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表格(推荐8篇)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word文字处理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之一,它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是人们利用电脑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表格制作是在word排版中继文章排版之后的第二部分,在技能鉴定中占了较大的比分.而且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排版的基础上进行,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制作表格(规则表格与不规则表格)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表格的插入,表格结构的修改,表格的排版。
教学难点:表格结构的修改 排版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通过展示表格提出任务,在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讲授法:由教师讲解表格的基本组成,绘制表格的一般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呈现教学内容。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教学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
演示法:配合讲授法演示表格制作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操作过程。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练习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表格的技能。技能学习,一旦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就要转入练习阶段。
2、说学习方法
通过讲授、演示、练习,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认真听课,利用已学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课堂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以表格的实际应用性吸引学生
展示制作美观的表格两幅:个人简历表 课程表,点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给出本节课任务。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思考得出表格的组成部分,由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也正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第一个问题。
2、讲述新课,以一张表格的具体制作来引导学生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重点,包括难点问题的处理。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与
演示法相结合。首先由教师给出表格制作的一般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制作表
格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再结合一个具体实例来一步步完成表格的制作。这里所用教学时间大约为30分钟,(1)表格的组成
我们可以看出一张完整的表格由表头和表格体组成。表格体由一系列彼 此相连的小方框组成,每个方框均称为“单元格”。单元格中可以填入文字、数字和图形等数据信息。一系列的横向排列的单元格叫行,纵向排列的单元格叫列。
(2)向学生介绍制作表格的一般步骤: 01. 插入表格 02. 编辑表格结构 03. 输入表格内容 04. 排版 05. 输入表头
我们在做一张表格的时候一般采用这种步骤,但是其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穿插进行。(3)以一张表格为例,介绍表格的制作.第一步:插入表格
方法一: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用拖动鼠标的方法选择所需的行列。
方法二:通过“表格/插入/表格”菜单命令来确定表格的行列数。
方法三:通过“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工具按钮来制作所需的表格。
第二步:调整行高与列宽
引导学生分析表的特点,得出表格的第一列特别宽,其余各列宽度一致。向学生介绍调整列宽的方法:将鼠标移到所在列的纵线上,当鼠标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出现纵虚线,松开鼠标后,该列的纵线就移到了虚线位置,即可调整表格的列宽。其余各列难道还是用鼠标拖拉来实现吗?手动拖拉能做到各列一致吗?有没有其它更简便更准确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也能使学生更关注接下来要讲的“自动调整”功能:选择其余各列(不要将后面的段落标记选进去),选择“表格”菜单中的“自动调整”,在级联的菜单里面选择平均分布各列。
对行高的调整也是如此。
第三步:合并(拆分)单元格
继续引导学生去发现单元格与单元格之间的区别。有的单元格的行高是其余行高的两倍,有的单元格的列宽是其余列宽的两倍或是三倍。这个区别可以通过合并(拆分)单元格来实现: 选中要合并的两个或多个单元格(拆分的某个单元格),选择“表格”菜单上的“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命令。
第四步:输入表格内容:表结构定好之后,就可以输入表格的内容。
第五步:排版:引导学生去发现目前成形的表格,除表头外与样本中的表格还有什么区别。发现样本中的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是居中的,而现在制作成的表格没有居中;样本表格是有边框的,现在制作成的表格没有。所以要对表格体进行排版。首先使单元格中的内容居中。居中分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分别介绍其
方法并演示。其次是边框设置。在边框的设置中着重要介绍几种边框选项的区别和效果。
最后进行表头的排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表头的字体,字号,粗细,加哪种下划线。
四、课堂练习:通过学生亲历表格的制作过程体会制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写出插入表格的几种方法
2、如何使单元格中的文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居中对齐。
3、上机练习:(1)本班课程表(2)个人简历表篇二:插入表格说课稿
《横竖天地》——插入表格说课稿
教材分析: 《插入表格》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中的第11课,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表格菜单插入指定行数和列数的表格,并对其进行完善和美化,从而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的制作任务,为以后提出word高层次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大约保持20分钟左右,而且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知欲。
教学目标: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以《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利用表格菜单来插入表格,掌握合并单元格、在表格内输入汉字、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方法。
2、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表格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认识表格一些常用名词,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掌握合并单元格、在表格内输入汉字、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师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乐于学习;布置“小小交通调查员”活动,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想学;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组织小组协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使他们会学;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采用分层互补教学的方法,重点指导操作在困难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准备
学生一人一机,网络互通,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两份成绩单,通过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份是文字叙述,一份是表格。你们注意区分,然后回答出哪份的表现形式比较好?优势在哪里?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是表格。在回答表格优势的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提出问题:既然用表格可以有这样多的好处,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都应用了表格?学生举出许多案例后,本节课我们要帮助聪聪制作一个交通标志统计图表(如图11.1),你们有信心帮他完成吗?
