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春节的习俗(精选6篇)
“祝寿”之俗历史悠久。“祝寿”又叫“做生”。俗语称“人活六十古来稀”。因此,人过六十岁后,每逢生日,女婿、外甥、侄儿、孙儿等晚辈都要带着礼品前来祝贺。给老人过生日没有过多讲究,只是生日这天,儿女们和老人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是对老人的一种安慰,共祝老人严严实实,欢度晚年。
“看月娃”的习俗历史悠久。谁家生育婴儿,左邻右舍都要送鸡蛋、红糖等以示庆贺。贺喜日一般选择在生后十天,也有在二十天或满月的。这是生孩子的一次重要礼仪。这天男女双方主要新厂都来庆贺,娘家为婴儿送“小嫁妆”。即衣、帽、护牌、尿布、铺垫。还有布娃、布老虎等。亲朋好友前来“贺喜”,要给婴儿脖子上挂项绳(用红绳拴的钱币或金属锁),意思是拴住不让孩子跑掉,取意好养。主人要摆酒席,宴请宾朋,其间讲究吃面条,面条直且长,取意连续不断,多子多福,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村民节气 春节
1、祭灶:腊月二十三这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旧时在外做活的人在这一天都会下工,结帐回家。村民称这一天为“祭灶”日,家家户户要蒸枣馍,买糖瓜,敬献灶神。主人给灶神爷烧香磕头。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做尽人间事,带来天上春。”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忙过年”。从这一天开始,村民都会选风和日丽的日子修补、打扫院宅、房屋、锅灶,为之“扫屋里”,同时要磨面,置办厨具、年货、衣物为过年做准备。
家中若有新出嫁的女儿,父母要为其购一竹篮,并置办年画。窗花和好吃货(花生、大枣、糖果等),到腊月月尽前一天送往女儿家,到女儿家要给女儿一笔压岁钱。
到了腊月二十七,家家蒸馍、煮肉、炸麻花;月尽这天扫院子,贴对联、挡门棍、放鞭炮,女人忙着包饺子。吃晚饭前同样要给诸位神位上香、叩首、献汤、然后放鞭炮,吃饺子
2、熬岁:各个住室都要点亮灯,长辈给晚辈及小孩压岁钱,晚辈要给年龄大的长辈送吃货、衣物以表孝道。
第一年娶的新媳妇,要给长辈和同族长辈敬送衣物、食品,以示孝心,长辈要给新媳妇压岁
钱,新媳妇同样要给比自己辈份小的孩子压岁钱。
3、大年初一:初一早上,村人都起的很早,在院里点亮灯。男人先在院中点燃一堆火,上
压柏叶,竹叶,以表示烟火百年不断。这时,女人多已煮好饺子,同样要给诸位神主上香、叩首,献汤,然后燃放鞭炮,一家人吃饺子。舀饭要从老到小,分清主次,家中主妇多在饺
子中包有银钱,称为“福饺”,家中谁吃到这个饺子为之有福。这一顿饭,每一个人都要吃第二碗,吃完后,要给家中畜禽喂年饺,让其过年。
吃罢饺子,家中男人打着灯笼领着孩子,拿着香、裱去邻近的庙堂上香、叩首,保佑家人一
年平安。回来后,家中主人要到祖先堂上香,拜神位。
4、拜年:晚辈给长辈、年幼给年少的拜年,顺序要从近到远,从老到小,先同门近族,后
近邻乡里,先年老者,后年幼者。
第一年娶进门的新媳妇,多由本家嫂子陪伴到各家各户去拜年,顺序同上。
5、请媳妇:同族近门,在新年这一天都要请新娶的媳妇到自己家里吃年饭,以此表示亲近
关系和亲热。
6、娱乐活动:兴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增加村民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新社会党和政府及
村政领导人对村民文化生活重视的一个体现。如打篮球、拔河、打锣鼓等。
7、走亲戚:初
二、初三,新女婿都要陪同新媳妇去岳父家拜年,去时带礼品表示孝心,到
了岳父家,要逐一到岳父家的同族近门去拜年,并带礼品,每家都要回赠礼品,表示礼貌,有来有往;走完了岳父家的亲戚,再走自家的亲戚,同样要带礼品。另有外甥走舅家,侄子
走姑家、姨家,相互拜年探望,表示亲情不断,俗称“出门”。
8、“破五”又称过小年。早上的第一顿饭,全家人要把给灶爷蒸的枣山(从初一献到初五),切开分食,为之“破五穷”,同时取除挡门棍。出了“破五”等于过完了年,就要安排农活,开
始生产劳动了。灯节正月十四日下午扫庭院,门放挡棍。从这天晚上到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的各个
房间、神堂、畜圈、水井、厕所、粮屯等凡是有空间的地方,都要点亮灯,以兆吉祥。新媳
妇要从娘家带灯回来给亲戚们送灯,并为自家做一对大转灯(现多为纱灯)。小孩子打各种
灯笼。村民称:“十四试灯,十五搭灯,十六送灯。”
“正月二十三,老君撒仙丹,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平安。”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
会用黄裱纸剪一个纸牛,贴在门扇上,并在下面写上这几句话,乞求一年四季避疫安康。据
说,这一天是马王爷的生日,村民在这一天要让家中的大家畜(牛、骡、马、驴)歇一天。
正月月尽吃煎馍的习俗,意在讲究一个“补”字,吃了煎馍一年就会完完整整,不会再借钱借
粮“挖窟窿”。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修坟节,又叫上坟。对未过三周年的新坟,后辈人要带上铁锨,到墓地后先修整坟墓,后在坟头压纸,焚烧纸钱,叩首,以示后继有人。旧时,清明节这一
