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通用1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册教材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它们是 :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半独立半依赖,在深入扩展的生活中吸取做人的营养。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促进学生社会化。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自尊、自强。

三、教学重点: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

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树立自尊和自信

2、怎样预防违法。

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4、怎么应对挫折

5、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7、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8、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五、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六、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2

小学升入初中, 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 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 以至影响学业,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 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道德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 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使其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

一、立足课堂教学, 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思想品德》要实现在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知识的教学。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册) 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 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内容, 即“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 讲述七年级学生自我调适、善待他人和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努力完善自我, 积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学习的主人。

1. 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产生新鲜、好奇、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表现出羞怯、畏缩、拘谨、谨小慎微等行为, 身心处于高度的兴奋和警觉状态。老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 通过“探究园”的“校情知多少”, 以竞赛或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位置及负责人的名字;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所在地;以及食堂、医务室、厕所的位置等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 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2. 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 彼此陌生, 在新班级中, 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增大, 表现出焦虑不安, 自我意象不稳定, 学业能力自信降低, 自我评价降低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对“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的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明白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的重要性;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认识新伙伴”“融入新集体”的内容, 通过制作同学的“个人名片”, 制定“建设集体从我做起”的创意方案, 引导学生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与同学积极交往, 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 增强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心, 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3. 初中学习的科目多, 难度提高, 作业量相应增加, 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明显提高, 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 产生厌学情绪。管理从小学教师的“扶着走”、“牵着走”, 到初中教师“跟着走”、“引着走”, 的变化, 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感到疑惑和不适。教师可以利用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学习”的调查分析, “我的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检测, 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认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明白“学习有法,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道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形成积极主动的责任感。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教师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 调整教学顺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体现出《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 从而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延伸教育空间, 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 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的中小学衔接工作。《思想品德》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 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 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 《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 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 借助各种常规工作, 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 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 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例如教师可在上《融入新集体》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 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2. 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

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 《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 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改变往常做法, 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 既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也可以落实《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任务。

3. 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

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 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 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 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自己的认识, 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 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 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 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接促进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例如, 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 其中比较敏感且棘手的是男女生早恋。针对早恋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认识自我》单元中的“男生女生”的教学, 设计“我校初一部分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的研究学习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学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结合对老师、家长的访问和对同学的观察, 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早恋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生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修订之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师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一、生字教学方面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汉字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将字典以及汉语词典常备身边,当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马上拿起字典查阅这一文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等。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检字方式认识生字、积累生字。针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字要全面掌握,如果发现学生生字记忆较为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在书上标注拼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多的积累生字。

(二)规范数学汉字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硬笔楷书,可以向学生推荐质量较高的硬笔书法字帖,让学生对这些书法家的字进行选择并临摹。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先“描红”,然后再进行“仿影”。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其喜爱书法家的事迹以及书法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辨识某一字体的书写者。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汉字书法的练习,帮助学生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二、阅读部分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文章整体内容。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将文章中的生字解决。此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齐读,使阅读更加流畅。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自主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概括文章大意。这些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出问题

教师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课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学习《化石吟》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问题“造物主的存在”主要指的是什么?这时,学生们相继抢答,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三)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文体实际特点,结合学生在语文上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习《风筝》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体思想,并从这一文章中总结人生道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阅读内容进行延展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通过语文阅读内容,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延伸,延伸到道德层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技巧、文章写作技巧、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思路、总体思想等等内容。还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延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做人,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等观念。

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对文章中提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将课本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方面进行延伸,从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女娲造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为学生介绍远古时期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文章内容,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

(五)科学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此外还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能够积极地将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并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对阅读技巧进行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充分带到朗诵当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阅读小组,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均要记下阅读笔记,并且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这些阅读笔记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这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征文活动,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情境自主作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

六、结束语

总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后,要本着新课改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无论是文字方面的教学还是阅读方面的教学,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功连.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对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3]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1).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4

{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

{ 人教版思想品德 }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科任:黄建惠 2011年01月14日

第三、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对学生分对象进行适当的培优辅差活动。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我通常是布置一定的任务,他们自己讨论解决然后我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对后进生,我先让他们端正思想,重视学习,然后抓基础。

