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人介绍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议发言人介绍(精选9篇)

会议发言人介绍 篇1

如果作为正式的会议发言人,那么当你在台上做发言的时候你将成为所有人的聚焦点,理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是自由发言那么在公众场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那么会议发言人应该如何维护好自身形象呢?

不论是什么发型,头发都应洁净学亮,梳理整齐,无异味,无异物。鼻毛不宜过长,及时除去眼角的分泌物,男士应事先修面、刮胡子。最好不要吃蒜、葱、韭菜和臭豆腐之类的有刺鼻气味的东西,以免使他人产生不快。要经常修剪指甲,指甲留得很长,并非意味着干净和高雅。

女士应避免穿暴露腑窝的时装,不要穿跳丝、破损甚至有异味的袜子。总之,不论穿什么服饰,均应保持整洁,“不可以露,不可以透”。佩带首饰以少为佳,千万不要不分场合,不讲搭配,任意佩带。

会议发言人介绍 篇2

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 针对于PM2.5治理的问题, 我觉得非常好。解决现有车辆的PM2.5问题, 我不懂技术层面的问题, 但我想新车一定要按照新的标准, 你不能说刚买来的新车, 就要马上进行改造。当然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还有现有车辆怎么去提高它的燃油效率, 减少摩擦的技术。最终的效果我看了一下, 已经做了一个经济效益的分析, 那就是节油, 在燃油充分燃烧后, 怎么去减少燃油的使用?再然后, 可以怎么减少PM2.5。

还有二氧化碳的排放, PM2.5减少排放, 基于二者之间它联系在一起, 我看了一下测试报告, 是企业跟你们研究院做的报告, 还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我不知道还需要国家其他有关部门吗?

不过, 你要想去说服人家, 首先你就要做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的测试,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从用户的角度, 他们更注重权威部门的认可。像北京市的公交车, 我觉得就可以先做一些实验, 比方一个月里有多少车辆采用这种技术, 它实际的效果与其它没有采用这种技术的车辆相比后的数据拿出来, 我觉得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我觉得作为出租车司机也好, 公交公司也好, 他都是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 大家都想去治理大气污染, 大家都有积极性。只要你技术好, 只要技术是有效的, 我想他就愿意用你的东西, 我认为这也是非常好的事。

技术上我不是很懂, 可能研究本身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再请一些权威部门做一些鉴定, 还可以请一些院士专家再帮助做一些诊断, 看看有哪些技术还需要再进一步提高, 改进, 完善, 我觉得这样会更好。总的来讲, 这个研究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谢谢。

【张丽娜】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研讨会, 这也是新产品的发布会。

我知道绿色低碳能源研究院有很多新的产品和技术, 有些已经进入应用, 效果还不错, 这个产品是研究院和天津的碳研减排有限公司, 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共同开发这个产品, 我觉得这个产品的开发非常重要, 我看了材料, 刚才也听了专家对这个产品的性能和效果做的一些论证, 我觉得这个产品还是很有创新性的。

原来我不知道移动排放的情况, 我知道美国移动排放可能占二氧化碳排放的50%以上, 因为美国汽车的拥有量很高, 我们国家前几年了解这个情况的时候, 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没有那么高, 我今天看材料才知道已经到了48.7%, 我觉得增长幅度很大, 排放问题也很严重。

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 在一些工业化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内, 这个问题很突出, 咱们研究院研制这个新产品, 我觉得可能对大气污染治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刚才赵家荣也提出新的产品研发使用最关键的是要落地, 我们研发出来这个新的产品要进入使用, 有一些什么样的程序, 我觉得还要抓紧做一些落地的工作。

我们司是搞体制改革, 对技术创新和体系创新这方面, 我们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议, 把这个经济和生态放在一起, 说明生态与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关联度非常高, 虽然环境生态技术需要先行, 但是在体制和机制方面也需要有突破, 能够给创新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凡属创新性的, 不管是技术也好, 还是体制也好, 或者是属于企业方面包括这种研究开发和市场结合方面, 我们都很关注。

【牛昌文】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绿色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是我们协会的合作单位。首先, 在这里我要感谢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各部委以及军委领导的支持, 还要感谢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特别今天是周末, 还来了这么多领导和专家, 为此我们感到很受鼓舞。

其次, 关于治理大气污染, 大家已经说了很多内容。我认为, 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也是国家和老百姓以及全民都关注的事情, 我们作为支持单位也要全力支持绿色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把这项技术完善, 成熟和推广, 尤其要着重向社会推广。我想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要得到各部委和军队的领导, 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关媒体和专家学者的持续支持, 我就说这么多, 谢谢!

