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共8篇)
考点知识系列清单
——编者:汪建飞
备课说明:
2016年人教版语文变化较大,古诗文分散在现代文之中,个人认为不利于学生集中掌握古诗文,因为学习了一篇文言文,马上又学现代文,学生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很容易忘记,且先学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先背记。故决定先上古诗文,再上现代文。
一、古诗文部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本诗虚实结合描写沧海景物,实写的句子有(“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虚写的句子有(“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2、实写景物中,动态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4、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全诗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次北固山下》——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本诗属于五言律诗,首联是(1、2句);颔联是(3、4句);颈联是(5、6句)尾联是(7、8句)。
2、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之中,一叶白帆端正的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3、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比喻事业发展顺利)
4、形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良好,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可以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表达。
5、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蕴含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6、该诗中心句(主旨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该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该词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的句子是(枯藤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该句画面(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西风,孤寂地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盘旋的寒鸦,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
3、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对比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4、该词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第8课 《世说新语 二则》
咏 雪——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1、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对比)
3、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第12课《论 语》十二章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请分析文中句子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道德修养的?(见文中勾划句子)
2、填空题: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按时复习的重要性;
B.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欢迎各国的朋友; D.以信为本,曾子反躬自省时,总会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E.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F.讲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N.运用比喻,指明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G.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还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关于修身的句子,理解翻译其意思(课后练习第一题):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C.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贫困的忧愁,颜回依然自得其乐)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E.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能被改变)
4.课后练习第五题:《论语》中的成语(见书上)
第16课《诫子书》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文意理解: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第20课《狼》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主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根据课文的叙事线索填空: 狼 狼 狼 狼 狼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3、故事的开端是(遇狼)发展是(惧狼,御狼)高潮和结局是(杀狼)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4、本文的表达方式是(前文记叙,最后一段议论点明中心),中心句是(最后一段)
5、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屠夫是一个有勇有谋,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狼的特点是贪婪凶残,狡猾)
6、最后一段议论有何作用?
(点明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7.划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8.课后练习题:第三题和第四题要解释。
第1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朝花夕拾》的内容(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朝花夕拾》共十篇,分别简要概括主题: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
《父亲的病》——(揭露了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生活,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藤野先生》——(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范爱农》——(追叙作者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朝花夕拾》中六个主要人物形象:
长妈妈:——勤劳质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毫无民族偏见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妥协懦弱 父亲:——严厉慈爱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4、《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他儿子还阳片刻.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理性的批判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回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5、《五猖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而没有具体写东关五猖会的盛况,而是写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逼迫背诵《鉴略》扫兴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6、《二十四孝图》中最令我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故事,形象的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人教版七(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一、咏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思
1、内集()
2、讲论()
3、俄而()
4、差()
5、拟()
6、欣然()
7、因()
8、未若()
(二)用“/”画出句子的朗读节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本文反映了古代书香门第怎样的生活情趣?你喜欢这样的家庭生活吗?请说说理由。附《咏雪》对照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二、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期()
2、日中()
3、去()
4、乃()
5、不()
6、哉()
7、委()
8、家君()
9、引()
10、顾()
(二)用“/”画出句子的朗读节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元方时年七岁
3、待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期日中
(三)本文的友人错在哪里?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元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一下。
附《陈太丘与友期》对照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解释文中带点词的词义:
1、子()
2、时()
3、说()
4、愠()
5、君子()
6、吾()
7、日()
8、三()
9、省()
10、为()
11、信()
12、传()
13、惑()
14、天命()
15、逾()
16、矩()
17、罔()
18、殆()
19、箪()20、堪()
21、之()
22、者()
23、好()
24、乐()
25、饭()
26、水()
27、肱()
28、于()
29、焉()30、善()
31、者()
32、川()
33、斯()
二、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附课文的文白对译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文化内涵】1句讲学习方法,2句讲学习乐趣,3句讲为人态度,4句讲学习方法,5句讲学习方法,6句讲人品,7句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8句倡导安贫乐道的思想,9句讲学习态度,10句讲珍惜时间,11句强调人要有志气、品格,12句讲学习方法
一、《世说新语》两则
1、重点字词解释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顾:回头看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问答题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4.《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w W w.X k b 1.c O m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二、《论语》十二则: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时习:时常的复习。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曰:其恕乎?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三.问答题
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答: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诗五首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曹操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3、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 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4)屠大窘 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8)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10)目似瞑 瞑:闭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12)屠暴起 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16)狼亦黠矣 黠:狡猾。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诫子书》译文及练习
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关键词:虚词,以,文言虚词阶梯式积累
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 可以说是“实词”的对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指出:“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其配合实词、完成语法结构的功能来分, 虚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等类型。学好对实词有着重要的“协助”作用的虚词, 不但是学好实词的必要, 更是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因为, 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一个虚词之差, 可能谬以千里;巧妙运用虚词, 则可语句增色。
古代汉语的虚词教学自初中阶段开始分步骤、成系统地进行,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初中学生的现代语文理解力已经基本成熟, 这时要指引他们探求原本, 追根溯源, 了解古代文化知识, 要实现这一目标, 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 扫除语言阅读的障碍, 做好文言文教学。而相比于现代汉语虚词来说, 就初中段的学生学情来看, 文言虚词的教学难度要高一些, 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长期的教学试验中, 我们找到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就是“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具体而言, 即指,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 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在强调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为学生夯实文言阅读的基础。
以下, 我们以常见虚词“以”的教学 (初中《语文》人教版) 为例, 说明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
一、横向比较:对虚词的多种用法进行综合
主要的做法是, 与教材相比较, 对权威工具书中“以”的用法进行汇总, 总结得出7~9年级《语文》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结果如下: (1) 介词“以”意义众多。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 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 (2) “以”兼属连、介两类词。无论连词、介词, “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 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 (3) “以”还有动词用法。词典解释为:“ (动词) 用”;“介词, 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 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 解说虚词的来源, 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 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 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 归纳整理, 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 (1) 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第一, “以”作介词, 表示“用、把”, 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 “以”作连词, 表示“以便, 用来”, 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 “以”作动词, 表示“认为、以为”, 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 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 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 (2) 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 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 共出现七次“以”, 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 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 (3) 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本阶段总结复习, 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 “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 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 “以”译为“用”, 它是动词还是介词?“以”作介词, 一般在名词之前, 形成介宾短语, 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 “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 可译为“推辞”, 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军中多务”来推辞, “以”是介词。 (2) “以”译为“因为”, 它是介词还是连词?“以”作介词, 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 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 (《满井游记》) 。“以”后紧跟名词“游”, 组成介宾结构, 充当状语, 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 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 译为“因此”、“以致”, 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 “以”为连词。
综合上述, 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讲授需注重阶段特征, 采用阶梯式教学的方法, 对新知识敏感, 对旧知识熟悉, 为求“知新”, 巧妙“温故”, 形成知识体系, 以序列式教学步骤保证学生的习得效果, 并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体系。
关于“以”的用法, 附录教学内容如下:
附录:
[关键词]人教版 文言文注释 素琴 泯然 得无 固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03
“译事三难:信、达、雅。” [1]严复先生在百年前翻译《天演论》的时候就曾在《译例言》中有此慨叹。“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翻译作品内容忠实原文,方谓为“信”;文辞流畅,谓为“达”;文采摇曳,谓为“雅”。其实,外文翻译如是,古文翻译亦如是。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人教版教科书的文言文注释,其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以及提高语文能力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课下注释亦并非无不可商之处。
以下就教学中出现的对教科书注释的质疑,整理出有待商榷的文言文注释四例,以供参考。
“素琴”为何物?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中,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在课本注释中,其对“素琴”的解释为“不加装饰的琴”。显然,编者在对“素”一字的解释上,择取了有关“素”的“质朴无饰”的含义,体现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行,乍看也可算文从字顺。然而如此一来,一旦联系下文,不合情理的情况便出现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下一句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课本接着对有关“丝竹”的解释为“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既然陋室中没有奏乐的声音搅扰,又如何弹琴呢?这不是不合情理么?是不是注释出了问题?
