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日月潭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人教版日月潭(精选7篇)

部编人教版日月潭 篇1

文本教学解读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短文。全文注音,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识字、朗读并感受日月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文章以清晨、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1.识写生字。

本课生字要求会认15个,会写9个。这些字中,有几个字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见面机会不多。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边读课文边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朗读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盛、胜、央、童、境”,前鼻音“潭、隐、引”,注意“绕”读第四声。

通过多种形式读“日月潭、湖水、周围、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中央、光华岛、轻纱、童话、仙境、吸引、游客”等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例如:出示词语的同时出现相应的图片,学生可轮流读、抢读、赛读、开火车读。

变换语言环境识字。例如:读词语“潭水、湖泊、围绕、茂密、胜利、央求、小岛、华丽、纱布、儿童、环境、引导、客人”,找出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当中,“潭、湖、绕、盛、围、胜、华、境”均为形声字,教学时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部首)的方法识记字形,如;花—华、沙—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扩词练习,以帮助区分字义。

为了巩固识字效果,可以设计游戏活动。游戏一:抢摘“丰收果”,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读字,其他几个人找出字卡并用字组词。找得快、组词多的获得字卡,比比谁的收获大。

游戏二:看部分猜整体,两个同学合作,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另一个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猜是什么字。

指导写字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些能帮助认记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规律。如:“名、丽、华”是上下结构,“迹、展”是半包围结构,“批、胜、现”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应注意间架结构,做到规范、端正。对于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如“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丽、华、央”,都有关键笔画“一”,在不同的字中,位置不同。

2.朗读课文。

在学生现有朗读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读准轻声字“的”,应在熟读中形成“轻而短”的发声技能,进而读好短语和句子。如“美丽的小岛”“圆圆的太阳”“飘着薄薄的雾”。针对学生自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运用“跟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如:教师读“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学生跟读“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或者教师完整地范读一句话,学生再认真跟着读这句话。

3.背诵积累。

课文写得很美,课后习题明确要求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针对课文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在正确、连贯朗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如背诵第2自然段时,可以根据所描写的事物,按照“湖水”“小岛”“日潭”和“月潭”的顺序练习背诵。背诵第3、第4自然段时,则可以运用师生合作填空、同桌互扮小导游讲解等形式反复练习,直至完全背诵。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4.迁移运用。

课文中无论是大量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还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的,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第3、第4自然段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进而帮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3.学会仿照第3、第4自然段来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

4.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到日月潭的美,激发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激发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2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资料,扫清障碍

1.同学们,课前你们搜集到了有关台湾及日月潭的资料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呢? 要点:交流时,不求面面俱到,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

2.请看中国地图,哪位同学上台来说说台湾和日月潭的具体位置? 3.读文认字,并反馈。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让我们来读读这些生字(不同形式),谁还能扩词? 要点:注意读准后鼻音“盛、胜、央、童、境”,前鼻音“隐、引”,翘舌音“绕、胜、纱”,整体认读音节“约”。另外,注意“绕”读第四声。

4.出示“潭、湖、绕、盛、围、胜、华、境”。谁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特点? 要点:这些字均为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5.出示“日月潭、湖水、周围、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中央、光华岛、轻纱、童话、仙境、吸引、游客”等含有生字的词语及相关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

要点:学生可轮读、抢读、赛读、开火车读,增加识字的趣味性。6.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认字游戏,叫“看部分猜整体”。

要点:两个同学合作,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另一个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猜是什么字。

板块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

(1)谁来读一读自己最拿手的自然段? 提示: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同时相机正音。(2)谁愿意把自己觉得最难读的地方读一读? 提示:要重点指导读准轻声字“的”,在熟读中形成“轻而短”的发声技能,进而读好短语和句子。如“美丽的小岛”“圆圆的太阳”“飘着薄薄的雾”。

要点:针对学生自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跟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如:老师读“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学生跟读“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或者老师完整地范读一句话,学生再认真跟着读这句话。

2.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 要点:先帮助学生搞明白课文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板块三

感悟积累,迁移运用 1.读完课文聊一聊。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读完后聊一聊:自己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要点: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关注语言的准确与生动。2.争当导游讲一讲。

请同学们扮演小导游向游客讲解日月潭,先分组练习讲解,后派代表上台试讲。要点:提醒学生按照地理位置、来历、秀美风光的大致顺序讲清楚,讲完整。3.积累语言背一背。

课文写得很美,大家想背一背吗?