二、新授
任务一:插入表格
(1)认识表格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认识表格”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关于表格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下,较快的掌握所学知识,最后通过抢答赛的形式巩固这部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插入表格
走在大街上你知识哪些交通标志?通过帮聪聪制作这份《交通标志统计表》,以后就要注意这些交通标志。老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激发社会责任感和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
②教师出示表格,师生共同讨论此表格的行数、列数。然后请学生参照p31,自己学习“插入表格”的方法。教师询问自学结果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③信息反馈:学生汇报自学成果。中等学生说说制作《交通标志统计表》的具体步骤,优等生补充,差等生在教师机上向同学们演示。争取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还体现了分层互补教学的优势。
任务二:合并单元格
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会根据需要将几个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比如将第1行第1列的单元格和第2行第1列单元格合并,该怎
么做呢?教师抛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最终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任务三:输入文字
鉴于学生已经会在空白文档中输入文字,教师可让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实践总结出具体办法,可用鼠标、键盘来实现光标在单元格内的跳转,再而比较出相对简便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学习不止、探究不止。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业:制作一张本班的《课程表》
板书设计: 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资料,通过对比使学生知道表格的优点是醒目、明确、便于查找和比较。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表格,然后再带他们到米琪俱乐部里看看米琪提供的其它各类表格,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2 欣赏导入,讲授新课
交通状况调查表
对象 职业 交通工具 每天在路上的时间 感觉交通拥挤吗?
自己
妈妈
爸爸
②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讨论此表格的行数和列数后,请学生参照书中“插入表格”的具体步骤,自主学习。篇三:制作word表格说课稿
《word表格操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湖南常德的计算机教师蒋群艳,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说课的题目是《word表格操作》,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对本次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陈建军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章第3节的内容,从教材地位上来看,它是word 2007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表格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说实用性很强。我将制作求职简历作为本次课的终极目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对表格知识进行了一些取舍,通过分层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最终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操作方法。本次课也为下一节《图文混排》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章前两节的内容,有一定的文字处理基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实践,讨厌理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2.能根据实际需要修饰表格。
(2)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3.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以上三维教学目标,从整个教学内容来看本次课需要突出的教学重点是:表格创建、编辑与修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表格编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以及如何把表格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一次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我采用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表格的相关操作时,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实训目标,并采用多元激励的评价方法来完善课堂,充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实训教学特色。我将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大家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本次课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课共两学时,我将本次课划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并将不同的教学手段应用其中,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约5分钟;教师演示讲解,理清思路约15分钟;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约60分钟;成果展示,课堂评价约10分钟。
(一)首先我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引出课题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始的导入环节, 我先向学生展示一组招聘会现场的火热求职画面,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求职者手中都拿着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想让学生体会到求职简历的重要性,引出本次课题,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接下来我将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看,一种是文字形式,一种是表格形式,,并向学生提问: 这两种形式哪种更直观、有条理呢?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表格的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接下来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表格,并让学生欣赏我收集的表格实例,仔细观察这些表格的形态和特点,通过以上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教师演示
接下来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向学生演示创建表格的三种方法。演示法简单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第一种方法是快速创建,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创建表格,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最多只能创建8行10列的表格。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插入表格”按钮、输入行列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灵活,对行列数没有限制,是我们创建表格最常用的方法,建议选用这种方法来创建表格。第三种方法:用“绘制表格”按钮来绘制表格,这种方法灵活随意,但适合有绘画功底的人,可以辅助使用。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听完老师讲解后,学生已经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进入到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环节,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为了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我采用分层拓展、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任务驱动。首先,我选择了一个最基本的表格实例“班级值日表”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个任务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速度争夺赛”,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并获得智慧勋章一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一创建班级值日表圆满完成。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来创建一个带有斜线表头的学生成绩表,这个任务比任务一稍复杂一些,包含的知识点是绘制斜线表头,我们来玩一个“找找看”的小游戏,看谁能最快找出“绘制斜线表头”按钮,最先找出的同学举手示意,并让他作为其他同学的小老师上台演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小组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成绩表。最先完成的小组每个成员颁发智慧勋章一枚,以鼓舞士气。
至此,任务二创建学生成绩表基本完成。
(四)合作探究,终极挑战
接下来我们再增加一点难度,进行任务三复杂表格“求职简历”的制作。这个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比如编辑表格中的“合并拆分单元格、单元格高度宽度的设置、单元格内的文字对齐方式、文字方向”,修饰表格中的“行高列宽、边框与底纹的设置”等,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本任务的技术难点是:单元格的合并与拆 分、表格行高列宽的设置以及边框和底纹的设置,这些也是本次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有些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让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请已经找到操作方法的小组同学去指导他们,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解决了不少难题。
此外,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准备有“神奇魔盒”,里面放有本次课的分布图解、教学视频和大量求职简历模板,以供学生随时求助并触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个性化求职简历。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当遇到所有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及时演示讲解,帮助学生解答难题,通过以上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五)成果展示,体验成功是本次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将求职简历制作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上进行展示,每组作品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共同选出每组最优秀的作品进行打印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至此已经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进入到课堂评价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本次课教学的满意程度,我特制作了一张课堂效果评价表,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让学生能够对本次课进行查漏补缺,找到自身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这张课堂教学评价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情况十分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在掌握本次课的基础上表格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给学生布置了如图所示的课后作业:“付款审批单”,因为这个表格几乎涵盖了表格操作这一节中的所有知识点,试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下面我说一下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反思本次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并采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分层教学法,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任务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本次课全部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四:使用word制作表格说课稿