【徐志强】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

减少汽车排放, 可以改善大气污染。通过调研, 得出两个结果:一个是燃烧不充分, 另一个是积碳问题。由此, 提出解决方案:解决燃油燃烧不充分, 通过涡轮增压, 还有可以抗磨损。围绕这方案列出三个典型案例, 基础工作做得非常好, 结合了我们现实的问题。

汽车减排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情, 做好了需要方方面面整体上的研究, 应该说汽车是比较复杂的, 怎么能分类去做工作, 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技术这一块要刻不容缓, 具有紧迫感, 需要加快技术研发, 再从应用上加快。这个非常重要, 也非常现实。

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深入分析和研究, 研发一些有针对性的, 特别是从技术层面, 经济层面比较好的, 符合环保要求的这些产品, 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

【景晓波】工信部运行局副局长

今天研讨会的题目很大, 首都大气污染治理问题, 政府很关注, 具体涉及到汽车减排解决方案做了一个介绍。绿色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应该说抓住了重点, 秘书长, 张司长, 徐主任都讲了, 我也很赞成。

我看了看, 因为这个事情在这之前戴院长跟我有过一些交流, 这是个组合性的方案, 一是增能, 还可以解决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提高效率, 可以减少排放。

二是金属抗磨保护剂, 实际这是保护剂一种。

三是可以减少磨损, 这个得靠油, 就是靠润滑油减少它的磨损, 这三个组合方案我事先都了解过。

总体这是好事, 用处在哪呢?刚才大家也都讲了, 我们不是用在新车上, 而是用在已经销售到用户手中的应用车辆, 也可以直接用在600万辆黄标车上, 应该说这些车是你们的服务对象。

刚才发布会讲首都, 我看挺稳定的比如说公交系统的用户, 你将来重点是先服务于北京这个大城市, 北京的交管部门, 公交公司, 市场营销部门。

总体来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第一, 对这件事给予肯定, 第二, 积极支持, 第三还是有待完善, 谢谢。

【杨铁生】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

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200万辆, 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37亿, 总量很大。从1~4月份的增长量看来, 估计今年汽车产销将达到2400万辆, 所以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大国, 雾霾出现之后把雾霾的主要成因归结到汽车上, 所以汽车就成了节能减排的重点。

关于雾霾问题, 北京认为本地区污染源里面汽车占31%, 实际在本地区还有一些外来的污染源, 这么算下来可能汽车占19%。像上海可能是汽车排放占25%, 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方面, 尤其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

另外, PM2.5主要的组成, 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大概50%~80%是颗粒物, 那就是二氧化硫等问题。因此, 污染的问题, 现在通过三个组合的技术应用在汽车之上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我觉得淘汰黄标车也是一个问题。目前要把600万辆黄标车全要淘汰, 这个量非常大, 如果没有一个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很难做到。原先我们想把这600万辆车里的一部分进行改造之后, 能够达到标准, 就不一定非得把这些车都淘汰, 这也是一种方法。

【王先进】交通部部长政策办公室主任兼交通发展中心主任

我的发言主要是关于交通运输部有关节能减排政策。我们部在车辆运行方面的节能减排方面做了政策研究, 还制定了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参与了。

首先是政策模式上, 我们部里采取鼓励和支持, 综合运营各种技术和产品, 比如说我们部里面每年发布节能减排的产品目录, 我们可以做一些工作, 研究一下这三个产品如何进入我们部的前提和路径。我们部之前刚刚完成了一个政策的初稿, 交通行业的政策, 是我牵头花两年多时间组织上百个专家论证出来的, 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曲折, 已经报给专家审议, 有30多项节能减排的产品。

