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竹作文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文竹作文(精选14篇)

我的文竹作文 篇1

今天,妈妈去花鸟市场给我买了一盆文竹。刚开始看到文竹的时候,看着它叶子枯黄,感觉它好像营养不足,我便拿小杯子给它浇水。轻轻地灌溉它,每天把它拿出来晒太阳。过了两天,叶子还是那么黄,我担心极了,马上带它去找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因为它身上有虫子,于是,我去买来药。每天,我都用药对着水混合了,灌溉它。浅浅地那些枯黄的叶子掉了。

慢慢地,那些黄叶子掉了,长出了嫩绿的芽儿。看着那嫩芽,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决定要多带他去晒太阳。每天我都会带着他去感受阳光。慢慢地芽儿变成了一株株小小的叶子。看着那长出来的鲜叶,觉得无比的高兴。现在这文竹已经变得勃勃生机。

我的文竹作文 篇2

刚上三年级,我的作文水平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烂!那时作文记的流水账像臭水沟一样,连我自己都懒得看一眼。为此,老爸老妈愁得头发都快白了,好几个假期都为我恶补作文。可是补来补去,不仅作文水平没有提高,功课反而“嗖嗖”往下掉。于是,老爸买了一堆作文书给我看。见我兴趣挺浓,老妈又为我买了好几本。结果书越看越多,知识丰富了,视野也开阔了,作文水平自然是蒸蒸日上。

老师也极力调动我们的写作热情,并试着把我们的成果投寄给报刊。一天,邮局为我送来一本《创新作文》。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我立马蒙了,腿都似乎动不了了——我的作文,虽然是几句话,它,它竟然发表了!我不是做梦吧?掐了掐大腿,痛!嘿嘿,不是白日做梦,而是梦想成真啊!

老师让我们用“狐狸”“词典”“森林”这几个词写一篇想象作文。我开了个夜车,用心编写。结果作文被老师看中,并推荐出去了。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的作文登上了《花季·雨季》。校长亲自祝贺!哈哈,我一定要继续努力!

回想当年的“写作之路”,那叫一个“坎坷”啊!有一回,我正思索一个词,是“蹦去”好,还是“奔去”好?我左思右想,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我一拍脑门,心想,“蹦去”更能突出我的可爱,对!就用“蹦去”。问题解决了,心中豁然开朗。

从没发表到发表一段话,再到发表一篇作文……这中间有许多艰辛,有时为了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要想很长时间才能定下来。俗话说得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当然光会改肯定是没用,一定要多看书,这样,写作文才能十拿九稳!

(指导教师:陈芳)

文竹作文400字 篇3

文竹 我家有一盆文竹,它已经陪伴我三年了。它个儿虽不大,但很茂盛。它生长的不快,但不像花儿一样华而不实。它总是慢慢的长,有秩序的长。 它是翠绿色,纤细的根茎。叶子是针形的。它不用精心照料,给它浇水就可以了。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把它剪断一节它仍会长出新的枝叶。它的叶子并不扎手,摸上去会联想到兔毛,手心一阵痒痒。 文竹并不美丽,但它很朴实。文竹并不珍贵,但它能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孩子们写完作业,望一会它,眼睛得到了休息。大人看一会,仿佛劳累全除。 有一次,我发现文竹上长了虫子,爸爸说用香烟水浇可以把虫子杀死。可是,我浇的太多了,文竹开始枯黄,大片掉叶子。我每天拿清水浇,修剪枯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星期后,情况开始好转。叶子也渐渐变回绿色。通过这件事,我以后更爱护这盆文竹。 文竹,你是一位绿色天使。你有个性而不张扬。你虽不美丽但很朴素。文竹啊!我希望你一直伴随我的成长!

