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度保证措施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垂直度保证措施(精选7篇)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1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万科金色城品1#、2#、4#、9#楼及地下车库工程,建筑面积为49000平方米。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及顶板模板系统采用竹胶板支设,目前2#楼、9#楼已经主体结构封顶,1#楼主体结构仅剩一层,4#楼还有三层。通过飞检及自检发现,存在过多的剪力墙垂直度偏差超标现象,特别是剪力墙顶部300mm范围内,且越往上楼层合格率有降低的趋势。为确保以后施工的主体结构质量和已施工墙体的整改符合规范要求,特制定本保证措施。

二、原因分析

针对剪力墙垂直度偏差部位较多的现象,项目部组织技术员,木工班长召开了专门的技术研讨会,结合现场,分析出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1、墙体顶部300mm范围,考虑到顶部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侧压力小,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模板加固时此范围反而成了薄弱区域,造成此处鼓模。

2、模板周转次数过多,顶部模板有毛边现象,造成拆除模板后,混凝土成型质量差。

3、管理力度不够,检查时存在漏检现象。

4、墙体定位钢筋长度存在偏差现象,造成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

5、竖向方木支撑长度不足,使顶部变为薄弱位置。

三、管理保证措施:

1、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项目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包括存在偏差混凝土结构的整修措施及以后施工时模板加固方案。

2、加大管理措施,实行跟班作业制度。支设模板时每个楼座都安排技术员和木工班长跟班作业,随支设随检查,发现偏差随时整改。

3、加强检查力度,墙体模板支设完成后,先有施工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有技术员和木工班长再对整个楼层做统一检查,对不合格墙体做出标记,及时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报监理单位联合验收。确保模板工程全部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四、整改措施:

1、已经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安排专门技术员逐层检查,对合格墙体贴出标签,对不合格墙体用粉笔做好标记,待整修合格后再贴标签。具体方法如下:

1.1 对顶部鼓膜位置,对偏差大的部位用剁斧剁平;对偏差小的位置,直接用打磨机进行打磨,使垂直度达到规范要求。

1.2 对顶部混凝土内陷现象,先用掺有801胶的水泥浆进行甩浆处理,在用1:2水泥砂浆与墙体找平。

2、对以后施工的墙体模板工程,除按常规方法施工外,加强以下环节的处理: 2.1.墙体定位钢筋,安排专人切割,切割时不得使用钢筋切断机,必须使用专门的切割机,以减小定位钢筋长度偏差。

2.2.墙体定位钢筋安装时,用焊机将定位钢筋点焊至剪力墙水平钢筋上,间距为600×600mm,呈梅花状分布,有对拉螺栓位置必须设置墙体定位钢筋。特别是顶部300mm范围内,将定位钢筋加密为400mm一个,防止在加固墙体对拉螺栓时此处模板内陷。

2.3.本工程层高均为2800mm,墙体模板高度大部分为2700mm,配置模板时采用2440mm+260mm方式,顶部260mm变为薄弱环节,在模板加固时,严格要求将竖向方木从墙体根部至顶部通高设置,使上下模板连为一体。

2.4混凝土浇筑时,木工跟班检查,防止对拉螺栓的螺丝松动,引起的鼓模现象。2.5 对损坏严重的模板进行更换。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2

本文提出了借助掌上电脑实时显示结果,采用自由设站方式进行横断面测量时,能确保横断面测量垂直性的计算方法,并能确保外业测量工作的方便性,提高测量的速度。

1 横断面测量原理分析

如图1所示,A,B是一段直线线路中桩点,全站仪自由安置在S点处,现需要测量过中桩点A横断面上的一点P″,在确保PA垂直于AB条件下的关系如下:

设全站仪S点的自由坐标为(xS,yS),在无须定向的情况下,先测量A,B两点得到坐标为(xA,yA),(xB,yB)。

AB直线方程的斜率为:

k=yA-yBxA-xB (1)

过A点横断面直线L的方程为:

其中,c=-k;b=yA+kxA。设全站仪测量点P′得到坐标为(xP′,yP′),则可以计算出该点到直线L的垂直距离为:

d=cxΡ-yΡ+bc2+1 (3)

