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精选11篇)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进位法则,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1. 复习导入:唤醒已有知识经验

2. 激趣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

3. 交流互动: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

4. 总结应用: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闯关练习(13×3= 20×4= 300×3= 141×2= 23×3= )

设定常规的口算竞赛练习,孩子们会自然地按照接龙的顺序一道一道的读题口算答案。在口算结束后,会挑选出其中的一道或两道问题询问孩子是如何进行口算的,学生口中的算法就是将来的算理。挑选出的口算题目覆盖面广,涉及整百整十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呢?在学习报告单中完成竖式计算题。

在口算竞赛之后设置了全班每一个人都动手的笔算练习,在集体订正答案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除了订正答案的对错,同时还要关注竖式书写的规范性。

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一道竖式题)

师:同学们又顺利地闯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问题?

生:想!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接受挑战!看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王老师解决问题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小声读题。

生:(各自小声读题)

师:听到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看来大家都读完题目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题目。

生:(读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读题方式是全班一起小声读题,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效率。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清题目。在读题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师:声音非常洪亮!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

生:16×3=

(缺少)师: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需要进位的乘法,但是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致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概是多少吗?

生:把16估成20,20×3=60。

师:那么准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讨论你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一会儿老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

生1: 3个16相加,即16+16+16=48。

师: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我们学习过熟悉的加法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的思想,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16+16+16的竖式写法。

生3:把16看成10+6,先算10×3=30,再算6×3=18,再把两个结果相加,即30+18=48。

师:用了口算的知识,这种方法也不错!

生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竖式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算理吗?

师:(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6×3就是三组16根小棒,可以看出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三捆小棒和18根小棒,仔细观察这18根小棒,它可以转化成一捆小棒和8根小棒,这个转化的一捆小棒就是我们刚才同学口中的“进位1”,最终结果也就是48根。

师:我们继续看看,如果用更抽象的方式怎么表达出来呢?(课件展示“过渡竖式”,并说明18是由3×6得来的,30是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来的,表示30个1)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进行预设,提示学生这三种算法实质上都是相同数位对其,相同的计数单位累加得来的。课件动画展示小棒图,理清算理,进而将算法和算理相联系,实现出真正竖式的过渡。

(缺少)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第一种方法中的6+6+6是不是第二种方法里面的个位6×3?同时也是乘法竖式里面个位上的6×3?

师:乘法竖式究竟怎么书写呢?

生:进位1的位置错误,写在十位的等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也经历了小棒的考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区别?

生:上节课的乘法没有进位,然而这节课的乘法有进位。

师:板书正确的16×3的竖式书写格式。强调进位1 的位置。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通过对比,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最终呈现优化的竖式格式。

生:更喜欢竖式,因为更加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选择了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列竖式的方法。那我们接下来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

生:敢!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才已经突破了进位乘法的大门,那么现在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再攻克难关?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PPT中的习题(15×4),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竖式写得还规范整洁。

第一层次:设置模仿性练习的题目,学习报告单中书写着提示学生书写的格子,让学生模仿当堂课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完成。

第二层次:单一练习,逐步递进,加深学生的感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层次:改一改,呈现出4道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算法,同时课件展示正确的过程竖式,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法。

师: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篇2

“笔算乘法(不进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关键是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数对齐。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谁来说说是按哪些步骤进行计算的?

生:一估,二算,三验。

师:请用这样的方法笔算两道题14×2 和231×3。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板书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1:14 乘2,先用2 乘14 个位上的4 写8,再乘十位上的1 得20 写2,计算结果是28。

生2:231 乘3,先用3 乘231 个位上的1 写3,再乘十位上的3 得90 写9,最后乘百位上的2 得600写6,计算结果是693。

师:谁能总结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3: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乘得的积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师:对,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用这个数分别去乘多位数上的每一位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计算时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评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回顾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模型做了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最近咱们班一直在进行学习小组夺星比赛,这节课老师决定加大奖星力度,这节课表现出色的小组,每组奖励14 颗星,咱们班一共有12 个学习小组,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如果每个组表现都出色,12 个小组一共要奖励多少颗星?

师:一共要奖励多少颗星?该怎样列式计算?

生2:14×12,表示12个14是多少?

