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推荐11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

第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对策,方法

新课程标准力求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教育重心的转移,最终达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价值观与人生观”并行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标准力求改善当前学科内容旧、偏、难的现状,筛选出了一些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与基础知识,满足“知识是为学生发展而服务”这一理念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学习方式从传统被动的模仿、记忆、接受向创新、积极、主动的转变;要求依照学科内容与学科特点提出更合理的评价机制,将评价的内容更多地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来,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做了如下要求:课程评价的目的并非单一地评价学生实现课程要求的程度,其目的还在于考察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善教学过程和优化课程设计,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评价不应过于强调选拔与评价功能。应当把学生的能力、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人生观都归纳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去。应当进一步拓展语文知识的运用空间,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渗透与整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的学习氛围,加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与资源意识,构建出更开放、更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倡导学生养成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的教师采取独断型课堂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控制,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许多教师将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等同于教学管理过程,一般采用较为严格的课堂规则来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这种借助于老师权威,使用粗暴责罚手段来维护课堂秩序的管理模式,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评价机制落后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忽略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往往只关注学生智力、教学效果与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德育、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单纯地将升学率作为考察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对策和方法

1. 落实新课程理念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实现由被动型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这就要求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平等是实现民主的前提,教师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是实现民主化教学的基础,教师关怀和爱护每个学生是民主化教学的必要条件,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并且帮助他们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建立起信心。完善课程评价机制首先要扩展评价范围,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形成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需要更为细致的安排,强调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意识,激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始终坚持把量化考核制度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以定性评价为补充,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显性劳动与隐性劳动综合评价,从而形成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与改良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景;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74-01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教学中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多方面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柬”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心里学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再次。教师本人的能力和魅力。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老师,既教学有方,又充满爱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新课引入要新颖  根据各课时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说,因此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进行Free talk,演讲内容随学生定。再如,歌曲导入法, 英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Say Me等。

2、采取小组比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明确说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小组比赛是很好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比赛中积极表现也能逐渐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采取情境教学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情境,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与自己的生活不可分的,从而有表达的欲望,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有了。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4、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四、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4

赵丽霞

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一个长 16 米、宽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代数式是怎

样产生的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 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5

发布:俞桂莲

时间:2008-2-14 19:22:48 来源:兴庆区教育局信息中心

点击:3606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课程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2)重视对乘方意义的理解;(3)重视对有理数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强调明白其中的算理(4)新增对含有较大(或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要求降低的方面:(1)求有理数的绝对值时对绝对值符号内含字母不做要求;(2)有理数运算以三步为主.

2.实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了解数再一次进行扩充的意义(2)新增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探索数字运算的相关规律;(3)重视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4)重视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要求降低的方面:删去立方根表. 3.二次根式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没有根式的化简;(3)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主要用于实数的四则运算,且明确提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4.代数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够用于表示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规律;(2)重视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3)明确要求能根据特定问题查找数学公式,并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整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乘法公式几何背景的了解和公式的推导. 要求降低的方面:(1)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只要求了解,没有要求字母指数幂的运算:(2)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3)乘法公式只限两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整式除法只限定多顼式除以单项式.

6.因式分解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2)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且指数是正整数.

7.分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分式模型思想和对分式意义的理解要求降低的方面:(1)最简分式的概念没有要求,没有分式的乘方;(2)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不要求后,降低了分式化简的繁难程度.

8,方程与方程组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模型思想——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重视估算——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3)明确配方法的名称及意义:(4)重视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可化一元一次的有要求(分式不超过2个);(2)没有高次方程、根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3)没有韦达定理;(4)没有用求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不等式模型思想的建立和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2)重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3)重视用数轴确定解集.

要求降低的方面:(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限2个不等式;(2)对不等式的整数解没有明确要求,但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用到.

10.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函数的模型思想,并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重视理解和运用图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3)重视用多种函数表示法刻画问题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4)重视函数的作用——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5)重视对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6)重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 要求降低的方面:求自变量取值范围没有根式,只要求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11.一次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一次函数意义(反映均匀变化的一种数学模型)体会一一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3)新增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4)重视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2.反比例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2)重视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二次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新增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值:(4)重视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性质;(2)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3)没有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用代数法研究函数的要求进一步降低.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空间图形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新课标重视对简单空间图形的定性认识,重视空间观念的建立.

