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训练题(精选8篇)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C.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起骨架作用
B.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
D.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阴极得到2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22.4 L气体
B.2 L 0.05 mol 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不同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4.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的 mol 的溶液中:Ca2+、K+、Cl—、HCO
B.在pH=1的无色溶液:Fe2+、Mg2+、NO 、Cl—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C1一、NO 、OH—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 、Cl—、F—、K+
5.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6.某溶液中含有NH 、Mg2+、Fe2+、A13+和SO 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有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7.若司机酒后驾车,可通过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H2O。关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1 mol Cr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3 mol e— B.C2H5OH是还原剂
C.CrO3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D.C2H5OH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Al、Fe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B.漂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C.将SO2通入Ca(ClO)2溶液可生成CaSO3沉淀
D.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Cl2==Fe3++2C1—
9.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NH4C1晶体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C.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10.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1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1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铜电极为阳极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13.对于反应CO(g)+H2O(g) CO2(g)+H2(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正向移动
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D.新制饱和氯水在光照下有气泡产生,其主要成分是氯气
1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 mol/(Lmin)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逆)> (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镀池的阳极材料必须是镀层金属
B.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反应过程中需要记录最高温度
C.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
D.胶体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8分)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对于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①已知0.4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及其配平后的系数是_____。
②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18.(12分)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D与E和F同周期,A与D同主族,C与F同主族,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D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
(3)由A、B、C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2:3形成化合物X,X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检验该化合物中的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E是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请写出其单质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中证明氧化性Cl2>S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D中干燥管中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该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名称为____
(5)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1)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 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2:1:2 D.c(A)=c(C)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2NO(g)+Cl2(g) 2C1NO(g) △H2<0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12,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为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 ,则 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醇(CH3OH)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研究甲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甲醇燃料的利用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池的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醇气体,电解质是掺入了Y2O3的ZrO2晶体,在高温下它能传导O2—离子。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用该燃料电池作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时,若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浓度(温度不变,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填物质名称),其质量约为_______g。
21.(10分)硫铁矿烧渣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中间产物,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FeO和二氧化硅等。下面是以硫铁矿烧渣制备高效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流程图:
(1)实验室实现“操作I”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和烧杯。
(2)检验“酸溶”后的溶液中含有Fe2+试剂是_______,现象是_______。
(3)“操作III”系列操作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过滤和洗涤。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嫦娥二号”发射期间, 地球位于图中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2.下列图中, 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在该日的影端运行轨迹 (虚线) 的是 ( )
读经纬网图, 完成3~4题。
3.同一幅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长度相等的是 ( )
A.①图和③图 B.②图和③图
C.②图和④图 D.①图和④图
4.若①②③④经纬网图的图幅相等, 则其比例尺大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5.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 从图中可知 ( )
A.右图中的剖面呈东西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
下图为“莫兰蒂”登陆我国的运行路径示意图。读图, 完成6~7题。
6.“莫兰蒂”势力最强时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
A.台 B.闽 C.浙 D.沪
7.当台风中心位于温州以西时, 温州盛行风向可能为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的人口增长状况分布, 能够反映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9.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 该城市 (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 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11.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 回答12~13题。
12.四种农作物中, 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14.2010年春季, 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 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此现象对当年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 )