天,各氏族都要集中起来去祖坟祭拜先祖,回来后再各自去自家的祖坟拜祭。旧时,各氏族
均有坟地在清明这天参与祭祖的本族人会分到烧饼、油条等食品,以此鼓励下一代知祖祭祖,扫墓祭祖讲究单日上坟。去过村民曾有绑“秋架”,荡秋千的活动。
1、采艾草,村里家家都有采艾草之习,采回后插在门首,有驱邪避瘟作用。
还有到野外采远志苗,要太阳出来之前采,作为夏季清凉饮料,有防暑祛病的效果。
2、人
人佩戴香草布袋,辟邪防暑。
3、在端午节之前,家里主人会到药房购买雄黄,在端午节这
天涂在手心、脚心,能防蛇咬伤。
4、挤蟾酥,端午节到来,村民便到田野捕捉癞蛤蟆,将
它眼泡上的蟾汁挤出,拌合面粉,揉搓成面,凉干备用;还可以将一锭墨塞进蛤蟆肚里,阴
干备用,叫“蛤蟆墨”。消炎时,将蟾酥面或蛤蟆墨在发炎处擦抹即可。
5、新女婿要去岳丈家送端午,新媳妇的娘家人要带着粽子等礼品和纳凉电器到女儿家去送
端午。
6、村民在这天割肉、买菜、买粽子,调剂家庭生活。点汤节 “六月六点汤”,传说源于明朝的天官许赞(大王乡沙坡村人),于六月六日辞
朝回家,途中看见一群小鬼在争着喝马尿,因而触动了他的思亲报祖之情。抵家后,随即提
汤于祖坟,泼浇祭奠,为祖先解渴,沿习至今。每逢“六月六点汤”日,未过三周年的新坟,儿女们都要身穿孝服去坟头点汤,焚纸钱,为逝去的老一辈解渴。鹊桥会 “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每当七月七日晚上,村民们总会坐夜当
空,为儿女们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此来教育后人要从一而终,不可寻花问柳,心生
邪念。传说这一天很少见到一只喜鹊,它们都去天河为牛郎织女架桥去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个传统的团圆节日,也是喜庆丰收圆满的节日。旧时这天,村民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用白面做成圆形的面饼)。后来逐渐有专制销售的月饼,村民都
会买来给亲戚或朋友、老人相送,加强友谊、情感交流和尽孝道,大多家庭都会买肉买菜用
以调剂生活。晚上要在条盘里放上月饼、苹果、石榴等,供献在院宅中央,以敬奉月亮神主。
农历十月初一,进入初冬季节。村民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烧送“寒衣”,为去
逝的祖先防冷御寒。送的对象一般为已故的三代祖宗,也有更远更多的。方法是:在院大门
外用灶灰撒几个圆圈(去逝的人一人一个圈),将事先折叠好的纸衣放在圈里焚烧,烧后再
浇点面汤。在为祖先送寒衣的同时,还得给“野鬼”烧一份寒衣,烧在门外或靠近十字路上,以防野鬼抢夺祖先的御寒衣物。
冬至这天,村民都有拌酸坷粒面汤喝的习俗,内放生姜丝、葱花、萝丝、粉条、豆腐丁等各种调料,用以气温急剧下降易发外感风寒的预防。五豆节腊月初五,村民家家都用5种豆子(大豆、小豆、绿豆、浆豆、扁豆)放在锅
里煮熟捞出,撒些调料,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当做菜肴吃,称之为“吃五豆”。煮好的“五豆”
不能一下子吃完,要盛出一些放到“腊八”这天,掺进腊八饭里;村民在吃“五豆”时,忘不了
会给家禽家畜一些“五豆”吃。腊八节腊月初八这天,村民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做“腊八饭”。腊八饭是用“五豆、大
枣、小米、饺子、面片”共同煮熟,另加“肉丁、萝卜、粉条、豆腐丁、海带”等炒成的“浇头”
一同来吃。
新进门的媳妇,腊八节要回婆家过,做腊八饭时要让新媳妇淘米下锅,取其“美德”之义,新
媳妇吃过腊八饭,娘家就会来人(多为父亲)叫其女儿回娘家,俗称“吃罢腊八走娘家”。除
此之外,吃腊八饭还有三种讲究:
1、吃饭之前给家中各位神主上香、叩首、献汤。另妥一盆腊八饭放院中,内插三双筷子,为之敬献天神。
2、“送腊八”,腊八饭做好后,要给近门邻居妥一碗送去,让其品尝,以此加强邻里和睦相
处
蒙古族:除夕之夜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并围着火炉吃饺子、下棋、听艺人说书。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大骏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便利用这一机会赛马。
藏族:春节一过,藏历新年就到了。这天,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以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煮上肉,打好酥油茶,还把糌粑和红糖捏成供品,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预祝丰收。亲友见面互赠哈达,表示祝福和敬意。正月初二要给到了17岁的姑娘上头。这时,父母给女儿准备好漂亮的服装和头上的装饰品,把以前梳的5条小辫改成几十条小辫,从此,她就成大人了。
瑶族:瑶族人民过春节,有项活动叫“耕作戏”。初一,姑娘们穿上漂亮的衣衫、花裙,戴上精致的银饰,小伙子也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集会一开始,每三人为一组,一人扮牛,一人扶犁,一人采锄,表演“耕作戏”,以示喜迎春耕,预兆丰年。
