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精选8篇)
××市现有高等院校××所,均坐落在市区内,在校大学生××××*人,教职员工××××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校园中,客观上给高校治安保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高校治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其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校园治安保卫工作
新思路,已成为当前公安内保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市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
一是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堪忧。目前我*各高校校园内不但有小吃部、食杂店,而且个别学校还有网吧、舞厅。最多的一个学校校内有9个网吧,20多个小吃部、校园从单一的学校,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小社会。同时校园周边不到200米网吧、饭店、舞厅一家连一家,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同时也潜伏着许多不安全隐患。其中,尤以网吧危害为最,学生迷恋网吧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已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2-3成以上、有的因此荒废学生。某高校一名男同学迷上网吧,开始时只是两天三天泡在里面,后来网瘾越来越大,有一次在网吧竟泡了7天7夜,结果一学期下来6门功课有4门不及格,导致其父母双双提前退休,把家搬到学校附近,以监护孩子学习。
二是校园内殴斗治安案件增多。殴打伤害他人已成为危害校园治安比较严重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年以前××高校此类案件年发案数仅有20一30起,而××年以后平均年发案数剧增到××多起,以某校区为例,今年1一9月份就发生殴打他人案件××起,占整个校区发案率的69%××××年10月15日中午,××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学生因打饭排队问题,新老生发生争吵,引发事端,以××*、××为首的老生组织了50多人,手持木棒、木板、菜刀等工具闯进新生教室,见人就打,见玻璃就砸,致使无辜被打学生达20多人,造成11人住院治疗,其中轻伤3人(一人手指被砍掉,一人手筋被砍断,还有一人被砍致肺骨骨裂)的严重后果。
三是酗酒滋事现象严重。在调查中感到各高校学生喝酒、酗酒现象越来越严重,时间通常多集中于节假日和晚自习后,地点除校园及周边小吃部外,多集中在公寓寝室内。各校区几乎半数以上的男生公寓都有空酒瓶子,学生在公寓喝酒相当普遍。某高校几个男生晚自习后在公寓内喝酒喝到11-12点钟,在喝醉的情况下,将其他寝室同学拽来殴打,致使该被打同学头部缝了5针××大学北校区三名男学生,酒后回校不服从学校管理,并将校保卫处门窗砸坏,在校区造成恶劣影响。有的高校还出现女生酗酒现象。去年夏天某晚10点多钟,某校三个女生抬了一箱啤酒回宿舍喝,喝完有唱的、有哭的,连笑带骂,弄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造成较坏影响。
四是偷盗现象时有发生。被偷盗财物小到衣服、文具、饭卡,大到现金、存折、手机、电脑笔记本、而且呈现出多为同学之间内盗的特点。某校机械系学生陈某,××××年3月-8月间,以从同寝室、同班学生钱包抽取部分现金的方式先后盗窃作案11起,盗得钱款××××多元。其作案的时间大都选在学生上课,中午打饭,以及晚自习期间,趁公寓人员较少,大肆作案。
五是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增多。目前,××各高校在公寓搓麻将、打扑克赌博;无端损坏公物;结交社会不法人员、在校园内称王称霸等严重违纪现象不断增多。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后,个别学生钻学校管理空子,在外偷偷租房住,男女生同居现象急剧增多,危害较大,有的学生因此而被退学。仅在北华大学师范学院一个班就发现有5对男女同学租房同居。
二、产生上述治安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综合分析,我们感到产生上述问题主要受5个方面的影响: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当前, 在各高校中, 虽然都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但在各高校中, 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大部分高校目前都还是延续传统的知识文化传授为主导, 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从1999年教育部提出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后, 部分高校克服困难, 拿出部分资金与国家及地方政府一道, 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创新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各高校也在多看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的体系, 但各高校不完全统一, 差异大, 如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归口教学部门管理、部分高校归口科研部门管理、另外还有一部则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另外, 大部分高校没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师资,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都是由学校的其它专业教师兼任, 都是学校各专业教师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的同时兼顾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3]。各高校普遍缺乏一支专职的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在创业方面, 由于国家和政府在近年在大力鼓励提倡, 加之在信息化时代, 数据更新快, 经济和社会形势变化快, 使各高校都没有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 但课时极少, 所占人才培养计划如九牛一毛。同时也没有专职教师, 也是学校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兼职教学, 或者由学校有关单位聘请的企业人员来讲授。这使得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成良好的体系和传承, 不能长期积累良好的经验, 进而不能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质量。
除了以上所述创新创业师资不足外, 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实践平台、创新工程中心、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严重缺乏。使得在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平台。例如理工科的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便难以开展创新实践工作, 良好的创新思路便难以实现, 更不可能得到优秀的成果[4]。而没有这些优秀的成果为支撑, 该项工作就更难以开展。没有这些平台, 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受到严重阻碍。另外, 大多数都缺乏创业孵化平台或者基地, 学生实践创造的一些优秀成果不能进行孵化, 不能在一定的平台的引导下与社会接轨, 缺乏后续动力, 不能成功转化, 进行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2 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过少
