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精选8篇)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任何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都 至关重要,特别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本文是对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主营通信设计相关业务的很多企业都面对着业务量需求巨大,管理模块不断增加导致管理工作复杂化等问题,通信设计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这一类企业普遍存在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YX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实例,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模式,希望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一、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以通信设计业务作为主营业务作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普遍遇到了诸多的瓶颈,比如,运营商资本性开支已经逐渐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限制了通信设计业务的市场发展份额。同时,通信设计企业的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还有来自信息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的冲击,如设备制造商、集成商对于通信设计业务的市场冲击。通信设计企业迫切需要调整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业务结构,实现向创新业务转型,发挥企业的专业性优势,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才能增强通信设计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对于通信设计企业而言,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块,开展信息化建设,形成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信息化企业经营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YX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于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于其他通信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二、YX公司的企业信息化研究
企业展开信息化改革,意味着企业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框架下实施业务流程的重建、优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从而对于企业各个经营模块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企业信息的顺畅,将企业的信息价值通过及时的共享和挖掘,从而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YX公司的基本发展情况YX公司是贵州省知名的信息服务企业,是贵州省通讯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主营的是通信设计相关的业务。YX公司拥有贵州省通信行业的经营许可证、技术网络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专利等,业务团队非常专业。YX公司承接了贵阳市住房基金的12329热线、瑞州移动的12580客户服务热线、贵州联通116114客户服务热线、贵州联通网上营业厅等多项大型呼叫中心及客服中心外包项目,可见业务板块非常多。YX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形成了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施条件。借助于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优势,该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的致力于拓展通信服务业务范畴,增大经营发展空间。
2.YX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改革基本内容YX公司为了完善主营板块的呼叫业务,非常重视借助于数据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改革。YX公司建立的第四代呼叫中心系统,融合了当前的所有通信模式,如网络电话、传真、邮电、即时消息、互联网应用、短信息等,将单纯的PSTN,VOIP技术等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技术优化整合。YX公司新建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NGN网络的媒体流和数据量的传递,并且拥有极强的技术应用扩展能力,也可以作为新技术的应用平台。这套新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将业务客服人员提供一个更具有流程化特征的高效处理平台,同时,不少的便利功能是针对业务客户人员处理来自客户的电话咨询、工作单传送等工作而设计的。YX公司新的设计系统为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可以实现企业的灵活系统管理以及配置,尤其在处理突发性的特殊的业务处理需求可以进行灵活化的系统化定制。YX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在后台可以实现对于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比如业务的工作内容、客户投诉、等各类静态、动态数据,从而便于进行业务绩效考核,为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由此YX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效果可以证明,YX公司建立的第四代呼叫中心系统可以改善YX公司的业务运行效率,能够实现预想的效果。
三、YX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特点
YX公司信息化技术基础上设计的第四代呼叫系统,非常注重的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保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先进性、功能上的齐全性以及流程上的便利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系统,具有如下几个的.特点。
1.系统运行稳定性较高YX公司信息化技术基础上设计的第四代呼叫系统主要选择的服务器是采用的LINUX操作系统,结合LINUX系统发展近25年的经验,可以说有效结合现代操作系统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理念,保证这套系统最基本的运行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这样才符合通信设计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为更多的业务模块的构建和运行,提供可实现的技术架构基础。
2.软硬件完全解耦,纯软件架构特征YX公司信息化技术升级之后,第四代呼叫系统具有纯软件架构的技术应用特点。YX公司信息化系统采用INTEL公司的主机媒体处理软件,而淘汰了传统的板卡。相比于传统的板卡,HMP是通信行业获得认可较多的产品,无需特殊的硬件来承载,因此技术创新的可实现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新业务模块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这种技术将系统完全建立在纯软件基础上,从可以实现整个安装、操作以及升级工作的便利性,对于YX公司的话务布线工作而言,也可以实现突破了传统的板块限定,扩大了YX公司第四代呼叫系统的配置标准。
3.能够支持多媒体信息资源处理YX公司呼叫中心经过技术模块的重组,为更多形式的通讯技术融入系统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媒体的接入能力增强,不仅仅是传统的媒体接入非常顺畅,还可以适应现在较为流行的网络电话、邮电、短信息、网络传真、扩展客户端等资源的有效接入。不仅仅是扩大企业的业务层面的处理能力,还可以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方便,满足各个类别的用户在各个年龄和需求层次方面的需求,使得接入的成功率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也自然随之不断上升。信息资源表现更为直观的效应,系统也可以智能化自动分发处理一些相关的信息,减少一些业务量,同时自动将信息反馈给用户。
4.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备份当前在通信设计行业的之中,很多企业都需要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服务,这意味着一年的系统运行过程里,容错的时间是以分钟为单位来进行计量的,这就要求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很高的标准。为了实现达到较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相关标准,系统就需要具备自动的信息备份功能。所以,在YX的云呼叫信息系统设计时,就专门规划出了双机热备份板块,同时提供了一个具有切换和监控的职能,可以实现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假如,系统的主服务器出现了软硬件故障,那么备用的服务器就会立即反应,并且进行相应的服务模块,来流畅地接管主服务器的信息数据处理服务。可以实现信息的双机热备份,可以基本保障客服系统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保证了系统运行的流畅和稳定性。
四、结束语
通信设计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是通信设计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以及业务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发展方向。在通信设计企业经营业务模块基础上,实施的信息化系统设计、建设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信息价值的有效挖掘。通信设计企业在信息化业务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基本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能力,继而关键的是需要企业清晰了解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并且对于通信设计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全法.某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郭运宏,乔菊英.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28-29.