《使用word制作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长春公关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孙慧霞,我说课的题目是使用word制作表格,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使用word制作表格这一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第4章第4节,它是word 2003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对表格知识进行了一些取舍并与我校德育科研课题感恩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表格知识制作感恩实践记录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渗透了德育理念。通过任务引领,拓展的方法,最终让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本堂课的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章节图文表排版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确立了三个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创建表格、编辑表格以及对表格修饰的操作方法
(2)我把能力目标确定为: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通过表格知识的学习进行知识迁移后形成实际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
a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感恩的德育渗透
3、教学重点:
从整个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表格的创建、编辑与修饰的方法
4、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表格编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其实本堂课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把表格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下面我说一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
对于一堂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采用了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介绍表格的相关操作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采用对任务进行分层扩展法,完成实际训练。在最后,我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激励学生,我试图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说一下学法:
大家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建构有效的课堂,本堂课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团结协作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下面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首先我通过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始的导入环节, 先向学生展示两个材料,分别是文字形式和表格形式的感恩实践记录表,并向学生设问: 这两种形式哪种更直观、清楚呢?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表格的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欣赏我为学生们收集的表格实例,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表格?通过以上对比和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的课题
(二)在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
接下来我以感恩实践表为例介绍表格的制作方法,进入到任务驱动学习环节,通过分析,我和同学们把制作感恩实践表的过程细化为3个任务,依次为创建表格,表格的编辑,表格的修饰
有了基本表格,如何进行编辑呢,就进入到任务2:编辑表格: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互帮互助来完成,这个任务涉及到知识点较多如:表格的行高列宽、单元格的拆分合并,表格斜线表头的设置等,这些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有些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让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请已经找到操作方法的小组同学去指导他们,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解决了不少难题,当所有同学都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通过以上方法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接下就是如何对表格进行美化,进入到任务三修饰表格:这个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表格的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我主要采取学生演示,自学汇报的方法,让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作为小老师的角色分别到台前为其它同学讲解,通过自学汇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通过整个任务驱动环节,学生完成了表格知识的学习。
(三)完成任务,落实技能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我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制作本堂课的基本任务感恩实践记录表,从而落实表格操作的技能。
(四)任务拓展,分层提高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出新课改,根据学生差异性的不同,我又根据难易程序设计了任务拓展,分层提高这个环节,我为学生准备了4个选做表格:分别是公关学校作息时间表,个人简历 表、电脑装机配置单、冬奥会奖牌榜、,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任选其一,进行制作,并鼓励学生在样表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通过任务拓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再一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作品展示,体验成功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将作品制作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上进行展示,每组作品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共同选出每组最优秀的作品,进行现场打印,被选中的同学纷纷上台进行讲解,争夺最佳作品奖,作品将被粘到学校作品展示栏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成就感。
(六)鼓励表扬, 多元评价
在老师点评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法,除了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外,我对学习表现积极主动、操作技能熟练的学生给予赞赏性评价;对于基础较差,但操作过程认真规范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方法独特作品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性评价(如台前展示,现场打印,操行评定学习加分等)
(七)课堂总结,日积月累
在总结环节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再加以补充,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积累卡”的填写,使学生即回顾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达到了日积月累的目的。
(八)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我依然设计了4个选做内容:分别设定为:班级值日生表、班委会成员表、学生值岗表、2011年的日历表。试图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追求简单,清楚,提纲锲领
六、课件:
我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以方便学生自学,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的详细内容:在课件中分别列举了任务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资源,课件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还给出了表格制作的相应方法和技巧,以方便学生自主探究。
六、下面我说一下教学反思:
大家常说:做中教是真教,做中学是真学,反思本堂,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围绕任务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篇五:编辑表格说课稿
编辑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固镇县濠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仲莉莉,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编
辑表格》,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我说课的内容。说教材, 说学生,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说学法,课时安排,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安徽省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零起点)第一册第四
章第4单元第2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创建表格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修饰学会对表格进行一定的编辑,使表格更加美观、大方。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编辑,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
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由于表格在生活中的使用机会比较多,它是文字处理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
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由此可见,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 的后续学习。
二、说学生:
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
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学会对表格进行编辑,如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等。
(2)学会对表格进行完善,如设置行高和列宽、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
2、能力目标: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windows的相关操作,基本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图片处理
等操作,也初步学习了简单word表格的创建,在这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表格的设计水平,做出自己满意的表格。
3、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教学重点: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
教学难点:单元格合并调整、修饰。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学生已经熟悉了word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用纸和笔绘制表格,故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课件演示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入手来寻找用计算机这样的媒介来制作表格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
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有时间的同学完成本组的任务基础上还尝试去做参考资料的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六、说教学环境与课时安排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软件word、课件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5分钟)。
