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小记者活动作文(精选12篇)
元旦那天,我们小记者坐着大巴车来到了牛集镇蒋楼新村的鸿瑞食品厂。到了糕点厂展示厅,第一眼就看到摆在桌子上的各种各样的糕点,盒子上印有“一合酥”三个大字。为什么叫“一合酥”呢?贾叔叔给我们讲了一合酥的故事。原来一合酥还和咱们亳州名人曹操有关系呢!故事说,有人送了一合酥给曹操,他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置之案头。大家互相传看,都不解其意。杨修看到后,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吃了一口,然后又让大家来分吃,众人踌躇不前不敢伸手。杨修说这盒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吗?事后杨修对曹操说:“一人一口酥,是丞相的命令,我们怎么敢违抗呢?”曹操心里虽然非常恼火,却又无话可说。小朋友们看一看,“一合酥”三个字竖着写,看起来还真是“一人一口酥”呢!
在生产车间里,老师把我们分为八人一组,分别学做一合酥。叔叔阿姨们穿着干干净净的白大褂,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我们也一个个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学习做一合酥。
看着盆里的一大团东西,我还以为是面团呢,后来才知是这是麦芽糖。阿姨先揪下一团麦芽糖,像拉面一样向两头拉,然后对折,在花生酱里蘸蘸。如此反复几遍,直到麦芽糖的丝变得很细,凝固下来再包上包装纸,就大功告成,真是太神奇了。
我也比照阿姨的样子做了起来,发现麦芽糖到我手里就变得不听话了,显然没有阿姨做得好看。但过一会儿凝固之后,也像模像样了。我忍不住揪下来一尝,哇,太好吃了,而且这种甜和我以前吃过的所有糖果都不一样,大概是麦芽糖做原料特有味道吧,自己动手做的就是甜!
2010年8月8日凌晨, 无情的特大泥石流倾泻而下, 瞬间冲跨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5公里长、500米宽的区域被夷为平地,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 成百上千名群众倒在废墟和血泊之中。
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仅仅5天的时间里, 近乎同样的灾情又袭击了临近舟曲约100多公里的陇南成县黄渚镇。这里盛产核桃、樱桃、酒柿子和奇石, 特大暴洪肆虐掠过, 原本美丽的山间小镇瞬间变为断壁残垣。
灾情就是命令。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军事记者, 尽管刚刚完成西南抗旱、玉树抗震、江西抗洪等宣传报道不久, 甘肃舟曲泥石流、陇南特大暴洪灾害发生后, 我和我的团队, 又放下手中其他工作, 昼夜兼程, 赶赴一线, 投入新的战斗。
这次抗洪救援报道, 历时20天, 付出的是辛苦, 收获的是感动和感悟。
闻令而动, 军事记者的岗位在一线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也牵动着第二炮兵官兵的心。二炮驻甘肃和陕西部队1000多名官兵、200多台机械装备随时整装待发。10日凌晨, 应甘肃省政府请求, 二炮驻甘肃某部派出38辆运输车辆, 赶赴省政府装载运送舟曲急需救灾物资。
军事记者的岗位应在第一现场。闻听二炮官兵出动, 我主动请缨参战。当天16:30, 我和新华社二炮支社、解放军报二炮记者站、中央电视台二炮记者站及火箭兵报社6名同志, 正式接到政治部首长和宣传部领导的指示:“同意出发, 人员精干, 注意安全”, 并明确由我带队。
作为广播电台一名兼职军事记者, 我立即和军事中心的领导、编辑取得联系, 得知刘志主任, 还有孙利、陶宏祥、王亮等领导和编辑记者, 因当天飞机满员已经乘火车往一线赶。接到命令后不到半个小时, 我便准备好采访设备和行李, 又去买了小强光手电和哨子分发给大家, 以便应急救生使用。8月10日深夜, 我们如愿登上了北京飞往兰州的CZ6994航班, 而此时我的心早已飞到甘肃灾区。
夜色, 漆黑如墨。航班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小时, 于凌晨1:40降落在兰州机场。下机后, 我们马不停蹄地往舟曲方向追赶二炮运输车队。经过14个小时的颠簸, 我们一行终于来到了令人关注、让人揪心的舟曲县城。
