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类论文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述类论文(精选7篇)

综述类论文 篇1

论文题目铱配合物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学生姓名 谢星星专业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练 萍

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学院院长(签名)年 月 日篇二: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内容和要求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内容和要求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功能

开题报告是在学生接到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由学生撰写的对于课题准备情况以及进度计划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种表格式文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及学院审定后生效。

撰写开题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有资料反映,美国科学家每年要用两个月时间组织和撰写开题报告,以便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的资金支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申请报告,也往往具有开题报告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指导老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选题的意义何在,自己做这个题目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准备怎么做,会出什么结果,等等。并请指导老师帮学生作出如下判断:课题所确定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题目的大小是否合适,所选择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是否可行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时作出判断,此课题能否这样实施,要不要改变题目或研究方法;学生则可以在得到批准后按开题报告的安排来开展工作。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一般的说,为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供观点和材料基础的开题报告正文的字数至少要在2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 文献综述的功能

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其一是要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二是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入研究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上述两项基础性工作,在文献综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在文献综述中,要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趋势,也要指出该课题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则是中外文献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 文献类型与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是各种资料的总称。文献类型有许多分类法,从与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关系来看,需要弄清楚文献的三种分类法。一是文献编辑与出版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正规文献与非正规文献。图书、期刊、报纸等为正规文献;而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内部刊物、档案和政府出版物等则被称为非正规文献。二是按文献使用的文字类型来分,可以分为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三是按文献的加工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加工而成的)与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通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中重要的实质性内容,按照一定的需要和目的,经过深度加工而成的。三次文献综合性强,有分析、比较、鉴别、评价,有动态和前景展望,是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对科学研究与论文的写作有重要的作用。文献综述就是一种三次文献。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研究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3.文献综述收集材料的方法与写作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材料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社会调查与科学实验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各种文献中获取间接材料。文献综述所获取的材料主要是间接材料。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准主流文献,如与该课题相关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献的相关资料,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阅读的主流文献中,包括至少两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献。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从哪里来。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积月累、随时整理,如在平时学习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要做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到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就已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怎样得来。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的“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材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结构,应该包括课题的“研究历史”的回顾,“研究现状”的对比,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般的说,为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供观点和材料基础的文献综述正文的字数至少要在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文献综述要求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文中引用文献的地方用上标加以标注,同时与列出的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篇三: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1)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3)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综述类论文 篇2

关键词:聚类,聚类分析

1、引言

在对世界的分析和描述中, 类或在概念上有意义的具有公共特性的对象组,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确, 人类擅长将对象划分成组 (聚类) , 并将特定的对象指派到这些组 (分类) 。利用聚类操作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和深入分析, 获得其他方法不可能获得的信息。就理解数据而言, 簇是潜在的类, 而聚类分析是研究自动发现这些类的技术。

2、相关概念

聚类[1]:可以看作一种分类, 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由聚类所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这些对象与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彼此相似, 与其他簇中的对象相异。顾名思义是将一组对象划分为若干类, 每个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 类与类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差。

聚类分析[2]:根据在数据中发现的描述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 将数据对象分组。其目标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它以相似性为基础, 因此组内的相似性 (同质性) 越大, 组间差别越大, 聚类就越好, 所分的类就越成功。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3]:聚类分析是依据实验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定性或定量的特征来对大量数据进行分组归类, 以便了解数据集的内在结构, 并且对每一个数据集进行描述的过程。其主要依据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和处理给定对象的分类, 把一个没有类别标记的样本按照某种准则划分子类, 使相似的样本尽可能归为一类。

3、聚类应用的四个基本方向[3]

减少数据:许多时候数据量n很大, 会使处理变得很复杂费力, 因此可将数据分成几组可判断的聚类m (m<

假说生成:聚类算法依赖于猜测和假设,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推导出数据性质的一些假说, 我们可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这里使用聚类作为建立假说的方法, 可使用其他数据集验证这些假说。

假说检验: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聚类分析来验证指定假说的有效性。例如, 考虑下面的假说:“国内大公司都投资房地产”, 验证这个假说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是对国内的大公司和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假定每个公司用它的规模、在房地产行业的活跃度以及应用研究上成功完成项目的能力来表示, 在进行聚类分析后, 如果相应于规模大并且能在房地产上投资的公司形成聚类, 则聚类分析支持这个假说。

基于分组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对现有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 形成模式的特征, 并用特征表示聚类。如果给出一个未知模式, 我们可以判定它最可能属于哪类, 并用相应聚类的特征表示。

4、为了完成一个聚类任务, 必须遵循下列步骤[3]

特征选择 (feature selection) :必须选择合适的特征, 尽可能多地包含任务关心的信息。在特征中, 使信息冗长减少和最小化是主要目标。因为在有监督分类中, 使用之前特征的预处理是必要的。

近邻测度 (proximity measure) :用于定量测量两个特征向量如何“相似”或“不相似”。保证所有选中的特征具有相同的近邻行, 并且没有占支配地位的特征, 这是预处理期间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聚类准则 (clustering criterion) :聚类准则以蕴涵在数据集中的类型为基础。例如, L维空间的致密类特征向量可以根据一个准则判断, 但是拉长类却需要另一个准则判断。聚类准则可以用代价函数或其他规则表示。