第二, 我们部主要从几个层面来考察, 首先是先进性, 成熟性和实用性。我们部里出相关政策强调各种技术产品的可持续性, 就是背后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性, 这是很关键的。尤其润滑剂, 还有涡轮剂, 我不多说, 这方面一定要有权威认证让用户和市场可信的渠道来发布相关产品应用的可信度。

第三, 是我们部里还有新的考虑, 如果让我们的技术政策落地, 我们传统上是采取产学研相结合, 政府和市场要各尽其职, 政府和用户都要参与。我们讲创新, 不能只是创新, 还要资本方来推进。西方的创新理论, 强调技术创新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 就等于没有完成整个创新。这也是我们院里关注的, 今后我们对此也要关注。谢谢!

【李孟良】中国汽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现在, 咱们国家机动车排放量很大。除了机动车量大的问题外, 柴油车占比很大, 接近50%。对于柴油车来说, 多年来, 排放问题相对于乘用车来讲, 还要严重一些。

从现在机动车行业来讲, 到2018年全国都要提升至国五的标准, 油品问题现在得到解决。北京市去年就是开始实施国五标准, 加强达标管理来控制, 尽量通过年检制度来保证车辆排放达标使用。

另外, 淘汰具有排放问题的车。除了刚才说到的黄标车, 我们从环保部的数据里能看到, 国一和国二标准的车, 现在国内保有量差不多是730多万辆, 国家现在对于这些车的政策也是采取淘汰的方式, 这是一个路径。

除此之外, 还有油品改善和工况, 近两年提得比较多, 改善交通会好一点。我们也有五条路线来走, 比如说保养和维护, 大家看到很多车很脏, 会更关心油耗和排放。第二个路径基本上就是换发动机。第三个是治理, 从国外包括国内都有措施。第四是改进添加剂, 包括燃油, 机油添加剂。第五是不用柴油作为燃料, 全国也有很多油改气的案例。

我认为, 这个解决方案, 对于我刚才说的几条路, 添加剂和改造融合, 也算是一个贡献, 从路线上来讲也是比较符合国内实情。

第三个方面, 以速度来讲, 原理刚才也讲了一些, 产品的角度也有一些案例, 我看到图片上有轻型车的案例, 还有两辆柴油车和两辆汽油车。从这个项目来讲, 我觉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特别是看到柴油的颗粒物下降是很明显的。一般来讲, 像加装一个DOC的产品, 也就25%以内, 这个产品有50%以上的减排, 相对来说, 我觉得刚才的报告还是蛮令人振奋的。

会议发言人介绍 篇3

大家好!我诚挚欢迎各位参加2008年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是北大和中国学术界的殊荣,我认为此时此地是举办这次论坛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学者,大家都关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议题,对一些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应该尽快将其列入学术和政策议程。尤其在当前,两地区都遭受到近期的经济衰退影响以及环境变化、食物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当务之急是分享大家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见解,齐心协力找到共同的解决途径。

其次,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投资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和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手段。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继承了以往会议的精神,并进一步将终身学习纳入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

第三,亚欧是唯一两个相连的大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洲。我们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这种差异和互补为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实现这种互补性的战略合作。

第四,中国正在制订202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纲》,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推动并最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订政策大纲。在制订过程中,如何理解国民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是其中的挑战之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让大家大致了解计划的框架,并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天我的讲话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要谈谈讨论终身教育的紧迫性;其次,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再次,提出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最后,探讨一下亚欧合作问题。

一、探讨终身教育的急迫性

首先,我将从以下三个现象开始,简单分析一下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全球化,这使得知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流动,各国都感受到了培养高技术劳动力的责任。全球竞争力代替了基本识字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全球化必须同时是人本的,必须考虑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福利和全球竞争的关注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和谐社会提供了舞台。

第二,知识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根本的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知识社会的特征在于对具有不同知识、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包括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都必须加入到终身学习中来,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老化。随着知识贬值和技术创新,甚至连学位也是有期限的。这些都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知识社会中新的社会规范。