A.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C.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2010年11月15日,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该客运专线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市, 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全长1318千米, 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据此回答15~16题。
15.有关京沪高速铁路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从上海到北京, 降水逐渐减少, 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
C.穿越湿润、半湿润地区
D.跨越我国地形二大阶梯
16.京沪高速的建成 ( )
①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高速化的趋势 ③会增加货物运量 ④会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 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所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C.过度利用水资源
D.不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少
1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降水少
B.城市众多, 生活用水量大
C.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 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风化作用
C.③—重熔再生 D.④—侵蚀作用
20.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石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砂岩
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1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下列关于近地面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吹向②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读图, 回答23~24题。
23.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 )
A.L1向东流, L2向东流
B.L1向西流, L2向西流
C.L1向东流, L2向西流
D.L1向西流, L2向东流
24.假若L1、L2的流向相同, 则 ( )
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2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A.台风 B.春旱
C.伏旱 D.泥石流
26.给车辆进行导航可以借助的现代化技术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技术
第Ⅱ卷 (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 (第27题~第29题) 和选做题 (第30题) , 共计60分。
27. (12分)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中国有关部门近日宣布, 中国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这可以说是中国给本次大会带来的一份靓丽的礼物, 这一主动减排的成绩单, 也为中国在本次大会上抢得先机。
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 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 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下右图) 。
(1) 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2分)
(2) 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其解决对策有
。 (4分)
(3) 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 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 ;
乙: 。 (2分)
(4) 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 人们看法不同, 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28. (14分) 阅读有关江苏省人口增长的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表。
材料二 来自苏南某市计生部门的消息:该市已连续7年实现人口零自然增长。2010年上半年, 全市共出生2789人, 出生性别比为107.51, 出生率为2.97‰, 自然增长率为0.32‰。
材料三 江苏省1978年和2004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图 (左下图) 。
(1) 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 在右上图中作出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标出数据) 。 (2分)
(2) 当前江苏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型, 试阐述2004年江苏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______。 (2分)
(3) 根据材料二可知, 该市人口总数在______, (上升或下降, 不考虑人口迁移变化) , 该市越来越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 针对该市的人口问题,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______、______等。 (5分)
(4)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 预测江苏省2015年左右人口出生率将______ (上升或下降, 不考虑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的变化) , 试分析原因______。 (2分)
(5) 根据材料三, 分析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产生的变化。 (3分)
29.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 迅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成长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
(1) 20世纪80年代,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_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外, 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______。 (2分)
(2) 改革开放以后, 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 (4分)
(3) 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 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转移出的产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_。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______。 (4分)
(4) 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4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 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 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 (10分) 【海洋地理】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图。
材料二 2010年4月26日, 美国海上钻油台在墨西哥湾爆炸沉没, 原油在海底像“香槟泡沫”般以每日一千桶速度不断喷出, 海面油渍范围大如三个香港, 势将成为全球历来最严重的油污事件之一。2010年9月2日, 墨西哥湾又一钻井平台发生爆炸。
(1) 根据材料一, 简述图中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的分布特点______;图中0°—40°N海洋向大气输入热量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分)
(2)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多少会对水循环的______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 a、b两地中______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多, 这对其沿岸降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 (3分)
(3) 材料二中的石油污染事件出现在图中______ (a、b、c、d) 区域, 该石油污染事件对其周围区域产生的影响有
。 (3分)
B. (10分) 【城乡规划】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可知, 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明显受______因素的影响。 (2分)
(2) 该城市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蔬菜基地。其选址的共同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此外, 大型服装批发市场与大型超市相比还具有______的区位优势;蔬菜基地选址的自然条件是______。 (4分)
(3) 对老城区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该如何保护? 。 (4分)
C. (10分)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交界地区, 为藏族聚居地。2003年, 以香格里拉为核心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214国道建成之前, 这里是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目前, 这里还修建了机场。2007年, 这里接待中外游客近400万人次。
(1) 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丰富, 图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_等种类。 (2分)