其测点与断面的关系判断为:

当d>0,点P在断面AP直线上方;

当d=0,点P在断面AP直线上;

当d<0,点P在断面AP直线下方。

如果测点P′位于直线L上,则距离d=0,实际测量工作中可以按照相关要求给定一个容许距离偏离限值ζ,当d≤|ζ|时即可满足要求。同时依据镜站实时计算显示出来的d值大小和正、负号判断移动方向和偏移距离的大小,以指导镜站移动到P″点。

以上是依据测点到断面的距离来进行判断,是基于理论上的推导,实际工作时当偏移距离较大时,往往在镜站根据d值还不便于进行移动,主要是在镜站无法准确判断断面的方向性,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够通过一次移动来达到规定的偏离要求。

方便移动的办法是应该有一定的参照物作为对照,按照测量工作的习惯,可以对照全站仪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在测点与测站全站仪视线方向上移动更符合作业人员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推算出直线SP′到待测横断面的移动距离d′。方法如下:

直线SP′的直线方程为:

y-ySx-xS=yΡ-ySxΡ-xS (4)

m=yΡ-ySxΡ-xS;

整理得:

它与横断面直线方程L的交点为P,交点坐标为(xP,yP)。

测站沿测点方向到横断面的理论距离为:

d=(xΡ-xΡ)2+(yΡ-yΡ)2 (7)

同时,依据全站仪测出的P′计算出实际距离为:

d0=(xp-xS)2+(yp-yS)2

距离差为:Δd=d′-d0。

依据Δd值的大小和正、负号关系,就可以方便地判断出镜站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

2 横断面测量实施方法

在1中只讨论了直线段的处理方式,对于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等类型的线路而言,关键是要依据测量的中桩自由坐标确定待测断面的直线方程,其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下:

在掌上电脑中,由于通常存储了中桩坐标数据和相应曲线元素,则可以在所测断面输入相应编码(如中桩号)时进行一一对应,从而依据中桩相互坐标数据推算出断面方向,由此按照1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圆曲线为例,如图2所示,A,B为圆曲线上的两个中桩点,在自由设站时测得的坐标为(xA,yA),(xB,yB),线路对应的设计坐标为(xA0,yB0),(xB0,yB0),并保存于掌上电脑之中。根据其对应关系可以求得其相应的断面直线方程。

依据A,B两点设计坐标和数据文件中相同线型上至少一个点的坐标(xC0,yC0)(可手工选择),计算出圆曲线方程。

设所求圆方程为:

求解式(9)可以得到设计线路中线的圆方程,圆心O的坐标为,圆半径为:

则过A点的横断面理论方程为:。在自由设站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实际测得的A,B点坐标计算其平移、旋转参数,从而确定出过A点的横断面在自由设站方式下的断面方程或者依据其半径r以及设计的圆心与A,B两点设计坐标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自由设站测得的坐标(xA,yA),(xB,yB)建立相当于临时坐标系下的圆方程,进而求得圆心坐标,建立断面方程后依1的方法进行作业。

3结语

本文借助掌上电脑实时显示结果,详细说明在自由设站作业模式下确保横断面测量垂直性的测量方法,使其能够真正改变传统测绘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2]JTGC 10-2007,公路勘测规范[S].

[3]赵丽杰,冯晓,刘煜.山区高速公路全站仪横断面快速测量方法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4):83-85.

[4]朱孝胜.全站仪道路断面测量的一种方法[J].城市勘测,2005(5):33-34.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能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16号)“责任要落实、监管要到位”的要求,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实行保证民生用气责任制的通知》(发改运行〔〕59号),建立保证民生用气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追究机制,并与各地天然气供应保障主管部门签订保证民生用气责任书。

为进一步做好天然气供应保障相关工作,切实保证民生用气需求,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天然气供应保障主管部门,于4月29日前,将主管领导签字盖章的《保证民生用气责任书》分别反馈一份至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和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滑模工艺施工垂直度的控制 篇4