第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长时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保持兴趣,光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的,通过“自我展示”、“说句心里话”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对考点难点把握不住。特别幸运的是这里有许多优秀的前辈让我学习,他们也很乐意帮助我。我可以学习曹菊艳老师的雷厉风行的风格,学习古红梅老师细心负责的态度,学习李翠玲老师纯熟灵活的技巧等等。在领导的指导和同行的帮助下,这半年来,是我不断学习的时间,而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我们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新课程观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具有一定的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而我在这方面也还需要加倍地努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我选择了做老师,所以我会争取做个好老师。我现在需要的是学习加方法加勤奋。踏实干,有艺术的干。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5

15.(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2)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的斗志;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16.(1)盲目从众,不能把握自己的好奇心,自控能力差,不服从教育,追求庸俗的生活情趣等。

(2)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学会拒绝诱惑。

17.(1)远离诱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请老师、家长或同学监督自己的行为。

(2)①国家要加强对公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②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③学生遭遇敲诈勒索后,要及时报案,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等。

18.(1)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③黄福荣勇救他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自己有限的生命焕发了光彩,延伸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2)①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要珍爱生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②情绪就像“神奇果”,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我们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之中。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爱,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6

刘日平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在12岁左右,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半成熟状态。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我所任教的班级共有2个班级。

心理特点: ①半儿童、半成人,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发育特点。②活泼好动,好奇心盛的特点。

③情感外露、情绪易变,待人热情,渴望师生关心、爱护双向反应的特点。④自尊心、荣誉感、表现欲望迅速增强的特点。⑤独立意向,成人感迅速增强的特点。

⑥性意识由神秘好奇向想往爱慕方向发展的特点。

思想特点: ①单纯幼稚,易受成人或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

②交往能力与兴趣迅速增强,喜欢与同龄人交友的思想与心理特点。③在新环境中,具有渴求上进的思想特点。

④社会性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的特点。

思维特点: 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仍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

二、本期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 《走进新天地》、《生活中有你》和《倾听自然的声音》。它们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自然环境”的线索,以学生成长中逐渐拓展的生活的基础,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法律素养及人文素养打下基础

三、本期教学目标(含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第一单元

1、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5、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

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要求

7、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第二单元

本单元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结识和了解同学、老师,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智慧,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方法和原则;换位思考的态度和能力;如何与老师相处融入集体生活

第三单元

1、认识地球上的生命:理解人与动物,植物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保护地球上的其他有生命。

2、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现在的处境——环境问题特别严重,第一声叹息,植被破坏;第二声叹息,大气污染严重;第三声叹息,水污染严重

3、中华民族的选择,了解中国的国情:环境问题、资源、人口。及解决的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本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

2、与诱惑作斗争;

3、懂得生命的意义;

4、学会交往;

5、学会换位思考;

6、理解老师;

7、明白不同的身份赋有不同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融入集体;

8、学会珍爱生命;

9、知道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与危机;

10、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教学难点:

1、面对初中生活中的新问题、新困难,我们怎么做?

2、学会自律;

3、争做时间的主人;

4、学会交往;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6、尊重老师与老师交朋友;

7、培养归属感;

8、如何看待友谊;

9、树立忧患意识;

10、了解国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争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小主人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措施(含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一切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 生主动学习。

3、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 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 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

5、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生,并学会向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对学生充满信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真诚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学生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全期课时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7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个主题《不能忘记的屈 辱》中的第三个话题, 教材以数字和事例说明侵略的血腥及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根据让学生“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这一课程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材编排“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串联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的基本思路,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及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的屈辱与苦难,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及强国之志。在这一节课中, 我认为通过直击“30多万遇难者”这个点, 剥离出“30多万”这个群体概念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从而挖掘出“30多万”这个数字背后所隐含的遇难者人数的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 引发学生共鸣。

如“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教学片段:

体验一:了解日本侵略军屠杀的人数之多。

引入课题后, 教师出示一张图———

师: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面墙壁。在这面墙壁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怒目圆睁的头颅, 张大的嘴巴似乎在呐喊。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一串数字, 是30多万。

师:这面墙壁上这个怒目圆睁的头颅、这个冰冷的数字, 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在告诉我们, 在南京大屠杀中, 有30多万个遇难者。

师 (加重语气) :是呀, 仅仅在南京这一场大屠杀中, 就有“30多万”个遇难者。孩子们, 是30多万哪! 你们能想象一下, 这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没有人举手。 (学生回答不出来)

“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是这个教学环节的一个“主问题”。但也许是我所提的这个问题过于统笼、过于抽象,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 立即调整思路, 换了一个方式提问。

师:我们这个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吧, 平时大家在操场上做操, 感觉怎么样? 挤吗?