聚类算法 (clustering algorithm) :已经采用近邻测度和聚类准则, 这一步涉及到选择特定的算法, 用于揭示数据集的聚类结构。

验证结果 (validation of the results) :一旦用聚类算法得到结果, 就必须验证其正确性。通常使用逼近检验。

结果判定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在许多情况下, 应用领域的专家必须用其他实验证据和分析判定聚类结果, 最后做出正确的结论。

5、聚类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划分法 (partitioning methods) :给定一个有N个对象的数据集, 利用分裂法构造K个分组, 每个分组就代表一个聚类 (K

层次法 (hierarchical methods) :这种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似的分解, 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止。根据层次分解的形成方式, 该方法可分为“分解”和“合并”两种方案, 并且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进行优化。代表算法有:BIRCH算法[7]、CURE算法等;

基于密度的方法 (density-based methods) :基于密度的方法是根据密度完成对象的聚类。它是根据邻域对象的密度或者根据某种密度函数生成簇。与其它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不是基于各种各样的距离的, 而是基于密度的。这个方法的指导思想是, 只要一个区域中的点的密度大过某个阀值, 就把它加到与之相近的聚类中去。代表算法有:DBSCAN算法[9]、OPTICS算法[10]、ST-DBSCAN算法[11]等。

基于网格的方法 (grid-based methods) :这种方法首先将数据空间量化为有限个单元的网格结构, 然后利用网格结构完成聚类, 所有的处理都是以单个的单元为对象的。它突出的优点就是处理速度很快, 通常这与目标数据库中记录的个数无关, 它只与把数据空间分为多少个单元有关。代表算法有:STING算法[12]、CLIQUE算法、WAVE-CLUSTER算法等。

基于模型的方法 (model-based methods) :基于模型的方法给每一个聚类假定一个模型, 并找出一个能适应相应模型的数据集。该方法试图优化给定的数据和某数学模型的拟合, 这样一个模型可能是数据点在空间中的密度分布函数或者其它。它的一个潜在的假定就是:目标数据集是由一系列的概率分布所决定的。通常有两种尝试方向:统计的方案和神经网络的方案。

6、聚类算法的现况

数据挖掘是近年来信息产业界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 聚类的用途很广泛, 而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核心技术。在商业上, 聚类分析是细分市场的有效工具。虽然传统的聚类算法已经能比较成功的解决了低维数据的聚类问题,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库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 处理数据的工作越来越复杂, 因此在处理许多问题时, 现有的算法已无法处理和满足要求, 特别是对于高维数据和大型数据的情况。高维数据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 高维数据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很多应用需要对包含大量特征项或者维数的对象进行分析, 例如市场调查分析、信息安全、金融、娱乐、反恐等。

7、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些聚类的基本知识, 作为工具的聚类对数据的分组, 从理论上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 为下一步利用聚类知识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Michalski R, Stepp R.Learning from Observation:ConceptualClustering.Machine Learing.Spring-Verlag, 1984.

[2]张明卫, 刘莹, 张斌, 朱志良.一种基于概念的数据聚类模型.软件学报, Vol.20, No.9, September 2009:2387—2396.

[3]李晶皎, 王爱侠等译 (.希) 西奥多里德斯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4]Han JW, Kamber M, Wrote;Fan M, Meng XF, Trans.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 2001.232-236 (in Chinese)

[5]N g, R., Han, J.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luster method fo rspatial data m ining.In:Bocca, J., J arke, M., Zanio lo, C., eds.P 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V ery Large Data Bases.San F rancisco, CA:Mo rgan Kaufmann Publisher, 1994.144~155.

[6]Ordonez C, Omiecinski E.FREM:Fast and robust EM clusteringfor large data sets.In:Kalpakis K, Goharian N, Grossman D, eds.Proc.of the 2002 ACM CIKM Int’l Conf.on Information andKnowledge Management.McLean:ACM Press, 2002.590?599.

综述类文章阅读备考指导 篇3

[高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2004年上海卷)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02年,全国报纸广告11年来以平均约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报纸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01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205.92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66.18%,比2000年增长了15.72%,在各类报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见下图)。

2002年1~10月中国各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 。(2分)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答题主要看文章语境: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一个“却”透露了秘密,说明前面是相反情况:全球报业发行量是降低,或下降,反正是这个行业不景气。所以,如果回答“全球报业发行量是降低”应该也可以得满分。

[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10年前增加了约170亿元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把握能力。原文是“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只说发行量大,并没有说其“国际影响深远”,纯属想当然。

[参考答案]A

3.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4][3][2][1]B.[4][2][3]

C.[3][4][1][2]D.[3][4][2]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要点及层次的能力。

[参考答案]D

4.从上表中可见1992年到2002年报纸广告收人不断增长。根据文意,其原因是(1) ;(2)。(2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这道题目关键是句意转换。原文是: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这句话里的“说明”二字非常重要,是从结果逆推原因:报纸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总体广告市场在扩张。当然大意相同即可。

[参考答案](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5.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3分)

[解析]该题第一处考查考生对文章所使用的辅助手段所起作用的分析能力。图在文中的作用肯定是“直观形象”,这叫图表说明法,但仅回答“直观形象”也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说明其“直观形象地表明”了什么,即将什么东西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就本题而言,是“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仅回答“直观形象地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样回答让图表上的其它详尽信息失去意义。第二处考查考生的信息把握与图文转换能力。