查找相关资料之后,可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笔者在拜读过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的论文后,亲自翻阅了论文中有关典籍的原文,同样在《宋书·陶潜传》中发现有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的记载。[2]笔者继而查阅《晋书》,又在《隐逸传·陶潜》发现其中亦载: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3]从这两部典籍中,我们可以得知,晋代陶渊明常常在酒酣兴起时弹抚弦琴以寄隐逸情志,也体现了陶渊明的雅趣。“无弦琴并非无音之琴,而是能够发出超乎具体声音之外的‘大音。”[4]
晋代的素琴是如此,唐代的素琴是否就果真无弦呢?笔者发现人们有关人教版对“素琴”为“不加装饰的琴”的注释之质疑在网络上的讨论也相当热烈,一些网友的见解亦言之成理。为免有失偏颇,笔者亲自翻阅了众人所提及的相关唐诗原文,果然发现,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一诗中曾写道:“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5]而与《陋室铭》作者刘禹锡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两位诗人李益与白居易,李益亦曾诗云:“素琴苦无徽,安得宫商全?”[6]白居易与刘禹锡更是同龄人,亦曾吟道:“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7]由此可见,在刘禹锡生活的唐代,诗人们已多用“素琴”来表示无弦琴。
那么,将《陋室铭》中的“素琴”解释为“无弦琴”,如此释义是否有据可依呢?《康熙字典》中对“素”一字的解释中,即有一则“素,空也”[8]的注释。而参照《诗·魏风》,其中便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9]一句,意思是“那些君子(即贵族)啊,不要空吃闲饭啊”,此句中的“素”即为“空”义。若将“空”的注释放在《陋室铭》的注释上,则“素琴”义为“空琴”,然则何谓“空琴”呢?与生活中的“空碗”“空盘”“空瓶”一样,“空琴”即为只有琴身,而无琴弦的琴。外儒内道的刘禹锡在官场失意后,隐居陋室,借“素琴”这一意趣,寄托了自己远离案牍、安贫乐道的澹泊心境。
“泯然”是“完全”的意思吗?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选取的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有“泯然众人矣”一句,课本对“泯然”的注释是“完全”。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注释曾给笔者带来过解说的困扰。学生质疑:“‘泯然两个字,哪个字有‘完全的意思?”然而翻阅各类书籍,无论直译还是意译,人教版中给出的“完全”这一注释都难以做到有据可依。经过一番查找,笔者发现“泯然”应另有注释。
晚唐文学家皇甫枚的《三水小牍·侯元》有“元因拜谢而出,仍令一童送之。既出洞穴,遂泯然如故”一句。[10]清代著作家、刊刻家阮元在其《小沧浪笔谈》中也曾写道:“生平著述数万言,所藏金石文字及宋栞善本不下千种,皆泯然无存。”[11]从这两篇文章中可见,“泯然”就曾有“消失”之意。
那么,“泯”一字究竟具体为何义呢?《尔雅·解诂》中就曾有“泯,尽也”。[12]可见,“泯”字曾有“尽”义。而“尽”与“消失”是为近义。再看“然”字,《广韵》释为“如也”。[13]在《诗经·邺风》中有“惠然肯来”,而在《礼记·檀弓》中也有“贸贸然来”[14]一句。可见,所谓“如也”,在释义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起到表状态的作用。这样一来,“泯然”一词便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消失的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计划(社科)》之“通过国学教育提升我省优秀运动员人文素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态”。结合《伤仲永》的原文,为了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可以在翻译时将表状态的“然”字隐去不译,直接将“泯然众人矣”译为“消失(在)普通人中间了”,意为方仲永成年后不再如年幼时天资聪颖、文才出众了,已经沦为不起眼的普通人,丢进人堆就找不着了。
“得无”与“大概”是一回事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取了《岳阳楼记》这一名篇,在第二自然段末尾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教科书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笔者认为,这条注解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编者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对标点符号使用不合理。《现代汉语词典》对“大概”的解释意为“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15]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表估计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而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中,表估计作用的“大概”一词之后的句子,一般不以问号结尾。编者在做注释的时候,一边选取了“大概”这一表估计的词,一边使用了问号表反问,就显得句式不通了。
其次,“得无”是否就与“大概”画等号呢?我们只要查找相关书籍,便可知晓“得无”一词在古代是一个常用词。
《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为了说服态度强硬的赵太后同意将溺爱的长安君“出质于齐”,以求取齐国兵援。触龙面见时,开始先是拐弯抹角,聊起了家常:“日饮食得无衰乎?”[16]意思是“(太后因为长安君的事烦心)每天的饮食有没有减少啊?”其从饮食谈起,最终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这里的“得无”与“乎”呼应,表揣测。
明代崔铣在《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中写道:“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可以翻译为“你们(家)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生活贫困吧?”[17]
《聊斋志异·促织》中主人公成名后拿着妻子从驼背巫处求来的纸条思忖“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8]这里的“得无”同样可以翻译成“莫非”,意思即为“(这字条)莫非是告诉我捉虫子的地方?”
从这些前文中便可见,“得无”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恐怕”“莫非”“是不是”“有没有”等词,通常在句中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将以上释义放在《岳阳楼记》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一样可以说得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是不是有所不同呢?”除此以外,将“得无异乎”翻译为“恐怕有所不同吧?”“会不会有所不同呢?”“莫非有所不同吧?”皆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既充分表现出了范仲淹对迁客与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猜测,又忠实于原文。
“固”究竟为何义?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中,对《陈涉世家》的“固以怪之矣”的解释是“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通‘已”。
“自然”一词连接“就”,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然而,若是结合接下来的“以”字,便可发现注释的不妥当之处。因为若将“已”,即“已经”的注解嵌进原句译文中,便会出现“自然已经诧怪这事了”如此拗口且晦涩的翻译。编者可能也意识到了此语句不同的情况,于是将“已”替换为“就”。然而,无论是“以”字或是“已”字,在工具书中,皆看不到“就”的注解。因此,笔者认为“固”字译为“自然”是不恰当的。
首先,我们看“自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自然”一词在语法上的作用一般有两种——“副词。当然”,“连词。表示转折”。考虑到“固以怪之矣”中“固”与下一词“以”(即“已”“已经”)在意思上的衔接,“固”翻译替换为“当然”或是表转折关系都是不妥的。
之后,笔者发现《康熙字典》对“固”字有“‘本然之词”的解释。所谓“本然”,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本来”。
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便有“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19]一句,其中的“固”义即“本来”。放到句子中,便是天下各国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却还不施行仁政,这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
无独有偶,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孟子辞官回乡,面对齐王的挽留时,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这里的“固”便是“本来”的意思,意即“(辞官回乡)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之前)不敢请求罢了”。
可见,在古文翻译中,“固”也常常被解释为“本来”。如此,将“本来”的注释镶入“固以怪之矣”,便可呈现出“本来便已经诧怪这事了”的含义。这样无论从语法上,还是意思上,都更为贴切。
[ 参 考 文 献 ]
[1][英]赫胥黎.严复译.天演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南朝]沈约.宋书(卷九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唐]房玄龄.晋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7.
