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法试题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污染防治法试题(共8篇)

水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1

一、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全部废水,防止污染环境。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应当分类收集和处理,不得稀释排放。

B 工业集聚区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C 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工业废水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要求后方可排放。

答案

C 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A 湖泊 B 海洋 C 江河 答案

B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年1月1日起实施。

A 2016 B 2017 C 2018 答案

C 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A 分级 B 分段 C 分级分段 答案

C 饮用水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检测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至少每()向社会公开一次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

A 年 B 季度 C 月 答案

B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处理处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对污泥去向等未进行记录的,由()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 地方人民政府 B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 C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答案

B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A 一 B 二 C 三 答案

A()负责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会同国务院水行政等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A 国务院

B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国务院水利主管部门 答案

B 畜禽散养密集区所在地()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A 县、乡 B 县 C 乡 答案

A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处理处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对污泥去向等未进行记录的,由()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 地方人民政府 B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 C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答案

B 违反《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下列哪项不属于本条规定内容()。

A 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B 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监测,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C 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或者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答案

A 以拖延、围堵、滞留执法人员等方式拒绝、阻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下的罚款。A 一万元以上十万元 B 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C 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 答案

B()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A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答案

C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B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C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答案

A

二、多选题

对于()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A 缴纳排污费 B 缴纳超标排污费 C 被处以警告的单位 D 被处以罚款的单位 答案

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的污染防治。A 河流 B 水库 C 地下水 D近岸海域 答案

ABC 下列哪些合水层应当分层开采?()A 半咸水、咸水、卤水层 B 已受到污染的合水层

C 含有毒有害元素并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层

D 有医疗价值和特殊经济价值的地下热水,温泉水和矿泉水 答案

ABCD 下列关于我国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 B 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不执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C 向实施总量控制水域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单位或企业,必须承担排污量削减任务

D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决定要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 答案

CD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怎样处理?()

A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关闭 B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C 处十万元的罚款

D 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案

BD()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 省、自治区 B 直辖市人民政府 C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国务院 答案

A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水污染形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B 世界上最早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是英国在1833年制定的《水质污染控制法》

C 我国湖泊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重 D 我国饮用水源地基本没有遭受污染 答案

BC 下列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的行为有()。A 设置排污口

B 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C 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D 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答案

ABCD 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的意见。

A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 B 交通、渔业主管部门 C 环保部门 D 卫生部门 答案

AB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B 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C 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D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

答案

ABC

三、判断题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优先保护的水源是饮用水水源。()

答案

正确

《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答案

正确

从事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功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答案

正确

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工业废水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要求后方可排放。()

答案

正确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含病原体的污水即使符合相关标准后也不可以向水体排放。()。

答案

水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2

1.1 农民生活污水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有:(1)人畜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2)厨房产生的污水;(3)洗衣和家庭清洁产生的污水;(4)农民洗澡产生的污水。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仍较高,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池塘后,最终污染了这些水体,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1.2 农业生产废水

农业废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面源,它面广、分散、难于收集,难于治理。总的来说,农业废水污染物主要特点有:(1)有机质、植物营养物质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2)含较高量的化肥、农药。喷洒农药及施用化肥,一般只有少量附着或施用于农作物上,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飘浮在大气中,然后通过降雨、径流和土壤渗流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

1.3 养殖业污染

(1)氮和磷的污染。不少地区仍然是粗放型的畜牧生产,饲料营养不平衡,不配套的氨基酸在畜禽体内降解,排出体外,造成氮污染。谷物中的植物磷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绝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磷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入灌溉水中,对水稻等作物造成毒害,导致减产;排入鱼塘,则影响渔业生产;排入江河,则破坏其生态系统。

(2)重金属污染。不少人认为高铜或高砷将对畜禽生长起促进作用,故饲料中往往有—些含有铜、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添加剂,这一类饲料的使用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3)抗生素污染。现代养殖业(包括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了促进畜禽、水产品的健康和快速生长,不少饲料都添加了各类的抗生素。目前,大量的含抗生素的饲料被滥用,使得多数抗生素通过动物粪便排出体外从而进入环境。其中少部分残留在畜禽体内,人们吃了这些畜禽产品,最终将受到污染,引起细菌耐药,而且耐药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会陷入“无抗生素可用”的境地,人类将再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而进入环境的大量抗生素导致抗药基因菌株的产生、传播及跨宿主之间的传染,危害环境。