生:很挤。如果站在二楼看大家做操, 那就是密密麻麻的。

师追问:估算一下, 这30多万人, 是我们学校人数的几倍呀?

生:有100多倍吧。

师再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生数的100多倍。想象一下, 如果30多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上, 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学过《开国大典》, 课文说参加典礼的群众也有30多万人, 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是人山人海。

生:教材里还说, 这30多万人的游行队伍分成两队出发, 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走出会场呢。

师:是呀, 30多万人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哪。这30多万人在那70多年前, 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哪, 可是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之后,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

师:孩子们, 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 请看课件:

在这场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共有30多万人死在日军的屠刀下!

如果让这些死难者手牵着手, 可以从南京一直延伸到苏州, 长度达200英里。

所有死难者身上的血液重达1200吨, 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此时的追问, 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 为解决“主问题”服务。理解“30多万人”这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中所蕴含的人数之多就是这一个环节的“主问题”。在学生卡壳的情况下, 教师应立即调整思路,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学生数的几倍”, 在学生对这个庞大、抽象的数字有一个较为感性的理解与认识以后, 又抛出“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 再次追问“30多万人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情景”,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里关于“30多万与会群众”壮观场面的描写, 从而比较直观地理解日本侵略军所屠杀的人之多、南京大屠杀屠城之惨烈。这样的追问设 计, 就是紧紧围绕主问题并为解决主问题服务,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二:了解惨死在屠刀下的30多万是哪些人。

师:请大家联系你们所搜集到的材料、看过的电视剧、读过的文章、百度到的图片, 想一想:这30多万人是谁呀? 他们都是谁呀?

学生交流。

生:在这些人中, 有被俘的中国军警人员、有官兵、有市民。

生:课文里说“南京超过30多万军民先后被杀害”, 所以这是一些官兵和居民。

“这30多万人是谁”是这一个教学环节的主问题。此时, 学生的回答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是基于文字表面的, 仅限于他们从课本上得到的信息, 并没有真正理解“30多万军民”数字下这些遇难者具体的身份信息, 未认识到简短的文字叙述下面那些个体生命的存在。他们的体验还是很肤浅的。我继续追问:

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

生:这些人当中有年老的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教师、还有学生。

生:我搜集到的资料里是说日军如何残杀小孩子的。有一个小男孩被日军抓去灌自来水取乐, 一直灌到肚子滚圆。然后日军当着孩子父母的面, 像踩皮球似的把孩子的肚子踩破。这些人中, 就有被杀害的小孩子。

生:还有逃难来的难民, 有无辜的村民。

生:我百度到一张图片, 一个孩子就挂在日军的刺刀上。在这一些人中, 就有孕妇、有咿呀学语的婴儿, 也有这些尚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

生:课文里戎秀英老人控诉, 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妹妹都被日军打死了。日军杀死的都是一些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

师: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重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品德与社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搜集到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信息资料, 难的是对现有资料的加工与有机整合。此时教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的追问,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帮助他们围绕问题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丰富学生的感知, 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在交流肤浅处追问, 能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在高层次继续思考,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出重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三:了解日本侵略者屠杀手段的残忍。

师:在这些人中有老弱妇孺。他们有的是年老的居民, 有的是可爱的孩子, 还有的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呀, 可现在他们变成了……

师停顿了一下, 追问:变成了什么?

生 (呈现图片) :我搜索到的这一张图, 图上是日本侵略者把遇难者的头颅摆在一起, 而他们就在这些头颅后面合影。所以, 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头颅。

学生哽咽, 教室空气似乎凝固。

师:这些侵略者, 杀完人后, 竟然把头颅摆在一起照相, 这说明他们是以杀人为乐, 以杀人为豪。这真是一群———

生:一群没有人性的禽兽!

师:在侵略者血淋淋的屠刀下,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成了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头颅, 看着这些头颅,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甘与恐惧。此外, 他们还变成了什么?

