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推荐8篇)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1

工作信息

2017年第 12期

总第48期 2017年12月31日

市教育局专项督导经开区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

12月1日,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考试院陆昌云院长、陈毅红、王光晶一行在社发局副局长彭桂贞、教体处陈其安处长等陪同下,对经开区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图为彭桂贞副局长陪同市局督察组察看合肥世界外国语幼儿园。市教育局督察组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合肥世界外国语幼儿园、依澜雅居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重点督查幼儿园相关制度建设、教师保育员资质审查情况、责任落实以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督察组对抽查的两所幼儿园的规范办园、尤其是特色办园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为区工委、社会发展局局长李应天作学前教育工作汇报。

在管委会会议室,区工委委员、社发局局长李应天汇报经开区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阐明全区学前教育工作措施:一是整体谋划、科学布局,引入先进的幼教集团加盟,提高全区幼教品质和知名度。二是着力加强发展公办园,今年已新建两所公办幼儿园,将逐年递增。三是着力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 园行为,向优质、精品方向发展。彭桂贞副局长汇报了近日全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导工作情况,同时介绍了全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特色亮点工作。

图为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考试院陆昌云院长在总结会上讲话。

督察组陆昌云院长赞赏经开区两委非常重视幼儿学前教育,通过政府买服务,思路很好!对社发局一贯坚持规范办园、保教并重、突出特色、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发挥专、兼职责任督学督查、指导作用,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为全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社发局党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

12月2日,社会发展局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和区属中小学校级班子成员近70人,走进合肥市义城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由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时宗田同志带队,上午九点多,参加活动人员进入义城监狱报告厅,听取了服刑人员代表的发言,观看了警示教育纪录片。通过一上午的活动,使大家认识到走上犯罪道路往往只是一念之差,防止犯罪要做到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防微杜渐做起,同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时时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八项规定,加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时时警示自己,打铁还要自身硬,才能练就自己过硬的防腐倡廉本领。

合肥市关工委督查指导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

12月6日,合肥市人大原副主任、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杜昌寿、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刁连堤、市关工委副主任孙邦富一行3人到经开区督查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经开区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关工委主任操云何,管委会调研员、关工委副主任王刚、骆念付,社发局督导室副主任付世平等陪同督查。

图为合肥市关工委督查组听取经开区关工委的工作汇报。

杜昌寿一行深入芙蓉小学,察看学校关工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关工委“双创”活动及关工委品牌建设。在学校会议室,区关工委汇报了全区关工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2017年以来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工作汇报后,杜昌寿一行对经开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和关工委自身建设、工作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关工委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呈现出新的气象。特别对芙蓉小学校园文化、学生素质教育给予高度赞赏。市督察组来我区开展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查工作

图为省政府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雪梅督查幼儿园监控系统。

12月11日,在省政府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雪梅的带领下,由市政府督学、市教育局法规安全处处长李邦灯,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科员李君,市政府督学、西园新村幼儿园园长宗珣,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处程浩然组成的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组一行5人在区工委委员、社发局局长李应天、副局长彭桂贞陪同下对经开区幼儿园进行专项督导。

专项组一行实地走访了永红幼教芙蓉幼儿园和两个幼儿看护点。通过察看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班级、厨房、活动场地等,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随机访谈等形式,细致地对幼儿园(看护点)的园容园貌、办园条件、内部管理、师资队伍、卫生保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评估。结束幼儿园实地督查后,陈雪梅表示:社会发展局对经开区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精准到位,希望保持常态管理不懈怠,给全区孩子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图为市教育局法规安全处处长李邦灯点赞幼儿园消防工作细致到位。

第二批家教示范校和第七批家教名校评估结果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通过学校(幼儿园)自评、专家组听取汇报、查阅过程资料、实地查看、公示等程序,社会发展局决定:授予合肥市锦绣小学、合肥康康御景前城幼儿园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第二批家教名校示范校”称号。授予合肥市南门小学海恒分校、合肥繁华世家幼儿园、合肥玉兰莲花幼儿园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批家教名校”称号。经开区开展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关于开展 2017 年全市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的通知》要求,社会发展局组织六个工作组,对辖区内中小学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

本次专项督查主要内容:

1、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2、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3、规范教材教辅管理;

4、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5、规范办班、补课行为等。

督查程序:学校自评——学校负责人汇报——督查人员现场查看——资料验证——召开座谈会(教师、家长)——督查人员口头反馈——局书面整改建议——督查结果通报。

滨水花都分园迎接经开区“平安校园”评估验收

12月19日,经开区社发局督导室副主任李靖、专职督学周维林、刘岳云、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张恒闯等专家实地考察合肥幼专附幼滨水花都分园,并对幼儿园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季海英园长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和安全工作做了全面介绍,接着专家组走进班级、厨房、门卫室、监控室等地,实地了解幼儿园的“三防”建设,重点针对校园红外线报警装置情况、110报警系统、来访人员登记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查看。专家 组询问了监控画面的保存时间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还详细查看了幼儿园食堂的消毒工作和食品留样情况以及灭火器的配置、食堂“明厨亮灶”的公开化、透明化操作;认真查阅了幼儿园“平安校园”的创建资料。

