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共11篇)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1

2010年3月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中山路中段路西,服务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服务辖区人口37500人。医院办公用房800平方米,用房属租赁性质。

一、人员结构

现有职工13人,卫生技术人员8人。初级职称4人。

二、主要职能

主要承担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三、科室设置及医疗设备

1、内科门诊:执业医师1人,助理医师1人,护士1人,心电图机1台。检验室、血流仪器1台,2、拟开展中医骨伤科门诊 :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发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整合中医资源,将现有的中医人员进行整合建立社区中医诊疗区,开设中医诊断室、治疗室,打造中医骨伤科、康复特色门诊,引进中医治疗设备(电子牵引床、智能通络治疗仪、电针仪、按摩床、康复理疗床、针灸治疗仪。

3.加强年轻意识培养,培养中医接班人

以“强化技术、热诚服务”为发展战略,狠抓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相关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安排2名技术人员出去培训、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积极开展“西医学中医”活动,对年轻医生进行师承教育。

姬家山乡卫生院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2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是2009至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2009年卫生部联合9部委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要求到2011年,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上海市嘉定区于2011年2月起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药品零差率, 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 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卫生系统基层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同时, 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专业人员参加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考核。本研究对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情况及业务收入进行调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以供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 分别选取2011年2月及2011年12月两个时间段为调查基点。由卫生局制定、发放统一的调查表, 对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基本药物配备及使用情况 (2011年12月) , 全面实施前 (2010年2~12月) 、全面实施后 (2011年2~12月) 同期门诊人次数、门诊收入及药物收入等项目。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调查表项目及填报要求准确、及时填报各项数据。

1.3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1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数及销售金额比例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及使用基本药物情况见表1。

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业务收入、药物收入变化情况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门诊配药人次、总收入、药物收入变化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收入减少

嘉定区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前 (2010年2~12月) 与全面实施后 (2011年2~12月) 同期门诊配药人次相比较无差异, 但药物收入显著减少 (P=0.012) , 与文献报道一致[1,2]。为顺利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财政安排资金及时足额拨款, 2011年财政对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性经费实际投入约1.4亿元, 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收入在全面实施前后无显著差异, 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 部分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注:与实施前比较, *t=-1.015, P=0.330;※t=1.010, P=0.332;#t=2.971, P=0.012

嘉定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收入显著下降, 但总收入维持稳定, 这得益于财政投入的增加, 与徐竞然等研究报道一致[3]。

3.2 基本药物制度需求基本满足

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截止到2011年12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平均为402种, 非基本药物仅4种, 且使用率也不高 (销售金额比例1.93%) 。虽有居民反映配不到所需药品, 但基本都有同类药物的替代品种, 经过解释沟通后居民都能接受。

3.3 存在的问题

(1) 有些非基本药物目录药物在社区有一定的需求, 比如妇科用雌激素类药物等, 目前社区基本药物目录中无其他同类替代药物。 (2) 部分药品属于基本药物, 中标产品的价格与原来使用的药品价格落差较大, 居民反映药物疗效欠佳, 造成患者对药品质量的质疑。 (3) 从基本药物实施至今, 经二、三级医院诊治的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越来越多, 但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存在差异, 给基本药物实施带来困难。

3.4 改善措施

(1) 增加基本药物品种, 满足居民需求:根据社区居民实际情况, 进行基本药品动态调整, 最大可能在基药范围内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 (2) 加强基本药物培训, 巩固基本药物实施成果: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 做到规范合理用药。 (3) 加大宣传, 提高居民知晓率:利用上街宣传、医疗咨询、志愿者服务等形式, 特别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 使社区居民真正了解基本药物制度, 增加对基本药物的可信度, 真正达到病人下沉社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宁, 杨洪伟.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与问题—基于中西部四省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数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7) :11-15.

[2]唐玉清, 王洪涛, 杨廉平, 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影响[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5) :58-61.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喜与忧 篇3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4

关于辖区一体化管理的情况汇报

在市召开开展农村一体化管理会后,我中心两次集中全乡乡医进行了动员会。我辖区下设8个村(居)委会,截止目前共有2个村进行了一体化管理。会后多次到剩余6村督促加快一体化进程,但收效甚微,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最主要的问题是乡村医生的收入“缩水”。

1、村医收入得不到保障。改革前,乡村医生的收入完全依靠药品收入,利润大收益高。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对乡村医生的收入补偿来源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补助,二是合理的诊疗收入,三是财政对村医的补助。如我区某村医反映“实施一体化管理以前,每月能有存款3000多元,现在每个月实发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感觉差距很大”。虽然现在看一个病人补助4.5元,自己可以收0.5元的诊断费,但是仍然难以弥补跟改革前的差距。还有村医发牢骚说:借一体化之名,行异体化管理,乡村医生难正名,没有编制,没有待遇保障,没有风险保障,谈何一体化,从根本上不支持一体化管理,缺乏有效的对乡医制约机制。

2、配套设施不到位。根据有关规定,村级医疗机构的用地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标准化村卫生所设置在60-100平方米,同时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观察室、健康教育室必须六室分开。但我区50%的村卫生室用房均为租用。