[4]李剑锋.陶渊明无弦琴意蕴易学新解[J].周易研究,2008(5).
[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唐]李益.李益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唐]白居易.白居易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8]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9]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唐]皇甫枚.三水小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11][清]阮元.小沧浪笔谈[M].台湾:广文书局,1970.
[12]胡奇光,方环海.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3][北宋]陈彭年,丘雍.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4][元]陈澔.礼记集说[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7][明]崔铣.洹词(卷五)[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8][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9][战国]孟子.孟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七上:1.项为之通“僵”,僵硬2.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 5.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3.是通“智”聪明6.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吗”4.不亦通“悦”, 愉快 7.四僵劲不能动通“肢”
5.一切通“无”8.同舍生皆绮秀通“披”,穿
6.通“才”7.尊君在通“否”七下: 1.日 通“攀”,牵引2.对镜通“贴” 3.出门看火伴通“伙”4.治经为博士 通“耶”,语气词5.满通“座”6.(止增笑耳)通“只”八上: 1.便通“邀”,邀请2.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通“横”4.舟首尾长约八分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王毅叔远通“父”,男子美称,用于附字后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 7.选贤通“举”8.矜寡孤独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9.荡胸生通“层”10.通“缺” 11.余 通“桡”,撑船八下: 1.蝉则千通“啭”,鸟叫声2.窥古谷忘 通“返” 3.通“饲”,喂4.才美不外通“现”显露,显现
[强]项为之强:通“僵”,僵硬。《童趣》
[女]诲女知之乎:通“汝”,你。《论语》 [智]是知也:通“智”。《论语》
[说yuâ]不亦说乎:通“悦”,愉快。《论语》 [裁]裁如星点:通“才”。《山市》
[乌]一切乌有:通“无”。《山市》
[诎qū]公输盘诎:通“屈”,理屈。《公输》
[圉]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公输》 [距]子墨子九距之:通“拒”。《公输》
[说yuâ]公输盘不说:同“悦”,高兴。《公输》 [争zhâng]知而不争:通“诤”,直言劝告。《公输》
[不]尊君在不: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转]禅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反]窥谷忘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邪]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马说》
[被]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支]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叮嘱。《岳阳楼记》
二、词类活用
[奔]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
《与朱元思书》 [鞭]鞭数十:鞭打。(名词作动词)
《童趣》 [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名词作动词)
《马说》 [澈]日光下澈:深深透过。(形容词作谓语)
《小石潭记》 [东西]任意东西:往东,往西。(名词作动词)
《与朱元思书》 [斗]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论语》 [寒]凄神寒骨:使…感到寒冷。(形容词作动用法)
《小石潭记》 [坏]天雨墙坏:毁坏。(形容词作动词)
《智子疑邻》 [环]四面竹树环合:像环一样。(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机变]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法。(动词作名词)
《公输》 [尽]公输盘之攻械尽:用尽。(形容词作动词)
《公输》 [近]近岸:靠近、接近。(形容词作动词)
《小石潭记》 [净]风烟俱净:消净,散净。(形容词作动词)
《与朱元思书》 [竞]负势竞上:争着。(动词作状语)
《与朱元思书》 [绝]不能绝也:杀绝,斩尽。(形容词作动词)
《公输》 [空]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寇]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侵犯。(名词作动词)
《公输》 [乐]似与游者乐:嬉戏、逗乐。(形容词作动词)
《小石潭记》 [乐]心乐之:为…感到快乐。(形容词作动词)
《小石潭记》 [乐]以乐其志:使…快乐。(形容词作动用法)
《五柳先生传》 [楼、堂、坊]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像楼一样,像堂一样,像坊一样。(名词作副词)
《山市》 [满]犀兕sì麋鹿满之:充满。(形容词作动词)
《公输》 [邈]互相轩邈:远;争着往远处伸展。(形容词作动词)
《与朱元思书》 [凄]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形容词作动用法)
《小石潭记》 [犬牙]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名词作动用法)
《小石潭记》 [蛇]斗折蛇行: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时]学而时习之:按时;时常。(名词作状语)
《论语》 [守圉]子墨子守圉有余:守御的办法。(动词作名词)
《公输》 [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息]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动词作动用法)
《与朱元思书》 [下]日光下澈:向下。(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下]下见小潭:往下走。(名词作状语)
《小石潭记》 [新]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论语》 [轩]互相轩邈:高;争着往高处伸展。(形容词作动词)
《与朱元思书》 [腰]腰白玉之环:腰佩。(名词作动词)
《送东阳马生序》 [疑]而疑邻人之父:认为…可疑。(形容词作动用法)
《智子疑邻》 [义]吾义固不杀人:坚守道义。(名词作动词)
《公输》 [义]义不杀少而杀众:以…为义;把…当作正义。(名词作动用法)
《公输》 [雨yù]天雨墙坏:下雨。(形容词作动词)
《智子疑邻》 [智]其家甚智其子:以…为聪明。(形容词作动用法)
[北]然则北通巫峡:向北。(名词作状语)
[南]南极潇湘:向南。(名词作状语)
三、文言句式
1.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省略句:
使<之>与台齐。《童趣》
可以<之>为师矣。《论语》 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将以<之>攻宋。《公输》 <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不能绝<守圉者>也。《公输》 <此人>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吾既已言之<之>王矣。《公输》 <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吾>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3.判断句: 是知也.。《论语》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公输》 4.倒装句: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今有人(于此)《公输》
宋何罪之有:有何罪《公输》 起(于鲁)《公输》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 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四、古今异义
[可以]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今)表许可。
[不可乐乎]不亦乐乎:(古)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今)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而已]城市依稀而已:(古)罢了;(今)不过如此。
[盖]盖为不识者:(古)句首发语词,表推论,原来是;(今)盖住、盖子。
[方]荆之地方五千里:(古)方圆;(今)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
[虽然]虽然:(古)虽然是这样,但是…;(今)表转折。
[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
五、一词多义
六、成语
[童趣]怡然称chēng快;夏蚊成雷;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明察秋毫。
《论语》
《论语》
《山市》
《山市》
《山市》
《公输》
《公输》
《公输》
《智子疑邻》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论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省吾身;不亦乐乎;岁寒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往来屑屑。[醉翁亭记]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前呼后应;伛偻提携;觥筹交错。
七、重点词语
[安]安求其能千里也:哪里,怎么。
《马说》 [岸芷汀兰]岸芷汀兰:岸上和小洲上的花草。
《岳阳楼记》 [把]把酒临风:执、端。
《岳阳楼记》 [百]百废具兴:许多的意思。
《岳阳楼记》 [保]父子相保:保全。
[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完备。
[敝]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
[弊舆yú]邻有弊舆而欲窃之:破车。
[蔽]横柯上蔽:遮蔽。
[髀bi]堕而折其髀:大腿。
[璧]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薄bï]薄暮暝暝:迫近。
[薄暮]薄暮暝暝:傍晚。
[薄暮暝暝]薄暮暝暝:傍晚天色昏暗。
[跛]此独以跛之故:瘸腿。
[不详]亦不详其姓字:不知道。
[不一状]不一状:形态不一。
[才美]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制。
[差]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差互]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谗]忧谗畏讥:说坏话。
[禅院]念近中无此禅院:寺院。
[长zhàng木]宋无长木:多余的木材。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朝晖夕阴]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城郭]居然城郭矣:城市。
[叱chì咄duō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宠]宠辱偕忘:荣耀。
[俦chïu]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臭]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处江湖之远]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俶chù尔]俶尔远逝:突然。
[穿结]短褐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窗扉fēi]窗扉皆洞开:窗户。
[辞色]稍降辞色:言语和脸色。
[从]从流飘荡:顺、随。
[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
《塞翁失马》
《岳阳楼记》
《公输》
《与朱元思书》
《塞翁失马》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塞翁失马》
《五柳先生传》
《山市》
《马说》
《咏雪》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山市》
《公输》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山市》
《岳阳楼记》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五柳先生传》
《论语》
《山市》
《与朱元思书》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
《论语》 [大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岳阳楼记》 [殆]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论语》 [箪]箪瓢屡空: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五柳先生传》 [箪瓢屡空]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五柳先生传》 [道]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马说》 [得无]得无异乎:难道没有,大概。
《岳阳楼记》 [得无…乎]得无异乎:怎能不…呢?