第三,终身教育发展是随着全纳教育而开始的。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前者推动个人加入到继续教育的项目中,后者将弱势群体纳入这些学习活动中。这一推拉机制推动我们进入学习型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正从供给驱动为主转向需求驱动为主。在这一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公共供给保证了教育中的社会公平和凝聚力。同时,全纳教育保证了被排除在正式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的学习机会,如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有培训需求的弱势群体。然而,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许多欧洲国家同样也面临新移民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将全纳教育加入到终身教育政策框架之中,意味着政府应该向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我们正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新纪元。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保证终身教育的实现,对于工作的需求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才是推动终身教育实现的根本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而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使得科技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和产业的周期也缩短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专业人员以及非熟练劳动力面对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的需求。也就是说,一次性的学习模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的模式。一个人需要不断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学位和文凭已经无法保证稳定的工作和终身雇佣。所以,我们的社会正逐渐从局限在学校场所的正式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转向可发生在任何场合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当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了现在的国民教育体系时,受教育的机会应该覆盖到之前被排除在正式教育之外的群体。这种做法能使公平、社会凝聚力和自由选择重新回归我们的教育体系。

二、中国的实践和问题

现在,让我们从宏观背景分析转向对中国的政策和实践的具体讨论。我将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成就。

1. 成就

第一,为了回应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推行了一系列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995年《教育法》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

第二,终身教育的立法正在逐渐改善。终身教育立法从过去零散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建议到现在变得更加系统化。例如,2005年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另外,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着重指出了终身教育立法的重要性。

第三,中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对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支持终身教育铺平了道路。

第四,围绕着终身教育理论和政策分析的终身教育制度构建正在进行中。例如,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建立了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联合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终身学习的研究和实施。

2. 亚欧经验

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亚欧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亚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亚洲许多社会经济衡量方法,如人均GDP,中学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等与欧洲存在差别。

其次,亚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庞大的人口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有活力。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日本和韩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则是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两地的文化、宗教和历史差异。大部分亚洲国家都经历过被殖民的历史,而欧洲国家则没有。另外,欧洲国家的宗教信仰比较相似,对耶稣的信仰使欧洲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体;而亚洲的佛教、印度教、孔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之间就没有共同基础。多样化需要更高程度的交流。

3. 中国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教育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中国是一个仍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给教育的预算却很有限。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的挑战是巩固全民教育的成果,推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党的十七大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国民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对职业教育学生提供财政支持。

由于中国刚刚普及基础教育,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有些人建议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不是转而着重于终身教育。也就是说,中国很需要一部《终身教育法》来指导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和评价,以及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学者和决策者十分希望能够向亚欧同行们学习。

三、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

1. 五项政策选择

为了提供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选择。

第一,加强公众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发动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之前所说,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要成为社会改革的领导力量,就应该通过将教育摆到优先位置以体现对终身教育的重视,就应该将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关键资源,就应该抓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政府应该具有进行终身教育创新的意愿。最后,政府应该促成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支持建立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制定教育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将各级教育统筹协调成为一体,将终身教育的观念融合到现有的学校体系中去。这种整合应该是一种无缝的接合,而不是形成一个平行的系统,使得终身教育系统成为正规学校系统的竞争者。这正是我所讲的将终身教育与全纳教育相融合,通过终身教育来重新改组现存的教育资源,使其覆盖教育系统的边缘。

第三,未来的政策还应该解决终身教育的法律支持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终身教育立法,还应该关注贯彻执行法律。和谐社会是关注教育公平的社会,其基础是学习型的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支柱,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以,法律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法律能够为终身教育的创造和政策制定建立起推拉机制,包括建立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的强制标准、资格认证标准以及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最重要的是,法律必须注重对终身教育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来源、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资源分配机制。最后,法律只有坚决贯彻执行才能够树立权威。为保障所有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相应的执法机制。

