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精选8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91号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已经2017年12月1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王玉普2018年1月4日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以下统称企业)的安全生产(含职业健康,下同)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机械铸造企业中金属冶炼活动的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冶金企业,是指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
本规定所称有色金属企业,是指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
本规定所称金属冶炼,是指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从事达到国家规定规模(体量)的高温熔融金属及熔渣(以下统称高温熔融金属)的生产活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具体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制定并公布。
第四条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所属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企业承担管理责任。
第五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六条 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七条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和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九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年向股东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接受股东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第十条 企业存在金属冶炼工艺,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三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最低不少于三人;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其中,存在金属冶炼工艺的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接受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考核合格。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本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考核等情况。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企业应当对新上岗从业人员进行厂(公司)、车间(职能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调整工作岗位、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经车间(职能部门)、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前,企业应当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十二条 企业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维护检修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三条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十四条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其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编制安全设施设计。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实施国务院审批(核准、备案)的金属冶炼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实施指导和监督管理,确定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部门对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管辖权限。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对本企业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对于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登记建档、监测监控,定期检测、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企业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预案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且可以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证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检测结果应当在本企业醒目位置进行公布。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应当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从业人员,并为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检修等重点工程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的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得将有关工程、项目、场所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企业和承包单位的承包协议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企业应当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对从事检修工程的承包单位检修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审核,监督承包单位落实。
企业应当对承包检修作业现场进行安全交底,并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和协调。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劳务人员,并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对劳务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与其他单位的建设施工或者检修活动同时在本企业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的,企业应当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有关作业活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对重要岗位的电气、机械等设备,企业应当实行操作牌制度。
第二十四条 企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现有工艺、设备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性能。
第二十五条 企业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采取防火、防爆、防雷、防震、防腐蚀、隔热等防护措施,对承受重荷载、荷载发生变化或者受高温熔融金属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定期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六条 企业对起重设备进行改造并增加荷重的,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并对承重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确保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操作室、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不得设置在高温熔融金属吊运的影响范围内。进行高温熔融金属吊运时,吊炉与大型槽体、高压设备、高压管路、压力容器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八条 企业在进行高温熔融金属冶炼、保温、运输、吊运过程中,应当采取防止泄漏、喷溅、爆炸伤人的安全措施,其影响区域不得有非生产性积水。
高温熔融金属运输专用路线应当避开煤气、氧气、氢气、天然气、水管等管道及电缆;确需通过的,运输车辆与管道、电缆之间应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严禁运输高温熔融金属的车辆在管道或者电缆下方,以及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
第二十九条 企业对电炉、电解车间应当采取防雨措施和有效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进入槽下地坪,确保电炉、电解槽下没有积水。
企业对电炉、铸造熔炼炉、保温炉、倾翻炉、铸机、流液槽、熔盐电解槽等设备,应当设置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储存的设施,并在设备周围设置拦挡围堰,防止熔融金属外流。
第三十条 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当满足《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Q002)和《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Q7015)的要求。
企业应当定期对吊运、盛装熔融金属的吊具、罐体(本体、耳轴)进行安全检查和探伤检测。
第三十一条 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应当建立煤气防护站(组),配备必要的煤气防护人员、煤气检测报警装置及防护设施,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煤气事故应急演练。
第三十二条 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在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和安全警示标志。
进入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当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配备空气呼吸器,并由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
煤气柜区域应当设有隔离围栏,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由企业安排专门人员值守。煤气柜区域严禁烟火。
第三十三条 企业对涉及煤气、氧气、氢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输送、使用、储存的设施以及油库、电缆隧道(沟)等重点防火部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可靠的防火、防爆和防泄漏措施。企业对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场所,应当按照《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及《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设置自动检测报警和防灭火装置。
第三十四条 企业对反应槽、罐、池、釜和储液罐、酸洗槽应当采取防腐蚀措施,设置事故池,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企业实施浸出、萃取作业时,应当采取防火防爆、防冒槽喷溅和防中毒等安全措施。
第三十五条 企业从事产生酸雾危害的电解作业时,应当采取防止酸雾扩散及槽体、厂房防腐措施。电解车间应当保持厂房通风良好,防止电解产生的氢气聚集。
第三十六条 企业在使用酸、碱的作业场所,应当采取防止人员灼伤的措施,并设置安全喷淋或者洗涤设施。
采用剧毒物品的电镀、钝化等作业,企业应当在电镀槽的下方设置事故池,并加强对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
第三十七条 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存在二氧化硫、氯气、砷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当采取防止人员中毒的措施。
企业对存在铅、镉、铬、砷、汞等重金属蒸气、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当采取预防重金属中毒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有限空间、动火、高处作业、能源介质停送等较大危险作业和检修、维修作业审批制度,实施工作票(作业票)和操作票管理,严格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十九条 企业在生产装置复产前,应当组织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条件确认。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每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体,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处理;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实施挂牌督办。
第四十一条 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检查督促企业开展工作。
第四十二条 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冶金和有色金属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行政执法能力。
第四十三条 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为进入有限空间等特定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
第四十四条 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体系。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至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构成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事故隐患;企业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企业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一、企业信用证国际结算风险
(一) “软条款”风险
比如规定船名、目的港须取得开证申请人的同意, 这样使得企业在交货和收汇等方面容易被进口商所控制, 致使企业无法按时主动完成交货, 不能及时收汇。如果接受的信用证中出现了此类条款, 在履约过程中若进口商因为市场变化而改变主意就会极难操作, 许多情况将超出发货人的控制范围, 其付款的主动权完全被开证申请人以及开证行控制。
(二) 遭受欺诈的风险
进口商从一些资信不良的小银行开出信用证或伪造信用证。在实际进出口业务中, 不法进口商如果刻意欺诈, 与一些信用较差的小银行勾结, 故意开出条款含糊不清、所需单据不明确、内容叙述复杂的信用证, 致使企业收汇困难或单据不符而只能被迫接受进口商的降价要求是常用的手段。
(三) 被拒付的风险
信用证中的开证行以自身的银行信用承担对受益人独立的付款责任, 因此信用证结算相对其它结算方式较为安全。但由于信用证运作的独立性, 使得一些进口商利用信用证只审核单据而对货物的实际状况不涉及的特性, 当货物的目标市场价格变化对自身不利时, 在单据中刻意寻找不符点, 以达到减价、迟付以及少付的目的。这时, 企业就会面临不能安全及时收汇的风险。
(四) 开证银行资信风险
对于一些资信度较低的银行, 尤其是一些政局不稳定国家的小银行来说, 开立的信用证一旦被受益人接受, 受益人出现收汇困难情况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一旦开证银行宣告破产, 信用证所象征的银行信用也将失去, 企业将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五) 结算人员工作疏漏而造成出口商的收汇风险
结算业务由业务人员进行操作, 难免会因为人为的因素, 例如国际惯例不熟悉、缺乏实践经验或者工作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等原因, 造成单证不符、单单不符等情况, 遭到开证行的拒付。这就是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单证不符风险。
二、国际结算业务操作风险规避措施
(一) 针对不同客户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
1. 对不同地区的客户, 采用不同的做法。
根据合同金额的大小以及新、老客户区别对待, 灵活采用结算方式。如果是老客户, 以前有良好的合作记录并且涉及合同金额比较小, 在风险可接受范围内, 可以接受托收;如果是新客户或者合同金额较大, 应尽量避免托收结算方式或货到付款结算方式, 并积极选用出口信用险或采用国际保理。
2.
对于一些难以判断信誉的客户, 可以采用预收部分定金的方式, 以保证进口商履行合同, 防止在供货期内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下跌, 客户借口拒绝执行合同而遭受损失。
3. 要求客户提供信用担保。
如果企业按期交货后, 进口商未按合同规定付款, 则担保人负责偿还。但是要注意担保人的选择, 在客户的资信度不高的情况下尽量要求资信度高的担保人。
4. 有针对性地采用出口保理业务。
出口保理业务是企业把资金风险转嫁给承购应收账款的组织以达到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办法。出口保理业务要承担一定比例的保险费、承购手续费和利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成本, 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锁定了相应的收入。企业可以权衡财务成本费用与扩大出口创利的得失, 选择适合企业的风险管控办法。
(二) 银行信用结算方式下国际结算风险的管理
第一, 重视对国外开证行与贸易伙伴的资信审查。在出口贸易结算中, 要审核国外开证行的资信与经营作风, 尤其是对于那些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外汇管理较严格的国家的开证行, 更要谨慎接受。对于风险较大的开证行开具的信用证, 可以让国际上知名的大银行作为保兑行。
第二, 在应对拒付问题上, 以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银行惯例为依据。如果企业在交单后遭到开证行拒付, 企业应该在收到拒付通知后, 马上根据相关国际结算惯例 (如《UCP600》) , 判断拒付理由是否成立。
第三, 提高结算工作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国际结算制单员应加强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学习, 熟练掌握相关国际惯例。要能够做到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规定严格相符, 即“单证一致, 单单一致”。对于发生的一些信用证单据不符的业务, 应及时完备的记录下纠纷内容、交涉记录和处理结果等资料, 及时发现问题, 尽早控制风险。
第四, 要认真审核信用证。首先企业收到国外开证行直接寄来的信用证, 虽然经过了银行的审核, 但是仍然要仔细核对, 并且一定要到银行核对印鉴;其次, 企业要根据出口合同认真审核信用证, 一旦发现有与合同不符的条款或企业无法提供的单据条款或信用证软条款, 应及时联系进口企业修改信用证。
(三) 汇率风险的规避措施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贸易中, 都是采用美元结算。当前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企业在国际结算中面临汇率损失风险。企业可采取如下方法规避汇率风险:在合同中增加货币保值条款即选择某种与计价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短期内较为稳定的货币, 将合同金额转换为所选货币来表示, 结算时, 把所选货币折算为计价货币来完成收付;通过远期结售汇、提前或滞后政策、套期保值、汇率风险分担条款等金融工具, 转嫁风险, 锁定收入。
(四) 推进以质取胜战略, 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内部国际结算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这种形势下, 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通过赊销获得大批订单, 这种短期行为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经济状况较好时, 相应的违约风险较小, 可是一旦全球经济陷入低谷, 风险会骤增, 容易出现大量违约的情况, 使得企业遭到重大损失, 严重时还可能使企业资金链断裂。所以, 企业要获得长期发展, 就必须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入手, 推进以质取胜战略, 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
(五) 均衡企业盈利性、安全性
在企业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 管理层总是希望加快资金流动性。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环境对企业变动的影响程度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人民币升值、外贸纠纷等, 都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需要合理平衡商业信用结算和银行信用结算、即期付款结算和远期付款结算, 合理平衡赢利能力与财务安全度。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企业就必将面临全面走出去的局面。只有通过整合国际优质资源, 实现资源互补, 技术互补, 才能在国际化的浪潮中迎难而上, 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带来强劲的动力。作为一个企业合格的财务人员, 更应该走在企业发展的前列, 用自己的专业和细心为企业资金的安全保驾护航, 为企业的每一分资金用在刀刃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钰, 李胜宏.国际直接投资的新思维册[J].商业研究, 2005 (6) .