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5分钟)
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份课程表样例给学生看。让学生和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对比一下,两个表格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一个设计更合理一些?同学们会发现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的行高和列宽不适合文字的大小而且表格中的文字也不对齐。那么我们可以调整吗?怎样调整?在教师的启发下,在一个个疑问中,引出本课课题---编辑表格,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
望
第三步 自学尝试(20分钟)
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操作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1)如何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完成任务1)
(2)如何调整行高列宽?(完成任务2)
(3)如何设置文字对齐方式,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完成任务3)
要求学生相互研究,共同尝试操作。
教师行间查视,及时给予指导。
第四步:反馈(5分钟)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归结操作注意点:
①设置表格文字格式,要先选中单元格。
②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还可以在表格属性中设置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第五步、作品展示,经验交流与总结。(5分钟)1.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教师机展示一下总结的作品与具体操作技能和方
法。2.八、布置作业
课本123页,实践创新1,2两题是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
1.1 教材内容
本次说课内容“Word表格制作”选自《信息技术基础》[1]第四章第九节“表格制作”中的内容。
1.2 教材分析
表格制作是在Word排版中继文章排版后的第二部分内容, 在技能鉴定考核中占有较大比重, 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节课内容在学生掌握Word排版的基础上进行, 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并对卫校学生以后的电子办公和职称考试等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教师计划将第九节内容分3个学时完成, 本次说课内容是要在第一学时完成的。本学时主要讲授两部分内容: (1) 插入表格的两种方法; (2) 编辑、修改表格和单元格, 单元格区域选定, 表格移动和缩放, 表格插入, 改变表格行高和列宽。其中绘制表格、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对齐方式和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调整到第二学时。
增加两个知识点: (1) 表格的元素; (2) 表格数据的输入。
1.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表格中的元素。 (2) 学会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和“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表格”对话框建立表格。 (3) 学会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编辑 (行、列的插入、删除) 和格式化的操作。
(2) 能力目标: (1) 具备在文档中建立表格的能力。 (2) 能对表格进行格式化操作。
(3) 情感目标: (1) 通过学生对表格的修饰,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4)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新理念, 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4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菜单插入表格。将其确定为重点的依据为只有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 才能在Word中很方便地生成各种表格, 完成更复杂的排版。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教学法来讲解并突出重点。
1.5 教学难点
掌握表格的调整及增删行列的方法。因为表格在调整操作时容易错位, 通过教师演示、请个别学生上台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3个层次来化解难点。
1.6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2 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主要采取以下3种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
通过展示表格提出任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 了解插入表格的方法, 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讲授法
由教师讲解表格的基本组成, 插入表格的一般方法和对表格的简单编辑。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教学内容, 可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内容, 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讲授中师生进行交流, 相互作用, 相互强化。
2.3 演示法
配合讲授法演示表格制作的过程和对表格的编辑操作, 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 以便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 通过演示, 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说学法
3.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我校一年级护理班学生。
(1) 由于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学生一人一机, 兴趣较浓, 教师讲解后,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练习效果很好, 接受能力也较强。
(2) 在学习本课前, 学生已较系统地学习了Word文字录入、编辑、格式化、简单排版等基本知识, 能较快地输入汉字, 对工具栏、菜单的使用有一定基础, 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技能上的铺垫。
(3) 本班共有学生57人, 在中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的有53人, 占93%;学习过表格制作方法的有17人, 占30%;能做出表格的有8人, 占14%;知道Word表格制作基本概念的有47人, 占82%。由此可以看出: (1) 该班虽开设过相关课程, 但关于表格制作的授课较少;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水平不高。
(4) 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较差, 不能学以致用, 且学习方法欠妥。
3.2 学法
(1) 小组讨论法:以基础较好的8名学生为主,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在完成课堂任务时互相讨论, 互相帮助, 共同学习, 以达到相互交流, 增强与他人合作意识的目的。
(2) 体验探索法:在完成课堂基本任务的前提下, 能运用已学知识对表格进行美化, 体验由此带来的美感。
(3) 练习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制作表格的技能。学生一旦对技能学习有了初步的理解后, 就要转入练习阶段。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纲要求,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4.1 组织教学 (1 min)
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开始上课。
4.2 复习提问 (3 min)
提问、评价。
(1) 键盘上有个Tab键, 它的名字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 对文档中的字符进行格式化时应如何操作?
设计思路:巩固旧知识, 同时新授课内容涉及以上两个知识点, 为本节课内容做准备。
4.3 导入新课 (讨论, 2 min)
展示制作精美的表格两幅:课程表、学生基本情况表, 讲述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给出本节课任务。
设计思想:
(1) 通过欣赏精美的表格,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2) 营造氛围, 用“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制作表格的欲望。
4.4 新课教学 (30 min)
(1) 教师直接讲解表格元素 (行、列、单元格, 约2 min) , 并引导学生分析表格, 得出表格的组成元素;学生判断给出表格有几行几列 (巩固基本概念) 。
设计思想:因为这几个概念较简单, 直接结合一张表格讲解即可。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建表格 (插入) 的操作步骤。方法1:使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方法2:使用对话框创建表格。主要使用的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约12 min) 。学生:自己制作、分组交流, 完成课程一开始给出的任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解疑、辅导, 对学生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做出反馈, 或播放相关的视频。
设计思想: (1) 先完成较规则表格的制作, 然后再制作较复杂的表格, 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2) 本环节是利用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亦为本节课重点内容之一。 (3) 播放视频, 对辅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再进行讲解, 突出重点。 (4)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5) 通过分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方式, 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 教师提问:在空表中应输入什么内容?学生回答 (定位—转换输入法—输入内容) 并输入表中的数据 (约1min) 。
设计思想:文字输入是以前要求掌握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只需对个别提醒。
(4) 授课的主要内容是编辑和修改表格内容, 其中包括: (1) 选定; (2) 表格的移动和缩放; (3) 表格的插入; (4) 改变行高和列宽。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法和总结反思法, 约需要15 min。教师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 请学生上台操作, 对其做出肯定评价, 指出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 并布置新任务。同样可以根据情况播放相关操作视频。学生对表格进行调整,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解疑、辅导。最后学生作总结, 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设计思想: (1) 通过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请学生上台操作, 学生操作总结3个层次化解难点。 (2) 本环节亦是利用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为本节课难点内容之一。 (3)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4.5 应用拓展 (6 min)
(1) 对课程表进行格式化操作, 样式不定。小组内、小组间展示, 比较哪个小组做得最好。采用体验探索法 (约4 min) , 教师不指定具体格式, 让学生自由发挥, 互相评价。
设计思想: (1) 本环节为掌握情况较好、操作较快的学生设计。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自己美化表格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同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 作品展示, 教师进行总结 (约2 min) 。小组间、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 互相学习, 找出不足, 共同进步。
设计思想: (1) 展示各自作品, 进行课堂评价。 (2) 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4.6 课堂练习
完成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布置的任务。
4.7 新课小结 (2 min)
通过板书,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了解如何创建表格, 通过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和“插入表格”对话框来完成。另外, 我们还学习了表格的移动、缩放, 行、列、单元格的选定、删除、插入, 以及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4.8 课后作业 (1 min)
(1) 理论作业: (1) 写出插入表格的几种方法。 (2) 增加、删除表格中的行列数时应如何操作?