反馈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幼儿园的防控制度、体系健全、安全宣传教育有效,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到位,台帐资料齐全、应急措施健全,创建成效显著。

图为社会发展局教育督导室刘岳云专职督学在察看幼儿园监控系统。经开区开展2017平安校园评估验收

图为社发局督导室对新桥幼儿园“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评估。

根据社会发展局、区公安分局、区综治办《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平安校园评估验收》的通知精神,12月19日、20日,社会发展局、区公安分局、区综治办联合组成评估验收专家组,对今年申报区级平安校园的17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评估验收。经综合评审,拟授予“幼专滨水花都幼儿园、幼专依澜雅居幼儿园、新桥幼儿园、168新桥学校 方兴尚泽幼儿园、童馨汇林幼儿园、合肥68中学、合肥翡翠学校 乡村花幼儿园、锦绣幼儿园、168玫瑰园学校、合肥市朝霞小学、九溪江南幼儿园、枣庙幼儿园、康康御景前城幼儿园”,共15家单位2017“平安校园”称号。经开区两所学校成功创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

根据《关于公布第一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名单的通知》(合教〔2017〕285号),2017年12月,我区两所学校---合肥市南艳小学和合肥市方兴小学成功创建为合肥市第一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

图为合肥市第一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方兴小学接受复评验收。

[编者按]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督导工作信息》12期,如期与您见面了!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发挥督导职能,传递教育信息,用教育督导手段和工作方法来服务经开教育,弘扬先进,鞭策后进。让《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督导工作信息》成为鼓舞士气的教育 阵地,成为教育拼搏争先的舞台。

从本期开始,我们想请一些教育同仁说出他们的教育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本期我们请合肥幼专附幼滨水花都分园的园长为大家讲述幼儿园里孩子的故事。

用心关爱、静待花开

合肥幼专附幼滨水花都分园 季海英

大一班的振宇小朋友是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平时有点调皮,不仅不守纪律,还时不时欺负小朋友,经常被“投诉”,且“屡教不改”。

可有次在“我与爸爸最开心的事”主题谈话活动时,他却眼含泪珠,小声地说:“我的爸爸是个骗子……”原来,他的爸爸平时太忙,多数时间出差在外,有时承诺振宇一些事情却很少能做得到,于是让孩子一再失望、对父亲失去了信任,对成人乃至老师也失去信任感,导致了一些行为偏差。

为了使振宇真切地感到父爱的存在,我们和家长进行了多次约谈。通过沟通,振宇爸爸思想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利用节假日去陪伴孩子,并尽量抽空接送他上幼儿园,同时积极地参加园里举办的各类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有爸爸陪伴的温暖。

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振宇也有他的长处。例如:手工折纸。一次手工折纸活动中教师就让振宇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折纸,通过此次活动课,其他小朋友对他刮目相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认可,让振宇非常开心。渐渐的,他变得越来越活泼 开朗,与小伙伴相处也越来越融洽。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只要正确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心、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爱,会让孩子改变!让我们用心关爱、静待花开!

本期责任编辑:李 靖

张 煊

报:合肥市教育局

经开区管委会分管领导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2

2006年7月,建设部批准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作为全国十个基地中唯一政府引导推动住宅产业发展的基地,通过长期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运作模式。进而带动和影响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的发展,实现住宅生产和建造方式的根本转变。

基地致力于打造节能省地型住宅总装集成与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住宅产品制造园区、节能省地型住宅示范项目、物流与信息平台。将住宅产品视为一个整体和系统,以资本为纽带,依托国有大型企业,以控股、参股、技术合作等方式,控制和引导住宅上下游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住宅研究设计、部品部件制造、装配集成、项目开发、物业管理等有序配合,构筑住宅产业化集成和示范平台。

基地的发展以构建完善的工业化住宅标准体系为抓手,以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以建设住宅示范项目为撬动点,以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为核心,推进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整体实施。为安徽省住宅产业化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2. 基地住宅产业化技术及其产品开发情况

(1)构建完善的工业化住宅标准体系

基地围绕住宅产业体系加强住宅产业化技术的研发,依托合肥市现有的科技力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工业化住宅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建筑结构产业化为突破口,引进德国预制结构建筑体系,组织技术攻关,根据我国建筑标准,结合安徽省实际,编制适应本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建筑体系和与其相配套的产品与技术标准,把国外技术转变成可以大范围推广的实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标准化、通用化的住宅建筑体系、部品部件通用化体系与成套技术。

