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说故事:济公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传说故事:济公(精选4篇)

经典传说故事:济公 篇1

传说,济公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人,俗名李修缘。18岁来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他不守戒律,好喝酒,吃狗肉。后来转到南山净慈寺当记室(文书)僧。

一次,净慈寺失火焚毁了大雄宝殿。他受方丈之托,募化建殿的大木。他在痛饮沉醉三日后,大声喊道:“大木来了!可从井中去取!果然寺中井底有大木涌出。

寺曾们赶紧从井里先后取出七八丈长、五尺多圆径大木60多根。后来方丈说够用了,大木就不再涌现,一根刚要出井的大木,也就停止不动了。今天的净慈寺中的“神运井”(又称“运木古井”)里,还可看到井水面上的大木端面。

一次,济公预知将有一座小山从西方飞来落在灵隐寺前,为了拯救寺前小村村民的性命,他急中生智地采用了“和尚抢新娘”的办法,使得村民们都赶快去救新娘子,从而避开了被山峰压死的厄运。这就是飞来峰的故事。

一次,济公经过西湖边,看到不少居民已将螺蛳剪掉了尾巴,准备吃食,济公就向居民乞讨了这些螺蛳,放生到西湖里,这些没尾巴螺蛳都活了。

从此,西湖中生长了不少没尾巴螺蛳。

至今,虎跑、西溪一带的山涧中,仍生长着没尾巴螺蛳,传说就是当年济公亲手放生的“故物”。

今天虎跑寺前的一条小涧,古时常常要枯竭,是济公手持破蒲扇一扇,口中连连喊:“涨、涨、涨!”涧水立时喷涌,并且从此畅流不歇,永不枯竭。

经典传说故事 篇2

一天,奶奶带他在山上采摘橡树果。

奶奶在树上面采,他在下面拿着小篮子盛。

天晚了,奶奶问他:“好孩子,晚上吃点鹿肉好吗?”

“不要,鹿肉我吃腻了。

小浣熊回答说。”

“那么,吃点牛肉干吧?奶奶说。”

“哼,我讨厌牛肉干。

小浣熊嘟着嘴回答。”

“要不,吃点干鱼眼怎么样?奶奶又问。”

“不要,不要!我不喜欢吃干鱼眼。小浣熊跺着脚说。”

奶奶生气了,他对小浣熊说:“好吧,你自己去找东西吃。但不许偷橡树果吃,那是留着冬天用的。”

小浣熊自己去找东西吃了。

可是他不是去树林里采果子,也没有用心去捕捉小动物,而是偷偷跑到了奶奶冬天储藏橡树果的五个地窖附近。

他在地窖边转来转去。

“饿死我了!小浣熊自言自语地说,“我只吃一个橡树果,”奶奶肯定发现不了。

说完,他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什么,便”溜进地窖里,扒开盖在橡树果上面的土,他拿起一个橡树果吃了,觉得味道美极了,于是又拿第二个,第三个……一会儿就把窖里的橡树果全吃光了。

“这可怎么办呢?小浣熊看着满地窖的”橡树果壳子犯愁了,“奶奶知道了一定会生气,骂我打我的。

想”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坏办法,用他的大便把一个个橡树果壳填满,再用土把它们全部盖起来,就像是没有动过一样。

小浣熊像没事似的跑回去了。

奶奶拿出了鹿肉问他吃不吃,他说,他在外面自己找了些东西吃饱了,不想再吃了。

奶奶也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第三天,小浣熊又用同样的方法偷吃完了第二窖,第三窖的橡树果,把奶奶储藏的三窖橡树果全吃光了,留下了三窖装满大便的橡树果壳。

一天,奶奶去窖里准备拿点橡树果做晚饭吃。

她走进了第一个地窖,发现橡树果实一个个被掏空,里面全填满了大便。

奶奶又气又恨:“这是哪一个捣蛋鬼来这里干的坏事?她急忙赶到第”二窖,第二窖也是如此。

当她发现第三窖也是相同情况的时候,简直气坏了。

“我敢肯定,这一定是小浣熊干的!她返转身大声”呼唤和寻找小浣熊。

小浣熊正躺在火堆旁懒洋洋地烤着火,这几天他吃得很饱。

心满意足。

一听奶奶呼唤的声音不对,又见奶奶怒冲冲地在找

他,知道事情不好,自己干的坏事可能被奶奶发现了。

赶忙站起来就想跑,但已经迟了,奶奶一把揪住他,抓起一把正在燃烧着的柳条,没头没脸地毒打他一顿。

从此以后,小浣熊的身上便留下了花纹。

小浣熊离家逃走了。

他想,先到附近村子里的朋友家里住下来。

可是,当他一走进村子里,村子里的人们就走出来指着他的鼻子骂他,讥笑他:“哦呀呀,这就是那个干坏事的小浣熊吧!他把他奶奶的橡树果全偷吃了,又用自己的大便装在橡树果壳里欺骗他奶奶。”