重点指导学生在正确、连贯朗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要点:①背诵第3、第4自然段时,可以尝试运用师生合作填空。如,“清晨。天边

,倒映在湖水中。”“中午,,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

。”②同桌互扮小导游讲解。

提示: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4.联系生活写一写。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仿照第3、第4自然段,也来试着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好吗?

要点:提醒学生仿照其中一个自然段练习写话。

板块四

整体观照,学写汉字 1.整体观察,发现规律。

“名、雨、华”是上下结构,“名”的撇起笔、撇下面的点和“口”的起笔竖都在竖中线上,“丽”的一横要写长些,要盖住下面的部分,“华”的“化”要在上半格;“迹、展”是半包围结构,“迹”先写“亦”,“展”的竖提左边不能多写一撇;“披、胜、现”是左右结构,“按”“现”左窄右宽,“现”的王旁下面一横化为提;“央”是独体字,中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书空。

部编人教版日月潭 篇2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学生 提供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子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班是个普通班。经过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对课文很熟悉,而且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1.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2.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用多种方式查阅资料,看看我国宝岛台湾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然后开个‘‘台湾知道少’’的展示会。 1.学生想更深更细地了解日月潭。

2.出示日月潭彩图,引导观察。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5.访说好句。

总结。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课文内容理解:朗读课文,体会日月潭的美。

(4)扩展阅读:解决课文疑问。

(5)创造性思维:制作图片。

八、帮助和总结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喜爱美丽的日月潭,我们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配乐朗读全文。

部编人教版日月潭 篇3

明 何红霞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

2、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所以“日”的意思是——(学生回答)“月”呢?“日”“月”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字——明。

二、学习“明”字

1、学生拼读,注意读准后鼻音。2、猜猜“明”是什么意思?并组词。

三、学习“鲜、尘、尖”

1、出示这三个字,学生认读。2、自由说发现了什么?

3、用这三个字扩词,小组竞赛,交流,评议。4、自读课文第一节。

四、举一反三,自学其他小节中的生字。1、小组合作学习。

2、个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五、读文,巩固生字 1、集体读文,读得流畅。2、检查认读情况。

六、扩展练习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3个生字,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把课文读好,还要把字写好,大家有信心吗?

二、熟读课文

1、指学生读课文,评议。2、同桌用“对口令”的方式读一读。3、教师范读,学生仿读。4、齐读。

5、自己试着背一背。

三、完成课后“我会读”

1、出示“力、手、水”三个字,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2、学写“力”字。3、学写“水”字。4、观察,写好“水”字。

四、读读想想

1、出示“歪、晃、晶、品”,学生认读。2、指学生说说意思,组词。

部编人教版教案《四个太阳》 篇4

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道、送、忙、尝、香、甜、温、暖、该、颜、因”13个生字,能正确美 观地书写“太、阳、片、金、秋、因、为”7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和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体会小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3、积累有关描写颜色和感觉的词语,提高用词的准确性。【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作者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因、为”两个汉字。

4、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颜色和感觉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一位小朋友画了四个不同颜色 的太阳,分别送给了春、夏、秋、冬。

3、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为什么要画不同颜色的太阳送给四季呢?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 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这四个太阳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特点,体会“我”的爱心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我”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送 给夏天。

(2)师质疑:为什么要送给夏天一个绿色的太阳呢? 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3)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引导,重点如下:

① 感受夏天的炎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夏天带给人们的炎热感觉,师相机出示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的图片。

② 体会绿色的含义,浓绿的树荫带给大自然和人们以清凉的感觉。相机出示绿树成荫、绿 意葱茏的图片。

③ 引导学生从“高山、田野、街道、校园”这些词语中体会绿色覆盖范围之广,抓住“到 处”一词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地方是一片清凉的。(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是第二句中“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四个词语之间

要有恰当的停顿,强调“到处”一词,以表达清凉的范围很大。

2、师过渡:刚才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认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明白绿色的太阳可以让世界变得清凉。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2、3、4自然段,相信你们一定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画不同颜色的太阳!