第9篇

文竹作文 篇4

文竹作文

文 竹砂子塘小学四(2):石佳昕在我的家里 ,有一盆小小的文竹,是我妈妈在饭店吃饭时服务员送的,它婷婷玉立,十分惹眼。文竹的.叶子象缩小了的松树叶子,但松树叶子扎得人疼,而文竹呢,手一摸上去,就感觉软绵绵的,可好玩了!特别是在浇过水的早晨,暖暖的阳光洒在翠绿的文竹上,上面的水珠一晃一晃的,全都变成了彩色的,真象一颗颗晶莹透亮,散发出圆润光泽的小珍珠,再配上文竹翠绿的枝叶,它们就更加迷人了。啊!我真喜爱你文竹!文竹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篇5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而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阅读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很多课文的“探究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摘抄优美的句子”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另外, 在中学阶段, 学生的阅读面大大增强, 可以让学生在课间阅读中积累语言优美或富含哲理的句子, 甚至熟读一些优秀作文, 从而加以揣摩。

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 看到的或者想到的。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写真实的事情, 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 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注重学以致用

中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背影》是一篇饱含父子深情的文章, 在教完这篇文章后, 举行了一次“从细节感亲情”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启发学生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点滴细节, 体悟蕴含的父母真情。同学们踊跃发言, 很多同学说着说着禁不住眼泪就流了下来。用这种方式能激励学生们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文竹作文 篇6

文竹

我家有几株文竹。它们是我偶尔间获得的,虽然它不是我最喜爱的`植物,但我仍然细心地爱护它,照料它。

它们刚入我家的时候,是无比的弱小,仿佛风一吹就倒了似的。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看它是怎么成长,可是它长得很慢很慢,一气之下的我真想把它摔个粉身碎骨,可是当我一看到它弱小的身躯,我又不忍心下手了。

由于它一天一天地成长,我只好把它放在阳台上了,不知什么时候,它旁边多出了几株绿豆芽,他们愈长愈高,仿佛在攀比似的,不久,一根文竹身体枯黄,啊,我以为它生病了,慌慌张张的,不知怎么办才好。

后来我一想:这应该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吧!一株株文竹死亡,又一株株竹子诞生,就这样,它们不停地循环着,不停地成长。

如今,它们不像从前那么弱不禁风了,它们的枝叶和枝干足以表明,它们长大了!

暴雨时,它们团结一致,茂盛的枝叶密密麻麻地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绿网,无论风怎么刮,雨怎么下,它们还是永不分离。

多么强的团队精神!

文竹作文300字 篇7

从那以后,我便关注起它来了,渐渐地我发现它的性格很娇气。有一次,我连续浇了三天水,把它伺候得可舒服了,但没想到,过了几天,它的叶子全黄了,吓得我赶紧问妈妈,妈妈跟我讲,文竹对水可严了,夏天只需要三天浇一次,冬天一个月浇一次就够了。其实,它娇气的性格还不止这一点呢!后来,我竟然发现,它清高得连一点人间烟气都受不了,如果让它长时间呆在厨房或者有人吸烟的地方,它也会发脾气---叶子全黄。

但是你也不要瞧不起它,其实它的性格也有坚强的地方,甚至是外柔内刚呢!就那一次,它的叶子全黄的时候,爸爸想把它扔了,可妈妈看到我很伤心,就说:再等等吧,我们救救它!于是妈妈拿来一把剪刀,把它枯黄的枝干和叶子剪掉了,又给它松了松土,最后过了半个月,它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并且比以前长得更茂盛!

我的“学科作文”的行动研究 篇8

自从做语文老师的那一天, 我就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来改革我的作文教学, 如“作文三级训练”“多媒体组合作文训练”“情景作文教学”等, 但效果不是很好, 学生依然不愿意写作文, 害怕写作文。

2000年10月, 因为指导学生参加深圳市福田区科技节, 撰写科技小论文, 发现学科学习蕴含丰富的写作素材, 开始思考作文和学科的关系, 尝试从学科学习中找到作文教学突破口。2002年, 申报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作文与学科整合。2008年, 申报“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 并立项为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同年, 成为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系统公益科研资助项目。

过程与改革措施

整个研究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文与某个学科的整合”。主要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思考作文教学改革, 立足作文内容的资源开发, 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第二阶段是“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 开始跳出作文思考作文, 倡导所有教师参与作文教学, 开始构建新的作文教学体系。

