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瓶颈教学反思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出瓶颈教学反思(通用7篇)

走出瓶颈教学反思 篇1

多年没教过初一了,教学对象的反差让我一下子感觉无从应付,虽然我在努力的适应这一变化,但结果却远非我所愿。这样的结果除了我自身的习惯、方法外,更有七年级自身的特殊性: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只有在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了解,务实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对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实践,探索,优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写话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探究,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充实,反思

多年的教学经历,真的让我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以此来冲破眼前的“瓶颈”,开辟我教学工作的新天地。

冯艳芳

走出瓶颈教学反思 篇2

现状一:摆花架子

语文课堂上学生读课文时, 常见一人读, 众人听, 并且往往是班级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读, 其他的学生好像不需要培养朗读能力似的。每个班级, 似乎都能找出几个朗读的“贵族”, 越是朗读水平高的同学 (贵族) 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多, 越是朗读水平低的同学 (平民) 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少。

对策:朗读要“普遍撒网”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 朗读水平也有差异。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应该为他们排排队伍。哪些学生属于只能读通句子的层次, 哪些学生属于能流利地朗读的层次, 哪些学生达到了有感情朗读的层次, 教师心中应该有底。第一课时教学, 我们可以多让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学生朗读, 让他们感受当众朗读的快乐。

现状二:固定声腔

有些教师“矫枉过正”, 过分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要求学生在朗读时统一语速、语调, 统一学生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内容的不同解读, 让学生“异口同声”复制自己的朗读。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文章, 存在着一种“固定声腔”, 给人读得很投入的虚假感觉。

对策:朗读要“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语文教材丰富多彩, 体裁多样, 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都有深厚的文本内涵, 不同体裁的文章读的目标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读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景美、情深的课文要美美地享受诵读;一般科普、说明类文章适合介绍性朗读。同样是适合朗读的内容, 朗读的形式也不一样, 有人物事件的文章可以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动情美读;写景类的则可以想象美读, 读出画面……不同的体裁, 教师在朗读方式选择上应有所侧重, 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别用固定模式指导朗读。课堂始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朗读时也应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 让学生情感受到启迪。

现状三:放任自流

课堂上教师不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反正多读书准没错) 打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旗号, 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 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这不是“放羊”朗读吗?

对策:朗读要“有的放矢”

课文是一个整体, 即内容的整体, 语言形式和形象的整体, 教师要学会抓住一条主线, 让学生着眼全局。首先是初读环节的把握, 许多教师在初读时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 理解字词。其实学生初次读文后的初步感受是最真实的, 是下面以学定教的重要依据, 因此, 教师应该以各种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全文的感受和理解。其次是教师要通过上引下联, 左右贯通, 让学生将个体有感受的个别句子连成整体进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中要抓住文眼, 就某一个词、一个句或一段话的解读将全文连接起来, 让学生始终围绕文本主题进行整体性阅读。

现状四:程式化

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 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后, 粗略让学生了解图片内容后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位教师执教《九寨沟》时, 出示了一张九寨沟风景照片然后说:“心动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作者笔下的迷人风光。”坐在边上的一位男生轻轻地对同桌说:“我就知道要读了。”然后和班中同学一起朗读起来, 再听听这位学生的朗读, 似乎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 他丝毫没有被画面感染, 还游离在文本之外。

对策:朗读要“潜移默化”

美国学者鲁德说过:“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而是学习的产物, 是良好的教学的必然产物, 它来自于取得成就的满足。”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获得的, 当学生通过朗读达到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于一体时, 这将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是一种满足。

走出瓶颈教学反思 篇3

新闻来源:南方人才网

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产生一种困惑,处于一个瓶颈位置,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事业,却十分困难,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人们这时应勇于打破职业生涯中的遇到的瓶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进行规划,选择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案例一

大学一毕业,文浩就来到了上海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到现在部门的工作能手,也有五、六年时间了。现在的他,更重要的是努力拓展事业的发展空间。然而福祸双栖,负责事务游刃有余的他面对公司晋升环节却头痛不已。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他感到疲惫并影响工作热情,似乎职业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怎么也上不去了,对自己如何往下一个阶段发展既迷茫又有点力不从心。如何才能使自己仍然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怎样才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对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地位和发展方向的无法把握,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危机感。