成立了中国建筑材料设计研究总院合肥研究开发中心,推广实用研究成果;检测建材产品质量、性能。

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作成立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研究院,开展对各建筑和技术体系集成的综合研究,以及规划与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设备节能、绿色与智能建筑设计、节能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为产业化住宅部品、部件企业提供应用开发、经济性分析、标准匹配和编制、产品质量、性能检测和认证服务。已编写完成国内首个《叠合版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并通过安徽省建设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审批。

合肥海恒集团与丹麦Cenergia能源咨询公司合作成立建筑节能咨询公司。对住宅和公共建筑项目进行综合能耗分析、优化设计和经济性分析。通过引进欧洲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检测、评价体系,提升本地区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节能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

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广泛合作,进行新能源综合利用、住宅技术体系研究、节能省地型住宅套型设计、规划设计、建筑体系、配套设备设施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

(2)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示范项目

一批产业化全装修中小套型住宅示范项目已陆续建成:滨湖惠园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总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

合肥首席大规模纯小户型精装修青年社区,1 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海恒·青年城1号;

“住宅、商业、商务、人文”东海星城,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构建完整的住宅产业发展链条

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吸引国内外节能省地型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在基地投资建厂,以产业化结构体系为龙头,逐步形成从结构体系、围护结构、设备设施到内装部品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入驻基地的项目有:

德国西伟德建材项目,2006年11月,合肥海恒集团与德国西伟德集团共同投资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公司和西伟德快可美建材公司。

该项目通过对传统建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住宅主体结构部分的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并通过局部现场混凝土浇注实现结构的整体连续性,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建造模式,实现住宅结构部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工业化,不仅减少现场施工强度、解放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材料损耗;提高建造速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住宅的高质量、高标准和长寿命。

康拜秸秆板材设备生产项目,开发区已建的康拜中国总部,以秸秆再生利用产业化,形成多家涉及生产制造、物流服务、应用开发领域的企业群体。该项目以农作物秸杆生产零甲醛的板材,变废为宝、构建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经济社会效应显著。因其无甲醛的环保优点,吸引了数家世界知名家具供应商,合作开发系列健康环保的橱柜、家具和内装部品。

蒙达科博斯外墙保温、化学建材生产项目,具备年产100万平方米轻质混凝土复合保温轻质条板、年产60万平方米建筑内隔墙用轻质条板、年产10万平方米外墙保温系列产品等新型节能省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能力。

2006年8月,罗宝外墙节能装饰板材料项目入驻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该项目引进德国技术和全套流水线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罗宝外墙保温装饰系统技术”已通过专家评估获得了《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产品应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底全面投产后年产量可达到500万平方米。

仁创生态透水砖、覆膜砂项目,仁创“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使沙源变为资源,从防沙治沙到科学用沙,把沙漠中的风积沙加工成各种各样对人类有益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致力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

东凯新型建材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入驻开发区,是安徽省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等新型建材中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新型建材重点企业,产品绿色环保,具有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等特点。

3. 加大招商力度,打造“产业联盟”

基地建设致力于建立开放型住宅产业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力度,集合了巨大的建筑材料与部品、构件生产能力。要做大做强这些企业,必须组成产业联盟。基地园区通过产业链,培育出住宅产业化技术研究、生产制造、施工组织、项目开发和产业化管理的企业群体,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化住宅技术标准;二是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链。

通过对住宅各个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工业化和通用化技术研究,制定一套通用的技术标准和模数。通用体系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各个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生产企业按照共同的规制和标准,生产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为边界的产品。最终形成住宅部品体系生产链,供应开发商需求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基地吸引国内外先进住宅部品、部件和建筑体系生产企业入区投资建厂,着重培育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在一个技术和产业平台上完成住宅产品的配套集成,形成了一个利益、责任、发展的共同体一一“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更具有价格优势、质量优势、效率优势、服务优势和产业优势。

开发区积极发挥安徽省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载体的作用,大力推进与国内外大型住宅产业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两年一次的中国(合肥)住宅产业博览会建立国际化、开放型的产业发展和交易、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节能省地型产业化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在基地投资建厂,通过产业链招商,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先进科技的实际转化,加快形成节能省地型住宅及相关产业集群。

4. 基地建设对安徽及合肥住宅建设的影响和经济、社会效益

住宅是各种建筑物中建设量最大、最容易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住宅产业化是转变住宅建设生产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为达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质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负荷的目的,住宅产业化是必经之路。

住宅和房地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宅产业化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地的示范、推动和带动作用正逐步加强,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可以通过住宅产业化进程,以合肥为抓手,逐步推开。

按照合肥市发展规划,2010年合肥市市区人口要达到3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将有100多万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合肥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率先在中部崛起的目标,“四节一环保”特别是在住宅产业领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3

为第一时间让企业获取相关政策信息,加强政策导向的引导作用。合肥高新区近期组织召开政策解读会,邀请合肥市科技局相关处室领导,对园区约200家企业进行政策解读,传达省市最新出台的政策,并现场答疑。并充分借助大学科技园、民营创业园等孵化器,利用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全面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