1 预防施工垂直偏差的措施

1)用滑模工艺施工的工程,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滑模工艺的特点,扬长避短,使得滑模按施工顺利进行,这也就从根本上极大地减少了结构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如对结构截面最小尺寸,要求混凝土自重必须大于模板提升时的摩擦阻力,才能保证混凝土在模板提升时不被带起或拉裂。混凝土强度等级除满足结构计算所要求的设计强度外,还应满足支承杆在滑升过程中支承施工荷载时不致失稳而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早期强度。只有滑升时混凝土满足以上要求,支承杆才能不失稳,从而避免平台倾斜导致结构物垂直偏差。另外,滑模工程的配筋除要满足结构设计的配筋要求外,还要注意墙体配筋的均匀。这样可提高混凝土在模具提升时的抗裂能力,防止混凝土缺陷导致支承杆失稳造成倾斜。配筋的尺寸、形状等要便于滑升过程中的绑扎,以保证钢筋绑扎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成型及模板滑升。2)考虑滑升模具应使每一个滑升单元面积在500 m2左右为宜,以保证滑模施工质量,为防止倾斜打下基础,所以,滑升模板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荷载。千斤顶的布置应使其受力均衡、合理对称,使千斤顶提升力的合力位置与所有提升“阻力”的合力位置尽可能重合,保证平台垂直上升。油路的主、副管合理设置,使油泵居中,油路总体对称,力求抵消千斤顶启动和油压的差异影响垂直度的不利方面。设计平台时,合理使用杆件,使平台成为由几何不变体组成的各向刚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体系,以保证平台在滑升中结构尺寸准确和不变形,有利于消除局部提升差异,也有利于整体纠偏。除此之外,滑模设计尚应考虑纠偏的应急设备。3)滑升模板组装时,要将模板清理干净,模板锥度要合适,以防止摩阻力不均,造成阻力小的部位提升快于阻力大的部位,导致平台倾斜。提升架的安装必须保证两个方向的垂直,才能保证支承杆不偏心受力、失稳而造成平台倾斜。千斤顶应逐个测试,防止行程不一致造成平台倾斜。支承杆的接头是其薄弱部位,故连接方式应牢固,同截面接头数量为总数的1/4~1/3。4)在滑模施工前,配置数量足够的、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能熟练操作的工人(其中钢筋工、混凝土工、液压操作工尤为重要)。同时,为保证技术指导不出漏洞、技术问题及时解决而配备必要的施工管理人员,这一切是滑模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结构质量得以保证的组织基础。5)各类机具提前准备充足,避免因机具临时维修或更换而影响混凝土浇筑。现场应积极争取双路供电,防止因停电发生粘模,导致摩阻力不均,造成平台倾斜。6)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闭合速度受到垂直运输能力的制约。混凝土入模的时间差造成了混凝土出模时的强度不均匀,摩阻力大小亦不均匀,易导致整个滑升体系水平与垂直偏差。故滑模施工应尽可能选用反超重量大、起吊速度快的垂直运输机械,并控制每层30 cm左右浇灌厚度。7)由于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灌方向要考虑温度低的地方先浇灌,温度高的地方后浇灌。要掌握先内后外,先厚后薄。还要考虑混凝土浇灌方法的对称性,以便保证模板摩阻力的基本一致。另外,混凝土浇灌必须同步,分层交圈,以保证出模混凝土强度一致,不因过软而坍塌或过硬而拉裂。分层厚度为30 cm左右。如一次提升高度过大,会增加承杆的自由长度,降低其承载力,增加失稳的危险;而且提升高度过大,将削弱模内混凝土对操作平台的总体稳定这一有利因素。反之,如一次浇灌量过小,则混凝土自重小于模板的摩阻力,提升时极易被带起,同时使支承杆失去混凝土的握裹,造成失稳。8)滑模施工时,面积较大,操作工人多,钢筋及混凝土量多,且其他辅助机具、材料都将堆放在操作平台上。所以,平台活荷载一定要均匀分布,防止平台因偏载而倾斜造成垂直偏差。9)每层墙体滑升时的支承杆水平基准线一定要用水准仪测量准确,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支承杆限位卡标高,使千斤顶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做到同步滑升。一旦发现支承杆有弯曲者或被油污者应立即更换或擦拭,防止千斤顶不能正常承载而失稳,致使平台倾斜。提升时,如油压增加,但此时不能盲目增大油压,否则会导致个别段不齐,平台倾斜。10)根据施工环境情况,当结构施工至较大高度时,风向的影响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采用“滑一浇一”的施工工艺,每层的滑空过程时,滑模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受到外力(水平力)的干扰影响。在强风的袭击下整个体系产生飘移。故考虑不要在大风时滑空,或加强垂直度观测,随时掌握与纠正垂直偏差。