师:估算一下12 个14 是多少?

生3:14乘12,我把12估成10,14乘10等于140。

生4:我把14估成10,10乘12等于120。

师:14×12 的准确结果会比这些估算的结果怎么样?

生5:大。

师:为什么会大呢?

生6:因为估的时候都是把这几个数估小了。

评析: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通过估一估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师:14×12 的准确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很快的算出来吗?

生1:我用口算的方法,把12 拆分成10 和2,用14 乘2 等于28,再用14 乘10 等于140,最后用140加28 等于168。

生2:我也用口算的方法,把12 拆分成7 和5,用14 乘7 等于98,用14 乘5 等于70,98 加70 等于168。

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用竖式计算,但是还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说得好,前面我们只学习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没有学习过,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评析:学生利用刚学习的拆数方法口算14×10=140、14×2=28、140+28=168,有利于贯穿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呈现不同的口算思路,为后面的算法多样化和理解算理打下了基础。

3.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1)算法多样化。

(用课件呈现星星图)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自己口算的过程,在星星图上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写出计算过程。

(学生在星星图上画出计算过程,并写出算式)

师: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进行同桌交流)

师:哪些同学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生1:我先圈出5 个14,用14 乘5 等于70,再圈出7 个14,14 乘7 等于98,最后用70 加98 等于168。

生2:我先圈出10 个14,用14 乘10 等于140,再圈出2 个14,14 乘2 等于28,最后用140 加28 等于168。

生3:我先圈出10 个12,用12 乘10 等于120,再圈出4 个12,12 乘4 等于48,最后用120 加48 等于168。

评析:利用直观的星星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使学生清晰的理解了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会了“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沟通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2)优化算法。

师:观察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都是把12和14拆分成两个数来计算。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生2:我觉得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简便,因为把12 和14 分别拆分成整十数加个位数,这样算起来容易。

评析:算法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环节中对不同计算方法比较、归纳和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了比较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4.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自主探究,尝试算法。

师:同学们用口算和圈一圈的方法算出了14×12的结果,你能尝试用竖式笔算14×12 吗?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展示汇报。

师:4 人为一组,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一名同学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师: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4 乘12,先用个位上的2 乘14,2 乘4 得8,在个位上写8,2 乘l得2,在十位上写2,就是28。再用十位上的1 乘14,1 乘4得4,在十位上写4,1 乘1 得1,在百位上写1,最后28 加14 等于168。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2:为什么14后面不添0?

师:这个问题好,谁能解释一下?

生3:因为14 后面添0 就变成14 个100,就是1400。

生4:14 是10 乘14 的结果,它表示140,0 可以不写。

生5:我觉得他们格式不够规范,横线不够直。

师:那你觉得怎么画才直呢?

生6:用直尺画。

师:说得好,请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做一遍。

师:为什么14 的4 不写在8 的下面?

生7:因为14 代表的是140,4 是十位上的4,所以不能写在个位上。

生8:因为4 是4 个十,要写在十位上,后面的0可以不写。

评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教师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学习方式,使整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真正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

(3)数形结合,理解模型。

师:用笔算竖式对照星星图,你能把圈的过程在竖式中找出来吗?

生1:我圈2 排,它表示2 个14,用14 乘2,实际就是竖式里先用个位的2 乘14,积是28。圈10 排,表示的是10 个14,14 乘10,就是十位上的1 乘14,积是140。

师:168 表示什么?

生2:两次乘的积加起来,也就是两次圈的数加起来的和,它表示168 个1。

师:用竖式计算可以非常简洁地表现计算的过程,便于我们检查每一步,这是笔算的优点。

评析:利用星星图与算式相对应,突出数形结合,沟通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了数学的简洁性、普适性和规范性。

(4)引领归纳,提炼算法。

师:我们已经明白了乘法竖式的计算原理,怎样用竖式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1:要注意数位对齐,

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先是用竖式下方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未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 可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评析: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对算理已经有了清楚的理解,对算法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教师指导者的角色。

5.多层训练,巩固知识。

师:下面这些题的计算对不对,为什么?