达斡尔族:春节前,青年们跳着富有民族风格的“鲁日格乐舞”通宵达旦。初一清早,青年们双手各自沾满锅灰,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涂抹。据说,这是预祝丰收和吉祥的意思。
壮族:壮族的风俗更有趣。初一一大早,人们各自到邻居家的菜园拔掉两棵青菜,表示来年团结互助。这一天,青年男女一起跳“打谷舞”。这个流行的传统舞蹈分四节,包括插秧、车水、割稻和舂米,富有乡土风味。
布依族:除夕之夜,一家大小要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这一天,男女青年互相串门拜年,并结伴出外游玩,尽兴方归。
哈尼族:在春节前几天,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用糯米做饼)准备过年。而青年男女,都忙着上山砍竹子、立秋千架。年初一,男女老少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成群结队去参加荡秋千比赛。青年男女乘此良机,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在春节初一早晨,年轻人要先向长辈敬酒行礼表示尊敬,平辈之间也要对饮祝贺。吃过年饭,青年人还要举行跑马、射箭等活动。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侗族:除夕夜,人们拿着鸟枪走出大门,朝天打三枪。一时各处枪声大作,称之为“除旧炮、迎新春”。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姑娘是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
苗族:苗族群众在新年里喜欢举行斗牛比赛,斗牛场上往往聚集了数千名观众。斗牛之后人们一面喝着糯米酒,一面踩着鼓点,和着芦笙翩翩起舞;青年男女则用歌声谈情说爱。
忙碌的年前准备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赣南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准备年货。
记得小时候每临近年关,母亲就会穿着围裙,在灶台上做豆腐、炸油豆腐、炒粉皮,做各类如“糖圆”、芋头条等农家小吃,其中“糖圆”是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做好后放在油缸里,几个月都不会变质,是每家必做的,也是独具风味的客家小吃。在做这些食物前,母亲会先在灶台前给“灶君”上一炷香,祈求做出的食物美味可口,等食物出炉后,会请临近的亲友来品尝。
当母亲在家做年节小吃时,父亲就在外“赶圩”置买其他物件,香烛、鞭炮,还有各类杂货,都会在除夕前买回来。“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花两三天时间准备好年货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重要的年节活动—“扫尘”,即每家每户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这个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的座椅、茶几等物什搬出屋外,甚至还会卸下门板,用温热的水将这些家具擦拭干净,以示除旧迎新。
临近除夕,每个客家村落都浸润在节日喜庆的氛围中,传承悠久的年俗根植乡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在忙碌中感受到丝丝温情。
全家团聚的“除夕”
“除夕”这天又称“大年”,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身处他乡,也要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喜迎新的一年。
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春联,不仅住宅大门上,卧房、乡村祖屋、祠堂、杂物间、粮仓甚至厕所和猪圈都是满堂红,春联寓意喜庆吉祥,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的美好愿望,因而各家各户春联上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尽想同。不同年龄阶层也有诸多讲究。老人的房门上会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而小孩的房门则会贴上“学业有成”、“大展宏图”等寄语,连猪牛棚、鸡鸭圈外都会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等红条幅,而很多用具上还会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在这一天,擅长书法的父亲是最忙的,方圆百里的乡邻都会拿着长长短短的红纸请他帮忙写春联。用母亲的话说,只要父亲在家过年,整个村子的人都不需要在市场买春联了。