(2) 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分)
(3) 试对香格里拉的旅游资源特色进行简要评价。 (3分)
(4) 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分)
D. (10分) 【环境保护】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1998年以后, 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1分)
(2) 1999年以后, 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 其主要原因有______。 (不定项选择) (2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 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4分)
(4) 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36分)
1.D 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故为南极投影图,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也为顺时针。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日期分别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
2.B 10月1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太阳应从东南升起, 西南落下, 与之相对应的旗杆杆影从西北转向东北, 故选B。
3.D 本题考查地球上的距离, 难度较大。①图中两条粗短线经纬度跨度相同, 其经纬度位置也都相同, 所以实际长度相等。②图中东西方向的粗短线长度约为20°×110km×cos30°, 而南北方向的粗短线长度约为20×110km, 所以不相等。③图中两条粗短线的经纬度跨度相同, 但是低纬度地区粗短线的实际长度要远远大于高纬度地区粗短线的实际长度。④图中东西方向纬线的实际长度约20×110km×cos60°, 南北方向粗短线的实际长度约为10×110km, 所以大致相等。故选D。
4.B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难度较大。①②③④图中的经纬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20°, 即图上距离相同。高纬度地区的实际球面距离短, 低纬度地区的实际距离大, 所以表示高纬度地区图的比例尺大, 表示低纬度地区图的比例尺小。其纬度自高向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所以比例尺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5.B 由左图可知, 贵阳在昆明的东北方向, A项错误。由右图可知, 云贵高原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C项错误。昆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多晴朗温暖天气, 贵阳受准静止锋影响, 以冷湿天气为主, B项正确, D项错误。
6.B 台风刚登陆时, 中心附近的风力最强, 登陆后,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风力逐渐减弱, 故选B。
7.D 当台风中心位于温州以西时, 温州在台风中心的东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西方向,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向右偏, 故温州吹东南风。如右图所示。
8.A 本题考查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 扩大重点企业规模,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 交通便利, 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因此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9.B 由于产业布局变化, 导致人口向外迁移, 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 居住用地要扩大, 交通用地也要增加。但工业用地扩大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的。
10.A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 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 而工业用地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
11.B 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 形成一个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 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居民区广布, 劳动力资源丰富, 此外离市中心近, 市场条件好。
12.A 鄱阳湖平原地处亚热带, 积温在4500℃以上, 降水量在1000多毫米, 适宜①②两种农作物生长。③作物喜温凉 (由表中的生长期平均气温和积温知) , 对降水量的需求也较少, 不宜在鄱阳湖地区种植。④作物对热量的要求太高, 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13.D 成都平原热量充足, 降水丰富, 雨热同期, 水热配合较好, A、B、C三项不正确。②作物要求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而成都平原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方, 故选D。
14.A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求量。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 市场供不应求, 促使农民扩大这两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故选A。
15.C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沿海地区, A项错误。京沪高速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中, 只有安徽省在中部地区, 其余都在东部地区, B项错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以南为湿润地区, C项正确。京沪高速沿线全部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D项错误。
16.A 京沪高速的建成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①正确。京沪高速为客运专线, 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 ②正确, ③错误。京沪高速能耗低,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 不消耗石油等液体燃料, ④错误。
17.C 图示地区水资源更新速度慢, A项错误。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工业并不发达, 工业用水量不大, B项错误。读图可知, 图示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项正确。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季风区, D项错误。
18.C A项是自然原因。河西走廊的城市并不多, B项错误。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灌溉用水量大, C项正确。由图可知, 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高, D项错误。
(二) 双项选择题 (共24分)
19.AC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固结成岩作用、搬运作用、重熔再生、岩浆活动。
20.BC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 常见的喷出岩是玄武岩, 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 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
21.AD 图中②④两地位于沿海, ③地位于内陆。内陆地区热容量小, 气温的年较差大, 夏季气温比同纬度沿海地区高, 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沿海地区低, 并且气温的日较差也大。故AD两项正确。
22.AB 45°N处位于西风带, 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 A项正确。大陆东岸近地面的等压面向高空凸, 海洋上向低空凸, 说明大陆上气压比同纬度海洋地区高, 风应从陆地吹向海洋, B项正确。
23.BC 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 图示区域在印度洋。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 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如下图所示。故选BC。
24.AD 由上图可知, 北半球冬季时, L1、L2两洋流的流向相同。1月初,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A项正确。冬季大陆的气温比同纬度海洋地区低, 等温线应向低纬地区弯曲, D项正确。
25.AC 图示地区种植水稻、柑橘, 应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气候区, 很可能是长江流域, 这里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洪涝、干旱 (特别是夏季伏旱) , 故选AC。春旱是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 泥石流是山区的地质灾害。
26.AC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城市各区域的交通状况, 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疏散车流。
二、综合题 (共60分)
27. (12分) (1) 气温 降水量 (2分)
(2) 全球气候变暖 (1分) 改变能源结构, 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增长 (3分, 答出三点即可)
(3) CO2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2分)
(4) 加剧世界粮食紧张, 粮价上涨, 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 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4分)
【解析】全球变暖一直是地理学科的热点问题。雪线的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与降水呈负相关, 故全球变暖, 山岳冰川融化, 雪线升高。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制作乙醇, 作为汽车燃料, 加剧了粮食紧张状况, 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 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28. (14分) (1) 略。 (2分)
