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概述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德育原理概述

德育原理概述 篇1

在制动系中的制动器就是用以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目前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当今的汽车还都具有中央制动器(手刹车),主要用来进行驻车制动。由于结构及物理特性的不同,目前鼓式制动器一般都用于重型汽车上,而轻型汽车几乎全采用盘式或前盘后鼓式制动器(现代盘式制动器都由制动盘和制动钳组成,所以又叫钳盘式制动器,俗称刹车卡钳)

保时捷卡雷拉GT跑车钳盘式制动器

由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中黄色箭头方向为制动力的作用方向,

德育原理概述 篇2

温度测量在国防、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航天与能源领域, 高温火焰的测量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开发高效低污染的内燃机和内燃机燃烧的故障排除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火焰的测温方法层出不穷, 目前的测温方法大体分为两大类:接触法测温和非接触法测温。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热电偶法、光纤测温法、CCD成像法、干涉仪法等[1]。随着辐射理论的研究, 辐射测温在常用方法中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各种测温方法都有着使用的局限性, 有其使用范围。这里介绍一种基于辐射原理的细丝高温计测量火焰温度的方法。早在1978年C.R Ferguson[2]就提出了热丝测温这一原型, 在此基础上Vilimpoc[3]最先提出细丝高温计这一概念。随着CCD技术法发展及数码相机的普及, 细丝高温计发展迅速并逐渐成熟。经过多年来学者的研究与实验, 证明细丝高温计是测量火焰和高温气体温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提供了沿细丝长度方向上的一维温度测量, 有着良好的温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适用范围宽广。该方法适用于对火焰及高温气体进行测量, 最高测量温度高达2200K, 温度分辨率±0.215K, 空间分辨率42μm。目前结合普通数码相机使用, 有着高的性能表现, 而且成本较低。相比于激光测温方法, 细丝高温计成本低廉而且在高压状态下依旧可以使用;相比于热电偶测温, 细丝高温计有着抗氧化性能更优异。

1 基本原理

细丝高温计, 以下简称TFP (Thin-Filament Pyrometry) , 测温的基本思想是将一根非常细且耐热强度很高的细丝插入到火焰或高温气体当中, 由于细丝处于高温会辐射一定频率的辐射波, 通过使用单元素检测器或CCD摄像机对辐射波进行采集, 形成灰度图像或三基色图像, 对采集的细丝图像进行亮度比或颜色比计算, 然后进行辐射校正转换为火焰或气体的温度。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典型的TFP测温基本装置包括插入火焰的细丝和采集图像的CCD摄像机, 为了平衡RGB三色强度, 在摄像机前插入一个BG滤光镜。典型的测温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从以上装置可以看出, TFP装置十分简单, 结合目前的PC处理技术, 后期只需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得到温度与亮度值或颜色比的关系即可使用。

1.1 基于光电倍增管的TFP

最初的测量装置由C.R.Ferguson和J.C.Keck给出。该装置由耐高温细丝、滤光镜、镜头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如图3所示。

一个温度为T的细丝辐射出的光谱透过透镜, 从光电倍增管的入口狭缝中进入到光电倍增管里。经计算推倒得到输出信号与细丝温度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 h为普朗克常量, γ是频率, c是光速, k是波尔兹曼常数, ε是细丝的光谱辐射率, e是单个电子的电量, G是光电倍增管的增益, R是负载电阻。FW-L为由细丝表面区域AW形成的辐射波与通过透镜区域AL由入口狭缝进入光电倍增管的辐射波的比例常数。

C.R.Ferguson和J.C.Keck使用由铂金包裹的二氧化硅对式 (1) 进行了测试, 细丝由层流火焰加热到不同的温度, 火焰辐射的亮度背景也从测量信号中去除。通过测验, 理论计算得到了验证。

1.2 基于CCD摄像机的TFP

随着CCD摄像机技术[4]的飞速发展, 用CCD摄像机代替先前测温装置中的光电倍增管, 使TFP装置更加简单, 1996年到1998年间W.M.Pitt[5,6]首次采用CCD摄像机替代红外摄像机。并用这种方法对闪烁的动态火焰进行了温度测量测试。

