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育教学(精选8篇)

幼儿教育教学 篇1

幼儿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摘 要 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挫折教育 团结 自信心 游戏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也有能力教育、情感教育。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家庭组成又相对固定,父母通常都养育一个子女。幼儿在家庭中可能来自方方面面的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屡见不鲜。父母或长辈往往对他们百依百顺,尽量满足。这种疼爱其实是溺爱。这种教育虽然拉近了亲情,却使得这些幼儿在逐渐丧失自我生存能力。

人生时刻面临着挫折和挑战,挫折教育从幼儿抓起迫在眉睫,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尤其重要。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险境”,启发或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进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是自暴自弃、茫然失望还是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直接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天长日久,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呵护”下正消失殆尽。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有的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怎么也折不好小狗,于是干脆就把它扔掉了。于是,我对大家说:“折纸活动很有趣,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向周围小朋友多问问就行了。老师在折纸时也是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都能自己完成。”通过我的引导,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折纸。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指导,孩子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狗终于诞生了,特别是克服困难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老师,我也折成了小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那些孩子,夸奖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增强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

要帮助幼儿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要要求幼儿教师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幼儿树立可供参考的榜样。

一些幼儿过分依赖父母,惧怕陌生人,羞于启口。为T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外出郊游时先自己示范给孩子向陌生人问路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去尝试问路,给孩子提供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又如,有的孩子在上课时少言寡语,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先让

声音洪亮的同学回答问题,并鼓励那些胆小的同学踊跃发言。在类似这样的“困难”或“挫折”面前,孩子的∞理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他们每个人闪光点被老师和同伴认可,他们每个的人的缺点在逐步地改正,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会日益增强。

三、在寓教于乐中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光靠幼儿教师的讲解,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体验。其中,做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游戏既能让孩子们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提高基本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游戏环境中,一些幼儿视“困难”和“挫折”为乐趣,通过这种情境表演,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功感和认同感,并且能够享受这种乐趣。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做分组传球的游戏中,一些孩子由于身体的协调性不好,很容易将皮球从手中滑落。如果放在平时,有的孩子不愿去捡皮球回来。但是由于是“比赛”,有的孩子很快产生一种集体意识,马上跑去捡皮球回来,到指定地点后再进行传球。再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充当老鹰的同学虽然跑得气喘吁吁,仍然乐此不疲,克服了“懒惰”的缺点。部分充当小鸡的同学为了不被老鹰捉到,双手会紧紧地抓住前边同伴的衣襟,甚至跌倒也会马上爬起来,继续游戏。另外,我还适时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如郊游,去敬老院帮老人整理房间,给校园里的小树浇水,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耐心,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的想象能力。

幼儿教育教学 篇2

一、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要有爱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幼儿教育更是如此,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胆小、怕事,在家庭有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如果失去教师的关爱,他们便会感到非常孤独,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师首先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田,感化幼儿脆弱的心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爱他们。比如:当幼儿不小心犯错误时,教师除了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教育,还需要从心理层面,引导他们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用爱去实施教学,就是让教师心里装有学生,时刻想着学生,知道学生冷与暖,关爱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等。比如,对于部分幼儿不能完成作业,甚至被其他幼儿嘲笑为笨孩子时,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及时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多鼓励孩子。连续几周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他的课堂表现立刻自信起来,小孩的自信心增强了,同学们爱和他玩耍了,他的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同学们也不再嘲笑他了。这就是教师用爱心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加快乐。

二、教师要对幼儿教育要有耐心

幼儿教育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教师有足够耐心。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学更需要教师倾注耐心,因为幼儿教育是启蒙阶段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加之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反复,这需要教师意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还需要有耐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允许他们反复出错。当出现这些错误时,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要有一定的包容心,对孩子的态度和蔼可亲,感受到教师的满腔热情。这样可以打消幼儿的顾虑和抗拒心理,用耐心帮助他们及时改正这些错误,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比如在教学“7可以分成3和4”时,对于部分幼儿不能够灵活掌握时,就再来,一遍一遍反反复复的孩子们就能记得很牢靠,接着,我又让孩子们边动手边用嘴巴说,比如先拿7根小棒然后分成两份,一份3根一份4根,学生就会说:“7可以分成3和4”相反的动作把3根小棒和4根小棒合在一起,学生则会说:“3和4合起来就是7”等等,如此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直观形象思维,孩子在教师的耐心指引下,他们能够大胆发言,主动思考。当然,部分幼儿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因素,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活动,这需要教师积极鼓励他们,相信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从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改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师生一起努力,用足够的耐心,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

