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员工培训心得(精选12篇)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2015年11月29日,在我们的园长心理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张局长不辞辛苦赶到济南来看望学习的老师,使我们有了一次面对面坦诚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和沟通,加上张局长对工作、对人生的感悟,使我在对待工作、生活的认识上,特别是处事的态度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收获颇多。现将个人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教师的成功是铸就学生成功的必然前提。如果把教书育人当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给自己的压力就大。我们可以先把它看成是一份工作,对工作的期望值就不会太大,因为它并不一定非常有趣。工作中也必然会出现问题,我们要善于做问题的解决者,而非挑剔者。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沟通尤为重要,领导、同事乃至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的良师益友,及时沟通协调有助于尽快解决问题,让我们不为问题所累。另外,别把学生成绩当成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但也别抱怨学生基础太差,要是学生个个比老师还强,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有时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学生,有和学生一样的童心,和学生一起“长大”。
二、学会赏识并悦纳他人;在协作中实现共同进步 “三人行必要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谦虚、谨慎、自尊与尊重他人的表率。相互尊重是教师进行人际交往的前提,是教师道德境界的体现,也是教师调动帮助自己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损伤一个人的自尊心,就会遭到意想不到的阻力或抗击,教师必须尊重他人包括我们的学生。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团结和睦的同事关系和融洽支持的集体,才能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睦融洽的工作,能够使教师工作愉快,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育工作的成功。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依靠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的,对自己在这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对其他教师的作用也应该有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能任意贬低其他教师的教育劳动。既要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要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在工作中,应注意克服自傲、嫉妒心理,排除门户之见。既要尊重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也要尊重与自己见解不同的人。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大度,虚怀若谷。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在工作、生活中,难免冲突。要解决这些冲突,教师则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既认识自己的要求,也能够体会他人的需要,同情他人,理解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能够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非置他人的痛痒于不顾,这样的教师才是善解人意,才会真正得到同事的尊重。其实帮助别人,最快乐的那个人应该是自己。
三、不断学习和提高,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的紧迫感,使我认识到:必须不断的学习,必须不断进步,必须自我完善。艺无止境:在人生的追求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世间所有的设计无都是在不断发展中进步,达到我们的世界,小到我们所工作和生活得小圈子。还有我们每天面对的这些孩子。我们原来接受的一些教育理念在他们身上能应用的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甚至于我们自己很难驾驭课堂,更难引领这些随时代进步和成长的孩子们。所以,为师者,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地读书,提高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从诸多的智者那里汲取智慧的给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随时代的脚步,不做一个落伍者。也只有这样,以丰厚的知识为底蕴,才能在孩子的成功中找寻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验为师者的幸福。
四、打开心灵的窗户,学会自我调节
调节自己,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啊,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教育工作。因此,每位教师首先必须自觉地树立负责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论做什么工作,教师都应当以此为立足点,既教书又育人,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学会自我调节,有一个好心态。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改善自己的处境,努力达到教师精神幸福的彼岸。我时常对自己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包容,包容别人的短处,更要包容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自己的时间充实起来,在学习、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多想一些美好的事物,多展望一下未来,多想想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关心、体谅,这样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拂面的春风,洋溢着幸福和快乐!记得看过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心情上天堂》,就是对心理的一种阐释:能否上天堂,完全取决于自己。天堂就在我们的心中,痛苦是地狱,快乐是天堂。所以,快乐一点吧!打开自己的心扉,学会欣赏,学会赏识;学会接纳学会感恩,主要的是学会释然。名利淡泊,良心处世,心就不会负债,不会负债的心灵是轻松的,心轻就能上天堂!
