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生妈妈创造的奇迹(精选3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讲述了自己的育儿故事。有别于培养出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的那些“高大上”育儿经,陆士桢曾经是一位“差生”的妈妈,虽然一直没能盼到儿子学业上的“成功”,却也收获了不一般的奇迹。
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我儿子上学时“成绩极差”。我和儿子之间常常上演这样的经典对话――
“你考得怎么样?”
“还行。”
“什么叫还行?”
“后边还有仨。”
那时候,去参加家长会,我和老公常常挨批。
儿子上完初中,我准备动用关系把他送进高中。说实话,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学,我的脸面上也挂不住。可儿子的一句话就把我噎了回去:“你看起来是为我好,其实是为了你自己的脸面。”最后,我决定放下脸面,去主动和他沟通。
我们全家在一起讨论,儿子的出路在哪里?儿子告诉我,他喜欢绘画,想学艺术设计,还让我帮他找老师。最终,我们选择让他读中专。我发现,确定目标后,儿子不仅有了学习动力,还主动让我帮他找绘画老师。
中专三年级时,突然有一天儿子和我说,他想要考大学。我当时还嘲笑他:“你还上大学呢,写十个字都能错三个。”但没想到他真的很努力,下了很大功夫,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超出当年的艺术类分数线100多分。
后来,儿子又提出要出国留学,学电脑动画制作,拿了一个北美和全世界通用的电脑动画设计师的职业证书,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很多人和我说:“你们家有两个奇迹,第一个奇迹是你儿子能上大学,因为谁都知道他的成绩差。第二个奇迹是,你儿子差成这样,你难道不焦虑?”我回答他们:“就因为我不焦虑,他才能考上大学。”如果说,当年我执意要送他上高中,结果可能是孩子极度不适应、反叛,反而发展不一定好。
孩子成绩不好,我也不是一点不着急。但我很清楚,一味地督促、逼,肯定不管用。我一直坚持把孩子看成能动的、有潜能的、独特的主体,让他慢慢来,孩子只有找到了学习动机,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学,才能真正地投入。此外,我也发现儿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算术课,他的课本上常常画满了同学的背影、小辫,惟妙惟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爆发点。
孩子将来的日子究竟过给谁看?
我讲述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其他家长,真的不用焦虑。我觉得,我儿子目前的职业状态非常好,他做了他喜欢的`事情,而且他的专业技术很棒。我不认为他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不算成功,在这个行当成为一个还可以、有实力的就业者,也就可以了,而且他快乐。
经常有家长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每次总会问“你准备让他往哪儿跑?终点是哪儿?”、“你准备让你孩子的日子过给谁看?过给别人看的,还是真正过给自己的?如果是过给自己的,你要想明白了,他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看来,家长的期望水平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的期望影响和引导孩子,伴随和渗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重要的是不要把那些世俗的成功当成目标,而是要把孩子的基础打好,也就是首先把孩子培养成人。
让孩子听话:说“我”而不谈“你”
我还打算向大家分享几条实用建议,如何让孩子听话?我认为,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空经常与孩子亲近,并设一个固定的谈话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给孩子一个倾诉空间,也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其中,有一条很管用的招数――说“我”而不谈“你”,就是用叙述自己的感受及对孩子的希望来代替指责与命令。
曾经有一位家长向我求助,说自己不论说什么,他的儿子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给他出主意,每隔两周,把他的儿子带到一个安静的餐馆,坐下来聊天。我让他把握一条原则――只说“我”而不谈“你”。一年过去了,他高兴地告诉我,如今他们父子俩已经成了铁哥们。