三、对幼儿的教育教师要有信心

相信每一位幼儿都是一朵花,只是开放的花期快慢而已。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静静等待花的开放。曾经有一位幼儿教师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然后交给新的老师来带,第一组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很优秀,第二组则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比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第一组的学生的确很优秀,而第二组的学生的确较差。这里的原因,也许就是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的自信心问题,这需要每位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自信呢?相信每位幼儿都能充分,给自己的工作一点自信,注意让自己发现学生的优点,深信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都很优秀的,很聪明,将来必将成为有用之才。

关爱幼儿,提高幼儿的教育教学质量,让他们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与生活。这是每位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坚信他们将会是最棒的。关爱幼儿,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在与他们交往时,要随时把握自己可能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需要,并设身处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教育才算成功,才能去感化和教育他们,让他们在教师的关爱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摘要:幼儿启蒙教育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爱心,用爱心去感化孩子的心灵;用耐心去教育幼儿,不厌其烦的帮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对幼儿教育有信心,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让幼儿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茁壮成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一个良好地基础。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肤浅阐述幼儿教育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心,信心,耐心

参考文献

[1]常晓天.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青年与社会,2013(25):204-204.

[2]康永英.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5(13):116-117.

幼儿教育教学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习惯;教学质量;良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86-01

习惯如同一个种子,随着成长会结出成不同的结果。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变得勇敢、坚强、温暖、博爱、诚信,而不好的习惯则会导致一些错误的行为和不幸的事件。幼儿时期孩子性格单纯,是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通过身边的人以身作则,为幼儿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功能、树立良好习惯意识

幼儿园是幼儿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地方,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的最佳形成时期,幼儿教师通过有效地教学管理,对幼儿良好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有耐心。如在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要让幼儿明白谦让是一种美德,应该为别人树立一个榜样。只有自己做到了谦让,才有资格去教育别人。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如针对礼貌用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强调,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要学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设计,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针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后,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实践。模拟幼儿到活动区去玩“商店游戏”,结合游戏强化幼儿礼貌待人,观察幼儿和“售货员”交谈中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

为了鼓励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进行及时表扬,如通过发“小红花”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

(三)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幼儿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幼儿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允许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旦违反,要在幼儿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幼儿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二、加强家长的配合功能、促成良好习惯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家庭也是重要的习惯培养环境。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会造成一定的坏习惯养成。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和家长积极沟通,做好协助工作,具体的方式包括:进行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丰富家园联系栏,宣传有关教育方法,同时开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育儿知识。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并不是单方面的,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方能取得充分效果

三、结合社会环境的影响,展开良好习惯实践

良好的习惯养成还与社会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前,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有教养、良好习惯的幼儿更受人喜欢。幼儿通过社会中对良好习惯的实践,可以感受到这样做的具体功能,从而更加主动地配合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从本质上说,社会也是一个学校,更是一个“大家庭”;学校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但除了两者之外,社会又是幼兒接触到的另一个大群体,所以,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的行为的养成也起到很大作用。社会存在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其中有很多良性导向的内容,也有一些不良的因素,监护人有责任尽心过滤和指导,并告诉幼儿那些是不文明的行为,那些是需要制止的。要让幼儿明白“公共空间”的含义,不能够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影响别人,要遵守秩序,文明礼貌。如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等。

很多坏习惯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次的放纵就是一次危险的信号,由于幼儿缺乏审查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控制能力,会任其发展下去,并由此造成严重的后果。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更改,在幼儿漫长的成长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结合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合作,以实现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幼儿思想单纯,如同一张白纸一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良性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促使幼儿产生诚信、勇敢、坚强等优良品质的形成。而环境无疑是影响的最大因素,相对而言,学校环境较为单一,幼儿教师加强自身的良好习惯模范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也不可忽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要结合批评教育共同展开,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对错”的区分,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学,2015,08:136.