(一) “作文与某个学科整合”

这个阶段的主题是作文与音乐课的整合, 音乐课和作文课连堂教学。

在“音乐欣赏”课上, 学生欣赏音乐, 想象情境, 用耳朵感受音符, 用眼睛捕捉精彩, 用行动表现画面, 用心灵感悟音乐的空间。一段旋律, 一幅画面, 一次想象, 一番体验, 在音乐中再现画面, 在表演中融入自我的情思, 在交流中整理自己的理解。

“音乐欣赏课”之后是“习作指导课”。“习作指导课”上, 学生理清欣赏课的程序, 把握上课的重点, 明确作文内容。

在“作文与某个学科的整合”的这个阶段, 我们改革的总体理念是:

第一, 整合学科内容, 确定共同目标。音乐作文课并不新鲜, 以往的做法是由语文老师选定一首乐曲放给学生听, 然后学生自由想象成文, 教师对音乐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理解、表达难以协调统一, 结果音乐内涵没有领悟好, 作文又表达不清。现在, 由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组成合作教学团队, 共同设计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上,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大胆表达自己心中之景, 既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 又达到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既训练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同时为学生的习作打好了基础。在作文指导课上, 既强调对学科特征的继承, 使整合的学科不丧失其自身特性, 又强调了学科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两种课堂互相调节, 相互适应,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第二, 创设情境, 训练表达技能。在“音乐欣赏课”上, 师生一起聆听音乐, 交流感受, 再现情境, 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涵, 相互间的沟通、碰撞, 彼此间的会意、共享, 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习作指导课”上, 老师让学生回忆并描写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体验, 把课堂生活当作作文的主题和素材, 帮助学生学习选材, 理清思路, 构思文章。

(二) “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尝试, 课题组开始梳理作文和学科的关系, 找出作文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作文训练有它自身的规律, 学科教学也有它自身的体系。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确定作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 从自然、美术、体育、音乐等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我们初步确立了各年段的整合点。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 初步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流程:

第一, 语文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备课, 明确共同的目标。例如:三年级的自然课“大气的压力”, 我们把它确定为整合课程。作为自然课, 它是一堂实验课, 与之相关的目标是: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了解实验现象, 并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自然老师需要明确三年级学生观察、表达、思维能力的水平, 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 及时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实验的过程, 讨论实验的现象、结果, 尤其是强调做实验的动作。这样, 自然课和作文课就有了整合的基础, 自然老师和语文老师就有了共识。

第二, 要求学生在学科教学的情境中学会说出自己的体验。比如, 在自然课动手做实验, 在音乐课上表演, 在体育课上进行分组对抗比赛, 在美术课上写生、设计未来的汽车, 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玩玩、做做、说说、画画, 然后把自己参与的情境说出来、写出来。要求学生用完整、顺畅、清晰的语言说出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过程、感受。

第三, 指导学生作文, 让学生回忆、描述课堂教学情景。比如, 学完“大气的压力”一课后, 语文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再现课堂情景: (1) 把玻璃杯装满水。 (2) 将纸板盖住杯口。 (3) 用手按住纸板。 (4) 把杯子侧转, 松开手。 (5) 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出示动作的词语:装满、盖住、按住、侧转、倒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有顺序地说一说老师的实验过程, 然后议一议实验的现象、结论, 学生根据要求把课堂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写成文章。

在这个阶段, 我们提倡写两种作文:一是学生写学科作文;二是老师写学科作文 (课堂实录或课堂反思) 。

为了提高“学科作文”的水平, 学生需要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掌握课堂笔记记录的要点, 具体包括:老师提出要解决 (学习) 的问题、内容、总结、要求、重点, 同学精彩的提问、发言、活动, 课堂的行动、气氛, 学习过程, 热闹的场面, 同桌的表现, 最佳问题, 重点内容, 精彩瞬间, 精彩对话, 搞笑动作, 幽默语言等, 然后在习作指导中, 把课堂笔记转化为一篇观察记录。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学科作文, 课题组的老师也开始亲自写学科作文。学生的学科作文以课堂观察和课堂体验为主, 并把课堂观察和课堂体验写成一篇有主题的“课堂故事”。老师的学科作文以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为主, 并把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融入有主题的“课堂实录”。