[2]王景波, 刘正贵, 赵闯, 张瑞军.国际投资要注意规避风险[J].国际市场, 2006 (11) .
[3]孟澜婷.浅谈国际投资及其风险田[J].学术探讨, 2010 (4) .
摘要:通过对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近年发生的事故类型分析,总结了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特点,提出本系统解决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对消除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 地质勘查 有色金属 工伤保险
0 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几年矿业行业迎来了大發展,我国对矿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国家对矿产勘查程度不足的矛盾也跟着显露出来。2003年12月国务院发表《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鼓励并积极引导符合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鼓励矿山企业在有市场需求和资源潜力的老矿山外围或深部开展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探寻新的接替资源。近年来,不仅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投入,而且社会投资也十分活跃,目前社会投资占整个矿产勘查投入资金的比重超过七成。由此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迅速扩大,矿产地质勘查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勘查规模逐年扩大。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煤矿和非煤矿山开发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为之服务的矿产地质勘查有着相联关系,也应该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非煤矿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安全管理做一些探讨。
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特点及安全现状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其中以寻找和评价有色金属矿产为主要目的地质勘查为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以下简称有色地质勘查)。我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有以下特点:
1.1 有色地质勘查方法多种多样,勘查面广。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根据不同矿种,选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坑探、槽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技术方法,在不同方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如钻探中会遇到物体打击、触电、雷电,物探中会遇到雷电、坑探中会遇到冒顶片帮、炮烟中毒等。
1.2 工作条件艰苦,地点分散,环境气候不一。地质勘查工作是属于高风险行业。露天勘查的野外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构造区别大,作业环境恶劣;而地下勘查又受到采空区塌陷、透水、地压活动、高温、低温等多种灾害的威胁。
1.3 安全保障能力差。由于地质勘查属于高风险投资的行业,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投资资金,没有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或劳动防护设备落后,野外工作防护差,特别是勘查规模小的单位,安全基础十分薄弱,技术装备落后,无法保证安全生产。
1.4 安全信息系统不健全。没有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通信联络工具,如野外人员没有对讲机,或者没有配置人员定位系统。
1.5 员工安全素质低和安全意识薄弱。地质勘查技术人员一般是从高等院校培养出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有一定的比例,如采样工常常是当地村民临时招用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没有经过野外安全知识培训,这种粗放式的生产管理、简陋的生产环境以及文化、技能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会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安生隐患,会影响地质勘查业的质量和效率。
1.6 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即使落实、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只对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临时组建起来规模小的勘查公司,技术力量参差不一,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勘查活动较自由。
1.7 安全救援预案不完善。野外作业突发事件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不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比较简陋;或虽有应急预案,但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操作。
2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有色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其他伤害(野生动物伤害)、触电、粉尘危害、中毒和窒息、透水、火药爆炸、高温中暑与低温危害,大多与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相同之处。各危险有害因素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和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中有其不同的表现,具体如下:
2.1 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起的物体打击。在露天和地采的勘查中发生机率最大,从高处坠落的滚石、设备、工具等物对人员的砸伤;钻机钻塔配件从高处坠落等。
2.2 机械伤害:主要存在于钻探和坑探。使用机械设备有钻机、凿岩机、空压机等,设备检修时没有关闭启动装置或设备未完全停止运转引起的伤害;凿岩机操作工凿孔时机械失灵或操作不当,手脚皆容易被砸伤等。
2.3 车辆伤害:在当今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野外交通工具使用率比过去大为提高,在作业途中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至车辆伤害;另一个易发生的作业场所是边采边探的矿山,如:矿石在装运、转运过程中,人员在运输线上工作、行走,容易导致车辆伤害。
2.4 冒顶片帮: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这类事故是在坑探及井下钻探作业时易发生的坍塌事故。
2.5 坍塌: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容易发生井下坍塌事故的场所主要有:掘进巷道及浅井开挖等。
2.6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距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的高处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坠落是露天作业最常见的事故类型。凿岩时,钻机起落钻时,高处作业没有防护栏或防护栏不牢固,人员在台阶边缘作业时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2.7 其他伤害(野生动物伤害):地质勘查人员在野外勘查中,很多作业环境很恶劣,在茂密的森林中有时无路可走,即使有路可走,但是在物化探勘探中逢山必过,因此难免踩踏着危险动物,如毒蛇、马蜂窝等,会导致伤害,严重者立刻死亡。
2.8 触电:在使用、维修电器设备以及在雷雨天作业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及雷击事故。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的触电,雷击等。触电事故通常发生在钻探作业过程中,机电设备(如变压器、空压机等)、供电线路等可以接触到电流的设备和场所。
2.9 粉尘危害:矿山在勘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岩微尘又称矿尘,也是粉尘的一种,主要在凿岩、爆破、矿岩装卸、破碎和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粉尘危害是矿山勘探作业中主要的危害之一,其有害化学成分主要为石英,燧石,鳞石英和白石英等,在作业场所形成对作业人员健康有害的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矽,如长期、大量吸入,就会引起矽肺病。
2.10 中毒、窒息。引起中毒的因素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和其他有毒烟尘。其他有毒烟尘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开采与勘查同时的过程中排风系统不好,遇到溶洞、采空区、巷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火灾后产生的有毒烟气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主要场所包括: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进入的硐室;盲巷、盲井;通风不良的巷道;采空区等。
2.11 透水: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通常也称为透水,透水主要受地层构造的影响较大。
2.12 火药爆炸: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炸药,炸药从地面炸药库向井下運输的途中、装药和放炮的过程、未爆炸或爆炸不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炸药爆炸可以直接造成人体的伤害和财物的破坏。勘探作业离不开火药作业。
2.13 高温中暑与低温危害:高温危害主要是指在炎热的夏季进行露天作业时,作业人员会因阳光曝晒及高温而中暑昏迷。而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作业时,会引起冻伤甚至死亡。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11年3月19日安全监管总局网站安全分析栏,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一司公布),我国2010年非煤矿山死亡事故按照事故类型分类,多发于冒顶片帮、物体打击等6类事故,依次为:冒顶片帮(250人)、物体打击(217人)、坍塌(178人)、高处坠落(154人)、中毒和窒息(107人)、机械伤害(93人),上述6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8.6%。再从我单位2003-2010年在有色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累计发生的六起工伤事故类型分析,车辆伤害2起,物体打击2起,野生动物伤害2起。由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矿山延长生命周期甚至起死回生的救星,它渗透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它的事矿类型与非煤矿山有着相同之处。由以上两类统计可看出,笔者认为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其他伤害(野生动物伤害)、触电、粉尘危害、中毒和窒息、透水、火药爆炸、高温中暑与低温危害。其他有害因素如噪声与振动、火灾、淹溺等,虽然引发事故的严重性较小,但也存在引发事故的可能。以上事故原因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和生产场所环境不良等。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把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得到稳定发展,就必须对安全保持一贯的重视。安全虽然不是企业一个优先选择项,但是企业以人为本就要将安全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实际上安全应视为一项良好的投资,它具有良好商业价值。如果发生一起事故,其造成的医疗费、赔偿费和管理费,只是事故全部损失的冰山一角,隐性的费用如生产的损失、劳资关系矛盾、法律诉讼、公众形象的损失等更加难以估量。事实上,发生事故对员工士气、客户关系、企业形象的影响和伤害往往要比直接经济损失高得多。
3.2 确保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根据《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210号文),在地质勘探项目立项报告中必须有安全内容,项目设计必须有职业安全健康专篇,项目实施计划必须有安全防范措施,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的投入,安全设备设施到位。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教育和监督职工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按国家《工伤保险条例》及时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工伤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维护社会安定。
3.3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按企业规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采用金字塔式的管理责任制,层层负责。
3.4 加强勘查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①野外钻探中对钻塔应安装避雷装置,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按安全规程操作;②野外浅井工程、槽探工程应在编录、取样、观察完后及时回填;③坑探中应做好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同时巷道通风及时,并应设置安全出口等。只有安全措施到位,才能做到预防为主,避免事故的发生。
3.5 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培训记录建档,减少违反规程的可能性。对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培训。其次,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安全进行宣传教育,如通过电视网络、报纸、黑板报、安全小册子的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牢固安全意识。再次,建立奖罚制度。在经营考核方面,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将安全与绩效挂钩,加大安全生产与绩效挂钩的比重。
4 结束语
根据《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的相关规定,现就西藏自治区金属矿山开采和尾矿库企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规定如下:
一、新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
第一步预评价报告备案:企业依据《可行性研究》,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经自治区安全生产协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企业分别提请县、地(市)、区局备案。
第二步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审查备案:企业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编制《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经区局组织专家审查修改后,区局对审查合格的下批复,企业将批复分别送县、地(市)局备案。
第三步矿山建设:企业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开始矿山建设,矿山建设竣工后,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做《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报区安全监管局,区局委托自治区安全生产协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分别送县、地(市)局备案。
第四步现场审查:企业向县局提请现场审查,由县局组织现场审查,对审查合格的,由县局向县政府汇报,由县政府出具同意审查意见的批复。
地(市)局根据企业申请和县政府的审查意见批复,组织现场审查,对审查合格的,向地区行署(市政府)汇报,由地区行署(市政府)出具同意审查意见的批复。区局依据企业申请(材料齐全)、地区行署(市政府)出具的审查意见函,区局聘请专家进行现场审查。
第五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审查合格的,由监管一处审查企业提交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材料,对符合条件的,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给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延期换证程序
第一步县局现场审查:企业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经自治区安全生产协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企业向县局提出申请,由县局组织现场审查,对审查合格的,由县局向县政府汇报,由县政府出具同意审查意见的批复。第二步地(市)局现场审查:地(市)局根据企业申请和县政府的审查意见函,组织现场审查,对审查合格的,向地区行署(市政府)汇报,由地区行署(市政府)出具同意审查意见的批复。
第三步区局现场审查:区局依据企业申请、地区行署(市政府)出具的同意审查意见的批复,聘请专家进行现场审查。第四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审查合格的,由区局监管一处审查企业提交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材料,对符合条件的,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给予延期换证。
三、变更单位名称、主要负责人、单位地址、经济类型和许可证范围换证程序
企业向区局提出申请,区局监管一处审查企业提供材料,对符合条件的,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给予延期、变更。
四、地质勘查和采掘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延期及变更程序
企业向区局提出申请,区局监管一处审查企业提供材料,对符合条件的,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给予颁发、延期及变更。
五、槽探、坑探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企业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编制《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经区局组织专家评审修改后,区局对审查合格的,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下批复,企业将批复分别送作业所在地的县、地(市)局备案。
六、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需提交材料
(一)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采矿许可证复印件(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四)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清单;
(六)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七)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八)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复印件;
(九)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并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证明材料;
(十)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的证明材料;因特殊情况不能办理工伤保险的,可以出具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或者雇主责任保险的证明材料;
(十一)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检验报告;
(十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文件或者与矿山救护队、其他应急救援组织签订的救护协议;
(十三)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证明材料。
七、受理、审查及发证时限
区局根据《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对非煤矿矿山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决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认为有必要到现场对非煤矿矿山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的,应当到现场进行复核。复核时间不计算在本款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或者依照要求全部补正的,自收到申请材料或者全部补正材料之日起为受理。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 文欣荣
从2002年的7家分公司、一个研究院,中国铝业发展到今天的10个分公司和1个研究院,并拥有12个主要子公司,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中。由于各分公司的发展历史长短不一,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各种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很难进行统一;分支机构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方向和规划,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信息化管理模式也有很大差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互联互通,不能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可以想象,要推进信息化建设、贯彻一个集团化的管理理念有多么困难。
现在看起来,公司成立初期所制定的信息化原则虽然很陈旧,但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好处。经过规章制度的统一,最后达到了组织架构都统一。