[参考答案]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

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4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判能力。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最喜欢的报纸不求一致。“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就考查了学生对报纸的真正了解。一般来说,可从版式的角度,也可从报纸内容、风格、特色角度,做一下“简要介绍”即可,不需要描写、抒情、议论。

[参考答案]示例:我最喜欢读《环球时报》。从排版上来说,几乎每一篇报道都有吸引人眼球的照片搭配,还未读文章就已领略到其中的含义了。从文章内容上来说,它经常介绍各国各地的民族风情,且都是第一手资料,使人感到如临其境。

[备考指导]

所谓综述类文章,指的是对已有现象或理论进行总结的文章,一般分为汇总性综述文章及研究型综述文章。前者是对事实材料及信息,加以归结;后者是对已经进行的研究作阶段性总结,一般要在把握综述对象之间的深层联系的基础上,介绍某个领域或者专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哪种综述性文章,都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高考一般会选取公众较为关注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综述文章,此类文章注重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与数据,注重分析事情产生的背景、成因,意义或危害性,适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其实综述类文章与高考多年来所考查的科技类文章并无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在文章的结构上有其自己的特点。

综述类文章的基本结构。1.标题:写明综述的名称及内容,如《关于××××的综述》。2.导语(前言、导言):写明综述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综述的范围及调研方法。3.主体(正文):(1)情况部分:介绍基本情况,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简明、准确,条理分明,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2)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析缕,有事这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3)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4.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体、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议部分结束。

综述类文章的结构方式。1.纵式结构: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如果是针对某一件事情,通常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2.横式结构:根据材料的内容、特点、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针对某类社会现象,通常采用此种结构方式。3.纵横式结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但应确定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另一种为辅。

根据新出台的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综述类文章的考查将放在选修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设4小题共18分。题型为2个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个简答题,每题6分。考查点包括: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句子,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评价或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而解答此类题,需要提高三种能力,即认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鉴赏评价能力。其中,认读理解是基础能力,分析综合是运用能力,鉴赏评价是审美能力,三者既互为关联,又相辅相成。高考对综述类文章的考查,更多的是体现高考命题者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关注,希望借此引导考生打破阅读的樊篱,因此,大家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就应扩大阅读面,广泛接触媒体中常见的各种文体文章(特别是关注一下航天航空、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述文章),并且掌握多种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说不定就会在高考中有意外的惊喜。

[强化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景观大道”的风骨

尹泽生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乃世所罕见,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千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因此,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将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一创意,不仅扩展了这条公路的固有功能,将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了,而且这条几乎与北纬30度并行的公路也因此而有了灵魂。从事地貌工作几十年来,我见过的地表景观不计其数,相较之下,选择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时,你会发现在她的美景之内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风骨”。

从整体来看,横跨整个中国大陆的318国道所展示的景观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它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其景现在一定区域内(省区内、全国)具有垄断性和惟一性;有大量清晰、完整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以及大量深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进一步而言,318国道沿线的特殊“风骨”可清晰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沿途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形象突出,且变换迅速。在我们所知晓的国内景观类型中,318国道经过之处几乎拥有了其中的全部。如地文景观中的山丘和谷地型旅游地、自然标志地、垂直自然地带、断层与节理、钙华与泉华、古生物化石点、凸峰、峰丛、石林与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丹霞、洞穴、古冰川遗迹、泥石流堆积、地震遗迹、火山与熔岩;水域景观中的河口、海面、河段、湖泊、湿地、瀑布、泉、现代冰川;生物景观中的森林、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气候与天象景观中的光现象、云雾、物候等;遗址与建筑景观中的人类活动遗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历史建筑、宗教建筑、现代活动场所、民居、交通建筑、水工建筑、现代城镇、民俗节庆活动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景观分布在整个国道沿线,有时交叉重复出现,而且不同路段有不同的类型群,构成差异显著的景观组合。如东部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中下游路段的河流、湖泊、湿地、水工建筑、历史建筑、现代城镇景观组合,川渝和横断山区路段的现代城镇、高山、峡谷、河段、民居景观组合,藏东南路段的高山、峡谷、河段、森林、古冰川与现代冰川景观组合,藏南路段的高山、现代冰川、宗教建筑、民俗节庆活动景观组合。当然,这些组合在各个路段还可以再作更加细致的划分。乘车行驶在国道上,窗外的景观丰富多彩,变换迅速,注视着各种景观单体的排列组合,旅行者的睡意往往被一扫而光。

二是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如果有机会走完国道全程,将不仅仅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以自然过程为例。每一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实体,如IJJ地、河谷、湖泊、泉、瀑、洞穴、植物群落、物候现象、灾害现象等,都有其内在的成因与演变规律。通过对这些景观的观察,人们会发现许多有趣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山地和湖泊的成因类型、洞穴的发育、植被类型与分布、高山垂直自然带谱等。

再从环境演化方面看。海平面的升降、河道的变迁以及湖泊的演化,都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众多醒目的景观,其中最典型的景观实体有太湖、西湖、洞庭湖、长江中游分岔性河道等。受冰川作用、湖泊演化、生物演化、气候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在青藏高原地区比比皆是,其中典型的有正在消失的易贡湖、古乡泥石流、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等。