3、部分村村医年龄老化技术能力薄弱,计算机规范操作有困难,不能很好地服务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且他们学历低,没有经过正规医学教育,不能满足当前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为了更好的实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对村级卫生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特制订办法如下:

我中心推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做法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一模式、两制度、三不变、四规范、五统一。

一模式:所有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五统一,两独立”为主要内容的统一模式。

两制度:即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

聘任制指对乡村医生进行优化组合,严格准入,择优聘用。绩效工资制指中心按乡村医生工作业绩指标(包括出勤、制度执行、完成基本医疗、公共卫生项目任务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确定工资数额,每月定时发放。

三不变:

坚持服务在人口3000人以上的村卫生室为卫生院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方式不变;

坚持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公益服务的性质不变;

坚持村卫生室除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定位不变。

四规范:

一是机构规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乡村医生有合格资质证。

二是标识规范。标准化村卫生室统一冠名:××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是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制定了规范统一的管理制度 四是执业规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做到就诊有登记,观察有病历、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

告,药品领销有台帐,收入对帐有签名,医疗文书书写符合村级规范要求。

五统一: 统一机构设置

8个行政村均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遵循方便群众,因地制宜的原则。

统一药械购进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器械均由中心统一网上集中采购配送,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统一收费标准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严格执行国家物价部门核定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价格、药品配送价格公示上墙。

统一业务管理

我中心负责把各村卫生室的业务收支进行单独建账,并负责对村卫生室医疗业务的指导,履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新农合等工作职责,每月召开一次乡村医生工作例会,通报运行情况,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督导。

统一制度建设

我中心制定行政、业务、药品、财务等各种管理制度和“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工资分配方案”,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遵照执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帐册、票、卡、簿健全,档案管理规范。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5

二ОО五年我区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精神,出台了《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意见》,制定了《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在全区各镇、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成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覆盖我区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框架。

一是调整落实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总体规划。通过与各街道(乡镇)充分沟通、征求居民意见、实地勘察等调研形式,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勾画出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蓝图,初步形成以滨湖区医院为中心辐射西片和以太湖新城中心医院为龙头辐射南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05年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其中城区4个、农村8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区域,由中心合理设置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城区16个、农村27个。城区河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以水秀医院、荣巷剧场、原西园街道卫生所为基础改建,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蠡园镇卫生院异地迁建;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撤消村卫生室39个,妥善安置乡村医生208名。二是认真按照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制订了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在房屋面积、人员结构、医疗器械、基本药品和抢救药品都

1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省、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标准和可操作性,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设置、功能承担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针对性。三是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规范的情况,全年完成了54名全科医生、15名中医实用技术医师、4名专(兼)职康复医生、15名社区护士的培训。至今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率达90%以上,进一步缩小了居民和农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四是在加快搭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框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统一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识、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和21种社区卫生服务台帐,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要做到依法建设、又要做到规范服务内容;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质量。五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有效载体,扎实开展精神病防治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市、区残联合作,为城区每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配备价值35000元的康复器材25种。六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无锡市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验收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细分为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六个子项进行量化评分,采取中心、站一体化考核方式,根据最后得分拨付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建设奖励经费,并将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作为评估考核和拨付奖励资金的前提条件。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

各各街道、乡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无论是建设进度还是内涵质量,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走在无锡市其它区(县)前列。

二、二ОО六年工作措施

二ОО六年,根据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加快发展全市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为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同时为完善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包括:

1、坚持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程。通过去年一年的建设,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发展不平衡,质量不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必须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导下,坚持以政府主办为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在公平、择优原则下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乡镇、街道的支持下,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对照《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定点工作,落实业务用房、社区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加快建设步伐。2006年还需建立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城区9个,农村18个。二是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认真对照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标准,在硬件设施、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服务流程、制度建设、功能完善等

方面寻找差距与不足,并努力改正,全面达到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要求。

2、健全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各镇、街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整体功能。蠡湖街道应撤消蠡园镇卫生院,人员、职能统一进入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调整水秀医院职能,实行统一管理;荣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强化医疗、康复职能;其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从原来医院功能向中心的功能转变,统一按照中心的功能开展各项服务。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强化“三个服务”:一是强化综合服务,中心一定要按照“六位一体”功能,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医疗和康复等卫生服务,特别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突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实施综合预防和群体性干预,控制和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二是强化连续服务,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区统一部署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三是强化主动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主动深入社区,送医上门,努力位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全面推行责任医生制度。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置中医科,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开展至少四种中医药服务。

3、完善队伍建设,逐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新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一是要落实现有政策,积极吸引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工作,培养新生力量。二是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进行整合,有的从医院改建成中心的,人员比较富余,通过人事编制部门的统一调度,中心与中心之间可以进行人员重新整合,达到均衡和谐的目的。三是开展岗位培训,加强对现有人才培养,到2006年底,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并持证上岗。四是配合市局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确保每个中心每万人常住人口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五是开展规范化培训,充分依托市级医院技术优势,每个中心每年至少选送一名医生到市级医院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业务进修,同时利用市卫生局的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市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挂钩扶持工作。