[3]李晓明,蔡梅,席月林.信息化建设带动通信设计企业发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3):63-67.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在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网络和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 推进企业内部人、财、物三大基本要素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促进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规范化, 达到电能流、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高度整合、共享, 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1]。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 电力企业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而忽视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 难以应对电网建设和企业快速发展的挑战。一方面, 电网结构日趋复杂和庞大, 安全运行和预防大停电事故发生的责任日益加重。随着电力企业“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建成, 电力信息化在生产经营操作层的运用已经完成。下一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从“生产成本控制”到“资源经营管控”转变, 以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管控与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问题逐渐被电力企业所意识到。
另一方面, 电力企业呈现集团化, 产业化, 标准化,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集团化运作需要成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一起协同运作, 产业联动和协同使管理难度增加。电力企业集团其对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智能管理的需求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能促使电力信息化的重点从生产经营操作层向业务职能管理层和企业战略决策层转移。电力行业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 推行现代化管理, 提升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努力建设现代公司。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均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建设[2]。电力企业在综合管理体系中信息化使用方面比较滞后, 电力企业多年的信息系统是由不同的应用、数据库、操作系统、主机, 甚至不同的网络组成。电力业务信息化应用的增加往往是由于功能需求的驱使, 信息一体化程度较差。这使得系统的整体架构缺乏规划, 信息孤岛林立, 资源分散无法共享, 必须整合独立分散的信息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整合信息资源才能成为电力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建设正是实现电力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重要手段。
2 强化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总体建设规划, 能够保障电力企业通过信息化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同时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化战略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够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的系统性, 保证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必须考察电力企业的现状和实际需求, 规划先行。应当对电力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 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抓住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将信息化建设与公司的实际结合起来, 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提出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前,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普遍以部门、单项业务的需求出发, 构建了一系列的系统和数据库, 许多系统相互分立。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和有效的数据整合, 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 特别是电网生产运行中大量的实时信息, 难以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提供服务。同时, 现有信息系统比较单一, 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由于专业化系统较多, 而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相对缺乏, 对于公司的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则严重不足;同时信息的数量庞杂、但数据不完整, 数据统计不一致也使得公司决策难以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四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 立足信息化现状及需求, 以企业发展需求为依据, 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以信息化促进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二是制定总体规划, 同时分步推动实施, 系统整合和优化业务流程,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综合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和数据资源, 充分考虑系统的功能扩展和技术可升级性, 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以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信息化规划纳入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中, 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充分结合, 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 保证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3]。
3 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架构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工程。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特点、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带来巨大效益的信息系统, 最重要还是结合公司的实际, 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取长补短, 稳步推进信息化的发展[4]。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规划必须基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 同时通盘考虑公司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整体的信息化战略,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以符合电力企业现阶段的信息化要求。即按照“经营战略一信息技术战略一组织与业务流程一信息架构”的信息系统规划流程, 研究确定组织与业务流程, 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 确定信息系统架构, 实现企业经营战略与组织、业务流程匹配,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与信息构架和流程匹配, 以及横向间企业经营战略与信息技术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和信息构架及流程间的一致性匹配。[5]。
3.1 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的信息系统
3.1.1 构建IT基础信息基础平台, 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在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方面, 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的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构建IT基础信息基础平台 (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统一的信息标准等) , 旨在为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基础。
3.1.2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
统一的信息标准十分重要, 它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制定了科学系统的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应予以采用。另外, 软件平台的统一也非常重要, 构建一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作为所有应用系统的平台, 可以避免产生新的异构数据库系统, 较好地实现数据共享。有了统一的信息基础平台, 可以实现应用的无缝接入集成、数据共享和利用、工作流程整合、统一的服务接口等国家电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并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3.2 建设企业级的数据中心
电力企业数据中心的关键是数据的挖掘和合理利用, 以“数据为中心”为原则, 科学地规划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灵魂。数据中心是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建设将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现资源整合, 消除“信息孤岛”。数据中心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信息方案的指导下, 建立各个专业数据及综合数据库, 重点建设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设备、工程、营销等几大主题数据库。
3.3 SAM应用系统的建设
基于SAM模型和方法, 在实时系统建设方面, 适应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的需要, 完善现有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DAS) 、电力负荷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系统方面, 一是根据国网公司“SGl86”工程建设的部署, 建设ERP系统 (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二是结合公司管理实际, 建设和完善生产管理、电力线损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办公自动化 (OA) 等。在营销服务方面, 主要是建设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和95598呼叫中心。
3.4 决策信息支持系统 (DSS) 和企业信息门户 (EIP)
在信息基础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仓库的建立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各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互联, 数据共享, 为发掘数据资源的价值, 建立决策信息支持系统。
总体而言,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构架分为几个层次:事务处理系统 (TPS) (GIS) 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 (OAS和GIS)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企业信息门户 (EIP) 。
4 细化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信息化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项目管理过程。信息化项目管理就是以信息化项目为对象, 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6]。一方面, 缺乏有效管理的项目难以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 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
信息化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 采用项目管理方法, 抓住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 重点是做好项目的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在项目管理中要奠定扎实的管理基础, 包括流程是否顺畅、规章和考核是否合理、项目成员的执行力等等。要提高包括决策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认识、接受管理变更的心理准备等等。同时要实现项目管理的网络化和虚拟化, 实现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甚至企业级项目管理软件或者信息系统, 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便于项目管理的协同工作, 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 支持与企业/项目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库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在线支持。
5 结语
信息化规划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规范和有效的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和重要保证。用科学的方法制订和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信息化建设实现由部门级向企业级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资产流、业务流和数据流“三流”合一、紧密集成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常广庶, 盛吉虎.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电子商务[M].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戴向荣, 郝悍勇, 樊涛, 唐跃中.构筑数字化电网建设信息化企业[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1 7) :1-5.
[3]欧阳峰, 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温阳.企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电力企业的必经之路[EB/0L].http://www.jxsina.com/xxzx/1wj/dldx/200505/261.html。
[5]范玉顺, 胡耀光.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新技术新工艺, 2004, (9) :2—7.