在父子俩的“秘密约会”中,他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抱怨工作,儿子当时一愣,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和他说过话。过了一会,儿子反应过来,也打开了话匣子,说你那算什么,我们老师比你夸张多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父子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国家大事说到班级小事,甚至是心仪的女生。通过这样一种有仪式感的聊天,父子俩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
房前的樱花艳艳地开了满树,一天比一天芬芳,每次看着,邓若静的心就灿烂得直跳,心中也充盈着满腔的美好。特别是抚摸日渐隆起的肚子,与肚子中的小生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之时,她更是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料峭的春寒中,劲猛的风却突然刮了一夜,她心中爱怜的花瓣已被无情的风雨打落了一地,再无往日的美丽模样。清晨起来,看着这一切,她觉得自己的心直往下坠。想到美好的东西竟然有着那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多愁善感的她情绪因此而很低落,眼睛也潮潮的了……
这是2003年1月8日的一天早晨发生在邓若静身边的一幕,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这一天对她来说却记忆犹新。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她就与自己腹中的胎儿一道遭遇了人生的炼狱。
邓若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审计科黄文斌的妻子,虽然她毕业于一所知名的医学院,但因为有孕在身,做妈妈是迟早的事,因而她暂时辞去了工作,在家里当起了家庭主妇。
不知是受自己低落情绪的影响,还是身体真有问题,她觉得精力很不好,浑身无力,恶心。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有啥病。”丈夫对她说。
在丈夫的陪同之下,她到了丈夫工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去看了医生。医生对她说,她腹中的双胞胎发育不平衡,有流产的可能,应该住进妇产科进行保胎,否则很危险。
她没想到,自己刚住进医院的那段时间还好,可是20多天后的2月4日那天,她的身体却莫名其妙地发起烧来,温度为37.2℃。妇产科的医生以为她不小心着了凉,有些感冒,给她开了些常规性的退烧药。
但是,吃过退烧药后,她的体温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还进一步上蹿,2月5日又达到了38.3℃。主治医生又给她用了一些抗生素。
2月6日,她的体温仍未降下来,又比前一天还高,达到了39℃多,而且开始了干咳。
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体温一天比一天高?她疑惑不已。她的主治医生及时地将她那令人费解的病情向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和产科副主任王蕴惠教授进行了汇报。她的反常病情引起了两位教授的高度重视。
“是不是非典型肺炎?因为只有非典型肺炎才有如此奇怪的病状。”张建平想了想对王蕴惠说。
“有可能,她所表现出来的病情跟非典型肺炎极为相似。”王蕴惠对张建平的推测予以了肯定。
为了进一步确诊她是否真的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他们马上对她的肺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并照了片。然而从检查结果来分析,她又不像是非典型肺炎,因为她的肺部没有任何阴影。虽然这次检查不能确诊她到底得了什么病,但妇产科却不敢掉以轻心,而将她作为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加以观察和治疗。为了防止被感染,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之时,也都穿上了隔离服。
在此之后,她的体温仍一路攀高,到了2月7日时,竟冲上了40℃。
虽然邓若静和黄文斌都是学医的,也都是无神论者,再加上生离死别的场面看得太多了,他们对生老病死的认识比常人要深刻得多。但是自从邓若静担心自己患上了非典型肺炎之后,他们夫妇俩就变得迷信起来,不停地祈祷,希望邓若静身上莫名的高烧不是非典型肺炎在作祟。
然而他们虔诚的祈祷却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2月10日,医院在对邓若静进行例行检查的过程中,在她的肺部发现了阴影;化验她的痰液后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因而她被正式确诊为非典型肺炎患者。
生死关头,绝症少妇绝食要求生小孩
虽然在心中曾经有过一万遍假设,但当医院正式通知邓若静她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时,她还是顿感天旋地转,万念俱灰。眼看孩子4月14日就将平安诞生,却忽然出现了这么一道坎。一时间,悲伤,绝望,痛苦瞬间塞满了她柔弱的胸膛,她感觉自己不存在了,灵魂也在瞬间被扭曲,被颠覆,被撕裂,被蹂躏。