在现在的高校体系中, 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的奖助学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 如众所周知的著名教育慈善家邵逸夫先生, 自1985年以来, 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 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 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 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 为帮助一些贫困的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各高校、各类社会团体及个人也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设立了各类奖助体系。某某企业奖学金、某某个人奖学金在各高校运行良好, 如常见的廖凯原奖学金、光华奖学金、方正奖学金、季羡林奖学金、Panasonic育英基金、宝钢奖学金、钟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奖学金等各类个人及企业奖学金, 对帮助一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受助的学生在其毕业后也加入的接续后续学生的行列。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在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中, 社会力量的参与远不如以上两个方面。1999年教育部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而大力倡导学生生创业则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 还没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远远不足, 进而使得高校园创新创业工作推进难度增加。没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高校的创新创业便有如空中楼阁。学生的创新创业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没有社会机构的指导、没有社会力量进行融资等。就会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在理念上、着力点上、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上等各个方面难以与社会全面接轨。学生难以获得比较契合实际的优秀的创新创业点, 创新创业也缺乏后劲, 成果没有一定社会资金的支持也难以进行成果的放大和转化等。
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 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托来开展。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在一定的目标下进行, 朝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 在现有的基础上迎难而上, 突破现有困境。使创新创业成果能与社会需要接轨, 能吸纳社会资金, 可以放大转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
3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在当下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的情况下, 各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逐渐增强。但与李客强总理提出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还相差甚远。学生思想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被动式的接受, 习惯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 缺乏一种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对于创新创业, 一部分学生积极响应参与, 一大部分学生则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予以正视, 更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激情, 缺乏正确的认识, 没有将创新创业放到一个其应该有的地位和高度, 一些学校和地方政府也没有对这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一些二三流的高校, 地方和学校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创新创业整体情况欠佳, 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未能被正确引导和激发[5]。进而影响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如各高校每年都会有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供学生申报, 政府及学校也都提供资金支持。但在很多的数万人的高校里申报的人却很少, 有的一年不足100项, 创业项目更是无人问津。本是一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综合能力有良好的锻炼作用的工程却闹得“门前冷落鞍马稀”[3]。
另外, 部分地区由于学校和政府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良好的创业引导及创业支持。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而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湖北某高校, 学生在获得大学生创新实践立项后, 政府不能提供资金支持, 而学校由于地方财政及学校内部的财务制度限制, 学生必须要在获得相应创新成果后才能报账。使得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由学生或者指导老师来垫付相关费用, 而于学生而言, 本身没有经济收入, 这便让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为减退, 很多的创新项目立项后也没有能有序开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也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阻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也就难以在该块取得优秀的成果。
4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的一切机构、政策、平台等各个方面的的总和, 是一个宽泛和包容的概念。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包括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咨询服务、常设学管理部门、学校的创新实验平台、创业园、政府出台的相应的创业税收政策、地方政府为鼓励创新创业而出台贷款及经费支持政策等。涉及面广而杂, 各环节环环相扣, 都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 目前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支持体系, 但仍旧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要。各学生创业享受政策受地域限制、学校限制, 各地各高校政策不统一。而学生创业则必须结合其籍贯及当地实际情况。又如一些学生在其学业没修满期间就开始创新创业工作, 需要暂时或者需要几年时间来完成相关工作, 不能正常学习毕业, 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地方及高校等都没有相应政策来灵活处理对待, 都没有政策支持。便也不能让其如愿开展创新创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相关支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进一步统一化。
总之, 经过数年的努力和积累,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济社会格局也发生显著变化, 信息技术逐渐占主导地位, “互联网+”成为成为当下主体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都必须要以这些改变为依据来开展。而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依然面临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从学生、学校、政府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努力来突破当下的困境, 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加规范化、普遍化。让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更高、成果更丰富、效益更明显。
摘要:李克强总理提出“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 鼓励提倡创新创业。在政府、社会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推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存在师资、平台的严重缺乏;其次, 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关注及参与较少, 未能形成社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第三,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对创新创业关注及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 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
[2]杜刚, 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 2015, 14:174-175.