案例二

阿利大学毕业后,就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民营的通讯公司做研发工作。但工作了大半年,却失去了当初的豪情壮志。阿利感觉到在现在的企业做研发工作虽然有一定压力,但还能比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进取精神。不过从职业性格来看,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做突变性强的工作,所以内心里对现在的工作内容感到不满足,总感到工作太过单一,没有前途,在阿利看来,公司基本没有任何培训,完全靠传统的师徒面授方式,而由于阿利在团队协作方面做得不够好,性格与师傅不和,似乎已经到了瓶劲阶段。有时候情绪一低落就会萌生去意,想转型去做别的又怕一时冲动做了决定将来会后悔。所以,是去是留一直困扰着他。

权威规划:职业生涯的4个时段

如果将人的职业生涯比喻成一面时钟,四个时间区显得特别重要。

0时段的人初涉职场,他们忙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苦于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方向。往往是什么还都不了解,就懵懵懂懂地走上了一条自己既不喜欢也不了解的职业路。

2-3时段的人有过一段并不算长的职业经历,遇到过种种不顺,对职场虽然有所认识,但却谈不上深刻。对职业定位的概念也算略知一二,一翻误打误撞之后,他们对于行业、企业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处于职业积累过程中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期待的职业发展方向。

5-8时段的人面临的问题似乎又深入了一步--职业提升。对于专业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发展问题,他们开始踌躇不安。提高职业声望,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是这个时段人的基本目标。

这个时段的人大致可分3类:淘汰一族,安逸一族,准精英族。而那些不愿被淘汰,不愿庸庸碌碌的准精英一族也有3个发展方向可供选择:管理方向、专业方向、投资人。

最后,10时段的人常常会遭遇到职业生涯的瓶颈。他们处于职业调整期,如何保持职业的稳定和持续上升,实现更高的物质利益和价值追求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最终的命运往往只有两种:一:淘汰,即使你过去成功过;二:再生,成为真正的精英。

专家分析: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文浩和阿例均属于典型的五八波段的职业人会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那么,当不可避免的瓶颈阶段到来时,退缩放弃、放任自流、盲目武断都是对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个时候,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勇往直前、突破瓶颈才是科学的做法。

专家支招:找到晋升的砝码

职业顾问指出: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能力,经验定位和学历的契合程度决定了你的发展高度和方向。他们既是你晋升的砝码,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你失败的罪魁祸首。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你突破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其一:提高自己的学历

其实好的学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仍是你找到好工作和晋升的阶梯。

就拿文浩来说,毕业于外省的一所高等学府,使其在寻找工作的过程并没有大费周折,因为学历毕竟是让用人单位先认识你的第一块砝码。然后求职者才能够有机会在工作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也才有可能在公司晋升名单中受到重视。但是,要想向更高的层面晋升,除了你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以外,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文凭也可以助你更轻松的达到更高的目标。对于文浩来说:仅有过去的学历背景还是不够的,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才是保持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职业保持热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之一。

其二:明确自己的经验定位

经验是能力的铺垫,经验是资源,经验是晋升的前提。任何人的职业发展都存在着不可逆转性,任何人的职业定位,都要基于过去工作经验的高度和自身的发展潜质。

文浩目前的晋升问题更多的是在这个环节上。即做专家还是做管理。这类职业问题大多发生在职业经历在5年以上的高阶职业白领身上,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做专家?还是管理?这是任何想向高端发展的人都必须去认真考虑的问题。其关键就在看他的经验是往何处去积累的,而文浩在工作中自己并没有明确定位在往那方面发展,所以现在的他更多是想如何取舍。如果往专家方向发展,自己是否有那方面的资质;如果往管理层方向发展,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又有哪些是用的着的?

