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集团企业文化总结(精选8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德州新华集团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己任,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文化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窗口作用,规范管理,诚信经营,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我市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年预计实现经营总收入6.8亿元,利税3000万元,再次荣获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一、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
一是按照市委工作部署,保证了全市十八大文献、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各类政治文献的供应,满足了社会各界政治学习需要。二是积极参与全民读书活动,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配送图书5万余册,保证了活动顺利开展。三是顺利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用书发行工作,确保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保证了全市中小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进一步繁荣了文化市场
强化了阵地窗口建设,不断丰富图书品种,常备的优秀图书音像品种一直保持在10万种以上。各营业场所都达到了节能环保、设计规范、布局合理、环境洁美、经营安全的要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图书音像品种。同时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在城乡、社区增加投入,构建了遍布城乡的发行网络,为全市“农家书屋”及社会图书室配供图书200余万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良好读书氛围,积极倡导构建“书香德州”,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贡献。今年暑假联合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德州晚报,举办了XX市第一届暑假“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做一件好事”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我们还举办了“六一书市”和“特价书市”,为各界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三、筹备了德州新华传媒大厦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和“一圈一带”战略部署,筹集资金2.3亿元,积极建设德州文化综合体—德州新华传媒大厦。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已着手建设。
四、切实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央、省、市委领导关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办公区域设立了廉政格言和廉政警语,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制度管理。制定了《德州新华集团关于“三重一大”实施办法》、《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以及《规范员工行为的规定》等管理制度,并与每位党员干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进制度责任体系覆盖所有工作环节。
五、强化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逐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成立劳动争议领导小组,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台帐,落实措施,杜绝集体上访事件。实行门卫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单位无刑释解教、邪教及其他违法人员。
六、扎实开展了“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七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实施集团发展战略,“抓运营、调结构、创模式、强执行、促转型”,努力将应对后金融危机的过程,转化为推进集团发展上水平的过程,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过程。一年来,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效益逐步增长;金融、地产“两翼”取得开拓性进展,集团全年销售总额、进出口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0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106.9%。利润同比增长18.4%,圆满完成国资委2010年度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稳增长、调结构,业务转型有序推进。
全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9个百分点,大宗商品、大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0%,自主品牌出口同比增加20%。丝丽国际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筹备广东-俄罗斯贸易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展示、清关、销售、仓储、结算的完整服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纺织股份优化提升“大客户”经营模式,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组织者角色,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狠抓经营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了对风险管控的组织和机制建设,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情况,从制度、程序、监管等层面强化风险防范。
(二)发挥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南中国,产业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协助和推动省内茧丝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尤其是蚕桑业管理职能落实到位,发挥蚕桑业在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致力于建立全行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在国家茧丝办、省茧丝办的支持下,集团关于建立我省省级厂丝储备制度的建议,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省茧丝产业发展。各蚕种生产企业根据集团部署,认真做好蚕种生产,抓住去年茧丝价格大幅上扬,蚕农普遍增收,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省力化经营,积极发动蚕农做好桑园管理,巩固我省蚕桑发展。
打造南中国茧丝绸产业带,西进南拓战略取得新进展。在整合我省蚕桑资源,加强粤桂、粤湘联动的基础上,积极部署海南蚕桑发展。琼中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成立了海南中丝公司,配套的蚕桑科技园建设已初具规模,蚕桑业被列入海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汪洋书记、华华省长12月底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考察期间,两省书记、省长对我集团在海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两翼”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跟踪管理,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三亚项目、始兴项目一期实现较好收益;保亭、成都、顺德中丝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阳普医疗成功上市后,实现部分较好回报。抓住“三旧”改造机遇,积极盘活资产。