1.4 乡镇企业生产废水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使得部分农村居民富裕起来了。但是我国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小(很多是家庭小作坊式)、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弱、分布又散,导致我国乡镇企业产生废水多、无组织排放,造成污染范围大、事故多等问题。

2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2.1 农村污水处理难点

2.1.1 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全社会对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农村污水处理事业却是口号喊得响,实际行动不够。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已经着手开展,但是大部分经济落后农村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2.1.2 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短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污水处理是从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开始的。污水处理资金的规模决定着污水处理的规模。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本身经济就欠发达,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主要靠国家拨款,自筹资金相对困难,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开展。

2.1.3 污水排放源小而分散,污水收排系统不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基本上是自然村落,其中大多数村庄分散、农民住房分散,污水收排系统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尚不完善。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难以收集集中处理。除少部分村庄结合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纳入污水收集管网外,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

2.1.4 缺乏经济有效的实用水处理工艺

目前,针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较多,主要是生态处理技术,但需要的资金投入仍然较高,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另外,生态修复技术需要适宜的地形地理条件,对于北方干旱地区不十分适合。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开发适应当地更加经济有效实用的水处理工艺。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2.1 集中处理

对于一些较为集中规模较大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城镇为依托建设完善的污水收排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如果规模足够也可以单独建立污水处理厂。

2.2.2 分散处理

2.2.2. 1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原理及类型

我国农村村落和居民居住相对比较分散,针对这种现实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更加适合土地处理工艺。土地处理工艺主要有:慢速渗虑系统、快速渗虑系统、地表漫流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和地下渗虑处理系统,其中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耐水性植物(种植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和土壤(吸附、过滤等)共同作用净化污水[2,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水流方式分为3种:(1)地表流湿地:类似于沼泽,污水以较慢速度从湿地表面流过,具备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占地大,水力负荷率小,净化能力有限,湿地中的O2来源于水面扩散与植物根系传输,系统运行受气候影响大,夏季易孳生蚊子、苍蝇等。(2)潜流湿地: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潜流湿地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床体填充了基质,床底设了防水层。水力负荷与污染负荷较大,对BOD、COD、SS及重金属等处理效果好。(3)垂直流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底,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O2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湿地。硝化能力强,适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但处理有机物能力欠佳,控制复杂,落干/淹水时间长,夏季易孳生蚊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植物类型分3种:(1)浮水植物系统:以浮水植物为主,植物繁殖能力强,可通过光合作用由根系向水体放氧,可通过植物吸收有效去除N、P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浮水植物目前主要用于N和P的去除和提高稳定塘的效率。(2)挺水植物系统:以挺水植物为主,植物根系发达,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目前人工湿地主要指挺水植物系统。(3)沉水植物系统:以沉水植物为主,该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初级处理与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

2.2.2. 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典型工艺流程

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典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目前,该工艺流程在较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经过生态修复的污水可以用来做农业灌溉和地下水补充等。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后运行费用基本为零,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

3 农村水污染防治措施

(1)提高重视,加强领导。首先要提高政府、社会乃至广大农民对农村水污染的重视程度,并切实行动扎实开展工作。同时,农村水污染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民心工程。应该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与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保证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2)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因地制宜是根据各地区农村经济状况、村落分布特点和地形地貌,对不同地区选择相应的有效处理方式(集中处理或是分散处理)。逐步推进是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选择一批易于开展的村先行试点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从而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

(3)加大国家地区财政扶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我国农村经济普遍欠发达,农村居民对污水处理费的承受能力有限或者是不愿意承担。而此项工程浩大,花费高昂。因此经费来源的主要靠国家和市、区财政的专项拨款或补贴,同时地方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居民积极开展多渠道自筹资金。

(4)积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如果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则应该以城镇为依托建设完善的污水收排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若规模足够也可以单独建立污水处理厂;如果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则需要在各村分别建设人工生态湿地系统净化系统。