4、加强制度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是要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医政管理制度、人员的准入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依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二是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认真按照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规范,与上级医疗机构签定双向转诊协议,真正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入社区”的社区卫生工作新局面。三是建立责任医生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社区医生进行分工,做到每个社居委、每个村委均有一名责任医生,定期为责任地区居民提供服务,包括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慢病监测、协助开展传染病的访视和调查、定期为老人免费体检和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四是记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台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分工,有针对性地记录好工作台帐,不得漏项、缺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要按时准确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报表,使卫生行政部门能准确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情况,做好评比通报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制订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6

区卫生局局长 蒋连保

—2004年10月29日在苏州市吴中区 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的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区和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情况,请予审议。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等十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以及苏州市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神,积极推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区人民政府制定了《苏州市吴中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1-2005年)》。规划要求到2005年,全区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74个。2001年开始试点,到2003年底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2004年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到目前为止已完成30个,2005年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在此基础上,创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初步形成城区卫生服务网络和镇(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由于思想认识提高,工作力度加大,成效已初步显现。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抓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现阶段全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已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和城乡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是作为完整概念的社区卫生服务来说还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特别是网底的建设又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村对村卫生室采用一脚踢的形式,少数乡村医生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超能力、超范围经营,医疗安全隐患严重。其次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模式的转变,群众需求的转化,对农村基层的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社区卫生服务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针对我区行政村合并规划的情况,对原各村卫生室、镇村一体化 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目标,对原有卫生机构、人员、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进行重新合理规划、配置,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

2、明确目标,总体推进,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区卫生局作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负有做好政府参谋、配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用好社区资源、构建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职责。撤市设区后,区政府 制定并下发《苏州市吴中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1—2005年)》,明确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5年的总体思路、目标,工作步骤。卫生局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通知》、《吴中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小组》、《吴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申报审批程序》、《吴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指南》等文件,在工作上进行规范。根据《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标准》的要求,组织各镇及医院领导到兄弟市(区)进行参观、学习;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部、省、市等举办的各类社区卫生服务学习班、培训班;召开院长现场会、合管所长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培训会,对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作了全面布置、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根据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规划》要求,每年初,吴中区人民政府在卫生工作会议上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布置,与各镇(区)签订农村卫生工作责任书,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进行责任指标考核,强化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责职,加大投入,保证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

3、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1)完善规划,布置落实。根据我区行政区域调整,各镇(区)完善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进行了重新规划,特别对新建的农村居民居住区进行预先规划,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到居民区的建设中。如藏书石码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因苏州市环城高速建设而拆迁,现已移地重新规划到居民小区建设,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便捷”的宗旨;开发区管委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本区及越溪办事处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越溪办事处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按规划建成,开发区本区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二个即将建成,二个也将在年底前建成。届时,开发区将提前一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2)打好基础,稳步推进。2003年11月区政府在浦庄镇召开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现场会,明确指出,在苏州市政府推出的农村十项实事工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占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比重很大,要求2005之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成率达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9%。至2003年底,我区社区卫生普及率仅为51.9%,2004年社区卫生普及率要达到85%的指标,是建设 任务最多、最重的一年。由于少数乡镇在这项工作上还刚起步,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任务相当艰巨,要求各地把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为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切入点,摆上各镇(区)政府的议事日程,抓紧落实,并尽快抓出实效来。

区卫生局作为此项工作的责任人,积极做好政府的参谋;负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统筹,构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做好对各镇(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检查,按照规划和责任指标要求,协调各部门、单位对此项工作的推进;帮助镇、村进行现场规划、设计指导,负责各类业务指导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验收。

根据苏州市关于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标识、标牌等要求,区卫生局对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饰、标识、标牌委托广告公司进行统一施工,建成完成审计后,由区卫生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报苏州市抽验。同时,对原来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按此要求逐步改进到位。

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功能的建设,提高软件的功能内涵,完成各项公共卫生任务。同时,对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弱势项目加强工作,加强外来人员的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管理,建立社区65岁(城区为60岁)以上老 人的电子健康档案,提高家庭电子档案的覆盖率和利用率。

继续加强发展面向农村的全科医学教育,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严格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

4、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

社区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利益,工作面广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社区各部门协调努力是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区财政每年列支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这方面建设。各镇(区)政府力度相当大,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无偿提供土地、房屋等硬件设施,还在人、财、物上提供优惠政策。如浦庄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照要求,无偿提供土地、房屋等硬件设施,合理配置乡村医疗资源,在2001-2004年相继建成了马舍、沿桥、石庄、湖桥、界路、兴建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按照“六位一体”功能要求,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已初步形成了该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得到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肯定。开发区管委会、村委会今年投入将近二百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九个,有五个已竣工,二个即将建成,还有二个可于今年年内完成,提前完成规划任务建设。据统计,从2001年到今年10月份,全区区、镇、村三级共投入697万元用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设,为下一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另一方面,各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也是建设高档次、高标准,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区文化体育局从2002年相继无偿提供省体彩运动锻炼器械给车坊、胥口、甪直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一套;苏苑街道专门翻建一幢社区服务大楼,会同民政局支持民资设立城区社区老年康复公寓,开展康复、医疗、保健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验收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区计生局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如何把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到资源共享,优化服务等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进程。形成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社区各界积极参与的格局,增加多方投入,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把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良性运作轨道。