城里根本没有路。为了尽快展开采访报道, 我们一行下车, 背起采访包, 徒步进城。一路上满目疮痍。遇难人员遗体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迎面遇到一群群背着方便面、矿泉水的受灾群众。他们在接受随机采访时, 都显得十分坚强, 令我们肃然起敬。下午17:26, 我们一行相继到达目的地——位于城东约3公里处的县交通管理局大院救灾物资接受点, 展开了对运输车队的采访。
整个采访就像打仗一样, 在风雨来临前高效地进行着。晚上21:50, 我进行了《中国之声》重点关注栏目的连线, 把二炮部队完成救灾物资运送任务的情况进行了报道;随后制作次日的《全国新闻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录音报道——《第二炮兵大型车队向舟曲运送救灾物资》。
作为新闻处长, 我不但要完成电台的节目制作, 还要给解放军报等媒体发稿。忙碌了一个整天, 我们一行收获颇丰:在中央各大媒体报道稿件超过33篇, 也算是首战告捷。
紧张繁忙的一天中, 同志们仅吃了两顿方便面。司机王峰把方便面拿到老乡家简单煮了一下, 大家都吃得很香, 甚至把面汤也喝完了。
转战黄渚, 把灾区声音及时向世界传递
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仅仅5天时间, 举国伤痛的目光又一次被牢牢地拴在了陇南成县。
8月12日晚上19:05, 我刚刚听完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 便得到陇南成县特大暴洪灾害灾情和二炮部队救援通报:上午8点左右, 陇南成县黄渚镇因连日强降雨造成泥石流, 20多人遇难, 近万人被困。二炮驻甘肃部队300多名官兵已闻令出发, 驰援黄渚。
雨一直在下着。尽管大家对是否转场、何时转场有许多不同意见, 但作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新闻官, 强烈的责任使命意识和军事记者的职业敏感告诉我, 无论有多大的危险和困难, 必须马上行动, 以最快时间到达新的战场, 把灾区声音及时传给世界。经过简单的紧急动员, 晚上21点, 我们一行辞别老乡, 踏上了转战成县黄渚的征程。
走313国道, 经腊子口、迭部县、岷县, 再绕行316国道到徽县江洛镇。一路大雨如注, 险象环生, 依维柯的雨刮器不时发出沉重的响声。
在路上, 我及时向电台《中国之声》指挥中心报了选题, 连线报道了已掌握的灾情和部队救灾的动态。经过17个小时的艰难转进, 我们一行到达了距黄渚镇最近的徽县江洛镇, 由于到黄渚的道路全部中断, 于是大家只能徒步行进。沿途到处是断路残桥, 手机没有一点信号, 群众面色慌张。
山垮了, 桥断了, 路毁了……陇南黄渚, 交通重镇, 此时已成生命孤岛, 上万灾民深陷绝境。我们一行到达黄渚镇中心街道后, 见到了二炮官兵正在进行淤泥清理和人员搜救。来不及休息, 大家随即展开采访。幸运的是, 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在一线指挥的二炮某基地张光忠副参谋长, 以及第一时间到达重灾区了解灾情、指挥抗灾的甘肃省石军副省长、陇南市许文海市长, 并与成县县委书记岳金林、陇南市委宣传部张立新副部长取得了联系并见面。
手机没有信号, 不能把新闻及时报道出去, 是个“拦路虎”。为了寻找信号, 我一口气跑了20多公里, 还是没找到较稳定的信号源。其间出现2次微弱信号, 分别显示的是《中国之声》导播室和二炮宣传部领导的电话号码, 但一接, 信号就没了。没有信号就继续往外跑, 路上又陆续见到许多前来增援的车辆装备, 大都是二炮部队的增援车队。
后来借用陇南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村村通无线话机, 才分别给二炮宣传部领导和《中国之声》的王宴青副总编辑作了情况汇报。同时, 约好电台于当晚20:35和22:05进行连线报道, 在第一时间向世界传递出灾区的声音。
抗洪救援中, 新闻报道的作用是什么?鼓舞士气, 激励斗气, 展示形象。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就是要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作风, 为救援工作加油鼓劲, 呐喊助威!