(5)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面源污染。加强农药和化肥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取消政府对农业的化肥和农药的补贴,改变农业支持价格政策的具体形式。核定每亩土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数量,在规定施用量范围内,制定政府支持价格,对于超标施用量,制定高价。在保证农产品的产量提高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现阶段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防治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继续污染。此外,征收面源污染税,从而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降低上述面源污染产品的供给。

(6)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对农村乡镇企业进行整合。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积极规划建立农村工业园区,将分散的小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园区内各乡镇企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达到产业之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区域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永续利用,从而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和谐型经济模式。同时对园区内的“三废”进行有效地集中处理,将污染减少到最小。

(7)加强养殖业的水污染控制。1)严格控制农村养殖业滥用含抗生素的饲料,减少水体抗生素污染;2)对养殖场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实施回用。可将畜禽的粪便用来进行好氧堆肥,也可以用来做厌氧发酵,做沼气工程,生产沼气。通过好氧或厌氧处理,可以降低畜禽粪便的毒性,去除大量的氮磷元素,同时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参考文献

[1]姚瑶,钱程,岳志杰.简述水体中抗生素污染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165

[2]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7~92

[3]梁继东,周启星,孙铁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3,22(2):49~55

城市水污染及其防治 篇3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防治

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对于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然而,破坏正常生态环境和威胁人的安全与健康的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导致这种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在于,巨量的工作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进自然水域。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必然重视城市水污染,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全国水能蕴藏量和可开发水能蕴藏量分别占到了全球的13%和16%以上。年内分布集中,年间变化大。从全面范围内来看,处在水资源总量小的是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流域;水量大的是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缺水的是陕西、甘肃等西北内陆干旱区,水量丰富的是云南等西南地区。

二、水体污染的概念

人类的活动使得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是指各种废弃物质进入到水体,使水体的生物群落、结构或功能发生了改变,导致水体的使用价值减弱。从污染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自然变化导致的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两类。前者是自然因素导致,后者是指在生产、生活当中,由于对废水、废物、废气处置不当,对水体造成污染。目前,主要的水污染源是工业过程产生的废水。

三、城市水体污染源

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体量巨大、分布广泛、构成复杂、难以净化等特点。全国有监测的1300多条河流中,目前950多条受到污染,受到水污染的城市水域占到95%以上。

1.工业废水

因生产类别、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等的不同差别很大,工业废水的品质和体量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根据调研发现,目前对水体污染影响比较严重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金属冶炼、化学工业等企业。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其中主要为人们的各种排泄物和洗刷、清洗物品产生的污水。污水中主要含有肠道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污水中大量的磷供给水生物许多的营养物质。另外,雨雪以及混杂的各类废弃物汇聚成流,也是生活污水的构成物质。

四、城市水污染的危害

城市的水污染影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破坏生态系统,同时也干扰着工业生产,降低工作品质、影响产品质量。

(1)对人体的直接性危害:

污水中的磷可使藻类快速生长,形成富营养化水,导致水体臭味增大、细菌变多。这样的水质很差,不能直接用作饮水。如果情况严重,会直接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人类和牲畜长期饮用的话,也会造成体质免疫力下降,导致致病发生、甚至中毒。比如,人们饮用被镉污染的水,会造成肾、骨骼病变;六价铬可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2)对工农业的间接危害:

城市水污染造成水质下降,工作用水自然会增加生产成本,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同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应对水质问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在农业用水方面,水污染造成土壤的质量下降,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同时下降。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对社会的危害:

城市的水污染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显性的、可计算的。在社会心理层面,造成的伤害,影响难以估量。由于水污泥形成的社会恐慌,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生活失去安全感、用水费用大幅上升,对生活环境失去信任感等等。

(4)对水体自身的危害

水生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中一定的氧浓度,前提是水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在正常情况下,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使天然水体保持自我化净能力。但是,如果发生严重水污染,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氮、磷、钾等大量有机物降解产生营养元素,促进藻类、水生植物生长,导致水体通气性变差,溶解氧降低,甚或产生无氧层,以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变黑、水体变臭。

五、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必须有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无论是治理已经产生的水污染,还是升级废水、废物、废气的处理设备,都离不开资金支持。