她万没想到,自己在被确诊为患上非典型肺炎的同时,一直在妇产科照顾她的丈夫黄文斌也同时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
上帝啊,为何对我们家如此不公?看到丈夫的表情,她的泪水好像开闸的洪水,疯狂地流了下来。
“都怪我,是我害了你!”黄文斌痛苦地回忆着,原来在2003年1月3日那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了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虽然那位患者在住进医院的当天就死了,但是他却将抢救他的20多名医护人员全感染上了。黄文斌也参加了那场战斗,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一直没将此事告诉妻子。
“我不怪你,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会为你骄傲!”邓若静对丈夫说,“更何况那么久你都没有表现出非典病兆,因而我敢断定我们夫妻的非典型肺炎来源并不在你身上,而是来自其他途径。比如说,妇产科在22楼,而呼吸科在12楼,妇产科和呼吸科共用一部电梯,我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也有可能被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呀……”
在死神面前,夫妻俩虽然都很恐惧,但却都表现得若无其事地相互安慰对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俩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渐渐到了极限,特别是邓若静更是如此,因为腹中胎儿本来就发育不平衡,再加上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心里也越来越烦燥,她也预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就将走到尽头。
“阿斌,我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我本来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但是一想到自己告别人世时却还会牵连上我们的两个无辜的孩子,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我对不起你!”邓若静有气无力地对丈夫说。那段时间她连下床的力气也没有,大小便也是在病床上解决的。
“你别想那么多?就算是我们夫妻逃不过此劫,并将牵连到我们那尚未来到人世的孩子,可是我们全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也可以重新团圆呀!”黄文斌苦笑着对妻子说。
“不!我一定要给你留下血脉,就算我无法熬到预产期,我也可以做剖腹产!要不然,我会死不暝目的。”
“你本来身体就弱,抵抗‘非典’已力不从心,如果再坚持做剖腹产的话,这不是让自己加速死亡吗?再说,你自身已经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非典型肺炎是通过唾液、血液和呼吸道传染的,你与孩子血脉相连,你能保证我们的孩子没有非典型肺炎?”
“反正都是要死的,我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拼上一拼!如果孩子真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是天意,没办法!但如果孩子生下来后身体健康的话,那我不就胜利了吗?更何况,我也是学医的,我能拿自己的生命在关键时候为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研究作贡献,也是死得其所,而且也是义不容辞!”
“王教授,我想在离开人世前将孩子生下来!比如给我打催产针,或者做剖腹产。”2月13日,当产科副主任王蕴惠教授巡视病房时,邓若静对她说。
“可是你的身体非常虚弱啊,而且已经有一天多没有吃什么东西了!”王蕴惠对她说。
“就是因为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我才想将孩子生下来。我不能将孩子也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同时,我也是学医的,我知道在我之前尚无非典型肺炎患者生孩子的先例,因而我想自己临死之前在这方面为非典防治的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
王蕴惠听了她的要求之后,并没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是对她说,她的病情比较特殊,医院需研究研究才行。
听了王蕴惠看似敷衍她的话之后,邓若静心里非常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医院不肯为自己做剖腹产手术,难道自己成了非典型肺炎患者就连做母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吗?或者自己渴望为非典型肺炎的医治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的心愿也会被人轻看?