(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集团多层级的会议纪要制度和督办、催办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跟踪检查;建立集团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范投资程序,增强对外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修订了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和外派人员管理规定。
二是落实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纺织股份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变化,推进自营业务整合,加快公司专业化发展;雷州国宝源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了企业活力;医保公司通过投资阳普、固志等企业,逐步完善医药科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综合实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重研发,强品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集团“技术研发品牌中心”架构,增设了八个分中心,充实技术研发力量;丝丽国际创新内销模式,成功与广州大学设立我国第一家体育产、学、研概念店。“丝丽”、“庄姿妮”、“雅迪斯”等品牌国内销售店(柜)达250多家,品牌产品内销达4亿多元。
(六)加强党建工作,营造和谐氛围,推动集团转型升级
一是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党委、纪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党代会的相关程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口扶贫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的1785元增加到2481元,增长了39%,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二是认真落实监督职责,通过纪律教育月、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三、工作体会
回顾2010年,我们在应对后金融危机中,经受了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寻求推动集团快速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才能扫清障碍,取得发展新突破。
(二)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创新,逐步摆脱传统粗放经营模式的束缚,积极调整贸易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持之以恒抓风险管理,警钟长鸣,落实“三个到位”,即风险管控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重大失误,保障企业安全运行。
(四)坚定不移推动集团发展战略与管控体系落地,统一思想认识,做到有思路、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强化执行力建设,才能确保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是:
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其中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桑园面积88万亩,蚕种110万张,以上指标均力争增长10%以上。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以汪洋书记对集团的批示精神为动力(汪洋书记在集团的报告上批示:“十一五”十分不易,成绩斐然;“十二五”继续努力,再上台阶),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贸工农一体化,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幸福丝纺”。
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发挥优势,做强做优大贸易链业务
(一)突出贸易结构调整,提升经营质量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一是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做强做大丝、绸等主营产品的出口;二是培育牛仔、童装、毛衫、家纺等核心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机电类、轻工类等大商品,积极培育医药、文化等新兴产业商品。同时,紧紧把握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拓展进口、内销业务。
(二)突出抓好工业板块经营,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依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贸易出口的带动作用,结合广西蚕茧生产优势,加强“两广联动”,形成厂丝经营的新优势,增强行业经营的话语权。成立广东省省级厂丝储备中心,推动茧丝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整合资源,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
茧丝绸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政府以粤府办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对于做大、做强、做优茧丝绸产业,全面提升我省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省府办1号文阐述了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要加强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蚕,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强化综合开发,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强蚕种质量监管,维护桑蚕市场秩序;加快发展下游产业,提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运用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保障蚕桑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府办1号文精神,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巩固、发展、壮大现有蚕桑生产基地,以百亩千亩连片、专业村镇为依托,全面提高蚕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从源头抓好蚕种质量,加快培育适合广东热带亚热带条件的桑蚕新品种,实现桑蚕种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新突破,确保我省蚕种在华南地区的领先水平;三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四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桑蚕资源在食品、保健、医药等方面的价值,提高加工水平,拓展保健饮料市场,横向延伸桑蚕资源应用的产业链、提高茧丝绸业综合经济效益。
加快拓展产业发展腹地。继续加强对广西丝绸集团的支持,把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提升湖南丝绸集团的平台作用,加快搭建海南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平台,形成以琼中为中心,辐射中部山区县市的蚕桑产业布局,谋划建设海口总部基地。云南省有发展茧丝绸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要加快推进粤滇茧丝绸产业合作项目。
二、力促转型,加快“两翼”发展
对内和对外并举,全力做好在手项目。以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抓手,为实现集团“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推进海南保亭、始兴、成都中丝园项目,茂名大厦、阳江商贸城、南海桃园商贸城要加快建设;积极做好海岛中丝园、顺德中丝园及惠州项目前期工作。“三旧改造”要有突破性进展。加强资本运作能力。
三、强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创新主体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载体的功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丝源集团技术中心要积极争取认定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组建技术支持中心,作为纺织服装自营业务的支持系统,支持做大做强自营业务;进一步加大对新药研发中心的投入,尽快申请省级技术中心,创造条件申请建设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
(二)强化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