(2)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普遍民众、工业生产者等等。因此,单靠水利、环保等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需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规做保障。水污染防治是利益和行为的调整、规范,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应加强城市水环境的各级法规的制订,适应现实需要,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2、工程保障措施

(1)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造成水污染的环节有很多,其中,由于混流造成的污染占到很大比重,同时,对于防治水污染,实施水分流、截流,则是既便于实行、成本较低的选择。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控制住生活污水这个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也就控制住了治污的根本。另外,充分利用雨水管这个天然的分流管,对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雨水可直接汇入自然水域,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河道。

(2)搬迁改造老旧平房区。由于年代久远,房屋配套系统不好,多数老旧平房缺少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对老旧平房区进行改革搬迁,不仅有利于污染治理,也有助于加快、提升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3、市政管理措施

(1)提升城市卫生综合水平。良好的城市卫生条件,将极大地有助于减轻污水、污物排入到水体中的压力。对自由市场、公共场所等区域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严格监管建设工地,管控扬尘、建筑废弃物,改革、取缔路边摊铺、洗车点等,不断改善环境。

(2)提高环卫部门管理水平。环卫部门在防治水污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水污染防治事半功倍。要严格杜绝表现环保、实则造成河道堆塞废弃物,造成水污染的事实。环卫部门应严格要求职工遵守规矩,提高管理水平,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环境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防治水污染,贵在人人参与。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可以有效降低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情况的发生。应在沿河等公共区域设置一些公共厕所,让在外活动的人们感到方便,减少因为无奈而产生破壞水源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金梅,薛叙明等编.水污染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水污染防治法》内容 篇4

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核心,建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主要做了四方面修改。一是实行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基于以往研究实践成果,国家建立流域-生态功能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体系。二是完善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明确国家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功能定位,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点行业或领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三是创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根据地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和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定基于技术经济评估和基于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的两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四是完善目标评价考核规定,增加了评价考核、限期达标、区域限批、环保督察和离任审计等要求。

主要体现在修订草案的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二)强化水污染源头预防

强调“防在前,治在后”,新增了八方面预防性规定。一是建立健全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和机制。二是建立江河流域生态流量和湖泊、水库、地下水合理水位保障制度。三是增加规划环评规定,与建设项目环评协调发挥好空间和行业准入作用。四是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五是体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六是制定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加强风险防范。七是借鉴《大气污染防治法》,在部分产品质量标准中明确水环境保护要求。八是在地下水保护、良好水体保护方面进一步落实保护优先原则。

主要体现在修订草案的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和第五章“重要功能水体保护”。

(三)理顺和协调水污染防治监管制度体系

围绕排污许可、总量、环评、监测、监察等多项制度的系统设计和有机衔接,主要做了三方面修改。一是推行排污许可制并确立其核心地位。明确了排污许可对象和许可证内容的确定依据。简化行政审批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删除排污申报登记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二是根据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完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作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加强其与水环境质量目标的衔接。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制度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统一水环境监测的网络、规范、数据共享、质量评价、信息公开等规定。

主要体现在修订草案的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四)切实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针对落实各方责任,重点完善了两方面规定:一是落实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借鉴《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立法经验,将对水环境质量负责的政府层级拓展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评估和追责力度,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二是明确了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其按证排污、依法开展自行监测记录、定期执行报告、公开相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污染,并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主要体现在修订草案的第一章“总则”、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和第八章“法律责任”。

(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主要体现在完善法律责任、强化经济措施、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运用司法手段四个方面。一是补齐义务性规定的责任条款、加大违法处罚力度、调整不合理惩处措施等规定。二是增加绿色信贷、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水生态环境补偿等经济手段规定。三是落实《环境保护法》中公众参与的权利。四是运用司法手段,重点解决水污染损害赔偿等问题。

主要体现在修订草案的第一章“总则”、第七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八章“法律责任”。

附征求意见稿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满足水体使用功能,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水污染防治应当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持续改善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地方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职责的同时,还要对分管领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负责。

第五条【部门分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计生、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考核评价】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质量目标、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跨界流域监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重点流域、区域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风险预警防控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的防治措施。

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八条【排污者责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第九条【排放基本要求】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条【科技、环保产业与宣教】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和水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国家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构建全民水污染防治行动格局。