生:他们变成了缺头缺胳膊缺腿的残骸余骨。

生:他们变成了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生: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 约19万人, 被零散屠杀的约有15万人, 这些死难者人数太多了, 多得数也数不过来。所以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师:这些无辜的受害者,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逝去, 只给亲人留下永远抚平不了的伤痛。

通过“他们变成了什么”的追问, 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揭开, 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相, 也在被逐步还原。通过教师的追问, 再一次告诉学生, 遇难者是无辜的。通过追问,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 呈现出“30多万遇难者”遇难后的惨状, 强烈谴责日军以杀人为乐的兽行。这样的追问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气场, 震撼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被杀的?

生1:我从电视上看到日本侵略者还常常把无辜的村民抓去活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就有一个“万人坑”。

生2:有的村民被他们浑身浇上油, 点火烧死。而日本侵略者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生3:他们有的是被当做活靶子射杀的。

生4:有的是机枪扫射的、被集体枪杀的。

生5:有些战俘被拉去注射含有鼠疫、疟疾病菌的血清。当他们濒临死亡时, 就解剖他们。这是一个原日军731细菌部队的士兵在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时所说的。

生6:这些死难者中, 有的是被刀劈死的, 有的是被鬼子强奸后杀死的。

生7:我找到一张图片, 是一个孕妇被侵略者挑开了肚子, 她的孩子就挂在刺刀上……

师: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令人发指。那么, 这一群无辜的村民, 放下武器的战俘, 他们又为什么被杀?

生1:他们把我们中国人当实验白鼠, 称为“马路大”。很多战俘不是被集体枪杀, 就是被送到731细菌部队, 被注射细菌折磨而死。

生2:我搜集到一段资料, 说两个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 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满一百五十个中国人。他们看见中国人, 不论男女老幼举刀就杀。比赛结果是一个杀了105人, 一个杀了106人。这两个野兽一个叫向进敏明, 一个叫野田毅。他们是把杀人当做游戏, 以杀人为乐。

生3:他们还喜欢往人的身上浇上煤油, 活活把人烧死, 说这是“点天灯”, 然后他们看着身上着火的人惨叫乱窜, 他们却非常开心地大笑。

师:他们是把杀人当游戏呀。我们中国人的命在这侵略者的面前轻如毫毛!

生:日本侵略者说, 中国人连猪都不如, 因为猪肉还可以吃。

……

师: 侵略者蔑视我们中国人, 把我们中国人当做实验白鼠, 任意宰杀。他们在我们中国犯下了滔天罪恶! 杀人手段令人发指! 不管是哪国人, 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 灭绝人性”! 他们是一群———

生:他们是一群禽兽, 不, 他们是禽兽不如!

师追问: 为什么? 为什么这群禽兽敢在我们中国大地撒野、横行?

生:当时我们中国太贫穷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师:是呀, “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的百姓连生存权都没有, 还怎么能谈得上尊严?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 感受和体验。此处的追问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追问, 把这些遇难者一个一个地剥离出来, 还原他们遇难时的情形。在追问中, 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及心灵上无法抚平的创伤;在追问中,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杀害者的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 在追问中, 进一步感受到什么叫做“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在追问中, 激发出爱国之心与强国之志, 体验不断加深, 情感不断升华。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教师出示“南京炼狱图”。

师:孩子们, 这是一幅“南京炼狱图”, 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表示看到了侵略者举着血淋淋的屠刀在狂笑、堆积如山的尸体、头颅随地打滚、鲜血染红了土地、可怜的宝宝绝望地哭泣、悲愤的僧人还在不停地搬运尸体……

师: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城里烧杀淫掠, 无所不为。整整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呀, 大火连天, 几天不熄, 无数的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大街小巷都横陈着被害者的尸体! 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震惊世界的滔天罪恶“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血腥的日子, 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日子, 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 30多万中国人倒在了血泊中 , 南京城“江边流水尽为之赤 ,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南京城到处血流成河, 到处残垣断壁, 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展示“南京炼狱图”, 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教师追问学生“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直击“30多万”遇难者人数之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害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悲怆与激愤。此时的追问, 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聚焦, 凸显主旨, 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目标明确画龙点睛,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周恩来总理说过, “可以原谅, 但是不可以忘却”, “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孩子们, 面对这些受难的同胞, 你想说些什么……