《岳阳楼记》 [德隆望尊]先达德隆望尊:品德高尚,名望很高。
《送东阳马生序》 [等]且欲与长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坻chí]为坻:水中高地。
[底以出]全石底以出:露出水面。
[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吊]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牒]以牒为械:木片。
[丁壮]丁壮者引弦而战:壮年男子。
[洞开]窗扉皆洞开:大开。
[短褐]短褐穿结: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多]多会于此:常常。
[俄而]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
[而]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却。
[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然后。
[而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而已]城市依稀而已:罢了。
[方]方出神:正。
[坊]坊若者:街巷、店铺。
[霏霏]若夫淫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弗]弗之怠:不。
[弗之怠]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浮光跃金]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上的水波。
[负]负箧曳屣:背着。
[负]负势竞上:依恃,凭仗,凭借。
[复]不敢出一言以复:答复,这里有顶嘴、顶撞的意思。
[盖] 盖一癞蛤蟆:原来是;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盖]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
[高垣yuán]高垣睥睨:高墙。
[共色]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古仁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固]吾义固不杀人:坚定,坚决。
[故]故时有物外之趣:因此。
[故]故虽有名马:所以。
[故]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马说》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论语》
《塞翁失马》
《公输》
《塞翁失马》
《山市》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咏雪》
《咏雪》
《论语》
《论语》
《岳阳楼记》
《山市》
《童趣》
《山市》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与朱元思书》
《童趣》
《山市》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公输》
《童趣》
《马说》
《山市》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观]昂首观之:观看。
《童趣》 [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童趣》 [归]谁与归:归依。
《岳阳楼记》
[果]果如鹤立云端:果真,果然。
《童趣》 [果]暮而果大亡其财:果然。
《智子疑邻》 [过]以其境过清:太,很。
《小石潭记》 [寒树]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与朱元思书》 [好]好鸟相鸣:美丽的。
《与朱元思书》 [好]其子好骑:喜爱。
《塞翁失马》 [浩浩汤汤shāng]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何极]此乐何极:哪有穷尽。
[何遽jù]此何遽不为福乎:怎么就,难道。
[何命焉为]夫子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
[何若]此为何若人:什么样的。
[何所似]宾语前置,即“似所何”,像什么。
[褐]邻有短褐而欲窃之:粗布衣服。
[恒]数年恒不一见:经常。
[横无际涯]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橫]横无际涯:广远。
[弘]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
[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后]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后。
[胡]然胡不已乎:为什么。
[环堵]环堵萧然: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苦于…。
[篁竹]隔篁竹:竹林。
[晖]朝晖夕阴:日光。
[会]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会意]每有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诲]诲女知之乎:教导,诱导。
[或]或凭或立:有的人。
[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或]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讥]忧谗畏讥:批评指责。
[汲汲]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即]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
[极]南极潇湘:尽。
[集]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计日]计日以还:按约定的期限。
[际涯]横无际涯:边。
[既]既加冠:已经。
[既]既醉而退:已经。
[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塞翁失马》
《公输》
《公输》
《咏雪》
《公输》
《山市》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论语》
《论语》
《岳阳楼记》
《公输》
《五柳先生传》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论语》
《山市》
《岳阳楼记》
《五柳先生传》
《马说》
《岳阳楼记》
《五柳先生传》
《咏雪》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五柳先生传》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假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送东阳马生序》 [见]见公输盘bān:会见。
《公输》 [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公输》 [见xiàn]才美不外见:通“现”。
《马说》 [见xiàn]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公输》 [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塞翁失马》 [讲论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咏雪》 [嗟夫]嗟夫:感叹词,唉。
《岳阳楼记》 [锦鳞]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岳阳楼记》 [尽]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都,全部。
[近中]念近中无此禅院:近处。
[进]进亦忧:到朝廷做官。
[经纶]经纶世务者:筹划。
[经纶世务者]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惊]波澜不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静影沉璧]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些无风中的月影。
[九] 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表示次数多。
[粱肉]舍其粱肉:好饭好菜。
[旧]亲旧知其如此:旧交、旧友。
[旧制]增其旧制:原有的规模。
[居]居一年:经过。
[居庙堂之高]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居然]居然城郭矣:竟然。
[俱]风烟俱净:全,都。
[卷quán]全石底以出:弯曲。
[绝]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君子]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皲jūn裂]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开]连月不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嵁kān]为嵁:不平的岩石。
[柯]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口体之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吃的穿的。
[叩]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类]不可谓知类:事理。
[类]为与此同类:种类。
[戾]鸢飞戾天:至。
[隶而从]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唳]鹤立云端:鸟鸣。
[连亘]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
[冽]水尤清冽:凉。
[临]把酒临风:面对。
[临]执策而临之:面对。
《童趣》
《山市》
《岳阳楼记》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公输》
《公输》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塞翁失马》
《岳阳楼记》
《山市》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论语》 《送东阳马生序》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公输》
《公输》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童趣》
《山市》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马说》
[吝]曾不吝情去留:吝惜。
《五柳先生传》 [吝lìn情]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
《五柳先生传》 [泠泠]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的清越。
《与朱元思书》 [屡空]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
《五柳先生传》 [略无]略无慕艳之意:一点也没有。
《送东阳马生序》 [茫茫]尘气茫茫然:广大。
《山市》 [茫茫然]尘气茫茫然:形容尘土之大。
《山市》 [甍mãng]:碧瓦飞甍:屋檐。
《山市》 [藐]见藐小之物:小而细,弱小。
《童趣》 [庙堂]居庙堂之高:朝廷。
[名]故又名“鬼市”云:叫,叫做。
[明]则明渐少:亮处。
[明灭可见]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暝暝]薄暮暝暝:昏暗的样子。
[命]夫子何命焉为:命令。
[莫]宋莫能守:没有谁。
[谋]为人谋而不忠乎:出主意,谋划。
[慕艳]略无慕艳意:羡慕。
[暮]暮而果大亡其财:晚上。
[内]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心,自己。