(2) 上机练习:制作本班课程表并保存至本人文件夹中。
4.9 教学后记
从得、失、改3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思路: (1) 对教学效果进行预设。 (2) 从得、失、改进措施3方面进行反思,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5 板书设计
因为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板书较为简单, 只列出教学内容框架, 方便学生梳理新知识, 便于教师进行新课小结。
关键词:Word,表格制作,说课设计
参考文献
《斑羚飞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教材有以下特点
(1)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且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同时能让学生在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洗礼。这篇教材既是当前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伸,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求。
2.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
(2)情感目标
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 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学生反复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3.指导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做预习笔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三、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预习法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个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通过预习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交流合作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5.积累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如在本课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问题:“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景物烘托气氛的写作方法,为作文写作积累方法。
6.拓展法:使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培养联想能力,如由“从‘镰刀头羊 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7.以读促写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语言丰富,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学完本课我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本文后的体验﹑反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整合。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组织:
课前预习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为研读作准备。
1.导入新课
由大连公交司机黄志全的故事导入(故事情节:黄治全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作的三件事)情景渲染导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作者
2.整体感知
扫读整体把握
(1)题解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
(2)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查工具书加以掌握。
肌腱(jiàn)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娴熟(xián) 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1iá) 炫目(xuàn) 斑斓(1án)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对峙(zhì)湛蓝(zhàn) 坠落(zhuì) 苍穹(qióng)
(3)结合课文解词
A.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B.进退维谷:维,文言虚词;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
C.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
D.迥然不同: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E娴熟:熟练。
F.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以上内容课件展示)
(4)自由朗读课文读
要求:
①要用流利的语言有感情的读。
②领会文中的生动的词句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增强语感,检查预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
3.问题探究
(1)当时斑羚羊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几次描写美丽的“彩虹”是为了真是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
(3)找出描写镰刀斑羚羊的句子,文中重点抓住那些进行描写?在这种环境镰刀头羊表现如何?
(4)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
(5)从斑羚羊飞渡的事件中,从斑羚羊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贵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相启发,在议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疑难。激发探究的兴趣,培养自学和表达能力,突破重点。
4.研读与赏析
(1)研读课文。要求:运用圈点法,全出你认为重点的内容。
(2)小组讨论欣赏: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生动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析欣赏斑羚羊飞渡的情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斑羚飞渡时的画面,同时指名学生看画面抓住关键动词复述,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学习斑羚的种族精神。
(4)学生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1.通过朗读诵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2.回应课时的问题,培养概括和表达能力。
3.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5.拓展延伸
由于人类的滥杀滥捕,造成野生动物的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请从你的身边搜集材料,写一篇有关野生动物作文。
设计意图: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效果
1.通过字词训练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巩固;
2.通过让学生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生动,积极活泼,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华师大版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电子表格入门”的第1课时的内容。这一章(即“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六大模块中必修课模块的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本节课又是这一章第一节的第1课时,既是引入课,又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之一,因此,要求学生人人都能顺利完成这部分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电子表格软件的作用;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2)学会Excel2000的启动、新建与保存以及编辑工作表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动脑、动手技能,会应用电子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讨论和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感受中学会电子表格的建立、保存以及基本的编辑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交流互助的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Excel2000的工作界面及编辑工作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
编辑工作表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学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尝试,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促进学生从愿学、会学、乐学向善学方向发展。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简单易学)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重在突出信息技术的学习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在领略精美CAI课件的同时,感悟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也适时的在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助、协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引入
首先通过展示一组具有音乐、色彩,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各种表格画面来导入“电子表格入门”的学习。人们常常使用各种表格搜集和发布信息。但是用人工来进行统计和计算往往相当烦琐,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Excel2000,它就是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说明学习电子表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顺利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什么是电子表格以及电子表格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Excel2000的启动与工作界面
它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形式来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对启动步骤、工作界面、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知识点一一对照落实,为后续的教学扫清概念上的障碍。
在介绍Excel的工作界面时,还要注意以学生以学过的Word界面联系,以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克服陌生感。向学生提示Word和Excel都是Office的套装软件之一,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一样和类似之处,帮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顺利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来。
2、新建与保存工作簿
新建工作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重点介绍第二种“利用系统提供的模板,建立一个新工作簿”,保存的方法与Word类似。
3、编辑工作表
这部分的内容既是本次课的重点、难点,也是本章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亲手参与、互相帮助、赏识激励等方法,使每位学生学会编辑工作表的基本操作。重点示范:
1)选定单元格并输入数据
2)运用“填充柄”输入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的输入
3)选定一行、选定一列、选定整张工作表的操作
4)插入/删除一行、插入/删除一列、插入/删除一个单元格的操作
5)合并单元格并向其输入数据的操作
4、课堂实践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为班级新建一个工作表——《学生成绩统计表》,并按要求新建与保存工作簿、编辑工作表。此过程重在通过任务驱动,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三)归纳总结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反馈: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困惑?