这样, “学科作文”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也推进了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水平。

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2008年9月, 学科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 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了检测, 对照班和实验班所有数据没有什么区别。2010年10月, 我们使用同样的方法, 仍委托原来的测评机构, 数据显示:实验班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对照班十个百分点, 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作文能力最差的学生与作文能力最好的学生差距缩小。

文竹作文300字 篇9

我把文竹放到阳台上,和其他植物整齐地摆放在一起。我仔细地观察了文竹一番。它之所以叫文竹,不光是因为它的外表看起来很文静的样子,还因为它的茎像竹子。它的叶子很蓬松,长得密密麻麻,像羽毛一样,跟松树的叶子很相似。

文竹的叶子看着很扎手,其实摸着很柔软。看着就像一团绿色的云彩,闻着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可能因为太好奇了,我把文竹的叶子往嘴里放了一点儿,苦苦的。风一吹,叶子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

我每隔一天都会给它浇一次水,让它晒一会儿太阳。文竹好像也认识了我这个朋友,在阳光下,它显得更加青翠了。

文竹是常见的盆栽植物,不仅对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它的根可以入药,对治疗气管炎和止咳有一定的疗效。

文竹作文300字 篇10

文竹有点像竹子,但又比竹子细很多,我总觉得它更像松的缩影。文竹的叶子是大片的,每片又山许多毛茸茸的小叶片组成。文竹四季常绿。初春,它那绿油油的枝条抽出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茸茸的绿叶。幕春时节,文竹的新枝上又伸出许多嫩绿的细细的新叶片,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文竹轻拂。刚浇过水的文竹,更是好看。晶莹的小水珠含在密密的绿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文竹还是那样绿茸茸的。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一片。形成了一片绿荫,让人感到清雅、文静。

拿什么留给你,我的作文 篇11

一、留点真实, 告别浮夸

在半命题作文《X X也美丽》中, 有学生写《盲人的世界也美丽》, 以盲人在生活中克服多方面困难为主要情节展开写作。题目确立虽然符合半命题作文的要求, 但题目范围显然有点大, 在一篇600字的作文中, 展现生活的全貌, 对于初中生来说, 着实有些难度。且作文选取的写作素材与切入角度, 似乎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 真实感不好把握。即使学生身边确有一位盲人存在, 仍需要大量的生活观察与素材积累作为写作准备, 并依据篇幅适当取舍素材, 而并非面面俱到, 写成一篇流水账, 反而给人堆砌、浮夸之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如同一棵树, 真实是根基, 修辞手法、结构布局、思想意义都构建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倘若根基不牢, 即使参天大树, 也经不起风霜的敲打。其实, 要凸显作文的真实感, 并非临渴掘井, 关键在于留心观察, 于生活的片段中攫取素材。首先, 在教材中就地取材。如《羚羊木雕》展现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琐碎小事, 情真意切, 是用于作文的最佳素材。其次, 挖掘校园素材。你的同桌、你的校友、你的老师, 甚至校园中的花花草草, 都可作为感想随笔, 记录下来。第三, 在生活中择取素材。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通过日记、生活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 便形成了丰富的素材宝库。

二、留点个性, 告别盲从

再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命题作文已运用多年, 可供学生参考的范文较多。尽管学生从中参悟了许多灵感, 但过度依赖范文仍会桎梏学生的思想。加之, 见到这个题目, 学生会很自然地想起教师、交警这些职业, 于是雷同现象严重, 一个班里一半学生的梦想是当老师, “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另一半学生的梦想是当交警, 指挥交通维护秩序。作文应该是学生思考力、观察力和表达力的综合展现, 盲从、趋同的心理, 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作文而作文, 其结果必然使作文走向程式化, 最终迷失了自我, 又何谈个性呢?