除了贴春联,赣南客家人在除夕这天,还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以供奉先祖神灵,保家国平安。“岁饭”亦称“隔年饭”,放在供案上时,“隔年饭”上要插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会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在厅堂的祖先祭牌前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再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除夕”的年夜饭,客家人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在开饭前,焚香祭祖、放鞭炮,并在桌上多放几副碗筷,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这顿年夜饭菜肴丰盛,经常有十几甚至几十个菜式。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饭后,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庆祝孩子们长大一岁,而年轻人也会给老人们包红包贺添岁。
晚饭结束后,全家进行祭灶,迎灶神,这时候母亲带领大家动手打扫厨房,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晚上睡觉时,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以示“守岁”。晚上零时,人们争先恐后开大门放鞭炮,迎接新年。
轻松玩乐的正月
正月初一清晨,大家早早起来穿新衣,拜祭完祖宗后,就去附近的一家寺庙里给菩萨“拜年”,祈求一年平安顺利,然后才回家吃早餐。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素,老人们说这天吃素的习俗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意在免灾保健康。
初一这一天,赣南客家人有诸多禁忌,例如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以防把“财气”赶走,忌进菜园摘菜,忌碗筷掉地,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
我家乡所在的小村庄,每年正月初一全村老小会聚在一起吃各家各户用油豆腐、青菜等素食食材制作的“擂茶”。这一天,大人小孩整天玩乐,男人打牌或看电视,女人围坐聊天,小孩燃放鞭炮、追打玩闹,整个村庄显得十分热闹。
从正月初二开始,各家各户走亲访友拜贺新年,大人带小孩给外公、外婆、姑姑、舅舅等长辈拜年,长辈会给小孩发压岁“红包”,并说些吉利祝愿的话,压岁钱多少依血脉亲疏、交情厚薄而异。这种节日的气氛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对于在赣南乡村长大的我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年龄的增长,年少时企盼“穿新衣,拿红包”的愉悦慢慢变淡,但想到那令人留恋的年味,以及每至年关外出务工或定居外地的乡邻亲友全部“归巢”的热闹,便仍会期盼春节的来临。尤其是想起从前过年时,父母外归带回礼物,大家团聚欢乐的场景,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温暖如春。
顺应规律
春节通常在立春前后,既是一年四季的开端,也是万物更新、大地回春的节日。按照中国传统的历法,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气候的角度来说,春节都是名副其实的新一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
阴阳对立转换学说,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古代中国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万事万物均有其阴阳属性,阴阳和合,万物才能生长变化。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如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男属阳,女属阴;上属阳,下属阴;火为阳,水为阴;等等。如果违反阴阳基本原则,就会造成误会或冲突。古代中国人的这种阴阳分类方式,通常称为“二元分类宇宙观”。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具有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这一学说的基本理念是使万事万物达到阴阳均衡和谐。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万事万物都需要均衡和谐。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都是失衡的表现。在自然界,阴阳失衡意味着自然灾害频发;在人类社会,阴阳失衡意味着社会不稳定;在个人,阴阳失衡意味着身体不适。阴阳失衡必须用抑强扶弱的方式使之均衡和谐。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冬至之后,天气寒冷,是因为阳气太弱、阴气太强的缘故。因此,必须增强阳气的力量,压抑阴气的力量。春节期间许多与火有关的事物均与这种调节阴阳的观念有关,是扶阳弱抑阴强的表现。