(四)巩固应用
1、课后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Excel文件、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之间的关系?以巩固课堂的知识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xx的计算机教师xxx,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说课的题目是《Word表格操作》,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对本次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陈建军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章第3节的内容,从教材地位上来看,它是Word 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表格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说实用性很强。我将制作求职简历作为本次课的终极目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对表格知识进行了一些取舍,通过分层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最终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操作方法。本次课也为下一节《图文混排》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章前两节的内容,有一定的文字处理基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实践,讨厌理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
2.能根据实际需要修饰表格。
(2)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以上三维教学目标,从整个教学内容来看本次课需要突出的教学重点是:表格创建、编辑与修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表格编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以及如何把表格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一次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我采用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表格的相关操作时,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实训目标,并采用多元激励的`评价方法来完善课堂,充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实训教学特色。我将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大家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本次课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课共两学时,我将本次课划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并将不同的教学手段应用其中,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约5分钟;教师演示讲解,理清思路约15分钟;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约60分钟;成果展示,课堂评价约10分钟。
(一)首先我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引出课题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始的导入环节, 我先向学生展示一组招聘会现场的火热求职画面,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求职者手中都拿着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想让学生体会到求职简历的重要性,引出本次课题,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接下来我将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看,一种是文字形式,一种是表格形式,,并向学生提问: 这两种形式哪种更直观、有条理呢?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表格的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接下来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表格,并让学生欣赏我收集的表格实例,仔细观察这些表格的形态和特点,通过以上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教师演示
接下来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向学生演示创建表格的三种方法。演示法简单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第一种方法是快速创建,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创建表格,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最多只能创建8行10列的表格。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插入表格”按钮、输入行列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灵活,对行列数没有限制,是我们创建表格最常用的方法,建议选用这种方法来创建表格。第三种方法:用“绘制表格”按钮来绘制表格,这种方法灵活随意,但适合有绘画功底的人,可以辅助使用。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听完老师讲解后,学生已经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进入到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环节,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为了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我采用分层拓展、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任务驱动。首先,我选择了一个最基本的表格实例“班级值日表”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个任务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速度争夺赛”,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并获得智慧勋章一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一创建班级值日表圆满完成。
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来创建一个带有斜线表头的学生成绩表,这个任务比任务一稍复杂一些,包含的知识点是绘制斜线表头,我们来玩一个“找找看”的小游戏,看谁能最快找出“绘制斜线表头”按钮,最先找出的同学举手示意,并让他作为其他同学的小老师上台演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小组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成绩表。最先完成的小组每个成员颁发智慧勋章一枚,以鼓舞士气。
至此,任务二创建学生成绩表基本完成。
(四)合作探究,终极挑战
接下来我们再增加一点难度,进行任务三复杂表格“求职简历”的制作。这个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比如编辑表格中的“合并拆分单元格、单元格高度宽度的设置、单元格内的文字对齐方式、文字方向”,修饰表格中的“行高列宽、边框与底纹的设置”等,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本任务的技术难点是:单元格的合并与拆
分、表格行高列宽的设置以及边框和底纹的设置,这些也是本次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有些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让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请已经找到操作方法的小组同学去指导他们,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解决了不少难题。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当遇到所有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及时演示讲解,帮助学生解答难题,通过以上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五)成果展示,体验成功是本次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将求职简历制作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上进行展示,每组作品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共同选出每组最优秀的作品进行打印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至此已经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进入到课堂评价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本次课教学的满意程度,我特制作了一张课堂效果评价表,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让学生能够对本次课进行查漏补缺,找到自身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这张课堂教学评价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情况十分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在掌握本次课的基础上表格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给学生布置了如图所示的课后作业:“付款审批单”,因为这个表格几乎涵盖了表格操作这一节中的所有知识点,试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下面我说一下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反思本次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并采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分层教学法,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任务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具体明确,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统计和图表功能制作出研究性学习中的图表,使用事实来说话,提高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从教材处理上来看,刘超老师对这部分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把握的比较准确,重点和难点把握的比较到位,将新授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去看这份研究报告来调动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刘超老师从上课开始到11分钟左右将电子表格的基础操作知识点使用讲授法讲授给学生,避免了学生使用过多的时间在基本操作上为后面的重点操作留下足够的时间。刘超老师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和教师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输入问题还是比较好的方法。