3、生自主学习,轻声朗读课文,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习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4、指名交流汇报,师适当指导(1)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想象果园成熟的景象。

师出示果园大丰收的图片和秋天的景色图,引导学生体会秋天是成熟的季节,金黄的稻子、黄澄澄的梨子,还有满地金黄的落叶,“金黄色”代表着丰收,所以小作者画了金黄色的太阳送给秋天。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朗读,重点是第三句“金黄的落叶……水果的香甜”这个长句子的朗读,要注意合适的句意停顿。(2)第3自然段:

交流的重点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冬天的寒冷感觉,图片出示 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场景,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火红的太阳”能给冬天的世界带来了温暖。(3)第4自然段:

抓住“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大自然呢五颜六色的美丽画面。

相机出示图片:桃红柳绿、小河解冻、绿草铺满大地、花园中万紫千红,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要把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原因。

指导朗读:读好“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这个问句,“哦”字要注意读出恍然大悟的味道。

师范读,指名生读。

5、总结全文,体会情感。(1)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师出示填空题,生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例:因为绿色可以带给人们清凉,所以“我”为夏天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所以“我”为秋天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太阳。因为……所以“我”为冬天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因为……所以“我”为春天画了一个彩色的太阳。(3)指名生交流(4)体会情感: ① 师过渡:

文中的小作者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送给春、夏、秋、冬,希望这些太阳能 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清凉、丰收、温暖和美丽。那么,在你心中,太阳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② 指名生交流。

对于学生的交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珍视他们的独特想法。③ 师小结:

不管你们心中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只要是能为我们的

生活带来了幸福,那就是最美丽的太阳,那就是一颗爱的太阳。

三、积累相关词语,适当拓展练习

1、出示课后第2题,生自主练读词语,读准读熟。

2、指名生分行朗读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这些词语,并发现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第一行词语 描写大自然的场景; 第二行描写的是颜色; 第三行描写的是感觉。

3、教师鼓励学生拓展这三类词语,在每一行后面再写两个。

4、指名生交流自己所写的词语,师适当修正并板书。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剩下的生字:因、为。

2、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笔顺。

3、师范写指导:“因”是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先外后内再封口,里面的“大”字捺画要 变成点画;“为”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生观察书空。

4、生自主描红、练习。师巡视观察,进行个别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画家,他用手中的彩笔,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送给了春、夏、秋、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课后,你们也可以像他那样,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 板书设计】:

四个太阳 绿色 金黄 红红 彩色

部编人教版日月潭 篇5

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

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相邻的“三角形数”,如下图所示:

第7&8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空1分,共26分)1.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占()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与()之间的关系。

2.要统计欣欣从6岁到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理由是();

要统计幸福村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应选用()统计图,理由是();

要统计某市各小学2020年秋季在校学生人数,应选用()统计图,理由是()。

3.找规律填数:1,4,9,(),()。

4.如图,这是六(2)班图书角 中各种图书所占百分比的 不完整统计图。

(1)这个圆代表的是(),科普书占图书总数量的()%。

(2)已知文学书有150本,那么作文书有()本,科普书有()本。

5.下面是六(1)班学生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请将它们补充完整。

六(1)班学生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统计表 等级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学生/名 18 16 6.(1)1+3+5+7+9+7+5+3+1=()(2)++++++=()(3)1+0.9+0.09+0.009+…的结果越来越接近()。

7.用小棒按照如下方式摆图形(每边摆1根小棒):

(1)摆第5个图形需用()根小棒;

(2)摆第n个图形需用()根小棒。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16分)1.如图,六(1)班优秀的学生人数和六(2)班优秀的学生人数相比,()。

A.同样多 B.六(1)班多 C.六(2)班多 D.无法确定哪个班多 2.在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图所示),统计图()能准确地表示各种花的占地面积。

3.反映某种饮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三种都可以 4.周日早晨,张昊到离家800 m的体育馆练习打羽毛球,走路用了10分钟,然后用20分钟时间练习打羽毛球,练完球后跑步回家,用了5分钟。下图中,正确描述张昊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是()。

5.A、B、C、D四人照相,2人照一张(不能重复),A照了3张,B照了2张,C照了1张,D照了()张。

A.1 B.2 C.3 D.4 6.如图:☆★★△△□☆★★△△□…,第23个图形是(),第51个图形是()。

A.☆ B.★ C.△ D.□ 7.找规律填数:1,3,6,10,()。

A.15 B.16 C.17 D.20 三、认真审题,专心填写。(每空2分,共12分)利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102-92=()1002-992=()2002-1992=()四、读懂要求,操作实践。(共15分)下图是电脑城2019年1月~5月甲、乙两种品牌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

1.2019年1月乙品牌电脑比甲品牌电脑少售出百分之几?4月甲品牌电脑比乙品牌电脑多售出百分之几?(10分)2.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5分)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共31分)1.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如下图。