(2) 现代 老年人口比重大 (2分)
(3) 下降 劳动力不足 老龄化严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适当引进劳动力 (5分)
(4) 上升 人口惯性 (1990年前后出生率高) (2分)
(5)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3分)
【解析】2010年, 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是2011年高考的热点。本题以江苏省的人口材料为载体, 考查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人口问题、预测江苏省的人口变化趋势等。本题考查了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14分) (1) 劳动密集 (1分)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1分)
(2) 地处沿海, 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 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 对外开放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 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较长, 基础设施较完善等 (任答四点即可, 4分,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3) 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 (2分)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缓解土地、水源、资源、能源相争的矛盾;缓解环境污染压力;部分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等 (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分析即可, 答对一点得1分, 共2分)
(4) 水源不足 资源、能源不足 (4分)
【解析】经济转型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我国各大经济区应发挥各自的优势, 不断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只有加快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0.A. (10分) (1) 副热带太平洋东岸 (或20°N等大洋、大洲的相关位置) 海区最低 (或用数值表示) , 并由此向西、南、北三个方向递增 (或用数值表示) (2分) 0°—40°N大洋东岸有寒流流经, 西岸有暖流流经 (2分)
(2) (海水) 蒸发 a 降水增加 (3分)
(3) c (1分) 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洋生物死亡;鸟类死亡 (2分)
【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考生从图中读出海洋输入大气总热量的分布特点, 一定要以图为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本题还考查了洋流、水循环等地理知识。
B. (10分) (1) 交通 (2分)
(2) 交通便利 (1分) 市场广阔 (1分) 地价较低 (1分) 靠近河流, 水源充足 (1分)
(3) 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 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读图可知, 老城区沿河分布, 新城区沿公路分布, 说明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因素制约比较明显。本题要求考生认真读图, 然后进行知识迁移, 再准确答题。
C. (10分) (1) 雪山 峡谷 湖泊 (2分, 答其中两点即可)
(2) 位置与交通 (2分)
(3) 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分)
(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汇创收。 (3分)
【解析】图示地区主要为横断山区, 这里多雪山、峡谷、湖泊, 各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交通极为不便, 且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远。
D. (10分) (1) 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 总体趋势上升, 但有波动。 (1分)
(2) B、D、E (全对得2分)
(3) 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任意两点得2分)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或人类生产活动) ;生活污水污染 (或人类生活活动) ;农业活动污染 (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任意两点得2分)
(4) 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 (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 , 污水达标限量排放 (任意三点即可, 3分)
【解析】读图可得出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潮汐与洋流作用以及热带气旋活动, 可促使不同海域的水体进行交换, 藻类植物不能富集, 不易发生赤潮现象。
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贩运工具和贩运途中在沙漠里常见树木组合正确的一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青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B.图③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非洲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D.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3.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图2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4~5 题。
4.关于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
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
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3示意我国某山脉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6~8题。
6.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7.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8.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读图4,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据有关知识回答9~10题。
9.据a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D.南美大陆
10.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图5中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坜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5,完成11~13题。
11.推测④图中大陆东岸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12.导致①图和④图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13.与④图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
A.非洲大陆南端 B.南美大陆南端
C.澳大利亚大陆 D.欧洲西部
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图6是垂直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显示的高山自然景观位于: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15.随着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雪线和林线海拔高度的变化将是:
A.雪线上升,林线下降 B.雪线下降,林线上升
C.雪线上升,林线上升 D.雪线下降,林线下降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图7),回答 16~17题。
16.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17.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图8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19.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9),回答20~22 题。
20.造成图中 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
21.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 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
22.关于图中 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23.读图10完成下题。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读图11,回答24~25题。
24.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正确反映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25.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50分)
26.(14分)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图12反映雪线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示信息看,造成地球上雪线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试分析图中②、③处比①处雪线分布海拔高的原因。
(4)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某些特殊区域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
(5)某同学认为:随着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海拔高度将明显下降。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27.(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开拓性的进展。