合肥高新区还组织召开了2012年知识产权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就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创新发展等内容做专题报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让更多企业了解专利信息的价值,并现场为企业免费发放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光盘。同时,组织由管委会分管领导带队、区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服务小分队,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自2008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以来,合肥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四年累计为553家企业兑现知识产权补贴资金337.95万元,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日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268家,占全市51%;拥有各类创新型企业78家,目前全区80%以上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以格力、三洋为主体的家电产业集群;以科大立安、美亚光电、四创电子为主的公共安全产业集群;以赛维LDK、晶澳太阳能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建设。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步伐,确保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开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发区内的土地征用及出让转让、房屋拆迁安置、群众生活安置、劳动力就业等各项工作,均须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负责开发区各项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第四条 兴办开发区是振兴我市经济、加快开放开发的重要举措,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开发区的建设。

第二章 土地征用与出让

第五条 开发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第六条 国有土地出让工作由市政府负责。市土地管理局会同肥西县和郊区政府(以下简称县区)、开发区管委会、市规划局共同拟定出让方案。市土地管理局应与受让方签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七条 出让地块面积以现场测量为准,与出让地块相邻道路(不含路幅宽45 米以上的道路)中心线一侧的用地应计入出让面积。

第八条 受让人应在签定土地出让合同后15日内交付土地出让金的15%作为定金,否则,合同自行终止。 受让人在两个月内须交付出让金的50%,六个月内全部付清。受让人若不按期付款,自滞纳之日起两个月内,每日按滞纳款额的5‰缴纳滞纳金;逾期,市政府可另行处置该土地使用权,已收取的定金作为违约补偿。

第九条 在受让人付清出让金后10日内,市政府向受让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并交付土地。

第十条 受让人须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后两年内开工建设。否则,市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一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增值的,转让方须按合政[1992]26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交纳增值费。

第十二条 出让土地所得的出让金,必须专项用于开发区建设。出让金扣除必须上缴的税费后,市与县区按45%、55%分成。到位的出让金每月结算一次。

第十三条 市分成的45%出让金,须专项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委会办公费及市有关部门有偿服务费。

第十四条 县区分成的55%出让金,主要包干用于以下事项:

(一)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费,包括劳动力安置费和供养人员生活费以及县区指挥部的办公费;

(二)道路、桥涵、沟埂和水利、农电设施的补偿及恢复;

(三)“水改旱”减收和农田、房屋受淹损失补偿;

(四)各类房屋、乡(镇)村企业拆迁补偿和复建用地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幼儿园、学校等公用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十五条 开发区征地农转非、招工指标及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开发区的征地拆迁工作由县区具体负责,确保开发区按期使用土地。

第十七条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按合政[1988]168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 开发区内路幅宽45米以上道路用地的征地费按合政[1988]168号文件规定的郊区标准,由市支付给县区。

第三章 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十九条 开发区内的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由县区负责,拆迁工作必须按规的期限完成。

第二十条 拆迁的各类房屋均实行自拆自建,由县区支付拆迁补偿费。各有关部门对复建房及为安置劳力就业兴办企业所产生的税费尽量给予减免。 路幅宽45米的道路用地所拆迁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其拆迁补偿费由市支付给县区。

第二十一条 拆迁房屋复建点的规划选址由市规划局会同县区共同确定,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设施的规划应同时考虑。

第二十二条 村民小组的土地被全部征用的,其村民住房必须到规划复建点内复建。 村民小组的土地未全部征用的,其村民住房原则上采取投亲靠友或到规划的临时搭盖点进行搭盖的方法解决。

第四章 劳力安置及供养

第二十三条 征用土地的劳力就业安置,由其所属县区统筹解决。

第二十四条 属县一级劳力(男16-35周岁,女16-30周岁,下同)的安置方法:

(一)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和开发区自办的企业应优先录

(二)县属企业增加劳力时应当优先录用;

(三)县、乡(镇)创办的大集体企业予以安置。

第二十五条 属县二级劳动力(男36周岁-50周岁,女31周岁-45周岁,下同) 由其所属乡(镇)政府负责安置在乡(镇)、村兴办的企业。

第二十六条 属郊区常青镇一、二级劳力由常青镇自行负责安置。

第二十七条 上述劳动力安置费执行合政[1988]168号文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 鼓励一、二级劳力自谋职业。凡经本人申请,乡(镇)政府批准,公证机关公证, 一次性发给本人5000元的自谋职业费,以后不再重新安置。

第二十九条 征地转户后的供养人员(男51周岁以上,女46周岁以上)自土地征完之日起开始供养。由县区按每人每月40元发放,以后随物价上涨指数变化而适当调整。

第三十条 被征地的县区、乡(镇)可组织劳动服务公司,承包开发区内的一般工程建筑、土方、搬运和其它劳务性工作。

第三十一条 规划部门在开发区内要规划一些适当的地块,以适应县区、乡 (镇)安排劳力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及私营个体经济用地需要。