[内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乃]乃可攻也:于是,就。
[乃]去后乃至:才。
[拟]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拟作]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比拟。
[逆旅]寓逆旅:旅店。
[念]念近中无此禅院:心想。
[诺]诺:好吧。
[排空]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朋]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睥睨pìní]高垣睥睨: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骈pián]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骈死]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缥碧]水皆缥碧:青白色。
[缥缈]黯然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瓢]箪瓢屡空:饮水用器。
[凭]或凭或立:靠着。
[颇]颇示已志:很,非常。
[凄神寒骨]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戚戚]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期]期在必醉:期望。
[齐]见贤思齐焉:相同。
[其]不可计其层次也:它的。
《岳阳楼记》
《山市》
《山市》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公输》
《公输》
《论语》
《智子疑邻》
《论语》
《咏雪》
《公输》
《咏雪》
《童趣》
《山市》
《公输》
《岳阳楼记》
《论语》
《山市》
《马说》
《马说》
《与朱元思书》
《山市》
《五柳先生传》
《山市》
《五柳先生传》
《小石潭记》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论语》
《山市》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
[其]其实过也:代词,那。
《山市》 [其]其恕乎:大概,也许。
《论语》 [其]其喜洋洋者矣:那。
《岳阳楼记》 [其]其真不知马也:大概,应该是。
《马说》 [其]其真无马邪:难道。
《马说》 [其必曰…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吧。
《岳阳楼记》 [起]起于鲁:出发,动身。
《公输》 [千]禅则千转不穷:表示多。
《与朱元思书》 [千里]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
《马说》 [千转]禅则千转不穷:长久不断地叫。
[迁客]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樯qiáng倾楫jí摧]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悄怆chuāng]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且]且欲与长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箧qiâ]负箧曳屣:书箱。
[亲]亲旧知其如此:亲戚。
[衾qīn]以衾拥覆:被子。
[青冥]高插青冥:青天,天空。
[清]以其境过清:凄清。
[请]俯身倾耳以请:请教。
[请]请献十金:请允许我。
[穷冬]穷冬烈风:隆冬。
[秋毫]明察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驱]驱之别院:驱赶。
[屈伸]手指不可屈伸:指曲。
[趋]尝趋百里外:快步走,赶到,奔赴。
[去]乃记之而去:离开。
[去]太丘舍去:离开。
[去]则有去国怀乡:离开。
[去留]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然]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然而,可是。
[然]然胡不已乎:但是。
[然]然数年恒不一见:可是,但是。
[然则]然则北通巫峡:虽然如此,那么。
[人烟]见山上人烟市肆:人家,住户。
[仁]不可谓仁:对 亲善,友爱。
[任意东西]任意东西:或东或西。
[日]吾日三省乎吾身:每天。
[日星隐曜]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容臭]右备容臭:香袋。
[如]果如鹤立云端:像。
[若]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像。
[若夫fu]若夫淫雨霏霏:像那。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马说》
《五柳先生传》
《山市》
《小石潭记》
《公输》
《童趣》
《岳阳楼记》
《童趣》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五柳先生传》
《公输》
《公输》
《山市》
《岳阳楼记》
《山市》
《公输》
《与朱元思书》
《论语》
《岳阳楼记》
《童趣》
《山市》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
《送东阳马生序》
[若人]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此人。
《五柳先生传》 [三]吾日三省吾身:古代表示多数。
《论语》 [三省xǐng]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论语》 [骚人]迁客骚人:诗人。
《岳阳楼记》 [色]色愈恭:态度。
《送东阳马生序》 [山岳潜形]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岳阳楼记》 [善]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论语》 [善哉]善哉:好呀。
《公输》 [觞shāng] 衔xián觞赋诗:酒杯。
《五柳先生传》 [上下天光]上下天光:天色湖光相接。
[稍降辞色]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舍]舍其锦绣:舍弃。
[舍]太丘舍去:放弃,舍弃。
[舍]至舍:学舍、书馆。
[甚]急湍甚箭:甚于,比。
[胜状]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施]勿施于人:加,施加。
[十九]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时习]学而时习之:时常的复习。
[食s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始悟]始悟为山市:才明白。
[士]士不可以不弘毅:有抱负的人,有地位的人。
[市肆]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
[是]是马也:这。
[是]是知也:此、这。
[嗜]性嗜酒:爱好。
[守]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守圉yǜ]以持臣守圉之器:守卫。
[倏shū忽]倏忽:突然。
[术]近塞上有善术者:术数,推测人事凶吉的法术。
[恕]其恕乎: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数shū]层层指数:计数。
[数shū]然数年恒不一见:多。
[谁与归]谁与归:与谁归。
[说]:请说之解释。
[说之]请说之:解说这件事。
[硕]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大。
[硕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学问渊博的人物。
[私]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下地,暗暗地。
[斯]登斯楼也:这。
[斯]微斯人:这。
[俟sì]俟其欣悦:等待。
[肆]见山上人烟市肆:店铺。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公输》 《陈太丘与友期》 《送东阳马生序》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论语》
《塞翁失马》
《童趣》
《论语》
《马说》
《山市》
《论语》
《山市》
《马说》
《论语》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公输》
《山市》
《塞翁失马》
《论语》
《山市》
《山市》
《岳阳楼记》
《公输》
《公输》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童趣》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山市》
[虽]故虽有名马:即使。
《马说》 [虽]虽杀臣:即使。
《公输》 [虽然]虽然:虽然如此。
《公输》 [汤]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送东阳马生序》 [堂]堂若者:厅堂。
《山市》 [填]门人弟子填其室:充满。
《送东阳马生序》 [通其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马说》 [同人]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志同道合的友人。
《山市》 [湍tuān]急湍甚箭:急流的水。
《与朱元思书》 [退]既醉而退:回家。
[退]退亦忧:退隐。
[万顷]一碧万顷:极言其广。
[亡]马无故亡而入胡:丢失。
[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罔]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危]唯危楼一座:高。
[微]微斯人:没有。
[为]此为何若人:是。
[为]二虫尽为所吞:被。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为]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为]始悟为山市:是的。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因为。
[为]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为]以从草为林:当作。
[为]知之为知之:就是。
[为所]舌一吐而儿虫尽为所吞:被。
[委]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未几]未几:不久,不一会儿。
[未若]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
[畏]忧谗畏讥:惧怕。
[文]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文理。
[文]舍其文轩:华丽,彩饰。
[文轩]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沃wî灌]媵人持汤沃灌:浇洗。
[呜呼]呜呼:表示惊叹,唉。
[无从]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
[无何]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吾]吾日三省乎吾身:我。
[物]不以物喜:外物。
[物外]故时有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
[翕xī忽]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塞翁失马》
《智子疑邻》
《论语》
《山市》
《岳阳楼记》
《公输》
《童趣》
《公输》
《岳阳楼记》
《论语》
《山市》
《论语》
《童趣》
《公输》
《童趣》
《论语》
《童趣》
《山市》
《咏雪》
《岳阳楼记》
《公输》
《公输》
《公输》
《马说》
《山市》
《论语》
《岳阳楼记》
《童趣》
《小石潭记》
《陈太丘与友期》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屣xī]负箧曳屣:鞋子。