中铝信息化的特点是在现有12家企业上线的ERP和数据库都实现了大集中,并计划做到21家企业,为此我们实施了一个完整的规划。在基础建设方面,我们把整个中铝看成一张大的网络,把每个分公司当作标准的样板,只不过是设备有多又少,性能有大有小,这样我们把网络结构、IT规划统一起来,像麦当劳、肯德基建店一样,搬过去就复制成功了;而且再多的人才需求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都能培训出来。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公司管理理念在不断提升,系统建设已经不再是IT部门提出要求,而是业务部门在提需求。ERP上线以后,开始关注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IT部门职责的一个重要转变是论证业务部门提出的想法是否能够变为现实。应用系统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业务流程为导向、ERP系统成功实现独立运行,目前正在完善应用系统建设规范。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副总裁、五矿V5工程项目总监 徐思伟
为达到国际级企业水准的运营和管理,中国五矿与IBM、SAP携手,大胆借鉴国际前沿的理念和成熟的技术,在国内率先采用SAP全球贸易解决方案(GTM)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信息平台系统。本着“一个五矿、一套流程、一个系统”的建设发展目标,中国五矿确定了将企业战略目标落地的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实现方法:自2006年4月开始实施ERP项目,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通常要用三年才能完成的目标,在战略、业务、管理、流程、人才等五个层面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实施ERP,中国五矿打造出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能够进行统一的运营监控并实施有效的战略分析,有效整合业务与信息系统,实现了集团业务的协同和创新发展。从管理、流程的层面,则通过规范和集中,实现了从战略规划、计划、财务预算、业务执行直至反馈评价等流程的无缝衔接,并提升了在客户和供应商的风险管理、库存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财务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和高度集成的应用系统,大大提高了业务审批流程的效率和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
基于科学的风险管控机制,中国五矿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分布实施策略,先选择了五家下属公司分别进行财务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试点,获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北京、河北、香港等地所属20多家法人企业。此举成功完成了集团信息化的全盘布局和统一管控,并通过高度集成的业务、财务等各类信息,对集团层面的战略决策进行支持,促使集团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使集团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迅
西南铝业ERP项目共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内容包括管理咨询和生产、财务、质量、采购/库存、销售五大业务模块的建设;项目实施范围涵盖集团公司所属各职能管理部门、生产专业单位,西南铝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进出口公司,西南铝特种型材公司,中铝西南铝板带有限责任公司等五个法人实体。
2005年3月,西南铝对ERP软件采购、管理咨询和ERP软件实施一期工程进行公开招标,确定 ERP软件采用德国SAP公司产品。2005年5月,项目正式启动,成立了ERP项目组,全公司先后有40余人脱产进入项目组工作。项目分项目准备和启动、管理咨询和业务蓝图、系统实现、上线准备、上线及支持6个阶段进行建设。
2007年1月,ERP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按照ERP系统上线支持方案,由各流程负责人、关键用户和咨询顾问共同组成系统上线支持组织,对上线后出现的问题按其性质、轻重缓急,分门别类,专人跟踪管理,及时解决上线后出现的问题,支持和维护了系统的稳定运作,帮助用户完成了向新系统的过渡,确保了各项业务正常开展。从2007年开始,项目组坚持不懈深入推进ERP应用,围绕系统优化和报表开发做了大量工作。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中铝洛铜以科学和谐发展、打造百年洛铜为战略目标,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谋划“做强、做大、做精”的企业发展道路,于2006年投资22亿元,开工新建了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生产线项目,全部设备采用自动化控制,并开发MES系统,下连二级PLC、DCS,上连四级ERP,实现管控一体化,三年后公司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以上,综合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我国铜板带材高端产品制造基地。
“十五”期间,中铝洛铜加强内部网络建设,企业网络化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目前为止,企业网络系统已经形成,光纤铺设20余条,约12KM,分别到达各生产职能单位,把原来各单位独立的网络系统全部联入了公司大网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公司目前联入网络的微机达800台,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中铝洛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于2001年开始投入运行,目前系统已成为日常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企业门户网站三年累计访问次数20万次,初级电子商务已发挥作用。
近年来,中铝洛铜大力推行ERP系统建设,以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实现了以集团财务、销售、物资供应为核心的ERP系统的基本框架。通过对公司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综合控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企业运营由追求局部功能的最优转向整体功能最优。做到基础数据规范真实,加工数据准确可信,基础管理持续改进,数据录入、加工及输出过程透明、受控,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得到真实客观的反映。提升了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的动态适应能力,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
晴雨表,实现了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使得业务流程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促进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林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同时又是一个高保密的企业,为了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快速的发展,为今后东方钽业的快速扩张夯实基础,我们实施用友NC系统,统一规范了物料、客商、项目、部门组织、人事、会计账簿等基础信息,规范并优化了业务应用流程,加强了业务审批流程,实现了财务、业务的协同应用,实时跟踪和响应业务数据信息。通过二次开发,从根本上解决了冶金行业中对孪生矿石采购核算及统计的难题,优化调整了各分厂二级库核算模式,减少了物料生产成本的波动,既可共享数据供全厂使用,又能按角色进行对数据明细权限范围的限制。
东方钽业ERP系统在规范理顺业务流程、解决多金属矿石采购管理难题、实现各分厂在产品资金占用统计、大幅减小在产品资金占用、全面优化财务核算、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和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集成和共享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企业管理细化管理和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应用必将促进东方钽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信息中心主任 何瑜
在总结以往经验特别是失败案例的基础上,宝钛集团借鉴国内的成功案例,确定了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为目的,重点突破,以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带动技术信息化”为指导原则的信息化发展战略。选定管理基础、资金等条件较好的钛业公司为突破口,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数字宝钛(DBT)工程,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BDT工程于2003年7月启动,2005年12月完成了二期工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品库房管理、财务应收应付、现金模块的实施。
BDT工程实施后,扩大了企业的信息来源,加快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理顺和规范了业务流程,消除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实现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数据处理由系统自动完成,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分析手段更加规范和多样,不但减轻了工作强度,还将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处理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研究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改进管理。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和资料的共享;自动协调各部门的业务,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统一的规划和应用,降低库存,加快资金运转,将各部门连成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整体,协调运作,加强内部控制,在工作控制方面做到分工明确,实时控制,随时反应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系统可以提供绩效评估所需要的数据,企业的决策层可以得到实时的动态经营数据,通过系统的模拟功能协助进行正确的决策。在电子商务收益、节约生产成本收益以及减少资金占用收益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王政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18日,是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公司前身云南会泽锗锌矿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和科研为一体大型企业。目前公司总部在云南省曲靖市,公司下设会泽生产区、昭通生产区、四川宁南生产区等,还有控股子公司呼伦贝尔等。
1998年初会泽锗锌矿和外单位合作建设了Netware局域网,公司的文件开始网上传送。2000年开始升级到NT平台,2001年建设了公司内部网站。在2002年的时候在曲靖建厂,我就到曲靖参与建设(曲靖冶炼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如从澳大利亚引进了艾萨炉、从德国三K公司引进的余热锅炉等,首家使用艾萨炉冶炼铅精矿)。
曲靖冶炼厂在建设初期就系统地考虑了整个厂区的工控和MIS的综合布线等工作,从而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投资。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整个企业的网络架构,特别是在曲靖生产区,信息化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网络节点已经遍及所有部门并且延伸到各个生产单位的主要工序。其他各个生产区与公司总部通过VPN进行通信。公司近年加大对信息化应用的投资力度,信息化应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目前公司有网站和邮件系统、网络传真系统,应用系统有物资采购、曲靖冶炼厂MES系统、用友财务管理系统三大系统。跟总部的情况相比,各生产区的信息化建设还不是很理想,也很不平衡,原因有很多,其一是人员太少,工作压力很大,二是管理面广点多、协调难度太大。
与其他传统国企一样,企业的信息化推广非常困难,很多工作难于掌控,如:在曲靖生产区的数据采集就有些困难,主要生产部门,采用了大量DCS和PLC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是由多家设备制造厂商在提供设备时附带的,它们彼此独立,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公司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为将来实现生产区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部分,但功能上仅实现了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在调度室内远程监视到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最原始的数据。
1.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任务、主要内容和总体要求
2.理解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
3.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4.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5.掌握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 的指导原则、任务和主要内容
金属非金属矿山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通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实施安全生产许可等工作,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总体 稳定。但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在尾矿库、采空区、露天边坡 等方面仍存在重大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 布了《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 安全基础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 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是: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 “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加 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任务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 安全基础管理的任务是: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强化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加强隐患治理,增强安全生产保
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依法关闭和取缔非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 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
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主要内容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2)设置矿山安全管理机械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 网络,保持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3)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做好职工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特种作业 人员持证上岗工作。
(5)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有安全设施,并经“三同时”审查、验收,使新建和 改、扩建工程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较高的抗灾能力。
(6)制定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确保矿山企业劳动条件不断改善。
(7)进行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积极推广各种现代安全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控 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改进安全设施,消除事故隐患,不断提高矿山抗灾能力。
(8)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提高矿山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9)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和灾害预防、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落实。
(10)搞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11)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12)做好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管理,执行伤亡事故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和 统计制度,对接尘接毒职工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按照规定参加工伤 社会保险。
第二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总体要求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基 础管理提出了总体要求,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1.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地下矿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露天矿山不少于2人,小型露天采石场不 少于1人。矿山每班必须确保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
2.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应重点健全和完善14项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7)危险源管理制度;
(8)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O)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事故管理制度;(12)应急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
(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
1.建立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金属非 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山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机电、地质及测 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地下矿山还必须配备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 以上学历。
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金属非金属矿山年度灾害预防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 完善。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等规定,绘制矿山相关图 纸,图纸要与实际相符。对矿山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 定期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
3.加强重点生产场所的技术管理
矿山应加强尾矿库、地下矿山采空区、露天矿山排土场和边坡等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制定并执行防治重大灾害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配备相应的人员和监测设备。技术 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重大灾害调查,制定相应的专项防治措施。
4.严格执行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的有关规定
地下矿山要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及相关要求,建立通风管理制度,完
善机械通风系统,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管理。
5.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积极采用采空区探测、边坡和尾矿库监测、井下作业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等先进技术 和装备;在中小型露天矿山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
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
技术负责人要及时组织技术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事故隐患 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应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现场检查制度,明确每月现场检查的次数。地下矿山应确保 每天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 点环节,督促加强现场管理。
2.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矿山企业应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