然而, 作文中彰显个性也要讲究适当的方法, 并非将脑子里想的话原封不动地照搬出来。凸显个性, 是表达与众不同之处, 独特之处。首先, 要汲取范文的营养, 而不是照本宣科。广泛阅读范文,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为什么很多学生阅读大量优秀文选, 仍旧写不好作文呢?是因为没有找对学习范文的方法。范文的成功在于结构布局、修辞手法和切入视角等方面, 如简单地将“王老师”变成“李老师”, 便失去了借鉴的意义。其次, 从兴趣出发,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教育方式各不相同, 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鼓励学生挖掘个人兴趣, 由兴趣阐发心声, 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而教师则给予鼓励与肯定, 提振学生的信心, 个性会自然流露出来。

三、留点思想, 告别直白

一篇自由命题作文, 学生以《外婆做饭真香啊》为题, 写外婆做饭的味道, 将全篇重点放在了饭香可口上, 忽略外婆买菜做饭的艰辛, 融在饭香中的浓浓亲情。文字缺少了情感, 也就缺失了张力, 自然无法吸引人。给人感觉, 作者心有千言万语, 下笔却空洞无物。为什么学生想得到, 却写不出;写出来, 又不尽如人意, 总觉得不能展现心中所想呢?

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 多加形容词, 多用排比句、修饰语, 文章就会显得有内涵, 实则不然, 过多的形容词会使文章变得华而不实, 缺少深度。甚至在某些场合, 动词更具穿透力和表现力。如“外婆的菜篮子很沉很沉”一句, 若用动词来体现, 即“外婆双手抱着菜篮子”中用了“抱”字, 显出外婆的吃力, 比直接用形容词“沉”更具有说服力, 也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另外, 在生活化方面, 很多学生认为语言过于生活化, 会使人感觉庸俗, 这是认识上的谬误。语言来自于生活, 必将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本原, 但生活中的常用语, 并不代表庸俗。如上面的作文题, 换成《忘不了的香味儿》, 不但没有降低品位, 反而融入了浓浓的亲情, 吸引读者的眼球, 激起阅读的欲望, 文章亦彰显出了思想性。

文竹小学作文 篇12

因为竹翠绿、挺拔、无傲气、有傲骨、刚中带柔、节节向上、高洁且直、顶天又立地、自古绝世清高无数名人颂扬,气势万丈刺青天,侠骨柔肠斗风霜。

爸爸说,他要学习不屈不挠的竹,做一个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人。

妈妈说,她爱梅。

因为梅秀绮、瑰丽、白如雪、吐幽香,奇曲独韵、柔中带刚,娇艳赛西施,柔美胜王嫱,世间百花凋谢,凌寒独自开放,怡雅清高雪中仙,冰清玉洁风寒当。

妈妈说,她要学习娇艳高尚的梅,做人要学梅傲风霜。

我说,我爱牡丹。

因为看到牡丹,方明白她不仅仅是富贵的象征,更是美丽的代名词。那一大捧一大捧的花朵如彩色的烟火燃烧在枝头,典雅华贵仅限花王的本性,那上仰的秀容透着不畏贬谪(zhe)的骨气,傲骨中却是纷繁线条掩素蕊的柔情媚意......一朵一朵仔细欣赏,直到忍不住想亲吻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直到陶醉在那若有若无的芬芳里,直到在那陶醉中浅浅吟道:“国色朝酒,天色夜染衣”.......

我说,我要学习不屈不挠的竹,做一个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人;我说,我要学习娇艳高尚的梅,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我说我要学习富贵美丽的牡丹,做一个怡雅中有着不畏贬谪的骨气的人.......