落实集团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品牌技术中心优势,统筹产业链上中下游品牌发展,提高设计研发的能力。继续加大“丝丽”、“雅迪斯”、“庄姿妮”等品牌的营销渠道建设,到年末新增专卖店50家,使集团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达300家,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四、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扶植优质资源做强做大,培育上市平台。加快整合资源步伐,打造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化集团,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一是整合集团茧丝绸资源,加快做强茧丝绸核心业务;二是抓住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重点培育医保板块上市;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同时,探索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围绕主业实施相关多元化。
完善二级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优化股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对集团内部带有普遍性的企业加以推广,切实做好集团深化改制工作,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
强化财务管理。利用财务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克服资金紧缩等困难,合理制定融资策略,确保集团战略转型和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通过与省国资委对接企业动态财务监测系统,以及在ERP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评审系统,突出财务监管的过程监控,有效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
加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资委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打造管理驾驶舱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完善ERP、OA及HR系统,建设统一的协同办公门户平台;做好HR系统薪酬管理、人才管理、教育培训等功能模块的应用与开发。加快推进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争取在年内完成接口开发工作,确保与国资委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顺利进行。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为“两翼”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向集团重点业务和转型新业务流动。四是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六、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集团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关键词:步长企业文化物质文化要素分析
2000年3月,步长集团成立了企业文化中心。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不断丰富深化,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上。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目前步长集团已经成为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诊疗服务、教育、网络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其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除了丰富多样的产品,良好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外,还拥有一所大学、两家医院,两座纪念馆和一个博物馆,并建有功能快捷的网络宣传系统,可谓遍地生花,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精心建构。
一、丰富可靠的产品,完善贴心的服务
1.企业产品所蕴含的文化要素
步长药品种类丰富,主要产品涉及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泌尿消化、呼吸系统、妇科等六个方面,共计40余种药品。很多产品的名称家喻户晓,如步长脑心通、稳心颗粒、复方丹参片、丹红注射液、通脉降糖胶囊、肝爽颗粒、养正合剂等,为千千万万的患者祛除病痛,送来了健康。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药物品种不断扩充,销量迅速增加,但这并没有降低步长集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他们一直坚持选用质量上乘的原药材,目前步长集团已拥有通过GMP认证的十大药品生产基地和十大中药材GAP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了药材的质量。为了保证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步长“每年将销售收入13%的资金用于科研和产品开发”[1]。
在药品的研发上,充分体现了步长人深厚的专业素养。赵步长先生深谙中医之道,认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故“脑心同治”。在药品的命名上,步长人可谓深得传统文化真味,其药名中的“通”、“稳”、“养正”、“舒”、“宁”等用字的选择,处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中庸之道、邪不压正……,满足了中国民众的内心诉求。特别是脑心通胶囊,是其产品中“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又不拘泥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将中医药国粹发扬光大的经典民族药品之一”。[2]
赵步长先生指出,做企业其实就是做品牌人品、产品的被信赖度和企业的美誉度。“三品合一”是当今很多企业打出的文化牌,而步长企业成立20年来一以贯之的正是“诚信”二字,真正做到了企业家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三品合一”。
2.企业服务所蕴含的文化要素
步长药品秉承“专业品质,健康使者”的理念,打造疗效好、让百姓放心的药品。2012年出现的毒胶囊事件波及很多制药企业,而步长早就有了自己的检测设备及程序,所以不仅没有受到冲击,还以可靠的质量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二、稳定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1.工作人文环境
1995年赵步长先生在机关员工会议上讲到:“为步长公司员工提供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场所,做到人尽其才。”步长集团的确给年轻才俊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你是个将軍,给你一支军团;你是个元帅,给你一方战场。”步长公司尽其所能为员工创造环境,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外界有多少诱惑,大部分员工仍坚守在步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步长是一个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学习气氛的地方。步长提出“放松学习,无异于自我淘汰”,要“将步长变成一所大学”。自1998年起就推出读书活动,要求机关人员每月读一本书,中层每月两本,并要写出读后感,在公司大会上交流。步长集团办有《步长医药报》,设有时事要闻、步长新闻、医药和学术信息等栏目,受到员工和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欢迎。另外,还办有面向市场的内刊《与你同行》、面向科级以上干部的《管理大参考》和杂志《光荣与梦想》。其中《光荣与梦想》成为步长年轻人纵笔挥洒激情的地方,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琳琅满目,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文化氛围。
2.生活人文环境
步长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稳定的生活和人性化的管理。20年来,以赵步长先生为代表的步长上层十分关心员工的生活,切实解决公司的民生问题。早在1995年,赵步长先生在机关员工会议上就提出,要为大家办理保险,兴建家属楼,大幅度提高工资,如今这些目标早已经实现。步长是民营公司,却有着事业单位的稳定,员工一直是双休日,有年假,还有短期假日;工作2年以上有五险一金;每月5号是雷打不动的发工资时间,绝不延迟一天,节假日则提前发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赵步长向集团的1万多名员工郑重承诺:不裁一个人!