第四,另外一个支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是财政。虽然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教育非常重要,但现阶段还是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教育机会。利益相关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分担政府的负担,如税收、捐赠等。财政和税收政策尤其应起到刺激社会投资终身教育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所得税减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减免个人投资和捐赠于教育的税费,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加入到分担终身教育费用的行列中。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于它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业能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改进。

然而,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终身教育?根据我的观察来看,通过税收政策,可以促使社会消费向提高生产力从而增加终身教育资源可得性的方向发展。例如,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奢侈品消费和过度消费,这些浪费掉的社会资源都应该被用于投资教育部门。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开发闲置的社会资源,如将全国各地的孔庙作为终身学习或者社区活动的场所,这样,许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就能够相互交流并加入到文化或者职业训练中来。

第五,我想谈一谈终身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同问题。终身教育可以作为学位教育和证书教育,以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过渡。它可发挥“高速路交汇点”的功用。一方面,通过学分转换鼓励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终身教育可以打开通向各种教育系统的道路。例如,职高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社区学院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在一个更加开放和流动性更强的社会,通过对地位较低但是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流动性工作的认证,终身教育能够使得僵化的职业地位变得更加灵活。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应该由他们所得到的学位或者他们毕业的学校来决定,而应该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在终身教育活动中引入激励措施和社会认证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设想。

2. 指导方针和政策制定

所有上述五项政策建议——政治意愿和共识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划、立法和贯彻执行、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财政支持、引入激励和认证机制,都强调了终身教育政策制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终身教育的支持框架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我要强调,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政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地区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亚欧的政策为例,正如之前提到的,亚洲是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陆,亚洲各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还是地理环境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欧洲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学习怎样进行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政策必须适应当地实际条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考虑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政策嫁接是更好的选择。嫁接是在彻底了解双方国家的国情之后有选择性地采用最好的策略。由于亚欧很多国家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终身教育政策,相互借鉴是可能的。

四、亚欧合作

在讲话的最后,我要回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那就是亚欧的合作。据我看,两个地区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人员交换。而且,如果合作建立在具体项目基础上,就更容易开展。对于政策选择,共同的活动可以在已建立的项目平台上进行,如欧洲的伊拉斯谟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我们同样可以开展新的合作提议。

我也相信定期的会议,如亚欧会议终身教育论坛,为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毫无疑问,大家都能够从国际和本国的视角,对现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回顾和交流,并从中获益。最后,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圆满实现目标,成为将来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起点!

谢谢大家!

关于会议全面介绍 篇4

1.会议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

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产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准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的产物。

2.会议显示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存在。

会议总是在大于一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的会议,这两个人也是一种小型组织。没有不开会的组织或部门,一个组织或部门不召开会议,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存在价值。

3.会议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

开会很少是一对一的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群体沟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可以通过E-mail、多媒体等种种形式进行沟通,但是,群体沟通,即会议这种方式,是任何其他沟通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直观,这种方式最符合人类原本的沟通习惯。

二、会议的目的1.开展有效的沟通

会议是一种多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有效沟通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

2.传达资讯

通过会议可以向员工通报一些决定及新决策,也就是说向员工传达来自上级或其他部门的相关资讯。

3.监督员工、协调矛盾

许多公司或部门的常规会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检查员工对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同时,借助会议这种“集合”的、“面对面”的形式,来有效协调上下级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4.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

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6个步骤,通过这6个步骤,最终实现协议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

◆ 资源共享

利用开会汇集资源,以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 开发创意

开发创意的会议目的突出反映在广告公司、媒体公司中。通过举行会议,形成新的构思,并且论证新构思,使其具有可行性。

◆ 激励士气

年初或年底的会议通常具有这一目的性。这种会议是为了使整体团结一心,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 巩固领导地位

领导为了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经常会召开一些上下协调会议,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地位。

三、会议的种类

会议可以按照人数、开会方式和开会目的进行分类,每一种分类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会议的作用,每一种分类都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

按人数分类按开会方式分类按开会目的分类

● 团体会议● 一对一会议 ● 面对面会议● 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 宣布人事安排、讲解政策的会议● 当众表扬或批评别人的会议● 临时处理突发事件的会议● 固定的团队会议● 集思广益的会议

