全县干部群众多年来奋斗的成果,慢慢地变成前功尽弃的牺牲品。

再说**的水电资源也相当丰富,天堂一至五级电站曾经是**财政的摇钱树,后来因设备老化,经济效益萎缩,后来天堂抽水蓄能电站用现代化的尖端设备,创造了超过数倍于原五级电站发电量的总和。我想道路既然已经被人家开辟,我们能不能在三级电站再建成一个蓄能,在四级电站还建成一个呢。可能这时有人会向我发出质问:建抽水蓄能电站,口头上说出来容易,要做成确实很难,单就资金问题如何去解决?我的回答是:若是在过去,资金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可是现在只要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这里我给大家议了一个思路,那就是要用市场经济的新办法,用国际和国内沿海地区的方法兴办股份制企业的成功经验。据我了解,**全县居民的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数十亿元,而目前他们正是投资无门,有的正在试图炒股,有的在购买基金,但由于这些项目的风险太大,许多人几乎是血本无归。如果我们本县有自己的企业需要大家投入,那岂不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呢。我们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采用完备的法制程序去吸纳股民,再用天堂和**河抽水蓄能发电的高效益高回报做例子去宣传,我相信**的全体居民,就一定会踊跃地把自己的资金投向那里的。我想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何愁我们**的财政资金不继,农民增收无门呢。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 篇7

一、环境现状分析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 包括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 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 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 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 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 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一) 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 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将近239亿吨,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两极冰川融化。资料显示, 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之中。除此之外, 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忽视, 垃圾处理场受利益的驱动, 为降低处理成本, 往往不采取有成本的环保措施来处理生活垃圾, 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大量的废水挟带着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 以及很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倾倒入江河湖海, 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南海域石油类污染较重, 近海的富营养化趋势严重, 赤潮发生频率不断上升, 淡水湖泊富营养污染严重, 其中藻类疯长, 水色发绿、发臭, 如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 造成无锡市整个城市市民的饮水危机。

(二) 森林锐减

工业化以来, 森林遭到过度砍伐,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0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自1950年以来, 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一半。其中我国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5%发展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每立方米的黄河水中竟含有泥沙37千克,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 黄河变成高高在上的“悬河”。

(三) 耕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严重。据资料显示, 全球每年有2100万公顷的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 9亿多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

(四) 酸雨严重、臭氧层空洞增大, 水资源危机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酸雨四处扩张, 愈演愈烈, 危害着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的健康。近年来, 作为地球上生命保护屏障的臭氧层变薄, 甚至出现空洞。

(五) 物种灭绝速度惊人

工业革命以后, 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导致物种的灭绝速度达到令人惊骇的程度。据研究,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2000年来, 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种鸟类灭绝。在短短的25年间, 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在内的淡水动物数量减少了45%, 海水动物的数量则减少了35%左右。

总之, 从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可知, 原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严重破坏了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 并且带来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一) 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1、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 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 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 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据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 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 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的排放。

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 从而减少了渗透, 增加了流速, 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 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 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并且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 危害人们健康。城市中的生活用水, 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 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 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 使水污染更加严重。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 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房屋密集, 街道交错, 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 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 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 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

4、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噪声污染。

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 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人口问题, 西方学者称为“人口爆炸”, 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 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 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 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 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 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 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 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三)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首先, 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 作物吸收快, 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质量下降, 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 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 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 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 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 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 如此恶性循环, 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 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 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

最后, 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 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 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 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 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 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 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 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可知,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 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对策来面对今天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政策。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87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 该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 既满足人们当前生活的需要, 又不损害下一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以最小的自然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理想模式。1992年,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提出了“人类要生存, 地球要拯救, 环境与发展必需协调”的口号, 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其核心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1994年3月, 我国政府编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白皮书》, 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近年来,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 都是在不断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源于发展理论, 是发展理论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的继续深化, 而传统发展道路造成的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 人类必须做出抉择, 必须与传统发展思路决裂, 依据新的发展观重新调整各项政策。而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经济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质量逐步优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 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条件与空间, 其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享有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同时可持续发展绝对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 也不是人类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发展, 它是有利于生态资源的次需利用和永续发展。