打开心灵一扇窗
-------听张洪生局长报告心得
广饶县同和小学附属幼儿园
中石化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苏树林同志2010年1月14日在集团公司HSE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来讲, 首先就要尊重生命、关爱健康。要针对员工队伍的构成和生产作业的特点, 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研究, 提高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领导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到, 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作为基层的管理人员, 要切实重视职工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分析引起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带一支队伍, 保一方平安。
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都重视生理健康, 而常常忽视了心理健康。早在1985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指出,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很好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才能称为一个健康的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 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对照这些标准, 分析日常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我认为除却外部环境的影响, 对于员工个体来讲, 具有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重要前提。相反, 如果个人的心境不好,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那么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客观可能性就非常大。
2005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 1/4的上班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个比例是十分惊人的, 照此计算, 基层管理者每天面对1/4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时, 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各不相同, 真正有激烈表现的也不多, 但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带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一旦出现问题, 后果一般都比较严重。
当前,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职工并不是个别现象, 有的还比较严重。据了解, 就笔者所在的2 000多名职工的企业, 经医疗机构认定有精神疾病的职工10个, 占职工总数的0.5%。但是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来看, 有一部分职工,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结构认定精神疾患, 但是日常表现具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特质, 有的还比较明显。
二、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影响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 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转型导致的心理失衡。
从宏观层面上讲, 社会内在结构的变迁, 会造成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社会转型, 进入21世纪加速发展。国际经验表明, 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 或者说一个社会在急剧转型时, 国民的心理问题会大量凸显。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加快, 社会分化程度也在加大, 社会贫富差距加深, 社会变迁加剧引发的心理问题随之逐渐增多。从微观层面上讲, 社会变迁对于人们原已形成的社会心理系统形成了巨大冲击, 而职工个体心理适应能力较弱, 则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
2. 来自工作和事业的心理压力。
老的国有企业员工的主体是中年人, 对于中年人来讲正处于成就事业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 有一部分人性格上好强, 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 但是事实又不能总遂人愿, 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果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度又较低, 特别容易形成不良的心理表现, 进而发展成为心理问题, 有的还可能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疾病。也有的因为个人原因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不合群等都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
3. 家庭生活的压力。
作为员工主体的中年人大多数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 其生活、经济压力是一生中最大的, 子女的学习、升学以及就业问题, 家长都十分关注。山东省是全国高考的压力最大的几个省份之一, 作为家长承受着比别的省份更大的心理煎熬;然后, 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又接踵而至, 同样困扰着一些家长。还有安排家庭生活, 照顾老人, 处理家庭关系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需要费心劳神。特别是有的家庭突发变故, 正常的情绪受到破坏, 一时难以自我调整, 这样受不良情绪的影响, 会出现过于消极或者情绪过于强烈的状况, 都会引起各类问题的发生。
4. 人到中年, 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
很多人视40岁为人生的又一次上升期, 在这个时期, 面临着人生的众多转折, 渴望事业有成与家庭拖累, 随波逐流的大环境与渴望保持独立个性等诸多矛盾, 容易产生心因性疾病, 产生如焦虑、失望、烦躁、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 影响身心健康。比如偏执、抑郁等等。要是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便会导致种种心理冲突及困扰的发生。
三、积极应对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主观幸福感, 对自己满意, 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对人际关系满意。有了好心情, 生活就过得轻松愉快, 学习、工作效率就高。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人人都可能遇到坎坷与挫折, 都要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即使修养好的人, 遇上烦心事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化解他人心理障碍, 对心理不健康者进行积极疏导, 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们要见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工作理念, 做好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工作。为此, 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 并注重宣传引导, 告诉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 应采取正确科学的方法, 通过自我调整走出心理困扰的阴影。当有的仅靠自我调整也难走出心理困扰的阴影时, 就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关怀, 尤其对深陷心理疾病困扰的人,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援助、心理咨询走出困扰。
1.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健康职工心灵, 平衡职工心态。