其三:提高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你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断能力、自信力等等,这是判断你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达到相应高度的重要指标。

以阿利为例,其实在工作中,你能从你上司和同事那学习到很多新知识,新理验。有很多人会认为公司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或详细的培训体制,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误解。作为一个懂得学习,善于学习的职场人士来说,自己也可以安排出一系列详细丰富的学习计划来提高自己。

所以,找到自己能力、学历和经历之间的契合度,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才是突破瓶颈的最终的方式和手段。

职业规划不会一次完成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职业规划是人才与职业进行配对的规划,它不但是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也是对企业的选择。在人的一生中,职业规划并非一次就能完成,它可能会随着人的成长与变化而不断出现,是人们经营自己未来的一项长期的战略工作。

人力资源专家饶先生,从大学毕业后就拥有了铁饭碗,成为一名行政秘书。经过两年的工作,他觉得秘书工作并不能满足自己对事业发展的要求,于是主动打破铁饭碗,跳到企业工作。他先到某工厂应聘厂长秘书一职,企业领导问他是否有兴趣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喜欢与人打交道的饶先生认为这项工作适合自己的个性,于是欣然接受,开始了近十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走出瓶颈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对蚂蚁的家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色笔,油画棒,彩纸,黑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过小蚂蚁吗?好玩呀?

2.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蚂蚁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3.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能把这些小蚂蚁的表情画出来吗?

二、幼儿创作

1.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蚂蚁是什么样的表情。画时要注意小蚂蚁们的大小,颜色。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快思.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三、幼儿作品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

活动建议:

1.蚂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请幼儿在家多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2.绘画之前请幼儿说说蚂蚁的特征。

教学反思:

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一共投放了四种绘画材料。幼儿在绘画中能够慢慢地学习进行绘画创作,我感觉进行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的先前经验很重要,对美术绘画材料基本都很熟悉。

落实四化教学,突破习作瓶颈 篇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贯彻课程标准中习作教学理念,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习作内容应从生活中来,习作过程与学生生活体验息息相关,习作指导努力做到个性化,习作讲评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逐步感受到习作有话可说,乐于表达,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体会到与他人分享自己习作成功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一、习作内容生活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而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发现它是如此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只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习作的素材。学生初学作文,写人可以写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写事可以写伙伴之间亲身经历的游戏活动;写景可以写校园、家乡熟悉的景物;写物可以写自己种植的花草或喂养的小鱼小虾。因为“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树立了敢写、会写的信心。

我校地处农村,在习作内容上要突出当地特色。如湖区优美的自然景色,古槐的美好传说,远近闻名的蒲编工艺品等,对这些事物,学生耳染目睹,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农村习作教学更应重视传统风俗习惯的表现。我在习作教学中因地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习作教学。如:我们这里盛行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我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观察、体验、感受,这样形成了节日性习作系列。

二、习作过程实践化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广阔的课堂:春天组织学生观看校园春景,到湖区踏青;夏天带领学生们到田间观察农民在田间劳动场面,观看麻大湖迷人的景色;秋天到了,我们到田间果园欣赏被金色浸染的大自然,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我带领学生们到大自然中欣赏银装素裹的雪景,任由他们堆雪人打雪仗。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脑中装满了大自然的美景,经历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从根本上克服了“闭门造车”“无病呻吟”的弊端。

这些活动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学生习作慢慢的内容充实了,同学们的叙述语言不再枯燥乏味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真实纯朴的情感,有的同学写出了如诗一样美的景物描写:

“春天刚刚抽出嫩芽的柳条,像姑娘的长发,在春风中飘荡着,展示着自己的活力和秀美”,“像玉盘一样碧绿的莲叶上,那珍珠般的露珠在上面轻盈的滚动着,引得卧在上面的青蛙放声歌唱”“当人们夸奖艳丽的荷花时,她的脸羞红了,在莲叶丛中若隐若现”“校园的鸡冠花盛开了,像是一团团火把在熊熊燃烧着,映红了同学们的脸庞,照亮了同学们的心扉”……

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了课本剧表演、讲成语故事、感恩父母演讲比赛等。结合大家关心的事件,策划了“我为可爱家乡做贡献”等活动。结合当地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麻大湖”,调查湖区的动植物、收集关于麻大湖的历史故事、了解湖区的名吃;“家乡特产知多少”活动,学生不但知道了畅销海内外的蒲编工艺品、远近闻名的金丝鸭蛋、样式精美的老粗布等,还学习了蒲编工艺品的制作,了解了金丝鸭蛋的腌制过程,老粗布从纺线到制成床单、衬衣的过程……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在乐园里培养了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等,为习作积累了第一手鲜活的素材。