四、会议的频率

每种会议都有其合理的发生频率,只有掌握了合理的会议发生频率,才能更高效地利用各种会议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1.固定的部门会议:至少每月一次。不能多于每周一次,否则容易形成拖沓的习惯;将会议的时间记录在笔记本上,以防因一时疏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2.全体会议:至少每两月一次。利用全体大会通报政策,但不能频繁,否则会造成沉重负担。

3.处理突发事件的会议:随时。切忌太频繁,否则会使员工感觉日日有危机,会让公司陷入做事无条理的可怕境地。

4.一对一会议:按需要。可以按需要天天发生,但是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

五、会议成本

会议成本分为时间成本、直接会议成本和效率损失成本3种。会议成本是非常可观的一笔数目,它关系到一家公司的得失成败,因此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1.会议的时间成本:参加会议的人数乘(与会者的准备时间加与会者的旅行时间加会议秘书工作时间加会议服务人员工作时间)

2.直接的会议成本:会议设施租用费;会议场地费;旅费食宿费;文件准备费。

3.效率损失成本(开会时,主管人员必须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有可能造成公司整体管理效率的下降。由于管理效率下降而造成的损失,就是效率损失成本。)

六、召开会议必须要考虑的一些要素

(1)会议的必要性。

会议不是万能的,有的问题不一定只有开会才能解决,可以的话考虑用文件传达或电子邮件的形式来代替一些会议,有的问题靠开一次会议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就必须去考虑其它的方法。

(2)会议要会而有议,议而有决。

这是会议的基本原则,没有主题或没有目的的会议就不必召开,开会仅是开会而已,没有任何有建设性的意义和决定或构思,这个会议等于没开,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3)会议的内容形式

既然决定召开会议了,就应该明确几个事项:

WHY,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会议的目的。

WHAT,会议的内容,讨论决定什么内容。

HOW,会议的形式,用什么方法来检查。

WHO,参加的人选。

会议人选一般都是五到十个人比较适合,人太多就要考虑到会议的效果。

WHEN,会议的时间。

会议的时间一般尽可能在两小时之内,因为长时间的会议会让人感觉到疲惫。

WHERE,会议的地点,要明确会议的地点,并提前预订确认。

明确了这些事项,并将会议议程散发给列席的人员,这是一个会议能否成功的前提,当然还必须有会议召开的注意事项。

七、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及预防性管理

1.会议的通病——效率不高

会议常在毫无章法的状况下进行,甚至毫无意义地延长时间,即使有决议,质量也很低。

2.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

主要原因:主持人的技能、会议的地点以及会议的准备工作。

次原因:

(1)时间会议安排在即将午餐的时间,每个人都饥肠辘辘,无心开会。

(2)地点会议地点设在领导办公室,致使会议被频繁打断,无法正常进行。

(3)开会对象的选择必须出席会议的人未到,通知来的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参加者。

(4)主持人的技能会议主持人缺乏影响力、说服力,被参会者牵着鼻子跑,无法达到会议意图。

(5)参会者的技能参会者发言混乱,既不知如何表意,又不知如何引退,致使会议失败。

(6)会议的准备工作开会前没有通知与会者相关事宜,致使会议拖沓而无成效。

(7)开会的原因、目的和结果开会的原因、目的和结果在会议进行中忽然发现皆不明确,致使会议毫无意义、宣告失败。

八、高效会议的特征

会议规范包括:会议时间安排的规范、固定的会议流程规范以及会议规范本身。

1.会议时间安排的规范

◆上午8-9点之间,正是员工从家到公司,准备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员工,心绪尚且混乱,还需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试图在这一时间段举行会议、试图让员工回应会议提议或进行业务分析,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是不现实的。

◆上午9-10点之间,员工已经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在这个时间段最适合进行一对一的会谈,同样也是进行业务会谈的最佳时机。