加热的细丝近似为一个灰体, 它的频谱辐射率Eg可以写为下式:

其中, λ是波长, T是温度, ε是细丝的表面辐射率, h是普朗克常量, c是光速, k是波尔兹曼常数。

由具有波长响应函数光电检测器记录加热的细丝辐射出的光强。由光电检测器记录的整个信号的光强度形成一个关于温度函数:

其中, kexp是一个假定与波长无关的实验系数。计算的波长范围包含光电单侧器的感光范围。

需要指的是此处用的细丝不是先前使用的铂金包裹的二氧化硅, 而是15μm左右的β-Si C细丝, 该材料自1988年V.Vilimpoc, L.P.Goss首次使用以来, 它优良的性能表现使其一直沿用至今。

1.3 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TFP

由于采用CCD摄像机成本昂贵, 测量系统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随着家用数码电器的空前发展, 销售价格急剧下降, 为了降低设备成本, 2005年, B.C.Connelly, S.A.Kaiser等尝试用普通单反相机进行TFP测量, 他们采用尼康D70取代之前所用的CCD摄像机, 证明了可以用此方法进行TFP测量并评估了在由煤烟沉积的情况下对TFP测量的影响。2007年, Jignesh D.Maun, Peter B[7]采用尼康D100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在Jignesh D.Maun, Peter B的实验中, 通过热电偶进行标定。热电偶测得的温度 (TTC) 经过辐射损失校正后能够得到气体温度 (Tgas) 和细丝温度 (Tfiber) , 用细丝温度去标定采集到的图像的亮度值, 得到细丝温度和细丝亮度的映射关系。通过得到的映射关系, 可以反过来在已知细丝亮度的情况下计算出细丝的温度值。该系统在测量气体温度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辐射校正。

1.4 细丝的选择

TFP测温的关键器材是插入到高温火焰或气体中的细丝, 由于要处于高温状态, 所以该细丝需要有很高的耐高温性质。同时在测温过程中需要保持细丝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即使在高温状态下要有很高的抗氧化、抗衰老性能, 以致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是表面辐射系数不会发生变化。再次, 由于测温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分辨率, 因此细丝需要非常细而且有很好的强度, 可以在高温状态下不至于变形和断裂。除此之外, 由于热传导的影响会大大影响测量的精度, 因此选择的细丝尽可能有低的热导率。

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直径为15μm左右的β-Si C细丝, 主要性能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2) 高温性能好。 (3) 尺寸稳定性好。 (4) 不吸潮、不老化、使用可靠。由于有以上这些特点, 碳化硅纤维特别适合应用于TFP测温方法。

2 温度的确定

目前, TFP理论研究已经非常丰富, 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改进和应用, 然而应用范围并不十分广泛, 在应用当中依然存在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挑战。到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的TFP都是基于温度标定或假定的灰体辐射率进行的。为了得到细丝的温度, 一般有两种措施, 基于亮度比 (intensity-ratio) [8]和基于颜色比 (color-ratio) [9]。

2.1 亮度比测温方式

从TFP提出到现在, 基于亮度比这种处理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普朗克定律, 细丝的温度与它的辐射光强度有一定的关系。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的辐射亮度L (λ, T) 与它的温度T和波长λ有如下关系:

其中, C1和C2分别为第一辐射常数和第二辐射常数。C1=2πhc2, C2=hc/k。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复杂, 但在温度不高 (T<3000K) 和波长较短 (0.4μm<λ<0.8μm) 的时候, 即在C2/ (λT) >>1时可以转换为维恩公式:

亮度比LR定义为测得的温度信号值与参考温度信号值的比。该比值可以通过式 (7) 在检测系统的光谱响应中进行数值化确定。如果使用宽带检测, 需要有在灰体的频谱窗内确定的辐射系数和检测器的频谱响应参数。在目前的研究中, 窄带干涉滤波片限制使得需要使用窄带频谱窗测量。对于窄带滤波器而言, 检测器的频谱响应和细丝光谱辐射率的相关参数不需要确定, 原因是在窄带中, 这两个参数可以看作是常数。这将简化实验过程并且降低由检测器响应和辐射系数引起的潜在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温度下亮度比可以由 (6) 式计算:

由公式 (7) 和 (8) 得到:

如果细丝在较长实际内不会老化, 即它的辐射系数在一定波长下不会发生变化, 则在式 (8) 的比中会消去, 通过公式 (9) 可以得到亮度比与温度的一条关系曲线。曲线中的红圈表示参考点, 在此位置LR=1, T=T0, 其它温度可以根据曲线获得。参考温度T0可以通过校准过程正常获得, 该校准过程是用已知细丝温度和他的测量信号去标定该系统的光通量。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校准过程是系统装置特定的, 一旦系统装置发生变化, 必须进行重新校准。系统的测量精度也与这个校准过程 (确定T0) 有很大的关系。在理想情况下, 该校准过程需要在已知的火焰或气体特征情况下获得, 这些特征包含气体温度, 气体速度, 气体组成等。除此以外还需结合辐射损失去计算T0。与气体或火焰相关的任何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到T0的精度, 最后都会影响到测量的精度。但是, 在通常情况下, 火焰温度是未知的, 采取通过辐射率修正的热电偶去测量。所以热电偶测量精度和辐射率校正对测量的精度影响也是同样重要的。如图4所示。

2.2 比色测温方式

作为一种替代亮度比的方法, 采用颜色比 (比色) 最近被用于测量细丝表面温度。这种方式是基于比色测温并采用彩色数码相机单次测量。2011年Peter B.Kuhn, Bin Ma首次将该方法运用到TFP。由式 (7) 知:一种材料在波长为λ时的发光强度为:

检测器在时间间隔为τ内通过滤色器得到的信号强度SF是在整个检测器接受光波长的积分:

其中, η (λ) 是检测器得到的通过镜头和滤光器投射光强度在整个光强的比例, 相当于一个几何因子。λ1, λ2分别为滤光器带宽的上下限, 大约为400nm和700nm。由公式 (11) 直接比得到以下方程:

对于滤波器F1来说, ηF1 (λ) 和ηF2是对于每个颜色通道的波长函数的传输。由公式 (12) 得到的比在数值上是与检测系统输入温度的特性相关的。假设在整个相关的温度范围内, 该比值与温度间的函数曲线是单调的, 则可以通过标定的形式得到该曲线, 反过来用此方法进行温度测量。有三个独立滤光器的摄像机可以提供3种比, 所有的这些比值曲线都可以用于该方法的测温, 如图5所示。可以对3种方法进行评估测试选取最好的使用。相比于亮度比方法, 颜色比的方式更直接的得到细丝温度, 并且不需要温度校准。同时它也降低了对装置的依赖性, 如果装置改变了也不需要频繁的校准。

3 结束语

本文简要叙述了TFP的萌芽及发展, 同时介绍了TFP的基本原理, 对实验装置进行了简要说明, 重点介绍了细丝温度的两种确定方法, 在理论研究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TFP从提出到现在走了30多年的历程, 正逐渐趋于完善, 并且在实验室中证明是一种有效可行而且廉价的测量高温火焰或气体的方式, 装置简单, 易于实现。该方法有着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温度分辨率, 在高压等特定情况下有很大的优势。

摘要:温度测量一直是测量领域的一大热点, 尤其是在高温火焰测量方面。在航天及能源等领域, 精确的测量火焰温度可以为推进剂配方和降低污染提供有效依据。细丝高温计是针对高温火焰温度测量而提出来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理论层面上已经能做到装置简单、成本低廉。简要叙述了细丝高温计的原理与发展过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该方法的实现可以轻松地测量火焰温度, 从而了解燃烧过程和燃烧物体的性能, 对引燃设备进行故障检测等。

关键词:计量学,火焰温度,细丝高温计

参考文献

[1]戴景民, 金钊.火焰温度测量技术研究[J].计量学报, 2003, 24 (4) :297-302.

[2]Ferguson C R, Keck J C.Hot-wire pyrometry[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78, 49 (5) :3031-3032.