全力救援, 用赤诚抚平灾区同胞的伤痛
洪水掠过, 黄渚小镇原本的美丽已不复存在。被洪水撕碎的房屋, 深陷于泥潭之中, 惊恐地喘息着, 呻吟着。
全力挽救灾区同胞的生命, 用赤诚抚平灾区同胞的伤痛, 是二炮官兵的一致信念。13日14:38, 徒步行军5个多小时, 刚刚到达黄渚镇的二炮官兵没来得及喘口气, 便投入到抢救黑潭沟受困群众的战斗中。
黑潭沟, 一道8公里峡谷, 山势险峻, 原本的盘山路, 在洪水过后, 竟然连一丝踪影也找不到了。救援分队过激流、爬峭壁、趟淤泥, 用树枝铺路, 用石头搭桥, 用绳索牵引, 手脚并用。5个小时后, 他们终于爬上了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的小村落。
在村落旁边的一片空地上, 蜷缩着9位老人, 一个个目光呆滞, 惊魂未定。这些遗留在山上村落的老人, 在洪灾中, 或因家中无人, 或因受伤、病痛, 早已放弃了逃生的念头。其中2人骨折、2人肌肉严重挫伤, 年龄最大的已有80高龄。救援组立即对伤病老人进行包扎固定, 补充营养。
大家一边劝说, 一边用背包带、救援绳、武装带将老人们捆在身上, 立即向山下转移。在微弱的手电光下, 官兵们使出全身的力气, 拖着麻木的脚步, 与自然搏斗, 与死神赛跑。8条河流被趟过, 10多个泥石流险段被穿越。
22:25, 救援分队终于冲出了黑潭沟。整个救援行动历时8小时13分。解救的9位老人分别是王志岐, 肋骨骨折, 69岁;牛双成, 两腿被砸伤, 创口已化脓, 61岁;杜厚之, 头皮裂伤, 80岁;张学, 过度饥饿严重脱水, 手腕骨折, 65岁;张瓜子, 身体多病, 59岁。此外还有王收妹、石来女、张义、丁仁财等4人, 最小的年龄54岁。
搜救, 修路, 二炮官兵在分头行动。成县江洛镇至黄渚镇约12公里, 道路受损十分严重, 抢修极为紧迫。这是连接黄渚镇和成县的必经之路, 甘沟村塌方路断最为严重, 此路不通, 黄渚的救援行动几乎无法展开。领受任务后, 二炮某工程团立即组成22人小分队, 携10台大型工程机械进入滑坡地段, 投入战斗。
作业现场, 路面堆满了巨石, 淤泥没膝。暴雨过后, 经河水浸泡过的路基, 不时还在坍塌。不过, 工程团官兵历来喜欢打硬仗。挖掘机驶入河道, 装载机迅速跟进, 分流河水, 挖掘淤泥, 垒筑道路……眼看着, 道路一米米向前推进。仅仅6小时, 甘沟塌方段就被成功抢通, 二炮工程部队强大的科技含量和非凡的战斗力得到充分展示。
15日上午, 接连打通数条生命线的二炮抢险救灾部队又一次请命, 拿到了打通黄渚镇中心街道的紧急任务。因为打通了这条生命线, 人民群众的生活就可逐渐走向正常, 就会重树生活的希望。
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战斗。十多米的街道, 被洪水带来的淤泥与杂木堵了个严严实实。机声轰鸣, 5台先进的工程抢修装备, 迎难而上, 展开轮番作战。短短4个小时, 就将洪水卷来的淤泥和树木铲开, 疏通了中心街道, 黄渚镇对外的生命线终于被打开。
这天, 甘肃省省委书记陆浩也来到了现场, 当他看到一堆堆障碍物被庞大的工程机械抓起、运走, 口中不禁连连赞叹。中心街道开通了, 官兵们在黄渚老百姓的脸上, 开始看到笑容了。
在黄渚与淤泥之战, 是官兵们最为主要的工作。官兵们成天泡在淤泥里, 滚在淤泥里, 一点点地清除着街道、河流里的障碍。用铁锹铲、用麻袋装、用帆布兜……淤塞物在一点点减少, 可战士们浑身上下却裹上了厚厚一层泥浆。
这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也是一场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战斗。在这一场场清淤大战之后, 黄渚的路面一天天亮了起来, 河水一天天清了起来。幼儿园开始有了笑声, 学校恢复了往日的明净……黄渚的原色正在战士们手中渐渐还原, 这便是对二炮抢险救灾官兵心灵最大的安慰。
军民鱼水, 世世代代永远是一家人
太山村位于黄渚镇正北方, 共有冤王沟、柏树沟等6个自然村, 是这次暴洪灾害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大的村。全村50%以上村民的房屋被洪水冲毁, 道路毁坏, 断粮、断水、断电。
应地方政府要求, 二炮官兵将该村328名村民转移至临时安置点。由于临时安置点容纳能力有限, 老幼妇孺多露宿于路旁屋下, 辗转于风雨之中。现场指挥组向第二炮兵请示后, 决定开设“第二炮兵爱民新村”。
25顶棉帐篷在工厂加班加点生产, 300多床被褥在二炮范围内紧急调拨, 道路水路、照明厕所尽在规划之中, 砖瓦水泥、锅碗瓢盆、柴米油粮都在紧急筹措。从定下决心到开工建设, 不足3天。不用说在灾区, 就是平常也难以如此迅速。但指挥组总指挥、二炮某基地副司令员陈强将军却连喊太慢:“让我们的亲人在风雨之中露宿辗转, 一个小时都太多, 何况三天!”
