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散文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炊烟散文(精选6篇)

炊烟散文 篇1

那是家的信号,并非古代的烽火狼烟,没有战争弥漫的刺鼻的硝烟,有的是温暖潮湿夹杂着芬芳花香的空气。

遥想西周“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的褒姒还站在那墙头,微微一笑,看着被戏耍的诸侯,平日里不苟言笑,举止有度,而今却面红耳赤,怒目圆睁。或许褒姒想要的并不是对诸侯的愚弄与戏耍,而是家的信号。炊烟会告诉你家的信息,仿佛在说,一切都好,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寻常百姓家的生活,不因荣华富贵沾沾自喜,不因安贫乐道为郁郁寡欢。昏庸的周幽王不懂得归家人的心思,却还要将国破家亡的罪责归咎到一介女流的身上,实在是有失男子风度,更不要说是一朝天子了。活该应了亡国,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不得不说这样按自己心意编排历史确乎是有点强人所难,但是翻开历史重重的烟云,其实仔细的轮廓已经模糊,何不如此畅想一番,让生活多一点点真实以外的趣味呢?

炊烟袅袅升起,凝结了记忆。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寒风在窗外呼啸,有时候性情过于猛烈,竟拍打起了窗户。白雪堆到了屋顶山,白茫茫的一片。我还在床上睡着,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我盯着窗户傻傻的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在这时,慢慢的,炊烟从烟囱里慢慢冒了出来,先是试探性的出去,还看不太清楚。慢慢的,一点点的,队伍壮大起来了,可以清楚的看见浓浓的白雾结着伴、唱着歌不畏严寒扶摇直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得到它的热度。闻闻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便知道了今天的早餐。

淡淡的炊烟 篇2

来吃饭的大多是顺子班上的人,他们像到了家里一样,一碗馄饨,两个饼,或一盘辣豆腐,两个花卷,吃得满头是汗。小店有一个规矩,到这里吃饭的人,下井前是不给酒喝的。这是顺子嫂定的。只有升井后,才能喝到她烫好的酒。几样小菜,一帮工人围在桌前,有滋有味地喝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小吃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小班的工人们不进屋,从这里路过,看到一缕炊烟从小吃店房顶升起,也会感到亲切和温馨。

小吃店的炊烟,牵着井下,牵着灶头。

小吃店的炊烟,有时笔直,有时弯曲。

可是有一天,小吃店的炊烟被掐断了。

顺子在井下出了事。小班的工人把顺子抬到矿医院太平房很久,才把消息告诉顺子嫂。

送走了顺子之后,顺子嫂的小吃店关了门。顺子嫂仿佛换成了另一个人,整天不吃不喝,满脸悲戚。

让矿工们惊讶的是,她把自己原来在矿区黄金地段的房子,非常便宜地卖掉了,换成了靠江边的六层顶楼。

有一天傍晚,班长和他妻子走进顺子嫂的新房,立即明白了她换房的用意。

顺子的坟在江对岸光秃秃的山上,顺子嫂的新房正好和它隔江相望。

顺子嫂每天伫立在窗前,望着顺子的坟。当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她说:“顺子,你不冷吗?”夕阳落下的时候,她说:“顺子,你不孤单,我在陪着你!”

顺子的坟,是顺子嫂一块抹不去的痛。

怎么办?小班的工人都在想,怎样才能让顺子嫂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当时正是初春,植树的季节,不知谁出了个主意:满山坡栽上树,让坟墓淹没在里边。

下了夜班,小班的工人们扛着树苗,带上工具。还有的让妻子也来帮忙。

几天时间,光秃秃的山坡栽满了树苗。

栽树人走了,他们只等春风吹绿树林。

转眼到了秋天。那一个早晨,已经躺在床上过了一个夏天的顺子嫂,站在窗前,向山的那边望去,是一片墨绿的松林!再细细地看,还隐约发现有几个火红的大字:我们盼望你的炊烟!

草原炊烟优美散文 篇3

当十月的秋风步履轻盈地走下了雪山,草原上那一缕缕炊烟便飘荡于屋檐和云朵之间,宛如藏家人欢乐而又喜庆的歌谣。歌唱着草原上的金秋时光,沉静在雪山下歌声不歇的景色中。

在这个能让人陶醉的季节里,那飘荡在藏家人新房上的袅袅炊烟,总是依恋着动人的丰收景象。送走了一个忙碌于秋收的太阳后,又迎来了一轮庆贺丰收的月亮。

哦,是太阳和月亮照亮了藏家人的幸福日子,在草原上的炊烟中,总是弥散着诱人的芬芳。那糌粑面的喷香、奶酪和酥油茶的美味,还有青稞酒的甘甜,早已随十月的秋风飘散到了四方。

飘飘渺渺的炊烟,像那弦子舞中阵阵飘逸的长袖,而那踏过音乐的潇洒步履,便是我们走进幸福而又安康的脚步。再也没有饥馑的日子,只要走进炊烟,便走进了丰衣足食的日子,走进了音乐伴奏的时光,走进了百花盛开的家园。