如除夕生旺火,就是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乞求兴旺发达、红红火火。还有点长明灯,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点燃灯火,一旦燃上,就不能吹灭,点灯守岁成为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安康的祈求。放鞭炮是“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最早也是祭祀太阳的,后来增添了驱除邪秽、接神迎神等新的意义。所有这些活动,目的都是增强阳的力量,以使阴阳平衡。所以,春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现象变化发展规律的节日,是体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节日。
崇尚平衡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特殊食品,从这些食品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崇尚平衡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每种食品都是用具有阴阳属性的物质制作的,在不同的时节食用,就有不同的和谐象征。以阴阳相合的食品祭祀,人与自然才会和谐;人吃了这种象征阴阳平衡的食品,才能吉祥平安。
饺子、年糕、元宵等是春节的象征性食品,这些食品也是属于阴阳和合的食品。比如,饺子由饺子皮和饺子馅制作,饺子皮为阴,饺子馅为阳。饺子外形如偃月,象征月亮,里面的饺子馅则是圆形的,象征太阳。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象征阴阳和合。此外,饺子的“饺”和“交”谐音,“交”有相聚交合之意。在除夕吃饺子,又象征和谐交融。元宵也一样,元宵皮大多由糯米粉制作,馅有豆沙、白糖、芝麻或核桃仁等。元宵皮为阴,馅为阳,因此,元宵也象征阴阳平衡。后来,元宵又被赋予“团圆”“圆满”的象征意义。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寓意年年高升。春节吃年糕南方较普遍,北方不少地方也有此习俗。年糕历史悠久,最早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也有阴阳平衡的象征意义。首先,打年糕通常由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掺和制成,黏性大的糯米为阴性米,黏性小的粳米为阳性米。其次,不少地区的年糕加上红枣、红豆、绿豆等,多种不同属性的食品掺和在一起,起到阴阳调和的作用。第三,把糯米、粳米或黄米舂成粉,再加工成黏性较大、不易分的年糕,本身就是“和合”的象征。第四,年糕的制作一般离不开石臼和石锤捶打,石臼象征阴性,石锤象征阳性,用石臼、石锤制作年糕,也是象征阴阳和合的活动。
追求和谐
春节是一年的开端,为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平安、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中国人大多祭众神和祖先。通过春节的祭祀和祈福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春节祭祀祈福活动中蕴涵着三元结构思维模式。除夕年夜饭前通常必须先举行祭祖仪式,在祖先神龛前摆放祭品,祭品通常是三牲,饭三碗、酒三杯、茶三杯,点三支香,跪拜时通常拜三次或三叩九拜。与“三”有关的习俗在各民族中十分普遍,除了祭祀、祈福之外,在古代的迎宾接客礼仪中,有三揖、三让、三辞等习俗。宗教场所春节期间也有一些与“三”有关的祭祀活动,如举行三心、三生、三福活动。三心,即同心、洗心、静心;三生,即放生、养生、护生;三福,即祈福、善福、祝福。
春节祭祀、祈福活动中的三牲、三杯酒、三杯茶、三支香、三拜等祭祀祈祷行为,一方面是祈求天上万物、地上万物、人类社会、个人均衡和谐,同时也是祈求天上诸神、地上诸神和祖先保佑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与“三”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属于“三元结构”或“三元结构思维模式”。三元结构思维模式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人们祈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方式。
春节祭祀祈福活动也蕴涵了五元结构思维模式。古代春节除夕有接五路神习俗。五路神即财神、福神、贵神、喜神和太岁神。正月初五旧说为“财神生日”,许多地区有祭祀五路财神习俗。最初为泛指的东南西北中五路神,意为出门五路,处处皆可得财。祭祀五路神一般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祭财神。有些地区春节期间还有五祀习俗。五祀之神,有的认为是祭祀五行之神,即木正、火正、金正、水正和土正;有的认为是祭祀门、户、中溜、灶、行五种神。