《送东阳马生序》 [下澈]日光下澈:照射到。
《小石潭记》 [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
《岳阳楼记》 [先达]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送东阳马生序》 [贤]见贤思齐焉: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论语》 [相顾]相顾惊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山市》 [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岳阳楼记》 [项]项为之强:颈,脖颈gěng。
《童趣》 [萧然]环堵萧然:空寂。
《五柳先生传》 [霄汉]直接霄汉:云霄与天河。
[小生]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偕]宠辱偕忘:一起。
[屑屑]往来屑屑:匆匆。
[欣然]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欣然]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兴]兴正浓:兴致,兴趣,兴味。
[行]三人行:走路。
[性]性嗜酒:脾性,本性。
[徐]徐喷以烟:慢慢地。
[许]潭中鱼可百许头: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大约。
[轩邈]: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晏如]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曜]日星隐曜:日光,光辉。
[曳yâ]负箧曳屣:拖着。
[烨然]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一]长烟一空:全。
[一食shí]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吃一顿。
[依]皆若空游无所依:依靠,依托。
[依稀]城市依稀而已:隐隐约约。
[怡然]怡然称快:安适、愉快的样子。
[已]然胡不已乎:停止。
[已]死而后已:停止。
[已]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以]不以千里称之:凭借。
[以]不以物喜:因为。
[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以]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以]将以攻宋:用来。
[以]可以为师矣:凭借。
[以]全石底以出:而。
[以]仁以为己任:把。
《山市》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山市》
《咏雪》
《咏雪》
《论语》
《童趣》
《论语》
《五柳先生传》
《童趣》
《小石潭记》
《五柳先生传》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马说》
《小石潭记》
《山市》
《童趣》
《公输》
《论语》
《公输》
《马说》
《岳阳楼记》
《马说》
《塞翁失马》
《公输》
《论语》
《小石潭记》
《论语》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以]无从致书以观:来。
《送东阳马生序》 [以]徐喷以烟:用。
《童趣》 [以]一衾拥覆:用。
《送东阳马生序》 [以]以乐其志:用。
《五柳先生传》 [以]以其境过清:因为。
《小石潭记》 [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送东阳马生序》 [以]以亿万计:用。
《山市》 [以]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岳阳楼记》 [以…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认为…是…。
[以…为…]以从草为林:把…当作…。
[以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佁yǐ然]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亦]不亦乐乎:也。
[亦云]其邻人之父亦云:也这样说。
[邑]邑八景之一:县。
[益]亦慕圣贤之道:更加。
[毅]士不可以不弘毅:意志坚定。
[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因]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
[因为]全石以为底:用…作为。
[淫雨]若夫淫雨霏霏:连绵的雨。
[引]下车引之:拉。
[引弦]丁壮者引弦而战:拉开弓弦。
[饮楼上]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在楼上饮酒。
[嘤嘤]嘤嘤成韵:鸟鸣声。
[缨]戴朱缨宝饰之帽:帽带。
[媵yìng人]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
[忧]忧谗畏讥:担心。
[幽邃]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尤]水尤清冽:格外。
[犹]在昼犹昏:如同,好像。
[犹…之与…也]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好像…同…相比。
[游]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交游。
[又]又其上:再。
[又]又闻有早行者:还。
[于]胡不见我于王:给,向。
[于]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
[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
[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于]起于鲁:从。
[于]余常于土墙凹凸处/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
[余]余忆童稚时:我。
《公输》
《童趣》
《小石潭记》
《论语》
《智子疑邻》
《山市》
《论语》
《咏雪》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塞翁失马》
《山市》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公输》
《山市》
《山市》
《公输》
《公输》
《岳阳楼记》
《公输》
《童趣》
《岳阳楼记》
《童趣》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逾时]逾时:过了一会儿。
《山市》 [逾约]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 [屿]为屿:小岛。
《小石潭记》 [郁郁]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形容草木茂盛。
《岳阳楼记》 [欲]己所不欲:想要。
《论语》 [寓]寓逆旅:住。
《送东阳马生序》 [愈]色愈恭:更加。
《送东阳马生序》 [援]援疑质理:引、提出。
《送东阳马生序》
[援疑质理]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 [越]越明年:到。
[愠]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缊yùn]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
[缊袍敝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旧的衣服。
[再]再拜:第二次。
[再]主人日再食:两次。
[赞]赞曰: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造]造饮辄尽:往、到。
[则] 则有去国怀乡:就。
[则]学而不思则罔:就。
[曾不]曾不吝情去留:竟不。
[折]堕而折其髀:跌断。
[辄]造饮辄尽:就。
[谪]腾子京谪守巴陵郡:降职。
[政通人和]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之]昂首观之:代词,它。
[之]见藐小之物:的。
[之]驱之别院:到…去。
[之]心之所向:助词,不译。
[知]人不知而不愠:理解,了解。
[知]知之而知之:知道,懂得。
[知类]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祗zh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指]层层指数:指点着。
[指]争高直指:向。
[至]礼愈至:周到。
[至]去后乃至:到达。
[至若]至若春和景明:至于。
[至于]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ǐng:到达,抵达。
[质]援疑质理:询问。
[致]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稚]余忆童稚时:幼小,幼稚。
[置]或置酒而招之:备,办。
[忠]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指办事尽心竭力。?
[筑]不筑:修补。
《岳阳楼记》
《论语》
《公输》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论语》
《五柳先生传》
《塞翁失马》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童趣》
《童趣》
《童趣》
《童趣》
《论语》
《论语》
《公输》
《马说》
《山市》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公输》
《童趣》
《五柳先生传》
《论语》
《智子疑邻》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斯,此。
《五柳先生传》 [子]愿借子杀之: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公输》 [子]子墨子闻之:夫子(即夫子、老师)的意思。
《公输》 [自]有朋自远方来:来自。
《论语》 [自终]以此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五柳先生传》 [走]走送之:跑。
《送东阳马生序》 [卒]卒获有所闻:最终。
《送东阳马生序》 [作]作青云白鹤观:将…看作。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①发现地点。②距今年代。③发现遗存。④地位:是我国目前境内已确认的.二、代表——北京人
1、北京人:①发现地点。②距今年代。③发现的遗存有。④地位:是我国目前境内已确认的.2、北京人的特征:①体质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鼻骨扁平、、。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
②生产生活: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使用不同的。遗址中还发现有、和。和是主要获取食物的手段,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的劳动。
3、历史意义:①地位:北京人是的原始人之一。②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的规律,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深化学习】
导学:古猿和人的区别在哪里?
思考1:在元谋人遗址发现遗迹,说明了元谋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思考2: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思考3:打制石器被称为什么是时代?可以制造哪些工具?
思考4:在遗迹中发现灰烬、烧石和烧骨意味着什么?火给原始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便利?