心理卫生健康与否, 关系职工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及心理卫生知识, 促进我们对精神疾病、心理卫生的理解, 消除偏见与歧视。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经常化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发挥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渗透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企业的工会组织可以邀请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为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也可以利用内部局域网等渠道编发相关资料, 向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体现人文关怀, 营造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良好企业氛围。同样是IT行业的华为公司, 前几年也出现员工跳楼事件, 但是问题出现后, 华为公司能够积极面对员工的心理问题, 在员工的人文关怀方面, 做的有理有据。2008年, 华为设立了首席健康官;员工关系部成立了几十个像俱乐部一样的协会, 由公司提供经费, 员工下班后随时可以去锻炼身体;在生活上注意给员工减压, 对员工关爱, 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2. 实施心理卫生提前干预。
实施心理干预, 能有效消除干部职工心理困惑, 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 注意把握职工的共性心理需求, 区别个性心理特征, 坚持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用职工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 努力帮助职工自觉保持卫生、健康、平衡的心态。一方面, 有条件的可以外聘心理卫生顾问, 为职工提供专家型心理辅导。“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外请专家职工更容易接受, 干预效果好。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骨干当中一些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帮助释放压力, 树立自信心。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日常管理不要一味强调只有“传递压力”了才能“鼓舞干劲”, 传递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对鼓舞士气是有作用的, 但是不要忘记, 带着压力工作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层层传递压力”的做法对职工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作为基层管理者不应将自己应该承受的压力转嫁到职工身上, 相反要注重减轻职工思想上的压力, 要积极创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氛围。
3. 优化企业工作环境。
化工企业, 因为污染重, 职工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较差。企业要从关心职工的角度出发, 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关注空气、噪声、光线、温度、整洁、绿化等方面, 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工会组织可以加强“职工之家”以及各种业余协会的建设, 引导、鼓励员工形成更广泛的兴趣爱好,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进一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使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缓解精神压力。要尽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增强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 进一步融洽关系, 促进和谐。
4. 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环境,并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二、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一)精神需求带来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员工也从物质生活的需求转变到精神需求。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员工的心情越来越糟,单纯的物质生活提高已无法满足员工精神需要,从而出现职业抑郁、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
(二)工作局限性带来的心理问题。
企业一般实行倒班制,导致员工交际面狭窄,社会关系单纯。工作环境闭塞,工作流程单调,长期缺乏与人交流等情况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情绪,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意志消沉,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四)职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工作难、结婚难、买房难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学习、生活、工作的困难和挫折使有些員工不由自主地产生偏执、迷茫、信心缺失等心理问题,增加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
(五)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
企业有限的资源和岗位会导致显性或隐性竞争,压抑的工作氛围,会影响同事间的协作关系,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人际冲突增加、工作效率下降。
(六)个人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
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情烦躁、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及其意义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是为了预防和治疗员工的心理疾病、促进和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对员工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影响活动,使员工保持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企业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培训,一方面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员工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一是减少人才流失。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培训,能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有利于增强员工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从而降低人才流失,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协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愉快的心境,能高效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预防危机事件发生。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心理健康培训,调适员工心态,提升意志品质,开发潜能,从而预防员工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四、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效益之间呈正比关系,可以说员工健康就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是一种新的“精神福利”,这样做不仅给员工带来好处,也增加了企业凝聚力。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的宗旨是帮助员工疏导心理压力,改善负面情绪,使员工保持在高效、健康、愉悦和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要在管理中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其心理障碍才可能真正减少。员工本人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自我放松和平衡心理压力。
(二)加强领导,完善队伍。
心理健康培训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职工培训形式,必须组建一支由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由他们来具体负责、开展、指导心理健康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可设置员工休息室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开设员工心理保健咨询热线缓解员工压力;或制订员工健康计划,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积极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期刊、书籍、光盘,利用内部网向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制定规划,加强培训。