在国际软件市场上,ERP是除LINUX外,欧洲的软件企业在软件产品上少数能够与美国厂商竞争,并且形成较显著竞争优势的领域。同时,亚洲的日本其ERP产品在本土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印度外包业务的真正腾飞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欧ERP应用热潮对相关专业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台湾地区的ERP推广已经培植出当地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这是我们在思考中国ERP发展时必须有适合中国市场客户要求的ERP产品,应该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产品。ERP与一般的纯科技型的软件产品不同,是应用特性很强的软件。必须反映所在国家/地区的商业环境、制度体系、企业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同时,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ERP系统必须能够适应企业国际化运营的要求。适合中国市场客户要求的ERP应用服务应该是本地化的服务。符合中国大多数客户信息化基础的服务产品体系;服务网络健全,客户可以就近得到服务;与客户无障碍的沟通和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吻合及合适的服务价格。
中国企业信息化和ERP应用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和信息化基础。由于中国企业信息建设历程与西方国家不同,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节奏也有所差别,目前我国实施的重点是以ERP为代表的基础应用系统。对于占中国企业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成熟、易用、规模化的ERP才是最适合他们的,而不是系统庞大、实施复杂、费用昂贵的软件。让中国百万量级的中小企业应用ERP,实现信息化,在推广应用方式和服务保障模式上必须有创新,不能套用国际上针对巨型、大型企业的ERP系统实施模式。中国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比较应用基础相对薄弱,但这有另外一个好处:系统建设时可以直接采用当今最新、最先进的信息科技,跨越过时技术模式,享受最新科技的成果。
中国客户需要能够长期为其信息化ERP的应用提供相应服务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一些具有规模的ERP 厂商有能力成为中国企业客户信息化长期合作伙伴。本土厂商现在在中国ERP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国际厂商,特别是在被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中国高端ERP市场,本土代表厂商通过其先进技术的ERP产品和本地化的服务,一举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形成国产品牌在又一个重要市场领域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本土ERP厂商在中国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建立。
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和ERP应用过程中,中国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策;企业主管部门对全国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及国债项目支持;国家科技部门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动;信息产业部门对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等都在较大程度上推进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这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大差别。
中国ERP市场将是一个以本土供应商为主体、国际竞争的市场。在中低端市场本土供应商占主导,在高端市场,部分有规模的本土供应商也具有竞争优势。本土供应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产品应用与中国客户贴近、产品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本地化的服务、用户基础、成本价格优势。对于中国ERP厂商来说,要把握住中国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与国际厂商的竞争过程中发展成长,并赢得中国ERP/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这是一场硬战,其关键在于:A、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产品研发能力与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产品及服务合作伙伴体系建设,形成以品牌厂商为核心的规模化产业群);B、本土化优势的发挥;C、向国际厂商学习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D、与政府及社会信息化推进的协同;E、客户长期合作伙伴能力的建设。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迁和欧美地区ERP市场的饱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厂商加强了其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对中国厂商来说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
在充分意识到紧迫感的同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SAP也是从5个工程师,没有多少资本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上两个最大的ERP 厂商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发展也都是从财务软件起步的。中国ERP厂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包括利用投资购并等金融手段加速发展),在中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积累产业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好中国的智力人才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在中国以外的国际ERP/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大有作为。届时中国将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的世界上第3个可能形成较大ERP/企业应用软件产业的地区。中国在一些领域能够出世界级的企业,中国某些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实现了这一目标,应用软件及服务行业也有这样的趋势。
姚坦 信息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吸取各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起点上实施“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全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这个发展思路包括国家信息化定义、国家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
(一)关于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关于国家信息化体系及六个要素。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十四字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为处理好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关系问题提供了依据。
(四)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0年,形成一定规模和初步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第二步,到2010年,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都有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目标和具体任务。
(五)中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如: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资源上网,促进信息资源网络化、社会化和商品化。
第二,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和调整布局,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尽快形成国家信息网络。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并逐步促进相互间融合。
第三,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新的增长点。
第四,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已经启动的“金”字工程,都是国家急需的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必须集中力量,抓紧抓好。
第五、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培育信息市场,促进信息流通,促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公众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
第六,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特别是农业、工业、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府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第七、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多出科技成果,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第八,研究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调整社会信息关系,规范社会信息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认真分析中国国情,总结多年来中国推进信息化的实践经验,以厂原则和发展方向将得到进一步的把握。
--中国的信息化,一定是国家统领,要坚持国家主导的方针,国家一定要抓好符合国情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发挥整体优势。
--中国的信息化,一定要走自己的道路,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要紧紧围绕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以信息化的思路和技术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的信息化,一定要带动我国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为总的目标,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来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应用促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上述原则和方向指导下,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思路推进。
(一)围绕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领域信息化工作
领域信息化是指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相关联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化,诸如金关、金卡等工程,都属于这个范畴。提出领域信息化的意义在于避免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从根本上促进资源共享,网络联用。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在金卡、金关、金税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将财政、税务、金融、外贸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逐步实现网上纳税业务的全过程,完成国税,地税和关税的电子支付,减少或消除纳税中的漏洞。这样的工程项目就典型的领域信息化项目。
推进这一领域信息化、必须将相关业务统筹考虑、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库,对纳税人的资信和纳税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实现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业务的电子监管。
(二)在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导下搞好区域信息化。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很多,当前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建立区域内共享及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库,把静态的、孤立的信息资源变为网络化、可共享的信息资源;
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先进的、适用的、规范的、安全的、综合性的公用信息基础网络;
三是要积极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法规标准,又适合本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四是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全面的、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信息化服务队伍; 五是要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信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通过建设示范工程,示范小区,创立地区特色,努力构筑推进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三)总结典型经验分类指导推动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质L是与物质流、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产品和资金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具体体现。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