第三十二条 符合征地转户条件的村民小组的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时,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证明,视作城镇户口对待。

第三十三条 为安置征地后的劳动力而兴办的各类企业,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具体办法由管委会制定,报市政府审批。

第三十四条 市、县区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劳务输出。有条件招工的企业应服从劳动部门的安排,优先录用征地后的一级劳力。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县区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一)在征地及拆迁安置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二)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成绩突出;

(三)引进资金成效显著的;

(四)模范执行本办法,带头搬迁腾地的。

第三十六条 凡已按本办法作了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被征地或拆迁的单位、个人不得提出无理要求,对无理阻挠、抵制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单位、个人,应予批评教育;对不听劝告,坚持无理要求,不按期交地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土地出让金和征地拆迁补偿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第三十八条 从事征地、拆迁安置、转户和土地出让的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利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挪用出让金和征地拆迁费及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管委会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5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和监督管理,保障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530号)、《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省政府令第243号)、《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16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建科„2008‟14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是指符合国家、省和本市发布的产业政策,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有利于建筑全寿命期内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且满足国家、省和本市有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并通过技术鉴定、评审或评估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

本办法所称“限制”使用是指已有性能指标更优的替代技术和产品;“禁止”使用是指已无法满足建设领域的使用要求,阻碍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 建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 本市对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实行推广应用、认定和目录管理制度。

第五条 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本着自愿原则,参加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

第六条 市城乡建委负责本市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和备案认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组织实施,合肥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具体负责建筑节能与产品的认定工作。

第七条 合肥市建设节能科技协会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服务职责,积极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培训和宣传,维护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的良好市场环境。

第二章 备案认定

第八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的范围包括:

(一)墙体、屋面和楼板的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

(二)绿色节能门窗、幕墙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

(三)建筑遮阳技术与产品;

(四)集中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五)建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六)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与设备;

(七)建筑物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的技术与产品;

(八)其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技术与产品。第九条 市城乡建委根据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不同类型和技术发展状况,对企业规模、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设备配套和自动化程度、从业技术人员要求、实验室建设等,不定期发布相应的认定条件。

第十条 申请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认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请单位已取得企业独立法人营业执照;

(二)申请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应符合国家、省和本市相关技术产业政策规定;生产与应用应满足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三)企业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质量管理制度;

(四)申报项目无成果、权属争议或纠纷;

(五)企业应具备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备案认定条件。第十一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认定应提供的主要资料:

(一)备案认定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及法人代表证明材料。进口产品应提供代理销售授权证明及海关报关单;

(三)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简介,规模、场地、技术人员组成,生产设备及产品工艺流程等);

(四)产品生产、工程应用执行的技术标准;

(五)质量保证体系或质量管理文件;

(六)相关报告材料:(1)技术研发报告

(2)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估的报告(包括相关技术专利);(3)生产总结报告;

(4)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含市场预测);(5)用户使用意见证明文件;

(6)型式检验报告、产品出厂检验报告;

(七)环评验收报告;

(八)实行生产许可的产品(技术)应提供生产许可证。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一)申请。申请单位向合肥市建设节能科技协会提出认定申请,按照《合肥市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认定办事指南》的要求准备相关申请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

(二)审查。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申报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考察。符合要求的,组织不少于2名专家对企业装备及生产情况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合格后随机抽样,并委托具备法定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检测。

(四)评审。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五)公示。合肥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将评审结果书面报送市城乡建委审定。通过评审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评审结果在合肥建设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 为7个工作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评审结果存在异议的,应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

(六)公告。经公示无异议的,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应于公示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列入合肥市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并在合肥建设网-“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公告”平台中予以公告,在全市推广应用。

第十三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名称、执行标准和备案认定持有单位的名称、法人代表、地址等内容发生变更时,应于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变更申请。

第十四条 认定有效期限为1年,有效期限截止前1个月内,其持有单位应申请备案认定延续。逾期不申请备案认定延续的,视为自动放弃,须重新办理。认定延续应提供以下主要资料:

(一)备案认定延续申请表;

(二)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

(三)主要组成材料的使用清单;

(四)应用工程项目清单。

第十五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设备有重大改变影响材料性能时,须重新申请备案认定。

第十六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应将当年应用工程项目清单及应用情况报送市建筑质量安全监 督站。

第十七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被国家、省或本市列为落后技术禁止使用的,或备案认定有效期限截止前未通过延续的,或持有单位因破产、歇业或其它原因终止营业的,其认定资格自动失效,取消认定公告内容。

第十八条 市城乡建委应组织建立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的诚信行为档案,通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公告”平台公布诚信行为记录。

第十九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记优良诚信行为记录1次,并予以通报:

(一)开展技术创新获得国家、省或本市相关表彰的;