【随堂测练】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
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云南元谋县 C.浙江余姚市 D.山东大汶口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
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 3.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 4.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①直立行走 ②制造石器和木棒 ③使用天然火 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6.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他们的相同之处包括()
①处于相同的大河流域 ②都是用打制石器 ③都会用火 ④所生存的年代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原始人在森林里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鹿
C.大家很高兴,马上用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聚集在洞穴中,点燃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课外拓展】
一、两版本文言文练习概述
1.粤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的主编陈佳民教授将这套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点:(1)以活动、文体、语体三线安排单元,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传统性和时代性;(2)强化阅读,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杠杆;(3) 安排活动,促进写作、说话、阅读能力的培养。1文言文的课文、练习、活动等也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文言文课文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为三个单元,分别位于第二册、第四册和第五册的第四单元。每单元六课,包括基本阅读课四课和扩展阅读课两课。除第四册第14课的《孔孟两章》包含两篇课文外,其余均为每课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附在每课的课文后,基本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练习”,扩展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题量为三到五题不等,内容有课文理解、基础知识积累、背诵等,篇幅一般不超过一页。
2.人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跟粤教版一样,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但文体划分更细致,一共划分为五个单元,必修五册教材中每册一个单元,但单元序号不统一。每个单元三至四课,其中包括零至两篇略读课,其余为精读课,每课均为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同样附在每课的课文后,练习名称统一为“研讨与练习”,题量一般为三题或四题,篇幅同样一般不超过一页。
二、人教版与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分类比较
1.按题型分类
按照胡中锋先生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中所做的分类2,粤教版练习题型所含题目数等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在粤教版中,问答题所占比例最大,涉及的内容也最广;其次是词语解释题,包括词语解义、归纳词义、词义辨析指出特殊字词等题目类型;再次是背诵、体会等指令题和翻译题,其他题目类型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题型具体统计见表2:
表2与表1相比,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1):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共8题,占总题目数的10.53%,明显少于粤教版的19题(占总题目数的24.68%);写作类题目共5题,明显多于粤教版的1题,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1)按内容分类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明显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目明显多于粤教版,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2.按内容分类
按照古汉语知识范畴和阅读训练范畴的常规分类,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具体内容分类见表3: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内容分类具体分析见表4:
表4与表2相比,同样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 2):
注:图2为二级饼图,左侧饼图显示的是全部题目的内容分类和比例,右侧饼图显示的是阅读分析类题目的分类和比例。
由表3、表4和图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中,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
第二,其他文言文常识类的内容两套教材数量相差不大,但所训练的内容很不相同,人教版的内容包括对文、同字重出、骈句、常用句式,每项内容各一题,而粤教版则是特殊句式 (分别为省略句和宾语前置的专项练习)、成语、对偶,每项内容各两题。
第三,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远超过粤教版,且形式丰富多样,有扩展阅读类、写作类、讨论类、对比分析类、论述类、演讲类等。
3.按目标层级分类
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较符合四分法的目标层级分类,但由于应用类题目较少,特将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合为一类,统称应用类,以便统计归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5:
由表5可得,位于目标层级中理解层面的题目数最多,占总题目数的55.71%;其次是是识记层面的题目,占31.43%;应用层面的题目很少,占12.86%。也就是说,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更多地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更高层面的练习题目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按照目标层级也可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面,具体情况见表6:
表6与表5对比,同样可以用饼状图表示(见图3):
由此可见,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识记类题目明显低于粤教版,理解类的题目所占比重略低于粤教版,而应用类题目则明显高于粤教版。
三、粤教版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差异分析
从以上各类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教版和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各有优缺点。人教版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扩展性强,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数量远超于粤教版。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每堂课至少有一道扩展思考类题目,分别注重学生联想、表达、辩论、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粤教版较为欠缺的一点。同时,人教版还较为注重指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古代问题,并用现代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观点是否过时”等词句在练习中随处可见。另外,在联系实际对作品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能力也可随之培养起来。
第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目标层级整体高于粤教版。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识记类题目比例明显低于粤教版,应用类题目比例明显高于粤教版,也就是说整体上层级高于粤教版。这说明人教版的练习题综合度高,应用性强,像文献综述中所归纳的那样,更与国外先进的教材理念靠近,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阶段。粤教版在这方面略显逊色。
第三,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包括题型和表现形式两方面。从题型方面看,人教版词语解释类题目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多于粤教版,使题型分布变得更均匀,同时增加了填空题和演讲活动题两类题型。在问答类题型中,还包括给语段加标点、给固定格式找例句、给多义词的各种含义找例句等较新颖的题目形式。从表现形式方面看,单单内容分类中的扩展思考类题目的18题中,就有扩展阅读、写作、讨论、对比分析、论述、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内容。而相比之下,粤教版的题目类型、表现形式就比较传统。
同时,粤教版相较于人教版也有较明显的优点,即粤教版对基础知识的关注更多。如上文所述,从内容分类方面看,人教版的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单从特殊句式一类题目的训练来看,人教版只有一题,且共三个例句,每句涵盖了一种特殊句式的类型,而粤教版则有两题,每题专项训练一种特殊句式,这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显然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此外,粤教版的文言文常识类题目经常在不同的课中重复训练同样类型的常识,这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很有帮助,如必修五第14课《鸿门宴》的第三题和第15课《陈情表》的第三题同为成语的训练,这样的安排在人教版中却难以找到。其次,在文言文常识题目中,粤教版文言文练习的指向性也很强。重点字词部分,粤教版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纯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五类常识的训练,其他常识部分,包括特殊句式、成语、对偶三类常识的训练,这些类别的题目中,除词类活用类题目只有一题外,均各有两题以上,同为两题的包括特殊句式、通假、对偶、成语、古今异义五类常识,比例分布较平均。不同于人教版其他常识每类型只有一题的情况。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体裁丰富多样、选文朝代跨度大、选文篇目比较多,其选文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选文具有多元性,编排方式灵活多样。
关键词: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材 文言文 选编
一、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统计与分析
1.文言文选文数量及所占比重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在整个课文的总数中所占比重较大。整个中学阶段267篇选文中就有113篇文言文,其比重为42.32%,接近一半。其中,初中阶段197篇选文中有74篇文言文,占该学段选文总数量的37.56%;高中阶段共有文言文39篇,占该学段总选文70篇中的55.71%。很明显,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从学段来看呈增长趋势。但学段内部各年级之间并不都呈上升趋势,这个比重从学年来看是不均匀的且分布状态也是没有规律的。例如,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明显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七年级的26.03%到八年级的43.75%,再到九年级的45.45%。而到了高中阶段,各学年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这个比重是时高时低的,如必修1中文言文共有3篇,其比重是21.43%,相对初中三年级来说是有所下降的,而到了必修2和必修3时分别到了76.92%和78.57%。很显然,从必修1到必修3是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必修4却又有所下降了,比重为68.75%,到了必修5进一步下降到了30.77%。所以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各学年之间的分布状态没有固定的趋势,文言文选录篇目的多少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文言文选文的体裁