材料2: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图13)。
材料3: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图14)。
材料4:图15。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4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这种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8.(10分)九寨沟景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地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素有“世界水景之王”的美誉,不仅河湖水清澈,而且景色宜人。读图16回答相关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九寨沟奇丽水景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29.(8分)浙江省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到学校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剖面图(图17),请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是___ _______(自然带名称)带的直观标志。
(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测定,得到的PH_ __(“大于”“小于”或“等于”)7。
(3)从剖面图中获知,_________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受_________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4)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0.(8分)根据材料和图1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D 6.B 7.D 8.A 9.A 10.A 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C 18.D 19.C 20.B 21.C 22.B 23.D 24.A 25.D
二、综合题
26.(1)气温与降雨量(气候)(2分)(2)C(2分)(3)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说明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 ②、③处位于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地表气温高且降水量稀少,故雪线的海拔高度高(2分);①处位于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年消融量大,但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雨量极为丰富,故雪线的海拔高度较低(2分)。(4)对于干旱地区,积雪冰川的存在,其融水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1分)。如我国的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川融水作为重要水源,成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相对集中区域(2分,其它举例合理即可得2分)。(5)不赞同 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和森林面积减少,将出现明显的“温室效应”(1分) 。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雪线海拔高度将明显升高(2分)。
27.(1)①—C ②—D ③—A ④—B(2)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1分);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1分);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2分)。(3)整体(1分)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1分);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改变(1分);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1分)。
28.(1)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2分);地表崎岖,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水流量大;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区(水循环通畅、可溶性岩石);植被覆盖率高(答出任意3点可得6分)。
29.(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2)小于(1分)(3)岩石 气候(2分)(4)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物质的交换,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2分);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2分)。
30.(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2分)。(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4分)。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第一文库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1、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审题要做到:不看错题,不遗漏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阅读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这样才可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
地理试题情境的设置千变万化,素材的来源十分广泛,试卷的切入点,很可能都不是老师讲的,也不是教材上有的,并且有些题于叙述较长,情景、前提、层次较多,可能给学生的答题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问题的落脚点始终不会脱离地理本身。考生要深信地理试题的答案要领定能在课本中找到联系.当无法用记忆中的知识答题时,不妨像对待作文一样来对待该问题。对于题干叙述过长的题目,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这样会让自己有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同时还能节省考试时间。
2、其次是针对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调动所学知识,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罗列简易提纲,明确这个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去说?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从多维角度考虑解答,尽可能多角度,尽可能全面,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第三是答题时具体该怎么说?以提纲为依据,内容充实、要点精确,规范地、条理清晰地答题,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语言。关于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从根源上答,层层递进。
比如关于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从河流流量和流速两方面加以说明,但要从根源上说起。由于降水多,集水区域广,河流流量大;流经阶梯交界处或峡谷地区,水流急。
3、关于发生规律、过程的描述,一定要注意先后的顺序。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表述要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应,力求准确,措辞要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地理答题要求运用学科语言,按顺序、完整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还要注意以下技巧:
(1)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关于风暴潮的成因:是什么风不好确认,不妨就答风力强大。以免写成台风,反而有背事实。
(2)多与少的技巧: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高考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
(3)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
(4)段落与分点的技巧
一个问题答一段,一个问题的分点用序号。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4、复查检验
有无错别字;表述正确,自己无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符合逻辑,前后无相互抵触,无自相矛盾。
高考文综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
(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 一审题干 二审材料 三审题分
(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等)
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
◆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
◆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
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
(1)明示条件(显性)
(2)暗示条件(隐性)
(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
(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
2.做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
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考什么)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条理--答得精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
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
一定切忌: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
3.违背该地状况
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
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