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要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二是要按照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规划目标,抓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三是要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典型示范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个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的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国企业成本会计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笔者就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变革
信息技术使企业成本会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传统的人工化的企业成本会计而言,信息化的企业成本会计具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成本会计的效率以及准确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利益,也促进了企业成本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当前状态来看,信息化技术应加强推进企业成本会计的改革,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1成本会计的基本介绍
1.1成本会计的概述
成本会计(CostAccounting)是指企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核算全部的生产成本和费用,来获取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活动。而现代成本会计则是以传统会计为基础,在物价变动环境下对传统会计的延伸和扩展。现代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的程序和方法,而是将成本核算和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结合。现代成本会计是指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相关会计对象通过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单位来进行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成本会计是指成本会计人员通过协助管理以及控制公司的经营,来制定相应的决策,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方法。成本会计实际上就是一个估算、跟踪和控制的过程。成本会计通过估算公司产品的产品来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
1.2成本会计的内容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因此现代成本会计涉及许多方面。成本会计的内容主要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企业要想安排好成本会计的这些内容,就必须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来很好的计划对企业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并应该对资源投入使用后所得的利益进行分析,最大化地为企业制订出一个有机的成本计划体系。在成本会计中,成本会计人员更关注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成本会计将企业的成本分为未耗成本和有机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对于企业的成本会计来说,成本会计人员应当正确的计算产品成本,及时的确立目标明确的成本决策,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责任制度。
2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2.1成本会计环境方面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对于成本的日常核算和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给予每个员工一定的决策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为企业降低了大量的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会计中,企业通过战略式的成本管理来识别影响成本的因素,以及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地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处理,并且能够及时地对企业的成本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战略式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可靠性,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的成本会计的信息系统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内部的发展,还能够使企业的成本会计的战略式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2会计成本的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企业必须对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这种科学化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大企业的成本以及经济消耗。另外,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网络化的发展。各种非物质产品的产生使成本会计的管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现代化的成本会计不仅对产品的成本进行管理,还对企业的人力、环境等进行成本管理。企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在人力和物力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利益。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不仅对产品的生产进行管理,还对产品的销售和售后进行管理,从各个方面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研究,促进了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发展。
2.3成本会计的计量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我国企业成本计量的模式,我国企业的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通过网络来进行资产的计量的交易。这一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的安全性,促进了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使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2.4核算方法
企业成本会计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成本会计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更加的方便。传统的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快速、高效的信息化的核算方法已经受到各大企业的广泛关注。这种信息化的核算方法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优化,扩展了企业成本会计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使企业的成本会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5成本会计的报告模式
企业对于成本会计的报告模式进行了披露方面的工作。企业对于成本会计的信息进行了内部披露和外部披露两种方式。企业将成本会计的信息通过表格、文字和图形的方式进行公开,并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分析。企业成本会计的具有披露内容的报告模式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应用,维护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
2.6成本会计的信息监督
为了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企业应当从两方面来对成本会计的信息进行监督。一方面,企业应该时刻监督信息的使用者。使用者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信息进行很好的管理,就不能够全面掌握企业信息的变化,并且不能及时地发现企业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因此,企业对信息的使用者进行有效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这一举措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信息中的问题,提高了企业信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很好的监督工作。在现代成本会计中,企业的日常的成本会计工作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企业将有关成本会计工作的资料通过网络传给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运用这些资料来进行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并不能够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很好地检查。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工作,有效地保证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3信息化会计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
3.1构建多元化的成本管理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企业对其信息进行科学分类的过程中,企业建立了一套包含企业内部信息的代码库。代码库将企业的产品、部门、人员、客户以及供应商都编程相对应的不同的代码。这些不同的代码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分类,使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用计算机来识别和操作。代码库能够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进行定向的管理,使操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排列和计算。
当企业中的产品在不断变化时,产品因为自身的价值和含义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代码,那计算机能够通过这些不同的代码来识别产品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成本。这样企业中所有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代码库来进行很好地分类和整理。代码库在企业信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当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有大量的信息内容,那么代码库将能够发挥出其主要作用,能够将企业的成本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分类和汇总,使人们能更直观地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代码库使企业的成本会计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发展。
3.2设置明确的成本责任中心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较高的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成本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成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成本会计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的内部成本状况和计算方案,而建立一个明确的成本责任中心能够促进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成本状况的了解以及分析。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来说,传统的成本管理容易给企业的内部成本造成一定的误差,这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成本价值和价格的估算,使企业不能很好地对企业成本进行决策,加大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难度。因此,明确的成本责任中心能够很好地避免传统的成本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促进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对于我国企业的成本会计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成本会计的环境、管理、核算方法、报告模式以及信息监督方式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在企业成本会计大力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变革。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企业一方面应构建多元化的成本管理;另一方面应设置明确的成本责任中心。只有全面地完成信息化会计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王美云.试论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邓斌,周超.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J].特区经济,2007(9).
[3]王红其.新经济技术环境下我国成本会计的变化及发展[J].财务与会计,(3).
[4]赵倩.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模式的新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5).
[5]石士磊,陈碧晓.浅议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J].时代经贸(下旬刊),(10).
[6]施华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成因及防范[J].市场研究,(12).
[7]吕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基础[J].四川会计,(7).
[8]计小青.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管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5).
[9]张福蕊,宋建梅.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育[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3).