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矿山应建立安全标 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积极推进矿山的安全标准化工作。
3.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矿山企业应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粉
尘、高温、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危害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按标准 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向相关 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
四、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矿山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 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 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
2.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治理工作
矿山应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 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 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验收。
3.认真做好复产验收工作
停产整顿的矿山企业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 改。节假日期间放假或停产检修的矿山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矿山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 育。矿山整顿、整改完毕后应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劳动组织和安全培训管理
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
建立和完善作业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 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严肃查处“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 反劳动纪律)行为,制定能够有效制止“三违”现象的管理规定。
2.严格从业人员劳动管理
矿山对录用的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就业前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严禁使用 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作业。
3.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工作
对新录用的地下矿山作业人员,应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 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新录用的露天矿山的作业 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所有生产 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六、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1.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矿山应制定应急预案,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定期 组织培训和演练,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
2.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 器材和设备;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保 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矿山企业负责人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57 瞒报、漏报和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 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 发生。
七、积极推进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1.落实产业政策和加强政策引导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进一步推动矿山整合工作,对不符合 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关闭,促进矿山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积极 引导安全监管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发挥评价、咨询、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 和发展面向小型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其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的 提高。
2.加强部门监管和联合执法工作
安全监管部门要从矿山的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上依法强化监管,实行综合治
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矿山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存在非 法、违法行为的矿山,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 照、关闭等行政处罚;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落实矿山的安全监管责任。
3.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严格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发生一次较大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 起一般责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责令参加复训,复训不合格的 吊销其《安全资格证》,3年内不得颁发;发生一次重大以上或一年内发生两起较大责 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5年内不得颁发。对大型金属非金属矿 山,发生一次重大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较大责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 格证》,责令参加复训,复训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3年内不得颁发;发生一 起特别重大或一年内发生两起重大责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5 年内不得颁发。
4.发挥从业人员的监督作用
矿山要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 合法权益。要建立和落实特聘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 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5.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和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作用,营 造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
鼓励和支持群众及媒体举报矿山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和瞒报伤亡事故等行 为。大力宣传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 违法违纪行为,要在媒体曝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 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第三节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制
一、矿山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含矿长、经理、董事长、矿务局局长)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 责任人;矿长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 责,其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各级职能机构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 生产工作负责。
企业应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纵向上,企业 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最基层,其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可分为若干个层次。这个层 次与企业的规模有关,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次相对较多,一般都可以归纳为决 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每个层次的人员分别担负起不同的责任,使企业的安全工作形 成一个整体,并有机运行。横向上,企业又可分为生产、经营、技术、教育等系统,而 生产又有设备、动力等部门。部门各负其责可有效地调动各个系统的主管领导搞好分管 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的局面。矿山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如下:
1.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职责
矿长、经理、董事长、局长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 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其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矿山安 全生产的规定。
(2)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根据需要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4)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仪器 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及时供应。
(5)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制定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7)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山存在的事故隐患。
(8)及时、如实地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报告矿山事故,并积极
组织抢救。
2.主管安全生产的企业副职领导安全生产职责
(1)协助企业法定代表人具体抓好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2)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采区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本采区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负全面 责任。
(2)合理组织生产,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各项活动中都必须包 括安全工作。
(3)经常检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
(4)经常向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纪律的教育,提高职工 的安全生产思想认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水平。
(5)负责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和实施措施。
(6)对本采区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登记、统计、报告的及时性和正确性负责,分析原 因,拟定改进措施。
(7)对特殊工种工人组织训练,并且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持合格证方能上岗 操作。
4.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当好矿山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参谋,协助矿山企业领导做好 安全生产工作。
(2)对矿山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3)制定和审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4)组织审查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并督促按期完成。
(5)经常进行现场检查,及时掌握危险源动态,研究解决事故隐患和存在的安全问 题,遇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应采取应急措施,有权指令先行停止生产,后报 告领导研究处理。
(6)组织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验交流和培训工作。
(7)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并提出 防范措施,督促贯彻执行。
(8)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
(9)指导工段、班组安全员的工作。
5.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l)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工人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2)经常检查设备设施和工作地点的安全状况。
(3)组织分析伤亡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4)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其作业,并立即报告小组长、工段 长处理。
(5)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二、明确安全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金属非金属矿山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实际控制人、主 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 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 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2.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 标准;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 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 时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 全事故。
3.落实新建、改扩建矿山的安全管理责任
新建、改扩建和实行资源整合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
时”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核准手续。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严禁边建设边生产。
4.明确承包项目和承包商的安全职责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市场运作机制,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 理制,明确建设方、承包方和监理方的安全职责。建设方与承包商签订安全合同,明确 安全责任,并将其安全管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范畴。第四节金属非金属矿山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原则即事故预防与控制原则。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 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
使后果尽可能减轻。
1.法制原则
所有安全管理的措施、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履行这一原 则时,常常采用一票否决制,即对重大的违章事故,严格执法,违规必纠,不做妥协和 让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安全的严格管理与控制。2.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而这些原因又是由小变大。由影响事故的间接原因变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 原因。这一演变的过程,为安全预防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管理,消除引发事故的因 素,杜绝隐患,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3.监督原则
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监督、检查日常的安全工作事项。实践证明,生产过程中大 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事故,而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往往不被重视或习以为 常。事实上,轻微伤害和无伤害事故的背后,隐藏着与造成严重事故相同的原因。因 此,日常检查显得非常重要,不能流于形式,要细致、警觉,甚至对一些不起眼、尤其 是容易忽视的事故隐患“吹毛求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小隐患,避免大 事故的发生。4.教育原则
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一种群策群力的工作,要求每一位职 工都应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危机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信息的传播等各种手段,充分引起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明确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安全生产方法。
5.全面原则
安全管理涉及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全部的生 产时间,涉及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安全生产无小事、无盲区、无死角,因此,必须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二)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 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 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
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 由要素组成的。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 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 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基础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入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 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 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受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 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原理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 可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强制原理,必须坚持: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 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 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二、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它是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这个过程人 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估计事故发生 的概率和可能产生伤害或损失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哪种危险能通过修改系统设计或改变 控制系统的运行程序来进行预防提供依据。所以,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安 全工作的成败。
在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时,可根据需要把分析进行到不同的深度,可以是初步的或详 细的,定性的或定量的。每种分析深度都可以得出相应的答案,以满足不同项目不同情 况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提出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已有数十种之多。综合这些方法,可将其归为 文字表格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图表分析法、调查试验法和数学解析法等五大类16种 基本方法。各种方法除了它们各有各自的特点、特定的运行范围外,其中有不少方法是 雷同或重复的。因此,在使用时应设法了解系统,选用合适的、具有特色的分析方法。我国目前较常用的有事件树、事故树、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因果分析图(鱼刺图法)、事故比重图、事故趋势图、事故控制图、主次图等。