在“帐篷村”交付使用的那天, 百姓们拍手称快, 喜形于色。一幅群众贴的对联十分醒目:上联:天无道水肆虐和舟共济;下联:屋安然村整洁温暖大家;横批:感谢火箭兵。
这样的故事在灾区随处可见。来灾区的日子虽然不长, 可二炮抢险救灾官兵却跟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 好似一家人。每当部队出去抢险, 总会有老百姓送来煮熟的鸡蛋、玉米, 还有自家烙的大饼。虽然战士们不愿吃群众丁点东西, 可一片真情着实让人感动, 让人深深体会到军民一家的真情实意。
一次, 某救援小分队上山搜救群众, 回来的时候, 发现一个妇女背着个孩子站在路边, 怀里端着一筐玉米。当战士们走过时, 妇女将筐里还散发着热气的玉米塞给战士们。战士们不要。妇女只好拦住了指导员, 让他把玉米分给战士们。
指导员正准备谢绝, 妇女的眼泪顿时落了下来, 哭着说:“你们那么辛苦, 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 为什么连一个玉米也不愿吃啊, 我们也没别的好东西给你们。”
面对这份真情, 指导员实在无法拒绝了。他把战士们叫了回来, 命令他们一人拿一根玉米, 当着那位妇女的面吃下去。看着战士们啃着玉米, 那位妇女才高兴地笑了, 一直笑得泪流满面。
任何一种美好的情感都是相互依存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群众, 帮灾区抢修道路, 组织群众转移, 为群众送医送药, 给灾区群众捐款, 深深地打动着灾区人民。
官兵有时出去执行任务, 发现受灾特别严重的家庭, 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在抢险救灾现场负责政治工作的二炮政治部陈永华处长, 在回指挥所的路上, 遇见了王家庄一个受灾户, 当得知他们家房屋被洪水冲毁, 连根筷子也没剩, 只能临时借住在学校时, 便掏出身上所有的钱, 送给了他们。
晴
令我兴奋的小记者夏令营即将开始了!8月11日,我终于踏上了征程——坐车去晋城参观九女仙湖及万亩生态园、皇城相府。5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有我的好朋友田芷欣陪伴,我丝毫没感觉旅途的漫长。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区是九女仙湖。在坐船游览之前,要先下999级台阶的下山步道,听起来觉得并不困难,毕竟我爬过五台山上黛螺顶的一千多级台阶嘛!可是,才下到半山腰,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两腿发抖,这里的山脉太险峻了!
终于我们来到了九女仙湖边,只见湖面波光粼粼,仿佛一位美丽的仙女正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对我们说:“欢迎你们的到来!”顿时,我下山时的劳累一扫而空。一只只船缓缓划过,湖水漾开淡淡的波纹,又仿佛仙女在翩翩起舞,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九女仙湖有两个主要景点。一个是黑龙潭,顾名思义,这里是龙王的儿子小黑龙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取之不尽的水,还有羊肠石——石头上的白色就像羊的肠子,石头上方的墙壁上赫然刻着康熙的师傅陈廷敬亲笔所提的红色大字——蛟龙窟宅;另一个便是九女仙台,相传这里是王母娘娘的第九个女儿的下凡之处。它高70米,周围水深50米,是九女仙湖中最深的地方。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我们登山来到了万亩生态园,参观了樱花园和热带雨林馆等等。虽然因错过樱花的花期而没有看到樱花,有些遗憾,但老师的一句“去参观‘红绿宝石’”又让我好奇不已。“到底什么植物才能称得上是‘红绿宝石’呢?”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颜色和形状都很奇异的葫芦,只见它身着深绿和浅绿交加的衣裳,身材修长,同学们惊叹道:“原来这就是‘绿宝石’呀!”老师连忙说:“不是!不是!再往前走走看!”过了没多久,我们终于见到了“红绿宝石”的真面目——原来是红色和绿色的小西红柿呀!袖珍、色泽鲜艳,还泛着淡淡的光泽,怪不得有“红绿宝石”的美称呢!在这里,我还见到了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窝瓜,像蛇一样缠绕的将近一米长的丝瓜……真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皇城相府,这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真人表演——康熙的师傅陈廷敬参见康熙皇帝,并献上康熙字典的节目,这个节目仿佛穿梭了时空隧道,把我们带回了古老的康熙王朝。
回到太原后,我一直回味着这次夏令营,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出游,却是我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远行,我,长大了!