[3]刘长宏, 李晓辉, 李刚,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5:163-166.
[4]钱小明, 荣华伟, 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07:21-24.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问题
[FL(K2]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部分。他们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骨干,在同学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对广大同学具有直接的感召力;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学校通过他们将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又通过学生干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生活规律,洞察学生的细微变化,从而制订出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措施。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状况调查
2012年10月笔者分别在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等五所高校和独立学院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共收回问卷463份,有效问卷402份。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干部,因此,问卷把学生划分为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两类,其中学生干部完成有效问卷221份,普通学生完成有效问卷181份。(见表1)
调查中围绕“你怎样看待学生干部的工作以及所开展的活动?”及“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和满意度”两个问题进行调查(如图1.图2)。从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生干部及学生干部所作的工作基本是认同的,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发挥的作用也基本能够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但是总体评价一般。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两个题目,一是“您身边的学生干部素质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哪些”(见图3),二是“您认为学生干部素质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见图4)。
以上两个问题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学生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学生干部中,主要表现为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自身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的思想动机不纯、政治素养淡漠,价值取向偏离、服务意识淡漠、团队合作意识不强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等。而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学生干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来自于社会的不良影响、高校的管理疏漏以及自身的因素,而主要原因集中在自身的因素。[HJ2mm]
二、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问题分析
(一)自我定位不准,忽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自我定位并不准确。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承担一定社会工作,但很多学生干部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有的认为作为学生干部只要做好工作就可以,对成绩没有更高的追求;有的过分强调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有的过分热衷于各类社会活动,结果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还有的经常以协助老师开展活动为由,随意请假,擅自旷课,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影响了自身知识的获取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相反,也有一些学生干部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以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工作都是老师安排的,可以放松,有些甚至把工作简单理解为帮助老师发布通知、汇总材料。高校学生干部不能科学地协调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一味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或无限地放大工作的重要性,会给学生干部个人自身的发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危害。
(二)思想动机不纯,政治信仰淡漠
究竟竞选学生干部的根本理由是什么?笔者就这一问题对学生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该题是多项选择题,主要选项包括“A.享受更多的特权或得到更多的荣誉”、“B.服务同学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C谋求经验,便于未来的就业”、“D.人际关系得到拓展”、“E.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F.在同学们面前展现自我特长”、“G闲不住,想做事”。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学生干部角色的追求动机主要有:81.26%的同学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在服务同学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溝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找到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76.33%的同学希望担任学生干部后人际关系得到拓展,他们认为学生干部是大学校园令人注目的一批活跃分子,是令人羡慕的群体,当选学生干部是件值得荣耀的事,在这个群体中可以结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今后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人力资源;45.99%的学生认为担任学生干部工作能够享受更多的特权或得到更多的荣誉,更快地解决“入党”问题,评到各种先进,他们认为学生干部有着特殊的身份,比普通学生更利于赢得老师的青睐;只有3.28%的学生认为当学生干部是因为自己闲不住,想做事,为学校建设、为同学服务尽一份力。可见学生干部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领导、老师、同学的肯定,得到学校的各种荣誉、激励,然而有些学生干部将当学生干部看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形式,看作是权力大小的标志,看作将来找工作的资本,而不是把它当作服务普通同学的机会,锻炼自己工作与生活能力的实践岗位。由于思想动机不纯,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不强,他们难以摆正自己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间的位置,对于应坚持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带有模糊性,这正是由于当前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不高造成的。如果没有先进的政治思想作引导,势必将大学生思想认识引入歧途,这是很危险的。
(三)价值取向偏离,道德素质缺乏
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不少学生干部陷入困惑和迷茫,道德观念日趋模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异,突出表现为很多学生干部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准确把握他人与自己、集体与个体、集体观念和自我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处理他与我、公与私、集体与个人关系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虽接受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但在具体的行为上,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认为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精诚协作,他们意识不到向来没有单纯个体的成功,而都是“大家”一起才能获得成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nlc202309011952