此外,步长建立了“1+1”内部救助基金,每月每位员工从工资中捐献1元钱,公司再拿出同等数量的金额,积少成多,用于员工的大病救助、突发灾难等情况。步长还特别注意员工的身体健康,每年都组织运动会、冬季越野赛、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以增强员工体质。步长对员工的关心还体现在细节上,每到员工过生日的时候,他们都会收到一张生日贺卡、一份生日礼物。正如步长员工所说:“步长氛围好,像一个家,相处简单。”
三、教育强企
1997年步长公司创办了全日制民办高等学校“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02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具有国家统招资格的职业学院,成为陕西省8所具有招收本科生的民办大学之一。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突出专业特色,商、药、工、文、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和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成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基地,更成为步长集团的人才储备库,为步长、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应用型人才。“目前80%的员工来自这所学校”[3],第一届毕业生已经成为步长集团各岗位上的骨干人才。
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步长作为民营企业,有强烈的担当意识,一直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恩社会、回馈民众。多年来,无论是抗震救灾、希望工程,还是烛光工程,步长都积极响应。截至2013年,步长向社会累计捐款、捐物已接近4亿元,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慈善活动家。步长对国家的回报还表现在纳税上,自1997年起,连续多年位居陕西省民企纳税前茅,19年来累积纳税已达40多亿元。
步长一直致力于中医科普宣传工作,不仅服务进社区,而且大力支持边疆及落后地区,为群众送医送药。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共铸中国心基金计划”实施时,步长带头捐款220万元,药品170余元。[4]此后步长坚持不懈地推动“共铸中国心”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在宁夏、内蒙古、西藏、青海、甘南等地区举办大型的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其中免费为百姓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就达700多例。
步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还表现在它致力于教育扶贫。2008年面对空前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郑重承诺,保证3000多名毕业生实现全额就业安置。学院办学至今,已实现10届毕业生高比例安置。
五、步长人的领袖情结
董事长赵步长先生伴随着新中国长大,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毛泽东主席更是充满了敬意,他在厂区竖起了毛泽东的大幅雕塑,建立起了2个中国最大的主席像章纪念馆。截至2010年,步长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已达到120多万枚。其中投资1.2亿元建设的山东“毛主席像章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陈设琳琅满目,将像章收藏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成立、共和国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山东名胜等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无不为它恢弘的气势、新颖的构思所感染和吸引。
步长人对领袖的崇敬,是对那个逝去的红色年代的一种深深怀念和眷恋,这种怀念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如《东方红太阳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革命歌曲是步长人在大型纪念活动中必唱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成为他们的会歌,每次举办大型会议时都要全体起立演唱,那种肃穆的气氛、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步长人甚至还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谱写了《稳心颗粒歌》。
步长集团的成功与企业文化的成功二者密不可分,其物质文化的建构彰显了步长人的聪明智慧,他们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把传统与现代二者有机融合,为我国其他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东花.从步长集团看陕西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J],知识经济,2011(19):118.
[2]刘晓明,姜颖,李善举.继承创新中医药文化 打造中国中药第一品牌——从步长集团的快速发展看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12):13.