[3]Vilimpoc V, Goss L P, Sarka B.Spatial temperature-profile measurements by the thin-filament-pyrometry technique[J].Optics letters, 1988, 13 (2) :93-95.

[4]彭小奇, 周海叶, 宋海鹰.CCD三色测温差值修正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24 (8) :166-169.

[5]Pitts W M.Thin-filament pyrometry in flickering laminar diffusion flames[C].Symposium (International) on Combustion.Elsevier, 1996, 26 (1) :1171-1179.

[6]Pitts W M, Smyth K C, Everest D A.Effects of finite time response and soot deposition on thin filament pyrometry measurements in timevarying diffusion flames[C].Symposium (International) on Combustion.Elsevier, 1998, 27 (1) :563-569.

[7]Maun J D, Sunderland P B, Urban D L.Thin-filament pyrometry with a digital still camera[J].Applied optics, 2007, 46 (4) :483-488.

[8]Erik M.Dambach, Brent A Rankin.Temperature Estimations in the Near-Flame Field Resulting from Hypergolic Ignition Using Thin Filament Pyrometry[J].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184:205-223.

德育原理概述 篇3

摘要:教材的使用和管理是一体的,管理在于根据实际进行的调整、补充和修订,在于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所需,适合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管理学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现行技工院校德育教材的使用感受展开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假设;教材使用;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2-01

现行全国技工学校(第四版)德育课通用教材,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同时,符合了教材改革要求,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材过于理论化、成人化的问题,并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较好地把握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启发学生从调适自我开始,进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当然,这套教材还需要教师不但要在“课程标准”下依照授课,而且要实事求是地使用——这其实是一个管理教材的过程——既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够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开展教学。而判断一套教材的好坏优劣应当以“是否适合使用的人”为基本标准,即以学生的需求为本,这与管理学中最基本的“对人性的假设”这个基本前提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将以笔者在长期的授课和教材使用实际中的经验总结为基础,从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和“生态人”四个假设出发,对现行技工院校德育教材提出使用思考和建议。

一、从管理学原理谈教材使用感受及存在问题改进

目前的德育课教材不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而是按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编排,汇编了包括心理健康、法律、哲学、政治、经济、职业道德等在内的较多内容,因技校生学习基础和能力问题,处处只能点到为止而稍显庞杂。这样的编排除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工具书的需要,在避免将德育课学科化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却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主线。同时,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大多数技校每周只设2课时,学时少、教学时间跨度大等问题,相对弱化了教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具体而言:

(一)第一册

“社会人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人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性需求,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心理健康、法律和哲学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中,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专门的纯理论教学转化为“为职业服务的心理调试”,即为学生即将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道德有机结合,做到“文道合一”。法律基础部分应着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及行为习惯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强化,做到“懂法守法”,将教学重点转回对学生自己作为“犯罪人”的防范教育上。而哲学本身就是较难理解掌握的高端人类智慧,可将此部分融入之前的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中,以相应的“哲学思考”存在,既相辅相成又有针对性,便于学习掌握。

(二)第二册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虽然承认一个人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的社会现实,但是也要充分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社会负起管理的责任,即: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序良俗,能够克制情感欲望的冲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中,首先应当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课区别对待,而应倾向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以政治和经济基本常识为基础开展“促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学习”。

同时,“生态人假设”是指具备生态意识,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与集体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或群体。它是与“经济人”相对应而生的。这就要求在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内容的授课中,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及由此而生的重视环保、追求公义、关怀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三)第三册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由于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说,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中,应当“轻理论、重体验”,增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结合与培养,侧重行为导向,避免老生常谈。同时,可与当前大力开展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相配合,以人物和事例带动,将复杂的职业发展具体化、对象化,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现行德育教材的使用思考及建議

综上所述,第一,应该在充分尊重技校生知识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兴趣,努力建构“生活化”、“技能化”的课程。因此,教材在内容的调整和补充上应当以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的,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经济现象和心理问题等,如:校园暴力行为的处罚,智能手机与自媒体时代的生活,以及早恋、物价楼市、就业形势等。