为什么要接五路神?为什么要祭祀五路财神所有这些,都与以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五元结构思维模式有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学说十分复杂,其中主要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和五行并存和谐的信仰。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均需要五行因素相互均衡,才能维持和谐状态,缺少其中一个因素,个体或社会就会处于危机和不稳定状态。
从这些习俗和思维方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春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多彩。我们应爱护祖先的智慧,自觉保护和弘扬春节文化。
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过,80多个孩子依次排队进入宽敞明亮的餐厅,从取饭窗口打好午饭,四人一组围坐在小餐桌旁边,吃得很香甜,专职监管老师还不时给孩子们添加些菜肴……这是4月10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湾底小学看到的温馨一幕。
由市财政负担、总投资41.7万元,于2012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的湾底小学食宿楼分上下两层,其中一层为学生餐厅,有独立的厨房操作间,各项卫生及饮食安全管理制度均上墙明示。“为了让师生吃上安全放心的饭菜,我们学校设有专职监管老师,与聘请的食堂厨师一样持有健康证,每天早上厨师必须晨检合格才能上岗操作,食材原料实行定点采购并索票索证,每顿饭菜都留样48个小时备检,如果出现学生中毒事件,可以及时化验取证。”一提到校园食品安全,湾底小学校长唐书军便打开了话匣子。
来自灵宝市教育体育局的信息显示,全市18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学生餐厅的规范化管理。
放心餐厅吸引生源
湾底小学现有学生91人,主要来自周边的5个自然村。当了6年校长的唐书军清楚记得,以前学校基础设施薄弱,除了1栋建于2004年的两层教学楼,其他都是早年间留下来的土瓦房。由于没有地方给学生做餐厅,一些家长也觉得每天几趟接送孩子上学很麻烦,就选择了转学。“2011年学校的学生一度流失到只剩下22个,我作为校长既失望又无奈。2012年秋季新的食宿楼建成后,来就读的学生一下子增加到86人!很多家长到学校一看,很放心地就把孩子送来了,有的甚至是把孩子从灵宝市城区小学转了回来。”唐书军说。
目前,湾底小学的学生餐厅有三档收费标准:一个学期内每天吃三餐的600元,吃两餐的420元,只吃中午饭的240元。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减去500元的补助,每个学期只需要交纳100元的伙食费就够了。
“我们专门聘请了1个厨师,指定1名老师兼任食堂管理员,相关操作规程都是按照灵宝市教育体育局和灵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文件要求执行,并接受监管。像食堂的卫生管理、卫生检查、餐具清洗消毒、原材料采购索证登记、食品留样等制度和预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都制订得很详细。食堂管理员只在证照齐全的商店购买粮、油、调味品等食材,采购回来后还要做好品名登记;厨师每天早上晨检,不能带病作业。”湾底小学的学生餐厅专职监管员李安波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搬出了一摞记录本给记者看。湾底小学食堂从业人员晨检登记表、食堂原料采购清单,由灵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制的《餐饮服务经营单位食品采购索票粘贴本》《食品采购验收台账》,包括留样登记、检查记录、调查问卷等在内的《食堂卫生工作档案》,学校与聘请厨师签订的责任书等等,均记录清晰,有据可查。
“湾底小学属于村级办学,餐厅也是非盈利性的,每个学期光煤火费就需要2500元,聘请厨师的工资由学校和村里各负担一部分,加起来总共要补贴4000元左右。为了减轻学校负担,我们还把教学楼北边的一片空地开发出来变成农业园,种上了大葱、豆角、茄子、黄瓜等蔬菜,作为餐厅的辅助供给。平时天气好的话,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参与劳动。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吃饱吃好。也让家长们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吃得安心,他们在外面打工少一些牵挂。”唐书军说。
优质硬件赢得博弈
两层楼高的钢架构穹顶显得空间十分开阔,数百个样式统一的餐桌被擦得光洁如新,“保障食品安全 呵护师生健康”的大字标语很是醒目,10多项管理制度和规章悬挂上墙,几十种饭菜明码标价,智能射频自动售饭系统方便学生刷卡消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无法相信这是一所乡村初级中学的学生餐厅。
“我们正在申报省一级食堂,上个月刚刚验收完毕,这在灵宝市的乡镇中学里也算第一家。我们学校在校生近1000人,平时有600人左右就餐,厨师做的也都是家常饭、家常菜,每顿饭不少于6个花样,每个学生一天平均花费12元就能吃饱吃好。”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简称焦村一中)副校长李增寿说这番话时,语气里透着自豪。