[3]宋明霞.國药练“抗”功——访步长集团创始人赵步长[J],中国经济周刊,2013(6):73.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四统一”的要求,鹿邑局党委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和谐企业作为工作重点,结合本局实际,选好载体,搭建平台,扎实开展各项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在员工安全健康、职业成长、现实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倾注企业真情,提升关爱员工的实际成效。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思想引领行动,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一个国家电网”观念,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一、取得成效
一是在保障员工安全健康上,该局深入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重点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和员工安全健康问题,充分发挥职工代表作用,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巡视监督检查工作,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健康体检,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在拓宽员工成才通道上,进一步完善“大培训”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加大“师带徒”工作的力度,探索和完善劳模培养选树 工作的新机制,全力拓宽员工的成才通道。
三是在关注员工现实生活上,完善“送温暖”工作机制,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努力为员工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推动“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关注员工待遇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探索建立员工正常收入的增长机制,使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四是在满足员工文化需求上,广泛开展鲜活生动、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让“轻松锻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全员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鹿邑局连续四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该局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围绕一手抓生产经营管理、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来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全局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是加大企业文化知识普及力度。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守则》,组织了企业文化知识讲座,开展了“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言”企业文化征文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精益管理、安全生产、行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有效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是抓典型示范,推进企业精神人格化。开展好“每月一星”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塑造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专业楷模,让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从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体现鹿邑广大电力职工不平凡的精神,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精心培育,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成功举办了迎春联欢晚会、全民健身周、“书画展”、“红歌大家唱”等系列文体活动;通过“电力安全进校园”、“健康快乐爱心行”、“走进留守儿童”等慰问联欢宣传活动,拓展多彩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温馨的爱心文化,彰显了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从整体上认真设计和精心塑造企业形象,以实际行动擦亮“国家电网”品牌。
首先,要塑造好产品形象,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水平,向社会提供安全、稳定、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其次,要改善服务形象,纠正以电谋私的不正之风,改变“电 老虎”的不良形象定位,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变电力用户为客户,追求消费者的最大满意度。第三,塑造电力员工队伍的素质形象,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技术业务、文化修养、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综合素质。第四, 要精心设计运用好企业的标识形象,如图案、服装、旗帜、歌曲、印刷品等。第五, 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利用各种传媒,通过公关活动扩大企业的对外文化交流,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0xx年1月29日下午,广州交易所集团举行20xx年度工作总结暨年度优秀员工表彰会,总结回顾20xx年的各项工作,并对广交所各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彰。广州交易所集团班子成员以及各辖属交易机构以及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林志斌副主任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述职述廉,中心领导、广交所集团刘晓鸿董事长对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20xx年,我司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一方面梳理内部管理体系,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坚持核心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双轮驱动,强化市场网络辐射力,发挥平台资源优化配置、发现价值的功能,打造有影响力的第三方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在全体员工的携手努力下,我们实现了平稳过渡,各项业务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xx年年中,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了产权交易作为资本市场的属性,为广州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强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还有去年12月,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更明确提出了“支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发展,推进产权交易、期货交易、知识产权交易、能源交易等平台建设。广交所集团将学习贯彻落实好广州市十三五规划发展各类金融要素交易市场的相关精神,动员全体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难攻关,坚定信心,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集团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xx年1月16日,xxxXX集团在xx 工人影城隆重召开二OXX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20XX年各项工作,筹划部署20xx年工作。集团本部和符成员企业干部职工 400人参加了大会。省外经贸厅xxx副厅长、省监事会主席,以及省外经贸厅有关处室领导、省监事会有关成员应邀出席会议。