5、努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随着苏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依据,凭借健康档案,社区内全科医师和护士可因人而宜地提供系列服务。目前吴中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安装了统一的健康档案软件,并已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千份。

2)加强健康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关爱。我们始 终把健康教育做为同社区居民沟通的一个切入点,与各个单位部门开展广泛的合作,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健康教育讲座,吴中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了医学科普系列讲座,目前已开展了“高血病的防治”、“糖尿病的防治”、“中风的防治”等七讲,深受城区老年朋友的欢迎,累计听课人数达三千余人次。

3)以点带面、城乡联动、多种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个新课题,无经验可借鉴,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寻求一条适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走的路。以吴中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它以城区各街道为载体,在每个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同时,针对城区居民分布的情况,还在居民小区设置便民门诊所,使门诊所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益补充,这些门诊所也已成为社区居民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的健康之家,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形式上下功夫,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从单一的城市社区型向农村社区型逐步向学校社区型发展,真正使社区卫生服务渗透到千家万户。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一个具体指标,市、区政府已明确下达了建设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全面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有量和质的飞跃,为我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尚需实践探索,才能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基层网络,是公共体系建设的极其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利益,工作面广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协调努力是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为此,还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保证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1)以政府为主体,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政府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主体,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从目前情况来看,从2001年截止今年十月,区级政府财政投入共计160万元,镇级财政投入294万元,村级投入243万元,共计697万元,而各镇医院、卫生院已累计投入918.5万元,大于各级财政的投入,反映出政府对社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足,而仅靠卫生系统本身的投入,由于经费有限,不能适应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从根本上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构成一定的影响,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产生滞后效应。因此,如何加大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从土地、房屋、资源等方面和政策层面向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倾斜,建立政府对公共卫生产品的购买机制,保证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 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制定和完善保障非政府办特别是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一个崭新发展。

2)部门协调,发挥优势,共建社区卫生服务新局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各方面。其中,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发挥各自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作用、优势,形成合力,是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内容中,计划生育工作占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计划生育局在此工作内容中,涉及到此项工作内容的制定、指导、监督,特别是外来人口计生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主体,担负着全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如何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方便、综合、经济”的优势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增进居民身心健康,降低社会卫生总费用。并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引向预防保健的需求,变“医疗保险”为“预防保险”,即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又减轻了群众的痛苦;和民政部门一起,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精神病人的管理保障,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对此类人群提供“便捷、实用”的医疗服务;利用宣传、文体等部门,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媒体资源,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健康意 识,增强体质。计划、财政、建设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各职能部门的努力,才能为我区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较好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环境。

3、整合医疗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尽快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根据我区行政村合并规划的情况,对原各村卫生室、镇村一体化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对原有卫生机构、人员、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整合,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农村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或较偏僻的地区,以社区诊所的形式予以补。从而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导,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骨干,以社区诊所为补充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同时,根据《乡村从业管理条例》和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并逐步将取得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当地乡镇医院、卫生院管理,实行聘用制,并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山市小榄地区15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于2012年和2013年7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在职医务人员和当日就诊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两部分:社区居民对使用基本药物制度的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配备, 基本药物质量与疗效, 基本药物供应情况, 就诊人数和费用, 医保情况等。通过问卷实地调查方式、以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形式发放给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居民及各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 将回收来的调查问卷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97份问卷, 回收问卷591份, 有效回收率为98.99%。其中2012年的有效回收率是99.68% (309/310) , 2013年的有效回收率是98.26% (282/287) 。所调查的社区居民中对现用基本药物种类有了解比例为69.15%, 对药品的质量持很满意及满意态度的占92.24%, 结果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 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 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

从社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可知,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能减轻患者负担的比例占68.09%, 社区居民患者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您看病的费用减少比例占68.09%。66.99%的社区居民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带来了便利, 所调查的社区居民不满意现用药品质量的占7.77%。由此可见, 大多数社区居民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是持比较肯定的态度, 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体现社会公平, 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2.2 医务人员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398份问卷, 回收问卷370份, 有效回收率为92.96%。其中2012年的有效回收率是96.00% (192/200) , 2013年的有效回收率是89.90% (178/198) 。被调查医务人员中有171人 (89.06%) 支持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认为基本药物制度整体有影响的比例为62.36%, 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提高了, 认为患者就诊费用减少比例由2012年57.81%上升至2013年91.58%, 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没有影响待遇比例占52.08%。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广东省在增补基本药物品种时, 要考虑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与当地医疗机构用药的衔接问题, 才能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从医务人员问卷调查结果可得出, 医务人员对《2012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所包括药物及主要品种的了解占86.52%, 而对保障基本药物品种的供应的调查结果比例约占60%和对基本药物品种配备的态度多数认为是一般, 40.45%没有阅读过基本药物使用指南。总的来说, 多数被调查医务人员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对患者有利, 能满足多数居民需求, 应该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