(1)最喜欢羽毛球的学生占六年级全体学生的百分之几?(5分)(2)最喜欢篮球的有150人,最喜欢羽毛球的有多少人?(5分)2.截至2019年9月,第二小学有女生约1300名,比2018年9月增加150名。

(1)截至2019年9月,第二小学共有学生约多少名?(得数保留整百数)(7分)(2)2018年9月,第二小学共有男生约多少名?(得数保留整十数)(7分)3.因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2020年春季无法正常开学,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右下图是六年级学生王力的一天时间分配表。王力玩游戏的时间是多少小时?看了王力的一天时间分配表,你有什么建议?(7分)答案 一、1.总数量 各部分数量 总数量 各部分数量 总数量 2.折线 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 扇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条形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16 25 4.(1)图书总数量 35(2)125 175 5.及格:4 不及格:2 优:45 良:40 6.(1)41(2)(3)2 7.(1)36(2)7n+1 二、1.D 2.C 3.C 4.C 5.B 6.C B 7.A 三、3 5 7 19 199 399 四、1.(80-40)÷80=50%(45-25)÷25=80% 答:2019年1月乙品牌电脑比甲品牌电脑少售出50%,4月甲品牌电脑比乙品牌电脑多售出80%。

2.五、1.(1)1-(30%+25%+10%+15%)=20% 答:最喜欢羽毛球的学生占六年级全体学生的20%。

(2)150÷30%×20%=100(人)答:最喜欢羽毛球的有100人。

2.(1)1300÷40.6%≈3200(名)答:第二小学共有学生约3200名。

(2)1300-150=1150(名)1150÷38.3%-1150≈1850(名)答:第二小学共有男生约1850名。

3.24×(1-15%-25%-40%)=4.8(时)。

答:王力玩游戏的时间是4.8小时。

建议:王力玩游戏的时间太长了,会影响视力和身体健康,要少玩游戏,多运动。

第七、八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分,共12分)1.反映2019年福建省各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百分比,用()统计图合适。

A.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折线 D.扇形 2.六(1)班有48名学生,期末要评选1名学习标兵,选举结果如下表,下面()图能表示这个结果。

3.根据下面的规律,第8个图形对应的算式是()。

A.82-62=28 B.92-72=32 C.102-82=36 D.122-102=44 4.甲、乙、丙住同一个单元,甲家在一楼,乙家在三楼,丙家在五楼。昨天下午,甲先到乙家,等乙扫完地后,再和乙一起去找丙;

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过程。

5.老师将50本书送给甲、乙、丙三个学生,如图,则老师把50本书的()%送给丙。

A.22 B.42 C.58 D.78 6.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有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的男生多()人。

A.4 B.11 C.18 D.7 二、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2分,共36分)1.1+3+5+7+9+11=()2=()2.1+3+5+7+9+11+9+7+5+3+1=()++++=()3.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数。

(1)4,10,16,22,28,(),(),46。

(2)(3)-=× -=× -=× -()=×()4.把空气的主要成分按照其体积含量各占总体积百分比的情况绘制成扇形统计图(见右图)。那么在100升空气中含有()升氧气,含有()升氮气,含有的氮气比氧气多()升。

5.如下图,拼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2个三角形用5根小棒,拼3个三角形用7根小棒,拼4个三角形用()根小棒,拼10个三角形用()根小棒。

6.下图是某中学学生上学方式统计图,已知步行上学的学生有140人,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1)采用其他方式上学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

(2)该中学共有学生()人。

(3)坐公交车上学的学生比骑自行车上学的多()人。

三、做一做。(共22分)1.(1)按规律画出下一幅图,并写上算式。(4分)(2)若按此规律继续往下画,则第15个正方形里有()个点,对应的算式是()。(4分)(3)第()个正方形里有201个点,可通过算式()求得。(4分)2.看图找规律,填一填。(每空2分,共10分)(1)1-=()(2)1--=()(3)1---=()(4)1----=()(5)1-----…-=()四、聪明的你,答一答。(共30分)1.下面是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图,该校共有学生1300 人。

(1)最喜欢香蕉和橘子的人数各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5分)(2)最喜欢苹果的比最喜欢梨的多多少人?(7分)2.光明一小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近视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1)中年级段近视学生有多少人?(6分)(2)将上面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6分)(3)根据光明一小近视学生人数情况,猜一猜光明二小高年级段近视学生人数可能占全校近视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6分)答案 一、1.D 2.A 3.C 4.B 5.A 6.B 二、1.6 36 2.61  3.(1)34 40(2)2 9(3)【点拨】观察可知两个分数的差等于这两个分数的积,且这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