第二,要正确处理知识理论与行为导向的关系,实现将德育课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转变。只有设法建构“身边的品德教育”,才能体现德育与人的密切关系,凸显人文价值。

第三,正确处理及使用教材中的各个栏目(环节),令授课丰富多彩。现行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议一议”“资料卡片”“案例链接”“探究与实践”等多个板块及栏目,都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开放性平台。

三、结语

任何一套教材都不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教材的使用和管理本就一体,管理则在于根据实际进行的调整、补充和修订,在于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所需,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既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们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发现总结,不断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参考资料:

德育原理概述 篇4

顾名思义,反击式碎机是用来实现反杰作破碎效果,并在柜台散装物料进入板和转子之间的后破碎由该获得的部分动能的作用转子旋转室在柜台板之间的第一级转子屡次冲击每个柜台室,第二层的会议厅及柜台的逐步打破,符合预期大小的要求研磨腔的底部,

第二,反击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相比,随着技术的优势

1。能处理大量的材料水分含量,防止堵塞破碎机

当过多的材料处理水,饲料槽和冲击式破碎机柜台板可配备加热装置,以防止粘合材料。冲击式破碎机是没有的筛底部需要,可以防止堵塞。锤式破碎机的加热方法不能使用,以防止粘合材料,并应与底部设有筛板,增加了堵塞的可能性。

2。反击式破碎机是适合于软的材料,他们申请材料的硬度非常大

锤式破碎机通过机械夹紧板结构牢固固定于转子,转子旋转时的惯性时,伟大的时刻。相对锤式破碎机(锤是挂状态),冲击式破碎机转子具有更大的势头,为适应更严格的材料,同时打破,降低能源消耗。

3。可以方便灵活的调整颗粒大小,宽调谐范围

反击式破碎机可以调整粒度,如调节转子速度为多种方式,调节和反板和研磨腔的差距,

差距的调节,是机械或液压可调,液压系统可以很容易地调整当地的操作系统通过按钮或遥控器来完成调整的差距。该锤式破碎机调整粒度只能通过更换筛底的实现。

4。穿着磨损比锤式破碎机零件小,金属利用率高

冲击锤穿只出现在一边看材料。当转子速度正常,饲料,将下降至板锤表面(攻击),背部和侧面板锤不戴。即使这一边看材料很少穿。而底部的研磨棒也很容易更换。冲击锤的金属利用率高达45%-48%。锤锤式破碎机是在悬挂状态,磨损发生,前后和侧面,相对于板锤,锤头磨损更严重,锤金属利用率仅25%左右。与转子体本身可能磨损。锤式破碎机磨损严重的底部屏幕,更换所有受影响的格栅,并替换筛的工作更加复杂。

5。易备件,减少维修更换费用

德育原理 篇5

1教师道德:作为职业活动行为主体的教师在个体一般道德基础上,发自内心对职业生活各种要求的认同,是教师所秉持的职业道德认识、职业情感以及在从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对职业伦理规范的自觉遵守并践履以德行的面貌展示出来的一种品质,是对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整体把握。P

532 教师道德修养:就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和自我陶冶的功夫和过程。教师道德修养包含了教师遵照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反思、修炼和提高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以及在每个阶段所能达到的道德境界p52。德育过程: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具体来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P11

德育目标的层次:是指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级次学校班级的过程中,具有高低不同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实际标准。P130德育目标的序列:是指把同一目标中不同层次,按照到底的不同要求,顺序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P130德育的途径:是指教育者为传递德育内容、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各种路径(渠道)的总称,由参与者、方法、手段等要素组成。P140学校德育管理: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任务,运用科学管理思想,结合学校德育的特点而进行的行动策划,并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积极实施的过程。P158

8学校德育的评价:是指运用测量或评鉴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潜在的和外显的综合素质如思想品德、世界观、气质、性格的差异及其功能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活动。P178学生档案袋:是指有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取得的进步以及所反映学习成果的一连串信息的汇集,即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反思报告、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收集。P187