联合会诊,拯救非典妈妈的方案一波三折
对邓若静提出的这个要求,王蕴惠真想一口应承下来,但身为产科副主任、医学教授,她知道自己对病人的任何回答都必须要有医学根据。因为邓若静的病情非常特殊,又没有医治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药,因而她不敢贸然作答。
她将这一情况及时向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作了汇报。邓若静要求生下孩子的迫切要求也同样引起了张建平教授的高度重视,他被邓若静的伟大母爱和欲为医学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事不宜迟!请来全院的专家联合会诊,看邓若静是否可以生小孩。如果可以,为她生孩子的事研究出一个最佳方案!”他对王蕴惠说。
2月14日上午9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主任李文益、新生儿科主任黄治彬、SARS研究专家陈为宪,以及妇产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10多人组成的联合会诊小组开始对邓若静进行会诊。
会诊结果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邓若静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而且近两天没有吃多少食物,无论是给她注射催产针还是对她进行剖腹产,让她终止妊娠的话无疑是加速她的死亡;另一种观点认为,邓若静可以终止妊娠,以她当时的情况来看,就好似在汪洋中泅渡的身背铁块的人一样,她如果终止妊娠,身上的负担轻了,她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最后第二种观点取得了胜利,并让所有参与会诊的专家达成了共识。理由有三点:
第一,邓若静腹中的胎儿胎心率偏快,这表明胎儿可能缺氧。大人得了非典型肺炎缺氧,发育不平衡的小孩也缺氧,如果不尽快为其终止妊娠的话,可能会母子双亡。
第二,由于考虑到邓若静腹中胎儿的健康,医院不敢对身患“非典”的她随便用药,而且在用药量上也受到了限制。这不利于对她非典型肺炎的医治,也同样不利于腹中胎儿的健康成长。如果终止妊娠,则可以大胆用药,这样会一定程度地控制非典型肺炎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第三,对健康的孕妇来说,胎儿在腹中上顶,都会影响到正常呼吸,更何况非典型肺炎患者孕妇了。因而如果邓若静终止妊娠的话,子宫不再上顶,会缓解她肺部的压力,增大她的肺活量,也有利于她的康复。
在可以对邓若静终止妊娠达成一致后,专家们又对终止妊娠的方式进行了讨论:如果采取阴道分娩,由于时间长,负担大,需要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不仅对大人容易造成损伤,而且也可能造成婴儿缺氧。
如果采用剖腹产的话,虽然对大人或小孩都有利,但也存在着危险,因为患者本身的肺功能不好,采用麻醉后,对肺部呼吸甚至生命都会构成威胁;而且小孩子生下来后,能不能成活,有没有并发症,会不会感染等都是一个未知数……
讨论结果,专家们普遍认为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为剖腹产。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诸如为邓若静终止妊娠的地方、参与手术的人员、初生婴儿送往何处等等。会诊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讨论了4个多小时。
然而,当专家们结束讨论之时,却收到了一张纸条,那是邓若静的父亲写给妇产科的。邓若静的父亲是一位退休医生,他在得知女儿的情况后,坚决不同意医院为女儿做剖腹产手术,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胎儿“早产”后成活率不高;其二,大人在麻醉之后,很有可能躺在手术台上永远下不来。因而他在纸条中说,他坚决不同意给女儿做剖腹产手术,如果有什么后果的话,他为女儿负责。
拼死一搏,非典妈妈创造生命奇迹
听说父亲坚决不同意医院对自己进行剖腹产之后,邓若静悲观极了,她想到自己反正都是在等死,甚至开始拒绝继续治疗,不吃不喝,以致于出现严重脱水,嘴唇烧得起了痂,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恍惚。