一、回顾与展望
传统零售业是粗放管理的代名词,原有的零售管理模式和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百货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但以经营选购品为主的百货商店仍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国的现代零售业革命应该说经历了十年历史,许多传统品牌的百货商业企业已经脱胎换骨,发展成为现代百货企业。主要的成就反映在:
1)实现全国门店管理统一的数据中心,通过实施管理创新和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百货企业的运营模式。连锁经营的核心是集约,也就是实行统购分销,这样有利于克服传统百货行业单店经营的孤军奋战、势单力薄的弊病,形成一定大类品牌的集中采购和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监控的规模优势,还有利于优化供应商管理,开发商业集团的定牌商品,向上游采购的成本空间要利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如王府井百货集团、中国百盛百货集团;
2)实施零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在先进的基于Intranet和Internet相结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支持下,由零售终端与供应商建立全程供应链的价值管理联盟,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和保底绩效管控,全面集成供应商考核、买手考核、支持会员管理和金卡工程等,对供应商实施严格的合同管理和结算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系统和结算系统,将人工三级帐工作全自动化,完全杜绝了传统百货的漏洞,确保颗粒归仓。如连续六年取得全国单店百货销售和利润第一的武商集团武汉广场;
3)联合其他业态力量构建摩尔品牌。摩尔(MALL)主要就是运用统一管理、统一定位、联合协作的力量来吸引顾客,集中创造优良的购物环境,在业态集成和功能集成上极大地扩大了百货商店的内涵。如深圳铜锣湾购物广场;
4) 实施“进销分离、一级管理、一级核算”下的一店多态和同城多态经营。在同一商店或同一商圈中创新业态,错位经营,更多地吸引固定商圈的消费者,取得综合效益最好、市场份额最足的发展。根据商圈便利,开办综合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折扣店,实行“一店多业态”经营。如武汉中百集团、北京燕莎友谊商城。
5)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技术等高科技成果运用于实际经营中,进行网上营销创新。在百货商店中开设网上折扣商店,形成网上商店、百货商店、超市等多种业态的组合。这样在网上商店中既可以卖百货商店的选购品和超市中的消费品,也可以和其他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和新品,搞联合促销,降低分销和广告成本。还可以兼营其他分店的商品。这不仅会带来更多的供应链收益,同时又有利于公司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而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如武汉中商集团、深圳天虹商场等。
可以看到,小型百货零售企业走向专业化,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向购物中心发展。这些大型零售企业,大都突破单个的大型百货商场,而发展为连锁公司。即使单个的大型商场,也不是传统的综合百货商场,而是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形式。以传统单店形式存在的传统百货店,将越来越少,而且因其规模的限制,将不再经营大而全的百货商品,而是从少数大类商品中发掘更丰富的品种,向特色百货和专业百货的方向转变。这些企业都实行了集中管理、集中营销,对原有的顾客群进行了重新筛选,缩小了目标市场,在经营结构、购物环境、服务等方面做了适应性改造,以其优雅的购物环境,富有特色的商品,全方位的服务,综合性的娱乐设施,营造了融购物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和谐氛围。并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大类品牌的自营业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业运营模式,发展为连锁经营、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百货企业集团。
今后数年,中国百货零售企业如何彻底走出代销或经销的传统经营模式,实现进销分离、集中采购、买断采购、集中管理、统一营销等的专业化分工剥离,建立高度集约化的管理架构和统一的`全过程的核心业务流程,仍然是大型百货零售企业生死存亡之战。
二、信息技术形成现代百货商业和传统百货商业的本质区别
现代百货是一种业态店。中国百货业已经从业种经营为主发展到了业态经营为主。竞争的关键是成本是否领先、是否便利或满足消费者。如何拓展商品的品类和服务?广泛吸收现代零售业态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为我所用。只有实施连锁经营,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品类管理、集中采购和集中营销。
实现百货连锁的关键,需要在经营体制和模式上按国际惯例,采用或引进“进销分离,一级核算”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手段是必须采用先进的POS-ERP连锁管理系统。系统要支持实现百货连锁的关键内涵,包括:进、销、结、存分离;统一编码;集中采购与门店采购结合;统一物价管理;配送与直供相结合; 进价核算; 统一结算;价税合一提升到价税分离;支持多种管理方法(管库存单品、库存金额、单品统销和专柜码);支持支持一品多供应商,多经营方式(经销、代销、联营、租赁)。
所谓的进销分离就是现代的商业企业在运营中,采用进货(采购、招商)与卖场售货各自的职能分离,机构分设,任务分开,使经营分工更加专业细划。从而实现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与费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所谓的一级核算就是改变过去百货商店在各商品部设立财会核算职能,按部门核算各自所经营的商品进、销、存业务,并摊销直接成本和费用作法,变为由店或集团一级,以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统一实施商品进、销、存的核算,并彻底摊销完成本与费用,核算出利润。
新的商业业务流程已经彻底突破了单店百货的店面管理,而面向顾客资源管理、商品资源管理和供应商资源管理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流通管理,实现集团化、产业化的战略成本管理、战略利润管理和战略营销管理。管理软件的实质:真正的商业管理软件,应该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个合理的、通畅的、标准化、经过了业务重组的管理流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体现,应该包括商业流程的标准化,商业管理票据的标准化。
连锁百货的核心技术是面向供应链管理的ERP建设,其本质就是借助数据库工具为企业建立神经中枢。ERP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基础生存的保障,但是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只长肉不长神经就会成为病态的巨人。社会上的医院很多,专科医院并不因为综合医院的存在而消
失,相反,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IT信息技术的高度应用,就是支持百货零售企业这种适应市场大规模竞争、专业化经营、多业态管理的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三、连锁百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点
百货连锁的信息化必须满足多业态发展需要,其核心系统架构和应用架构必须支持“总部――业态分公司――区域分公司――门店”或“总部――区域分公司――业态分公司――门店”,以适应百货企业集团发展的客观需求。
百货连锁的ERP工程项目实施需要进行必要的流程重组,达到管理提升,主要包括:
1、确定管理目标,并依据管理目标对原有系统的功能和原有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加入组织调整和业务流程重组功能。
2、简化商业过程与组织架构,同时整合资料。
3、整合原有信息的处理与控制,并在新系统中有所继承和发展。
4、重新界定系统组成与业务流程管理者,依照新的系统业务调整组织。
ERP工程,包括以ERP为核心的全面供应链管理的集团级IT架构和应用开发,以支撑零售企业的全面业务管理和资源管理,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向其交付的整体业务战略、组织机构设置、考核控制体系、业务管理流程规划和项目实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般包括:POS-ERP系统基础业务系统;满足专业化经营需要的LRP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满足集团电子商务发展策略需要的SCM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BI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系统。同时,为了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必须建立集团级的数据仓库作为这五大系统的基础。
1、建立基于内联网的门店基础业务POS-ERP管理系统
POS-ERP系统运行在内部局域网上,通过前台的POS系统收集销售数据和后台的ERP系统分析、管理数据,并将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FM)建立无缝连接,构架起功能完备、数据准确的资源信息库,达到全面支持企业的作业层操作、管理层运营和决策层控制的功能。POS-ERP系统必须全面考虑集团及各门店的商品管理的全过程。应该包含集团的集中采购支持、集团的多业态、跨地域发展需要的营运管理支持,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门店的数据采集和业务支持,以及集团范围内的集中资金管理支持。