要将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纳入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将心理健康培训在全体员工中轮训一遍,以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适能力,促进员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开设有关心理卫生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让员工学会缓解压力、应对挫折,另一方面要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使之工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从而减少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压力。
(四)以人为本,优化环境。
企业可采取一些积极的人性化管理措施来缓解员工心理压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形成部门间沟通与配合、同事间团结与协作、上下级间尊重与合作,共谋事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户外活动等集体活动,活跃员工身心;关注员工生活上遇到的难题,让员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企业及领导对自己的关怀,产生归属感;完善薪酬体系,向员工提供公平的、富有竞争性的薪酬,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
(五)建立档案,有据可查。
积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采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措施,帮助员工摆脱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定期采用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对员工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变化,详细记载员工心理健康情况;建立专门的保健室和内部健身中心,组织员工定期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编辑王影)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次培训让我获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真正内涵,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在学生的人生成长中、心理健康发展中应该担负的职责,因此我尽力把自己所学用于指导平时的工作实践,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中的言行,并利用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家长交流、探讨,优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让每
个学生能得以健康、平稳地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最为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能够客观的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从而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其次助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第三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使他们能合理恰当的宣泄。最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心理咨询,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应当时匡助学生和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挖掘内在动力,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人类已步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要考核专业技能,也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好的人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的环境的能力。一个教师的一生要教育影响千千万万的学生,如果教师缺乏爱心,人格不健全,对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问题缺少发现,缺少细心,甚至挖苦、讽刺、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或家庭情况好的学生另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僻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参加了心理健康培训以来,我受益匪浅。我认为作为教师,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把握语言的分寸和关注学生的心理接受度。因为,很有可能,我们一句恨铁不成钢的重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其心理形成阴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当家长把他们送到我们这里接受教育的时候,每个孩子身上都带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自己当初不也是带着这样的期望走进校园的吗?
如果说,当孩子们看我们的眼神里不再有喜欢、尊敬,或是崇拜,而只剩下恐惧和不敢正视的自卑时,我们再来反省自己曾经的批评是否得当,那时,是不是一切都太迟了呢?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和关爱,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和沟通,我们一定能打开彼此心中的那扇大门。让健康的小树在孩子的心中茁壮成长。
新妙镇中心小学夏德兰
来培训这前,我自己也关注着这个心理健康问题。在工作中,我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来培训了,我认真倾听了专家们的讲课,认真地思考着。就像刘晓英老师说的,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在几天的学习中,我记忆最深的几句话就是五态。参与的心态,空杯的心态,放下的心态,分享的心态。我是一个心态特别不好的人,所以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会努力地用这五种心态调整自己。
另外,我想说,要是我早点培训这个内容就好了,早点认识这方面的专家就好。前几年,我的一个毕业生,成绩特别好。可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下半期,突然不去学校,不读书了。我了解了部分情况,找了很多人跟他聊,都没有能解决他的心理问题。他爸爸也多次找我跟他说,他知道,在小学,孩子是特别听我的话的,孩子是喜欢我的。我没有凭我的力量把他劝回校园是我一生的遗憾。
一、驻外员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有问卷调查显示, 由于驻外项目的特殊性, 驻外员工心理状态普遍不佳, 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5]:
1. 精神方面
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等, 严重的甚至发生强迫、抑郁、敌对、妄想、狂躁等心理障碍。尤其位于政局不稳、冲突严重的地区, 驻外项目员工更是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易精神疲惫。如某企业中东项目驻外员工在休憩时间, 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 事后该员工精神高度紧张, 长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 工作方面
一方面, 有的员工表现为缺乏工作热情, 做事心不在焉、漫不经心, 喜怒无常, 近而引发与身边同事、领导的关系紧张, 破坏和谐团结的氛围;另一方面, 由于工作负担造成压力过大, 在项目中承担着主要责任, 这种责任感、压力使得员工每天精神高度紧张。例如, 在一个沙特项目中, 由于国内有急事清晨打电话到项目部, 沙特时间刚刚是凌晨, 该项目负责人听到电话响还以为是项目上出了事故, 使其非常紧张。经过几次类似的事情后, 这位项目负责人晚上睡觉就出现失眠等睡眠障碍[6]。
3. 生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 如疲倦乏力、心悸、头痛、食欲减退、颈背酸痛等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油田企业驻外员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于企业的, 有来自于社会的, 也有来自于员工自身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个人事业发展、家庭矛盾是影响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 工作环境引发的心理问题