3 讨论

中山小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了更好的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鼓励城乡居民就近就医, 缓解医院的就诊压力,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医保报销体制, 降低社区就医费用, 有利于群众就医观念的转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让群众直接感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积极变化,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引导群众建立“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在社区”的科学就医观念, 提高居民满意度[1]。中山市小榄地区在城乡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城乡门诊医疗保险的工作, 凡参加小榄城乡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的市民可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医院看病时实报实销: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的, 报销比例为80%, 个人自付20%;在定点医院就医的, 报销比例20%, 个人自付80%。由问卷调查结果可得, 实行医疗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收到了就诊人数增多, 就诊费用减少的预期效果。

社区居民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态度问卷调查中, 有92.24%的被调查者满意现用药品质量, 68.09%的被调查者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能减轻患者负担。66.99%的被调查者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对居民带来便利。而医务人员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问卷调查中, 有89.06%的被调查者支持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有57.8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患者的就诊药费降低。从两份问卷调查结果中可看出, 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质量基本保持, 且前来就诊的人数多了, 患者就诊药费普遍降低, 表明居民对其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任度增高[2]。在继续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进程中, 遇到一些问题, 如社区使用的基本药物短缺品种数逐年增加, 原因是部分基药的中标价格较低, 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其结果导致部分价格低廉的基药品种停止生产。

社区卫生服务站改进应重点放在改善药品种类和保证药品质量以及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 提高患者医药费用报销的比例和扩大报销的范围等[3]。对就诊患者普遍反映的药品种类少、药品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 不断优化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综上所述, 中山市小榄地区根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情况, 在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实行逐步推进, 逐渐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摘要:目的 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态度, 在调查问卷结果基础上展开讨论, 以期对继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2012年、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态度。结果 92.24%的居民满意现用药品质量, 66.99%的居民认为基本药物制度为居民带来便利;89.06%的医务人员支持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91.58%的医务人员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患者就诊费用减少。结论 所调查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都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而结合所调查医务人员和社区患者的态度发现在继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王跃平, 刘敬文, 陈建, 等.深圳市福田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9) :29-31.

[2]殷园园, 白丽琴, 韩宏, 等.云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处方费用分析.中国药物警戒, 2011, 8 (7) :429-431.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8

【摘要】目的对江西省6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6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6县市进行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西省6县市2008年除瑞昌市外,其他5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几乎尚未开展。2009年与2010年除“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的实施6县市均等化程度较高外,其他项目均等化程度均较低。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较低,尤其在城镇与农村之间,不同的县级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44-01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绩效评估体系(09YJ242)阶段成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含义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指一定标准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要不分城乡或者地区、不分民族、不分阶层或性别、年龄等实现人人享有,不能遗漏;另一个是指基本公共服务在特定范围内的地区间、人群间要标准相同或者相近,差别要尽可能缩小,理想状态是无差别。

为了解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情况,课题组随机抽取了江西省6县市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以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课题组对江西省部分县、市2008年-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情况调查的数据库,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即抽取了江西省余干县、兴国县、资溪县、樟树市、进贤县、瑞昌市等六个县级市。

1.2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剔除填写不完整及不合逻辑的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显示:随机抽取的江西省6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呈逐年增长趋势,总体均等化程度较低。

2008年抽样调查的江西省6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只有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占计划建设的比例均达到了100%,实际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村居民户数占的比例,最低的资溪县为11.19%,最高的进贤县为95.04%。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登记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占患病人数的比例,除瑞昌市分别达到了76.89%、100%和100%外,其他5个县级市均为0。说明2008年抽样调查的江西省的6个县级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瑞昌市外,其他5县市基本均等,因其均为零。

2009年与2008年相比,江西省6县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明显增多,尤其是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项目。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人数占计划补种比例6县市均等化程度较高,最高进贤县为99.77%,最低余干县为98.45%。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均等化较低,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人数占计划开展人数比例最高的资溪县为150.40%,最低兴国县为99.03%。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均等化程度更低,最高余干县为105.63%,最低资溪县为0。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人数占计划增补比例兴国县为141.11%,其他县级市均为0。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人数占计划检查比例,兴国县为100.28%,进贤县为100%,其他县级市均为0。说明除“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及“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两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程度较高外,其他项目均等化程度均较低。

2010年除35-59岁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三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县市均未开展之外,其他项目均有开展。其中“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及“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均等化程度较高,其他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晴况均较低。如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瑞昌市最高为98.85%,最低余干县和进贤县均为0。登记管理糖尿病人数比例余干县最高为90.63%,资溪县最低为13.41%。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开展人数占计划开展比例兴国县最高为214.71%,瑞昌市最低为100%。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数占计划补助比例樟树市最高为104.01%,资溪县最低为74.55%。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人数占计划检查比例进贤县最高为100.41%,余干县、资溪县、樟树市、瑞昌市均为0。

3、讨论

3.1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3.1.1 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全体居民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之能够平等获得基本的健康权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3.1.2 是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就是保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居民,都能享有大体相等的公共卫生服务,这是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

3.1.3 是实现新医改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卫生发展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也是未来医改的战略目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保证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不均等