事实上,ERP系统支持的战略计划不能像管理层和作业层那样全面,它能对制定战略计划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数字分析信息。例如,利用过去的数据进行市场的预测,利用过去的生产经营绩效数据,预测企业未来的效能。
ERP系统区别于传统MIS系统的关键,不仅在于其系统支持平台和架构的不同,更在于ERP是通过组件式开发,面向对象,基于可扩展性应用的设计思想,在组件中建立各种细分的组织层次,如管理层次/物价层次/库存层次/统计层次/商品分类等,广泛吸收了诸如进销分离控制、统一核算管理、集中配货仓库、商品自动订货、自动补货、商品分类法、销售分析、供应商咨询、综合财务等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可进行客户化的二次开发,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形成符合企业管理思想和绩效体系的可操作和控制的新的业务流程,覆盖整个商业企业的采购、物价、销售、库存、财务、统计、合同、人事和决策支持业务,能够清晰地统计商品销售、经营状况,处理各种销售财务统计报表,提供丰富的辅助决策信息,并通过系统权限设置来明确管理层次。
2、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级SCM数据交换管理系统
企业级SCM,也就是建立企业面向网络环境的多数据源信息交互平台。向内部供应链(门店、配送中心)和外部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下游团购客户)提供数据信息和相关的咨询。通过与连锁企业内部各门店POS-ERP系统导入的数据进行统一编码接口,可方便地进行汇总存储。通过总部系统与供应商电脑系统建立接口,也可以通过供应商或下游团购客户直接的Web远程登录,可形成信息交互、自动订货、网上对帐和结算等强大功能。针对所有门店、分公司的资讯状态,将有形的信息资源迅速整合,进行深加工处理变成一种“产品”,帮助企业挖掘信息资源,整合供应链基石,加速企业物流、资金流周转,提升企业竞争实力。通过SCM系统还可为供应商提供多种品类分析报表、市场分析功能,使供应商足不出户可了解其商品营销动态实现了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端到端管理,帮助供应商及时准确获取商品经营信息,节省营运成本。
3、建立总部-门店-买手集中式高端智能BI/CRM流通管理系统
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从基础流通和协同流通要上升到高端的智能流通。建立信息化更高应用的POS-ERP-BI-CRM智能数据仓库工程,在对已有数据进行清洗、钻取、归纳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趋势,为改善门店销售绩效提供数据分析依据。随着顾客管理的越来越精细和服务多样化和顾客群的增多,各种顾客卡券将会越来越多,原来的卡券系统应进行独立管理,与各经营单元的业务系统进行分离,进行所有卡券档案的集中管理,卡在各门店均可使用,门店进行卡消费,日终将消费数据发送到结算中心和卡券中心。同时,为各卖场进行品类管理、提供采购优化计划,为管理供货商提供第一手资料。CRM使零售企业能够直接衡量顾客量、购买频率和消费金额,而不需要从收集到的销售数据中去寻找这些信息通过对销售资料的分析,可以获得是什么人在买某商品、购买频率有多高、促销效果是否明显、促销收益有多大等等。并整合实施OA(办公自动化)、HR(人力资源管理)、LRP(物流资源管理)、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企业所需的商贸业资讯、非商贸业资讯及第三方系统相关资讯进行高度有效地集成与集中,建立集团战略层面的数据处理中枢Date Center,也就是企业级的“中央情报局”。整个系统最终体现为集中式管理模式。
4、大型百货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要点
连锁百货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架构和应用架
构必须体现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战略。需要注意系统规划是否支持组织的扩展和未来业务的全面流程管理:
1)满足集团多业态的营运管理、采购管理的总部商品管理系统;
2)支持集中结算和门店结算的中央结算管理系统;
3)满足专业化物流中心需要的,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物流中心管理系统;
4)集团统一的CRM管理系统(集中的顾客和卡券管理);
5)集团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6)集团统一的中央报表中心管理系统和商业智能系统;
7)可集成的第三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总之,实现连锁经营的新的系统应支持更加复杂的多层次的组织架构:总部,区域总部,区域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分公司,门店组,门店,仓库,各种经营单元可自由组合,事务节点的业务可以进行配置;支持建立集团IDC中心,成立“中央情报局”,可单独上集团级的中央目录系统、中央采购系统、中央结算系统、中央报表系统、中央分析系统;支持VMI供应商共管库存的理念,可对供应商开通进销存信息,对帐,类别排名,订货送货,结算,支付等各种服务。
资金管控是连锁之关键,所以必须建立中央结算系统完成对零售集团总部和门店业务流程的监督、控制资金的支出和回笼,进行有效管理。
总之,信息系统,犹如零售企业的血脉和神经,特别是要使百货连锁形成集权型、专业化,就必须要有高度灵敏的信息系统支持。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让美国经济再次腾飞,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能源等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信息技术也不断受到关注与创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 明确了信息化战略地位, 为企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在资本市场竞争加剧、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业务模式、管理运营、人才开发和财务筹划众多挑战, 更面临企业外部风险、内部控制风险问题及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挑战, 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企业信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共享平台, 对企业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从而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助力器, 也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随着ERP、CRM、SCM、CPC、MIS、OA和移动终端等系统的实施, 影响企业组织设计、生产过程、物流移动、企业文化等, 都是在管理目标下重新定义了企业管理。企业信息战略逐步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全球化的企业竞争已经不仅是企业成本、差异化和企业目标聚焦的集中传统形式, 通过企业信息化形成的企业流程再造、企业知识管理等独特的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物流、技术等企业管理领域, 不断开发和利用信息系统良好的透明、共享等特性, 不断提升企业资源整合, 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获取效益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 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组织, 强化物流, 完善企业“人、财、物、信息”的集成管理, 而且可以优化企业决策层、战略层、战术层的三层决策。对企业固有的、落后的管理模式产生冲击, 从而带动企业变革。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相互融合才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二、企业战略与企业信息化
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低迷的时代, 企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与诱惑, 企业经营与发展不仅取决与目前经营状态, 更取决企业管理者提出一系列符合商业逻辑和适合外部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 确定企业使命, 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 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企业发展中董事会 (或决策机构) 往往对企业战略进行定义, 在发展不同阶段对拓展、稳健和收缩三种企业战略形态通过配置资源、确定经营范围、取得竞争优势、协同作用四个战略要素完成对企业不同阶段的重点进行总体性、指导性的谋划。在信息时代企业战略中信息化已经悄然成为企业全新的战略, 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传统企业, 信息化往往是一个部门或领导的想法,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缺乏执行力和充满阻力, 甚至企业重要领导人不知其然或不知道建设信息化的意义, “跟风建设”信息化, 对信息化理解只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或几个业务相关部门的一套数据记录过程, 直接导致业务信息传递不及时, 无法共享, 也因此信息化成为“信息孤岛”屡见不鲜, 无法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数据支持, 企业发展缺乏创新能力, 先进管理思想无法在企业内部得以灌输和实施。企业信息化成功需要在企业战略层面对其进行规划, 思考“建立本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如何建立 (或通过什么方式建立) 、对业务支持程度及投入资源和需要达到什么效果。”其建设思想就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 通过对企业战略理解和执行实施的动态全过程。