三、习作指导全程化

为防止习作指导浅尝辄止、流于形式,在实践中,我尝试建立了以学生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习作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初写→教师评点习作→学生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的习作模式。“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初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然后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提高了自改的质量。

我认为,应重点做好“学生互评互改”环节,这有助于学生的自主鉴赏、修改水平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成立修改小组,由习作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为小组长,带领组员面对面互相找习作中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因为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经历,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评点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小组合作评改方式,对习作功底较差的学生帮助尤为显著。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据可依,以达到评改有的放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习作讲评多元化

传统的习作讲评,往往由教师唱主角,罗列出该次习作的优缺点,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讲评的机会,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只关注自己作文的等级评价,仿佛置身讲评之外,未必今后能发扬优点,也未必能将不足引以为戒。

习作讲评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讲评,用大屏幕投影展示要讲评的习作,让他们当“小评论家”,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习作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拔,引领学生提升习作水平的方向,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教师不要怀疑学生的讲评能力,经过不断训练学生会用成人未有的独特视角来剖析习作,提出恰当的评价意见。

贴近学生实际的习作教学,展现了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和灵动性,它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观察思考,“我手写我心”,抒发了学生的真性情和真体验,时时处处体验习作的乐趣。教师也会将习作教学当成一种愉悦的享受,和学生一起经营这个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走出瓶颈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传媒机构中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由上世纪50年代的乡镇广播站,逐渐发展成为如今实现了数字化的广播电视台,代表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县级广播电视台,虽然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差,几台摄像机、不足20人,却开办经营着地方新闻栏目和富有特色的各类专题等十几档栏目,与上级台一样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为老百姓鼓与呼,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好“形象代言”。

随着三网融合、数字化信息的潮涌,新兴媒体快速崛起,特别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发展成为民间舆论阵地。来自新媒体的竞争,使传统媒体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前一直靠有线电视网络维护费支撑的县级广电网络机构,在2013年划拨由省网络公司统一管理,然而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有限,再加上受现行体制机制的制约,地方电视台队伍建设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对一些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吸附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地制约了地方广播电视台这一主流舆论阵地的发展,更让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县级广播电视台举步维艰。那么,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平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栏目,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提高收视率,吸引更多的商家投放广告,应该是县级广播电视台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

2 办好主打栏目,唱响主旋律

内容为王是媒体生存之本。县级广播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因地制宜,依不同栏目打造不同风格,以创出特色,办出水平。因为县级台的报道对象主要是农业、农村、农民,主要受众也是农民和城乡居民,与都市频道的受众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三农”问题自然也是大家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这就要求县级台的新闻记者认真做好“三贴近”,走向田间地头、走向街头小巷,真正了解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受众随记者的镜头感知身边发生的故事,报道出高质量的民生类新闻,以提高收视率。例如,渭源县广播电视台在主打品牌栏目《渭源新闻》节目中,除了报道领导的工作动态之外,还结合省市县各阶段重点工作动态,开设了“新春走基层”“春耕一线”“一把手谈发展”“监督台”“党风廉政建设大家谈”“灾后重建一周年”“中国梦我的梦”“高考倒计时”等实时性栏目,对社会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给予及时正面引导性的报道,对部门工作也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作用,也丰富了节目内容提升了电视台形象。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灞陵听涛》新闻类专题栏目,集中反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和成果,以及全县各项重大会议的专题报道,对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做深度报道,多方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与观众找到情感互动,激励民众共同致富,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优势作用。

发源于渭源境内西秦岭南段的渭河,因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充满了华夏民族传奇故事的色彩,使得渭河流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俯首可拾。渭源县台自2008年开设《走进渭河源》文化类专题节目,内设《渭河探源》《民俗风情》《人文情怀》《源头故事》等子栏目,深入报道渭河源头的特色文化,对伯夷叔齐隐逸文化、战国秦长城、王韶古堡、灞陵桥等历史文化遗迹,对国家AAA级景区首阳山、探险高地露骨山、十五里画廊天井峡等旅游景区,对农耕文明的遗存水磨房、民间艺术皮影戏、刺绣、羌番鼓舞、烧狮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列报道,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灵活生动的艺术再现,既浓缩历史、展示现实,又畅想未来,打出了“华夏文明渭河源”的旅游文化品牌。此外,结合各节庆活动,播放有关宣传标语和主题歌曲的服务类综艺栏目《晴彩时刻》、春节大拜年特别节目《银屏歌海送祝福》,以简洁明快的专访或佳作展示等形式,多样地采访报道播出本地文化艺术作品欣赏,在丰富春节荧屏的同时,也对各部门、各乡镇的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实现了节目与创收“双赢”。