生1:我认为第一题是错的,88 是表示88 个10,应该分别写在百位和十位上。

生2:第二题也是错的,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1 应该的1,它写成了3。

生3:我认为第三题是对的。

师:请大家判断选择下面的题,并说说理由。

1用竖式计算21×23 时,乘数23 十位上的2 乘21 得( )。

A.42B.420C.63

2在计算12×34 时,乘数34 个位上的4 乘12得( )。

A.42B.48C.480

3( )3×32 的积是三位数,( )里可填的数有( )个。

A.1B.2C.3

生1:第一题我选A,因为十位上的2 是表示20,20 乘21 等于420。

生2:第二题我选B,乘数34 个位上的4 乘12得48。

生3:第三题我选B,我发现只能填1 和2,填3就是4 位数了。

师:用竖式计算下面几道题。

评析:教师紧扣明算理、懂算法、巧计算、会运用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判断、选择、计算三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融基础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突出了练习的层次性。通过多样的练习及反馈,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生1:我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生2: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乘数的个位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和十位,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分别乘被乘数的两个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好,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以后还要用笔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学会这些方法外,还需要加强练习,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变成计算小能手。

《笔算乘法》教案 篇3

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第12-1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更加正确、熟练地口算和笔算。

教学准备:

练习四第12题的口算卡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

(1)30×550×4600×84000×2

口算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乘的数,只要想几个十或几个百、或几个千乘几,就恩能够很快地算出结果。

(2)2×2413×34×12

2×240130×34×120

口算时要求直接口答加法算式和得数。

指出:口算一位数与几十几或几百几十乘,可以把几十几或几百几十按数的组成分解,再分别和几相乘,然后把两部分的积相加。

(3)4×6+23×5+32×9+45×7+6

2、口算第12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二、笔算练习

1、练习四第13题第一行。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个别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四第14题。

先估计每一题的积大约在哪两个数之间,再计算。

3、练习四第5题。

(1)分小组进行比赛:事先在纸上写好算式,让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2)提醒学生注意乘法与加法计算时的不同。

三、应用题练习

1、出示果园情景图。

(1)要求苹果采了多少筐,你会列式计算吗?

(2)学生独立列式并集体订正。

(3)梨比苹果多采了25筐,梨采了多少筐?学生列式计算。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作业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计算的准确率。教学用具:课件、尺子 教学设计:

一、回忆旧知,复习巩固

1、口算热身: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乘法,关于乘法的知识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来考你一组口算题。

13×2

190×3

230×5

15×4

8×120

350×2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350×2,你是怎样算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学过的口算乘法掌握的不错。

师:同学们再看这两题,快速拿出练习本笔算。谁愿意上黑板来算。请2生。

2、(竖式)动动手、练练笔:23×24=

45×12=

师:同学们坐好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算对了吗?请算45×12=的学生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大家算的和她一样吗?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掌握的非常好。

师: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是乘法,但是难度增大了一些,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2名)老师在假期里去过青岛,我是从呼和浩特乘火车去的,请看:(多媒体出示)

1、教学例1:老师从呼和浩特乘火车去青岛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从呼和浩特到青岛有多少千米?(齐声读)提问: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从呼和浩特到青岛有多远吗?怎么列式呢?

师列式板书: 145 ×12=(板书:145×12=)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吗?(一生说)

3、准确结果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必须要?

揭示课题,板书:笔算乘法

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师:你能试着算出145×12的准确结果吗?(一生板演)其他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列竖式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强调:算完后,请同桌两人交流一下算法。(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6、交流汇报,归纳计算方法和算理。师:(请板演的学生)你能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吗?和她的结果一样的举手。

师:同学们都会了,但老师还有几点不明白的,谁能帮老师来解答? 提问:290是哪来的结果?这个是145吗?它表示什么?(145个十)它是怎么得来的?