高原隆起与地文过程也值得关注。青藏高原自10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以来的快速隆升,对高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起初青藏地区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而到目前其平均海拔已经上升到4000米,其间形成了藏东高原面、喜马拉雅山极高山群峰、横断山和藏东南深切构造峡谷网络、古冰川遗迹与现代冰川等景观实体。其体魄雄伟,身姿壮美,构成了景观大道川藏段的核心内容。

人类文明与文化体系方面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杭州湾与太湖流域、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江浙地区的吴越文化、江汉地区的荆楚文化、川渝地区的巴蜀文化、西藏地区的游牧文化,无不表现在各地的民族习俗、宗教、建筑等方面,形成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

虽然关于景观大道的创意是绝好的,但要最终实现这个创意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比如完善景观体系、开展深度旅游、辟建新径等;而完善的调查、良好的运营和管理,则更是景观大道进一步开发的必要条件。(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0期,有删改。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下面对景观大道的“风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B.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

C.有大量清晰、完整的自然生态景观。

D.有大量深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风骨”。

B.从整体看,横跨整个中国大陆的318国道是国内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C.318国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人们不仅能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D.景观大道沿途不同的文化体系无不体现在各地的民族习俗、宗教、建筑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一个绝好的创意,因为它将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了,也因此使它有了灵魂。

B.文中说318国道沿途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应该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C.每一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实体,都有其内在的成因与演变规律,藏东高原面的形成就与青藏高原的快速降升有关。

D.关于景观大道的创意是绝好的,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怎样对已经完成的景观大道作进一步开发。

4.作者认为“选择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请归纳出作者所总结出的理由。

5.对于将“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创意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认识呢?清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C(文中为“原生态自然景观”)

2.B(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318国道所展示的景观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3.D(“已经完成的景观大道”有误,由原文最末一段可知,景观大道还没有最终实现,还需要完善景观体系)

4.从客观方面说,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一是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乃世所罕见,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二是这条路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显人文之深奥;三是其景观在一定区域内(省区内、全国)具有垄断性和惟一性,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一创意命名可谓名副其实。从主观方面说,此创意将使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而且使这条几乎与北纬30度并行的公路也因此而有了灵魂。

5.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工程类职称材料个人综述(样本) 篇4

一、专业技术职务: 本人*****年****月取得建筑工程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被聘任至今。

二、学历: 本人*****2年毕业于*****大学工民建专业(两年制函授),取得大专学历。

三、考核情况: 本人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来,考核结果均为称职或优秀。

四、资历及职业绩情况: 本人****年**月参加工作,历任泥工、班组长、施工助理、施工工长、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队队长、工程处主任、项目经理等职务,曾参与过几十个工程的施工管理,****年来主持施工的工程项目如下: ****年**月至****年**月在*********中任项目经理,该工程框剪结构**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M2。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工程竣工验收被评定为合格等级。*****年***月至****年***月在**********************中任项目经理,两项工程均为框架**层,建筑面积分别为***M2和***M2,在施工过程中均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工程竣工验收均被评定为优良等级。****年**月至****年**月在***********中任项目经理,该工程框架**层,建筑面积***M2。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工程竣工验收被评定为优良等级。****年**月至****年**月在*************中任项目经理,建筑面积分别为******M2和*****M2。在施工过程中均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两项工程均被评为省优质样板工程。由于本人的业绩突出,****年、***年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评为优秀项目管理者。

五、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年**月至****年**月到************专业,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 ****年**月**日至***年**月***日参加********项目经理安全培训班的学习培训,成绩合格; ******年**月**日至**年**月**日参加******************学习培训,学习内容是************************,成绩合格。

综述类论文 篇5

具体研究文献回顾和综述

(一)资本市场的特征研究

1、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市场有效性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Fama)1965年发表的《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一文中正式提出。该假说认为,在:(1)大量投资者力图利用充分、独立并随机出现的信息进行交易并获利;(2)所有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理性经济人;(3)无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等市场摩擦,市场能迅速反馈有价值信息这三个前提下,金融资产在资产价格形成中能充分并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即在一个资本市场中,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则市场是有效的。

根据金融资产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集合内涵不同,市场有效性可分为弱态有效性(Weak Form EMH)、半强态有效性(Semi-strong Form EMH)和强态有效性(Strong Form EMH)三类。在弱态有效市场中,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集合限于历史交易数据(交易价格、成交量及回报率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无时间序列自相关性;半强态有效市场中,信息集合内涵扩展至全部能够影响金融资产回报率的公共信息(宏观经济动态,市场信息和财务数据等);而强态有效市场中,所有公开与非公开信息将会为市场交易者充分利用,修正其投资策略并完全反映在价格中。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提出,引发四十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会计与理财领域大量实证研究。沃金(Working, 1934)、考尔斯和琼斯

(Cowles & Jones, 1937)、肯代尔(Kendall,1953)、罗拔茨和奥斯本(Roberts & Osborne, 1959)、库特勒(Cootner)、萨缪尔森(Samuelson)和曼得布洛特(Mandelbrot)通过研究近代证券市场价格变化,提出并发展随机漫步理论,为有效性假说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市场收益随机正态分布特性,马克维茨(Markowitz(1959),夏普(Sharpe(1964))以及林默(Linmer(1965))等人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罗斯Ross(1976)则根据理性投资者套利行为提出资本套利模型(APT)。