[2]彭茂红.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初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103-106.

[3]贺琛蓉.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4,02:238.

[4]谭苏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J].丽水师专学报,1995,03:98-99.

幼儿幼儿园教育心得 篇4

F哲已在石岩公学幼儿园就读快2年了,2年内F哲的进步还是挺大的,看到F哲一天天快乐、健康的长大,我也很开心,也感谢3位老师辛苦的付出。

首先,在生活自理方面,F哲进度很大,现在吃饭、穿衣等都可自己完成,并且他还会常常教妹妹穿衣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本学期刚刚开始教F哲用筷子吃饭,手把手教了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后来想到一个好方法,他喜欢打游戏过关,我就给他找了莲子,花生,黄豆、红豆、绿豆让让用筷子练习,第一关:2分钟内夹10颗莲子,第二关:2分钟内夹10颗花生,第三关:2分钟内夹10颗黄豆,第四关:2分钟内夹10颗红豆,第五关:2分钟内夹10颗绿豆`````````````总共设置了10个关卡给他过,结果2天内他就会用筷子,总结:教小孩学东西必须和他感兴趣的事情结合起来才会学得好,学得快。

其次,运动方面F哲进步也很大,最近一直在练习拍球,刚开始只能拍几个,经过2、3个礼拜的练习,现在已经能拍200多个了,进步还是很大的。

幼儿教育教学 篇5

摘 要: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关键词:幼儿教育;舞蹈教学;智力发展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舞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及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与幼儿生理素质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素质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以及肩、胸、腰、髋上的各种手段练习及对孩子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等等都跟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来表现各种美。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长期训练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气质、美化身段,提高人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从而使儿童的身体塑造的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舞蹈与幼儿智力发展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要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自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可以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做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天地空间,正因为有这片天地,往往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个人对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部舞蹈作品甚至舞蹈感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教《小兵》的时候,先创设情景:”一个个小女孩儿穿着帅气、漂亮的小兵服走路上,她们英姿飒爽,神气极了,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一。”教师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到情景中去,孩子们似乎自己穿了一身整洁的小兵服翩翩起舞。感受那种受大家关注的神气与活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抓住其好胜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舞蹈与幼儿审美修养

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此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塑造儿童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品德美、人格美、感知美的能力。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在《毛序诗》中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还表现在抒情性。儿童听音乐舞动,音乐可以激发感情,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情节表达中去。既加强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让他们体会、理解、感受音乐的美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从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当我们以美好的、生动的、诗一般意境的舞蹈进行交流时,让我们体验到的是对人们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生活的自信、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 篇6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1

一次刚下课,孩子们都在喝水入厕。我收拾好教具,正想去倒杯水喝,只听到“乒乒乓乓”一阵响,紧接着传来孩子跌倒后的哭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乐乐被椅子绊倒了,她的膝盖被磕了一条红红的印子,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呢。我连忙跑过去,扶起她:“你太着急了吧,痛吗?”她眼泪汪汪地看看四周,说:“椅子……孟博的椅子没推好!”我一看,果然,孟博的那把小椅子就横在一旁,挡住了本来就不宽敞的过道。

我们每天在活动前、课间时让幼儿把自己的椅子塞进桌子底下。经过一次次的提醒、练习,大部分孩子们都能够自觉地放还椅子。这样,活动空间增大了,又很整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当我们认为孩子们做的还不错,不用老提醒了的时候,就总有一些性子急、忘性大的孩子一听说下课了,或是要外出活动就忘记了推椅子。于是,在乐乐摔倒了以后,我再一次向孩子们强调推椅子的重要性,并告诉大家,以后看到哪一个小朋友没有推椅子就告诉老师,想以此来监督那些不推椅子的孩子。

没想到这个要求一提出来以后,班上的告状声此起彼伏,每节课下课后都能听见小朋友来告状:“老师,××又没有推椅子!”这下,既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们学会了告状!