2 随时对垂直偏差进行必要的纠正

1)偏差值的方向和大小,其数据的取得来源于对结构垂直度的观测,故及时提供正确反映垂直偏差的观测图是至关重要的。应于结构各大角在首层的根部建立基准点,每层滑空后,将经纬仪照准基准点,向上引测铅垂线,量取每层各角的垂直偏差。规范规定的结构垂直偏差允许值为H/1 000(H为全楼总高)且不大于5 cm,即为垂直精度控制值。规范规定的每层垂直偏差允许5 cm,即为每层垂直偏差改正最大控制值。2)外力纠偏法为使用较多且见效较快的方法。使用时,将倒链及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围圈,另一端固定在楼板预留洞或其他位置上,利用与偏差方向相反的外力将偏差纠正。使用此法时应注意,墙底部7 cm左右高度和墙端部70 cm左右高度不宜采用,因此时易将混凝土带起或带裂。在每个施加外力处应悬挂铅锤,随时掌握墙体的偏差及改正的数值,以控制纠偏徐缓进行,避免出现硬弯。如急速纠偏,势必要对结构施加较大的纠偏力,有可能造成滑模装置出现较大变形,如模板产生反倾斜度、围圈扭曲、支承杆倾斜等不利情况。因此,应强调滑模施工逐层观测垂直偏差及纠偏时随时以铅锤控制改正量。3)当建筑物出现向某侧位移的垂直偏差时,操作平台的同一侧,一般会出现负水平偏差。据此,我们可以在建筑物向某侧倾斜时,立即将该侧的千斤顶升高,使该侧的操作平台高于其他部位,产生正水平偏差。然后,将整个操作平台滑升一段高度,其垂直偏差即可随之得到纠正。这种方法除了利用模板对混凝土的导向作用和千斤顶倾斜改变支承杆方向的作用外,主要是利用滑模装置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对操作平台产生的水平推力。操作平台的倾角愈大,产生的水平推力愈大,但应控制在1%以内。

高层建筑工程平面面积较大,应重视上述每个施工环节,否则一旦发生偏差,则纠偏难度较大。故应坚定“预防为主、纠偏为辅”的指导思想,这个思想应贯彻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和施工的各道工序中。

参考文献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5

袋式除尘器滤袋框架,又称袋笼,是采用专用设备加工和焊接成型的。滤袋框架是支撑滤袋的骨架,在过滤与清灰的工作过程中,使滤袋张紧并保持一定形状。滤袋框架的质量直接影响滤袋的工作状态与使用寿命。滤袋一旦破损,其收尘效率就会显著下降,当损坏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丧失收尘效果。收尘滤袋的损坏主要是由于滤袋框架材料或焊接时产生的毛刺、疤痕以及凸起在装配时划破滤袋,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滤袋框架垂直度偏差过大,致使滤袋互相碰撞和摩擦而导致破损。同时,滤袋框架垂直度超差,会使安装在收尘室里的滤袋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除尘器的收尘面积和收尘效率。因此,保证除尘器滤袋框架的垂直度误差显得非常重要。

2 滤袋框架的结构

滤袋框架分为圆形滤袋框架和扁袋框架两种。水泥行业使用的大多数为圆形滤袋框架,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圆形滤袋框架(图1)。

顶盖:是滤袋框架与花板直接接触的部位,起支撑和定位作用。纵筋:是与滤袋轴向平行的钢丝,使滤袋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支撑环:是与滤袋轴向垂直的钢丝圈,保证滤袋框架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变形。底盖:是滤袋框架底部的圆形盖,在安装时保护滤袋并具有加强作用。