外部施工项目大多位于环境偏僻、条件艰苦的野外, 业余生活单调, 长时间处于这种枯燥乏味无聊的工作生活中, 员工就容易出现易怒、烦躁、郁闷等不良情绪, 常引发心理疾病。一些国外的施工项目, 施工地点就在原始森林或者沙漠中, 野兽出没、流行病传染病、反政府武装的侵袭等危险, 不仅威胁到驻外员工的生命财产, 还会引发心理障碍[7]。
2. 工作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外部项目工作压力大, 节奏快, 为赶施工进度让员工超时限工作的现象经常会发生。此外, 员工还要承受适应岗位需要、素质提升、项目亏损等各种压力。这些压力都会导致缺勤率增加、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下降以及事故发生率高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3. 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 由于跨地域文化的交流沟通障碍, 复杂的人际关系, 与甲方和本地雇员的交流不畅等, 造成员工心理压力大, 容易与人产生冲突;另一方面, 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会造成外部项目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缺乏沟通, 关系紧张, 对人对事麻木冷漠。
4. 个人事业发展引发的心理问题
长时间在外工作的员工, 职业发展、学习培训等方面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有调查显示[5], 许多外部员工回到本单位后, 发现他们原来的岗位已经被人替代了, 他们需要从头做起, 这样就使他们在外工作时产生了顾虑, 不利于外部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此外, 外部市场环境的急剧发展变化也给员工个人工作生涯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员工对未来工作生活的考虑与担忧不断增长, 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5. 家庭矛盾引发的心理问题
驻外员工由于长期工作在外地, 夫妻感情的维持, 子女教育无法尽到责任, 老人赡养尽不到义务等方面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这些家庭矛盾导致感情破裂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种情感上的伤害会对员工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冲击[8]。
上述因素都使驻外员工经受着严峻的精神考验, 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疏导, 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驻外员工工作特点, 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紧迫而重要。
三、增强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措施
1. 广泛开展驻外员工及其家属心理健康培训
外派前, 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主要围绕工作压力、婚恋关系、亲子教育等方面展开。使员工在接纳现实情况的基础上, 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学会一些排解不良情绪、缓解工作压力的技巧。
对员工家属进行培训。让家属了解到驻外员工的真实状态和工作环境, 了解夫妻的内心情感, 在员工和员工家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增强她们对驻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进而有效的帮助员工安心工作。
2. 改善驻外工作环境
大力改善驻外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全力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例如:为驻外员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办理当地的医疗保险, 在现场建立医务室等, 使得员工一旦出现事故确保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减少员工心理压力;配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降低员工的工作强度;尽量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 让员工住的舒适, 吃的满意;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在现场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阅览室、活动室等, 缓解员工工作上的疲惫;开辟员工亲情网络聊天空间, 与家人分享驻外的工作生活, 表达员工对家人的关爱, 增进彼此的沟通。
3. 加强员工心理疏导
组织心理疏导专家调查了解驻外员工心理状况,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加强评估、预警和监测, 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例如:开展一对一交流谈话等, 在轻松安全保密的氛围下, 给每个员工一次宣泄情绪、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 把内心里压抑的痛苦表达出来, 把郁结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抒发出来。深入沟通, 全面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的排除或减少因心理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
4.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 努力帮助驻外员工规划合理的职业发展前景。积极组织驻外员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 购买专业书籍, 激励员工进一步深造, 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环境;对于在工作中能力优秀、表现突出的员工, 要敢于提拔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建立驻外员工人才储备库[9], 使得驻外员工工作一定年限后, 可以回国工作, 消除他们在外工作的后顾之忧。
5. 消除员工家庭后顾之忧
建立合理的定期探访机制, 切实解决驻外员工实际家庭困难;组织姐妹献爱心小分队和志愿者服务队上门服务;创办“好妈妈俱乐部”[5]等, 为员工家属间提供沟通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从而提高家属应对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压力的技能, 为驻外工作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结束语
由于驻外项目员工工作的特殊性, 驻外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各大石油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员工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压力与安全生产、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驻外项目企业应关爱员工的心理健康。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以减少员工心理疾病发生几率, 提高员工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些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促进外部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近年来, 随着油田“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市场化运作模式日益丰富, 外部市场队伍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然而, 由于外部项目环境恶劣、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工作周期长、远离亲人等, 这些都会对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如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干预, 将会影响企业安全生产, 制约企业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探索油田企业如何加强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促使员工高效、愉快工作,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促进外部工程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驻外员工,心理健康,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牛杰.浅议加强油田驻外队伍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业家, 2012, 5:234.
