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调研报告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撰写调研报告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精选5篇)

撰写调研报告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篇1

1、调研报告要写实。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能和工作实际,围绕确定的调研题目,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将调研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确保调研报告要有数据、有内容。

2、调研报告要写真。要面对面地向群众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认真分析研究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措施。

3、调研报告要有针对性。要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多方位查找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查找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做到问题与措施一一对应。

4、调研报告要有可操作性。调研报告要立足区情,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和总结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思路、建议、意见,明确今后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写成的调研成果要易转化为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及办法。

5、调研报告要写广。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对影响和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归纳、梳理、总结。

撰写调研报告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篇2

一、品种选择

近几年来通过育种工作者的努力, 铁岭市优质水稻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优质水稻品种较多, 如铁粳系列品种有的已经被评为国家超级稻推广品种。各地在发展优质稻时要突出一乡一品, 不要多而杂, 没有优势。

关于引种, 最好从本市科研单位引种或从辽宁省稻作所引进适合辽北的品种, 不要盲目从市外引种。目前广告宣传的优质高产品种, 一些在当地表现好, 但在铁岭市就差异很大;一些本身就夸大产量和品质。盲目引种所造成的危害轻则减产减收, 重则绝收甚至带入检疫性病虫害, 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二、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 主要考虑水稻生长安全齐穗。移栽秧龄以30~35天为宜, 秧龄太长影响水稻产量。

三、适当增施磷钾肥, 补充微量元素肥料

一定要改变不施磷钾肥的习惯, 最好底肥 (无论秧田还是本田) 施用三元复合肥。在秧苗3~5叶期要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 (300千克/毫克) , 在始穗期和灌浆期再喷一次。除磷钾肥外, 在优质稻生产中还应强调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如硅肥、锌肥、钼肥, 补充稻田土壤的微量元素供应, 对于改善稻谷的加工品质和理化指标非常有效。试验表明, 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整精米率, 施用锌肥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孕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降低垩白米率。

四、科学灌水管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极为重要。在营养生长阶段, 田间保持浅水, 有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 使田间尽快形成高产所需的群体基础, 促进分蘖生长。当田间群体达到高产群体的80%时开始晒田, 以控制分蘖的发生, 促进已生分蘖的生长、成穗, 改善群体质量, 提高成穗率, 减轻纹枯病的危害, 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延长生殖生长时间, 促长大穗。在幼穗分化开始前及时覆水, 保证穗分化阶段水的供应, 此时缺水会严重影响水稻穗分化, 造成严重减产。覆水后坚持间隙灌溉, 保证灌浆阶段子粒充实所需水分, 直到蜡熟期方可断水。

五、合理使用农药

优质稻多数后期绿叶面积大, 植株糖分含量高, 易受病虫危害, 抽穗始期和齐穗后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同时, 在病虫害的防治药剂选择中, 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残留期短的药剂进行防治。一定要选用残留期短于10天的农药, 不要施用有机磷类农药如甲胺磷、水胺磷、水胺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速扑杀、久效磷、氰戍菊酯、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最好是生物农药。此外, 在稻田除草剂的选择方面不能使用甲磺隆、除草醚。

六、适期收获, 合理干燥

机器设备评估报告撰写中几个问题 篇3

文章对机器设备评估报告撰写中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其中涉及求取重置成本时,不应使用“历史成本法”这一不规范用词;成新率的评定应根据设备的价值、数量等不同情况调整具体方法;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评估报告的有效期不一定要在时间上做太短的限定。

不论整体资产评估或单项资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都是经常要涉及的一项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报告或评估说明的撰写既需要熟练掌握评估理论,还需要对该类设备知识,甚至包括对标准、计量等工业经济理论、法律知识的了解。结合工作实践,对评估报告书撰写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关于运用“历史成本法”求取重置成本

在一些采用成本法进行机器设备评估的报告中,在求取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具体方法时,有人用“历史成本法”一词。实质就是将账面原值当作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她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账面原值是客观、合理的;二是该类设备从购买日至评估基准日价格无变动。纵观近几年的资产评估教材,没有用“历史成本法”作为求取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评估价值较低、数量较多的机器设备,如果评估人员认为评估对象的机器设备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笔者认为应将说明清楚,而不要使用“历史成本法”这一不规范用词。

二、关于运用“使用年限法”评定成新率

评定机器设备的成新率,常采用“使用年限法”即:成新率=(总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总使用年限;或采用“工作量比例法”即:成新率=(总使用工作量—已使用工作量)/总使用工作量。“使用年限法”或“工作量比例法”是根据同类型机器设备的一般使用情况总结出来的。如果将上述公式和“现场勘察法”结合起来,运用加权平均法或算术平均法综合确定出成新率,这样评定成新率还是合适的。或者单独采用“尚可使用年限法”即: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这一公式也是合适的。但是尚可使用年限的确定,是需要由对评估对象的这一类机器设备的性能及可使用年限相当熟悉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做出的,一般的评估人员及不是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很难界定这一尚可使用年限的。