一、集团董事长、总裁xx作题为《围绕“三步走”的总目标,开创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总结报告。
1、对已往成绩的肯定
报告指出:201X年,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省委企业工委和省外经贸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监事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坚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创新发展”放在统揽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心协力抗“非典”,迎难而上谋发展,集团总体营业规模按统计口径计算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60%,在负担了沉重的改制成本后,实现利润总额3890多亿元,同比增长167%,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3200万元,困有资产保俏增值率达109%,圆满实现了集引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一是围绕服务“两个率先”,勇做开路先锋,创新观念思路,在更高层次上带动和促进全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二是着眼增强内生动力,大胆突破常规,创新体制机制,深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集团公司对了公司的持股比例整体退让到了4090以外;三是牢牢把握市场脉搏,攻坚克难排险,创新经营方式,努力实现经营规模和效箍的快速同步增长。在“非典”等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集团的并项任务指标完成得十分圆满,真正实现了以创新求发展,因创新而发展。截至201X年底,集团的总资产已达10亿元,增长率达4390;在消化了100多万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利润总额仍然实现了167%的高增长。集团14家子公司和3家分公司全部实现盈利,部分食业已彻底摆脱连年亏损的局面。四是致力提升整体效能,加强规范运作,创新管理模式,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五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创新企业文化,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集团整体业务拓展广阔,效益指标突飞猛进,发展势头强劲有力,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子公司也已调整到了自组建以来的最佳状态,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呈现出勃勃生机。集团已初步实现了组建之初“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
2、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集团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2.集团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3.2016集团公司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1.1积极提炼企业核心价值, 努力塑造个性报业文化
不同媒体, 其核心价值也不一样。核心价值对集团而言是发展愿景, 对普通职工而言则实现理想的载体。
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承载着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在这个价值体系下, 他们强调集团发展愿景与管理层愿景和个人成长愿景“三合一”。截至目前, 他们坚信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其内部尊重差异, 包容个性拥有广泛共识。在形成品牌和报系的过程中, 南方报业采取“龙生龙, 凤生凤”的媒体多品牌滚动发展路径, 用优质品牌为龙头的报系, 来孵化新的子报子刊。集团旗下的报纸或杂志间, 少有人去比较谁重谁轻, 一切都交由社会影响力来评价。
在报业文化的构建上, 华商集团在管理上青睐“简单规范”, 追求“持续改进”。因为其运营模式已经高度企业化, 在制度设计就特别强调以支撑企业发展为要旨, 政策导向上更注重考核业绩, 展示个人能力。
1.2及时完善更新管理规则, 竭力维护制度权威
在调研中, 华商传媒集团认为, 没有责任的媒体, 不会赢得读者。没有纪律的媒体, 不会赢得市场。缘于这样的判断, 华商通过完善和更新管理制度来践行其核心价值, 并以此教育和管理团队。
从2008年开始, 华商即按照采编、经营和行政管理三个体系, 大规模着手梳理规章制度, 并及时修订和更新。注重政策设计的配套协调, 强调政策执行的刚性原则。
在队伍管理上, 华商传媒集团2008年推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用新的分配方式和考核体系引导团队力量, 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目标, 华商传媒集团还及时出台职工任职资格评价体系、职工和干部培训体系等配套政策。
在华商传媒集团, 每一个人都敬畏制度, 制度彰显着其存在的价值。华商认为, 政策执行得严格与否, 是华商报能否持续保持市场强势的根本保障。
这种坚持, 为华商传媒赢得较高的社会公信力, 凝聚大批优秀人才, 也为严格执行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更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
1.3精心选择活动载体, 系统开展主题策划
在文化建设上的一切活动, 都立足于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
一是高度重视对集团内部职工的宣传和培训。办公楼大厅LED显示屏、楼层电梯出口, 会议室等载体, 都是他们广泛宣传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管理制度等报业文化的关键构成要素的载体。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 知晓发展目标, 是凝聚人心的基本前提。
二是充分用好党团组织这个平台。不管是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还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华商传媒集团, 党团组织在报业文化构建上都发挥了很好作用, 不再是以前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巧借这个平台总结经验, 畅谈建议。
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他们通过“党支部走进扶贫村”活动, 一方面做好帮扶和献爱心, 同时也让采编人员深入基层, 感知社会脉动。发行中心根据工作特性组建的“月光学习班组”, 让两个交接班组一个推迟半小时, 一个提前半小时, 利用重叠的半小时学习交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由团委牵头, 协调集团各媒体参与的“感动南方青年”活动, 倡导南方报人的专注、敬业品质。
这些活动, 或为发现人才, 或为扩大发行, 或为报道服务, 或为塑造形象, 都有一个主题。通过开展活动, 既让员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更让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并看到成长的希望。
2贵阳日报报业文化建设构想
2.1总结提炼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发展思路和目标的知晓率
就当前而言, 我们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同时也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但集团内真正知晓的人不多。
其次, 20字发展思路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仅仅是阶段性的目标, 暂时还没有一个能承载集团未来理想和发展愿景的核心价值体系。
2.2构筑完善制度体系, 确保报业文化建设有保障
具体的说, 可对集团多年来形成的规章制度作一次集中梳理, 及时更新, 强化执行, 维护制度权威。汇编一本员工手册, 将集团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纳入其中, 使其成为培训员的读本。
2.3由易而难, 先做好报业文化的表层和外显部分