1.事件树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相继出现、发展的结果,我们称 之为“事件串”。当然,同一事故结果,往往会有多个不同的事件串。就某一个事件串 而言,一些事件的出现是以另一些事件的出现为前提条件。在事故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事 件都有两种可能,即事件出现或不出现,导致成功或导致失败。这样,每个事件的发展 就有两种可能途径。究竟事件按照哪一种途径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最终是以发 生事故或不发生事故为结果。显然,掌握可能导致事故的各个“事件串’’的时序与发展
结果,无疑对事故的预测、预防与分析极为有益。按照事故发展顺序,分阶段,一步一 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进行分支,直到得出各个事件串产生的 结构。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每一个事件都会有两个分支,各个事件链接起来,组成树状 的事件发展图。这种对事件的分析图称为事件树,如图3-1。
显然事件树可定性分析事故的产生原因;如果事先可以知道每个事件发生或不发生 的概率,又可以定量地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
实际应用时,可用其预测事前系统不安全因素,预计事故的可能后果,为寻求适当 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也可用其作为事故发生后的原因分析。
2.事故树
事故树又称故障树,是安全系统工程最重要的事故分析方法。事故树是从结果到原 因分析事故的有向逻辑树,从分析顺序上正好与事件树相反。事故树的节点就是一个个 逻辑关系门。事故树的顶点表示一个系统的事故;事故树节点逻辑门的下面是“输入 量”,即某一层次的事故产生原因或要素,“输入量”经逻辑门处理得出的结果,构成事 64 故树高一级节点的“输入量”,即产生事故的更直接的原因或要素,如图3-2。图3-2 扑灭火灾失败事故树 事故树的主要用途:
(1)全面描述导致灾害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
(2)为定性或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图形;
(3)为人们直观全面地提供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便于对事故的原因进 行全面分析,便于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调查,1同时也能为安全设计、制定预防事故的
措施及采取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可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事故树的编制过程如下:
(1)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顶上事件,即所要分析的事故。把顶上事件置于位居 事故树最上端的方框之中。
(2)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在顶上事件之下,并列写出造成顶上事件的所 有直接原因。然后,依据上下层个事件的逻辑因果关系,用逻辑门把它们连接起来。若 只有下层事件全部发生,顶上事件才有可能发生时,用与门连接。如果当下层任一事件 的发生均引起顶上事件的发生,则用或门连接。
对于造成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可以从环境不良因素、机械故障或损害、人的 差错(操作、管理、指挥)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3)确定其他各个层次的原因。当第二层次的原因确定后,接下去把笫二层次各事 件的所有直接原因写在对应事件的下面,并用适当的逻辑门把第二层和第三层事件连接 起来。如此下去,直至事故的最基本原因,或根据需要分析到必要的原因事件。这样就 构成了一个事故树。65
3.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
把系统中产生事故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所构成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采用简明文字 和线条加以全面表示的方法称为因果图分析方法,由于因果图形状像鱼刺,所以也称鱼 刺图,如图3-3。
图3-3事故分析鱼刺图
在实际实用中,可针对经常发生的事故,或者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典型作业,绘制 成预防事故的因果分析图。这样不仅可以直观了解事故产生因素的区别与关联,还能指 出预防事故的重点因素,提醒人们做好预防工作。绘制时,应当围绕分析的重点即后 果、事故频率、偶然事故的频率、安全检查故障数据,通过排列、关联、反馈和检验等 方法进行分析,经过反复实践和修正之后制成。
4.安全检查表
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
目,把找出的不安全因素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制成表格,用于安全检查。这种用于安全检 查的表格就是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通常采用提问式或对照式两种形式。提问式是指检查项目内容采用提问 方式进行;对照式是指检查项目内容后面附上相应的合格标准,检查时对照合格标准 作答。
安全检查表应列明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关岗位的责任。安全检 查表的内容必须与所规定的检查项目一一对应。安全检查表采用提问方式时,用“是” 或“否”,或者对号或差号对所提各个问题作出回答。安全检查表的建立依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l)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
(2)对事故经验教训的总结(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其他同类企业的事故教训);
(3)专家咨询建议;
(4)对系统的科学分析及事故可能产生原因的推测。
安全检查表一经建立,即成为检查设施的依据。由于其针对性强,对有计划地全面 考察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明显作用。安全检查表的优点如下:
(1)安全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集思广益,有利于群防和周密分析,可以避免和减 少遗漏重要的不安全因素。
(2)整改责任明确。使用安全检查表,可以明确系统不安全的责任,它不仅可以避 免在发生事故后责任不清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各项安全项目的落实。
(3)由于检查表内容简单直观,易于掌握,无须过多或足够的安全知识,所以,易 于实行群众安全管理。
(4)检查方法具体实用,可避免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有利于保障安全检查效果。
(5)用安全提问方式,可促进安全教育,促进检查和被检查人员对具体重要安全问 题的重视和思考。
(6)可随着安全管理经验及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改进。
(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危险点、危 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预测出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
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高级阶段,它往往是建立在系统安全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其他理论进行的。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定性的评价结果只能让人们 知道系统中危险的大致情况;定量的评价结果则以较为直观的数量形式反映安全状况。安全评价是一种预测安全状况的手段,并非防止、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安全 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性强。正确的安全评价必须有正确的安全理 论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安全状况的变化规律。
安全评价的方法可依据评价的目的或采用的基本理论进行分类。目前较为常用的方 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预先评价、日常评价、事后评价、全面评价、局部评价 等。现代安全评价是以系统科学原理、耗散结构理论、现代数学和控制理论作为基础。
(三)安全措施
对一个系统进行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系统的薄弱环节或潜在危险,提出改 进调整措施,以消除事故发生或使事故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宏观控制措施、微观控制措施和安全目标管理。
宏观控制措施是以整个系统作为控制对象,根据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决策,选定安 全措施。宏观控制常用的措施主要有法制手段(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经济刺 激手段和教育手段。微观控制措施是以具体的危险源作为控制对象,对系统中固有的危 险源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对于危险源,可采用控制、保护、隔离、消除、转移
等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依据行为科学原理,采取安全化操作方法加以控制。安全目标管理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要完成的安全指标,分解到各具体部门或个人。各个接受安全指标部门或人,根据自身系统的安全状况,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具 体措施,对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安全效果。
安全目标的实施分为目标制定、目标执行和目标成果三个阶段。安全目标管理主要 采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及技术工程手段。第五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安全生产标准化,简称安全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 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 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 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使 企业的人、机、环境始终处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 提下健康快速发展。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政策与法规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通知》在“严格企业安全管理”中强调:“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 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 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通知》还在“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中要求:“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 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 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 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知》从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两个方面对于安全标准化达标作出了
非常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 [2011)4号)
2011年5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号)。
该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把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 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要求上来,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动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取得实效。
该意见着重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该意见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要求,并特别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 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作出具体安 排,积极推进,成熟一批、考评一批、公告一批、授牌一批。对在规定时间内经整改仍 不具备最低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企业,地方政府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改直至依法 关闭。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
2011年7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 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2011] 104号)。
该通知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健全完善非煤矿山安全 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体系。该通知进一步完善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程序,统 一了标准化评审申请、报告、证书、牌匾等格式和样式。通知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安监总厅管一(2011)190号)
2011年8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 管理办法》(安监总厅管一 [2011]190号)。
该管理办法对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和 评审人员明确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明确了评审组织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评审组织单位 的职责、评审组织单位工作程序,评审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评审单位工作程序;评审 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评审专家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评审人员应履行的职责等内容。
(五)《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2006年11月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 2007-2006,以下简称《规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是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以矿山风险控 制为核心,注重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科学、全面、系统的对安全管理的全
过程进行了规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提升本质安全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是全新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系统,是对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和矿山安全生产管理 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为适应国内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规范》由 5个子标准组成,即《导则》(AQ 2007.1-2006)、《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2-2006)、《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3-2006)、《尾矿库实施指南》(AQ 2007.4-2006)、《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指南》(AQ 2007.5-2006)。
(六)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
2011年8月11日,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 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有关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 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11)177号),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金属非金属露 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小型露天采石 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 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09]70号)同时废止。
(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
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AQ/T 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改进(A.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 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基本规范》总结归纳了煤矿、危险化学品、金属非金属矿山、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已经颁布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中的共性内容,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 共性基本要求,对各行业、各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
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I]104号),进一步明确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 体思路,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国务院通知》和《指导意见》精 神,本着规范工作、全面推进的原则,健全完善标准化建设评审标准体系、评审组织体 系和奖励约束体系;强化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HSE管理体系建设,按照标准化建设要
求分级达标;促进非煤矿山实现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推进本质安全水平和 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 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对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即:力争到2013年底,大中 型金属非金属矿山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所有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达到安 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露天矿山(不含型材矿)全部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 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全部安装使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 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全过程在线安全 监控系统,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 培训后上岗制度得到全面落实。通过努力,力争到2013年底,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 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000人以内,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好转。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II]104号)进一步明确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工 作目标,即:2011年底前,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 全生产标准化水平,颁布实施HSE管理体系分级及评分办法;2013年底前,所有非煤 矿山和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2015年底前,80%的大中型非煤矿 山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四、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内容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 2007.1-2006)的规定,金属 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内容,也即核心要素有14个。《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2-2006)和《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3-2006)与《金属非金属矿 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基本一致,均为14个核心要素;《尾矿库实施指南》(AQ 2007.4-2006)则结合尾矿库企业的实际特点,调整为9个核心要素,《小型露天采石 场实施指南》(AQ 2007.5-2006)调整为12个核心要素。
本部分所介绍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内容,即为《金属非金属矿 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所确立的14项核心要素。.