我 细细的想了想,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每每抓常规,一段时间里孩子会很守规则地坚持下来。但就在你想松口气,把注意力转向别的事情时,孩子们很快会重蹈覆辙,刚刚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就荡然无存了,看来“常规常抓不懈”这句话不无道理。孩子们之间的监督,也并不是要让他们去捉别人的“小辫子”,而是想让孩子们能有一个相互监督的过程。

于是,我又告诉孩子们:“当看到你的同伴没有推椅子的时候,请你悄悄地提醒他、帮助他,咱们还要比一比,看看是哪一组的小朋友小椅子推得最整齐。”这样一来,班上的告状声没了,倒是经常有孩子来我这里邀功:“李老师,亮亮忘了推椅子,是我提醒他的!”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会摸摸孩子的头,给与赞扬及鼓励。慢慢的,班上的小椅子推得越来越整齐了!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2

每个幼儿园都有那么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们总让老师们头疼不已。前些天,在园里看到老师正在批评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由得想到,我们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面对三四十个孩子,上半天课下来,再遇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难免会生气、会动怒,经常口干舌燥。老师的嘴巴一停下,他们就不约而同的吵起来了,很难安静下来。他们不是与老师过不去,而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自制力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而且现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条高压线,谁也碰不得,特别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更易发生意外。因此我们更要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马虎。

很多人都觉得当一名幼儿教师是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情,不过,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快乐,又有很多的无奈。但我要说的是,既然我们选择了幼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做一个快乐的、称职的、孩子喜欢的幼儿园老师。

没错,同样是幼儿老师,有的就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有的却整天愁眉苦脸,怒目而视,但这都是取决于心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有足够的爱心,就能做到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我们不妨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工作,用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研究,写真实情感的教育随笔,享受孩子的纯真,享受家长的信任,享受领导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体验快乐。

我常常想,有的时候,向孩子一样,保持一份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有一份探索精神,这会促使我们更主动、自觉地吸收新信息;会使学习成为源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求;会使我们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动适应环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会使我们越发接近孩子的心灵,在工作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空间。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正因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一天不误。

一天范晨阳,刘文睿等一些小兄弟姐妹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齐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齐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正所以时我明白,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母亲对我说:“咱们范晨阳回家很高兴地说‘咱们教师也钟爱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钟爱咱们教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正因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咱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4

常规是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我觉得它同样也是种习惯,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做特定的事,比较有秩序、科学地进行。一个班有了常规的建立,对小朋友来说也是种安全感,对老师而言,一切活动能较好地连接进行。可是如何建立合理、科学的常规?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至今我带新小班才2个月左右。觉得对于新小班而言,常规的建立尤为重要。据网上查析,可以用游戏法、情境式法、正面引导法、说理法等各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建立,幼儿也能更好地接受。例:早上来园活动时,幼儿与教师主动的打招呼、问好,与父母开心的说再见。之后可以投入到早上晨间活动环节,一般是自己玩积木。之后,天气好的时候,要带幼儿进行早操活动。若天气不好,有时我们就是让小朋友玩到吃点心时间,省略了早操环节。

可是现在想想,为什么下雨天不能在教室里做操呢?幼儿园同样也可以放早操乐曲或者教室自己放,就让幼儿的思维形成定式,只要在幼儿园,不管天气如何,都是要做操锻炼的。同样在吃点心的时间,老师会说:小朋友请用。小朋友会说:谢谢老师,大家请用。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好吃餐前的小规定。即形成所有幼儿的统一性,也同时培养幼儿礼貌回应,共同分享的好习惯。还有在集体教学活动前等让小朋友安静的小口号,“一、二、三,静下来”等或者用童真、童趣的手指游戏静下来或其他比喻式的小方法,同要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有的时候一种常规的建立就一定要统一,不要随意改动,这样的常规才是能起到作用的。其实还有许多的常规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段出现,用小朋友喜欢、且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5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园通讯栏和网上的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

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三、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幼儿园幼儿常规教育随笔6

小班幼儿常常信步游走,他们即使排队也总将队伍走得稀稀拉拉,有很多老师为了尽快将队伍走成型,就让幼儿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所有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走,可是我看来这种做法弊端很多。