(二)参与地方相关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编制的;

(三)应用工程获得鲁班奖、黄山杯、琥珀杯等奖项的。第二十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记不良诚信行为记录1次,并予以通报:

(一)提供假冒伪劣技术和产品,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

(二)虚假宣传或误导使用单位的;

(三)被投诉举报并经主管部门查实的。

第二十一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撤销认定,并予以通报:

(一)1年内不良诚信行为记录达2次的;

(二)因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或技术缺陷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

(三)1年内有2次抽样检测或飞行检测不合格的;

(四)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五)伪造、涂改、倒卖、租借、转让备案认定证明文件的;

(六)涂改、伪造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检验报告的;

(七)拒不接受各级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工程应用情况的动态监管。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不少于1次的动态监管抽查,各区、县(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不少于2次的动态监管抽查。

第二十三条 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使用“限用”(超过限用范围)、“禁用”技术与产品的责任主体进行严肃查处。

第二十四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进入建筑工程使用时,均应按照工程建设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凡发现建筑工程使用不合格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建设或者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各级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负责查实,督促限期整改,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未按有关规定使用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应承担相应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发生第二十条、二十一条所述行为和情况的,应承担相应责任;触犯法 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检测机构应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或弄虚作假的,予以通报,并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八条 认定评审专家应严格遵守《合肥市建设行业专家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凡泄露评审资料信息或与申报单位串通舞弊或有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取消再次担任评审专家的资格,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九条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6

关于印发《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工业企业

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局、分局,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各处室: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技术创新的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标准的竞争已被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为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以先进标准提高我市工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培植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合政办[2006]1号)

第15条明确提出给予主持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活动的企业重奖。为切实抓好此项政策的落实,全面推进我市工业企业标准化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工业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四月十二日

抄送:市委、市政府、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国家

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质监局。

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加强工业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市政府合政办[2006]1号文件《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第15条提出“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获认可和实施的企业,每项分别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旨在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通过实质性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树立行业龙头地位,提高我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切实抓好此项政策的落实,加强我市工作企业标准化工作,根据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6年工作任务分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坚持“质量工作标准为先,标准工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消灭无标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互配套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并积极参与国家级标准技术活动,抢占标准制高点,以先进标准带动我市工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带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提高,带动全市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工作目标

2006年指导并协助6家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申报组建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及工作

组WG),主持制定10-15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导10项产品申报获取采用国际标准证书;引导5家企业建立实施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

到2010年,争取我市企业和科研机构承建10个以上的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标准工作组);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50-80项;帮助500家以上中小型企业制定产品标准;申报产品采标标志200个;引导60家企业建立实施标准体系。

三、工作任务

(一)调查摸底,分类指导

充分发动各县局、分局结合源头监管工作,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全面调查我市工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特别要了解我市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家级标准化活动的现状和潜力,2006年5月份前列出重点企业名单,并保持不断更新。根据各类企业实际,进行分类指导,针对性开展标准化服务工作。

(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家级标准化技术活动,抢占标准制高点

1.组建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申报标准制定项目

组织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申报组建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标准工作组),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项目计划,获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参与权。2006年组织合肥华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组建国家

级标准化技术组织。

2.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从标准化角度提供服务

主动与现掌握的以及通过调查后增加的重点企业联系,提供必要的政策信息、综合协调以及标准化专业服务,这些企业提出的服务要求,均应无条件满足。2006年计划帮助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主持制定10-15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奖励细则,真正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紧密围绕促进“工业立市”的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获奖资格审查及奖金办理兑现程序。既要简化工作程序,又要科学规范,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真正推动工业立市。

(三)推进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提高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科技战略,是促进技术进步、打破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措施。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是一种廉价的、快捷的技术引进,也是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顺利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2006年起,我局将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采标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推进该项工作的力度,针对企业及基层质监局不了解采标产品有哪些,不知采标工作从何下手的状况,将结合我市八大工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产品,编印《合肥市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指导目录》,加大对采标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力度,彻底改变原来采标工作的盲目性,快速提高我市工业产品采标的数量。2006年全市计划

申报采标标志10个。并逐年翻番,不断提高本市采标产品的数量和质量,5年后我市企业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标志数力争达到200个以上,通过贯彻实施一项采标标准,提高一个行业技术水平,提高我市工业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针对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采用标准水平不高、基础性工作薄弱等现状,积极指导这些企业采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用5年左右的时间,帮助500家以上中小型企业制定产品标准。以园区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帮助60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克服单一产品标准的不足,建立实施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之配套的标准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的标准化管理,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市局、分局、县局都要加强对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明确具体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任务下达,实行目标考核。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应层层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进行效能督察,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各方力量

在与相关部门搞好配合的同时,积极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

单位的联系,建立标准化专家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工作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三)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服务能力