从内容上看, 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孤立地指某个单一要素, 而是诸多要素的全方位地协调发展, 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单一要素统一体之整体的运行状态;从时间上看, 它是长期恒久的;从代际关系上看, 它不仅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同样能满足子孙后代人发展的需要;从涉及的范围上看, 它指的不是个别、局部的问题, 而是整体的全局的问题, 它不仅是个别区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而是众多区域的, 甚至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 加强城市规划, 使城市布局合

理, 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 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

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必须统筹规划, 综合平衡。首先, 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 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 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的格局、放射壮布局,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 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 又具有排斥力。有偿使用土地, 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 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 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二) 控制人口增长, 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 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 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 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三) 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 实施制度创新, 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 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防止水土流失, 控制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 通过市场机制, 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 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 确保“污染者负担”, 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 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 主要有环境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四)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把环保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 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 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 具体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设计, 保持环境系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的延续, 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 破除“产品高价, 资源低价, 环境无价”的观念, 使企业树立“清洁生产观”, 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认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文章通过阐述环境现状、环境问题成因, 得出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阶.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 .

[2]、刘培桐.环境学概论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3]、刘富刚.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 2001 (4) .

[4]、陈景.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新西部, 2006 (24)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8

在我国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养成了一种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由于不注重环境保护,使得一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环境破坏的问题,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和地区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对环境保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经济发展需要,正确分析环境破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及危害,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环境破坏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虽只有世界的4%,耗用的钢铁、煤炭、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31%和40%。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已经在经济、社会中表现了出来。

第一,环境破坏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适可而止,如果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需求,不但会加重环境负担,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等问题。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环境破坏问题相对突出,为了弥补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得不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环境保护,客观上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增长。因此,环境破坏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成本造成的影响比较显著,直接推高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本。

第二,环境破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增长。环境破坏以后,原有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无以为继,过度依赖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无法再继续实行。某些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和地区由于来不及转型,在经济增速上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些城市和地区甚至陷入了短期的停滞。从这一点来看,环境破坏使原有的社会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但无法满足经济增速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健康发展。同时,环境破坏以后,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各级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因此,环境破坏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增长。

第三,环境破坏对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空气、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及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对环境进行全面保护,尽快提高生存环境质量,成为了城市及农村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最近几年北上广等大型城市来看,雾霾成为了一种天气新常态,对城市上空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但危害了城市居民健康,也对城市形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达到空气的有效治理,政府部门将不得不选择增加环保投入。

环境破坏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环境破坏的原因很多,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就是地方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环境破坏问题的产生。在目前地方经济增长中,许多城市都选择了立足现有自然资源,依靠深层次开发现有自然资源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发展模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开发得较好,可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而许多地方在开发利用完自然资源之后,都缺乏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自然环境遭到了恶意开发,不但不利于持续增长,还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使得一些区域的大气、水源受到了严重污染。因此,地方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是导致环境破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地方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手段,导致了环境问题恶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经济增长率,对环境保护关注得不多,客观上导致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产生。虽然这些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较大,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可能成为困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过度关注经济增长率,可能导致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关注,最终使环境问题恶化,使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投入更多的资金。由此可见,地方政府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手段,使得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客观上使得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手段,是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最后,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是导致环境问题久拖不决的关键。在目前环境保护中,有些地方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一些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产业难以做出关停并转的决定,使得地方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污染。经过了解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往往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既反映出了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了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无奈。因此,地方政府如果不下决心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环境问题将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地方经济也会在短暂的快速增长之后,陷入环境恶化的怪圈中,最后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保护。

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基于环境破坏造成的严重影响,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但要对环境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

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以及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提高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措施。从地方经济发展来看,循环经济不但可以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还能使地方经济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提高社会经济的活力,使社会经济在增长模式上获得有力的支持。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和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必要手段,对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除了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外,要想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实质上是指能够促进人类长远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亦称高科技的“绿色化”,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潜力,开发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之所以要发展绿色科技,其主要原因是依靠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也无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对现有技术手段升级,并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发展道路,才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找到平衡点,使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现在我国有关环保法规40多部,但赋予环保部门的权力有限,仅仅具有罚款权。具有较强处罚作用的停产治理、限期治理等权力均要由当地政府批准。

鉴于环境保护的实际难度,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力,并建立权威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是强化环境保护效果和提升环境保护质量的关键。为此,我国立法机关应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责,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多的支持,使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进而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良好的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彻底地解决环境被破坏问题,使环境问题不再成为困扰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具体应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和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入手,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有力的支持,保证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上一篇: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评语下一篇:工程造价专业学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