2. 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
(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
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
(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
(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做到“踩点”准确,语言精到、简洁、条理分明;但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坚持多写些内容、多分几个点、多用地理语言。
(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
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
(5)课本语言和日常用语的关系
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用课本语言,这是任何参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标准答案
注意: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4)回答评价类问题时,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区位问题。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方面分析。
(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
1.基本国情:国土______________,区域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区域合作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在风沙危害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
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5.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B.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
C.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西部地区
D.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充足
2.一个国家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的做法是()。
A.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B.一切按领导的主观意志办
C.顺其自然,靠天吃饭
D.照搬外国经验,仿效他人做法
3.“三北防护林”所起到的根本作用是()。
A.美化环境
B.防治酸雨
C.防风固沙
D.阻止寒潮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的()。
A.水资源紧张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不协调的问题
D.油气资源勘探的难题
5.“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是()。
A.西线、中线、东线
B.南线、中线、北线
C.左线、中线、右线
D.上线、中线、下线
6.我国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应建在:()
①劳动力充足和粮食产量大的地区②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的地区 ④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这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 读图1,完成1~2题。
1.兰新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有( )
1增加出疆通道,运能大大提高2使兰新线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3降低亚欧大陆桥通行能力4使新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A.1 2 3B.2 3 4
C.1 2 4D.1 3 4
2.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选择西宁市去武威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海拔低
D.发挥铁路辐射作用
读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3 ~5题。
3.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D.太阳辐射
4.甲地冬季降水比较多,主要是受到( )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西北风的控制
C.反气旋的控制
D.西南风的影响
5.乙气候所在区域,夏季( )
A.易发生洪涝灾害
B.以偏北风为主
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D.是一年中晴天最多的季节
图3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 )
A.河流向源侵蚀
B.地壳整体下沉
C.侧蚀与堆积作用
D.河流搬运作用
7.该河谷( )
A.水热资源配合好
B.夏季河漫滩被淹没
C.径流季节变化小
D.光照条件好
图4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8~ 9题。
8.与图中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 )
A.矿产
B.交通
C.水资源
D.地形
9.1234四个城市中,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是( )
A.1城市
B.2城市
C.3城市
D.4城市
2014年12月27日,清澈的水流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闸口喷涌而出,“南水”正式到北京。读图5, 完成10~11题。
1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量约占汉江上游径流量的2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跨流域调水15%的上限,到2030年,汉江上游调水量占径流量的40%,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影响较大,下列影响和措施正确的是( )
A.汉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B.汉江流域洪涝灾害加剧
C.有利于改善汉江中下游水质
D.可以引长江水补充汉江
11.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彻底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B.改变调入地区水循环的类型
C.提高水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
D.工程跨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第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2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的自然环境条件适于植棉,是我国唯一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2014年国家取消了连续三年的棉花临储政策,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即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
(1)指出塔里木盆地沼泽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成因。(6分)
(2)为什么新疆地区的棉花可以集中采摘, 但江汉平原的棉花一成熟就要采摘?(6分)
(3)20世纪80年代江汉平原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地之一,但现在产量与种植面积远不及新疆,分析江汉平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原因。(6分)
(4)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为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建议。(6分)。
13.(原创)(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奥地利汽车产业历史悠久,多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模式带动奥地利汽车企业协同发展。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的维也纳汽车产业集群,包括维也纳周边300千米以内的约120家供应商和承包商,13家生产厂家每年生产汽车约140万辆。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5%;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2013年发动机和变速器产量为230万台,是世界人均生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出口率达100%。
(1)分析奥地利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奥地利汽车产业集中分布的优势。(8分)
(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奥地利汽车工业是大力发展整车制造,还是大力发展零部件生产一直有争议,你赞同奥地利汽车工业怎么发展,并说明理由。(8分)
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希望,期待他们能够加强和完善对博彩业的监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400多年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历史给澳门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自然资源有海水、沙滩、绿地等,是人们避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分析澳门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和澳门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1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9月16日9时40分左右,今年第15号台风“海鸥”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3级。随着 “海鸥”的到来,广东南部到海南岛一带的降雨率先开始增强。16日,随着“海鸥”的西行,广东南部强降雨区域继续向西移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北部和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50mm)。
为什么台风“海鸥”登陆后,强度会减弱,降水量反而增加?