然而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行为经济学、市场分形理论等新兴学派的发展,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受到了学术界和投资界的广泛质疑。第一,其三项基本假设均建立在“完美”的完全信息市场理论基础上,而真实资本市场中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不可忽略、投资者意见分歧且并非全部理性、市场套利者力量有限而投机者羊群效应明显等问题否定了其基本前提;第二,国外众多对企业内部信息人士(股东和企业高管层)和基金经理们超额回报率的研究,虽然难以得出其持续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盈利回报的证据,但从基本可以否定强态有效假说,而在我国相对低效、投资气氛浓重的资本市场中,这一假说更难以成立。故针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弱态和半强态有效性上。

国内研究证券市场弱态有效性的文献最多,但是由于存在联合检验问题,弱态有效性检验也是争议最大的。施农屋(1993)运用序列相关性检验模型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测试每种股票前后期之间,以及每种股票价格与深圳证券价格指数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其结论是深圳市场未能通过弱态有效检验。俞乔(1994)对沪市1990~1994和深市1990~1994的综合股价指数进行了研究,作者使用误差项序列自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柯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韩德宗(1995)通过对沪市56只股票和深市17只股票1992~1994的收益率为样本,使用序列自相关系数和游程检验研究方法,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得出中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邓学军(1995)在自相关检验和连续性检验之外,使甩了过滤检验方法。分析了股价对历史信息的吸收,结论是中国股市还未达到弱态效率。胡波、宋文力、张宇光(2002)利用随机游动模型,采用1996年2月12日至2001年7月9日的统一指数数据,使用DF与KPSS两种互补的检验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未达到弱态有效。孙碧波,方健雯(2004)把技术分析的获利能力与市场的弱态有效性联系起来,通过断定在中国证券股票市场上某些技术规则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进而得到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吴世农(1996)对深沪两市20种股票所做的自相关分析,也表明它们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变动趋势,但他认为不能简单定论我国股市已达弱型效率。然而宋颂兴和金伟根(1995)对沪市1992年底以前上市的29只股票进行了检验,他们将样本区间分成1991年到1992年和1993年到1995年,结论是从1993年到1995年沪市弱态有效性成立。魏刚(1998)在对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我国股市能区分不同的分配信息并作出反应,但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或不足或过度,弱式有效市场的特征并不明显。

针对期货市场,王益(2005)选取了从1999年1月到2004年5月沪铜期货3月期收盘价的月度数据用随机游走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证明沪铜期货市场没有达到弱态市场有效性。

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呈现弱态有效性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由于对中国股市是否达到弱态有效还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结论,观点的不统一反而使人们更乐于接受市场没有达到弱态有效的结论,而且技术分析方法的普及,也使人们相信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的结论。

关于半强态有效性,吴世农、黄志功(1997)选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采用“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得出我国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靳云汇、李学(2000)以1996年以来的94家“买壳”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买壳”公告前后股价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市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性。叶龙.,谢建汀(2000)采用CAR分析法对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选出的144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观察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赢余公告的反应,得到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态有效的结论。杨朝军等(1997)通过分析股价对公司分红方案和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反应速度,认为沪市已经能够较快速地反映送配股信息。他同时表示,并不能由此断定沪市已达到中强效率,因为沪市投资者对分红配股信息并不十分看重。张人骥等(1998)以沪市48家上市公司722个交易的收益率数据,检验了上海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检验结果表示拒绝接受沪市存在过度反应的假设,但没有为是否存在过度投机作出结论,也没有明确说明沪市是否达到了中强型有效。赵宇龙(1998)分析了沪市123家上市公司4年的会计盈余数据,认为沪市对预期的好消息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而对预期坏消息则反应不足。叶青等(1999)的检验却表明沪市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以上研究发现也说明我国股市也没有达到中强型有效。

综上所述,大多数经验检验结果倾向于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中强效率。但对于是否达到弱型效率则存在较大分歧,未能达到共识。那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应如何认识呢?一般地讲,股价表现出随机游走的特性则说明股票市场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有效,目前许多关于市场是否有效地检验方法都是以此为依据的。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以此为基础的检验结果未必可信,尤其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市而言。随机游走还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基于信息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随机性,是市场实现一定程度效率基础上的随机性,而另一种随机性则是无信息基础的,股价往往受某些外在的或者人为的因素决定,实际上是一种极端无效情况下的随机性,是一种疯狂式的随机性,这主要是由于法规的不健全及人为操纵引起。可以推测,我国股票市场在早期所表现出来的股价的随机性很可能不是有效市场的表现,相反地,却是一种极端无效情况下的随机性,我国股票市场也是极端无效的。除此以外,时间序列长度是限制我国股市有效性实证检验的主要因素。西方学者在股票市场实证研究中往往要选取几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就是因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股价运行中含有大量的“噪音”成分,为了得出可信的结论就必须靠较长的时间序列来消除噪音。一般地讲,一个完整地经济周期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一个股票市场的运行周期也需要41个月的时间[2]。在我国却有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时间序列长度还不足一个股票运行周期,其结论自然是值得怀疑的。最后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隐瞒重大信息不报等情况相当普遍,这也会对市场有效性研究的结果产生偏差。