3 滤袋框架的垂直度

3.1 垂直度定义

垂直度误差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表面、直线或轴线),并垂直于基准要素(平面、直线或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滤袋框架的垂直度误差属于位置公差中的定向公差,是线对面在任意方向的垂直度误差。线对面垂直度误差的定义是:公差值前面加ϕ,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2a)。其标注和解释是: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A(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如图2b)。

因此,滤袋框架的垂直度:就是滤袋框架的轴线位于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顶盖与花板接触面(基准平面A)的圆柱面内(如图1)。

3.2 滤袋框架垂直度公差的标准

根据JB/T5917-91标准《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对滤袋框架垂直度公差的规定见表1。

4 滤袋框架垂直度检查方法

目前有些专业制作滤袋框架的生产厂家,检查垂直度的方法是:把滤袋框架顶盖放置在一块梭形的开口平板上(如图3)悬挂起来,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倾斜现象,来检查滤袋框架的垂直度。有的厂家甚至还不做检查。这样的检查没有实际的检测数据,无法判断其垂直度是否合格。上述检查经过与正确的检查方法得出的结果相比较,实际偏差很大,垂直度往往超出设计图纸和标准要求,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检测方法,用实际检测数据与设计图纸或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若检测数值在要求范围之内的,则为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的。

根据笔者的检查经验,介绍以下两种比较简单、实用而又准确的检查方法,供大家参考(图3、4)。

4.1 第一种方法:在检测台上,用线坠和钢板尺配合检查

4.1.1 检测平台:可以设在厂房内的适当位置,悬挂滤袋框架的平台上表面必须呈水平状态。根据滤袋的长度,分别按3000、5000、7000mm的高度,设置三个在垂直方向互相错开且不发生干涉的悬挂滤袋框架平台,用来检测长度为2000~6500mm的滤袋框架。检测平台的旁边还要有带栏杆的供检测人员上下用的爬梯和工作时站人的安全平台。

4.1.2 在滤袋框架与检测平台的上表面之间,用一块分割成两半的、平直的孔板来悬挂滤袋框架,在平台面上用挡块来固定孔板,防止在检测时孔板移动(图4)。孔板上孔的大小根据滤袋框架的规格(ϕ115、ϕ125、ϕ147、ϕ156、ϕ195)分别制作。检测不同规格的滤袋框架需按其直径和长度选用相应孔板和平台的高度。

4.1.3 检测过程:把已经制作完成的滤袋框架,悬挂于检测台的平板上,旁边悬挂一个线坠。逐渐转动滤袋框架,用钢板尺在底盖处检查单个纵筋与垂线的距离,当检测出某个纵筋与垂线的最大值或最小值E时,再在顶盖处检查同一纵筋与垂线的距离C。两者相减(E-C)的绝对值乘以2倍,即为该滤袋框架的实际垂直度t1=2│E-C│(如图5)。

4.2 第二种方法:在检测台上,用钢板尺与基准面检测

4.2.1 检测台:同4.1.1和4.1.2。

4.2.2 检测过程:把已经制作完成的滤袋框架,悬挂于检测台的平板上。以墙壁或固定物上的某一点作为基准,逐渐转动滤袋框架,用钢板尺在滤袋框架的底盖处,检查每个纵筋与基准点的距离。当检测出某个纵筋与墙壁或固定物的最大值或最小值E时,再将滤袋框架旋转180°,测出相对应纵筋与墙壁或固定物的最小值或最大值F。两者相减(E-F)的绝对值,即为该滤袋框架的实际垂直度t1=│E-F│(如图6)。

4.3 判定检测结果

将上述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图1垂直度公差ϕt进行比较。如果2│E-C│≤t或│E-F│≤t,则该滤袋框架的垂直度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4.4 检测时注意事项

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中,在转动滤袋框架时,要始终使滤袋框架顶盖紧贴在检测基准方向上孔板的极限位置,以减小检测误差。