4.21 78 57 5.9 21 6.(1)9(2)2000(3)420 三、1.(1)(2)57 1+4×14(3)51(201-1)÷4+1 2.(1)(2)(3)(4)(5)四、1.(1)325÷1300×100%=25% 1-20%-35%-25%-5%=15% 答:最喜欢香蕉的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最喜欢橘子的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15%。

(2)1300×(35%-20%)=195(人)答:最喜欢苹果的比最喜欢梨的多195人。

2.(1)20÷10%=200(人)200×30%=60(人)答:中年级段近视学生有60人。

(2)(3)略 数与形 课题 数与形(1)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进行分析与思考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鉴于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

合作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先合作探究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明确的例1,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此类题的方法,再应用发 现的规律去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好处。

学习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设疑激趣。(5分钟)1.现在来做一个口算题,抢答出结果。

1+3=? 1+3+5+7=? 1+3+5+7+9+……+21=? 2.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很快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小题的结果是121。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板书课题)学生口算,抢答结果,并说说是如何思考的。

1.管理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6分钟)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结果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

(3)引导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得出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例1。

(1)观察、讨论、总结: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2)发现、总结规律:

版式结果正好是每行(每列)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应用规律填完,也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1+3+5+7=(4)2 1+3+5+7+9+11+13=(7)2 1+3+5+7+9+11+13+15+17=(9)2 2.自主总结:形象、化繁为简。

2.用小木棒摆正方形。

3.A、B、C、D、E五位运动员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先画图,再计算。

三、拓展提高。(17分钟)1.独立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引导完成教材109页第1题。

3.引导完成教材110页第 3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指导完成。

(1)第5个图形最外圈有40个小正方形。

(2)道理:如果图形的序数用n表示,那么第n个图形最外圈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2n)2-(2n-1)2=8n(个)3.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角形个数:1、4、9、16。

周长:3、6、9、12。

关系:大三角形包含的小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大三角形的周长除以3所得高的平方。

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八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 个数是(80)四、课堂总结。(4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第109页第2题。

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从数与形的不同角度,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规律。而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部编人教版日月潭 篇6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作家作品汇总 篇7

1.《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是,突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让读者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作者臧克家,诗人。他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本文通过对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这两方面事迹的记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3.《回忆鲁迅先生》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本文作者以记实的笔法,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5.《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作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6.《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本文是以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创作的。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标题的意思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抒发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深品德。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9.《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热风》《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三闲集》《门外文谈》《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夜记》。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本文中,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长妈妈,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10.《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钱钟书之妻,女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本文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待人忠厚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11.《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当代小说家。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怜悯之情。“台阶”好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12.《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13.《竹里馆》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1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15.《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16.《晚春》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7.《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书》,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叶圣陶,本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几件小事,重点塑造了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两种过人品行,突出了其宽厚与认真,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18.《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驿路梨花》,长篇小说《鹿衔草》,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本文以“我”和老余为线索人物,通过发现小屋、投宿小屋、偶遇瑶族老人、准备修葺小屋、听梨花之妹讲述小屋的来历几件事,赞美了梨花等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入人心。19.《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本文论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0.《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4.《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北宋哲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本文借赞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中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5.《泊秦淮》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26.《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2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作者杨万里,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28.《约客》选《清苑斋集》,作者赵师秀,南宋诗人。29.《紫藤萝瀑布》选自《铁萧人语》,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非、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散文集《丁香结》等。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的顺序行文。作者通过描述紫藤萝花,赞美了生命的顽强,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30.《一棵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满月儿》《腊月·正月》《商州》《浮躁》《白夜》《废都》《秦腔》《古炉》《怀念狼》等。本文叙述了小桃树的来由、发芽、生长、开花以及横遭风雨的坎坷经历,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文章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揭示了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未来的生活哲理。

3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本诗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3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本诗借写对自然界的道路的选择,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以此启迪读者:人生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随波逐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33.《登幽州台歌》选自《陈子昂集》,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古吊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34.《望岳》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美誉,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本诗通过描绘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35.《登飞来峰》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古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36.《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本诗以一个“游”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37.《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感受: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又有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本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传达从“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38.《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到达南极点后的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斯科特一行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39.《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杨利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表现了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上一篇:员工不服从管理通报下一篇:在乎一个人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