二简答新型德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p48

答:(1)教师既是德育教育者又是道德学习者

(2)教师既是道德示范者又是道德实践者

(3)教师既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p

53答:(1)教师道德修养的特殊性

(2)教师道德对教育事业具有促进作用

(3)教师道德对未成年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4)教师道德地社会生活具有导向作用教师道德修养的内涵p5

4答:(1)充满爱心、忠诚事业

(2)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3)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师德育修养的方法p56

答:(1)学习与实践

(2)自行与交流

(3)认同与发展

5.教师德育素养的结构?p58

答:(1)教师的德育意识

(2)教师的德育知识

(3)教师的德育能力

6.教师德育能力发展依存的条件?p60

答:(1)掌握必要的德育知识与技能是发展德育能力的先决条件

(2)德育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德育活动内容的正确选择

(3)德育活动过程的合理安排和德育方法的恰当运用

7、教师德育意识的构成4答:

1、教师对自身道德意识现象的体验

2、教师对学生道德实际表现的体验

3、教师获得对德育活动的体验

4、对德育环境的体验

8、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特点

3答:(1)做人与成长(2)明理与习德(3)长期与反复

9、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p79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

10、人本主义的道德情感教育原则p86

1)真诚

2)接受和信任

3)移情性理解

4)主动倾听

11、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的性质 p97

1.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之交流

2.教师和学生的创造之生成3.教师和学生的情理之互动

4.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之协同

12、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p130

1..社会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

2.学生自身对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

3.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4.制定者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期望及其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13、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p1

311)继承、借鉴与创新的统一

2)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

3)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4)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14、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模式p16

31)学校德育目标管理模式

2)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模式

3)学校德育制度管理模式

4)学校网络德育管理模式

15、德育日常评价的重要方面?P186

答:

1、评价的内容要明确。

2、评价要真诚。

3、评价要是适时、适度。

四论述

1.学校德育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p100

答: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是关键要素,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讲求工作的艺术性,才能够实现此目标.(1)目标趋同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工作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目标需要与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在总的方向上一致或趋

同,都要以达成教育目标为重,要以学校教育要求为最终结果,不断修正师生双方目标.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互相

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争取达到共同的目标.(2)尊重信任原则: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出发,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使

道德要求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亲近教

师,熨衣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3)心理相容原则:是指师生相互吸引,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教师和学生心理相容度高,师生关系表现更

高的良好状态,德育内容和要求就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心理相容,对整个德育活

动过程影响很大,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心理相容为师生关系达到和谐,融洽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德育效果.(4)智能互补原则:指在师生群体内,由于所担负的角色不同,因而需要担任不同工作的人员相互合作,互为补充.智

能互补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水平互补,思维类型互补,能力专长互补,知识构成互补等.德育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智力活动,针对教师个体来说,构成智力的各要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形成一个最佳的互动和互补的师生结构,才能有效的提高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15、学校德育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答:(1)教师要向学生表达教师之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教师的工作对象首先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是与教师有着同等人格尊严的个体,此时教师的爱会作为一种外部的情感因素,能够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成为学生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师爱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力量,给学生以温暖,提供学生成长中所需要的稳定、安全和一般性的支持,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受到鼓舞,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因此,对学生表达教师之爱是至关重要的,关乎着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2)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对话沟通

师生之间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通过对话形成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即精神获得沟通。教师的角色理应是对话者和理解者,从而平等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以角色换位来“移情”和理解学生,并达到共情从而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总之,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通过与学生交谈和说理,进一步建立起学生的理性行为,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教师要向学生展现民主作风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让学校充满了友爱、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们在老师面前能畅所欲言,这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相待,而且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各种能力,如语言、思维等,这些都与教师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总之,教师在与学生的各种交往中,要建立起诚挚、平等、互敬、互尊、互重的友好关系,向学生展现民主作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与学生进行道德合作

教师和学生的道德合作,就是指教师在道德教育活动过程中与学生之间协同的意识和心态的反映。合作是以师生关系为中心的诸多教育关系的健康与协调,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表现。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合作,给学生得到的成长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宽松环境,平等、合作、健康的师生关系,尉氏县学生得到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p117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①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