本着“简约教学”的理念, 在这一节课中, 我并没有准备大量影视资料, 而是紧扣教学目标, 利用一个数字两幅画, 设置三个“主问题”:“30多万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他们都是谁”, “他们是怎么死的”, 然后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随机应变,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将“主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相整合 , 用巧妙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聚焦学生已有的认知, 引导学生理解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人之多、遇难者之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层层推进, 带着学生穿过历史的隧道, 走近历史真相。在追问中, 学生认识到侵略者的残酷本性; 在追问中, 学生碰撞信息交流情感, 知道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在追问中, 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在追问中, 学生懂得“不能忘记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巧妙追问,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被引向纵深。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追问是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要追问有效, 教师就要深入解读教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主问题”, 然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紧扣“主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开拓学生思路, 激活学生思维。有效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灵活的教学机智,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好追问的契机, 在关键点上有效追问, 就能演绎精彩课堂,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从而让品德课堂教学魅力无限, 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篇8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先导,深化教育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体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弘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素质为思路,坚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扎扎实实抓管理,勤勤恳恳提质量,突出学校试验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办学特色,使我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学校的一名新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理论文化知识充实自身,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个性化教学,注重校本课题开发与研究,才有可能不断的进步,从而能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人文教育,培养有个性,有灵性,有知识性,创新性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自己的教学中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把潜在的特性,通过师生合作探究从而有明显的积累,创新呢?如何在新学期较之上学期有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呢?这些都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向,更是我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能力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属于壮物类记叙文,其中三篇是写动物的,一篇是写植物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无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要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学习有关的描写方法。

2.第二单元四篇都是传记,但写法上各有不同,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中提示中心意思的语句,品位文中含义较深、能给人以启迪的句子。

3.第三单元所选为童话,情节曲折跌宕、形象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可采用默读、朗读、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4.第四单元所选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这四首诗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精练,形式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实现美的感染和熏陶的经典之作。在讲授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作品、解读作品。

5.第五单元四篇课文,都属于介绍某一种(类)事物的说明文。这四篇课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各具特色。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说明事物要根据说明的目的,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注意说明顺序,采用适当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规范、生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6.第六单元四篇古代散文,文字浅显,含义深刻。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要求学生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

7.第七单元五篇课文,包括三篇传记、两篇寓言、五首古代诗词。从内容上看,学生应该是比较爱读的,同时,这些篇目对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文学品位,激发爱国热情是有很大好处的。另外,学习三篇传记、两篇寓言时,可将以前掌握的有关传记和寓言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只是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只是个整体模式,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的整理和完善,也还要不断的摸索,在实践中成长。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0.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2.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3.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等。

16.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五、教学进度(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3)爸爸的花儿落了(3)

第二周丑小鸭(2)诗两首(1)伤仲永(2)

第三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四周黄河颂(2)最后一课(3)

第五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土地的誓言(1)木兰诗(2)

第六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2)邓嫁先(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第七周音乐巨人贝多芬(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孙权劝学(2)

第八周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3)复习(4)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段考

第十一周评讲试卷(自修)社戏(2)安塞腰鼓(2)

第十二周竹影(1)观舞记(2)口技(2)

第十三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3)伟大的悲剧(2)

第十四周荒岛余生(2)登上地球之巅(3)

第十五周真正的英雄(1)短文两篇(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2)

第十六周 珍珠鸟(2)斑羚飞渡(2)

第十七周华南虎(2)马(1)狼(2)

第十八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2)作文讲座(4)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张 富亮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9

沾益县白水镇第二中学王吉会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1-

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

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全面调查的例子,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并能用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在初中阶段,学生将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些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些知识。

章节引言列举了几个涉及统计数据的具体实例,目的还是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统计方面的内容,接着通过设问,引出本章将学习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它们都属于统计学的内容,并明确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数据中蕴含的规律。

教材是通过问题1的完成,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全过程。

2.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3. 教 学重点 : 全面调查的过程和每个步骤的作用

4.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

5.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通州风景图片,选举活动场景、交通信号灯时间设置依据,江苏省二胎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学生共同感受数据的重要,感受统计调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

(2)导入问题 ,师生共同探究

活动一:数据收集

如果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怎么调查?

追问1:调查的对象是什么?调查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调查的目的?

预设生成: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各类节目喜爱人数所占百分比。

自然生成:调查的对象是学生,五类节目喜爱人数。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中国用占世界很少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很多的人”与“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哪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完成一件任务首先要明确任务的最终目的。针对学生自然生成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结果宜用百分比体现。

追问2:百分比是如何计算的?