◆上午10-12点或下午1-3点之间,最适合调动员工集思广益。大家利用头脑风暴,不断想出新点子、新方法。

◆下午3-5点之间,最好不要安排会议。这个时段的员工开始进入一天当中的倦怠期,人人希望马上回家,在这个时段举行会议往往会事倍功半。

2.会议过程规范

◆所有与会者将每周工作安排时间表交给会议安排人,以找出最适宜所有参会人的开会时间。

◆超过1小时的会议应有书面通知、议程表及相关资料。

◆所有与会者都要准备在会上发言。

◆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各业务单位负责人对决议能否达成负直接责任。

◆所有与会者应知道维护别人的尊严,不在会中羞辱别人,这条规则最重要,需特别注意。

九、具体的会议管理流程和各环节管理细节规定

(四)固定的会议流程规范

■ 会议的开始,具体包括:致欢迎词;阐明会议目的;交流会议议程;介绍时间安排、相关规章制度;指定会议记录人。

■ 进行会议讨论,可以分为不同的议程,比如议程

一、议程

二、议程三等。具体包括:分享话题和目标;交流信息;产生主意、做决定、确认行动;总结。

■ 结束会议,具体包括:总结;安排下次会议。

(一)宣布人事安排,讲解政策的会议

1.会前准备: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目的、议题、材料、要求、回复等。.做好会前的具体准备:

(1)要制定完善的会议计划,包括明确会议目标,确定参加会议的人员,确定会议的方式,确定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会场座位安排等。

(2)会议的时间:会议最好的时间安排是早上上班后1小时开始,午餐前结束,这个时间段大家基本已经处理好个人信箱等事情,处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心理状态,效率较高。在座位安排上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主持人能看得见所有与会者。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将持有不同意见的两个好辩者分开坐,或不面对面坐,并刻意将好辩者安排在沉默者的旁边。

(3)会议场所的地点:如果是信息传达会场,选用教室型的会场;如果是专题研讨会场,选用U型会场;如果是讨论会场,选用圆桌型会场。最后一定要提前下发会议日程,告诉与会者此次会议的主题、会议时间和地点、会议的四个角色、会议目标及背景材料、会议内容,这样可以尽快的进入会议主题,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通知:时间、地点、议题、主持人、与会人。

2.会中管理:设立主持人和控制人、议程、纪要。控制好会议过程

(1)一个好的会议开端。所谓好的开端就是准时开会、集中注意力在目标上、良好的会议气氛、制定会议规则、明确的分工职责。一般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营造好的气氛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2)会议主持起到一个主线的作用,其职责是负责会议的准备、宣布会议开始、提出会议议题、总结会议、跟踪会议结果。

(3)空中调度,起到把握整个会议主题,以防跑题的作用。一般由资深人士担任,负责控制会场秩序、紧扣议题议论、指定发言人、总结会议优劣

(4)记录人,详细记录会议的要点和细节,准备会议纪要,以便于会后做出客观的会议评估。记录人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负责准确记录会议的要点并发放会议纪要,最后确认执行人及完成时间。

(5)时间控制,起到准确把握会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及有效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通盘调整整个会议进度,使整个会议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

(6)会议扩展需要激发每个参会人员发言的积极性,脑力激荡产生多种观点。会议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但要注意防止发言跑题,并适时回收。遇到意见分歧时,不要回避对立,但要避免情绪对立,可安排休息来调节气氛。最后,会议要进行总结,达成一致结论。

3.会后总结:会议决定、问题、下次开会时间。

做好会后追踪和执行

在结束会议以后,一定要做好会议评估和会议纪要,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会议追踪获得反馈,保证会议成果不会付诸东流。这样会议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并且使会议的结束,真正有效地成为我们新工作的起点。

4.会议召开的注意事项

(1)议题明确,把握气氛。

主持人一开始就应该向参与会者声明会议的议题,介绍背景及概况,与会议无关的话题应当避免。

掌握气氛,主持人要用大家关注或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共鸣,活跃会议的气氛。

(2)主持人学会及时总结,三到五人发言后要做一次总结,以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且要正中主题的要义,参与会议的人,一定要耐心地聆听,不管谁的发言都要耐心地聆听,中