焦村镇与灵宝市城区毗邻,焦村一中正好处于城乡接合部。前些年,焦村一中的在校生曾接近2000人,受校园面积限制,其餐厅不能容纳全部学生就餐,一些学生便到校外自己买饭吃。因为学校门口就是310国道,一到放学时间,道路两边的小饭馆、流动小吃摊生意火爆。为了吸引学生,一些小吃摊的饭菜价格故意定得比学校餐厅低一点,可卫生条件不敢恭维。再者国道上车流量大,也存在交通安全问题,一些学生家长曾找到学校反映,希望能有个好的解决办法。2012年,焦村一中对学校周边的小卖部、流动摊贩进行了集中清理,等这座标准化学生餐厅建成投入使用后,除了一些走读学生回家吃饭以外,其他学生基本都在餐厅就餐,这些小卖部和小吃摊竟自动消失了。
据李增寿介绍,焦村一中于2012年在相关政府部门协调支持下投资约300万元新建了学生餐厅。其中钢架结构的餐厅主体花费260余万元,建筑面积2037平方米,操作间占337平方米;投入12万元建成43.8平方米的锅炉房和开水房。另外又投入20余万元添置了炊具和消毒设备,完善了抽、排油烟系统;投入6万余元在操作间和售饭间安装了灭蝇灯。
食堂操作间设有主、副原料储藏间、更衣室、售饭间、粗加工区等功能区,各种标志明显。操作间四周所有墙壁上均粘贴有瓷砖,地面用水磨石材料建造,并具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操作间内设置多个水池,供蔬菜、肉类、餐具分别清洗。还有通风、排烟装置和防蝇、防尘设施以及加盖污物桶。面案、菜案、肉案等生熟操作工具分类明确。操作台及所有餐具均为不锈钢制品,设有消毒柜,能提供有效的清洗消毒措施,符合卫生监督部门标准。原料库有专职保管员,副食存放隔墙离地,并备有充足的冷藏设施。
“我们的学生餐厅启用至今未出现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确保了师生的身体健康,真正做到了让师生吃得满意、吃得放心。”李增寿说。
等级量化评分见成效
无论是在湾底小学还是焦村一中,学生餐厅的管理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及《河南省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分表》。记者翻阅这份由河南省教育厅印发的小册子,该《评分表》对全省中小学校的食堂选址、供水设施管理、食品处理区设备配置、原料库房布局、管理人员培训、食品原料采购要求等,均作了量化设置,有的项目甚至精确到了0.5分。“在厨房操作间发现1只苍蝇都会被扣掉1分,有几只扣几分,统一检查时一点不含糊。”湾底小学食堂监管员李安波回忆说。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评定的通知》要求,焦村一中严格按照评分细则逐条对照,开展了详细认真自查,对食堂的“建、配、管、用”进行整改和提高,现在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炊事人员的操作流程、日常卫生习惯以及学生的就餐环境都达到了“省一级食堂”的标准。
灵宝苹果从1921年引进栽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苹果品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种逐步优化,结构适时调整。为全面了解灵宝市苹果品种发展变化过程及现有品种分布情况,笔者从2013年5月,历时两年多时间进行了灵宝苹果品种调查,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品种更新四个阶段
灵宝苹果品种发展更新从引进种植到规模栽植,更新换代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1阶段,从1921年苹果引进到新中国成立前,苹果主要品种有沙果(海棠、小苹果),倭锦、青香蕉、小国光、大国光、五月红、黄魁等。现这些品种除国光、青香蕉外,其他品种已经没有。
第2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灵宝,这一阶段苹果品种多而杂,多达112个,但没有一个面积大、产量高的主栽品种,代表性品种有青香蕉、红香蕉、国光、大旭、红玉、黄魁、金冠、秦冠、红国光等。这一阶段大致可又分为五十年代主要栽种倭锦、祝光、大旭等老品种,六十年代主要栽种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红香蕉等,七十年代重点发展金冠、红星等,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秦冠、富士等优良品种,在此期间灵宝市科技人员深入探索,系统观察,先后选育了“红星芽变~167”和“青香蕉芽变-短青一号”两个新品种。
第3阶段,从1985~2000年,主要发展秦冠、红富士系列、新红星系列和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以华冠为代表的系列品种。这一阶段前期发展以秦冠为主,后期发展以红富士为主。在1995年前后,全市秦冠面积28万亩,占当时苹果总面积的60%,成为灵宝苹果栽植历史上的一个主导品种,为灵宝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后因市场变化,竞争激烈,对优良品种、商品苹果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山下川原区的秦冠,寺河山上的国光、青香蕉、倭锦等老品种开始大面积高接换头,品种改良,形成了以红富士为主的苹果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品种结构优良化。