16.(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 盐、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石油以及城市污水等。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土壤污染以无机型为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指出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土壤污染后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
2015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二)
1.C兰新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增加出疆通道,运能大大提高;由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客运专线,所以使兰新线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新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高亚欧大陆桥通行能力。
2.D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选择西宁市去武威市的主要原因是西宁市为省会城市,铁路辐射作用更强。
3.B读气候资料图可知,甲、乙两地气温差别不大(纬度相同),主要是降水的差异。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到大陆气团的控制;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到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所以,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4.D读图可知,甲位于亚洲西部,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冬季会受到西南风的影响, 降水较多。
5.A读图可知,乙地夏季降水集中,且占全年的比重大,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
6.C读图可知,图中河谷阶地有大量的沉积物,所以为河流侧蚀与堆积作用;河流溯源侵蚀,河床不可能有沉积物;地壳整体下沉,河流不可能有下蚀作用。
7.D根据题干中地中海沿岸可知,该河流河谷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所以光照条件好。
8.D读图可知,该区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沿海港口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但与地形关系不大。
9.B读图可知,2城市绿洲面积最大、水源充足,且位于绿洲的中心位置,所以城市级别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10.D由于上游调水,新建了水库,汉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会减小;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会减少;由于径流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质会变差;为改变汉江下游因径流减少带来的影响, 可以从长江调水补充汉江。
11.C南水北调不可能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也不会改变调入地区水循环的类型;工程跨越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提高了水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
12.(1)主要分布在盆地北缘的铁路线以南和塔里木河以北的区域。该区域有河流流经, 夏秋季节河流泛滥带来充足水源;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分)
(2)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对棉花收获没有影响;江汉平原降水多,降水会对棉花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要及时采摘。(6分)
(3)江汉平原棉花与新疆长绒棉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江汉平原人口与城市密集,种植棉花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经济效益差;江汉平原发展蔬菜、水果和养殖市场广阔。(6分,其他说法合理也可得分)
(4)依靠科技,提高棉花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棉花深加工业,改善产业结构;沟通协调,加大新疆棉花外运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压缩低产棉区,提高单产量。(6分,其他说法合理也可得分)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沼泽分布特征主要从图中获取信息;沼泽地的形成主要分析地形与水的来源。第(2)题,两区域棉花采摘方式的差异,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即降水的差异。第(3)题,分析江汉平原农业地域变化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与新疆地区棉花相比没有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江汉平原人口与城市密集,种植棉花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没有优势,并且由于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第(4)题,为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建议,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从政策上看,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棉花的收购价格,所以要从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加强外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
13.(1)汽车生产历史悠久;地处欧洲中心, 交通便利,国际市场广阔;技术水平高。(6分)
(2)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奥地利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分布有利于生产协作,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减少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6分)
(3)赞同发展整车制造。整车制造可以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利润,增加就业人员,发挥品牌效益。