对这题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写单位名称、答)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1、请你试一试。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这类题了,我们再来做几道题,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做数学书49做一做。要求:书写要工整,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明白吗?(请4人上黑板做。)分组做,1、2、3组学生做前两题,4、5、6组做后两题

订正,谁做错了?你能给做错了的同学提醒一下吗?(相同数位要对齐、记住加上进上来的数字)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两人讨论一下。(相同点:都是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要写在哪一位的下面。不同点:)

2、认真判一判。师:请你当回小医生。先观察是否对了,错在哪了?然后在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老师表扬: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对笔算乘法的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解决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做完后,提出: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泥土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也可以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老师倡导咱们班也

组织一些环保小卫士,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小游戏:开锁(机动)师:屏幕上出现了什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那把锁吧。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运用的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用到。思维体操。

我讲的这节课是我校正在研究的小学数学“441单元体系”中的一节迁移课。在

备课时,我也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的。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我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位数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书写位置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课本中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为情境,为了贴进我们的实际生活,我进行了改编,以我从呼和浩特到青岛有多远为例,引出新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回忆旧知,复习巩固;这部分内容是复习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并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和算理迁移到今天的新知上来。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旅游是现代人的假期首选,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因此,我以我的旅游路线为背景素材,通过课前的谈话,让学生尽快的溶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即引入正题,列出算式后,直接让学生模仿两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完后,请学生说了算理,同桌两人互说算理,老师补充说明、点出重点。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就更加明确。

3、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这个环节我用了5道题请学生巩固学习。其中的第2题,改错练习,又一次的强调了注意点,而这注意点正是本课的难点。而“小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来,便于以后更喜欢数学,更好的学习数学。

4、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

由于重复的说,学生有点不耐烦,因此,我通过一句“同学们都会了,但老师还有几点不明白的,谁能帮老师来解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自然的引入到算理的教学,并同时初步的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课件、练习题纸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1、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遨游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要就去数学王国闯一闯。

2、准备一:口算。

11×60 50×11 14×20 13×30 12×40 21×30

3、准备二:笔算。

2 4 3 2 1 2 3

× 2 × 3 × 3

准备三:拆数。

23 15 33

( 3 )( ) ( ) ( 10 ) ( 3 ) ( )

顺利过关,可以去遨游数学王国。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数学王国里有一位阿姨在买东西,你能帮售货员阿姨算一算吗?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12

48 ……2×24的积

240 ……10×24的积

288 ……48+24的和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板演竖式计算过程)。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学生口答)

22×23

2、小马虎检查中心。(学生口答)

33×31 =132 32×12 =3264

3 3 3 2

× 3 1 × 1 2

3 3 6 4

9 9 3 2

1 3 2 3 2 6 4

3、钓金鱼(温馨提示:请保持安静!)(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纸做。)

12×44 23×11 32×13

4、连一连。(在练习纸做,然后口答)

429 528 961 759 492 672

22×24 12×41 21×32 39×11 31×31 23×23

5、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练习十五第3、4题)(学生在堂上练习本做,然后评讲。)

6、智力大比拼!(课件出示)(学生思考,集体评讲。)

有10箱苹果汁,12箱桔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计算顺序。

(2)、书写位置。

四、板书设计。

2、笔算乘法

例1、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24×12 = 2 8 8 (元)

2 4

× 1 2

4 8 … 表示 24×2的积

2 4 … 表示24×10的积

2 8 8 … 48与240的和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篇6

该课件是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知识点创作的。课件紧紧地围绕贯穿教学设计的节水行动主题, 辅助达成教学目标, 使数学课堂中渗透环保、信息技术等教育,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特色亮点

课件界面简洁、美观、大方, 导航易于操作 (如图1) 。运用大量动画、音频等方式有效地辅助教师创设情境, 实现教学目标, 解决重点, 突破难点。其中“探究算法”、“练习比赛”等主要部分运用了Flash编程的方法, 判断算式对错, 使教学效果得到直观的反馈。用源文件可以有选择地发布为教师使用、学生使用, 有单机运行、网络运行等版本。教师可以利用源文件, 选择适用的内容进行发布;也可以在互联网发布, 便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从课件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结构来说, 既可作为忠于原教学设计的“专属型”课件, 又可作为进行适当内容选择的近似于“通用型”的课件。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的认识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专属型”课件是为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类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而专门设计的;而“通用型”课件则适合大部分教学设计使用, 或教师可以选用这个课件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专属型”课件具有针对性, 但推广性较差, 离开了原有的教学设计, 课件的适用性就较低。“通用型”课件虽不能紧密结合教学设计, 但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其中的某部分内容来使用, 推广性较强, 适用性较高。

●课件制作要兼顾“专属性”和“通用性”