② 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③ 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① 思想品德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② 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③ 是道德主体与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们再谈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时,指的是一种个体德行发展客观过程中的规律,而我们讲德育规律时,则是指我们自觉地控制事物,间因果关系或变量间的关系,使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目标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规律,所以我们说,德育过程论在探讨德育规律时,探讨的是施教与受教之间的变化规律,是从教的角度探讨教育者如何实施德育的过程,而不是指单方面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德育过程规律与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正确区分是认识德育过程规律的前提。

4、德育过程中开放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p12

3教育过程的开放性要求教育一方面一开放的心态冲破传统道德教育的封闭,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的理解,另一方面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已发生的社会变革而带来的道德上的变化。开放式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禁锢学生的思想为目的,而是促进学生的到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观为目的。用一种单一的到的教条和道德信仰体系教育学生,并采取一切措施压迫学生接受这些教条的做法,都会阻碍学生理智和道德的发展。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原则要求作为道德教育内容的价值准则和规范系统必须向学生开放接受学生的检验。是学生的道德观点经过自己的理智思考而自由选择。现代德育过程理论认为的是个体的完整的人格特征。个体的道德发展以受教育者的自觉的生命实践活动为基础,是首要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实践完整生命活动的展开。作为道德发展的主体,受教育者的身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他们的个体性,主动性,完整性在道德上是统一的。所以,德育不能着眼于德性的单一方面,不能强调单项的道德知识的接受与片面的行为操练。否则,个体道德的健全发展就是不可能的。

5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p12

4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一致,系统地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这是由于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因素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所决定的,谈到外部因素的整体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个人不能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教育,而是由人所经受的种种影响的全部总和综合地教育出来。”

德育影响的一致性指的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德育影响的连贯性则是指教育过程运行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德育过程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相会影响、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如何利用各种外部因素,形成教育的合力,成为现代德育所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为此,作为学校教育来说,应首先保持校内

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的一致,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成为学校德育的整体优势。其次,应密切联系家庭和社会,统一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积极组织学生进社会实践,一方面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和践行能力,同时,也起到优化外部环境的作用。最后,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地提出适时、适度的要求,并将这种要求贯彻到底。

6、小学生德育内容体系的基本内容?P138

答:根据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交往对象及身心特点,我们认为小学德育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自己、个人与他人及集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规范、意识和行为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进行自我认知及活泼开朗、合群、乐学等健康的人格教育。

(2)、法纪教育。主要进行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小学生守则及交通规则等教育。

(3)、道德规范教育。主要进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教育。在家庭美德方面,主要进行尊老爱幼、爱父母家人等教育;在社会公德方面主要进行文明礼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等意识和行为教育;在个人品德方面主要进行城市、善良、友爱、谦让等平的教育。

(4)、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人生观中的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惧困难和挫折的人生态度教育。

德育原理概述 篇6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思想家所倡导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全面发展式”的教学、“全人式”的教学、“通才式”的教学等,都是()的体现。A.狭义的教育性 B.广义的教育性 C.教育性 D.教学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B 2.从表现形式来看,德育内容还可分为文本性的内容和 A.隐性内容 B.非文本性的内容 C.显性内容 D.时事性内容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B 3.本书的编写者以为人的本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天性,二是心性,三是 A.德性 B.品性 C.人性 D.善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4.本书的编写者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德育即是指()。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价值观教育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5.德育过程管理是德育 管理的()。A.中心环节 B.关键环节 C.重要环节 D.最后环节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6.教育人道性主要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在()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A.教育过程 B.教学过程 C.工作过程 D.自我发展过程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7.教学比其它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更具有时间上的经常性,内容上的丰富性,教育影响的自然性和育人作用的(),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A.广泛性 B.深刻性 C.长期性 D.基础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8.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德育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A.灌输 B.内化 C.传授 D.传递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B 9.德育方法是()。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D 10.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A.德育个别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规律 D.德育原理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德育施教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A.德育的实施要重在涵养培育