现阶段的工业标准化工作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标准化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并不断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研究。我局将积极发挥市局WTO工作组的作用,及时搜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信息,结合我市工业实际,开展针对性研究,并重点加强对基层局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创建良好工作氛围

利用“3.15”、“质量月”、“送法到企业”等多种形式专题活动,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社会媒体广泛宣传,让相关企业了解奖励政策,了解我局的相关职能,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与我局的沟通,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

(五)加大标准信息公开和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率

合肥高新区:全力实现绿色崛起 篇7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合肥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区现有入区企业3000多家, 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 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余家, 境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50余家, 其中, 园区孵化培育上市公司12家。

面对“十二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重任, 合肥高新区将“发展低碳经济, 打造绿色园区”列入发展战略, 将努力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全力打造融科技、产业、人文、山水于一体的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劲, 高端产业发达, 国际化水平较高、城市功能完善, 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科学规划, 成绩斐然

发展低碳经济, 离不开科学规划。结合区情, 合肥高新区制定了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旨在促进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 加速高新区绿色崛起, 通过创新能力建设, 率先探索低碳经济之路, 力争用10~15年的努力, 把园区建设为高科技产业生态改造样板区、低碳新兴产业示范区、创新要素汇集区、技术标准引领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开发区。同时, 高新区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低碳经济的综合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清洁能源供应和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减碳技术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巨大进展。

目前, 高新区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一定的承载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区内成长起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一系列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市政节能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日益受重视的情况下, 合肥高新区正努力打造一个占地1, 454亩、总投资约为4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依托良好的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优势, 吸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聚光跟踪技术产业应用、太阳能照明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热泵等新能源项目入驻, 逐步形成光能、风能及节能技术应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到2015年, 合肥高新区将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GDP能耗达到0.12吨标准煤;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下降至2.8立方米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低于2.06吨/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低于0.3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91.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7.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 全区建设用地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大于30亿元/平方公里;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其中单位GDP的COD、SO2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达到0.05千克/万元、0.1025千克/万元和0.105千克/万元;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低碳经济达到一定水平,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削减率大于29%,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4%, 节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大于55%。

将“绿色招商”进行到底

2010年9月20日, 在安徽省环保厅、合肥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 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批准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年度总结、绩效评估和考核验收中纳入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 从而成为安徽省首家获批创建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区。这既是一份荣誉, 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按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等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根据各园区特点从低碳产业、低碳生产、低碳产品、低碳生活等方面着手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如果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比作是高校中的清华或北大, 合肥高新区目前只是参加完‘中考’, ”合肥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勇这样形象地解释, “成功进入重点高中之后, 接下来只有经过几年的努力, 参加‘高考’才有机会走进清华、北大, 拿到国家三部委授予的生态工业园区称号。”

面对这一目标, 合肥高新区人信心百倍。为了实现“绿色招商”, 合肥高新区严把环境大门,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门槛, 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一律拒之门外, 同时鼓励并扶持区内秸秆发电、污水处理、节能照明、新能源发电、空气检测等环保节能产业做大做强, 对传统产业加大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力度。

为了将“绿色招商”的理念贯彻到底, 凡是不符合高新区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 即使是世界500强企业, 过亿项目, 也被高新区婉拒门外。

在企业生产方面, 高新区全力推进区内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始终如一地贯彻这样的理念多年后, 目前, 合肥高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236家, 占安徽全省的18.3%, 经认定软件企业216家, 占全省的70%, 国家、省、市创新型企业86家, 占合肥全市的70%以上, 20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 阳光电源、科大立安、四创电子、量子通信等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成功应用于嫦娥探月工程、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

据统计, 全国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 而发展较好的合肥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仅有0.3吨左右, 约低于全国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水平的30%。这些创新平台, 为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利用这些创新平台, 高新区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产业链, 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生态链, 针对主导生态链缺损部分, 通过招商引进关键补链项目, 把工业链发展成生态链。

“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承载基础, 因此可以说, 合肥高新区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优势。”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 这些科技成果取于园区也用于园区。目前, 合肥高新区正在运作一项工程, 即将部分大型屋顶变成光伏发电站。在合肥高新区阳光电源产业基地, 一套自主建设的700kWp光伏并网试验电站已成为合肥市可循环再生能源利用的亮点工程。该电站在发挥其生产试验设备功能的同时, 每年可发出60多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 相当于24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 可减排二氧化碳500余吨、二氧化硫4.7吨、氮氧化合物7.8吨。

届时, 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兆瓦。对于屋顶发电站的建设, 有关人士认为, 这是“企业主动承担推动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和重要举措, 是合肥市和安徽省高科技普及教育的活教材。”