如果单独采用上述“使用年限法”或“工作量比例法”来评定成新率就有值得商榷之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两台同一厂家生产、同时投入使用的汽车,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里程均为五十万千米(公里)。1#汽车行驶八万千米(公里)后因翻车损坏严重至评估基准日仍未修复,2#汽车正常行驶至评估基准日达十万千米(公里)。两台汽车以同一评估基准日进行评估,若按“工作量比例法”的原理采用“使用里程法”,就会得出1#汽车的成新率高于2#汽车的成新率的错误结论,使评估值偏离实际情况。对机器设备的评估,不论评估价值多小,如果只是单独采用“使用年限法”或“工作量比例法”,无法反映评估人员对各个评估对象具体情况的评判,形成使用年限或使用工作量相同,则成新率必然相同的有可能出现错误的结论。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价值大的重点设备应采用“现场勘察法”结合“使用年限法”或“工作量比例法”来评定成新率;对于价值小数量大的一般设备在采用上述“使用年限法”或“工作量比例法”来评定成新率时,最好在上述公式后乘以一个或多个K,即:成新率=(总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总使用年限×K;或,成新率=(总使用工作量—已使用工作量)/总使用工作量×K.也就是说将评估对象机器设备与一般正常使用的同类机器设备进行对比、修正,进而确定评估对象机器设备的成新率。这个(或多个)修正系数K,可以包括对评估对象机器设备的原始制造质量、维护保养情况、使用环境、使用强度等的修正。乘以一个或多个K,用来反映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具体情况的评定和估算。这个K也可以表现为加上或减去一个值,即将K换成(1±G )。上述例子中那辆出事故的汽车,就可以在按“使用里程法”正常算出该汽车评估值的基础上,减去该汽车的修复费用G.

另外,评估人员若认为评估对象机器设备与一般正常使用的同类机器设备的.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那么就可将K值取1,即成新率=(总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总使用年限×1或成新率=(总使用工作量-已使用工作量)/总使用工作量×1.这样,实际上就还原成了原来的“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比例法”的公式。因此将“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比例法”的公式后乘以一个或多个K(或者将K换成1±G),既能使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的个别性能状况的评价有所表达,又能使评估人员对大多数使用状况正常的评估对象机器设备评价的表达比较简单(即K值取1)。

三、关于机器设备的“缺陷”和“瑕疵”

有些评估人员在撰写机器设备评估报告时,对机器设备的质量或使用状况的评价喜欢使用存在“缺陷”一词,却不知“缺陷”这一词的含义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指出:“……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评估人员如果在评估报告中称评估对象机器设备存在某种“缺陷”,其含义就是说该台机器设备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危险。如果真是存在这样的危险,这台机器设备就应该停止使用,其成新率就应该很低。事实上,许多评估人员并不是想表达评估对象机器设备真的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危险,只不过是由于错误的习惯说法,造成误解。作为评估人员有必要使用符合法律规定并且规范的用语来撰写评估报告。评估人员如果想表达评估对象机器设备只存在使用性能上的不足时,应该使用“瑕疵”一词。

四、关于评估报告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及计量器具成新率的评定

早在1985年我们国家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计量法》规定我们“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法》还规定“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

评估机构有时聘请一些老工程技术人员撰写机器设备评估说明,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往往还在使用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而我们有些评估师又是学会计出身,对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也不甚了解,因此使评估报告中屡屡出现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例如,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基本单位名称为“米”,单位符号为小写的“m”。公里的单位名称就要写成“千米”,单位符号为“km”。评估报告中不应出现里、尺、寸等非法定长度计量单位。另外,长度单位符号为小写的“m”,而非大写的“M”。由长度单位导出的面积单位应该是“平方米”,而不能用亩、平方丈等非法定计量单位。“平方米”的单位符号为小写的“m2”,不应写成大写的“M2”。

再如,国际单位制质量的基本单位名称为“千克(公斤)”,单位符号为小写的“kg”。评估报告中不应出现斤、两等非法定的质量计量单位。另外,质量单位符号为小写的“kg”,若而非大写的“KG”。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也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质量的单位名称为“吨”,单位符号为小写的“t”,评估报告中就不要出现其他的非法定质量计量单位。另外,质量计量单位“吨”的符号为小写的“t”,不应写成大写的“T”。

又如,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其中力、重力的单位名称为“牛[顿]”,单位符号为 “N”或“kg.m/s2”。力、重力的单位名称用“公斤”、“吨”以及单位符号的大、小写弄混都是错误的。有些评估对象机器设备出厂时间较早,设备铭牌上标明的仍然是非法定计量单位,例如冲床主参数常用××吨表示,评估人员在介绍该台机器时最好能加以标注,说明按法定计量单位应为多少“千牛[顿]”,单位符号为“kN”。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其中压强的单位名称为帕[斯卡],单位符号为“Pa”或“N/m2”。压强的单位名称用“吨/平方米”、“公斤/平方厘米”以及单位符号的大、小写弄混也都是错误的。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一些计量单位,对于涉及评估对象机器设备某一专业的工程计量单位,评估人员同样也要注意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评估人员更要注意学习、掌握以上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方面的知识。