第十一条【资金投入与经济激励】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的财政投入,加强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国家鼓励建立水污染防治基金,支持绿色信贷,对水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第十二条【水环境补偿】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鼓励地方人民政府采取横向资金补助、对口援助等方式,建立跨行政区域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十三条【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水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水污染防治提供便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公民应当增强水环境保护意识,采取节水、洁水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水环境保护义务。

第十四条【奖励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八十七号

第三十六条 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四十六条 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六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给渔业造成损害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渔业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

第七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八)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七条 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水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年()月()日起施行。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大、中型水库坝下最小泄流量时,应当维护下游水体的()能力,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3、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提交《》。

4、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报,并写明理由。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个月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并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

5、总量控制计划应当包括()、重点污染物的()及排放总量、需要削减的()及削减()。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应当确定需要削减排污量的()、每一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的种类及排放总量()、需要削减的排污量以及削减时限要求。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本行政区域内向该水体排污的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对不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发给();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

7、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因不可抗力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的,必须在不可抗力情形发生后()个月内,向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审查决定。

8、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排污,并在事故发生后()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以及事故潜在危害或者间接危害、社会影响、()和()等情况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9、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10、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灌溉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用于灌溉的水质及灌溉后的土壤、农产品进行(),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11、揭露和穿透含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严格做好分层()和()工作。

12、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者超标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或者超标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可以处应缴数额()%以下的罚款。

13、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按照直接损失的()%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万元;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万元。

14、不按照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由颁发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或者()。

15、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费或者被处以警告、罚款的单位,不免除其()、()和()的责任。

二、问答题

1、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哪些情况和资料?

2、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哪些活动?

城市水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篇7

1 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

1.1 人们环保意识淡薄

在城市中人们从思想观念上就缺乏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 严重缺失环保意识, 其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是, 政府相关部门不重视水污染问题。很多地区存在对本地区的排污企业监察工作力度不够, 加之监察体系还不够完善, 因此对水污染控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使得环保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二是, 百姓对水污染问题的不重视。百姓对水污染的认识, 主要集中到水体受到污染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而缺少在水污染进程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百姓普遍存在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误区和盲区, 这使得百姓的环保意识淡薄, 对于水污染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 更没有意识到会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

1.2 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城市水污染立法表现出的问题体现在城市发展政策中, 从目前的城市发展政策来看, 其表现出很大的片面性、盲目性, 过于重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城市环境效益的重要性, 同时规划不完善且预见性较差, 城市水污染防治策略不全面, 城市中的废水处理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城市水污染问题。此外, 监管体制及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其中主要体现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控制责任不明确, 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较小, 无法起到全面控制的作用, 针对过量开采地下水这种违法的行为缺少明确的法律责任, 城市水污染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以及针对污染水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我国的环保立法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起草的, 这必然会出现个别部门在起草环保立法时为本部门利益扩大本部门权力并得到法律承认, 这使得部分领域出现了真空现象。

1.3 城市水处理技术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其对排水和供水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水处理技术存在不足的情况。生物处理需要反冲洗处理设备和充气供氧系统, 这便增加了运营成本并且管理也十分的复杂, 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生长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 所以该种处理方法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化学氧处理方法效果好, 但是需要加入大量药剂同时处理成本也增加了, 运用化学氧化处理会增加出水的突变性, 从而增大水中低分子有机物浓度, 如果缺少有效的后续处理, 则出水的水质会随之降低。以上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 但是想要在国内普及推广还是很困难的。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2.1 开展教育加强人们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其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 应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首先, 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 政府监察机构在各单位进行会议时必须要开展环保教育, 在教育环节中配有真实的案例, 使各单位深刻的认识到污染行为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提高相关单位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心和环保意识。其次, 对百姓进行教育。对百姓进行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由于城市中百姓的数量是巨大的, 在对百姓的环境意识教育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 开展百姓的教育工作需要有资金作为支撑, 可以采取分区的方式进行教育。百姓关注水环境问题主要是从切身生活开始的, 其教育内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使百姓清楚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哪些行为会造成水污染, 以及水污染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其次, 使百姓了解自己在环境保护和监督中的权力和义务, 百姓是公众的一份子, 更是切身利益的直接评价者, 具有广泛性和积极性, 当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其会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此外, 公众监督机制促进了百姓环保意识的提高, 监督和举报增加了重点污染企业的压力, 使信息更加的透明化, 通过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 使重点污染企业改进排水设施, 使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最后, 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环保教育。利用好的媒体平台和社会名人开展教育工作, 这样可以使环保教育工作更加的有效, 曝光污染单位的种种行为, 通过社会舆论强化对污染单位的督促力度。