政府卫生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高于农村,城镇居民无害化厕所的使用率接近100%,2010年江西省资溪县农村地区无害化厕所的使用率仅为20.87%。

3.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存在地区差异

2008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登记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占患病人数的比例,除瑞昌市分别达到了76.89%、100%和100%外,其他5个县级市均为0。2009年与2010年除“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及“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两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程度较高外,其他项目均等化程度均较低。如2009年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数占计划补助比例余干县最高为105.63%,资溪县最低为0。

3.3 对策建议

3.3.1 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

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资源、人力的投入和配置,卫生部门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尽量缩小城乡差距。

3.3.2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扶持

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相对较好,经济落后地区,健康知识、卫生观念相对薄弱,导致不同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与程度相差较大,当地政府应给予欠发达地区一定的经济扶持,并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使人们在思想上重视健康,积极参与政府开展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尽量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傅小随,吴晓琪.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轨评价体系——以深圳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84-88

[2]赵红.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9

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院在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技术指导下及时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工作人员更全面地掌握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为更好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院对本辖区15个村全部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以妇女、儿童、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截止目前: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院共为12000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进行逐步完善电子档案的录入;

二、老年人保健项目,我院共登记管理名65岁以上老1688人并进行健康指导服务;

三、慢性病管理,我院共登记管理慢性病患者828人,其中高血压800人,糖尿病28人,并为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指导、体检及随访服务;

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全院共登记管理了6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全院已为名辖区内孕妇建档,并为孕产妇提供了次产前随访和两次产后访视;

六、儿童系统管理,全院已为名0---3岁儿童建立了儿童保健手册;

七、免疫规划,我院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规范化儿童免费接种;

八、健康教育,我院已举行健康知识讲座3期,免费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2万份;

九、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例和疑似病例3例。

十、居民健康体检,我院今年已为963名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慢病人群进行了健康体检,并作出了生活指导,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院正在开展健康体检的同时加快电子档案的录入及完善相关随访工作。

钱岗卫生院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10

汇报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迎检汇报 牢记宗旨情系群众

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卫生院对检查组的各位领导来我院检查指导表示热烈欢迎!

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及疾控中心和县保健院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全乡总体部署,强化领导,完善举措,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启动。下面,我就乡卫生院上半年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向各位领

导做一汇报:

一、上半年公共卫生各项目工作主要成绩

卫生院积极落实上级要求,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指标,通过院领导班子的精心策划,制定出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方案,一是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村医保健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班,分别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专业人员带队,每个专班配备5名医务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配备价值1万余元的慢性病普查专业设备、试剂,真正将普查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根据各村基本情况,做好各村慢性病、重性精神病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指标;四是签订了院、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季度考核,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经费兑现的重要依据;五是专班人员深入到各村,现场采血,使用血糖仪、电子血压计等专业设备,为普查对象排查高血压、糖尿病,并登记建档,每季度

随访一次。

为了更好的满足全乡孕妇的健康需求,乡卫生院孕妇学校第二期培训班于4月1日成功开课,我院妇产科医师和保健人员为前来的每位准妈妈详细讲解了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并免费为前来的每位孕妇进行健康体检。在护士节之际,我们组织医护人员一行8人来到乡福利院,为在院的每位老人免费检测血压、血糖等健康体检,并为他们发放了余种常用药品。6月8日,卫生院组织召开了乡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普查工作推进会,随后慢病走村入户普查工作在居委会及周家湾村全面铺开。健康教育工作

卫生院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2板,半年内更新6期;每个村卫生室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1板,半年各更新4期。全年印刷13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共55000份进行发放宣传,制作了6种健康知识影像资料进行播放宣传,开展了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了6期健康教育讲

座活动。

通过以上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全乡群众得到卫生知识宣传的人次达到1余人次,广大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在全体责任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使群众改变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大大提高了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为辖区居民累计建立健康档案7145人,累计建档率27%,今年计划达到50%。筛查出高血压患者325人、2型糖尿病患者282人,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687人。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

1、共为754名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服务;按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为111名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服务,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孕期营养及心理指导等孕期保健服务,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辖区高危孕产妇36人,管理35人,率为98%,高危住院分娩35人,高危住院分娩率为98%。

3、半年内开展了2次对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服务,共计随访高血压750人次、糖尿病564人次,重性精神病患者142人次。对其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并进行相应干预;开展了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制定了乡免疫预防工作规划。狠抓了计划免疫工作,对乡村医生进行了计划免疫知识培训。今年““宣传日主题是:“接种疫苗,宝宝健康“,利用了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计免免疫和预防接种知识,张贴

宣传标语28条,发放宣传单3500份,举办黑板报16块,悬挂宣传标语6条,受益人口达万余人。对适龄儿童及时进行了预防接种。具体情况见下表: 疫苗名称应种实种率% hepb1小计 及时

hepb25656100 bcg5252100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工作 成立了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了院、所、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卫生院启动了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例进行了监测;全乡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了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在卫生院、村卫生室、学校都张贴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画。对中小学校学生落实了晨检夜查制度,并对学校室内外卫生、食堂卫生进行了整治。组织门诊、病房、卫生所、村卫生室建立了传染病登记本,每月开展了一次传染病登记、上报工作情况检查。无漏登、漏报现象发生。5月份按规程开设了肠道门诊,要求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