小浣熊赶紧逃离开了这个村子。

这时,他觉得自己是做了件蠢事。

他继续向前走着,来到了第二个村子。

进村时,村子里的人跑出来同样指着他骂,嘲笑他:“快来看呀!那个欺骗奶奶的小浣熊来了。

他偷吃了奶奶的橡树果又用粪便把它填满。”

小浣熊觉得再没脸见人了。

以后,他每到一处,人们都用同样态度对待他。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他做的丑事比他自己跑得更快,好像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了似的。

小浣熊再也不敢到村子里去,只得一个人跑到深山老林里躲了起来。

奶奶的气慢慢地消了,她后悔不该毒打小浣熊,使他离开了家,便决定去把孙子找回来。

她找了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都不见小浣熊的踪影。

最后来到深山老林里,见小浣熊正在树上摘浆果吃。

奶奶走得又累又渴又饿,便让小浣熊给她几个浆果吃,然后和她一起回家。

谁知小浣熊已把他过去做的丑事忘了,又对奶奶恶作剧起来。

他把浆果连同树叶、树枝一起塞进了奶奶的嘴里,卡住了奶奶的喉咙,使奶奶窒息而死。

小浣熊这才知道自己又闯了大祸,害怕得嚎啕大哭起来。

经典神话传说故事 篇3

人要屋,动物也要有栖身的家。飞天的禽鸟自然高人一等,把窝巢搭在树杈上,跑地的兽虫只有寻洞挖穴,把家安在地下。禽鸟搭窝有凤凰传授,兽虫们也纷纷上书玉帝,请求派人教导。玉帝想那些兽虫,恶猛的为王占洞,无力的自行挖掘,可洞穴无章无法,反受洞害,便指派穿山甲给众兽虫讲解挖洞技巧。

穿山甲择了个黄道吉日,便广而告之,召集众兽虫,在安乐山下逸思湖畔的修仙洞设坛讲座。这修仙洞原是铁拐李养病修身之所,也于此成仙,后有众多蛇狐知晓,聚此修炼,皆终脱去凡胎,或成精,或为仙,因而得名。洞有洞天,大洞连小洞,小洞有厅堂,大洞有宫庭。坛设洞中殿,殿聚数千兽虫。穿山甲强调:“挖洞是系统工程,上和天文、下与地理息息相关,马虎不得。故讲座较长,有六章,每章六节,共36节,即36讲。多听多受益,宝典可传世。”蛇听到此,很不服气:“挖洞也长篇大论,牛皮乱吹,不听也罢。”便悄无声息地游走了。当讲到“磨刀不误砍柴功,挖洞先得利其爪”时,老鼠便乱叫“知知”、“知知”跑到了洞外。狐兔听得最认真,句句入耳,字字记心。当讲完了洞穴的排水系统后,蟋蟀满以为学完了挖洞真谛,便回实习去了。听完了35讲,狐狸想:“最后一节无非就是总结,没啥新意,不如早练。”便也走了,只有兔子听全了穿山甲的讲座,还向老师提出了好几个问题,穿山甲都给了它满意的回答,最后兔子又和穿山甲探讨了许多问题,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学艺不久,老鼠发现自己的邻居蟋蟀的洞穴做得精细异常,洞口还修了一个极精致的坛,既羡慕蟋蟀学艺有成,又后悔自己骄傲自满,不学自回,好奇地问:“老兄,把坛做在洞口有何用意呀?”蟋蟀说:“我们蟋蟀是个音乐民族,若不会唱歌奏乐,就不是我们族人,没脸活在世上。我们族人以唱歌动人、奏乐迷人为傲,坛是我们练歌习奏之所,泡妞成亲也在此,故此为圣坛,不得马虎。”说罢弹起琴来,老鼠愧而离去。