2.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对点、线、面的认识.

(1)重视角的大小比较和估计;(2)重视度、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点到直线距离意义的体会;(2)明确画垂线的工具——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重视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4)明确画平行线工具——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5)重视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意义的体会;(6)明确要求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度量.

要求降低的方面:平行的传递性没有明确要求.

3.三角形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重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3)重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4)重视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5)重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索;(6)重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7)重视勾股定理探索过程的体验.

要求降低的方面:(1)梯形的中位线没有要求;(2)平行线等分线段没有要求.

4.四边形

要求加强的方面:(1)新增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探索;(2)重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3)重视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条件的探索;(4)重视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有关性质,以及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条件的探索;(5)新增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6)新增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要求降低的方面: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没有明确要求,正多边形的画法不要求.

5.圆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探索;(2)重视圆的性质的探索;(3)增加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重视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关系的探索.

要求降低的方面:(1)两圆连心线性质、两圆公切线没有要求;(2)没有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名称:(3)没有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没有切线长定理;(5)没有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其画法;(6)没有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

6.尺规作图

要求加强的方面:(1)增加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2)重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作圆方法的探索;(3)明确尺规作图的要求——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要求降低的方面:没有轨迹的概念和五种基本轨迹、利用轨迹作图.

7.视图与投影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8.图形的轴对称

要求加强的方面:(1)关注运用轴对称研究图形的性质(2)重视轴对称意义的理解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增加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4)重视图形之间轴对称关系的探索;(5)重视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探索;(6)增加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以及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9.图形的平移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10.图形的旋转

要求加强的方面:关注运用图形的旋转研究图形的性质,除平行四边形和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原有要求外,均为新增内容.

11.图形的相似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2)新增图形相似的认识:(3)增加相似图形性质的探索;(4)重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5)新增图形的位似;(6)重视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闸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比和比例仅考虑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12.三角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增加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2)重视三角数的实际应用——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删去三角函数表. 13.图形与坐标

要求加强的方面:(1)新增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体会用多种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2)新增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3)新增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14.图形与证明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证明必要性的认识,了解公理化思想(2)重视两个互逆命题的识别及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的理解:(3)重视反例的作用——知道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列举一个反例,通过实例了解反证法的含义;(4)重视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证明的过程必须步步有据.

要求降低的方面:相似形和圆没有证明.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

要求加强的方面:

(1)增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2)重视对抽样必要性的感受;(3)重视对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的体会;(4)增加用计算器处理统计数据;(5)重视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的体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6)重视统计量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7)新增极差的概念:(8)重视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9)重视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及其应用;(10)重视统计知识的应用;(1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有关实际问题的资料中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降低的方面: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没有要求. 2.事件发生的概率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四)综合与实践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发表评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课程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

题的过程。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

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

意义;(3)明确要求能根据特定问题查找数学公式,并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整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乘法公式几何背景的了解和公式的推导.

要求降低的方面:(1)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只要求了解,没有要求字母指数幂的运算:(2)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3)乘法公式只限两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整式除法只限定多顼式除以单项式.

6.因式分解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2)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且指数是正整数.

7.分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分式模型思想和对分式意义的理解要求降低的方面:(1)最简分式的概念没有要求,没有分式的乘方;(2)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不要求后,降低了分式化简的繁难程度.

8,方程与方程组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模型思想——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重视估算——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3)明确配方法的名称及意义:(4)重视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可化一元一次的有要求(分式不超过2个);(2)没有高次方程、根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3)没有韦达定理;(4)没有用求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不等式模型思想的建立和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2)重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3)重视用数轴确定解集.

要求降低的方面:(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限2个不等式;(2)对不等式的整数解没有明确要求,但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用到.