因此,飘荡在十月秋风中的炊烟,总会连接着藏家人的追求和希望,连接着我们的爱情和幸福;连接着雪山的欢歌和喜悦,连接着草原的.丰收和祝福。阿妈在那炊烟下唱念着吉祥的祝词,让那升腾烟云缠绕着美好的愿望;阿爸在炊烟下点燃神龛上的酥油灯,让那晃动的火光辉映着幸福的时光。

写炊烟的优美散文 篇4

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

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

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

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

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还是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

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

飘逝的炊烟的散文 篇5

初春的故乡,田野是一片淡淡的绿,早开的油菜花,已零星地点缀着广袤的大地,显然还未到盛花时期。夕阳已挂在西天的龙泉山顶上,落日余晖映照着正在麦田和菜畦上打药除草的三三两两的庄稼人。一个不经意间,一位老乡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飘来了邓丽君的《又见炊烟》那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这首优美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孩提时代的乡村景象。

记忆中的少年时光,是伴随着炊烟长大的。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田野莺燕纷飞,家家炊烟飘飘,村庄是一幅幅绝胜烟柳的山水画卷;冬天的乡村,原野是白色的,村庄是白色的,远处的山峦也是白色的,到处是一片银色静寂的世界,唯有家家户户的屋顶,吐出的细细的炊烟是黑色的,形成了即反差又和谐的水墨丹青。当村庄传来第一声雄鸡报晓的声音时,农家的房顶上,就陆陆续续有了袅袅的炊烟升起。那时,父母总是起得很早,在我们几个兄妹还睡在梦乡的时候,父亲已到村前的大坝里,用水桶担回了几担清冽冽的饮用水,倾倒进水缸里,发出了很响的“哗哗”声,然后,父亲又拿起靠在屋檐下的竹苕帚,开始洒扫庭除。这每天清晨都有的“沙沙”声,把我们一个个从热呼呼的被窝中催醒叫起,睡眼惺忪的我们几个孩子,会被从厨房飘来的山芋或面食等香香甜甜的美食中逐渐清醒了头脑。因为,母亲已在厨房中早已燃起了炊烟,做好了这一天的早餐。有时候,母亲也会被烟囱里的风倒出来的烟火,`呛得剧烈地咳嗽起来,但她总会用围腰布捂着抿着嘴,尽量不发出声音来,以免惊醒了我们几个还要上学的孩子。

虽然故乡的炊烟并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壮美,但在儿时的记忆中,无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支心灵的标杆;微风吹拂的时候,炊烟是放飞风筝的那根长长的线;当炊烟凌乱于无形时,那一定是母亲一颗担忧的心。无论我们在村里还是村外,在田野还是在山岗,无论怎样地疯玩,不管是趴在打谷场的那高高的草垛上,还是赤脚走在露水湿湿的田埂上,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小伙伴们总会立刻感觉到肚子饿了起来,自然而然地纷纷循着炊烟升起的地方,各自回家。因为,那炊烟就是母亲无声的.呼唤,那炊烟仿佛是母亲伸出的手臂,召唤着孩子们回家,指引着孩子们回家的路。

儿时的寒暑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一个人走在通向外婆家的乡间小路上,二十多华里,感觉有些漫长。路上饿了渴了,就在小溪边掬一捧清水喝,累了就在半道中小山坡,那棵巨大的苦楝树荫下歇一脚。但,每当远远地看到第一缕炊烟,从小山村的村头升起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不由得一溜烟小跑,恨不得一脚跨进紧靠水塘边上几棵大柳树下的小四合院,因为那就是外婆的家。此时,饥肠辘辘的我,也仿佛闻到了外婆已为我做好的,伴随烟火味的香香的菜肴。在这座普通农家小院内,外公经常是就着“呼呼”冒着热气的泥土做的小炉子,烧着开水,冲泡着一壶叫“山里红”的野山茶,一边抽着他自制的旱烟。热气腾腾,炊烟袅袅,常年过着他那“瓦壶天水野山茶,白菜萝卜糙米饭”的朴实恬淡的生活

暑假和农忙假期,是一年中农活最繁忙的季节,大人们无暇顾及我们这些放假归来的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家长交给我们的任务大都是割青草、看Z鸭、放牛羊。这时,河滩中、大埂上、山丘下就是我们这些儿时玩伴的天堂。在捉迷藏、摔白果宕、扔石子赌草这些游戏玩累后,不知谁提议,我们应该拣点东西来烧烧吃,做一次野炊。小伙伴立刻欢呼起来,积极响应。于是,大家分头行动,你找枯枝残叶等燃料,我找能烧烤的食材。在一片忙碌中,大家开始升火,众人拾柴火焰高,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需要的东西都找来了。在燃料上,一般是先用干草或枯叶把树枝引着,然后用烧着了的枯枝,将拣来的晒干的牛粪当燃料。干水牛粪易燃,但不经烧;干黄牛粪经烧,但不易点燃。于是,我们先用拣来的枯枝叶将水牛粪引燃,然后架上干黄牛粪,这时,就有一股股炊烟伴着青草的香味,在野外升起弥漫开来。每个季节中,都能搞得成不同美味的野炊,特别是夏秋季节,这时满岗遍野的马铃薯、山芋、蚕豆、苞谷、花生、野板栗,甚至捉来的蛇,都是我们喜爱的食材。袅袅的炊烟下,围着燃起的篝火,吸着伴随浓郁的焦糊香,垂涎欲滴的小伙伴们,看着即将到嘴的美味,红红的火焰旁,映照着一个个稚嫩欢乐的脸庞。