截止5月底,共发现腹泻病例1例。;发现、登记、报告传染病46例,其中甲类0例,乙类20例,丙类0例,其它26例。、妇幼保健工作情况

1.7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

7岁以下儿童1729人,管理1550人,5岁以下儿童1276人,管理1211人,3岁以下儿童890人,管理754人。3个月内婴儿107人,佝偻病3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1人,率为‰;婴儿死亡0人,2、孕产妇管理情况、孕产妇保健:孕产妇总数183人,产妇112人,产妇建卡111人,产妇管理中产前检查111人,产后访视111人。住院分娩率为%。发生孕产妇死亡1人。、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 高危孕产妇36人,管理35人,管理率为98%,高危住院分娩35人,高危住院分娩率为98%。

3、开展婚前保健及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情况

我院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及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为增强全乡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乡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画等形式,利用下乡等机会广泛宣传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积极地开展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咨询检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截止6月5日,全乡共有107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尚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认真组织辖区保健人员学习叶酸普服相关文件精神,开展辖区了怀孕前3月及准备怀孕的妇女叶酸普服工作。、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县卫生局文件要求,我院积极响应,召开启动会、成立领导小组,共抽调了4人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目前所抽调人员正在积极准备。

二、目前我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乡外出务工人员多,并且有些家庭举家外出、常年在外,给建档及各项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2、村级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年龄较大,给我们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带来了一定得困难。

3、由于房屋紧缺,标准化公共卫生科未能及时建立。

三、下半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1、于七月下旬着手建设一个高标准、规范的公共卫生科,并配套相关设施和人员。

2、在继续巩固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公共卫生工作抓实抓牢,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健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责任医生的工作行为,加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责任医生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重点培训公共卫生工作的要点,如何进

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汇报 篇11

关键词: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04-05

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此问题的学界权威冯显威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从保障公民健康权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疫苗接种。农村是我国卫生服务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环节,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现象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分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医疗服务资源约有80%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来维护农民健康、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最早论述公共服务问题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提出并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认为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义务和职责;萨缪尔森在其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纯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其中也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蒂伯特的“用脚投票”理论不仅提供了一个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而且把消费者偏好引入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竞争机制中,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布坎南最早提出了财政剩余均等化概念,揭示了分权体制下财政不公平规律,认为应根据地区平均收入不同实施差别联邦税率,从而实现财政横向公平;罗纳德·哈里·科斯的灯塔理论从产权制度的角度出发,针对整个公共服务的供给,清晰地提出了解决公共服务的投资及管理方面的思路;肯尼斯·阿罗则基于效用主义的原则来设计和选择均等化财政制度。近年来更多的西方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具体公共服务领域的均等化问题,例如James E.Lyons对美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Roy A.Carr-Hill对OECD国家医疗水平均等化的研究等。赫尔利认为,最需要医疗卫生资源的群体如果在医疗保健服务中获得收益最多,则在获得健康最大化的效率目标下,平等与效率就可兼顾。哈同则提出救治公平论,认为美国俄勒冈州依据优先原则提供医疗服务的做法违背了救治原则,提出对发生突发性生命威胁状况的人们应尽最大可能进行救治,而不论其优先性如何。阿瑟琳娜认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尽可能地倾向低收入者或者最需要医疗服务的群体,并且需要政府通过提供额外的财政补贴保障资源的供给。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张进、胡善联总结了新加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在我国应建立完善的逐级转诊网络和制度、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及加快卫生立法;何江江则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台湾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模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等状况,提出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的适应性差,并给出调整建议。刘宝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是测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具,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进行省际均等化综合测量,从而对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省际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胡善联认为,重庆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是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一种创新,能保证居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机会的公平性。荆丽梅从财政分权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公共财政体制对均等化的影响。以上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在深入调查赤峰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赤峰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献计献策。

二、赤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二县、三区。截止2010年底,有苏木乡镇116个,街道办事处21个,全市户籍人口457.74万(常住人口约43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2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010元。

构成我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为:⑴脑血管病;⑵心脏病;⑶恶性肿瘤;⑷呼吸系统疾病;⑸损伤中毒;⑹消化系统疾病;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⑻传染病;⑼内分泌病;⑽新生儿病。前五位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58%,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2010年,全市住院分娩率99.9%,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9.34‰,人均期望寿命73岁。2010年全年报告传染病19种、发病总数16440例,死亡23人,年总发病率353.71/10万,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3%。疾病谱分析说明,我市居民总体的疾病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中毒导致住院的患者在农村牧区占了较大的比重。endprint

三、赤峰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方面存在城乡不公平

居民健康方面,从2010年患病死亡率分析,农村高于城市,城乡平均预期寿命相差5岁,从年龄组看,65岁以上和45-64岁人群的患病死亡率均比较高,农村居民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其医疗服务需求较高。中国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得城乡的生活水平、社会环境以及医疗保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上的患病死亡率和人口预期寿命分析都体现了这一点。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充分说明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在门诊就诊机构选择上,居民对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利用程度较高,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比例为41.4%;住院机构的选择向高层次集中的现象更为明显,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占62.9%。2010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表明居民就诊流向不合理,基层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合理分配,降低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明显不足。