10.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函数的模型思想,并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重视理解和运用图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3)重视用多种函数表示法刻画问题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4)重视函数的作用——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5)重视对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6)重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要求降低的方面:求自变量取值范围没有根式,只要求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11.一次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一次函数意义(反映均匀变化的一种数学模型)体会一一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3)新增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4)重视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2.反比例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2)重视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二次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新增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值:(4)重视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性质;(2)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3)没有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用代数法研究函数的要求进一步降低.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空间图形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新课标重视对简单空间图形的定性认识,重视空间观念的建立.

2.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对点、线、面的认识.

(1)重视角的大小比较和估计;(2)重视度、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点到直线距离意义的体会;(2)明确画垂线的工具——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重视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4)明确画平行线工具——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5)重视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意义的体会;(6)明确要求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度量.

要求降低的方面:平行的传递性没有明确要求.

3.三角形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重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3)重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4)重视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5)重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索;(6)重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7)重视勾股定理探索过程的体验.

要求降低的方面:(1)梯形的中位线没有要求;(2)平行线等分线段没有要求.

4.四边形

要求加强的方面:(1)新增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探索;(2)重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3)重视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条件的探索;(4)重视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有关性质,以及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条件的探索;(5)新增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6)新增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要求降低的方面: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没有明确要求,正多边形的画法不要求.

5.圆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探索;(2)重视圆的性质的探索;(3)增加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重视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关系的探索.

要求降低的方面:(1)两圆连心线性质、两圆公切线没有要求;(2)没有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名称:(3)没有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没有切线长定理;(5)没有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其画法;(6)没有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

6.尺规作图

要求加强的方面:(1)增加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2)重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作圆方法的探索;(3)明确尺规作图的要求——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要求降低的方面:没有轨迹的概念和五种基本轨迹、利用轨迹作图.

7.视图与投影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8.图形的轴对称

要求加强的方面:(1)关注运用轴对称研究图形的性质(2)重视轴对称意义的理解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增加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4)重视图形之间轴对称关系的探索;(5)重视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探索;(6)增加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以及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9.图形的平移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10.图形的旋转

要求加强的方面:关注运用图形的旋转研究图形的性质,除平行四边形和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原有要求外,均为新增内容.

11.图形的相似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2)新增图形相似的认识:(3)增加相似图形性质的探索;(4)重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5)新增图形的位似;(6)重视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闸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比和比例仅考虑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12.三角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增加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2)重视三角数的实际应用——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删去三角函数表. 13.图形与坐标

要求加强的方面:(1)新增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体会用多种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2)新增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3)新增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14.图形与证明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证明必要性的认识,了解公理化思想(2)重视两个互逆命题的识别及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的理解:(3)重视反例的作用——知道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列举一个反例,通过实例了解反证法的含义;(4)重视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证明的过程必须步步有据.

要求降低的方面:相似形和圆没有证明.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

要求加强的方面:(1)增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2)重视对抽样必要性的感受;(3)重视对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的体会;(4)增加用计算器处理统计数据;(5)重视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的体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6)重视统计量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7)新增极差的概念:(8)重视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9)重视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及其应用;(10)重视统计知识的应用;(1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有关实际问题的资料中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降低的方面: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没有要求. 2.事件发生的概率 此部分为新增内容.

(四)综合与实践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6

一、我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有了具体的认识。

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英语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技能。事实上,英语课程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四项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动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与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反思自身教学,我认为我的教学理念还不够新,教学模式也未跟上教育改革。平时的教学中,我大部分时间只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模式比较传统、单一,可能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学习英语课程的任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今后在课堂设计上,我要多下功夫,利用一些优秀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同时,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平时懒于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不学习只会越来越落后。

二、我对初中英语课程目标有了了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英语7—9年级应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通过阅读三、四、五级目标具体内容,我对每个年级学生应在听、说、读、写方面达成的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如此一来,明确了学生处于什么阶段知识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教学时对于遇到的超过学生掌握程度的知识便可进行选择性教学。

三、我仔细阅读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灵活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结合自身的教学,我做到的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突出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讲的比较多,学生只是接受知识,比较被动。一课堂下来,老师感觉很累,学生也觉得枯燥无味。今后课堂中,我要多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去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去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总结。