少年最爱是炊烟,当炊烟升起来的时候,那里一定是快乐所在;有炊烟升起的地方,那是家的所在。袅袅炊烟是一种希冀,是一份温馨,是乡间一件件灵动的云霞羽裳。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电气化普及,以及家家户户用上了燃气,那种曾经浸润着美好少年时光的炊烟,都已成了恍惚的记忆。如今的故乡,也不再有炊烟升起,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她那飘渺的神韵,和曼妙的情意绵绵的身姿。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腊月炊烟绕 篇6

特色:萝卜干脆嫩爽口、自然甜香,烟熏老腊肉自成一味,无需另加任何调料。“老腊肉制作工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区:重庆城口

在年饭桌上,只有吃到腊肉,人们才觉得真正过了年。

在巴渝地区,虽然家家户户的老人家都会熏腊肉,但最好吃的腊肉在城口。在这个山城里并不起眼的小区县里,老腊肉制作工艺已有500年历史,从喂养、宰杀、选肉到晾干、腌制、熏制、烘烤,其间要經多道手工工序,而且这些通常是采用口授心传的方法进行传承,这套独特的腊肉制作技艺早位于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列。

梁实秋先生说:“腊肉是经过炼制的腌肉,到了腊尾春头的时候拿出来吃,所以叫腊肉。”其实梁先生说得不太确切,可能是他没有生在真正的腊肉之乡的缘故。

以前的城口是个贫穷的小县城,交通也不便利,尤其山里人家,一年里难得吃上几回肉,一年一户杀一头猪,猪肉得从年初吃到年末。为了让鲜肉保鲜还能长期存放,乡里人便设法将肉抹盐腌熏。因为在腊月里杀猪,又在腊月里加工,腊肉的名儿就这样来了。

乡里人把腊肉悬挂在灶头上、屋檐下,向客人展示着一年的收成。过年的时候,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是腊肉,邻里亲戚间相互拜年时,手里拎的拜年礼也是腊肉。据说这送腊肉还有规矩,送丈母娘的必定是最肥的那一块,就图个油水足。

熏腊肉,既是个菜名,又是一个制作过程,这个过程,最主要就是熏。山野里林茂草丰,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这是熏制腊肉最有利的条件。城口腊肉熏制工艺独特,所用的肉是当地名为“地油子”的土猪,切成长块条状抹上盐,再用棕叶绳索串起来挂在“灰儿坑”上熏。“灰儿坑”是城口传统农家都有的,用它煮饭、炒菜,味道都格外香。大巴山的松柏枝燃烧冒出的烟慢慢缠绕上去,一天天的,那些本来是红红白白的肉就逐渐变黄、变干。数月过去,当腊肉的香味渐浓的时候,无须看日历,就会知道年夜近了。

城口的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也没有“灰儿坑”,但每到冬腊月,也会在市场上挑几块上好的白条肉,几家人合在一起,把肉装在一个大大的油桶子里熏制,或者,托乡下亲友帮忙熏上几块。要吃的时候,用刀划下一块,用热水洗净黑乎乎的表面,腊肉那黄亮亮的真身就显出来了。煮熟切片直接可吃,肥不腻口,瘦不塞牙。若炒若炖皆可,无需再加任何调料,腊肉那种特有的香醇和乡情让人无尽回味。

其实城口老腊肉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单一,腊肠、腊肘子、腊牛肉、腊猪头皮、腊洋鸭、腊鸡……所有这些腊味在当地都叫腊肉。城口人对腊肉也有独特的吃法,比如干洋芋片炒腊肉、党参炖腊肉、腊肉绿豆汤、腊肉糯米饭……

山路弯弯,竹林掩映。袅袅炊烟中,老腊肉的香味在城口的空气中弥漫。

【萝卜干炒腊肉】

原料:

萝卜干一小把,用温开水泡两分钟,捞出拧干切成段;腊肉一块,切成薄片待用;干红辣椒、青蒜或蒜头适量、料酒、盐、酱油、鸡精等。

制作:

1.油烧热,放入切好片的腊肉翻炒,腊肉的肥肉逞透明状的时候,盛出备用。腊肉都是咸的,不用加盐。

上一篇:《灰雀》优秀教案下一篇:教育信息化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