[2]吴传林.浅谈影响油田企业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J].学术探讨, 2012, 2:334.
[3]郭春华.海外员工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12 (8) :48-51.
[4]王旭, 赵勇, 朱健刚, 等.石油石化海外项目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初探[J].职业健康, 2011, 11 (10) :39-41.
[5]于瑞, 胥宝雪.如何开展海外员工心理健康指--ESAP基于员工心理保障的安全生产促进模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6:25-27.
[6]金晓林, 薛华.如何应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员工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石油企业, 2013, 8:120-121.
[7]郭震.海外项目的安全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 2011, 1:107-109.
[8]赵勇.跨国石油石化公司海外员工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1 (3) :44-46.
一、实行“阳光工程”
1.开展主题活动
倡导广大干部职工从“关爱自己、珍爱生命”逐步转变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把“小爱”延伸到“大爱”,最大限度地提高幸福指数。我行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爱自己,给心灵一片晴空”“阳光心情,共建和谐央行”等主题活动,为员工提供了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让员工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而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进一步推进了我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2.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我行组织员工学习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自我保健常识20条”“健康生活与习惯50条”等健康知识,使员工的一些不良习惯及时得到纠正,为员工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3.召开座谈会
我行召开了以“爱自己,给心灵一片阳光”为主题的座谈会,使员工深刻地认识到:要“爱家人、爱社会、爱央行”,首先必须“自爱”。
4.开展“阳光心情,共建和谐央行”演讲比赛
通过比赛,使员工认识到阳光心情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从而为共建和谐央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建立女职工“明白卡”
我行推出了《妇女权益保障明白卡》,教女员工如何拿起“尚方宝剑”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明白卡”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制卡宗旨,即让我行女员工增强维护权益的意识;二是明确了女员工享有的政治、经济、劳动、财产等基本权益,提示了女员工工作中常见的具体权益,包括民主管理、学习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第三,建立权益咨询制度,包括法律咨询、政策咨询等;第四,开通维权服务热线,为女员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女员工维护权益。“明白卡”推行两年多来,为我行女员工解答疑难问题30多起,解决各种纠纷6起,使女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矛盾化解能力和新生活创造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法律意识和权益保障意识也有效地得到了增强。
三、建立员工心理咨询室
员工心理咨询室是我行职工进行心理咨询、聊天和谈心的场所。在那里,《知音》《读者》《意林》《家庭医生》《爱情、婚姻、家庭》等书籍一应俱全;在那里,我行聘请的心理专家为员工排忧解难;在那里,员工可以尽情发泄,倾诉委屈和不满;在那里,可以化解同事之间和家庭的矛盾。聊天室是员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好去处,是员工的心灵驿站。
心理咨询室自2009年开设以来,紧紧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条主线,以深化支行建设为载体,把开展咨询聊天与促进职工情感沟通相结合,把增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引导职工提升法律意识与交流工作经验、教育子女相结合,传授为人处世技巧,帮助我行干部和职工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现实,丰富和拓展了聊天内容,充分展现了“聊天室”多元化、全方位的无穷魅力。
“聊天室”一方面实现了综合素质与履职效能的“双提高”;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工作与家庭的“双丰收”。它在和谐家庭、和谐支行、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营造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2012年12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金城江区组织的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培训的内容有《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健康》等。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一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做到:
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干涉无需太多;
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
3、教师要有一份公心,对各类学生,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成绩稍差的,一律公平对待,不应存有任何主观偏见。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我们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建立一份咨询记录本和师生的心理档案。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老师要真正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初三张海玲
任教以来,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参加了学校的培训的时候。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的互动交流,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而又撼人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不是如出一辙吗?通过培训,让我走出了这个误区,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一、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教育專业化水平
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信息,开阔了视野。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能够与许多教育专家面对面地交流,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认识理解教育教学新的动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二、通过培训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家长普遍不够重视,自己又不能正确地面对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专家讲得好,知识的传授就像盐和汤一样,必须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学习,我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了新的认识。
三、增强了责任感,做有良心的教育者
通过培训,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