预设生成: 用各个类别的人数除以班级人数再乘100%。

追问3: 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的喜爱人数,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预设生成:统计,可以举手,可以问卷调查。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体会进行全面调查的一些方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逻辑性。

追问4: 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教师引导:举手示意快捷、直接。问卷调查更全面、严谨。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两种全面调查方法的比较, 感知在调查过程中方法选择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追问5:设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请每个小组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预设生成:采用问卷调查可以收集数据。

自然生成:采用问卷调查可以统计数目。学生设计的问卷多种多样,有的用表格形式,有的增加了一些项目比如男女之分,还有的没有标题和日期,等等。

教师展示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如:

教师引导:集百家之长,达成共识。问卷一般有标题、日期。设计成选择题更便于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可增设问题。

现场分发教师准备的问卷,以全班同学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学生分发问卷,填写问卷,现场回收问卷)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体会到调查问卷是收集数据的一种工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所设计的由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和说明等组成的一种调查形式,让学生真实经历调查的过程。

活动二:整理数据

问题1: 教师浏览收集来的问卷后草草下结论,同学们满意吗?

追问:不满意,那怎么办?怎样整理数据?教师引导:杂乱无章的数据不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利用划记的方法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计数。请两组学生帮助统计。(学生积极性高涨,纷纷要求上台帮助统计)

问题2: 整理过程中学生发现各类别百分比之和没有达到百分之一百,是什么原因呢?

预设生成:学生无法回答原因。由教师讲解。

自然生成:一位学生回答因为是取了近似值。

课堂处理: 鼓励学生上台以表格中的具体数据为例为全班同学分析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制表、划记,让学生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真实性以及复杂性,鼓励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三:描述数据

问题: 你能更直观地借助图形描述表中信息吗?请选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将我们今天调查的数据直观地描述出来.

师生活动1:(学生自己画图, 教师个别指导)

师生活动2: 先请画条形图的学生上台展示。学生介绍,并说明画条形图的要点。

师生活动3: 再请画扇形图的学生上台展示。学生介绍,并说明画扇形图的要点。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扇形图的特点、绘制步骤。

预设方案: 若没有学生画扇形图,可让学生自学课本对应内容。然后根据课堂上获得的数据绘扇形图。

师生活动4:请学生将两种图画全了。(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会画条形图,对扇形图的特点也很熟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图,充分感受两种图的特点,在自主实践中牢固掌握两种图形的画法。

活动四:分析数据

问题1:对于今天调查的结果,你想给出一些怎样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调查的意义,回顾调查的步骤。

问题2: 你能总结一下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教师总结:进行调查的步骤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上面的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调查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问题3:(现场展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甲)”)请你说说表中设计了哪些问题,反映出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全面调查每一步的意义,体会实际生活中全面调查的复杂和艰巨。

活动五:课堂练习与小结

问题:下面请大家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说说你的思路。

预设生成:学生举全面调查的例子,然后简单介绍步骤。

自然生成: 学生举了全面调查的例子,比如:调查全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全班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喜爱情况,调查全班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满意情况等,都能按照今天学习的方式去调查。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方式,调查全校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满意情况。他不准备普查,准备抽取一部分同学调查。

课堂处理:这位同学的调查方式叫抽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 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再一次体验新知。

二、教学反思

体验式学习不仅对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将学生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得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活动体验式学习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特点,基于此,笔者把文本的教学实施过程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上,借助活动,实现体验价值,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全面调查”这节课内容不难,概念也容易理解,学生自学即可掌握。笔者的意图是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注意暴露学生的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采取现场调查的形式,获取最真实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教师以亲和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诸如“各个类别百分比之和为什么没达到百分百”“扇形图中几个类别加起来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比值”,更有学生对最后总结的口诀提出质疑。我感觉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了。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目的还在于在活动中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也有些遗憾,感觉还是讲得过多,放手不够。在出示“如果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这个问题时可更开放些,开始就可放手让学生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多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暴露出来。

三、活动花絮

花絮一:去南通上课之前,我去邹施凯校长那里告别,正好看到他案头放了一张“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甲)”,他说,这也是全面调查的实例啊。笔者灵机一动,就带了一张到课堂现场进行展示,学生们也更全面地感受到了调查统计的相关情况。