首先,刚入园的幼儿同伴间互不熟悉,还不善于相互交往,许多幼儿不愿意让别人拉自己的衣服。被拉衣服的幼儿常常感到不舒服,于是就会发生推拉、扯打、哭闹的现象。

其次,幼儿用手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时由于是相互拉扯着,幼儿还要顾及整个队伍的平衡(这对于他们是很难的),一人走快一步,势必引起整个队伍的骚动,还往往出现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况。

再次,如此训练,幼儿只能迈着机械的步伐盲目跟从,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幼儿毫无自主,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幼儿教育教学 篇7

一、尊重幼儿共性, 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每个幼儿都是最天真、最灿烂的希望。幼儿将最淳朴的童年交给你, 你得对他们负责。作为幼儿最亲近的教师, 首先要了解幼儿, 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方式, 才能进行启蒙性、基础性、养成性、有效性的教育。

1.感知和动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龄前幼儿的思维模式大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很弱, 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必须意识到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机会去自主观察、操作、思考与探索。

2.兴趣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幼儿学习的支柱

兴趣是幼儿有效学习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我有幸看到一位德国老师在中国的教学视频大班的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因为语言差异, 整个活动老师没有讲一句话, 幼儿却受益匪浅。德国老师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一条蚯蚓, 让他们带着问题自主观察:“蚯蚓有脚吗?”“头在哪里?”“蚯蚓断了还会像壁虎长尾巴那样长身体吗?”等。活动中, 幼儿很自信地探索着, 俨然一个小小科学家, 从幼儿专注的神情和欣慰的笑容中, 可以看出幼儿真正在体验学习的快乐, 这才是真正在快乐中学习。

所以, 一个好的活动, 并不在于教师教给幼儿某些知识而忽略了幼儿体验的过程, 这是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体验”相违背的。幼儿只有进行了思维的过程, 才会产生真正积极的兴趣, 这也呼应了幼儿“玩中学, 学中玩”的理念。

二、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他们的共同年龄特征, 然而每个幼儿又是不同的个体, 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已有经验、性别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提供的材料、提问的深浅等方面都要体现层次性, 体现个性差异, 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推动作用。

1.提供有层次的材料, 体现个体差异

每个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提供相适宜的材料, 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然而幼儿水平的不同, 也提醒我们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教育作用。

如, 小班数学活动《夹夹子》, 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点数和对应。我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 能力较低的幼儿我准备了贴有不同数量动物的纸盘, 让幼儿根据数量把夹子夹在纸盘上;能力较强的幼儿则给他们准备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动物, 让幼儿根据颜色、数量夹相应的夹子。这样, 不同层次的幼儿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发生作用, 也体验到了快乐, 他们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2.采取有深浅的提问, 体现个体差异

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是引导幼儿更好地深入教学内容, 教师在组织幼儿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时, 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要采取深浅不同的提问, 才能推动每个幼儿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如大班美术活动《太阳没有了》, 在组织活动时, 我提问:“太阳为什么会没有?”幼儿纷纷说:“因为天黑了。”“下雨了”。“乌云来了。”针对绘画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的幼儿我引导他们说说这样的情况下这幅画可以怎么画, 而针对绘画能力、思维能力中等的幼儿, 我再度追问“:太阳没有了会怎样?”引发幼儿思考。“衣服不会干了。”“地球生病了。”“太阳被污染的空气熏黑了。”答案比之前更多, 画面也更丰富了。而针对绘画能力较强、想象力较丰富的幼儿, 我再追问“:太阳没了怎么办?”引发幼儿深入思考, 幼儿的回答也更美妙了:“我妈妈是用吹风机吹的。”“给太阳打针吃药。”“给太阳洗个澡。”这样的画面在幼儿脑中是很令人欣喜的, 教师也可以再追问:“谁给他打针?”“怎么给他洗澡?”让幼儿心中的画面更丰富、更形象。这样, 每个幼儿都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都能更上一层楼, 而且也会对自己更充满信心。

教育是鞋, 幼儿是脚, 幼儿教育要适合幼儿的本质与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要明确幼儿的共性和特性, 关注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 把幼儿放在第一位, 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 让我们的幼儿在充满爱的摇篮里快乐体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教学 篇8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在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地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

幼儿园教育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持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二、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这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與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拓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地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上一篇:中药学考研方向下一篇: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