体裁,是指文章的体制、样式,也称文体。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散文与韵文两大类。散文一般形式疏散、语意畅达,但不讲究固定的格律和押韵;韵文讲究押韵,追求固定的格律。古代诗歌就属于韵文。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11册选录的文言文中,韵文(包括古诗词曲)共有52篇,占所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总数的46.02%。其中诗歌选入了35篇,占总数的30.97%;词选录了15篇,占总数的13.27%;而戏曲,在11册教材中只录了2篇,占1.77%。散文选入了61篇,占总数的53.98%。其中散文的类别涉及到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笔记散文、传记散文、游记散文、说、序、书等。但是在这诸多类别散文中,选入最多的是先秦诸子散文,11册教材61篇散文中就有12篇先秦诸子散文,占总散文数的19.67%。其次是游记性的散文与笔记散文,他们分别都是9篇,占总散文数的14.75%。最少的“书”类,只有两篇。可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体裁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到文言文作品所有的体裁,但他们各自在文言文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众多的体裁中,教材的编写者在选录时是有所侧重的,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上,尤其以散文为重,而散文又是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主。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这样选录是因为散文和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部分,而文言散文的语音、词汇甚至语法都极具文言代表性。
3.文言文选文的朝代
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知道,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朝代跨度比较大,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从先秦到元明清时期的典范性作品。其中唐朝的最多,一共有26篇,占所选文言文总数的23.01%,而所选唐朝作品中主要是诗歌,也有2篇散文,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宋朝与先秦时期的一样多,都是24篇,占所选文言文总数的21.24%。先秦时期所选录的作品主要是先秦的诸子散文,另外还有几篇诗歌、寓言与神话,如《蒹葭》、《愚公移山》等。而宋朝所选入的作品主要是词,但也有几篇散文,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魏晋南北朝有16篇,占所选文言文总数的14.16%,这时期被选入的作品就体裁方面来说,相对其他朝代更加丰富,有诗、赋体散文、游记散文、序文、小品文、笔记小说等等。两汉时期有12篇,占总文言文选文的10.62%,这时期主要是散文。所选篇目比较少的是元、明、清三个时期,分别只有2篇、3篇、6篇,元朝所选录的作品主要是散曲,明清时期主要是小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而从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文中我们也能明显地看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涵盖了先秦至明清时期,而且每个朝代编者所选录的篇目都是具有典范性的,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样的选入原则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从有限的选文中去感知古代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从中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同时也遵循了语文教材的选文经典性原则。
4.文言文选文的编排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主要有按单元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两种方式。按单元集中编排指的是一个单元中所有的课文要么都是现代文要么都是文言文,按单元分散编排指的是同一个单元中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具体来看,七年级是按单元分散编排,八九年级直到高中阶段都是按单元集中编排。如在七年级,每个单元选入一课文言文并都处于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这篇课文之所以能与另外几篇课文组合成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这5篇课文,这5篇课文中最后一篇课文《童趣》是文言文,它与其他4篇课文编在一个单元的依据就是它们有着相同的主题,即“体味人生和关爱生命”。从八年级到九年级直到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不再以分散编排形式散见于各单元,而是和现代文一样独力成单元编排于教材之中。而在文言文单元中的几篇文章都是有着共同的主题或者是一样的体裁或者两者兼顾。其中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组合单元的依据主要是课文的主题,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游记》、《观潮》、《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这几篇文言文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篇章。高中阶段组合单元的依据主要是文章的体裁,如必修2的第二单元就全部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第三单元全部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5.文言文选文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指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每篇文章都会有一定的主题。而语文教材历来的选文标准就是“文质兼美”,也就是说,被选入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除了形式要美,思想内容上也应该是积极向上、情感丰富、具有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录的文言文选文都是经典著作,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医学等方面。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伤仲永》一文,启发学生的成才不仅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有关;《鱼我所欲也》一文则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在面临困难时,要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主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风光、人性人情、神话传说、文化教育、人物故事、历史政治、理想寄托。在113篇文言文中,囊括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古人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古人文化艺术的智慧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看法,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了解、传承文化”这一功能。
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1.选文的选编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编排并不是完全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顺序进行选编,而是考虑到了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按照由容易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进行选编,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应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兼顾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理念。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是沈复的《童趣》,第二篇是《〈论语〉十则》。《童趣》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有关童年的回忆,这个话题对于刚走进初一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这个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便于他们学习与掌握。从时代上来看,这篇文章是清代的作品,清代与我们的时代相隔是最近的,时代越接近现代的文章就会越容易理解。《〈论语〉十则》虽然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但其篇幅短小,而内容又是有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方面的道理,对于这些内容学生们平常也有所思考。有利于降低学生在初一刚接触到文言文时的学习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害怕心理,进而有利于培养他们日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到高中阶段的《离骚》这类文章理解起来就比较难些,因为文章距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语言阅读起来比较拗口,其思想内容也较难理解。但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借助已有的文言文知识还是可以理解的。可见选文是考虑到了学生们学习文言文时的阅读实际,考虑到了不同学段学生理解感悟能力的不同。
2.选文多元化,但多为名家名篇
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多元化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中学语文教材编录的文言文选文的主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医学等方面。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伤仲永》一文,启发学生的成才不仅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精练,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涉及面广。从最早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到先秦诸子的《论语》《孟子》《诗经》,再到两汉的《史记》《淮南子》《战国策》,然后再到魏晋的《桃花源记》《世说新语》,再到唐宋八大家的诗文,最后到明清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等。共选入的113篇文言文涉及到了13个朝代。第三,选文的体裁丰富多样,几乎对古代诗、词、散文等各种文体都有涉及。第四,在选择作家作品方面,共计有刘向、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王安石、司马光、周敦颐、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刘禹锡、韩愈、蒲松龄、纪昀、袁宏道以及先秦诸子等30多位历代作家的作品入选。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多元性还是很有限的。就体裁方面而言,虽然已经涉及到了多个体裁,但仍然是以散文为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多个体裁中选录较不均衡。就作家而言,113篇文言文中只涉及到了30多个作家。在113篇中有很多作家重复出现了多次,其中杜甫就有7篇,并且其中有6篇是集中在两个单元出现的。陶渊明的诗文出现了6次,而且在八年级上下两册中都是同一册中就出现了两次,并且不在同一单元。很显然这些体裁与作者交替重复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不便于学生各种知识的统筹兼顾。
3.编排方式有一定的规律,但更见其随意性
教材的编制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编排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具体学段和年级来看,规律性少且随意性见多。七年级是按单元分散编排,并且都是每个单元只有一课是文言文,且都在最后一课。从八年级开始按单元集中编排,八年级集中安排在第五、第六单元,九年级集中在第六单元。而到了高中更是无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必修1的文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共3篇散文;必修2、必修3中的文言文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单元;必修4的文言文又安排到了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必修5文言文又回到了必修1的样式,只安排在第二单元。由此可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就其编排来看,总得来说是由文白混编走向文白分编。在各年级之间,其数量与其所处的位置呈无规律分布,随意性强。但按照人的一般认知发展规律可知,选文的数量应该是由少到多,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2]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3]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广东:凤凰出版社,2010.
[作者:周志红(1977-),女,湖南攸县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罗林(1987-),女,贵州毕节人,贵州毕节市普宜中学教师。]
【最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1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09-1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9-0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最新11-16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09-27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春夏秋冬》教学设计12-06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0-05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