如今,基本上各大高校的团委都有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中,大部分学生干部都要经历参与社会救助、赈灾、捐款、志愿等活动,但大多数学生干部是在学校的组织和要求下进行,自觉意识较差。加之现在大部分学生干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贯没有衣食之忧,缺乏集体生活的亲身体验,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对于他人的困难或不幸,往往体会不深,甚至冷漠对待,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淡漠。
(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目前的高校本科学生都是九零后,他们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成长于父母的悉心呵护之中,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在工作实践中过于死板,遇到困难和阻力后依赖性较强,不能充分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老師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前人怎么做,他也照着做,不会主动求变,积极进取,缺乏学生干部应有的探索精神和工作魄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希望寻求创新,但是考虑事情不够周全,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左右,工作成效与自己的设想相去甚远,最终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谨慎地做一些小修小补,而没有从根本上打开创新的局面。
三、结语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各行各业选拔人才的优先考虑对象,是各专业领域未来的领军人物,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干部自身因素导致了他们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是高校教育系统工程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体现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是高校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高校要根据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准,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家园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杜德新.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8月.
[4]潘亚延.大学生成长随思: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感悟.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王伟玲.论思想道德素质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论文].河南:河南大学,2010.
浅析当前我国税收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才能切实保证国家财政项目的可持续性,保障经济政策履行的效果。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而税收检查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税收征管部门税收检查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检查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在老师们口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活在这个世上,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即死亡和税收。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没有税收,就没有国家的正常运转,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公共服务可供我们使用,我们的生活也将不再方便,可见税收对我们而言是如此的重要。然而从税收诞生之日起,在新旧模式的更替过程中,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税收检查的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虽然,我国理论界和税务部门围绕如何加强税收检查的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工作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一、当前我国税收检查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检查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检查工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有关税收检查的法律依据方面,目前征管法及实施法则均无有关税收检查的规定。仅有一个200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试行的规范性文件,且检查通用的分析指标较为复杂、繁锁,无统一标准,操作难度大,对中、小企业帐务核算不健全的难以适用。致使检查工作处于劣势一方,对检查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阻碍。
(二)对税收检查工作存在观念认识上的偏颇。
税收检查工作缺乏统一认识,多数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检查工作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对如何开展税收检查工作在概念上、方法上发生模糊认识,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致使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检查工作 1的质量不能全面提高。另外对税收检查执法方式认识不一致,未能正确认识税收稽查与管理评税的区别,检查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三)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约束了税收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税收检查是涉税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业务工作,必须要求我们检查人员,既要懂税收政策,又要懂财会,特别要懂会计实务操作,还要懂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实际上这三方面都具备的税收管理员都已经很缺乏,甚至还需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掌握审核、评析、测算、取证、质询的全部技能。但目前的税收检查人员均为一人多岗,除正常的税收检查工作外,还须承担企业的各类涉税管理事项,日常管理事务较多,难于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从事税收检查工作。
(四)纳税人涉税信息不全,导致检查工作“效率低、效果差”。
税收检查资料信息的完整真实直接影响着检查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税收检查工作的基础是对纳税人信息、资料的采集、整理及分析,它是一项整体工作,是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同时辅以信息化建设在技术手段上提供足够的支持。目前,检查信息来自三方面:一是税务机关内部筛选出的比对信息,对比对信息未作认真的分析和处理;二是银行、工商、地税、统计、海关等所提供的信息,这些部门的信息由于缺乏信息交换必要的保障机制,也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充足性;三是纳税人提供给税务部门采集的信息,由于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普遍缺乏真实性、准确性。以这样的信息进行检查,必然导致检查的效率低、效果差。
(五)监督考评机制不到位。
由于人员配备不足,且工作任务较重,还没有实行纳税检查复评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税收检查的质量难以量化考核,经评检查的纳税人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除了直接参与检查的人员,其他人很难搞清。导致实际工作中,为完成个案任务和检查税款任务存在造假现象,将企业正常缴纳的税款作为检查税款入库,且检查的企业不少,但检查有问题、有税款的很少。这就使得确定检查税款的偷税与否,以及应补税款的多少难以逐一考核认定。