答案就是读书!诸葛亮博览群书,因此知识渊博,这才懂得了天文地理,然后又知道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在大雾迷江的情况下,曹操不敢贸然出动,只会射箭阻击,这需要多种巧妙的组合才能实现目的,但是诸葛亮就做到了。可见,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分析书中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深意,不能一味地读死书,成为一个书呆子,要能够应用,这才是读书带来的价值,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我对鲁肃这个人还是很佩服的,他为了孙刘联盟的共同利益,暗中帮助诸葛亮,让他没有被周瑜杀害,也正是这种肝胆相照的品质,使得诸葛亮在后来的借东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孙刘联盟能够大败曹操。
今天,虽然老天不作美,天上飘着蒙蒙细雨,但是我的心情却十分激动,因为今天我们小记者参加了“关注安全,共创和谐”主题汇演。我们排着队伍,井井有条地进入玉环大剧院,面对近百米“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远离火灾、交通和溺水事故,共创和谐”的横幅,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我们用这一行动表示要远离危险。汇演开始了,首先由县消防大队的消防员叔叔发表演讲,他详细讲解了怎样预防火灾,火灾发生后怎样自救、逃生,怎样报警。小记者们都聚精会神地聆听,有的还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消防知识。接下来是各个学校的同学们表演的精彩节目。
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唱起了《生存教育三字经》:“游泳去,大人陪。私自游,多危险。深水处,莫涉足……”还有同学表演了相声,提醒我们报警时一定要说清楚出事地点。最精彩的要数消防员叔叔们的大合唱了,那声音多么嘹亮!那气势多么雄壮!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命是多么的宝贵!让我远离溺水!远离火灾!
到达活动地点后,我们先是参观了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垃圾分类的展板,然后移步到会议室听课。在老师诙谐有趣的科普讲课环节过后,就是有奖问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回答出了两个小问题,收获了一片掌声和礼品,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除此以外,最让我觉得“刷新世界观”的,便是去参观发电厂垃圾回收的过程。在垃圾焚烧炉区外,隔着透明的玻璃,我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那些数量惊人的垃圾被“巨能钢爪”放到了焚烧炉中,经过高温焚烧后被磨成了粉状,这些磨成粉状的垃圾还要进行发酵处理,等它们烧尽后,就会产生甲烷,而这些甲烷又可以转化为电能。就这样,被人们厌弃的垃圾就“变废为宝”了!
第二天下午,我和妈妈早早来到了活动地点——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那里早已经聚集了许多小记者,我迫不及待地想快点开始这项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一会儿,老师也来到活动地点,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老师郑重地宣布,游戏名次前15名还能获得精美礼品。
本次游戏共分六个关卡,其中最有趣的是“默契运球”,规则是:老师给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每人一根凹槽管,双方共同将乒乓球运送到终点,再返回来才算完成任务。一声哨响,第一组比赛开始了,大家立刻冲了出去,有的家长为了尽快到达终点,速度飞快,没有考虑到孩子,结果凹槽管失去平衡,乒乓球掉了下来,只得重新回到起点。终于轮到我了,我紧张极了,心怦怦直跳。我和妈妈小心翼翼地托着凹槽管,生怕乒乓球失去平衡掉下来,妈妈嘴里还不停地喊:“慢点、慢点……”我和妈妈配合默契,稳中求胜,顺利地到达了终点。最终安全地得到了印章,就这样一路过关斩将,六个关卡通通过关。我飞快地去找老师排序号看成绩,看到成绩后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我刚好是第15名,喜的是我能得到奖品了。虽然奖品只是一个小饭盒,但这也是我和妈妈共同付出、赢得游戏的收获。
本站讯(记者韩雨薇)今(20)日,胜西小学召开了别开生面的朝会课。来自该校的小记者们与大家分享了清明节与爸爸妈妈一同参加农村体验活动的感受。
据记者了解,中国小记者四川基地特意记录下了小记者们在资中农村体验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并精心制作成展板向全校师生展示。活动现场,小记者邓明担任了今天学校朝会课的主持人。首先,小记者赖依雯、韩瑞宁讲述了他们在清明节活动中的见闻和亲身感受,他们的自信、大方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朝会上,中国小记者四川基地易站长和胜西小学王校长共同为获得四川“十佳”小记者李超,四川“百优”小记者杨韬略、韩瑞宁、王韵、刘念、邓明、叶思远颁奖。此外,因小记者李超、韩瑞宁、李思琪的文章在近期的《小记者报》上发表,为肯定小记者们的成绩,使其成为胜西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也在朝会上接受了表彰。