B.德育的实施重在启发引导受教者的能动自主性

C.德育的实施不是传授和说教重在指导引发理解、体验和感悟

D.德育实施中教育者重在要当好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者、体验感悟者和探讨者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D 2.下列选项中属于班集体具有的特点的是()。A.基于教育目的和发展需要上的结合性 B.长远发展目标的共同性 C.内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D.制度规范的明确性 E.活动的共同性与相互协调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DE 3.学校德育的管理性强化,即运用必要的管理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和有效性,具体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 ?()A.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管理 B.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管理 C.对教育对象的管理 D.对德育目标的管理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D 4.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德育反思的不断深入,对德育过程的释说开始注意体现它的原理或理念性的特征,有几个方面对人们把握“德育在实践上是个什么样子”起了重要作用,这几个方面是

A.在教育观上强调“启发性”、“引导性”、“指导性”

B.强调教者与受教者的人格平等,共同参与,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和交往。C.强调促进品德的“内化”或“自我建构” D.在德育理念上体现知识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 5.德育工作的独立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靠学校内单独建立的专门机构、专门的体制来专门组织实施德育工作,讲究以()和专门的活动来突出德育的地位,来进行德育。A.专门的组织 B.专门的队伍 C.专门的基地 D.专门的课程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D 6.德育 目标对德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其具体表现在()。A.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B.对所要培养的素质有质的规定性 C.对德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D.对德育手段的质的规定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 7.()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A.运动化 B.活动化 C.开放化 D.情感化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 8.德性化社会的建设需要首先做好的几方面工作是 A.赋予制度正义的理 B.良好的政风的形成 C.倡导良好的德性生活 D.全力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 9.从德育目标的构成出发,可以把德育目标分成 A.社会价值内容类目标 B.品德心理类目标 C.品德行为类目标 D.认知类目标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 10.本书的编写者以为,德育工作实施的“要紧之处”在于 A.要认识和把握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B.要认识和把握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C.要认识和把握好德育过程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的关系 D.要把握好德育专门化和活动化的关系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BC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德育过程就是思 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2.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3.如何看待德育地位,不仅影响其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工作实施及其效果。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4.品德作为个体自身较为 稳定的言行表现,它即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社会品质,也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个性品质。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一种“合金”。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5.德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于教育的管理,它是以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健康成长为目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6.德育过程及其结果不仅受其内在要素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人际交往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约德育过程的各种内在要素的发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7.人怎样才能形成应有的德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使对其进行教化。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8.应从实际生活中的人为人处事需要的德性、当有的德性上来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应是怎样的”,来确定德育的域限。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9.在德育中进行什么教育,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做出选择。但其本质上应是品德的涵养培育问题。否则,则不是德育问题。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0.发展性德育目标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对实际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具体的、对德育各种现实问题解决的结果,具有直接评价的意义和认定的意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1.许多事实说明,要改变一种教育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旧的德育意识,旧的意识不改变,就难以真正摆脱旧的教育方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2.阶段性的激励往往因其形式的正式和隆重,会使被激励者受到极大的鼓舞,引起较大的影响,给其他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且这种激励具有普遍性,激励的范围也是很广 泛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3.德育有法,但无定法。一劳永逸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会因时间、地点、条件、操作方式的不同而此时有效,彼时无效,或此时无效彼时有效。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4.广义的德育内容,指以专门的形式(如课程、守则等形式)来加以呈现的价值引导体系。广义的德育内容往往体现和代表着学校德性教化的主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5.教育者要通过说理、示范、陶冶等多种方法来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要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6.当代社会,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素质的和谐发展,构成了教育人道化的根本要求,成为教育的一种目的性追求。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7.终极性和发展性目标各有不同的特点,终极性德育目标是系列教育后的最终结果,对实际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总的指导原则的意义和指针的意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8.阶段激励指管理者或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激励方式,一般没有正式的形式,但却有多种自然的方式,如言语性的、动作性的、表情性的赞赏、肯定、欣喜、微笑等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9.专门的德育性课程,蕴含巨大的德育功能。它所涉及的品德问题广泛、影响潜在、表现自然,常有潜移默化之效。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20.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还需要提出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主要以长远目标的建设为重点,短 期目标对集体的作用不大。A.错误 B.正确

上一篇:初二年级读后感:读《人类的故事》有感下一篇:读廉政书籍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