全体学生从14分钟才开始动手操作,通过电子表格画函数为后面制作图表作一个铺垫。但刘超老师在这里没有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这是本节课里不够严谨的地方。刘超老师从16分钟直接开始利用实际的案例研究,使用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获得现场学生的数据,通过利用这些现场的数据进行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从32分钟开始本节课小结。对于小结这部分我觉得有以下值得商讨的地方:1、小结时间过长;2、而且小结中有不少内容(如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本节课上课过程中没有涉及到;3、小结的内容和顺序不够严谨,不少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量偏大,从教学方法来看,刘超老师使用讲授法将一些次要的操作直接演示给学生看,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基本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任务,但也是由于本节课内容的量偏大所以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少了。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2听了刘老师的一节《表格数据加工》课,感触比较多。刘老师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刘老师用表格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一段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且用“我觉得”和“通过数据,我发现”进行比较,说明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这个例子不仅能很好地说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反思,体会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危害。
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然后作统计。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教师画抛物线,学生可以自主画其他函数图象。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刘老师将插入图表、排序、分类汇总的教学融合到画函数图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老师提问学生得出结果的方式,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四、值得探讨的问题:
1、时间有点紧迫,学生自主练习讨论时间有点短,气氛不是太活跃。
2、最后总结时也比较仓促如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效果会更好些。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3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超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超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已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超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超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具体就《项羽之死》来说, 学生们在高一时已经学过《鸿门宴》, 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而《项羽之死》记述了项羽一生的的最后阶段, 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 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 表现了他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壮谢幕!至此, 项羽这个形象在太史公笔下得到完满的诠释。对项羽形象的赏析有助于学生赏析推荐作品中的西门豹和大铁锤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对于选修课程的“诗歌与散文”部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 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基于此, 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梳理知识点,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疏通文义。
能力目标:学会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诗歌与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品读诗人、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从悲剧英雄项羽身上吸取失败的教训,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项羽之死》是一篇人物传记散文, 因而把握作品如何通过颇具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 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而如何把握诗歌和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写法, 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高中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项羽之死》是一篇自主赏析的课文。因而在教学中, 主要采取诵读法、自主翻译法、小组合作法、拓展探究法。将分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主要采用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和质疑法、小组合作法。第二课时重在赏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把握诗文塑造形象的区别, 主要采用比较阅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在难点的突破上, 引导学生结合史家的评论, 合作探讨并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 以造成多种不同认识交流和争论的局面, 充分利用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让学生自主形成有关结论。
四.说教学过程
《项羽之死》虽是自主赏析课文, 但篇幅较长, 也是《史记·项羽本纪》最精彩最荡气回肠的一幕, 因而课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疏通文义和理清故事情节。分为四个步骤: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标注通假字。二是边读边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 大致疏通文意。三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义设疑、解疑, 难点词句由小组提交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四是理清文章脉络, 复述故事情节。而赏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放在第二课时。
导语: (多媒体显示项羽图片并配项羽生平的文字)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 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 《鸿门宴》中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胸无城府、暴躁易怒、骄傲自大、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缺乏政治头脑等) 这样的人是“英雄”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是”) 可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入给历代帝王作传的“本纪”中, 并且把他放在《高祖本纪》之前。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讴歌项羽, 把他称之为英雄豪杰、西楚霸王。最脍炙人口的诗则是李清照的《咏项羽》诗云:“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在李清照的眼中, 项羽是“人杰”, 是“鬼雄”, 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本节课将通过《咏项羽》诗与散文《项羽之死》对比阅读, 来把握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按照教学流程, 整个课堂我预设了4个大问题 (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1.想一想:李诗评价项羽生时是“人杰”, 文中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杰”?作者是如何塑造项羽的“人杰”形象的?
这一环节我将用吕良伟主演的《西楚霸王》中的一小段视频, 设置情景, 形象化地再现四面楚歌之际的“霸王别姬”。并提问:四面楚歌之时, 项羽惊而起, 起而饮, 饮而歌, 歌而泣。慷慨悲歌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项羽? (明确: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 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 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 哀叹时运不济, 诀别名骓美女, 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进一步提问:“多情善感”似乎不应是英雄所为, 项羽还能堪称“人杰”么? (明确: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处。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 文中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泣数行下”, 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的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 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而“东城快战”则尽显其英雄本色。)
三问: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 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 (明确:东城快战中, 项羽三次出战, 第一次他“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第二次“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第三次“驰, 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这一段在对比衬托中, 太史公用精彩的语言、动作和场面描写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无人匹敌、气势如虹的战神———项羽。但快战之前, 项羽则放言“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表现了他的极端自负而不自省。)
概括:项羽的“人杰”形象———骁勇善战、多情善感。 (语言、动作、场面描写、对比衬托)
2.说一说: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呢?李诗为什么说项羽死了也是“鬼雄”?