可见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能诞生高科技项目, 也会最先受惠于高科技项目。

2007年12月, 安徽省首家城市污泥焚烧项目在合肥天源热电有限公司投入运行。公司将目前运行的2台75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后用于掺烧污泥。此项目以原煤为主要燃料, 以污泥为辅助燃料, 解决了污水处理厂的一大难题, 同时也是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提升了合肥市整体的城市形象, 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国祯环保公司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处理城市污水。目前国祯已承建和参与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达300多项, 形成了从投融资到工程建设, 从设备研发制造到设备集成, 从污水处理工艺的开发到中水回用, 从污水处理设施的托管运营到BOT、TOT等投融资项目运作的完整的污水处理产业链。

低碳发展八步走

对于高新区来说, 低碳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的游戏规则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群雄逐鹿, 谁能把握这次机会, 找准切入点, 就能赢得先机。对于未来, 合肥高新区给自己确定8个努力的方向。

一是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发展光热利用产业, 扶持骨干企业, 加快产品开发和更新换代, 支持平板型和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生产, 适应建筑一体化要求。发展光伏产业, 集中力量打造“中国太阳谷”。开发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电池板自洁技术、并网发电技术、照明灯具与照明系统, 努力在关键性技术和工艺上实现突破。积极建设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稳步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发展风电产业。探索利用地热能资源。积极研发能满足环保和循环利用要求的地源热泵系列技术, 大力开发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等产品, 努力实现热泵产品全国领先目标。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二是用清洁生产理念改造传统产业。

使用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理论改造传统产业。扶持高效节能降耗产品以及节能新装备, 在金属、电力、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中推广应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工业余热利用技术、高效电机节能技术, 节约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减少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加快推进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衔接, 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率。抓好循环经济园区和企业试点, 形成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 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示范体系。建立废物分类收集体系,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完善“废弃物收集—处理—资源化”的产业链条。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 支持物资回收利用企业发展, 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有害废弃物的处置。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完善城区物流配送中心和县域产业物流中心, 形成一批辐射周边、流通全国的物流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引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 为物流业大发展提供信息支撑。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建设区域商贸流通和餐饮休闲中心。增强商贸流通业辐射能力, 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扶持一批餐饮品牌企业。发展一批大众化餐饮网点, 形成不同种类、不同特色、不同层次的餐饮聚集区。

四是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强化节能设计, 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新建居住建筑实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 鼓励应用地源热泵采暖制冷系统。严格节能监管。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尽快建立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鼓励低碳运行。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 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灯、节能电器。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计划, 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利用覆盖面。改造既有建筑。加快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进行节能改造。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工作, 逐步实现按热计量收费。

五是积极发展低碳交通。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 优化交通网络结构。制定城乡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公交线网, 逐步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及时开辟、调整、延伸公交线路, 扩大公交服务范围, 加大公交换乘枢纽建设, 努力构建衔接通畅、四通八达的公交布局, 初步形成快捷的综合性交通网络。积极建设现代交通信息系统, 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优化交通耗能结构。鼓励使用天然气、液化气、氢燃料等清洁燃料。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小排量轿车, 推进轿车油改气。鼓励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逐步减轻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压力, 实现城市交通低碳化运行。

六是发展低碳技术, 实施低碳教育。

支持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建技术研发中心,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按市场化运作方式, 推动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七是加大低碳宣传, 倡导低碳生活。

对全区大力开展低碳宣传, 积极制定宣传方案, 针对企业、居民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 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树立“低碳高新区”形象。对内强化舆论引导, 在重要新闻媒体进行系列报道, 刊播低碳城市建设的公益性广告, 引导居民在生产、生活、流通、消费各方面, 积极贯彻低碳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提高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 增强资源意识、能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 把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八是完善低碳政策体系。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8

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一是专利数量大幅度增长。截至5月底,全区专利申请量798件,同比增长209.3%,专利授权量1305件,同比增长432.6%。二是积极兑现知识产权补贴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133家的606个项目兑现了补贴资金78.95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突出。一是新增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安徽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的“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截至目前,该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3家,占全市75%;二是各类高企认定申报工作顺利。2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企专家评审,进入公示程序,占全市54%;64家企业申报合肥市高企认定工作,目前正在评审当中;三是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成果丰硕,24家企业通过认定,通过率为64.9%。

“新三板”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與券商签订了“新三板”协议企业已达27家。其中,2家企业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完成预备案,8家企业完成股改,正在开展券商尽职调查和内核程序,17家企业正在进行股改。此外,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160余家,20余家企业正在与券商积极洽谈,将在近期签署合作协议。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成绩突出。推荐38所等5家园区重点创新型企业申报科技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华宇网业、菱电冷却等102家中小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上半年高新区有38家企业获得创新基金立项,国家立项金额总额为2270万元,立项企业数占合肥市的比例达到52%。

合肥创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基本完成。目前“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工作基本结束,基础设施配套及项目引进按计划进行,即将全面交付使用。微电子测试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动漫渲染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已确定入驻。思科网讯、深圳腾讯、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完美时空等一批上市公司和重大项目纷纷落户,IBM、HP、盛大等企业正在洽谈入驻相关事宜。

上一篇:公司办公文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艺术生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