二、完善税收检查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当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税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矛盾十分突出。在人力资源无法到位,在考虑纳税成本和社会效益。因此,目前需要拿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税务机关了解哪些税源有问题,需要重点监管。税收检查体系就是通过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对纳税人或者税务机关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税收检查体系可以使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发展和税源情况心中有数,是为适应市场多样性,以及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是税收征管适应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向,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的产物。也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在税收管理和税源监控中得验证,是一个行之有效,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各级税务机关应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税收检查的组织领导。
(二)切实提高税收检查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检查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其熟悉企业经营情况和操作流程,提高其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务知识和税收理论,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以及了解与约谈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开展经常性的税务综合业务培训,定期对税收检查人员通过以会代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有效地带动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同时定期组织税收检查专业人员深入工作一线,下基层体验工作实际,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税收检查人员对我们当前的税收征管工作有一个实际、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税收检查工作的正确、及时、有效开展。
(三)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
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检查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在一定时期内,要针对某一类纳税人或某一专项内容进行专项统计分析,不断探索,丰富、补充和完善分析体系,更好地发挥审核分析在税收检查中的导向作用。
(四)简化工作程序,规范检查运作。
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检查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检查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检查工作流于形式。规范检查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检查工作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明确检查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检查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五)健全税收检查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将检查工作列入岗位责任考核内容。一是建立税收检查台帐备查制。主要登记内容可以设定为:检查对象概况、检查中确认的纳税差异、结论、纠错结果、移送情况、整改意见、整改结果等。二是是建立税收检查工作定期报告制。要求税收检查人员定期报告当期检查工作概况,着重于提炼类型性问题、纠错结果和管理建议,为及时掌握征管现状、调整征管思路,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即时分析资料。三是加强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强化对税收检查工作的质量考核。
税收检查对于综合利用征管信息,提高税源监管能力,堵塞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质量和促进税收收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城区局,在没有稽查职能的情况下,税收检查就是我们强化税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重视和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掌握税源信息,实施税收检查,就成为我们强化税源管理的合理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熊伟,李雪峰.浅议影响税收检查的非财务因素.江西财税与会
计.2002,(01)
[2]刘奎杰.在税收检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财税,1998,(09)
[3]刘兰花.税务管理的原则和重点.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25(3).60-63
[4]谭荣华,徐夫田等.我国税务管理的七大重点.涉外税务.2002(10).26-30
[5]张彩娟.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 构建科学税收征管体系,华东经济管
针对当前生猪及其产品价格虽然不断上涨,养猪效益明显增高,但农户养猪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笔者先后深入到部分规模饲养户和散养户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稳定生猪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当前生猪生产及价格现状
笔者调查100农户中,生猪饲养户35户,饲养生猪46头,户均0.46头;某养猪专业合作社规模饲养户由去年成立时的7户发展到24户,母猪186头增加到320头,母猪饲养30头以上的3户,增加了2户,饲养20—30头的8户,增加了3户,饲养20头以下的户数和饲养量均也有所增加。规模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猪利润464元(不计工资成本),其中自繁自养户每头利润高达507元(不计工资成本)。
2、当前生猪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空栏户较多。调查发现50户中有养猪户17户,空栏率66%,比去年下降了20%。主要原因:一是20%的空栏户想养但无钱购买;二是10%的家庭条件较好,多年来无养猪的习惯;三是40%的已外出打工;四是30%的担心生猪收购价格很快回落而赔本。
2.2市场行情波动过大。目前生猪价格主要依赖市场调节,散养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猪养的多,价格降下来了,养猪户只有大量减少饲养头数,有的甚至淘汰母猪。一旦价格涨了,可存栏又少了,没有猪卖,形成恶性循环,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发展的能力。
2.3动物疫病防不胜防。随着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的日趋活跃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疫病的传入、发生与流行越来越复杂,即使防疫也不能避免疫 病的发生,让养殖户防不胜防。特别是猪蓝耳病、高热病等疫病呈多发和混合性感染趋势,疫情越来越复杂,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4母猪存量有所下降。由于受疫病影响,部分地区母猪饲养量急剧下降,意味着农户自繁自养能力减弱。而外购仔猪,既增加成本,又增加疫病传入机率。据调查,外购的仔猪比自繁自养的每头利润少200元左右。
2.5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养猪业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很低,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标准化养殖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2.6筹措资金困难。养猪业属微利产业,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要扩大生产规模,一靠财政支持,二靠银行贷款,大多数养殖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由于各级政府把主要工作重点放在抓工业上,对农业特别是对养殖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扶持力度不大,投入不多,同时银行资金贷款手续多、要求高、金额少,造成许多养殖户缺乏周转资金。
3、发展生猪生产的对策
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须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3.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作力度,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领导责任制,把发展生猪养殖主要指标作为对领导的考核内容之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3.2 增加母猪饲养量,满足需求。要在保证国家财政对饲养一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的优惠政策下,制定对饲养母猪的养殖户给予一定补助等配套政策,促进母猪饲养量的增加,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散养户补栏的需求。