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见了她的情况,心里既感动,也难受,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烈渴望舍命保住孩子的产妇。
但是,面对邓若静父亲的坚持己见,会诊小组的专家们只得一声叹息。
谁知,就在邓若静与其父僵持不下之时,她的病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2月14日下午5时,正在张建平和王蕴惠两位教授准备下班的时候,却突然从护士口中得知,邓若静出现了不规则宫缩,且胎膜破裂,羊水二度浑浊,胎儿表现缺氧征兆。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走,我们看看去!”张建平对王蕴惠说。他们顾不得下班,连忙穿上隔离服,奔向邓若静的病房。
邓若静嘴唇青紫,目光呆滞,满头是汗,看上去已经奄奄一息,在非典型肺炎和腹中孩子的双重折磨之下,她时不时地发出痛苦的呻吟,泪水在她的脸上形成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河。
“请你们帮帮我吧!我快不行了,求你们在我死之前帮我将孩子生下来。”邓若静看见张建平和王蕴惠,迫不及待地请求他们。看上去外表柔弱的女性却有如此坚强的意志,两位教授被深深感动了,他们在确诊邓若静确有早产迹象时,深刻地意识到,为邓若静做剖腹产手术已刻不容缓。
听说自己做剖腹产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邓若静激动不已,而黄文斌却忧心忡忡。
“阿静,我宁愿我们一家几口共赴黄泉,也不愿意你用生命作赌注,去换取一个也许会惨不忍睹的结局。”黄文斌忧郁地对妻子说。
听了丈夫的话,邓若静努力地欠起身来,拉着一直照顾自己的同样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的丈夫的手,她心里异常酸楚,她知道,这个时候与丈夫对话,是真正的生离死别。但她没有悲伤,也怕自己的悲伤会影响了丈夫的情绪,因而温情脉脉地对丈夫说:
“不会有事的,那么多专家对此进行过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终止妊娠比继续妊娠对母子来说更有利……”
“我也希望我们夫妻俩都能逃过死神的魔爪,可是我们是医生,我们相信科学,同时也亲眼看到了那么多人是如何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又是如何医治无效地告别人世的……”
“阿斌,虽然我们夫妇俩都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我也知道这次手术对我来说是凶多吉少,但是我希望你能健康地走出隔离病房,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一个依靠!”
邓若静的话顿时让黄文斌这位七尺男儿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他一把抱住妻子,泣不成声。
2月14日晚8时50分,由产科副主任王蕴惠主刀,加上第一助刀、第二助刀、麻醉师、护士等12人组成的手术小组进入手术室,为了防止感染上非典型肺炎,他们全都穿着双层隔离服,一层手术衣、戴着两个16层的口罩,他们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这是一场可能会有流血牺牲的战斗。
14日晚上8点55分,手术正式开始了,虽然打了麻醉药,但在手术过程中邓若静却非常清醒,她甚至听到了王蕴惠教授的手术刀在划破自己肚子时发出的“哧哧”声。
“孩子呀,你一定要健康地来到人世呀!这样你才能代替妈妈报答那些拯救过我们全家的叔叔阿姨,妈妈也可以因此而死得暝目了……”在手术的过程中,她如此反复地在心里祈祷着。
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30分钟后,伴随着初生婴儿脆弱的啼哭,手术宣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又过了10多分钟,手术彻底结束,两个婴儿,一个1.75公斤,一个1.45公斤。因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没有“非典”隔离育婴室,又不能确定两个新生儿是否感染了非典型肺炎,护士在对他们兄弟进行了断脐、吸痰、清洗等处理后,被火速送往了广州市儿童医院“非典”隔离育婴室。
婴儿平安出生,邓若静在手术过程中也没有出意外,手术取得了成功!