1. 企业信息化规划围绕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
从企业发展的层面看, 任何企业在发展阶段都需要一个目标, 定义企业的任务、使命, 正如德鲁克在回答企业的目标“任何一个其绩效和结果对企业生存和兴旺有直接和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域”, 同时对组织目标从八个领域进行了定义。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企业组织和管理形态, 也改变了企业同行竞争、产品替代性、客户忠诚度、供应商竞价能力及潜在竞争者的五大基本竞争。与企业战略相似, 信息化战略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远景规划, 同时对阶段分解有建设目标和信息化职责, 重新定义企业组织、业务职责和企业业务流程。其变革部分涉及到企业运行全过程, 在总结信息化建设经验中, 需要有企业内部中高层、聘请外部管理专家和组织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参与, 通过解决阶段的重点问题, 企业决策机构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资源投入, 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而在信息化建设开始, 必须明确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战略定位, 定义信息化的建立范围、建设周期及取得效果。
资料来源:GOOGLE中相关沃尔玛资料整理
以沃尔玛为例, 从1962年在美国成立开设第一家商店开始到成为2012年成为世界500强排名第三, 其信息化建设从1969年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存货管理系统到如今沃尔玛基于全球的业务支持系统。其中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战略的思路清晰可见, 第一阶段重点建立内部关键部门作业系统, 具体建设为存货管理、电子收银和分店、总店之间网络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与供应商间的数据共享, 建设核心为高效物流、降低成本管理, 具体建设统一标识、与供应商电子交换和共享的销售预测方法;第三阶段建立在线电子商务平台, 具体建设为在线购买业务平台;第四阶段建立辅助性活动部门业务系统。沃尔玛信息化过程中, 从企业战略四要素中竞争要素主要改善对象, 通过信息化建其完善竞争战略, 通过统一标识改进同物同名, 为供应商提供存货提供了唯一标准也为预测系统提供了预测基础依据。其中两大核心建设系统实施情况及收益分析如下表:
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也许在瞬间得以飞速发展, 单一粗放管理的模式在飞速发展后变成多企业管理, 即使统一的商业模式, 企业内部同样面临人才危机、企业文化危机及执行力危机, 对于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及文化传承的需求愈发强烈。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 瞬息变大的企业对管理者提出企业战略规划, 定位企业未来发展, 如果战略定位失败, 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市场, 甚至导致企业消失在茫茫商海中。企业定位成功, 如何将成功的定位执行又对企业家提出考验。在实践证明中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执行战略的利器, 在国内外企业发展中企业战略与企业信息化之间已经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信息规划与建设实现企业的战略在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扁平化组织管理、知识共享平台, 业务流程重塑及企业文化传承等。
摘要:企业信息战略逐步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全球化的企业竞争已经不仅是企业成本、差异化和企业目标聚焦的集中传统形式, 通过企业信息化形成的企业流程再造、企业知识管理等独特的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同时分析了企业战略与企业信息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相辅相成,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建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1)
尽管这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以及同类型企业之间的 差距比较大。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的调查,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925 %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738%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365 %建设了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88%建设了CallCenter(客服中心)系统;20%建 设了制造管理系统;125%建设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13%建设了SCM(供应链管 理系统)。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上跨入中级阶段门槛,即企业内部信息资 源整合达到了一定程度,内部网络建设水平较高。其中一部分(三成左右)企业跨入信息化 高级阶段的门槛,即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整合达到了一定程度,以ERP为代表的大型管理系统 软件得到应用。当然,仍有极少部分企业(不足一成)仍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独立的 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资源整合不夠。总体上讲,我国大型企业目前已 跨越了单机应用的起步阶段,但离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自身的经营战略、业务流程、生产 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全面实现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还 有相当的距离,达到这一层次水平的企业数量比较少,所占比例不足5%。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强差人意
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还 不普及。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 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 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 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真 正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在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作为企 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 备计算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全部实现计算 机辅助设计(CAD)、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企业不足10%,企业级管 理系统(比如ERP)在中小企业的使用率只在38%左右。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很大,以高科技企业 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甚至不逊色于国外先进水 平,但这部分企业所占比例很低,不足1%。有接近10%的企业实施了ERP、CRM、SCM等方案 ,跨入了信息化建设高级阶段的门槛。大多数企业(六成左右)的信息化水平停留在财务管 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 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或者是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之中。同时 ,有一部分企业(三成左右)仍处在单机应用的起步阶段,停留在文字处理等简单应用水平 上。