赞同发展零部件生产。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区位优势,突出专业化生产,占领国际市场, 减少国内汽车市场狭小的不利影响。(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任答一个,合理即可,8分)
【解析】第(1)题,奥地利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技术和生产历史等方面回答。第(2)题,奥地利汽车产业集中分布的优势主要从生产协作、经济效益、规模效益、基础设施和企业竞争等方面回答。第(3)题,该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如果赞同大力发展整车制造,可从产业链、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发展和品牌效益等方面回答。如果赞同大力发展零部件生产,可从发挥技术区位优势、专业化生产和减少国内汽车市场狭小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回答。
14.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使之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文化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强,有特色;交通便利, 市场距离近;澳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市场容量大。(6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减少对博彩业的过度依赖,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对外交流。(4分)
【解析】澳门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特色性和独特性、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回答。
15.台风“海鸥”登陆后,受到高低不平的地面影响,摩擦力增大,风力便减小,中心气压迅速升高,强度减弱。(4分)但是在高空,大风仍然围绕着低气压中心旋转,来自海洋上高温、高湿的空气仍然在上升和凝结;由于“海鸥”登陆后向西移动,潮湿空气遇到大山的迎风坡还会迫使它加速上升和凝结,所以降水量反而增加。(6分)
【解析】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主要是摩擦力增大,风力减小,导致中心气压上升;降水量增加,一是高空来自海洋上高温、高湿的空气仍然在上升和凝结;二是“海鸥”登陆后向西移动, 由于地势的影响,迎风坡导致降水增加。
16.土壤污染的来源: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废渣不加处理;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城市污水不达标排放。(4分)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土壤污染后,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逐渐积累,有害物质通过土壤进入植物体,再进入人体;或者有害物质通过土壤进入水体,再进入人体。(6分)
所谓“传统”,指的是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等。
请以“传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提示两点:一、应当如何对待传统?陕西师大哲学系教授丁为祥先生这样说:“在历史上,传统就如同鲁迅笔下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于是就成了路’;而在现代,传统又恰恰成为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一面镜子——传统的长短、优劣尤其如此。如果我们带着挑剔的目光,专找传统的缺点,那么传统也就一定是充满缺点的;反之,如果我们带着健康、自信的心态,正视其缺点,积极地发掘其优点,尤其是发掘其足以推陈出新的优点与带有普遍性意義的智慧,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随着我们的‘化成’而健康地走向未来。”二、可从“传统节日”的角度入题,谈社会整体的浮躁让人们无法静静地体味一个节日的感觉,传统节日的回归更需要人们内心的平静和整个社会氛围的改变。
【精品素材】
1.传统节日与“洋节”
随着生活多元化的变迁,如今传统节日已处在蜕变中,没有多少人能记起这些节日本身的意义。昔日热热闹闹的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已难以为继,因为人们对它的兴趣正日益衰减;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也改变了很多,过去初一早晨7时后,马路上已是人头攒动,大家都在赶着往亲朋好友家拜年,如今不单上门拜年的人少了,用手机发个通用的短信便取代了往昔的“繁文缛节”,节前舂米蒸粿、杀鸡宰鹅,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累中有乐的场景大多成了回忆;大街小巷,爆竹声震耳欲聋也不复相闻;连政府耗费大量资金、人力精心打造的各种喜庆活动,也吸引不了多少市民参加。
在传统节庆味道越来越淡的同时,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都市年轻人中却日渐风行。泡酒吧、点蜡烛、听摇滚乐、互送礼品,年轻人认为西方节日气氛浓、玩乐方式多,更适合他们。
2.愈演愈烈的公祭风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全国各地祭炎帝、祭大禹、祭伏羲、祭诸葛亮、祭包公、祭武则天、祭柳下惠,无所不祭。还振振有词,这是地方名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园说,“这浪费的都是公共财政,都是纳税人的钱啊!”
赵园说,搞公祭,各地政府动辄投入上千万、上亿。据媒体报道,一些国家级贫困县也跟风举行公祭大典。“有的地方打着‘展示对外形象’的旗号,你展示的是什么形象?这是滥用公共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它在老百姓的眼里更像官员们烧钱的文化秀。”她说,“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背道而驰。”与此同时,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渴望,却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农村文化设施落后,更是人所共知。
【高考地理模拟训练题】推荐阅读: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模拟试题09-24
高三地理综合题训练二11-11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06-03
高考地理考点重点07-15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09-13
河流专题高考地理09-16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09-23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建议06-18
高考状元谈地理学习06-19
高考地理十大专题复习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