4.5 检测原理

滤袋框架在检测平台上悬挂时的投影分析简图(如图7)。

假设滤袋框架的直径为D,滤袋框架在顶盖处的中心O与底盖处的垂直中心O1,因不垂直而产生偏移的距离为R。

在4.1和4.2所述两种检测方法中,都是以顶盖中心O为中心转动滤袋框架检测,底盖中心O1围绕O转动,形成一个以O为中心的包络圆,该圆即为滤袋框架垂直度公差所要求的滤袋框架所具有的最大包络圆,也就是图纸所要求的垂直度公差ϕt。在检测时,我们无需找到并检查该圆的直径,只需找出滤袋框架的某一个纵筋在底盖处相对于检测基准(垂直线或墙壁与固定物)的最大或最小距离E,在顶盖处检测这个纵筋与垂直线的距离C(第一种方法),或将滤袋框架转动180°检测与该纵筋相对应纵筋的距离F(第二种方法)。然后用2│E-C│或│E-F│的值与图纸垂直度公差ϕt做比较。如果2│E-C│≤t或│E-F│≤t,即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5 设计、制造、检查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设计滤袋框架时,对垂直度公差的确定,应以中国机械行业标准(JB/T5917-91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或环保行业标准(HJ/T 325-200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滤袋框架)为依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垂直度公差值可以比标准要求的小,但制造商必须能够达到这一要求。在质量检查时,首先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但图纸要求不能低于标准要求。在曾经检查过的五家工厂中,对于ϕ125mm×2450mm的滤袋框架,设计图纸上给出的公差值分别为:ϕ3、ϕ5、ϕ6,比标准要求的ϕ16高很多,但是没有一家工厂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因此,滤袋框架垂直度的设计应与标准所要求的范围相适应。

(2)在滤袋框架的制造过程中,要保证顶盖的圆度和顶盖与花板孔接触面的平面度。因此,顶盖的厚度以1.5mm为宜,确保顶盖有足够的强度。滤袋框架的顶盖与纵筋,在焊接时,应确保支撑滤袋框架的支架与点焊机定位顶盖基准面的卡头在任何方向保持垂直。在生产的转序和装箱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能甩、砸、碰、撞,以防止变形,造成垂直度超差。

(3)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制造商应按标准规定的15%抽样检查数量进行抽检。对于终检检查,每种规格随机抽样检查数量应以10~30个为宜,但不应少于10个。如有不合格的,需加倍抽样检验。如仍有不合格的,该批产品就应该返工或拒收。

(4)在滤袋框架与滤袋安装后,应注意检查滤袋在收尘室内的分布情况。若发现滤袋底部有分布不均匀或互相接触的现象,就应该进行调整,转动滤袋框架使其不发生接触并尽量保持滤袋分布的均匀性。

6 结语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6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垂直度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特别是目前外墙装修档次越来越高,现浇筒体垂直度偏差会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建筑结构安全,如何减少现浇结构筒体垂直度偏差,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

1 现状调查

通过对几个主体结构已完工程进行的调查,抽查了工程的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这些工程在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汇总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影响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柱、墙偏位,这也就成为工程控制要点。

2 原因分析

表层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制度执行不严。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未能有效落实整改,对施工班组未做到奖罚分明;

2)测量放线方法不当。测量放线的方法还不太可靠,主要控制线采用经纬仪投测,但其余轴线引测则采用钢卷尺测量,是要因;

3)技术交底不到位。技术交底不全面,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对支模架操作工艺内容编写不详细具体,是要因。

3 采取的措施

根据对以上原因的分析,在某医院高层综合楼项目(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15层;建筑总高度为62.9 m,总建筑面积29 774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 774 m2,地下5 000 m2)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3.1 针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为了让项目部的质量检查、验收等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我们采取措施提高了项目部管理队伍的执行力,充分调动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的积极性,具体做好以下两点:

1)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分。根据项目部的管理组织机构,由上级对下级逐级进行考核,考核评分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2)对班组也同样需要进行考核,考核的频率为每层一次。主体结构每完成一层,项目部则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并且应召集有关班组和人员进行总结,对各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进行奖优惩劣。实施评价:自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起两个月内,对管理人员考核共6次,对班组考核24次;通过考核和奖罚措施的落实,管理队班组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提高,至工程主体5层施工时,各项工作秩序井然,成效明显,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2 针对测量放线方法不当