一到楼道下,我朝里面一看,哇!楼道这么脏,堆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
这时我们说干就干,大家分工好了各自的任务。有的负责扫地、有的负责倒垃圾、有的负责拎水,我负责擦扶手。我首先把抹布放在水里浸湿,然后拎起来使劲地拧干。接着我把抹布放在扶手上,双手按在上面,来回用力地擦着。一两下就把抹布擦得黑黑的。我又清洗了一下,继续仔细地擦着,不留一点灰尘。我一层层的从上往下擦着,只见别的小朋友也不甘示弱,用扫帚从顶层一级一级地向下扫。大家个个干劲十足,热情高涨。一会儿就累得个个满头大汗,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大家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把整幢楼的楼道中的垃圾全部清扫干净,扶手也被我擦得一尘不染。楼道一下子焕然一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时阿姨们笑眯眯地说:“你们干得太棒了,真是爱劳动的好学生!”我们也为自己眼前的劳动而感到开心!
环卫工人,让我们敬佩的人,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城市的整洁。严寒酷暑,风吹雨淋,每天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每天,大街上,每几百米,都会看见穿着橙色背心,手拿簸箕和扫把,弯着腰打扫,不知疲倦的环卫工人们,他们俨然是我们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就走进他们的工作,体验一下他们的辛苦。我随着一名58岁的王奶奶,来到了老文峰地段。王奶奶手把手教我怎样扫地,“扫把应该这样拿,这个手这样拿着簸箕。”王奶奶耐心的教着我。我边干,边问:“奶奶,请问,你一天要工作几个小时啊?”“嗯,10多个小时。”“你每天几点上班啊?”“我每天四点多就来上班了。”哇,那么早,那冬天太冷了啊!”王奶奶笑嘻嘻地说:“是啊,可是,这是我的工作,再冷也要上班的。再说,没有我们打扫,街道会很脏的。”“那你们这么辛苦,工资一定很高吧?”“哈哈,小朋友,我们工资只有两千多一个月,好多人都不想干的,你们一定得努力读书,将来才会挣大钱,哈哈”王奶奶爽朗地笑了。
这时,外面下起了小雨,看着王奶奶微驼的身影,我想:“我们身边这干净又美丽的环境,是好多个像王奶奶这样的环卫工人用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我们一定得珍惜。希望市民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尊重他们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共同爱护这个城市,让环卫工人减轻工作的负担!”
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应急太阳能发电站——发生地震时,利用楼顶的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后保存在72块大电池里,这些我们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科技,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参观完发电站,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一片草地前说:“这就是隐蔽厕所,平时我们在它的上面种上一些植物,地震来时,把上面的土刨开,就能使用了。”
随后,老师又带领我们参观了应急取水点和几个避难所,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防震自救知识。大家很好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世界气象日作文:小记者气象局采访活动作文
今天,学校开展了一个去气象局采访的活动。
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操场的国旗台下,将心中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准备到气象局再去解答。不一会儿,两辆大客车来到了学校,我和班上的同学一起上了车,到了气象局,我看见两个巨大的风车,心想这么大的风车是干什么用的呢?到了楼上,讲解员阿姨才告诉我们,原来两架大风车是用来测风速的。阿姨还告诉我们双子水瓶的用处,它是两个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瓶子,里面装满了水,水是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因为水里有灰尘。还有一个像大火箭一样的东西,它是个测雷器,只要有暴风经过,机器就会收集信号,并传送给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让他们再转播给我们听。
【难忘的小记者活动作文】推荐阅读:
小记者活动地点07-06
小记者活动实施方案09-29
小记者教师节活动方案10-10
小记者植树节采访活动方案12-07
难忘的活动的小学作文07-16
小记者秋游长沙作文500字06-11
让我难忘的活动作文09-07
我的理想是记者作文06-06
难忘的夏令营活动作文07-19
令人难忘的一次活动作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