一是规范标识, 特别是窗口部门统一标识, 统一着装, 统一服务标准。二是引入OA办公系统, 使其成为员工及时了解集团信息的集中平台。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化, 对外或对内都让管理层次上一个台阶。三是明确一个组织机构, 每年负责策划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 应围绕集团发展目标来进行, 目的是强化集团在员工和读者中的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集团形象。
构建报业文化的核心目的, 是团得拢人, 提得起气, 成得了才, 办得好事, 期待贵阳日报报业集团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优秀报业文化。
摘要:贵阳日报报业集团正倾力打造优秀报业集团企业文化, 通过比较国内其他报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提出自己的建设构想。
人们都知道,集团企业机构庞大,人员构成复杂,跨地域经营,下属企业因市场竞争环境、生存环境不同使集团管理成为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集团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集团管理手段也受到了各集团的高度重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世华在第二届企业文化传媒论坛上开宗明义地讲道:“如何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是当前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这样两个背景:一是国务院国资委于去年年底印发了《中央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引)》,《纲要》确定,中央企业“十一五”期间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即: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中央企业“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中央企业集团文化建设的前提,决定着集团文化建设的方向,集团文化建设要以实施这五大发展战略为重点和着力点。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要求一定要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二是“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面临着大力度的调整重组的任务。到2010年,现有的157户中央企业将调整重组至80到100家。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30~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在企业面临重大变动的过程中,有的企业集团党组织即将换届、班子正在调整、企业负责人就要变更,如何对所属企业的文化进行整合、融合,并全面系统地对集团文化建设作出规划?尽快以文化的纽带增强集团的凝聚力、控制力,这不能不说是严峻的挑战。
如何建立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集团文化体系?
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开辟落实文化核心理念的七种渠道
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曾良才:中国一航认为建设大集团,最根本的是要确立集团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存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存在于中国航空工业半个多世纪的文化积淀之中,存在于航空战线几十万员工在创业攻关的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语言和行为习惯。为此,中国一航经过几上几下的酝酿,总结提炼出了中国一航核心理念: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并进而提出了“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精神。由集团理念与集团精神构成集团文化体系中的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通过七个途径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一是以型号攻坚为中心点,确保重点型号任务完成。二是以质量文化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三是以一流环境建设为闪光点,促进环境与人和谐发展。四是以推进“六统一”为整合点,塑造整体市场竞争形象。五是以集团信誉为基本点,树立中国一航跻身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的良好形象。六是以“品牌工程”为聚焦点,提升集团市场竞争力。七是以“两观教育”为关键点,大力推进集团公司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中国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构建集团文化实施体系
中国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主席蒋兰英:集团文化引导着集团公司的战略选择,集团文化是集团公司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集团文化必须与集团公司战略相匹配。根据国资委《指导意见》精神,国电集团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五个原则”(人本化原则、结合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四个结合”、“三个统一”、“两个层次”、“一大特色”模式,构建了集团文化实施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把握集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以人为本贯穿和体现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营造依靠人、为了人的环境和氛围,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全面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和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培养和造就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在企业重组、改制、改革中,妥善安排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决不让一名员工无故下岗,让员工分享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成果。在集团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使他们成为集团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
坚持“四个结合”,把握集团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把集团文化与集团发展战略相结合,以集团发展战略为导向,确立并宣导集团公司工作方针、企业精神和员工职业道德观,统一员工的思想、行动和意志,使之齐心协力地为实现集团发展战略而努力。把集团文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以集团文化理念指导制度建设,并把集团文化理念融入和体现到制度体系当中。把集团文化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将集团文化建设纳入“星级”企业、“四新”电厂、“四好”领导班子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把集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发挥党群系统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
坚持“三个统一”,把握集团文化落地的融合点。统一国电集团公司核心理念,“一个声音喊到底”;统一国电集团形象标识,树立集团公司的整体社会形象;统一员工基本行为规范,促进员工良好工作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坚持“两个层次”,把握集团文化建设的对接点。与国电集团“两级法人,分层授权,垂直管理”的管控模式相适应,并充分考虑“先有儿子,后有老子”的现状和成员单位地域、历史、背景的差异,“突出共性、丰富个性,上下有别、互相补充”,发挥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快实现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事业发展。