总之,研究市场有效性需要充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为依托,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中国证

综述类论文 篇6

近年来,市司法局以依法治国方略为统揽,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满足人民需要为目标,以创新理念为促进事业发展的动力,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努力做好“改革、务实、素质、创新”四篇文章,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多项创造性的工

作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得以推广,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连续三年被省司法厅表彰为“三好班子”创建优秀集体,被司法部表彰为“国家司法考试先进集体”,荣获省妇联颁发的“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被省政法委表彰为全省政法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一、制度建警,素质强警,一流班子带出一流队伍

常言说“车厢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就是一个飞驰的火车头。近年来,市司法局的工作进入快车道,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届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要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腾飞,就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树立责任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局长向班子全体成员提出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贤用人,以绩带人,以德感人,以廉率人”的要求,向全局干警提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我为镜,对我监督”的口号,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唱响了“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的主旋律,使班子做到了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言行一致,走上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干事”的为官之道,形成了一个带领全系统干警争创一流业绩的强有力的“龙头”。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为全局干警树立了榜样,也在全局干警面前树立了权威。全系统广泛开展了“三好班子”、“五好科室”创建,“创优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43121”争先创优等活动。经过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该局实现了全局面貌四个大变样,即队伍建设大变样、办公设施大变样、工作姿态大变样、工作业绩大变样。全体人员热诚工作,拼搏奉献,受到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业务精,风气正,干劲足,形象好,是群众对市司法局的一致评价。几年来,全局干部职工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纪违法现象,涌现出大批先进个人和单位,先后有多名干部获得司法部及省、市的嘉奖、表彰,局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为红旗党支部。在全省政法队伍建设现场会上,该局的队伍建设经验做了大会交流。

二、普法先行,依法建制,全力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从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我市的普法工作已经历经了“一五”的普法启蒙、“二五”的学法用法、“三五”的依法治市。市司法局在三个五年普法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创新普法形式,使“四五”普法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近几年,普法工作在全市层层推进、高潮迭起,使普法教育工作成为依法治市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普法实施过程中,该局注重普法宣传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法制讲座制度、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国家机关月周末学法日制度等普法制度,保证了普法工作的规范进行。全市以各级党校、职校、夜校、技校为依托,建立各级各类法制学校160余所,对各类人员进行了系统法制教育,县、乡、村三级法制教育网络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普法的形式也不断得到创新,送法下乡、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法制文艺汇演等,都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仅近三年来该局就先后组织了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基层人民调解员等大规模的培训十余次,通过电视、报刊等形式多次组织了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农村“三职”干部、青少年的法律知识竞赛,连续组织了三届优秀法制宣传作品“金剑奖”的评选,举办了宪法、行政许可法等的知识竞赛,举办了“12.4”法制文艺专场晚会等活动。全市200多万普法对象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公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在不断提高,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正在逐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该局还积极实施依法治理三大工程,全面提升了我市的法治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对全市3300余名执法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大大提高。该局还坚持开展了以依法治村为基础的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力度,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在基层得到广泛推行。

复杂网络聚类算法综述 篇7

关键词:复杂网络,簇结构,聚类

近几年随着复杂网络的发展,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大量涌现,许多复杂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以复杂网络的形式存在,如社会关系网、新陈代谢网等。网络簇结构(network community structure)是复杂网络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拓扑结构属性之一,具有同簇节点相互连接密集、异簇节点相互连接稀疏的特点,复杂网络聚类是为了找到复杂网络中真实存在的全部簇[1]。

研究复杂网络聚类算法有助于挖掘出复杂网络的内在规律、拓扑结构、各类功能以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本文概述了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实现步骤和优缺点。

目前,复杂网络聚类算法有两种求解方法,第一种是启发式方法,将复杂网络聚类问题转化成预定义启发式规则的设计问题;第二种是基于优化的方法,通过最优化预定义的目标函数来计算复杂网络的簇结构从而将复杂网络聚类问题转化成优化问题[2]。

1 启发式方法

典型的启发式复杂网络聚类算法有hyperlink induced top⁃ic search(HITS)算法[3]、maximum flow community(MFC)算法[4]、Girvan-Newman(GN)算法[5]及其改进、Wu-Huberman(WH)算法[6]、clique percolation method(CPM) 算法[7]、finding and extracting communities(FEC)算法[8]、基于标签传播的网络聚类算法和基于仿生计算的网络聚类算法。以上算法都是利用某种直观假设,可快速找到大多数复杂网络的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但是却不能保证对于任意网络都可以得出很好的解。

1.1 HITS算法

1999 年,Kleinberg等人提出了HITS算法[3],认为web页面有权威性(Authority)和枢纽性(Hub),取值依次用和表示。HITS算法利用页面之间的引用链来发现隐含在WWW中的网络簇结构,计算简单且效率高,已被广泛应用。HITS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选取根集; (2)构造基集; (3)构造邻接图; (4)迭代得出结果。