培训是短暂的,但意义是深远的。这次外出培训,不仅使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锤炼了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教研能力,努力从中吸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也帮助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吸取和借鉴专家及同行们的经验,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开拓型优秀教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健全心理咨询网络,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提出强调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也包括社会成员心理的健康与和谐。今天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 就是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关系的稳定、协调、有序。企业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庞大的组织细胞, 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点,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没有企业的和谐发展, 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没有企业真正的和谐, 就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和谐。同时, 企业和谐得益于员工和谐, 员工和谐离不开心理和谐, 没有源自内心和谐的员工, 便没有企业和谐构建的基础。对此, 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 增进员工心理和谐, 提高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实现企业与员工发展之间的和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工作重心,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近年来由于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工作质量与标准的升级,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我国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员工心理压力由此急剧增加, 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据2011年对30座城市的50家全国500强企业的中青年员工的调查数据显示, 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 59.4%的人感受过“焦虑”, 38.6%的人觉得“抑郁”, 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己没有压力。现代企业如果不对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 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积聚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群体矛盾, 甚至是恶性社会事件, 这种状况已经危及到了企业员工的福祉, 还影响到员工家庭的和谐、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做好员工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2 和谐社会进程中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与成因
2.1 压力问题
压力 (Stress) 也叫应激, 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利 (Hans Selye) 提出。在当代的科学文献中认为,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企业员工心理压力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可能来源于工作本身, 可能来源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也可能来源于家庭和日常生活, 总之压力可能来源于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压力是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核心。
压力过大会引起员工精神上的过度紧张, 情绪烦躁和焦虑, 对工作逃避、厌倦, 放弃追求, 对个人前途失望, 严重的会使其颓废甚至丧失工作能力。同时员工的压力将导致企业的缺勤率增加, 离职率增加, 事故率增加, 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 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 工作积极性或士气下降, 工作效率下降。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 在英国、美国等国家, 每10名员工就有1人处于忧郁、焦虑、压力或过度工作处境之中, 压力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瘟疫”、职业病的第二大杀手。
2.2 沟通与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沟通以及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客户服务质量、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组织气氛和企业文化的健康, 而且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当今企业, 员工的沟通和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客户的沟通和关系、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关系、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关系三个方面。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社交恐惧、不想交往等问题。
企业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 他们的需求层次是多样性的, 他们不仅有生存的需要, 也有安全和情感、人格尊严和自我实现等需要。然而在很多企业, 员工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 就是上班, 很少有其他的社会生活、朋友交往。这样的生活虽然满足了员工的物质利益方面的需求, 但是他们其他的社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工作磨损了心理, 再加上缺乏情感交流, 必然会加重员工的挫折感和孤独感, 以至于对生活丧失信心。
2.3 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问题
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 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 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悦。然而家中经常闹矛盾、家庭重大变故、突发的危机和事故, 都会给企业员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此外, 长年工作在一线的企业员工, 现实中存在着无法很好地照料家庭, 孩子、夫妻分居等矛盾, 工作与家庭关系的调和难以顾全, 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上存在生理、心理上的不适症状, 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 严重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员工的心理失衡、心理困惑也会演变成工作中的不安心、不敬业、思想波动大等负面情绪, 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及企业内部的和谐。
2.4 心理危机问题
心理危机存在于企业的某些特定时期, 比如企业发生经营不善倒闭, 或是裁员、并购以及员工遭遇空难等灾难性事件。这时, 员工会产生弥散性的心理恐慌。对于裁员, 被裁员的那部分人常常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但是在裁员潮中幸存的员工, 身心健康状况很容易受到影响, 有研究表明裁员幸存者所经历的心理冲击一点也不亚于被裁员工, 这种心理与那些经过重大灾难后的幸存者一样复杂而矛盾。他们会表现出工作和组织满意度低、不安全感、对雇主不信任以及罪恶感等心理, 这会影响组织绩效。另外, 在裁员沟通、绩效沟通的过程中, 管理者的压力是很大的, 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工作心理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3 解决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3.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智模式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成本较低外, 还符合中国企业员工的心理特点, 因此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同时,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相比, 中国企业的员工更容易接受培训、讲座等集体服务, 重视企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解决中国企业的员工心理问题至关重要。