笔者通过互联网或资源库查找并下载一些课件之后, 总是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对课件辅助教学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实现课件“专属性”和“通用性”的平衡亟待解决。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 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课件的创作忠于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 “节水行动”是贯穿课堂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课件中, 通过声、像等直观展示为学生再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 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引起共鸣, 为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通过主界面中按钮的控制, 可以选择是否进入这一情境, 如果利用源文件, 则可以删除或改编这一情境, 这就使“专属性”和“通用性”得到较好的平衡。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 导航系统非常灵活, 可以通过修改文字等方式改变题目、算式等内容, 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灵活性大大提高, 增强了“通用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 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了教师, 将参与权交给了学生 (如图2) 。运用Flash编程的方法, 判断算式对错,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教学评价得到直观的反馈。在“探究算法”中有“想一想”、“做一做”、“改一改”、“练一练”四个小环节,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跳转设计, 就是在跳转的时候前一环节留下的输入内容能够保留以备查用, 而且还可以在四个环节中任意跳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直观地再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在“练习比赛”中, 设计了6道竖式计算题和1道应用题, 并设计成了游戏的方式, 前面6道题是“接水”游戏, 只要做对一题就会演示动画接到一桶水 (如图3) , 应用题是“堵水管”游戏, 做对后就会堵住水管让水管不再漏水了。这个环节运用了Flash编程来完成判断、评价、自动控制动画的任务。两个部分的算式和“节水”为主题的游戏也是可以更改的, 这样就使课件可以围绕更多的教学设计进行改编, 加强了“通用性”。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篇7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5、6题)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笔算乘法优秀教案 篇9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小棒:3捆零6根

2.计算:30×2=50×6=700×5=60×8=

4×3+2=6×7+3=5×8+8=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看数学书74页情境图,例1。

(1)从图中你知道的数学信息是有盒彩笔,每盒枝。

(2)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请你用自己会的方法列式并且计算:

列式:

(3)你会摆小棒求得数吗?

请你边摆边填: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第一行摆()捆()根,因

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捆()根,也就是得()。

(4)你 试着用竖式计算:12……()

×3……())

想:两个因数位对齐,要从位乘起,与个位相乘的积要写在积的位,与十位相乘的积要写在积的位。

二、练一练

数学书74页做一做

三、查一查

数学书第75页练习六第1---4题。

四、谈一谈

《笔算乘法》说课稿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知识迁移、情境创设、比较归纳、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旧知迁移,对比探究获取新知、巩固练习内化新知、总结归纳4个环节进行教学。

首先,我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媒体出示信息:3盒水彩笔,每盒12枝,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

算式出现后,我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并能说出算理。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算法会是多样的,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算法。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一说,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同时演示口算过程),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特别是让学生弄明白10×3的10从哪里来的?便于学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在此基础为了进一步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请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老师刚才板书的竖式与学生的口算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白笔算与口算的计算的道理即算理是一样的。

由于,本堂课作为笔算课,所以为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我将通过让学生指名说计算过程、同桌说、再指名说的形式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当然,计算课单有语言思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动作思维即大量的动笔练习。所以我先安排了类似例题的3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其中一道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试着用列竖式方法进行计算,并板演反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练习结束后我结合小结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篇11

1.故事情境贯穿于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计算类型的课比较枯燥,学生会觉得很没意思,因此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去数学王国参观、并且帮助王国找寻宝石的情境,并且将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从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上来看,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情境,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2.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新课标提出, 教学 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数的组成等知识,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2乘3的结果。随后在学习笔算乘法的环节,也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因为学生有了笔算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因此也能够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中去。通过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讲之前自己尝试用竖式来解决问题。

3.关注课堂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关注反思与总结。在课堂中分别采用了同桌互评、老师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认真倾听、积极交流、书写工整、准确计算方面进行了评价。不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又关注了学习过程。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落实了新课标中的理念。在课堂最后设计了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到反思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应将这种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应用于每一节数学课后。

4.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下课前设计了检测环节,通过几道基础的练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结合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查缺补漏。

5.对于学生的书写要求还不够细致。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写法,应在书写上多强调强调,在学生汇报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投影找一些反例,让学生挑错,从而规范书写。

上一篇:一季度安全培训教案下一篇:煤矿综采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