此外,《计量法》还规定:“……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由于计量器具往往从外表上很难看出其精度来,因而不能只按使用年限来评定计量器具的成新率。根据以上《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评估人员在评定计量器具的成新率时,应首先向委托方索取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书,根据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书上载明该计量器具的精度状况,并结合使用情况综合评定其成新率。对于列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若该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其成新率就要大打折扣;对于其他计量器具,若该计量器具超过检定周期的,其成新率也要打一个折扣。

五、关于评估报告有效期

财政部财评字[]91号《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作了这样的规定:“……评估结论的有效使用期限(按现行规定为一年),从评估基准日起算。”

以上规定是对一般的评估报告而言。笔者在律师事务所看到某评估机构为委托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而作的一份评估报告。由于一年半以前工厂厂房拆迁,工厂内委托方(也是资产占有方)的机器设备,由拆迁人处置并对委托方给予货币补偿。因为对货币补偿金额有异议,经多次协商不成,于是提起法律诉讼并委托评估。某评估机构出具的这份评估报告,评估基准日选定为一年半以前房屋拆迁及机器设备处置之时,应该说评估基准日的选定是正确的。但是,这份报告在评估结论的有效使用期限这一条中,照样写上“本资产评估报告有效期为一年,自评估基准日起计算,……”。我们分析一下这份报告的有效性。评估基准日在一年半以前,评估报告(或评估结论)有效期从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评估报告在评估基准日一年半后才出,也就是说评估报告在出具的那一天就已超出有效期,已经是无效的了。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是撰写这份评估报告的评估师的水平问题,但也应引起我们对《规定》中评估结论(或评估报告)的有效使用期限表述的思考。在评估实务中,还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企业在经过一个季度或半年的谋划、决策后才决定要进行资产重组、转让、兼并、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层层报批又经过了一个季度,委托评估时又要以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作基准日。评估人员紧赶慢赶用了两个多月写出了评估报告,委托方又经层层审批,到评估报告审批下来时,评估报告的有效期已经过了。评估报告的有效期从评估基准日起计算,使评估结论的合法使用受到影响。

把握办好高职教育的几个关键 篇4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要办好高职教育,就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

作 者:陈红艳 易东  作者单位: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410114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产学结合  

★ 高智商题目

★ 关爱的教育随笔

★ 高智商逻辑急转弯

★ 高智商推理鬼故事

★ 高智商成语猜谜

★ 高智商脑筋急转弯题

★ 有关爱的教育名言

★ 教育关爱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 怎样生出高智商宝宝

撰写调研报告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篇5

【关键词】 企业;优秀文化;八个关键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讲,只有与时俱进,推动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先进文化,凝聚员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员工创新力和执行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产业报国,造福员工的百年“常青树”。

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策略

对企业而言,要建设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先进文化,笔者认为,在推动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深入领会并把握好以下“八个关键”。

1、把握企业之“魂”——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是时代精神在企业的反映。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并为职工群众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和企业个性。它对企业劳动者具有很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这种精神一旦与企业的四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就会形成强大的生产力。企业精神包含以厂为家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等。了解和掌握企业精神的特征,对于倡导、培育、优化、确定企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表明,企业精神的树立要经过发动群众阶段,确认树立阶段,深化培育阶段。其基本做法是:一领导示范;二舆论宣传;三树立典型;四活动熏陶;五形象教育;六人文关怀。在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中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原则,更要体现鲜明的企业个性化特征。

2、把握企业之“本”——员工队伍素质

企之以人开始止于人。企业之“魂”、企业之“形”、企业之“道”,无不以人为“本”。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之外,还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产品质量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名优产品背后必然聚集着高素质的员工群体,而员工只有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问题是企业体制问题,企业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如果将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做两个轮子,企业文化就是连接两个轮子的车轴,它能将二者有机地同意起来,同步运行。

3、把握企业之“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整体的评价,它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外部标志。企业形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形象,即企业产品给消费者可以信赖的形象,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二是内部形象,即企业使全体职工在工作中产生和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充满凝聚力和吸引力。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内对外都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又能向社会展示经营风格和精神面貌,给人以信心和信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和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塑造企业形象时,要把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的塑造相结合,既注重搞好外部形象,又注重搞好内部形象,形成内外结合的整体良好形象,对消费者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招揽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充满活力。

4、重视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企业文化要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5、把握好文化的继承和融合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都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工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培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6、重视文化创新,实施文化制胜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实施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7、加强工作沟通,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必须要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工作中,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要管理就应先尊重对方,使与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结,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整合,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8、要广泛宣传,倡导员工积极参与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全体员工

在工作实践中的准则,是一个循序渐进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上。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发展目标、理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创新力,增强执行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结语

上一篇:阅读书目及作者下一篇:重拾遗失的美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