未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设置上,作业设置未考虑到班级的学困生,导致他们完成作业有困难,因此出现抄袭现象。接下来,我会思考通过早读、课堂、作业都分层布置,让优质生能吃好,基础生能吃饱。

未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到课堂。虽然课堂上我也经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只是涉及一些问题、练习式的,采用的活动途径比较单一、重复,这都是平时自身疏于学习的后果。反思平时的教学,如阅读教学的预习,我还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是简单的让学生读一读,划出不会的地方、通过阅读回答几个问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读全文做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个全文提纲甚至让优等生做一个类似完形填空的总结等等,这些方法不仅新颖、有效,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自学。另外,课堂中我也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其实任何人都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启示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要勇于创新,否则封闭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以前在小学教学,课堂模式很活泼,气氛也很热烈,到了初中,面对大一点的孩子总感觉放不开自己,其实他们在我的眼里仍然是孩子,仍然有着好奇心、童心,所以只有我真正的放开了,学生才会也跟随老师,才能喜欢上我。

不注重评价。我是一个不爱夸人的老师,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一般都仅仅是只言片语的表扬,因此有时候感觉学生对我也不是很亲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点滴的进步或者后退,作为老师都应该及时的进行总结、评价,课堂上没有时间可以选择课后,但不能对学生的进步沉默不语,肯定和鼓励有助于激发学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他的课。因此要改变自己,努力去做一位有魅力的、聪明的老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7

1. 角色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师道尊严把教师刻画成了不苟言笑的呆板形象,使学生敬而远之。这种隔阂,造成师生双方的对立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使语文教学失去本该有的生动和丰富。语文教师的角色弊端严重阻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重大转变。教师应该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和师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成为语文教育内容的研究者,语文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语文潜能的唤起者,学生语文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教师也应在和学生的互相合作学习中不断成长,在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快乐。

2. 教材观转变

在原有教材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阐述详尽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大多习惯拿着教材教,习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使教材成了限制语文教师自由发挥的桎梏,教参成了诱导教师不用动脑、固步自封的鸦片。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教材给教师留有更大的思考余地和拓展空间,教师既要领悟教材用意,发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材料,设计活动方案,构思启发方式。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合理增减,灵活运用,大胆地对教材内容作调整与再编排。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树立与学生一块成长的观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大胆探索课改方向。

3. 教法转变

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学方法,突出地表观为“满堂灌”和“题海大战”。语文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心理感受。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授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单调枯燥的课堂、过多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对语文生厌和畏惧。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新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时都应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以及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做学习语文的主人。

4. 教学方式转变

一成不变的课堂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方式日益丰富,新教材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而计算机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它使得实验、模拟、猜想、调控、合作与交流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语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用语文的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语文与社会的联系。

5. 学生观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备课用一种形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呢?为什么我们那么看重师道尊严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把学生的身份贬低一等呢?殊不知孔子早就一再教导:三人行,必有我师。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才有了各异的七十二弟子。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平等地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本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语文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语文知识,重视他们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6. 评价转变

丰富的教学方式,学生个性的差异与发展,必然决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要作重大转变。那种纯粹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将彻底废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动态发展、横向联系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再只是分数,还包括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等。所以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客观,充满无限期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遵循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观念,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与探讨,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归纳理论知识,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师应作的六个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转变

参考文献

[1]秦长春, 王淑荣.多媒体教学模式初探.2001, (4) :18.

[2]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 .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

[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 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8

一、和学生一起制定好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会对教学活动起到积极作用,才能使师生围绕着学习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既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对象,又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现实心理水平与特征,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水平与特征、情感与态度等多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才会收到一课一得或者一课多得的学习效果。

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有的基础是已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平移、旋转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实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实验、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二、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

一定的课堂教学程序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效学习与非有效学习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预设好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可以设计为:

1.准备程序:围绕学习目标,教师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意向与动机。

2.实践程序: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这些见解和疑难可以由学生口头或书面提出,也可以直接写到黑板上。

3.反馈程序: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反思程序:就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上教学程序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启发、合作,是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氛围;而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全面参与、全员参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