综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分析,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达到国外先进水 平的不足1%;进入高级阶段的不足一成;跨入中级阶段门槛的企业比例大致在三成左右; 处于初级阶段水平的企业比例大致在30%-40%;仍有20%-30%的企业停留在单机应用的 起步阶段,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层次有待提高,企业信息化道路还很漫长,任重道远。总体 来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信息意识不足;2认识偏颇;3重硬轻软;4重建设轻应用;5标准落后;6 员工培训力度不够;7简单引进等。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实现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障碍基本不存在,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也不 是不可超越。从硬件来说,目前计算机硬件性能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降低,这使得公司的 设备成本降低;从软件方面来说,具有相当实力的不少软件提供商已经兴起,可以满足各个 层次企业的要求。加上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对企业信息化 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亦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企业信息化,我国企业信息化前景看 好,速度将会加快,从趋势上看,可能会: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加速
首先,国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出台的《中 小企业促进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该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 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法》还规定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就以法律 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快速成长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其次,中小企业信息化热情比较高。一是他们需要借助信息化这一工具走上健康、快速 发展之路。二是中小企业反应速度快,经营方式变化快,规模扩展快,这个特点要求中小企 业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保障这种高速的扩张,要求有一个动态的、活的管理体系。近几年 ,我国的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也日渐成熟,许多中小企业对运用高科技信息手段,提升企业 管理水平表现出十分渴望的心情。
据调查,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151亿元,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行 业信息化大户电信和金融行业该年IT投资预算的总和。据上海市经委对1500家中小企业的信 息化需求调查报告显示:40%的中小企业两年内有信息化预算,而在有预算的企业中,预算 资金在50万到100万的企业占到了66%的绝对多数,这些数字说明中小企业市场非常广阔。
(二)需求导向成主流
过去,企业信息化一定意义上是供给导向,整个市场为一些公司不断创造的新故事所左 右。软件不断升级,用户非常盲目。随着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企 业信息化将会出现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的变化,回到需求主导的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上来。
(三)电子商务受青睐
几年前电子商务曾经一度低迷,出现了网络泡沫经济。几年过去了,今天的电子商务不 仅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商业关系和商业交易模式产生深刻的变化,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 社会生活非常细微的方方面面。就中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子商务将会呈现出快 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非典”疫情发生后,电子商务将更受青睐。电子商务的应用为企业 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一是实现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 ,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便捷开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 。二是利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提 高组织效率。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重构管理流程,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进而提高 市场竞争力。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是意识上的变革,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 后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活动成为必须的手段。
(四)务实与创新相结合
过去,企业信息化是许多新术语、新技术的代名词,信息化就是花钱。但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水平的提高,企业信息化将进入务实阶段,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更加明确,就是追求效率,追求效益,提高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每 个企业均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的,只不过水平有高有低而已。与此,企业信息化模式、技术 将不断创新。
(五)资源整合成重点
过去企业往往对数据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认识到: 企业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将成为它们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从外国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 ,它们都是在信息管理和应用这个层面创新,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企业不仅要获取信 息,而且要将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企业的知识库,并且将它们很好地管理起来,形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数据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大多缺乏 对于数据资源的积累、整理和加工,因此很少能够从数据资源中得到丰厚的利润。随着对这 方面认识的改变,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资源整合、利用将得到重视。
(六)跨组织信息系统大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基本停留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工作的程度 。但是从90年代后期,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应当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竞争能力,因此将重点转向业务流程合理化以及企业流程再造。 同时,也从各个孤立部门的信息处理转向企业业务的集成化;从企业内部的应用转向企业与 市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供应链应用。今后几年中,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连接广大 中、小企业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可以更大地发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创造 沟通环境和交流平台。
(七)管理系统多样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管理变革的兴起。众多企业开始把目光从产品、技 术、软件转向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对企业进行变革被逐 渐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企业对自身问题的关注,对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系统的 个性化、多样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八)网络化趋向明显
未来世界将是网络世界,企业信息化将越来越依存于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和企业内联 网、外联网等。利用各类网络实时性强、成本低、无所不在的特点,企业信息化将向网络息 化方向发展。
(九)CIO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CIO还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层中的活跃一员,他们多关注具体信息技术的规划 与实施,而非企业的长期战略。由于不断受到日常的短期性紧急任务的影响而耽误时间,分 散了注意力,影响了他们对长期战略的关注。随着知识管理越来越被CEO和董事们看作是战 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IT部门将扩大自己目前相对狭窄的视野。他们将在战略规划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IO地位会不断提高,发挥的作用将从技术规划与实施转向战略规划。
(十)应用主导地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