1)楼面测量放线的方法为“内控法”,但原方案中对于从底层基准线引测至楼面的频率为每6层一次(采用激光经纬仪引测),为了提高楼面主控制线的测量精度,我们把从底层基准线引测至楼面的频率增加为每4层一次。2)楼面主控制线引测好后,原方案为利用经纬仪在主控制线上的三个点放出三条次控制线,在施工过程中,在楼面南北边缘附近增加了两条次控制线,形成“三纵三横”的轴线控制网。3)其他轴线定位采用钢卷尺测量(拉线配合)。原放线的方法是先定出轴线上的两点,然后根据这两点定出轴线;但该两点可能是端部附近的点,也可能不是端部附近的点,如果该两点不是轴线端部附近的点时,出现误差的机率和偏差量就较大,因此,将这类放线的方法改进为必须采用端部的定位点来放出轴线。实施评价:从技术复核的数据来看,放线偏差最大值均未超过4 mm,达到目标。

3.3 针对技术交底不到位

1)对模板工程的技术交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标准中的操作要点内容详细、具体地编入技术交底中,特别是针对墙、柱模板的水平支撑和斜撑的施工内容进行了完善。2)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有关班组长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采用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位被交底人都理解、领悟交底的内容;再由班组长向每位一线的操作工人进行交底,使他们均了解操作要点。实施评价:从对一线操作工人的问答情况来看,80%以上的操作工人对施工操作要点了解,技术交底基本到位。

4 结语

从工程5层楼面开始至13层楼面完成共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一次对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检查的结果为抽查16点,合格率100%,垂直度最大偏差为18 mm,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针对影响高层结构垂直度的几个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了混凝土墙、柱偏位的问题,对于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第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7

一般超高层核心筒高度达几百米, 平面尺寸为矩形或圆形, 相对较狭, 厚度从下至上不均变化, 例如有3m、2.5m、2m、1.5m、1m不等, 截面成台阶状变化收缩。核心筒设有大量的洞口, 核心筒内部水平结构滞后施工, 因此核心筒结构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采用先进的工程测量技术、施工措施、工程管理措施及先进的模板技术等多个方面技术措施, 来控制核心筒垂直度和几何尺寸, 使之精度达到优质工程的要求。

2 采取测量控制技术

2.1 测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核心筒垂直度和几何尺寸控制, 是采取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外部控制是利用首级平面控制网作为空中导线网, 传递到高空的平面控制网, 每五层校核一次;内部控制是将高空平面控制网传递到核心筒的各个控制点。

2.2 核心筒控制点的设置

⑴核心筒的形状及首层平面的面积决定设置控制点的个数;

⑵设置强制对中测量平台, 布置竖向激光测量系统;

⑶在整体提升平台上的相应位置固定布置强制对中测量点接收平台, 在每次混凝土浇注前都要对竖直核心筒墙进行测量, 并按需要进行调整。

核心筒控制点平面布置示意如图1所示。

2.3 操作方法

⑴将天顶仪在强制平台上设站, 将底部强制平台中心的坐标垂直向上投影至提升平台的强制对中接收平台上。如图2所示垂直度测量控制装置布置。

⑵利用激光测量技术建立真正的广州市基准面;

⑶在提升平台的结构放射梁上相对于强制对中点的坐标, 测设出核心筒外墙内壁每块模板定位控制点。从而使核心筒外墙每一点垂直度都得到控制。

⑷综合考虑重力荷载/徐变/收缩对核心筒墙造成的轴向压缩进行补偿, 使得在浇注墙顶混凝土时, 能够让核心筒墙标高在安装之后达到建筑设计的理论标高。

3 采取模板工程纠偏技术

3.1 要求采用高精度、高强度模板

⑴模板强度要求

设计高强度的模板, 使模板在最大层高7.8m高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 综合弹性变形小于3mm。

⑵模板精度要求

外墙模板面板采用6mm优质冷轧钢板, 模板面板拼缝进行精加工切削铇边, 使模板拼缝间隙小于1mm。面板接缝不平度小于0.5mm, 达到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要求。

⑶综合考虑核心筒墙几何尺寸、截面收缩、其它构件影响等因素, 科学合理地进行模板分块, 从而保证核心筒外型尺寸的精度。

3.2 采用先进模板对拉螺栓定位技术

⑴采用H型节安螺母系列技术

剪力墙内外模的对拉固定。采用H型节安螺母系列技术, 该技术原为芬兰技术, 在上海南浦大桥塔座施工中引进, 经专业单位改进限位技术后, 已在多个大型工程中成功应用。