文竹小学作文 篇13

文竹,你们一定没听说过吧。这是一种盆景式植物。顾名思义,就像竹子一样,只不过变小了许多罢了。它和竹子一样,全身亮绿色,有挺立的竹杆。在竹干的接痕上,伸出了一条条支杆。支杆上,长满了尖尖的竹叶。乍一看下去,真的是和竹子没什么两样。但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不同的地方了。没错,在每个接痕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尖尖的小刺。我想,这个刺大概是它用来防身的吧!果然,我用手指轻轻一碰,便把我的手刺了一下,像被蜜蜂蛰了一下似的。还好,没有出血。

我爸爸说,一般的竹子一开花,便会枯了、死了。然而,文竹不是这样的。它开了花,却活得好好的,等待下一次开花。我听见文竹会开花,心里充满了好奇,想看看这朵花,便天天仔细地看文竹。过了一段时间,文竹打了一些白色的花苞。我高兴极了,天天更加注意地看。终于,在前些天,文竹开花了。在翠绿的支杆上,挂满了朵朵淡黄的小花。那些花儿,大概只有我小指盖的六分之一大。花边儿是翘起的,像玫瑰花那样翘着的。开了花的文竹,显得更美丽了。

我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观 篇14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 熟读教材,开阔视野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低年级教材内容生动、富有情趣,如《鲜花和星星》《乌鸦喝水》;中年级的教材内容优美、略含哲理,如《庐山的云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经典、充满理性,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大的麦穗》。体裁也由诗歌、童话到散文、说理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视野随着教材不断开阔。

2. 系统讲解,提供范例

第十二册的习作四《一次实验》,细细分析教材会发现,第四单元《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等课文已经对实验类习作的写作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井井有条的实验顺序,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以及由此获得的深刻道理,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技巧训练。

3. 不断积累,习作源泉

语文教材并非孤立使用,即使到了高年级,我们仍可借鉴低年级教材,比如我们在想象《如梦令》的意境时,可以借鉴五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年级《荷花》等课文,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中情趣,习作内容也生动、充实了很多。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有一篇游记,没有外出游览经验的孩子们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学生的创意让我眼前一亮,她竟然把我们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串联起来,用流畅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把一篇游记写成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云雾缥缈的庐山,到千峰钟秀的黄山;从清脆悦耳的鼎湖山泉声,到黄果树的银雨洒金街;从蜿蜒的万里长城,到恢弘的秦兵马俑……文采飞扬,正气浩然。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好的习作来自观察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入微的心灵,是不会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农田里的秋收春种,庄园里的鸡鸭犬羊……都是不断涌来的“源头活水”。写五年级上册《秋天的落叶》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别致的“树叶时装秀”,他们把采集到的树叶做成精美头饰,赏玩、展示,把大自然给予秋天的色彩与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习作也是异彩纷呈。

2. 好的习作来自请教

老人是生活宝典,他们坎坷曲折的生活经历、丰富诙谐的语言积累是我们习作的良好素材。五年级下册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我引导学生把自然现象与作物的生长联系起来,布置学生采访家中老人,整理记录。于是,学生们对风、雨、云、霜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3. 好的习作来自感悟

六年级上册习作六《采访家乡能人》,我们班分小组走进了各个村庄有名的养鸡大户、养鸭大户、种田大户家中,实地参观了这些较大的家庭产业,真切地感受了农村人的自强不息……学生骄傲与自信之情洋溢于习作之中。

三、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农村孩子的生活圈相对狭促,要在学生微波泛泛的习作中点缀一圈圈涟漪,换一种视角,便可以推陈出新,使习作饶有别致。

1. 语言上巧变通

六年级上册习作五《家乡的土特产》,很多学生写盐豆、大蒜等,却没有与众不同的风味。张同学以一句浓重乡音“想知道俺家乡的特产不?”开场,让普普通通的大蒜“土”出了味道,“土”出了特色,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化,不能不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2. 立意上出新奇

命题作文《迟到》,很多学生毫不犹豫想到气喘吁吁跑进教室,满脸紧张看着老师的“迟到”场面。换一种角度,“子欲孝而亲不待”,“爱”的表达有没有迟到的时候?因为胆怯而没有承认错误,一句“抱歉”有没有迟到的时候?立意上别出心裁,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会酝酿出更多的情感。

3. 方式上敢尝试

六年级上册习作二《感恩父母》,很多学生是平铺直叙地作文,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只抓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特别是在叙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时,尝试用电话对话的方式组织全文,不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把那份羞涩与亲情展现出来了吗?既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又简约、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情感。

上一篇:优秀党员陈玉芳先进事迹学习体会下一篇:个人理财大题库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