当时发展红富士,以日本引进的长富2号面积最大,全市现有树龄15年以上的,几乎都是长富2号品种,约有30万亩,占红富士总面积的60%~70%,其次有日本引进的岩富10、泓前富士、宫崎短枝富士、2001富士等品种,及国内选育的礼泉短枝富士、惠民短枝富士、美浓富士等。新红星系列有新红星4代,新红星5代等,如玫瑰红、硕红、艳红、超红、俄勒冈二号等许多品种,新红星苹果因种类多,变异大,性状不稳定,产量低,品质欠佳(不耐贮藏、货架期短)等原因,后栽植面积逐年减少,全市现仅寺河山及苏村、朱阳等乡镇,保留一部分二、三十年树龄的结果大树,面积约有4000~5000亩,其他乡镇几乎没有。除秦冠、红富士、新红星3个主栽品种之外,在此期间,又引进栽种了大量的新优品种,如早熟品种早捷、藤牧一号、莫丽斯、松本锦等,中熟品种乔纳金、红津轻、王林、金矮生、嘎拉,晚熟品种北斗、北海道9号等,但这些品种因苹果个头、品质、市场售价、立地条件、适应性多方面原因,除嘎拉之外,现在栽种面积很小或几乎没有。
第4阶段,从2001年到现在。主栽品种:以红富士、嘎拉、秦冠、华冠为主,除寺河山保留有一部分新红星、金冠外,重点引进栽种中早熟优良品种、红富士优系、晚熟优良品种及一些加工品种。
中熟优良品种有:华硕、美八、意大利早红、秋冠28,红露、夏丽、金世纪、华美、秦阳、皇家嘎拉、中秋王、红嘎拉等。
红富士优系:灵宝短富一号、美浓富士、泓前富士、玉华早富、新2001富士,烟富1、2、3、5、6号,荷兰的KiKu,阿珍富士、晚熟富士、寒富等。除红富士系列之外,晚熟品种还有:澳洲青苹、粉红女士等。
加工品种有柱状苹果-润太一号等,加工品种因表现性状差、不丰产等,发展面积很小。
2 现有品种调查
2013年9月,中国苹果年会暨三门峡灵宝苹果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收集展示了灵宝苹果品种51个(不包括市场上销售的6月底至7月初成熟的品种,如伏花皮、五月红等)。
其中,早熟品种有5个(7月中下旬成熟):藤牧、莫丽斯、、松本锦、华硕、晨阳。
中熟品种26个:美八、意大利早红、红露、金冠、金矮生、新红星、红星、秦阳、皇家嘎拉、嘎拉、红嘎拉、秋冠28、华美、金世纪、夏丽、中秋王、GS48、GS58,富嘎、秋红嘎拉、红印度、乔纳金、玉花早富、红津轻、北斗、俄勒岗2号等。
晚熟品种20个:澳洲青苹、粉红女士、秦冠、华冠、国光、斗南、丹霞、秀水、青香蕉、红富士系列中的长富2号、秋富1号,灵宝短富1号,宫崎短枝、礼泉短枝、烟富3号、寿红富士、2001富士、美浓富士、寒富、早熟富士等。
展示的51个苹果品种中,国光、青香蕉、红印度、秀水、丹霞5个,都是寺河山20世纪70年代栽植的老品种,极少量的零星栽植,除红印度之外,其余4个品种现仍有一定的消费者认可。
从2014年开始,我们又新引进一批苹果新品种,现还未结果,有待观察、主要有瑞士红肉苹果一红色之爱,荷兰富士系列一KiKu和阿珍,美国品种蜜脆,爵士,国内新选育的瑞阳、瑞雪、烟富0号等,据此,我们估计全市苹果品种有60~70个。
3 建议
(1)寺河山区金冠、优系新红星两个老品种,特别是金冠,作为地方优良特色品种,要保留一部分,加强管理,生产优质果,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认可度。其他老品种如:国光、秀水、青香蕉、红印度等,要认真普查,尽量找到一些较为完整的植株,加强保护,像全国劳模寺河乡姚院村刘天送60年的结果大树一样,作为寺河山的“活化石”,是寺河山苹果发展的见证,为建设寺河山苹果主题公园及申报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原始资料。
(2)关于今后苹果品种的发展,建议按照早、中、晚熟1:2:7的结构比例,进行适度调整。早熟品种目前较好的,笔者认为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选育的华硕,焦村镇卯屯村,2015年已发展50亩,明年可结果,要重点观察,组织鉴定评比。中熟品种,嘎拉效益较好,是目前中熟品种中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但嘎拉品系多,变异大,可重点引进发展秦阳、红嘎、秋红嘎拉等优系。晚熟品种除发展红富士优系(如烟富3号、烟富0号、新2001,灵宝短枝一号、清明、美浓富士、岩富lO等)之外,可适当发展华冠、粉红女士。
(3)近年引进的新品种,如红色之爱、蜜脆、爵士、瑞阳、瑞雪等要加大品种观察力度,为今后发展提供依据。
【灵宝春节的习俗】推荐阅读:
关于春节的作文400字:春节习俗05-31
春节的习俗节日作文10-08
过年与春节的习俗作文09-07
写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07-05
介绍春节习俗的叙事作文07-23
关于春节回家习俗的随笔:回家10-02
描写春节习俗的初三周记800字10-04
《家乡的春节习俗》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1-07
台州春节习俗10-25
春节习俗体会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