企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 在实施职工培训教育计划时,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培训课程。围绕常见的心理问题授课,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心态调整等一系列培训, 不仅帮助员工了解职业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心理素质提高的基本方法, 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而且帮助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 在员工出现心理困扰问题时, 能够快速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其次, 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估, 及早发现员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找出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职工,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与心理培训机构取得联系, 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 帮助其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 调整认知模式, 充分尊重职工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 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将负面情绪理智地宣泄出来, 能自动消除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 缓解工作、精神和生活的压力。
最后, 要全面启动, 形成制度。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确保企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从而构建长效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各级部门及领导把员工心理疏导纳入到员工常规教育之中。同时要聘请或从企业内部培训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心理专家, 成立专家顾问团, 开展专业教育和引导。除此之外, 企业还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 保障有充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3.2 导入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
员工帮助计划E A P (E m p l o y e 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服务公司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 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EAP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个方面, 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通过实施EAP, 可以减少员工的不良情绪, 舒缓职场压力, 改善组织气氛, 增加留职率 (尤其对关键职位员工) , 改进生产管理,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 员工个人可借助EAP有效降低工作压力, 消除不良嗜好, 增进身心健康, 改善家庭、人际与工作等关系, 加快自我成长, 并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实现个人价值。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设计, 即开展初级预防、教育和培训、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三个层面的工作, 从而达到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 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3.3 营造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环境, 缓解员工工作生活心理压力
设法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的和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减少外部压力源对员工的侵害, 减少或消除导致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是改善工作的物理环境, 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 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空间, 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条件给员工带来的不适, 有利于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 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另一方面, 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 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 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
二是构建和谐家庭环境。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庭, 在员工家庭出现问题和困难时, 通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利于培养理解、宽容、和美的家庭环境, 化解家庭矛盾, 保护好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
三是营造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政策环境。从改革的角度看, 制定改革政策和措施时一定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 让员工的劳动得到合适的报酬, 体现劳动价值。要建立和落实劳动保障制度, 让员工得到正常的休假。企业规章制度只要科学合理, 体现公平正义, 都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心理问题的出现。
总之, 企业只要遵循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和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工作, 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 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积极改善。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和谐与发展才会有充分的保证。
摘要: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切关系, 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就当前企业员工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胡蜂.关于做好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06
[2].何培宇.民营企业和谐心理状况及和谐企业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蒋明全.企业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9
[4]章钰翔.浅谈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12
[5]王学义.企业伦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6]董明涛, 陈立民, 刘素杰.员工援助计划 (EAP) 探析[J].辽宁经济, 2007 (4) :79.
【心理健康员工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培训教育心得07-05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10-17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0-20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心得11-08
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心得09-18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7-25
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心得体会09-20
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11-01
职工心理健康培训方案06-25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记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