一日,蚂蚁倾巢而动,或顶米饭粒,或抬虫尸,或背伤病,熙熙攘攘,忙忙乱乱,队伍长达二十米,煞是壮观。蟋蟀见了好奇地问:“这么早全族搬迁,莫非搬到桃花源去?”蚂蚁说:“非也,非也。再不走,要大祸临头了。”蟋蟀不解地问:“你的仇人来了?”蚂蚁说:“不是。是倾盆大雨要来了。”蟋蟀说:“你们的洞没有排水系统吗?”蚂蚁说:“我们是没有。不过,你有也不顶用。雨太大了,快走吧。走到人屋里去,那里安全。”蟋蟀不信,采了几片叶子就回洞去了。才一会儿,水灌进来了,顺着排水道流,可不久,排水渐渐不畅,漫到了庭院,进而淹没全身,蟋蟀喝了几口水,无气可喘,只得憋着气走出洞来,才一伸头就被大水冲出几米开外,幸被一石挡住,忙抓住树枝爬进人屋去,躲过了一劫。

大雨过后,兽神虫仙纷纷到玉帝跟前状告穿山甲,说它授艺不实,避实就虚,只顾吹牛,不讲真经,兽虫学不到挖洞技术,大多被淹死洞中,有的惨遭灭门。玉帝听了大怒,喝令捉拿穿山甲归案处死。太白金星曰:“不可,这仅是一面之辞。待我下去调查清楚再作论处。”玉帝准奏。于是,太白化作清风下凡人间。才刚着地,便听到“抓住它,打死它。”的喊声,循声望去,见一群人跟在一人后面跑,那人的前面跑着一只叼着母鸡的狐狸,眼看距离越来越近,狐狸走到了番薯地,一跳,却不见再跑,只见尘土翻飞,太白想,定是跌倒打滑了,看来它命该绝矣。可再一看,它又一窜而起,加速特快,如百米冲刺,一下子离得人很远了。那人看狐狸越来越远,追赶不上,便悻悻地往回走。太白再一细看,狐狸嘴上已没有了母鸡,难怪它跑得这么快,可细看路上,并没有鸡,心下奇怪。狐狸见人不来追,也停了下来,看人回家后便慢慢来到番薯地,在尘土飞扬处又找回了母鸡。太白顿时明白:“狐狸把鸡埋在地里,竟无甚痕迹,真真是太狡猾了。”太白在佩服狐狸狡猾的同时,也对它挖掘掩埋技术大加赞赏。心想:看来狐狸学艺很精嘛。于是,太白跟踪狐狸,只见狐狸来到了一处小树丛中便不见了,太白变作马蜂飞进,原来此处是洞口,便飞进洞去。进洞约十米,便分上下两口,狐狸叼着母鸡进了上口,太白便进下口看个究竟,见下口是出口,在洞口之下,原是排水道,便转身返回,飞向上口,约五米见狐狸一家五口在草垫的窝里,甚是温馨。只听说:“要不是学了一招倒身挖掘术,这次怕是顾得鸡就丢了命了。穿山甲真是甲天下。”

太白出得洞来,见天上有只大鹰俯冲下来,山上一只白兔拼命跑,一跳进了草丛不见踪影,大鹰停在草丛,觅它不着,悻悻而飞。太白想,这肯定是白兔的洞,隐蔽得真巧,待我看看去。又变作马蜂飞入草丛,挤身进去,果见一洞,飞进洞中,并无兔踪。见洞入六米即分上下各两口,便顺着一上口进,不远即见一窝,窝上有进气口,返回再看另一上口,大体如此,却不见有兔,又返回看下口,两下口都是排水道。从排水道出,左右一看,见一草丛,便又飞进草丛,再见一洞,与前洞无别,也不见兔,又从排水道出来,又见一草丛,挤进,便听见兔语,近前一见,果见被鹰追之兔。太白想:“狡兔三窟,狐狸不如。得掘真传,莫如白兔。”

经典传说故事:梅占茶 篇4

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什么名字?

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

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

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

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由传说可知,这梅占茶,色泽乌绿,香气浓郁,稍有青辛味,滋味醇厚,汤色橙黄,饮后回味无穷,梅占是乌龙茶中独具风味之佳品。

上一篇: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要求与安排下一篇:守护诚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