(1)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5)安全教育培训;
(6)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8)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9)职业卫生管理;
(10)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11)检查;
(12)应急管理;
(13)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14)绩效测量与评价。
五、实施原则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确立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实施 原则:
(1)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建设,应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险源辨识 和风险评价,充分体现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思想,并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 结合。
(2)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应确保全员参与,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反映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及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全员参与”、“信息的交流和沟 通”,不仅是实施原则,也是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标准化创建的全过程。
六、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创建过程
为了便于理解和实施,同时也结合我国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金属非金属矿山
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在采用戴明循环模式时,作了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将本属于策划 环节中的“准备”单独提出,予以强调。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规定,安全标准化的创建过程包括:准备、策划、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改进与提高。
(1)准备。准备阶段应确定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目标,并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 始评估。
(2)策划。策划阶段应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和本导则及相关实施指南的要求,确定 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
(3)实施与运行。实施与运行阶段应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各项要 求,提供有效运行的必要资源。
(4)监督与评价。监督与评价阶段应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内 部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
(5)改进与提高。改进与提高阶段应根据监督与评价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系 统,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水平和安全绩效。72
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指标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的指标有两个,即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需 要注意的是,在确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时,并不要求这两个指标都 有。地下矿山和露天矿山的评审等级须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的要 求。而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的评审等级仅由标准化得分来确定。
1.标准化得分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地下矿山和露天矿山都是 14个元素,小型露天采石场是12个元素,尾矿库是9个元素),每个元素划分为若干 子元素,每一子元素包含若干个问题。根据评分办法,每个子元素都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子元素分值之和为元素分值。子 元素分为策划、执行、符合、绩效4个部分,每个部分权重分别为10%、20%、30%、40%。
对照评分办法,经过评审,先后得出子元素的各个部分的分值,相加后得出子元素 分值,然后得出各个元素的分值,最后各个元素相加,得出标准化评审总分,最终标准 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一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标准化评审总分(地下矿山4000,露天矿山3000,小型露天采石场2000,尾矿库3000)×100。2.安全绩效
在2009年版的评分办法中,采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 2007.1-2006)笫4.5.1条中确定的百万工时伤害率及百万工时死亡率两个具体指标来 衡量安全生产实际成效。2011年修订的评分办法则没有采用这两个指标,而是直接将 评审年度内生产安全事故的人员死亡情况来作为标准化等级评审的依据。这种做法更加 简单直接,切中要害,应该说要求更严格了。
八、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等级
原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是分为5级,修订后调整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个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调整为三级后,标准化评审工作更加简单高效,可 操作性更强,大大提高了评审机构和达标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与《企业安全生产 标准化基本规范》相统一,更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整体工作的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的评定工作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具有重 大影响的事件,取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经整改合格后,可重新进行评审。
九、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组织
(l)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非煤矿山一级标准化和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标准化 评审组织工作;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非煤矿山(不含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二 级、三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工作。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非煤矿山一级标准化和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标准化
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非煤矿山(不含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 单位)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3)评审组织单位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受理、组织评审单位进行评审、向 安全监管部门提交评审材料、颁发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和牌匾等工作。
(4)评审单位按照评审组织单位工作安排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依法独立开 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
十、安全标准化评审程序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审定级程序为:非煤矿山自评,评审组织单位组织评审,安 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
1.非煤矿山自评
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为正常库),建立标准化体系并良好运行6个月以 上的非煤矿山,可成立自评组织机构,自评确定相应等级,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 报告。
2.申请评审
非煤矿山根据自评等级,向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提出书面评审申请。
3.评审、报告 评审组织单位收到评审申请后,应从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评审单位中随机选择评审 单位,委托其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完成后,评审组织单位应进行审核,认定其符合要求 并确定等级后,向负责审核公告的安全监管部门提交评审报告表、评审报告等相关 材料。
4.审核,公告
安全监管部门对评审组织单位提交的评审报告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 公告。
5.颁发证书、牌匾
经安全监管部门公告后,由评审组织单位颁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牌 匾。证书、牌匾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制,按照相应等级统一编号。第六节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95%以上为本质安全程度低的小型矿山,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技术管理和现
场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培训不到位。为了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提 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安全发展,2014年6 月1 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67号《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其对金属非金属尾矿库的十条规定 如下:
①必须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配备专(兼)职安全技术人员。②必须确保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③必须按设计放矿、筑坝,确保坝体稳定性、安全超高、干滩长度、浸润线埋深 .符合要求。
④必须确保排洪、排渗设施设计规范、建设达标、运行可靠。
⑤必须建立监测监控系统并有效运行,落实定期巡查和值班值守制度。⑥必须限期消除病库安全隐患,严禁危库、险库生产运行。⑦必须加强“头顶库”安全管理。⑧必须按设计及时闭库。
⑨必须加强闭库和回采安全管理。
⑩必须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应急装备和物资及应急演练到位。
2009年3月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 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具体要求如下:
一、中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要求 1.设计建设合法
(1)依法立项审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 行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2)严格项目审查。地下矿山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等工作,必 须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后,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施工;对已批准的建 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
(3)严格安全许可。地下矿山建设项目竣工并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必须依 法提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申请,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合格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 投人生产。
2.安全出口通畅
(1)确保两个出口。每个矿井至少要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 间距不小于30 m;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必须要有至少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通道,并 要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每个采区必须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经上、下 巷道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要熟悉安全出口。
(2)安全出口可靠。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 供电的竖井,可以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置梯子间;其他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必须装 备完好的梯子间;运输斜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必须保证人行道的有效净高不小于 1.9 m,有效宽度不小于1 m;水平运输平巷作为安全出口时,必须保证人行道的有效 净高不小于1.9 m,有效宽度:人力运输的不小于0.7 m,机车运输的不小于0.8 m. 带式输送机运输的不小于1.0 m。报废的井巷必须及时封闭,并填图归档。
(3)避灾线路清晰。必须有井上井下对照图,井下避灾线路图。井巷的所有分道口 要有醒目的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知 井下逃生线路和逃生方法。3.提升运输可靠
(1)提升系统可靠。提升系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选择国家指定产品,严禁使 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提升设备设施。升降人员罐笼必须安装安全可靠的防坠器;提升系统 必须安装过卷保护装置和信号装置。严禁使用带式制动器的提升绞车作为主提升设备。
(2)防护装置齐全。提升矿车的斜井,必须安装常闭式防跑车装置;斜井上部和中 间车场,必须设阻车器或挡车栏;斜井下部车场要建有躲避硐室,并有明显的标志。
(3)严格运行管理。提升运行要由有资质的人员专人管理。同一层罐笼严禁同时升 降人员和物料;升降爆破器材时,要有人跟罐监护。加强对提升系统的维护保养,建立 定期检查维修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每天应由专职人员检查一次,每月应由企业 组织有关人员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停用,及时整改。要做好设备运转维修记录,对 隐患排查不认真、隐患没有及时整改的,要追究责任。
(4)定期检测检验。主要提升装置、提升钢丝绳等要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严格 按规定的检测周期进行检测检验。主要提升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提升钢丝绳每半年检测 一次。检测不达标的,必须先整改、后使用。4.通风系统完善
(l)实行机械通风。所有地下矿山必须安装主扇,形成完整的机械通风系统;每台 主扇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要有确保主 扇能够在IO min内使矿井风流反向的措施,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做到主 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能够达标;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1台通 风机都要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挡风墙等)要规范达标,并由专人负责检查、维修,确保质量可靠,风门、挡风墙必须 保持完好严密状态。井下炸药库及储存动力油的硐室要有独立的回风道。对于自然风压 较大的矿井,只有当风质、风量、风速经检测达到要求并经矿山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 时,才允许暂时用自然通风替代机械通风,未经审批,严禁采用自然通风。
(2)加强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扇应 有完善的保护装置。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 维护,杜绝漏风,降低阻力。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前,必须先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部通风设备必须连续运转,不得随意关停。采场形成通风系
统前,不得回采作业。
(3)确保风量充足。正常生产情况下,主扇必须连续运转;当完全无人作业时,允 许暂时停止机械通风。矿井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不得堆放材料和设备;矿井主要进风流 不得通过采空区和塌陷区,必须通过时,要先砌筑严密的通风假巷引流。局部通风风筒 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人式通风不超过10 m;抽出式通风不超过5 m;混合式通风,压人风筒出口不超过lO m,抽出风筒人口要滞后压人风筒出口5m以上。
(4)及时密闭警示。采场回采完毕后,要将所有与采空区相通的影响正常通风的巷 道及时密闭;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和独头巷 道,必须设栅栏和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5.水火防范到位
(1)防止地表水灾。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标高要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 1m以上,特殊情况下达不到要求的;要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标准修筑防洪堤,在井口 必须筑人工岛,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Im以上。报废井口必须封闭,并在周围挖掘 排水沟;地面塌陷、裂缝区的周围,要设截水沟或挡水围堤,严防向塌陷区漏水。每年 汛期前必须组织一次防水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要编制防水计划,明确责任,加大 投入,狠抓落实。需要维修或改建的防水工程,必须在汛期前完成;汛期要设专人检查 巡视矿区防洪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2)防范井下水害。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要由同类型的3台泵组成。工作水泵要 确保在20 h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应能在20 h内排出一 昼夜的最大涌水量。井筒内必须装设两条相同的排水管,一条工作,一条备用。由地面 到井下主排水泵房的电源电缆,必须铺设两条来自不同母线段的独立线路。对积水的旧 井巷、老采区、流砂层、强含水层、强岩溶带等不安全地带,必须留设防水矿(岩)柱。防水矿(岩)柱尺寸由设计确定,在设计规定保留期内不得开采或破坏。在井下主 要泵房、中央变电所等特殊地点要设置防水门。
(3)坚持超前探水。掘进前,必须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摸清矿井涌水与地下 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的水力联系,判断矿井突然涌水的可能性。要加强超前探水,对 接近水体的地带或遇到断层、破碎带、采空区等可能与水体有联系的地段,必须坚持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编制探水设计;探水前,应检查钻孔附近巷道的稳定性,准备水沟,在工作地点安装电话;钻凿探水孔时,如果发现岩石变软,或沿钻杆向外流 水等超过正常凿岩供水量等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凿岩,撤人升井并派人监视水情。
(4)遇险及时撤离。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工作面“出汗”、1顶板淋水加大、空气变冷、产生雾气、挂红、水叫、底板涌水等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 所有可能受透水威胁的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5)防范井下火灾。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 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室、机修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应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 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用木材支护的竖井、斜井及其井架和井口房、主要