坚持“一大特色”,把握集团文化建设的着陆点。内容突出责任,形式贴合实际,整合推动提升,成员单位按照国电集团“三统一”的要求,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整合、融合和提升,形成了“对外旗帜一面、对内百花争艳”的文化建设格局。
中石油新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本土化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党群工作处副处长谭向东:在建设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新疆油田公司积极探求并适应本土文化环境的内在特征,思考人本管理所面对的人性特征,坚持“契合、融合与整合”原则。契合就是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新疆油田公司牢固树立中央国企驻地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推动地方经济建设重任,尽力做到央企本土化,造福于新疆人民。这就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在致力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能为地方经济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前提是自身的发展定位必须准确。因此,企业本土化意识的增强将集中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必须与本土环境契合、与当地人民文化和物质的需求契合。融合主要是指理念、文化层面的横向融合、纵向融合,一方面要深入地吸取本土文化中的传统意识、质朴(即诚信)意识,同时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意识、“以和为贵”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整合就是从新疆油田创业之日起,就立足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长时期远离当地的人群,造成了本土企业管理实践落后于理论。为此,需要努力学习、消化本土文化的精髓和积极向上的理念,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本土管理实践,不断创新突破,真正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本土文化实践的真正结合,从而优化与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架构及效率。
为此,新疆油田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科学打造世纪大油气田”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浓郁油味,富有西部民族特色”的新疆油田企业文化。
新疆油田地处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戈壁沙漠地带,冬严寒,夏酷暑,春秋多风沙,公司不断改善一线站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边远站区建员工公寓,为生产一线配备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3 477台,彻底解决了一线员工喝卫生水、吃热饭难的问题。油田还建立了《新疆油田公司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职工看得起病;建立完善送温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时解决特困职工的困难;坚持“员工队伍整体健康状况同企业发展同步提高”的方针,实施强身健体工程,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50多场次,走访看望伤病员、离退休员工及家属18 261人次,专门安排有毒有害岗位员工体检2 753人次、女员工妇科病体检5 000多人次。
公司把员工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追求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和谐渗透;追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共同提升。公司努力践行“好环境、好身体、好心情”的健康理念,树立“全面健康”意识,使员工队伍的整体健康状况同企业的发展同步提高;提出了“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动力、企业为人才成长搭建舞台”的人才理念,认为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尊重并激发每位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人才成就企业,企业造就人才,想干给机遇,能干给待遇,干好给荣誉,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学习和进步。同时,根据企业所在地的文化特色,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坚持“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理念,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在油田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李世华:集团文化推进有力尚须深入
李世华针对企业介绍的经验谈了自己的认识。她认为,这些企业高度重视集团文化建设,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已经形成了对集团文化本质和集团文化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初步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集团文化建设体系,为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引领着集团的战略转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集团文化建设中能够通过多种管理途径,按照“系统思考,总体策划、整体联动、分步实施”和“宣传动员、教育培训、试点示范、全面实施” 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集团价值理念的“落地”。这些企业在集团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
李世华说,在集团文化建设中尚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我们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如何用先进文化支撑并引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如何处理好坚持集团文化的统一性与包容所属企业文化个性的关系;企业集团如何在调整重组中搞好文化的整合与融合;企业集团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企业集团如何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如何以文化创新推动自主创新,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增强企业集团核心竞争能力?再比如,集团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体系框架、实践模式;集团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集团文化建设的分层管理;集团文化的诊断评估、集团文化建设绩效评价和集团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企业集团负责人任期制与集团文化的连续性;集团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建设,等等。集团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为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不懈努力!
【年度集团企业文化总结】推荐阅读:
集团人力资源年度总结10-24
万达集团年度工作总结10-31
正大集团企业文化10-18
集团企业文化手册10-21
集团年度生产经营计划05-30
港口集团企业文化理念06-22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考试06-27
华润集团企业文化读本10-11
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10-30
城建集团企业文化墙建设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