3.3 不断增加投入,建立繁育体系。一是要推进良种猪场的建设,配置生猪良种繁育基础设施,提高良种猪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大对种猪扶持力度,健全种公猪配套体系,市财政可安排良种补贴专项经费,用于种公猪的引种、育种和良种推广,提高全市生猪良种的选育和供应水平。
3.4 扶持规模发展,提高饲养水平。一是加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对小区内生猪出栏数给予一定补贴等政策扶持,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二是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采取贴息贷款方式,鼓励和帮助规模养殖户发展。三是加快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5 加强疫病防控,确保产品质量。要加快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机制,做好生猪疫病的监测和免疫工作,打好生猪疫病防控的攻坚战。同时强化饲养环节、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病死猪及猪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的力度,严防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3.6 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要建立新型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检测新机制,技术人员要深入场户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同时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实现村组有技术骨干、户有科学养殖明白人。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发表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观点,导致负面影响;
2、人本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不愿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工作乏力;
3、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
4、学术道德修养不够,科研意识不强;
5、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等。
二、学术腐败五大症候
(一)、七拼八凑编教材
近年来各种版本的教材层出不穷,新教材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抄袭旧教材的,有些教材虽然有了一层“学术前沿”和“最新学术动态”的包装,但实质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
(二)、洋虎皮做大旗
现今高校学界十分流行扯洋虎皮做大旗,其目的是想唬一唬中国人抬高自己的身价。一位北京某著名高校的知名学人,典型的“学术二道贩子”,他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便四处宣扬他在国外与某某世界著名学术大师交往甚密,对大师的全部著作又做报告又写介绍文章,俨然一副世界著名学术大师的中国学术代言人的模样。更有一位曾经在英国某大学作访问学者的国内某高校学人,自称是某世界级著名文艺理论家的国内惟一弟子,回来为中国文学大师重排座次,被国内同行贻笑大方。
(三)、泡沫与浮夸
中国的学术领域“注水”现象严重,中国的大学教授,专著、论文数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有国际影响的大学教授,或者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却不多,这从每年全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检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从前一些孜孜以求的学者一年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出两三本专著。现今一些急功近利的青年学者,在学界混了几年就敢称“著作等身”,专著三四十本,论文好几百篇。更有甚者,有些人连百万字都羞于出口,因为现今学术界流行:十万字原地踏步,百万字才起步,千万字水平才算数。
(四)、奖项之乱
学术评奖和立项(争取研究课题立项)中的腐败也为广大学人痛恨。尤其是评奖,有种说法在人们口中流传:“评奖就是评委分赃,你给我,我评你,剩下十之二三,再拿来装门面。”
(五)、剽窃与抄袭
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数据研究, 我国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60万人, 就业总体形势逐渐趋于好转, 专业不对口及职业分离问题也在不断解决。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多, 我国毕业生就业仍存在就业渠道不完善、就业不平衡及专业不对口等问题。目前,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供求两旺, 但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造成了就业需求心理与现实的极度落差, 目前我国社区及周边郊区城镇对社会管理及便民服务等基层人员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但是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大学生均愿意在大城市就职而不愿在该类岗位上进行工作[1]。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导致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 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部分企业中男女不平等及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现象严重, 因此更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找工作阶段信息获取渠道具有相对局限性, 因而造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信息获取成本高、信息不通等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可以扩宽就业渠道, 促进学生就业, 从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二、目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
(一) 创业条件限制因素较多
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启动资金相对缺乏。 毕业生在创业时, 若没有创业资金的支持便无法实现创业, 无法将创业理念及项目转化为现实。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我国大学生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获取具有非常大的困难性。大学生刚初入社会, 没有较多的存款且在金融机构贷款也不方便, 因此多数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期间只能寻求相应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创业。不仅如此,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缺乏相应的创业经验, 对于创业计划的制定以及市场前景的规划和探讨大多存在臆想因素。此外,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少有参与工作的机会, 对于市场发展行情及发展方向均是从书本及网络上得知, 均为别人的经验, 自己本身并没有该方面的相关经验, 因此缺乏相应的了解与调查,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二) 创业含金量及专业贴合度较低
现阶段, 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逐年上升, 但是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大多数学生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 其次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以上研究说明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时, 并非是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而被迫选择创业。大多数毕业生在进行创业项目选择时, 均选择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符的行业及项目, 这样的趋势既无法真正实现大学生知识、专业优势, 同时也无法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应用[2]。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主要包含零售、推销及管理咨询等服务类行业, 该类服务性行业大多与毕业生所学专业不符, 贴合度较低, 创业投入的科技、技术含量较低。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项目选择时, 一般缺乏前期的策划、相关知识的积累及资料的搜集, 仅凭一腔热忱实现创业, 因此对整体的市场环境无法完全了解, 对行业信息及相关资料无法作出判断及分析, 从而造成创业成功率较低。
(三) 创业未重视项目的个性化特征