(明确:在“别姬”时“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 面对死亡, 却毫无惧色。“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 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 寥寥数语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声。“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敢”, 而是“不愿”。面临一线生机, 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 而选择了慨然赴死。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战场, 涤荡秦军。而一旦意识到自己对不起人民时, 选择了立即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才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本色。他死了, 也必为“鬼雄”。)
拓展延伸:结合文后四首诗讨论, 项羽到底该不该过江东呢? (可以评价诗歌的观点, 也可以有自己的新看法,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多媒体补充:易中天评项羽之死———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 项羽死得壮烈, 死得英雄, 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 泣鬼神, 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 为之洪波涌起, 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 他的死, 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概括:项羽的“鬼雄”形象———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手法)
通过赏析全文, 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总结项羽形象:司马迁将自己爱、怜、怨、恨, 以至满腔的血全部的泪融注笔端, 谱写出这一曲英雄悲歌。项羽是一个多情善感、骁勇善战、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而又极度自负之人。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 潸然泣下, 悲歌慷慨痛别佳人。以数十击数千, 当者披靡, 斩将刈旗。身处绝地, 杀人无数, 放言此天亡我, 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 善战之能激荡天地。乌江岸边, 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 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 实知耻重义之人。
3.比一比:李清照的诗歌《咏项羽》和司马迁的《项羽之死》都塑造了项羽的形象, 二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同样是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但诗歌与散文创造形象的手段却大不相同。李清照的《咏项羽》给我们一个印象或者是结论:项羽是“人杰”, 是“鬼雄”, 他“不肯过江东”展现了人格的伟大。而《项羽之死》则通过具体描写项羽的语言、行动、神态等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项羽的英雄形象。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 说:“意喻之米, 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由此可见诗文塑造形象的区别:a.诗歌的形象更注重提炼和升华, 散文形象着眼于具体逼真。b.诗歌形象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而散文形象则更明白显豁。)
4.研一研:探究项羽悲剧产生的原因, 真如项羽所言“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吗?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多媒体补充太史公和刘邦、韩信等人对项羽的评价)
【关键词】音乐;小学;小螺号;说课
一、说教材
《小螺号》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专题是“东海渔歌”,共有四首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生活的情趣。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小螺号》是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二段体儿童歌曲,歌词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第一乐段曲调规整,描绘了大海上面的景色,第二段旋律舒展,优美,抒发了儿童热爱自然、生活的美好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海边儿童生活的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显得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体验节奏和力度的变化。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螺号》。通过模仿、创编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根据歌曲旋律进行大胆、自信的表演。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说说教学设想,本课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设计了“找海螺、听海螺、唱海螺、演海螺”四个环节,构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课堂。在这堂动听的音乐课中,我采取了手势引导法、视听法、体验感受法,通过这些方法营造让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将知识融于音乐,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也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说学法
接着来说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小组合作法、自主创编法,让学生在宽松又富有音乐味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掌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②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③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④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2.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以及能够自主编创歌词。
三、说教学过程
1.找海螺
①在课堂开始,教师播放音乐《小螺号》,学生律动。通过课前音乐创设音乐氛围,为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同学们,大海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浪花、柔和的海风、勇敢的海鸥,当然还有漂亮的贝壳和海螺。你见过海螺吗?学生:有,没有
②师:下面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歌曲一起到海边看看美丽的海螺。
(播放《小海螺》音乐,出示海螺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结合让学生认识漂亮的海螺,为歌曲情绪做好铺垫。
③师:这些海螺,有蓝色的、白色的、彩色的,各种各样,可好看了。你听,他吹起来了
师范唱:“茫茫的海滩……
宽阔的大海边传来了海螺的回声,请你们来扮演海螺的回声吧。
师范唱,生扮演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回声,提前解决难点“波音记号。“
④认识波音记号
师出示旋律,请学生生说说你认识旋律上的音乐记号吗?生:认识,不认识。
师比较演唱有波音记号和无波音记号的乐句,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波音记号,
请学生尝试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比较法,让学生分辨旋律中的波音记号,加深印象,接着通过音乐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波音记号,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⑤师:大海上那么多的海螺在大海妈妈的呼唤下都唱起了歌,你们听,有几只海螺在唱歌呢?
聆听全曲,找找相同的海螺音乐出现了几次
设计:通过找海螺,让学生熟悉两句旋律的音准,为进一步唱准歌曲做好准备。
生:两次
第一次,第二次
2.听海螺
①师:你们的耳朵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一乐句,注意歌声要轻快、活泼,认识滑音计划 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二乐句,说说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旋律不同,节奏相同
②第二次聆听,请在第一个海螺演唱的地方做举手的动作,第二个海螺演唱的地方抱肩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比较,让学生分析乐句。
3.唱海螺
师:第一次整体演唱
第二次分段指导
①说说小海螺吹起来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色?(4个)
请你试试:
第一乐句,海鸥听了展翅飞,怎么飞?(动作解决一字多音)
第二乐句,笑微微,动作解决一字多音,注意声音力度小 (微微笑,所以声音要轻一点)
第三乐句,唤船归,心情怎么样?怎么呼唤才能让船听见?(声音要传的远,注意声音位置、状态)
第四乐句,阿爸的心情,指导演唱急切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情绪引导、歌曲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唱好歌。
接着师唱,茫茫的海滩,
②吹螺号的小朋友,住在大海边,你能用歌曲中的歌词形容大海吗?
(茫茫海滩,蓝蓝海水)指导演唱,声音要抒情、优美,体现茫茫
第三次聆听,说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二部分,根据情绪、节奏分,
师:这样的歌曲格式成为二段体,第一部分情绪,活泼,第二部分情绪抒情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给歌曲分分段,从音乐要素上理解,体验要深。
③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4.演海螺
请学生表演唱
第一方案:男女生分别演唱第一、二段
第二方案:分乐句对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表演,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整堂课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参考文献
[1]祝菲.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1(1).
[2]邱媛. 初探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范唱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2).
[3]刘云秀.小学音乐《小螺号》课例分析[J].天津教育,2010(9).
教育学知识
个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