学习,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依据学习目标整体改进作业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数学作业既要注重“双基”的落实,也要重视来自日常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初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我们可以依据学习目标,改进作业训练。如学习“百分比的应用”后,我们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设计这样的训练题:我班一个同学有一笔2000元的压岁钱,准备在银行里存一年,请你在了解银行存款利率利息政策的前提下,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比较三年后所得的利息,然后向这个同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存款、利率、利税等,很好地学习数学,还能让学生关注生活、勤俭节约。

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有助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可以依据学习目标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时,课后回家作业可以是:(1)通过上网或其他渠道查一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总共在太空中飞行了多少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2)记录你家一周内出现的垃圾袋的数量,计算一年的数量;如果你所居住的小区有100万户家庭,一年大约出现多少个垃圾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9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自己97年毕业至今已有15年,应该说自己参加工作的年头也不短了,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在应该出些成果的时候了;而且我还听很多人说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工作和生活黄金年龄,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开放的花,有着生命,有着活力。但自己现在却不知怎么了,对于曾经热爱的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天天早来晚走的,你在看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敢表达、会表达的越来越少了,这种学习状态,成绩能高吗?挫败感越来越强。内心有时还有这样一种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语文了,改教数学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问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间,学校布置我们学习了XX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昨天又听了张静教研员关于《XX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在学习与倾听中让我心中那个为什么的问号慢慢变成了半个句号。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重书本,实践不够

课标中,在“课程性质”一部分增加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我觉得课标在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想想也是,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这也正是说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自己平时的教学恰恰只是就书本而教书本,学生总是学这样空洞的语文,兴趣能大吗?

二、想法有,坚持不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努力把指引学生写一手整洁、漂亮的字作为自己教学中任务之一,为了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方法用了不少,打字头,搞评比,实在不好打手板,可效果还是不理想。

而XX版课标“对写字教学更加重视”,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课标中的这些语句在告诉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想效果不理想,是不是自己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呢?

三、朗读有,自然不够。

四、引导学生读书有,展示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不够。

五、引导学生表达有,个性表达,创新思想不够。

六、指导学生作文有,修改不够。

如果在今后的教学我能将这些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努力克服,学生是不是会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了,这样学生的成绩是不是也能提高一点呢?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0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从以往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我们要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所以,在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三、对阅读教学理念的一些新表述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化了。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看来,课程标准对教师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提高语文实践活动质量有很高的期待。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并且该学科中包含着对学生德育以及情感方面的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被熏陶,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及情感的教育。而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完成对学生德育及情感的教育。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运用着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文章,阅读文章,品味文章,而是直接将标准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让学生下次答题,按照这种标准。显然,这样的阅读教学法必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注定是失败的。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与创新,从以下几点对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众多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及实践表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阅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要求,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将要学习的阅读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个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文章背景资料的兴趣。其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阅读文章内容,创设出适宜的课堂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而且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规律。例如,对于记叙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主要是记事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住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说明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某一事件特点和事理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抓住文中说明的对象的特点,然后把握住说明的顺序。对于议论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议论文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分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学生才能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阅读其实是一场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或交流,在这场对话或交流的活动中,阅读者通过对文字或者音像的解读,对文字或者音像中所表达的事物进行建构、解读或者交流、碰撞,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获得一种愉悦。这本是一种阅读的快乐,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少有学生对阅读产生过这种快乐。经过长期的探寻,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去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在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没有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等在阅读教学时所起的作用。那么,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时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展开相应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与阅读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进行过的一次比较胆大的活动,在这次活动时,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反应的,他们对这次大胆的活动是抱持什么态度的。当学生都回想起自己的那次大胆的活动及父母的反应之后,我又提问学生,若是相似的情况,在美国的家庭,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对该文阅读,领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引领阅读,学生不仅能对课文感同身受,同时也能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如此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反而更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这个年龄阅读的,具备一定赏析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学生读的多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逐渐形成了阅读的习惯。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文学作品之外,也要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这些作品里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读与写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时,常常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对于阅读也能够提供帮助。因此,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玲玲.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01

[2]陆亚明.“微写作”大文章——“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知识,2015,01

[3]王海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和优化学生的主体性[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1

上一篇:城南乡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工作小结下一篇:两棵树初中生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