该对拉螺杆系统有三部分组成, 分为外螺杆、H型螺母和内埋螺杆。其结构组成如图3所示。

⑵根据墙体厚度, 配置内埋螺杆, 其长度要求在两端拧上H型螺母后的实际长度等于墙体厚度减去2mm。

⑶通过浇混凝土后的正常胀模达到设计尺寸, 将此作为墙体几何尺寸的限位。墙体两侧模板通过外置螺杆旋入进行固定。

⑷外置螺杆和H型螺母可重复周转应用。内埋螺杆永久留在墙体中, 它可以彻底消除因穿墙螺孔修补不当而引起渗水质量隐患。

同时当H型锥形螺母拧出重复应用后在墙面上留下一个深70~75mm锥形孔洞内埋螺杆在孔洞中伸出30mm, 可作为墙面孔修补混凝土的锚筋。从而消除了外墙修补混凝土脱落的质量隐患。

应用H型螺母对拉螺杆固定模板技术。根据以往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证明, 可以确保剪力墙体的截面尺寸控制在±0~5mm误差之间。从而使核心筒的几何尺寸得到有效控制。

3.3 采用模板纠偏技术

⑴在施工过程中, 模板承受混凝土的侧向压力, 而且还受到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存在模板偏位、垂直度精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模板工程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纠偏能力。

⑵采用整体液压爬升系统,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纠偏能力, 而且操作方便, 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在每次模板爬升就位前, 都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对模板进行测量定位。一旦发现木板存在偏位现象, 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对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使其达到垂直度和几何尺寸要求的精度。

4 分析环境变化, 把握测量时机

4.1 测量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核心筒结构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控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不同环境下测量结果会有所不同。

4.2 综合分析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

⑴全年温差相对较小, 夏季气温较高, 因此以环境温度为22℃时为测量基准, 其它环境条件下的测量与此换算。

⑵为减小日温差和阳光照射的影响, 每次测量的时机选择在早上日出前后时间段进行。

5 测量过程的管理

5.1 测量设备管理

选择激光测量系统、天顶仪等设备精度满足垂直度控制要求。

5.2 五位一体的测量控制管理体系

⑴五位一体是指监理、监测 (由业主聘请的专业监测单位) 、总承包部、土建部和钢结构部管理监督一体化。

⑵测量所用仪器、尺具必须经专业检测单位检测标定后才能使用。

⑶测量仪器、尺具均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⑷核心筒结构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控制是核心筒质量控制的关键, 加强核心筒结构的测控管理, 完善五位一体的测量管理体系。

6 结束语

⑴测量控制技术采取核心筒墙壁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根据几何形状和面积设置核心筒控制点, 采取不同的测量操作方法。

⑵采取模板工程纠偏技术要求采用高精度、高强度模板, 模板对拉螺栓定位技术, 整体液压爬升系统, 具有很强的纠偏能力;

⑶分析环境变化, 测量时机把握在环境温度为22℃时为测量基准, 在早上日出前后时间为最佳。

⑷建立测量工具管理机制和五位一体的测量控制管理体系。

摘要:核心筒垂直度和几何尺寸控制, 是确保工程外观质量指标重要控制点。本文通过分析先进的测量控制技术、模板工程纠偏技术、环境分析与测量时机的把握、测量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使得核心筒垂直度和几何尺寸达到建筑设计理论标高。

关键词:高层核心筒,测量技术,纠偏技术,理论标高

参考文献

[1]邹利群, 谢观福, 张明杰.超高层建筑物核心筒外墙垂直度控制方法探讨[J].中州建设, 2013, (23) .

[2]孙德全.超高层全现浇混凝土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技术[J].山西建筑, 2011, (26) .

[3]石春民.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江苏建筑, 2013, (S1) .

[4]张厚先, 陈德芳.高层建筑施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杨跃.高层建筑施工[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6]徐伟, 胡晓依, 刘匀.高层建筑施工[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杨俊.土木工程测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9]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0]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上一篇:我家的瑞香花三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多功能厅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