HITS算法虽然能很好地描述Web的组织特点,但易出现主题漂移现象,导致不同的查询算法要重新运行,开销过大,因此HITS算法不能用于实时系统。

1.2 MFC算法

2002 年,GW.Flake等人提出了MFC算法[4],它的提出思想是簇内边的密度远远大于簇间边的密度。簇间连接构成网络“瓶颈”,其容量决定最大流量,可由最小截集计算得出,反复识别、删除簇间连接,可以逐渐分离网络簇,当前计算最小截集最快需要O(mn log(n2/m))。Flake等人把MFC算法应用于基于链接的Web网页聚类研究,为基于主题词的Web网页/文本聚类研究开阔了思路。

1.3 GN算法及其改进

2002年,Girvan和Newman提出了著名的GN算法[5]。GN算法以簇间连接的边介数应大于簇内连接的边介数为启发式规则,不断删除边介数最大的边,最终把整个网络划分成若干个网络簇[1]。边介数定义成,表示j为起点,k作终点的路径中经过ei的最短路径的数量,是网络中经过ei的所有最短路径的数量。GN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计算全部边的介数; (2)删除介数最大的边; (3)更新剩余边的介数; (4)重复(2)、(3),直到删除所有的边。

通常在聚类数目已知的情况下应用GN算法,该算法最大的缺点是计算速度慢、开销大,时间复杂度很高,所以其不适合处理大规模的网络。针对该问题,学者们对GN算法进行改进,而后提出了采用节点集的GN算法和自包含GN算法等。

1.4 WH算法

2004 年,Wu和Huberman结合物理学知识,提出了WH算法[6],在该算法中,整个网络被看作一个电阻网络,每条边被看作一个电阻,位置不同的节点电位势不同。选取位于不同簇中的两个节点作为正负极,根据簇内电阻远远小于簇间电阻得出异簇节点位势不同而同簇节点位势近似相同[6]。WH算法利用最大位势差来识别网络簇,该过程可在线性时间内完成,但是WH算法往往需要大量难以获取的先验知识。

1.5 CPM算法

复杂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重叠网络的研究。2005 年,Palla等人提出了CPM算法[7],他们认为网络簇可以看作由若干重叠的团组成,通过搜索相邻的团可检测网络的簇结构。CPM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确定参数K ,找到复杂网络中所有的k-团(k≤K);(2)把每个团看作一个顶点,若两个k-团共享(k -1)个节点,则对应的顶点有边相连,否则无边相连;(3)构建重叠矩阵,计算网络簇结构。

虽然CPM算法是首个可以识别重叠网络簇结构的算法,但是参数K不同则聚类结果不同,且参数K不易确定[1]。除此之外,CPM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近似指数阶。

1.6 FEC算法

2007年,Yang等人针对符号网络聚类问题,在Markov随机游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FEC算法[8],符号网络包含正、负两种关系,在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FEC算法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从网络中任意一个簇出发进行随机游走,结果到达起始簇内节点的概率应大于到达剩余簇中节点的概率[9]。在此基础上,FEC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任选目的节点t ,计算其l步转移概率分布;(2)将与所有节点相对应Ptl(i )值按降序排序,寻找使截函数(Cut Criterion)最大的二分分裂点;(3)若算法已满足基于截函数的终止条件,递归结束;否则,按分裂点把当前网络分成两个子网络,递归执行上述步骤。

随机游走步长l是FEC算法唯一的参数,其取值影响聚类,经验取值区间是[6, 20]。FEC算法较好的精度和时间性能使其适用于簇结构模糊和噪声高的复杂网络,但该算法没有从理论上给出设置l的通用方法。

1.7 基于标签传播的网络聚类算法

2002年,Zhu等人提出了LPA算法[10],其使用已被标记的节点标签信息来预测未被标记的节点标签信息。LPA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1]:(1)构造边权重矩阵,得出数据之间的相似度;(2)计算节点之间的传播概率;(3)定义标注矩阵;(4)根据(2)、(3)更新概率分布;(5)更新初始矩阵,重复(4),直到收敛。

2007年,Raghavan等人提出RAK算法[12],第一次把LPA的思想应用到复杂网络聚类中。

2009 年,Leung等人[13]通过研究发现LPA算法有很大潜力处理大规模网络的聚类问题。

2009 年,Barber对LPA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修正,提出了带约束的LPAm算法[14],改善了LPA算法的聚类性能。

2010年,Liu等人考虑到LPAm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在层次贪婪算法MSG和LPA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LPAm+算法[15],进一步改善了标签传播类算法的聚类性能。

1.8 基于仿生计算的网络聚类算法

2007 年,Liu等人在研究蚂蚁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蚁群聚类算法[16],该算法应用于邮件社会网络。

2010 年,刘大有等人在Markov随机游走的基础上提出了RWACO算法[17],之后对RWACO算法进行了改进。

2011 年,公茂果等人提出了密母算法[18],该算法可以有效探测网络中的层次簇结构。

2012年,何东晓等人提出多层蚁群算法(MABA算法)[19],该算法可发现网络中的层次簇结构,其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运行其子算法,发现网络簇结构;(2)把簇看作节点,簇间链接看作加权边,构建上层网络,并将子算法用于此网络;(3)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模块度Q函数不再增加。

2 基于优化的算法

在基于优化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中,两种经典的代表算法是谱聚类算法和局部搜索算法。