花絮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体验调查统计,特别是了解有时各类别占总体百分比之和凑不到百分百的情况,笔者希望课堂现场调查的数据正好能提供这种例子。到了通州金郊初中了解到上课班级的人数是个质数59,上课时现场采集的数据正好没凑到百分百。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11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不体罚学生,不岐视“差生”。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政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按照课程计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教学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3、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教学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个平原初级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落后,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都不好,所以我们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1,我们学校有六个教学班,不便于开展课堂教学。

2,教学设施设备奇缺,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其它教室简单的只有黑板和粉笔。

3,教学资源奇缺,

4,学生封闭管理,二百多学生挤在狭小的校园,既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也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

5,学生被限制在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家庭教育的放任和学校管理的苛刻,导致学生从小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少,社会实践能力差,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养成。 等等困难的存在,造成我们教学工作的难题是:一是如何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如何具体落实教学目标里的能力目标任务,使学生知行统一。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同科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7,协调好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有效的教学时间约18周共36课时,课堂教学时间需14周28课时,机动8课时,用于开展课外活动,和期末复习考试。 周数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外活动

1、 9月2—8日 我知我家 收集家庭故事

2 、09—15 我爱我家/难报三春晖 我为母亲洗脚

3 、16—22 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 与父母长谈

4、 23—29 同学?朋友 人气指数排行

5 、30—10月/6日 国庆长假

6、10月 07—13 男生?女生 写成长日记

7 、14—20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班级举办师生关系论坛

8 、21—27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9 、28—11月3日 世界文化之旅/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收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

10 、04—10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我的网友’交流

11、 11—17 期中复习

12 、18—24 期中考试

13、 25—12月1日 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 收集礼貌用语

14、 02—8 竞争?合作?/合作!竞争! 合作学习

15 、09—1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6 、16—22平等尊重你我他/诚信是金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12

1、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2、为什么挫折无法避免?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它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3、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1)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2)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

消极态度: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5、如何理解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1)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一旦遇到挫折,就不至于惊慌失措。

(2)一个人经受些挫折,并不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6、应对挫折的方法是怎样的?

(1)冷静对待;(2)自我疏导;(3)请求帮助;(4)心理换位;(5)精神升华。

7、中学生怎样应对挫折?

(1)采取勇敢地战胜挫折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2)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3)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

6.2 磨砺意志

1、如何理解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

(1)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

(2)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

(3)优良的意志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4)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5)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因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而意志脆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

3、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1)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13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 ag?的中心话题以及教学重难点,笔者以阅读与口头表达训练为主,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的话题是Things around the house,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很感兴趣。话题围绕“Where is...?”进行,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主要日常用品,并运用所学介词介绍物品的位置关系等,达到让学生使用英语交流、掌握运用方位介词的目的。本堂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及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学生情况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因此,他们对于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锻炼,为将来的阅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有关方位和物品的词汇:tidy,but,our,everywhere,always...

2. 熟练掌握并运用功能用语谈论物品的位置。

(1)The book is on the table.The pens are in the pencil-case.

(2)Where is the schoolbag?It is under the table.

(3)Are the keys on the sofa?No,they aren’t.They are on the table.

(4)Where are the keys?

(5)I’m...,and my sister is...

(二)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谈论物品位置的对话;

说:培养学生通过看图或看实物的位置,以口头的形式进行情景表达;

读:能正确朗读短文,并掌握阅读技巧(skimming,scanning);

写:能用重点句型书面描述房间摆设。

(三)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整齐地摆放物品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2. 通过协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文化意识

1. 了解方位介词在英语中的不同用法;

2. 了解生活中日常用品的英语表达方式。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家具的房间的多媒体课件、奖品、录音机和磁带。

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名词,并带来自己房间的图片或画出自己的房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词汇:tidy,but,our,everywhere,always...

2. 句型:I’m...,and my sister is...

3. 谈论和记录物品的位置。

(二)教学难点

1. 阅读短文,捕捉信息,掌握阅读技巧;

2. 表达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Warming-up(5')

1. Daily greeting to the students

【设计意图】通过问候拉近师生关系,将学生带入英语课堂。

2. The students on duty

依照学生表演情况给每组分别加1~4分。

【设计意图】每天每组派2~3人表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编成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Revision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学习物品的单词和方位介词,并结合前一天布置的任务,复习、操练介词和“Where is...?”句型。教师先随意就教室物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问答,然后学生之间互相操练。

T:What’s this in English?

S1:It’s...

T:Where is the...?