2.2 完善监督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水污染立法体系缺陷笔者给出下面几点建议:第一, 将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扩大, 完善环境评价制度;第二, 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水量确定, 完善排污的控制制度;第三, 完善水资源监管体制, 健全浪费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以及污水集中处理机制;第四, 重视起节水设备, 并积极推广节水设备的应用;第五, 增大城市地下水的保护力度, 针对违法和超量开采地下水的行为, 要加大惩罚力度。

改善城市水污染现状的先决条件就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针对得到国家财力支持的排污企业, 监管部门要督促其改进排污工艺和设施, 针对没有得到资金支持或资金支持少的排污企业, 相关部门也要督促其能够达到单位拥有的水平, 并增大排污超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监管部门在执行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负责的态度, 要赏罚分明、加大力度、下定决心, 否则监管制度也将成为面子工作, 并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此外, 国家方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工作也是非常迫切的。对于超标的排污企业, 法律要发挥监督和督促作用, 使监管部门严格行驶自身职责, 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针对由于意外事故而造成排污企业, 从法律上要给予惩罚, 对于得到财政支持但是没有达到排污标准的企业和钻空子的单位, 法律上要给予重罚, 在对排污企业罚款的基础上, 还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2.3 改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方式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 根据城市的特点选定相应的处理方式。人口密集地区适用于集中处理方式, 污水处理较为分散且不易建设收集系统, 可以选择分区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办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将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是处理城市污水的最佳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水质和排放标准, 要灵活的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经济实力较强时可以选择排放要求严格的工艺。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在选择水处理工艺上, 要根据以建设水厂工艺经验来选择, SBR工艺流程较为简单, 具有静止沉淀效率高、去除有机物速度快等特点, 在组合式构造方法中尤为适用, 更利于污水处理厂的改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城市水污染并非单方面问题, 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政府、企业、个人都是保护水资源的责任人。面对目前城市水污染现状, 不能只着眼于水污染的表面现象, 而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将城市水污染问题彻底解决, 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瑞丽, 乔龙.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24-25.

[2]姚澄宇.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剖析与对策初探[J].给水排水, 2010, S1:138-143.

[3]李玉文, 周玮.浅谈城市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9:96.

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初探 篇8

【关键词】湘江流域 水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05-02

一、湘江流域概况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斜贯湖南省境,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湘江干流在湖南省内全长670km,沿途接纳了大小支流2157条,集雨面积8.51万km2,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24亿m3,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湘江流域也是湖南省最发达的区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0.3%,跨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地市,流域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业集中。2008年末,流域内人口4069万人、GDP5738.88亿元、工业增加值1995.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9.5%、75.2%、76.4%。

二、湘江流域水污染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湘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出来,集中体现在流域陆生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现、森林资源锐减;水生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不可逆性破坏;流域水体水质遭受有机物和微生物及重金属等的复合污染,其中汞、镉、氨氮、石油类、总氮以及粪大肠菌群在干支流沿线均超标,流域的总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

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对湘江干流19个省控及国控断面2005~2008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湘江流域呈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多重污染相结合的局面,流域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总氮以及粪大肠菌群,这些指标基本全线超标,超标较为严重的河段为株洲段和湘潭段,其中超标最为严重的为总氮和大肠杆菌,超标率几乎为100%;特征重金属污染物为砷、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主要超标河段为衡阳段、株洲段、湘潭段,超标较为严重的为砷和镉,超标率接近30%。锡矿山地区75个地下水井中,14个砷含量超标,最高超标倍数达153倍;地表水中涟溪河水系砷最大超标倍数达107倍。城市饮用水源特别是下游长株潭核心区饮水水源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对沿线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流域水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三、湘江流域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湘江流域水污染原因非常复杂,是主客观、多种因素交叉渗透、相互叠加影响的结果,具体来说有如下方面:

(1)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污水排放不达标。全省主要的工业行业如冶金、化工、建材、轻工、食品加工、机械等几乎都分布在该区域,尤其集中在郴州、株洲、衡阳、湘潭、长沙等城市,形成了郴州三十六湾、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竹埠港、长沙坪塘等重要工矿区。产业结构偏重与布局不合理相互作用,使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2)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零处理排放。截止2008年底,流域内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8座,处理能力为123.7万t/d,实际处理量67.97万t/d,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仅22.56%,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湘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9.3%,也是造成湘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农业面源污染逐年递增。伴随着流域内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也跟随逐年增加,农村养殖业规模和数量都有长足增长,然而畜禽养殖基本都选择近水场地,用排水方便,处理率极低,农业面源污染俨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4)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面临尴尬困境。我国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是以环境保护部门为主、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体制。政府方面的管理框架是横向与纵向交叉的矩阵模式,横向上是流域内同级政府部门;纵向上,分为中央、省和地方三级,实行上一级政府与部门的双重领导,构成流域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部门管理、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具体到湘江流域,环境监测、预警滞后,应急处置迟缓,环保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执法能力薄弱,缺乏上、下游之间的地方利益平衡机制,地方利益主体地位无法协调认定,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一江同治很难收到实效。

四、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初探

地方政府作为地区利益的代表,也是流域污染治理的主要投入者,然而,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面临的却是投入与受益分离、事权与财权不统一的尴尬.不可避免的是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排污获利,治污受损,导致流域水污染成为痼疾,久治不愈。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之争。

(1)创新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建立省对地市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直接监管体制。 其一,对现有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独立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门机构,行政上隶属于中央环境保护部,由国家财政支持,成员由省及地市负责人担任,负责全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管,同时督促省政府对流域地市政府的有效监管;其二,在流域各地市建立其独立的分支机构,负责各地市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管。这样从体制上根本解决了流域水污染管理信息缺失和高成本的问题。同时,从流域监管全局来说,对地市的监管力度的加强也有了制度上的保障。由原来的通过对地市环保部门的间接监管,变为由流域水污染防治机构对地市政府的直接监管。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重大工、矿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二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三是流域内的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跨界断面等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监管。全面实现湘江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既达到平衡流域各方利益的目的,又使得区域管理落实到位,实现真正的一江同治。

(2)健全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全面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资源配置,优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整体规划设计,努力提高政策的实际操作效果。贯彻落实总量控制政策,严把污染治理实际成效关。强化农业面源的研究与控制,科学规划规模化农业养殖业的布局,在水体自净化限度内配套排污环保设施建设,以期将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计入流域水体排污总量控制管理之中;厘清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整合不同政策管理手段成有机体系,充分发挥合力效应,使得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效最大化。

(3)建立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平衡补偿机制。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两型社会”的一大构想。湘江流域水污染平衡补偿机制的建立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谁污染、谁赔偿,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利益补偿与平衡机制,明确不同利益主体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产生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间的分配关系。遏制“保护失利、污染获利”思想和行为继续蔓延。

(4)引入流域水污染防治独立第三方环境监督与政策评估机制。流域水污染防治,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的管理措施的落实,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评估至关重要。以环境审计为代表的独立第三方环境监督与政策评估机制,以期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程的即时审计监督,有效修正政策的落实和治理实效的目标化。虽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其监督与约束的积极意义已经凸显出来,对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实际效果跟踪反馈有着其他途径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政策评估的目标、原则、主体、程序、方法以及结果的运用的明确性,形成对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评估的资金约束机制,从而成为有效的政策评估反馈机制。

湘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的除了历史遗留因素外(如工业结构及布局),主要是流域上、下游地市间的利益冲突。换句话说,上游排污获利与下游承担污染造成损害和损失,在长期无法调整和理顺的情况下,引起流域水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恶性竞争,资源被过度使用,产生了严重的流域水污染问题。所以,必须要构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现流域水污染的有效治理。必须尊重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转変湘江流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实现湘江左、右两岸同治,流域上、下游同治,干流、支流同治,城市与农村同治,切实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09年12月

上一篇:5.12护士节颁奖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八声甘州吴文英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