(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关系松散效率低下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是以县为总体单位,县级医疗机构是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是枢纽,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种职能的延伸,村卫生室是基础。目前,在国家财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市场化现象严重,各卫生机构收费高、争抢病人、机构重叠,由于受各自利益的制约,县、乡、村作为一个网络的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成为彼此孤立的点,形成了县级医疗机构中心膨胀、乡镇卫生院枢纽萧条而村卫生室基础松垮的局面。

(三)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合理现象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各级别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层级不清晰。调查显示:占全市人口约1/5的中心城区拥有全市1/3的医疗资源;我市北部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南部旗县相比差距较大;市区和部分旗县政府所在地仍存在医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一级医院小而全,功能有待调整。

二是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市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超负荷运转,床位使用率超过规定标准,而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缓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急诊急救指挥控制系统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我市120急救中心挂靠在赤峰市医院,单靠一家医疗机构难以承担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急诊急救工作需要,全市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各家医院,均在开展院前急诊急救工作,造成了急诊急救工作职责不清、职能分散、指挥和调度难以统一的不利局面。

四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速度缓慢。由于近年来一直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低数量”的紧缩政策,加之举办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投入大、成本高、回报慢,致使我市医疗机构“一大二公”,民营医疗机构“小农经济”发展滞后,医疗市场缺乏合理有效的竞争。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一级医院和个体诊所,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不高。建设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五是嘎查村卫生室设置和管理不够规范。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的意见》(赤政发〔2003〕92号),规定在农区卫生室可以根据自然村情况合理布局,人口较多的村可按每千人口设置一个卫生室的比例进行设置;在牧区可以几个嘎查设置一个卫生室,并以卫生院设点举办为主。几年来,卫生室数量增长迅速,一村多室现象普遍,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松散。此外,大量城中村卫生室、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代替个体行医充斥医疗市场,存在管理不规范和医疗安全隐患。

六是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医疗机构实施“断奶”政策,致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处于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状态,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压力大、困难多,不但制约了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了趋利行为的发生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乏力。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扩大建设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卫生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农村牧区卫生基础薄弱,质量不高;公立医疗机构大而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滞后,缺少有效竞争;不同隶属关系的医疗机构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

(五)投入补偿机制不健全,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弱化

卫生投入达不到自治区要求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的幅度,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人员经费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不足,加之卫生筹资渠道狭窄、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迫使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靠技术服务和药品差价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导致了公益性质弱化、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六)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

在人员总量上,市区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相对偏多,农村牧区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护理人员、社区全科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数量达不到国家配置标准的要求。在人员结构上,卫生队伍数量与人才质量之间发展不协调,高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职业化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匮乏,出现了学历结构偏低和职称结构失衡现象。加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了队伍不稳定。

(七)新农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新农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新农合一直实施县级统筹,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诸如统筹层次低,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弱;政策待遇不统一,参合农牧民实际受益有失公平;有效监管能力弱,存在监管空白和不到位的情况和问题,影响到基金的安全、经办水平和参合农牧民受益水平的提高。endprint

四、促进赤峰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牧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投入力度

每个苏木乡镇应设立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室,每个行政嘎查村应设置1所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甲级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年增加政府对苏木乡镇、嘎查卫生室的投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回归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共益性质,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和经济手段,对苏木乡镇、行政嘎查村卫生室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

(二)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苏木乡镇、嘎查村的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必须由政府主导、与需求水平相适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首先对原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形成规模优势,改变不合理的卫生资源结构,阻止卫生资源的浪费现象。二是对苏木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在职培训,采取措施并推动医学人才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三是继续加大对苏木乡镇卫生资源的资金投入,在资金筹集方面可采取多种形式,既要有政府投入资金,也要有公立卫生机构自身积累资金和民间资金。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赤峰市各级苏木乡镇政府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建设项目,使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使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功能更加完善,覆盖城乡。提高苏木乡镇一级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在全市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努力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00元以上(全国水平)。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家庭覆盖率,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完善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新农合信息化网络,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市级统筹。

(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成县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和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六)明确各级政府职责,重点提高苏木乡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明确政府举办公共卫生的职责,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水平,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1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七)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监督管理及激励机制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度、规划、指导、监管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探索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举办各类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有效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八)发挥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传帮带作用

继续实施“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作机制,采用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援等方式,提高农村牧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苏木乡镇卫生院建设要规范化、标准化。加强苏木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苏木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他们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应急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胡光宇.新健康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乔俊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基于我国分权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4〕苏健婷,付鸿鹏,邓瑛等.北京地区的健康差异和公平性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5〕刘金伟.当代中国农村卫生公平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于树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探析[J].财政研究,2007,(7).

〔7〕张慧.医疗保障:缺口大且公平性不足[J].市场研究,2005,(3).

上一篇:市消防支队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经验做法下一篇:组合式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