目前, 我国对高校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学生的创业教育存在很多的缺陷, 造成学生对创业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同时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及社会经历少, 缺乏工作实践, 因而学生在进行创业项目选择时, 无法针对现阶段及未来的行业发展状况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3], 在项目选择上具有相对盲目性。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选择项目时喜欢跟风, 未对现阶段创业热门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从而造成创业个性化特征的缺失。多数学生在高校专业毕业后, 选择朋友或高校合作伙伴针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 但是很多高校相关专业并不适合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 因而毕业生在对创业项目进行选择时, 应视情况而定, 不能盲目跟风, 从而减少创业失败率。
(四) 创业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落后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性, 我国高校在自主创业与选择性就业两种就业形势下的社会发展中, 仅仅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教学及岗位适应力的教学, 未对学生进行相关创业理念及创业知识的培养与教学。不仅如此, 目前我国教学考试体系仍以高考为中心展开, 高考被人们认为是人生教育的分界点, 因此人们对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均赋予极高的期望值, 一般认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就必须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高效掌握, 学习相关专业技能, 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便完成了父母及教师的期待。此外, 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 过度重视学校就业率的提升, 忽略对学生创业知识的教育。
我国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方针及改革要求已提出多年, 但是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 教师及学生无法转变自身对教育的认知。教师在教学时, 仍将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师的教学指标, 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衡量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4], 该种思维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均具有高分低能的问题。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过度重视自身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教、学生听的现象, 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 压抑了学生对创业思想的认知, 因此无法使学生的创造性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在传统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创业教学中, 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创业理念的培养以及创业知识的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业实践教学, 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创业。
三、当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化措施探微
(一) 重视政策建立, 完善创业机制
政府应重视对大学生创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制定,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制定不同的金融政策及贷款金额, 完善小额贷款政策, 提升贷款额度, 从而鼓励社会中的企业及金融单位等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技术、专利等保护制度, 保护大学生自身利益;设立奖扶政策, 政府可设置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 表彰优秀创业大学生, 扶持大学生创业;建立法律保障政策,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 由于刚出校门, 缺乏工作经验及创业经验[5], 因此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法律制度保障毕业生的创业利益, 为毕业生创立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还可出台涉及工商、劳动及人事等范围的法律, 形成法律保护体系, 从而不断完善毕业生创业保护。
(二)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提升创业含金量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一方面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不断转变教学主体,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促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 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 教师应重视对创业教学内容的完善, 在创业知识教授时, 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 加强学生创业能力教学, 并促进学生资源整合、设计及管理素养的提升, 促进其创新意识的提升, 不断实现高效创业。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 例如销售停滞不前, 企业人员的较大流动等。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 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针对相关具体内容对现实进行合理判断, 并进行资金管理及运作计划的制定,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财务知识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财务知识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运转, 并对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点进行分析与了解, 对于企业的财务采取相应的合理分配措施, 促进创业发展。
(三) 加强师资建设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 师资力量的建设对其教育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创业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素养, 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创业研究能力。一方面, 学校可针对自身创业教学体系, 对教师进行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不断实现教师理论知识的完善, 同时还可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 贴近社会, 增强自身的创业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 学校可聘请校外的创业专业人员在校兼职, 并以讲座及研讨等形式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教育。学校可设置教师工作评价标准, 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优化现象、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科研水平等进行评估, 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及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 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还存在摊派现象严重、创业含金量、专业贴合度较低、创业个性化特征不明显、创业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落后等问题, 因此针对该类问题我国高校应重视政策完善、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强师资建设, 不断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怡婷.上海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安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2.