运输巷道、井底车场硐室,要设消防水管。井下各种油类,必须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必须有严密的封盖;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一旦出现漏油,应及时处理。井下不得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和采暖;井下输电线路通过易燃材料的部 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漏电或短路的措施;在井下进行动火作业,必须经企业负责人 签字批准。
6.顶板边帮稳固
(1)及时支护加固。在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岩层中掘进井巷,必须进行支护,永久性 支护至掘进工作面之间应架设临时支护;围岩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采准和切割巷道,应采取支护措施,因爆破或其他原因而受破坏的支护,应及时修复;围岩不稳固的矿山 主要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和主要硐室等必须采取永久性支护措施。对所有支护的井巷,应定期进行检查,井下安全出口和升降人员的井筒,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由负责人签 字。地压较大的井巷和人员活动频繁的采矿巷道,应每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做好记录。
(2)严格敲帮问顶。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要制定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每 班作业前,必须由班长和安全员共同进行敲帮问顶,处理顶板和边帮的浮石,确认安全 后方可进人工作面作业;处理浮石时,必须停止其他妨碍处理浮石的作业,不得在同一 采掘工作面同时凿岩和处理浮石。作业中发现冒顶预兆肘,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 场,并及时上报。
(3)加强空区管理。要摸清矿区范围内的采空区,禁止人员进入老窿及采空区采 矿。采用留矿法、空场法采矿的矿山,要按照设计要求,及时采取充填、隔离或强制崩 落围岩等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处理,严禁出现大面积未处理的采空区;严禁擅自回采保安 矿柱。地表塌陷区要设明显标志并栅栏阻隔人员进入,通往塌陷区的井巷必须封闭,人 员不得进入塌陷区。
(4)定期地压监测。有严重地压活动的矿山,要加强地压监测工作,设置专门机构 或专职人员负责地压管理,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至安 全地点。
7.安全管理规范
(l)设置安全机构。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培训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健全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建 立严格明确的领导下井带班、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办公会议、交班前警 示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3)保存基础资料。地下矿山企业应保存矿区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井下对 照图、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线路图等图纸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其 中井上井下对照图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应保存重要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和检测 记录。
(4)强化教育培训。企业要坚持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矿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新进地下矿山 企业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72 h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安全 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并做到一人一档。
(5)严格人井考勤。要建立出入井考勤登记制度,掌握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和位置分 布。有条件的企业应安装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系统。
(6)加强放炮管理。爆破作业前应认真检查作业面的情况,确认作业通道和撤离路 线安全畅通、爆破后能有效通风、现场其他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实施 爆破。爆破后,经通风吹散炮烟,确认空气合格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爆破作业地点。作业前,要由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作业面有无盲炮、支护是否破坏等情况。
(7)严防“三超”生产。要严格按照设计能力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采掘;要不断 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结合实际确定岗位人员数量,有效控制下井人数,严禁超定员组 织生产;要贯彻以人为本要求,落实《劳动法》,严禁擅自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工人的 劳动强度。
(8)落实日常检查。要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安 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 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的情况要记录在案。
(9)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矿山企业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厉追究事故有关 责任人的责任。要全面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0)确保应对有效。地下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要建立 与邻近应急救援组织协作联动机制。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二、中小型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要求
1.设计建设合法
(1)依法立项审批。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 行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2)规范开采设计。露天矿山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有设计单 位提供的、规范的开采设计说明书、附图和安全专篇。小型露天采石场应由有建设部门 认定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认定资质的采矿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编制 的书面开采方案。
(3)严格审查验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 始施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施工;对已批准的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原审查部门审查批准;工程 竣工后,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人生产和使用。
2.开采工艺先进
(1)落实分台阶(分层)开采。露天矿山企业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开采顺序,执行分 台阶开采。要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原则,严禁掏采或“一面墙”开采。小型露 天采石场不能采用分台阶开采的,应当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实施浅眼爆破时,分层高度 不得超过6m,实施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 m,最终边坡角由设计确定,但最大不得超过600。
(2)确保边坡稳定。必须对边坡坡体表面和内部位移、地下水位动态、爆破震动等 定点定期进行观测,对出现变形和滑动迹象的,要及时撤离人员和设备,并视情况采取 设挡墙、削坡、减载、抗滑桩、锚杆(索)和护坡等措施。对采场工作帮必须由专业技 术人员每季度检查一次,对高陡边帮必须每月检查一次,暴雨过后,要在开工前对不稳 定区段进行专业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每班作业前,必须对工作帮坡面进行安全 检查,发现坡面有裂痕,或者坡面上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可能塌落时,相关人员应当 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采取措施处理;处理完毕前,严禁任何人在边坡底部停留。
(3)爆破技术先进。自然条件允许的露天矿山必须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不具备使 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现场勘察鉴定,经安全监管 部门批准方可使用浅孔爆破技术,但必须进行湿式凿岩。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露天矿山 必须使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4)采用机械装运。小型露天采石场企业应使用机械化铲装作业,严格控制、减少 装运作业人员;定期对挖掘设备和运输车辆进行维护、检修,保证正常运行;矿区运输 道路按设计参数施工,设置合格的路挡,转弯处必须设立明显警示标志。3.排土有序规范
(l)符合设计要求。排土场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才能建设使用,排土场的位置 必须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大块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道路等设施的安全,其安全距离应在设计中规定。排土场的排土工艺、排土顺序、阶段 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以及相邻阶段同时作业超前堆置距离应符 合设计规定。未经设计或技术论证,任何单位不得在排土场内回采低品位矿石和石材。
(2)严格排土作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土作业,对排土场排土参数、变形、裂缝、底鼓、滑坡等相关情况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雨季必须每天进行一次巡查,做 好记录,并由检查或巡视人员签字,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并采取有效控 制和处理措施。
(3)严禁违规捡矿。企业应加强排土场管理,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安 排专人看护。排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危险区不得有捡矿石、捡石材和其他活动。
4.安全管理到位
(1)设置安全机构。露天矿山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健全规章制度。露天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Q r、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 岗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办公会议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并严格 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3)基础资料齐全。露天矿山企业应保存矿区地形地质图、采剥工程年末图等图纸 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4)严格教育培训。企业要坚持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矿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新进露天矿山 企业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 h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安全 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并做到一人一档。
(5加强爆破管理。露天矿边界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人;爆 破作业必须设立警戒线,爆破安全允许距离由设计确定,但最低不小于200 m;爆破作 业现场必须设置坚固的人员避炮设施,其设置地点、结构及拆移时间,要在采掘计划中 规定,并经主管矿长批准。爆破前必须将钻机、挖掘机等移动设备开到安全地点,并切 断电源;爆破后必须对爆区及相关坡面进行检查,发现工作面有裂痕可能塌落,或坡面 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时,应立即撤离人员和设备;要由专业人员认真检查是否有盲 炮,遇有盲炮,应在现场设立危险标志,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由爆破员及时进行 处理。
(6)完善防(排)洪系统。必须按照设计建设防排洪工程,排土场上游要有截洪 沟,下游有拦挡坝,并留排水孔,以防发生泥石流;有滑坡可能的和深凹露天采场必须 设置防洪、排洪设施及设备。
(7)做好防尘工作。应采用湿式凿岩方法,禁止打干眼;爆破后和铲装时,要对爆 堆进行喷雾降尘;汽车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抑尘或喷洒抑尘剂;破碎口和振动筛应实施 喷雾降尘,必要时应设置除尘设备。
(8)强化日常检查。要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安 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 的,应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的情况应记录在案。
(9)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矿山企业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厉追究事故有关 责任人的责任。要全面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0)确保应对有效。露天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生产规模较小的应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一旦 发生事故,要反应灵敏,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三、尾矿库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要求 1.建设规范
(l)立项审批合法。尾矿库建设项目应经发展改革部门立项核准或备案,经国土资
源部门用地审批,经环保部门环评批复,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预评价,方可组织设计,严格履行立项审批程序。
(2)设计施工合规。尾矿库建设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及施工监理等工作 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承担。尾矿库工程初步设计应当包括安全专篇,安全专 篇应当对尾矿库及尾矿坝稳定性、尾矿库防洪能力及排洪设施和安全观测设施的可靠性 进行充分论证。尾矿库工程施工必须做好施工记录,建立尾矿库工程档案,特别是隐蔽 工程档案,并长期保存;隐蔽工程必须经分段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3)安全许可严格。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施工,施工中需要 对设计进行局部修改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对涉及库址、等别、尾矿坝坝型、排 洪方式等进行重大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尾矿库 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 使用。
(4)整改措施到位。已经投入生产运营的尾矿库无正规设计的,必须立即停止使 用,在安全监管部门规定的限期内进行必要的勘测,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补做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应包括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应认真分析尾矿库现状,对尾矿库及尾 矿坝稳定性、尾矿库防洪能力及排洪设施和安全观测设施的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提出 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补做的工程设计安全专篇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生产经 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整改;整改完毕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并依法取得安全 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继续投入生产运行。
2.筑放合理
(1)确保筑坝质量。应确保筑坝材料、筑坝方式、子坝高度、内外边坡角、错台宽 度等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筑坝进度应按设计要求和年度排放计划进行。每期子坝堆筑 前必须进行岸坡处理,将树木、树根、草皮、废石及其他有害构筑物全部清除,若遇有 泉眼、水井、地道或洞穴等,应作妥善处理。每期子坝堆筑完毕,应对筑坝质量及子坝 长度、剖面尺寸、轴线位置、内外坡比、库内水位等进行检查,检查记录需经主管技术 人员签字后存档。尾矿坝下游坡面上不得有积水坑。
(2)坚持均匀放矿。采用上游式筑坝法的尾矿库,应于坝前均匀放矿,坝体较长时 应采用分段交替作业,维持坝体均匀上升,不得任意在库后或一侧岸坡放矿,不得集中 放矿、独管放矿;坝顶及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库内水边线与滩顶应保持基本平行,避 免滩面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粒尾矿大量集中沉积于某端或某侧。尾矿排放应按设计要 求和年度排放计划进行,并做好记录,不得超强度排放。严禁尾矿库超高使用,严禁超 能力排尾。3.排洪可靠
(1)完善排洪系统。尾矿库必须设置排水井、排水斜槽、排水涵管、隧洞、溢洪 道、截洪沟等排洪设施,并满足防洪要求;宜采用排水井(斜槽)一排水管(隧洞)排 洪系统,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溢洪道或截洪沟等排洪设施;排洪设施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在 82 工程地质条件不良或需要填方的地段,无法避开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库内应设有清晰 醒目的水位观测标尺,标明正常运行水位和警戒水位。排洪设施停用后,必须严格按设 计要求及时封堵,并确保施工质量,严禁在排水井井筒顶部封堵。
(2)复核泄洪能力。汛期前必须对尾矿库的泄洪能力进行复核,确保正常生产库水 位与沉积滩滩顶高差、沉积滩干滩坡比、干滩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 干滩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非紧急情况,未经技术论证,不得用常规子坝挡水。讯期 前必须把库内水位降到最低。
(3)检查维护设施。汛期前应对排水井、排水斜槽、排水涵管、隧洞、溢洪道、截 洪沟等排洪构筑物有无变形、位移、损毁、淤堵等情况进行检查、维修和疏浚,确保排 洪系统畅通。检查人员要记录、签字,检查维修情况要存档。要根据确定的排洪底坎高 程,将排洪底坎以上1.5倍调洪高度内的挡板全部打开,清除排洪口前水面飘浮物。
(4)加强泄后检查。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与清理,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库水位,防止连续降雨引发漫坝事故。排出库 内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库内水位时,要注意控制流量,非紧急情况不宜骤降。
4.监测有效
(l)完善监测设施。四等以上尾矿坝必须设置坝体位移和浸润线观测设施,五等尾 矿坝,也要创造条件设置相应观测设施,监测设施不到位的,要加大人员监测的力度。
(2)加强日常监测。做好尾矿坝位移、裂缝、渗漏以及浸润线、排渗设施、周边山 体滑坡等安全检查和监测工作,要有完整的监测记录。尾矿坝的位移监测每季度不少于 1次,位移异常变化时应增加监测次数;尾矿坝的水位监测包括库水位监测和浸润线监 测,水位监测每月不少于1次,暴雨期间和水位异常波动时应增加监测次数。
(3)做好信息反馈。应做好监测数据记录,确保监测数据连续可靠,并认真进行数 据分析,发现重大问题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处理。
5.管理到位