2.1 谱聚类算法

谱聚类算法基于谱图理论,把各个样本数据视为顶点V ,通过利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给点之间的边赋权值得到一个无向加权图G ,如此把聚类的问题转化成对图G的划分问题。其划分准则是使子图内部的相似度最大、子图之间的相似度最小[20]。常见的划分准则有Mini cut、Average cut、Normalized cut、Min-max cut、Ratio cut和MNcut等。根据不同的准则函数及谱映射方法,谱聚类算法可以分为二路谱聚类算法和多路谱聚类算法。

经典的二路谱聚类算法有Freeman和Peron提出的PF算法[21]、Shi和Malik提出的SM算法[20]、Scott和Languet Higgins提出的SLH算法[22]、Kannan R和Vempala S提出的KVV算法[23]以及Ding提出的Mcut算法[24]。经典的多路谱聚类算法有Ng,Jordan等人提出的NJW算法[25]以及Meila提出的MS算法[26]。上述典型算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这些算法的实现步骤都可用以下三个重要步骤表示:(1)构建表示样本集的矩阵Z ;(2)计算Z的前k个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构建特征向量空间;(3)利用经典的聚类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聚类。

谱聚类算法可发现不规则形状的网络簇,应用于各种形状的样本空间,且结果收敛于全局最优解。近几年谱聚类算法的研究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构造相似矩阵W ;(2)如何处理特征向量;(3)如何自动确定聚类数目;(4)如何选取Laplacian矩阵;(5)如何运用到大规模学习问题中。

2.2 局部搜索算法

目前,比较经典的基于局部搜索优化技术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有Kernighan-Lin(KL)算法[27]、快速Newman(FN)算法[28]、Guimera-Amaral(GA) 算法[29]、Fast Unfolding Algorith-m(FUA)[30]和Fast Network Clustering Algorithm(FNCA)[17]。

2.2.1 KL算法

1970 年,Kernighan和Lin提出KL算法[27],该算法是一种基于贪婪思想的优化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引入增益函数Q,Q表示簇内与簇间连接数目的差值,将网络划分成给定大小的两个簇,交换满足条件的不同簇间的节点对,使得簇间连接最稀疏,簇内连接最紧密,即使得Q值最大。使用KL算法必须事先知道簇的节点数量,否则不能进行正确地聚类,这是KL算法最大的局限性。除此之外,KL算法得出的解通常是局部最优解。

2.2.2 FN算法

2004年,Girvan和Newman提出网络模块度Q函数,定量地描述网络簇结构的优劣。 Q函数定义为簇内实际连接数目与随机连接情况下簇内期望连接数目之差[31]。同年,Newman提出以极大化Q函数作为优化目标的FN算法[28]。FN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初始化每个节点为独立的簇,模块度Q=0;(2)按序合并有边连接的簇对,计算DQ并使每次合并沿着DQ最小或最大的方向执行;(3)更新eij

FUA算法

2008 年,Blondel等人基于局部优化和层次聚类提出了FUA算法[30],该算法的计算时间优于其他大多数的网络聚类算法,尤其对于稀疏网络,其时间复杂度为O (m )。除此之外,以模块度Q函数衡量聚类结果,该算法聚类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都表现的很好,被评定为当前性能最佳的模块性优化算法。FUA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把每个节点看作一个簇;(2)将各个节点移至它的邻节点所在的簇中,计算Q函数的增量;(3)把每个簇看作一个超级节点,簇间的链接看作加权边,构建上层网络;(4)重复以上过程,直到Q函数不再增加。

FNCA算法

2011年,刘大有等人提出了FNCA算法[17]。他们在模块度Q函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局部目标函数f 。FNCA算法的实现步骤简述如下:(1)给每个节点定义一个簇;(2)对所有节点随机排序;(3)每个节点对其所有邻居节点标签来计算对应的f值,将使其f值最大的标签作为自身标签;(4)迭代运行T次,算法结束。该算法聚类质量好且运行效率高,适合应用于分布式网络聚类。

2.2.3 基于优化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的分析

基于优化的网络聚类算法还有很多,这些算法的优化目标大多是最大化Q函数,研究发现Q函数是有偏的,导致得出的网络簇结构和真实的网络簇结构存在偏差,因此这些算法往往并不能准确地识别出真实存在的网络簇结构。

3 其他复杂网络聚类算法

除上述主要的网络聚类算法外,还有其他的网络聚类算法。如Gudkov等人提出的基于动力学的演化算法[32];Bagrow和Bollt提出的局部聚类算法—L-shell算法[33];Papadopoulos等人提出的和L-shell算法相似的桥边界算法等[34]。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几个经典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以及优缺点。现将上述典型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的性能做比较如表2所示,其中m表示网络连接数,n为节点数,k为节点的平均度,c为聚类结果的平均簇规模。

尽管复杂网络聚类算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1)关于网络簇结构,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客观的定义,只能借助目标函数或启发式规则识别网络簇结构。这样会使刻画的网络簇结构与真实存在的网络簇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能否以复杂网络的自身属性为依据,得出一个明确客观的理论来刻画复杂网络簇结构。(2)簇结构具有重叠性和层次性,它们之间存在“冲突”,大部分算法只能解决一方面。(3)现有的聚类算法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同时具有效率高、不依赖先验知识、对参数不敏感、聚类结果精确且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等优点。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出一种复杂网络聚类算法,该算法能够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快速刻画出真实的网络簇结构。

上一篇:名言警句 李樱下一篇:On-LineLearning(上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