[3]张子俊, 郑文婷, 朱统.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 2015, (11) :218-219+224.
[4]陈玲.机遇与挑战:高校女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关键词 中职生;创业教育
一、对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中职学校在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存在很强的功利性, 一是认为创业教育可有可无,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主张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无须进行创业教育。二是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层面上的一个教育环节,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部分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源动力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但这种导向造成了创业者创业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创业教育的实施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之中,仅仅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但多数行动却还只是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 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对毕业生个性与能力的定位,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具体针对性教育,在管理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统管理模式。
二、中职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形式单一化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以“技能为目标”,把学科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推向了中职教育的中心,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即开创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看作主流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所以,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即使有也多是选修课或考查课。
笔者调查发现,在已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中,以开设就业指导兼涉及创业教育内容的学校占多数,并且仅在毕业班学生里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在多数学校处于真空状态。当前很多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基本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在对中职学生的访问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对本专业并无实际指导意义,属于可有可无,可上可旷的课程。学生反映课程多采用课堂“传授”、“灌输”的方式,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几乎是老师对自己就业与创业经历的一次解读,若授课教师不是本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讲授上亦不能贴合学生需求。
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事专职创业教学的教师非常少,有过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更少。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各个学校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由于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外聘机制也很难从有能力的企业家中聘任兼职教员。全职在校教师大多缺乏成功的创业经历,让从没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创业教育,结果可想而知。创业教育的落实在教师,创业课程的开设也要靠教师,而由于中职创业教育现成的教材少,可借鉴的经验少,课程实践性强,讲授难度大及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等原因,师资严重匮乏。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育。应当承認,有效创业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缺乏适当的创业项目
创业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创业服务的,因此,学校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经营的、管理规范的、成功把握较大的创业项目。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他们十分关注创业资金的获取渠道、资金量的大小以及经营的安全性,特别强调短时间内能否赢利,这些都增加了选择创业项目的难度。
五、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业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校行为,它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它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门槛磕绊,社会对创业的态度又未形成支持、 鼓励的良好氛围,致使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毕业生在面对创业教育时往往存在较大思想包袱;同时在社会层面上,中职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阅历所限,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政府和企业对学生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多集中在对知名高校毕业生的支持上,很少关注到中职学生的需求。总体来说,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六、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决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社会系统本身,创业教育的社会性与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个性是并存的,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 目前,除上海市等少数几个省市外,社会和政府没有专门出台鼓励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大学生进行合作,也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
七、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薄弱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创业教育涉及问题的论述也是表层化的,缺乏深度分析,学术价值不大。我国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大多是文献归纳式的定性研究,只有极少用到了问卷调查方法、访谈和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且问卷调查的范围也仅限于各方对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及开展创业教育现状和意义的看法,缺乏实证研究,说服力不强。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推荐阅读:
浅析当前检察机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2-02
浅析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8
当前环保存在的问题01-02
法院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0-31
当前部分农村存在的问题的调研01-03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29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12-21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1-03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06-15
当前药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