看到两个可爱的儿子,邓若静幸福无比,更令她高兴的是,医生对她说,她的两个孩子体温都很正常。听了医生的话之后,她紧绷着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人也一下子昏了过去。
母爱如斯,非典妈妈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当邓若静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仍在医院里,虽然身边的环境有了变化,但护理她的护士却没有变。
“我是在做梦?还是真的没有死?”她奇怪地问身边的护士。
“你当然没有死!”护士笑着对她说。
原来,她昏过去之后,医生马上将她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原以为做过剖腹产之后会必死无疑,没想到自己却活了过来。“太好了!我赢了!我们赢了!”她的泪水再次奔涌而出。
不知是邓若静的心情变好了的缘故,还是生完孩子后医院对她用药没了顾忌,从她做完剖腹产后的第三天开始,她的体温竟奇迹般地开始下降了,之后,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肺部阴影也一天天减轻。一个月后,她的肺部阴影完全消失,身上的非典型肺炎症状也彻底治愈。3月17日,她平安出院了;之后,丈夫黄文斌也平安出院。
出院以后,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再次反扑,并传染给别人,他们夫妇俩又主动将自己隔离了一段时间,并积极配合医院的复查。在一次又一次复查过程中,他们都没有复发的症状,于是一个月后,他们才将自己彻底融入了社会之中,并将两个宝贝儿子接到自己的身边。
身为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邓若静在九死一生之时以生命作赌注拼死一搏生下双胞胎儿子,成为全球首位非典妈妈、并最终母子康复的传奇故事经媒体披露之后,打动了很多善良的人。
“人们对你这位全球首位非典妈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你是英雄妈妈,对此你怎么看?”当记者向她提出这个问题之时,邓若静笑了笑,她说,作为非典型肺炎患者,自己在奄奄一息之时生下双胞胎孩子,并最终母子康复,胜利逃离死亡线,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妇产科的张建平教授和王蕴惠教授以及呼吸科、儿科、新生儿科的专家教授创造的。
深圳市宝安中学 刘祝霞
“今天,请林林同学给我们上《凡高传》!”我在班上宣布。
哈,同班同学上台当老师,真是不可思议!班里顿时洋溢着热烈激动的气氛。
掌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一张张快乐的脸如向日葵转向林林,目光中的信任和期待像温暖的阳光。
林林这个1米4左右的小个子女生像小鹿一样蹦上讲台,“大家好!100多年前,有这么一个人……”略微沙哑而中气十足的声音在57人的大教室里回响。尽管有一丝紧张,却激起了大家的强烈好奇:她会怎么上课?她能上好吗?站在讲台旁边的.我为她也为自己的决定捏着一把汗。不过,林林的三言两语已经把一个奇怪的天才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凡高被林林吸引住了。
“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叙述凡高的经历之后,她要同学们自己判断。
“天才!”“是个疯子!”“狂人!”“他不正常!”有些同学小声喊道,怕受到大家的讥笑。
“以为凡高是个疯子的举手!”林林鼓励说,“有自己的见解是最好的,要有个性。”
许多手举起来,又有一些手在大家的注视和笑声中垂下来。
林林笑着点了点,一共11个,她大声说:
“对!在100多年前,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疯子,现在看来情况已经很乐
观了。凡高热爱艺术到了令世人不理解的地步。现在来看,因为热爱而发狂,恰恰是天才不同寻常之处!他的行为举动不正常正是他追求艺术成功的表现。我们要善待每一个怪异的天才。说不定你旁边那个古怪的同座就是天才!”
大家笑起来,调皮地互相看看,仿佛对方就是一个个天才。
她快速在黑板上画出两只并排的梨子。大家赞叹不解之际,她问:
“阅读课文后,思考凡高成功画出《吃土豆的人》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纷纷埋头看课文,教室里那么寂静。不,那不是寂静,我分明听到了探索凡高的激情如狂涛巨浪。
“热情!”“忘我!” “执著!坚持!”“持之以恒!”平时那些调皮捣蛋最不爱学习的学生李澎、李太言子,害羞沉默的学生银盈、计天翔大声抢着回答,脸激动得发红。
“凡高追求艺术的完美。”才思敏捷、口才很好的赵珊笑咪咪地说。
“对!说得好!”林林竖起大拇指,高兴地在两只梨子上填上这些词语。
“他的热情执著又是怎样在文中体现出来的?”她信笔在黑板上画出一道起伏的线条,如舞者的白练当空舞过,“从文章内容来看,这线条代表了什么?”
凡高成功画出《吃土豆的人》的原因是什么? “从文章内容来看,这线条代表了什么?”
【一个差生妈妈创造的奇迹】推荐阅读:
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奇迹11-01
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地球作文1000字11-11
一个妈妈的成长历程10-30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09-09
初中差生班主任期末评语-差生评语07-21
学期班主任对差生的评语09-15
差生的变化优秀作文500字11-21
一个妈妈的总结与明年计划09-08
提高差生学习成绩的几点做法11-08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