3 多元开拓,借力发展,增强传统媒体竞争力

一直以来,贫困地区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更注重对当地党和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贫困地区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更注重对当地党和政府部门的宣传,而羞于谈、对百姓话题所关注的社会效益,轻视精品栏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商业运营,导致单位运行困难。这就需要县级台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建设,以节目的高质量带动广告的新增长,积极探讨“活动搭台、广告唱戏”的新方式,规范合理使用“植入式广告”等新形态,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融合发展新媒体新业务,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宣传实力。渭源台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成功举办了县一级主持人电视大赛,之后连续举办了两届主持人大赛,在省广电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选手们参加各环节的晋级比赛,全面展示渭源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挖掘、发现了具有优秀语言才华的主持人才,提升了电视台的影响力,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3年9月邀请省广电协会组织全省各地县新闻记者在渭源首阳山举办了摄像摄影技能大赛。同年12月渭源县电视台与西安国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渭源县首届“移动杯”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与县里200多名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传播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在开展此类活动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在本地网络开展宣传推介、在电视台进行现场展播,强势包装和张扬了电视媒体的栏目优势,还在创办的《渭源广电季刊》做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全方位地扩大活动影响力。借助活动平台,吸引了40多家单位、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步广告的联动效应得到了充分利用。

如今,电视节目已逐步实现了无地界和跨地域。这就要求县级台不仅要在栏目的设置方面下功夫,突出特色,在节目质量上精耕细作,吸引观众,还要在不断推进转型融合的同时,以文化为内核,以品牌为纽带,借助多方力量提升地方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渭源台结合县里提出的“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思路,邀请省台与地方台合作,从渭河源头鸟鼠山到渭河入黄河处潼关,沿渭河沿岸7县区800多公里,拍摄了4集电视纪录片《探秘渭河源》。2014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纳西安国立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将投资14.4亿元建设首阳山、渭河源两个影视文化基地,并拍摄《大禹治水》《伯夷叔齐传奇》两部古装电视剧。2014年8月,成功举行了以“祭祀华夏之祖、弘扬大禹精神、传承渭河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公祭华夏文明先祖大禹大典,来自省内外的1500余名宾客共同感悟文明先祖大禹科学、务实、进取的治世精神,追念功德,表达追思。期间,渭源县广播电视台联合西安国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了《中国名家看渭源》电视高峰论坛,特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历史学家易中天,央视著名主持人陈铎等专家学者,以渭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文化旅游及经济发展为主题,为保护渭水源头及其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言献计,甘肃省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做现场主持。活动充分展示了渭河源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大渭河源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甘肃经济频道做现场直播,省台综艺中心做现场直播技术指导和保障,渭源广播电视台也实现了首次直播。

一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以及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LED显示屏、墙体广告发布活动内容,较为集中地宣传推介渭源当地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扩大了渭源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渭源的知名度。通过一些商家的赞助,主办方印制会刊、做大幅宣传版面、现场视频宣传和节目内的植入式广告宣传,扩大了地方企业的影响力。这使得主流宣传媒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也进一步增强了地方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摘要:作为传媒机构中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与其他媒体一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当前各新兴媒体快速崛起,县级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突破口,谋求发展之路呢?本文以渭源县广播电视台近两年的发展思路为例,论述了县级台依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以内容为本办好主打精品栏目、多元开拓邀请专家学者搞讲座赛事,以期有效提升县级台影响力和传播力。

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瓶颈论文 篇7

摘要:在幼儿的教育与成长阶段,幼儿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实践的作用明显高于教育理念的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制定解决对策,在促进幼儿教育方面展现了巨大的优势。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瓶颈;解决对策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是幼儿在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前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式教育。然而,当前还有一些弊端和问题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发育与成长。因此,如何处理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瓶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篇:航模教育下一篇:生命充满灵性的光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