S1:It’s on/under/in/next to the...

T:Is the chalk on the desk?

S2:Yes,it is./No,it isn’t.It is in the box.

T:Are the books in the schoolbag?

S3:Yes,they are./No,they aren’t.They are on the teachers’desk.

之后,由学生自由组织,并到讲台上进行对话。对表演好的学生并教师给予该小组加分的奖励。

【设计意图】所设计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复习方位词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式,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之前三堂课所学语言项目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成就感。

(二)Presentation(3')

就学生桌面学习用品的摆放,教师引导学生操练“Where...?”句型,进而导入新单词tidy,everywhere,always,our,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将瞬间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并帮助学生从初一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Reading(20')

1. Pre-reading

(1)利用游戏“Who is No.1?”进行操练,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有关物品的单词。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Can you write them down?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o can write the most and the fastest.

写得最多、最快与书写最漂亮的学生小组将获得加分。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学生十分喜欢游戏,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让学生看图,并用所学的语言描述房间里物品的位置。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就图片中的物品位置设置提问。然后,请几名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例如:

S1:Where is the CD?

S2:It’s on the table.

提问和回答正确的两名学生都加分,否则都不加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主旨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方位名词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回答。

(3)利用2a的图片,教师提问:“Is the room tidy?”“Where do you always put your schoolbag?”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While-reading

(1)Skimming

把问题在课件上展示出来:Is Kate tidy?Is Gina tidy?让学生运用略读的策略,找出问题答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ose room do you like?Why?”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略读的方式了解短文的主旨大意,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2)把2b设计成“听短文完成练习题”的形式

Q1:Are Kate and Gina sisters?

Q2:Where are Kate’s books?

Q3:Whose(谁的)model plane is it?

Q4:Is the clock under the desk?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多次播放录音,学生核对答案。对于回答正确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刚刚学过的单词,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并在阅读的同时训练听力。

(3)Scanning

让学生阅读2b部分,弄清楚意思,并根据短文内容完成2c的表格(见表1)。

第一遍阅读短文,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写出物品名称;第二遍阅读短文,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其他内容;第三遍阅读短文,要求小组讨论,并由小组长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全班进行交流。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可重复加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Post-reading

(1)根据表格与短文内容进一步操练“Where...?”句型;将Kate和Gina的物品以第三人称进行复述。例如:

Kate’s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可重复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文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听磁带,跟读短文,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朗读短文,要求发音标准。学生在朗读短文时可口头将短文改成否定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

(四)Report(10')

1. 把2b中出现的物品整理成表格,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实际情况填表(见表2)

例如:My books are in the bookcase.My keys are on the table.My tapes are on the table...

然后,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口头表达,并在听他人讲述时完成表格其他内容;学生重新整理,并在小组中各自汇报;最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房间是每个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家居物品及方位名词的表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表达方式,让语言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发挥的空间,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

(五)Summary and homework(2')

1. 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T:First,we have learned“tidy,but,our,every where,always”.Then we have talked about 2b.Finally,we have written about our own rooms.You all did well.

2. 给予优胜组奖励

Now,let’s check“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

3. 布置课后作业

假设下图是你的房间,请根据图片,描述你房间中物品的位置。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40词。

【设计意图】课堂中的任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主题,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进一步加大写作的难度,指导学生完成课本里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一个阅读任务链,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过渡到写。2a的词汇复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b主要训练略读(skim)策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2c主要训练寻读(scan)策略,让学生找到细节。笔者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房间的物品摆放,并描述给小组成员听,然后写下其他同学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又为下堂写作课做铺垫。

然而,这堂课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在设计Report环节时,笔者高估了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超出了预计的10分钟时间,导致拖堂。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没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后面的环节冷清,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专家点评

杨老师的设计中有两处亮点:第一,练习设计有层次,有难易度的区分,比如,Scanning的表格练习是分两步完成的,由易到难;第二,Report活动设计是直接使用短文中的物品进行讨论,不突兀,自然而然地由书过渡到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The students on duty这一活动若能长久坚持,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等。整体来看,杨老师的教学设计重难点清楚,教学步骤清晰。从复习到新课阅读,从读后巩固、拓展到总结,再到布置Homework,整堂课利用旧知引入新知,阅读中渗透Skimming&Scanning的阅读技巧,辅以适当的练习,有助于更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上一篇:很好的英语学习计划下一篇: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