(l)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尾矿库必须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健全规章制度。尾矿库企业必须健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 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 建立健全汛期领导值班、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交接班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 岗位操作规程。
(3)严格教育培训。尾矿库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事尾矿库放矿、筑坝、排洪和排渗设施操作的专职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 可上岗;新进企业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 上岗作业。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并做到一人一档。
(4)加强安全检查。必须加强尾矿坝和库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做好 安全检查记录。尾矿坝安全检查的内容是:坝的外坡坡比;坝体有无裂缝,有无滑坡迹 象;坝面浸润线出逸点位置、范围和形态;排渗设施是否完好、排渗效果及排水水质; 坝体有无渗漏出逸点,出逸点的位置、形态、流量及含沙量;坝肩截水沟和坝坡排水沟
等坝面保护设施是否完好。尾矿库库区安全检查应包括:周边山体有无滑坡、塌方和泥 石流等异常情况;库区范围内是否存在违章爆破、采石、建筑、尾矿回采、取水、排放 废弃物等危及尾矿库安全的行为,未经尾矿库管理单位同意、技术论证及原尾矿库建设 审批的安全监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库区内从事爆破、采石、建筑等危及 尾矿库安全的活动。
(5)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要与有关政府、下游 村镇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每年在汛期前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尾矿库发生坝体坍塌、洪水 漫顶等事故时,企业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事故抢救,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和减 少人员伤亡,同时要立即报告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
(6)落实安全评价。尾矿库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经过安全评价被确定为 危库的,应当立即停产,进行抢险,并向上级单位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确定为险库 的,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消除险情;确定为病库的,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正常库标 准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尾矿坝堆积到设计最终坝高的1/2~2/3高度时,应对坝 体进行一次全面的勘察,并进行坝体稳定性专项评价,否则不能进行生产。
(7)加强闭库管理。对于停用的尾矿库,应进行闭库安全评价、闭库整治设计,并 按设计整治,闭库工程经验收合规后方能闭库,确保尾矿库防洪能力和尾矿坝稳定性满 足安全要求,维持尾矿库闭库后长期安全稳定。未经论证和安全监管部门批准,不得在 库内进行回采、排砂和蓄水等。尾矿库闭库及闭库后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原生产经营单位 负责;对关闭破产的生产经营单位,其已关闭或废弃的尾矿库的管理工作,由生产经营 单位出资人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无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出资人不明确的,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指定管理单位。复习思考题
1.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任务和主要内容。
2.简述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3.简述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4.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和实施原则。
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特点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方法具有多样性。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不断改变勘查方法,使勘查方法具有多样性,同时,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面积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环境、气候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条件较差,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不确定。
2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
2.1 勘查开发现状的分析
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中的矿种已经达到137种,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有87种,其中,查明资源产量的有色金属矿产共有10种,主要包括铜、锑、铅、汞、锌、钼、镁、镍、钨、和钴等矿种;没有查明资源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共有3种,主要为铋、铝土和锡等矿种。
2.2 安全问题的分析
(1)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受重力和其他外力的影响发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体伤亡的事故,通常情况下,在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勘查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大。(2)机械伤害。大部分是在钻探与坑探过程中发生的机率比较大,使用凿岩机、钻机和空压机等机械设备时,或者是检修机械设备过程中没有关闭启动装置产生的危害;另外,勘查人员在操作凿岩机时,由于机械失灵或者操作方法不当,从而砸伤手、脚。(3)触电。勘查人员在使用和维修电气设备过程中,或者是在雷雨天进行作业也会出现触电事故与雷击事故。一般情况下,在钻探作业过程中极易发生触电事故,机电设备和供电线路都可以接触到电流场所与设备。(4)坍塌。是指物体受重力与外力的作用,超过自身承载的强度,结构失去平衡塌落,导致物体从高处坠落,从而引起物体打击、窒息与挤压伤害的事件。坍塌事故的发生一般在掘进巷道和浅井开挖中。(5)冒顶片帮。是指在开挖矿井、涵洞、隧道和衬砌过程中,由于开挖和支护的方式不当,导致顶部、侧壁出现大面积垮塌引起的伤害事故。(6)粉尘危害。矿山在勘探时所产生的矿尘,又称为矿岩微尘;是粉尘的一种;一般是在凿岩、爆破、矿岩装卸、破碎与运输时形成的。同时,也是造成旷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有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石英、白石英、燧石与麟英石,如果长时间吸引大量粉尘就会引起矽肺病。(7)火药爆炸。矿山在开挖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大量炸药,炸药从地面炸药库向井下运输、装药与放炮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一旦炸药爆炸就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3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应对措施
3.1 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企业应将安全管理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中,改变传统经营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例如企业应从自身发展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改变以前的经营理念,在发展战略中纳入安全管理意识,对安全与勘查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将勘查工作与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原则,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从而保证勘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完善与安全管理有关的制度,将其落实到勘查各个环节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降低损失。
3.2 保证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
设备的安全和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完好、健全取决于勘察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情况。所以,在勘查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地质勘测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勘查项目计划方案中加入安全防护内容,配备安全保护设备。例如在勘查有色金属矿产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工作,在方案中加入安全防护内容,并检查各种器械设备,并备用一台设备。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要求勘查人员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勘查作业,并加大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为后续勘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3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强化勘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管理方针政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专门管理勘查安全生产机构,在勘查队伍中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源头上决绝安全问题发生。并制定完善的勘查操作规章制度,在维修、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以免出现触电、雷击等事故。
3.4 加大勘查现场保护力度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现场复杂多变,不同的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加大勘查现场保护力度。例如在勘查施工现场,要求现场全部人员应佩戴好安全防护设备,对于需要借助钻探手段勘查的应在钻塔安装防雷装置,同时,在开挖之前应严格检查极易发生安全问题的部位,并在坑探中做好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另外,应及时做好巷道通风,设置多个安全出口,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3.5 提升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
整个矿产地质勘查的质量、水准和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战能力和丰富勘查经营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企业的追求。所以,企业在勘查矿产地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要求,提升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例如企业应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培训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水平。同时,统一规范勘查作业标准要求,要求勘查人员在进行勘查过程中,严格根据操作规范进行,做好防护工作。另外,定期组织模仿演练,提升勘查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事故,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处理。
4 结束语
综上,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危险行业,所以,在勘查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过程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将其落实到勘查各个环节中,同时,在勘查队伍中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源头上决绝安全问题发生。增加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并制定培训措施,定期培训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另外,加大勘查现场保护力度,认真检查现场中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部位,从而保证勘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升地质勘查综合水平。
摘要:在勘查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威胁到勘查人员的生命安全,阻碍了有色金属矿产事业的发展,损害经济发展的利益。文章主要从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分析了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矿产地质勘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曾斌,尤诚,骆刚,等.研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地球,2014(3):152,41.
[2]张海龙.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地球,2014(10):165.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高效有力;内部控制
有色金属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料,工业要持续发展,有色金属企业
除了积极配合之外,还要对其内部实行强有力的管理和控制,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以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工业生产市场中拔得头筹。文章从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有色金属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般来说,发展与矛盾共存,行业越发展,矛盾也就越凸显。就当前的金属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目前企业面临的几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1.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不够重视,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认识有偏差
有些有色金属企业更加注重产量,销售额,交易量等外在的因素,殊不知,一个企业的灵魂,最重要关键点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体系,内部文化及环境,组织机构的协调工作能力,内部影响外部,甚至能决定外部,内部管理影响的是整个企业的运行。有些企业对内部管理控制这个概念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对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分析单一且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它的重要性认识有很大偏差,导致整个企业不能做出明智的,正确的管理控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运营水平,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2.企业忽视对内部管理控制的制度建设与体系健全
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的依据,是员工的工作法则,如若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在正确导向和制度漏洞上分不清主次,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运行秩序;管理层无据可循,在做出一些不利发展的决策时无法及时发现错误和纠正偏差。不完善的控制制度在信息传达和计划执行上的工作也会受影响,要使企业的日常管理良好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就要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
3.内部控制缺乏权威性,部署、执行的独立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受限于行政管理,在控制工作上权威的树立,决策、工作的开展的独立性方面不充分,往往在分工时职责不明,协调性差,或在执行上受到多方干涉,其工作难以展开,使内部控制真正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各组织部门才能积极配合,态度认真不散漫,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民主而权威,集中而独立,在决策上果敢,受人拥护,试问如果企业的管理把人控制得死死的,企业又如何有创造力,没有足够的权威,各部门如何全力为企业服务,没有一点独立性如何谈管理优势,发展潜力。
二、对有色金属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1.抓严企业内部控制,强化执行力度,改进与完善控制体系
企业的有效控制应以遵循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原则,以企业的发展特点,内部环境为基础,以现代企业发展规律为参考依据,对现有的企业控制加以完善和健全,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企业的发展导向有深刻意义,为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服务;了解员工对目前管控的态度并向他们汲取意见,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控制的因素,并逐一解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建立第三方机构,公平公正的评估企业控制,并适时监督和记录企业管理的进程与效果,核查与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建立第三方机构除了制定内部控制的制约机制,做到权责分明,专职专用,还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权威性,独立性,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护企业资金安全方面做出贡献,对企业的良好运营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
2.建立相关制约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与权限
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说,在强化内部控制时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极其重要,牵制机制是否完善与健全,是企业内部控制作用能否真正发挥的保证,有色金属企业要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各组织机构的组成,职责,权限,不越位管理,不过分干涉。强有力,高效率的內部控制能让工作协调开展,有序进行,有效的制约机制在管理,决策,执行方面能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企业损失,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做到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控制。
3.优化有色金属企业内部环境,让优质的工作环境服务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来说举足轻重,好的环境营造好的工作氛围,舒心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积极性,内部控制效能发挥有促进作用。要优化企业环境,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培养,确保员工有做人做事的良好品格,正直的道德观念,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技能及工作要求的理论储备等。其次,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团队,要让管理者重视优良企业环境的营造,适合企业实际发展的制度建设。最后,要适当协调有色金属企业中的权责分配比例,完善奖惩机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良好的环境,高素质的员工、管理层,合理的组织结构,权责分明,奖惩共存,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李东霖;薛亦冰.对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