途打断或面带不理解的表情,都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

(3)会议要做好记录。

对于发言人提出的情报也好,意见也好,想法也好,应该做一个简要的记录,并且要有所肯定和回应。

(4)发言要简短明确。

一次发言最好控制在三分钟之内,不可以同时讲几个主题,更不可以滔滔不绝,或偏离主题,发言后要进行讨论,讨论一定要针对主题,而不要与主题无关,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有兴趣。

(5)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应进行会议总结,重申会议讨论的结果,并把决定的事项落实到人,并明确完成的期限。

会议记录的写法介绍 篇5

会议记录是在比较重要的会议上,由专人当场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记录下来的第一手书面材料。会议记录是会议文件和其他公文形成的基础。

会议记录的作用主要有三:

其一,可以根据记录的内容,起草、修改有关文件,上传下达会议精神,或撰写会议简报和会议新闻。

其二,领导据此督促会议各项决议事项的执行情况。

其三,立卷归档,以供参考、研究或编写材料。

二、会议记录的特点:

1真实性会议记录一定要按照会议的真实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决不能随意增减或改变。

2完整性记录要求按格式填写清楚,会议内容要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来,特别是会议内容的要点不能漏记或少记。

3 1怏速J】生无论是摘要记录或详细记录,都要求记得快,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持会议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会议记录的`基本内容会议记录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第二部分则记录会议的内容。

第一部分的主要项目有:

1会议名称要写明召开会议的机关或组织、会议的年度时间或届次、会议内容摘要等。

指会议开始的具体时间,有时还要注明上、下午或晚上以及具体时刻。

3会议地点一般写明省、市、县即可,必要时写详细一点儿,注明在什么会议室召开。

4出席人人数不多的会议,要把出席人的名字都写上,姓名顺序可按出席人职务、级别排列。如是工作例会,可只写缺席人姓名,注明其他皆到人数多的会议,不可能将全部与会人写出,可只写人数。

5列席人一般注明列席人数即可。

6主持人即主持会议的领导的姓名,注明职务。

7记录人即记录者的姓名。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有三项:

1议项即议项的题,应载于记录页面的中心位置,前面可以加序号,使记录层次分明、醒目,便于查找。

2会议发言记录发言人姓名和发言内容。

3议决结果一般由主持人加以系统归纳。归纳结果,应逐字逐句记录。与会者无异议时,应随即写上“一致同意”或“一致通过”。有持异议者,必须详细记录不同意见,有弃权者,也应如实记录上。

会议结束,可另起一行,写“散会”或“休会”。必须时,会议主持人和记录者在右下方签名,以示负责。

会议发言人介绍 篇6

本刊讯5月22日上午, 农业部召开2013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议, 分析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形势, 明确工作目标, 部署做好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代表山东作了《立足抢收科学调度全力组织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工作》的发言。

高明飞局长表示, 为确保全省夏粮适时收获、夏种适时进行, 山东将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强化信息服务, 科学调度机械。进一步完善机手手机短信服务机制, “三夏”期间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免费提供天气预报、作业市场、机收价格、维修加油等有关信息, 引导跨区作业机械合理流动、安全作业、有序转移。继续实行小麦机收日报和24小时值班制度, 全天候为机手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二是强化组织协调, 避免机车盲目流动, 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组织各地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播种”的“一条龙”作业模式, 缩短作业时间, 加快收播进度, 确保小麦机收、玉米机播同步压茬进行。三是强化部门配合, 做好保障服务。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经信、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 落实好交通疏导、事故处理、路费减免、用油保供、农机打假、气象预报等服务工作, 确保跨区作业顺利安全有序进行。四是强化安全监管, 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把安全生产贯穿于“三夏”生产的全过程, 全面做好农机“体检”,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努力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省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省农业厅和省农机局有关处站负责人在省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各市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有关科 (处) 室和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各县 (市、区) 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 在各市分会场收看了视频会议。

FWS国际医学会议公司介绍 篇7

富沃思(北京)国际会议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国际医学学术会议活动的服务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公司作为创新型的留学生企业,公司现拥有近百名高素质员工,全球六家办事处。公司各项管理日趋完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国内最专业的医学会议服务的传播机构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组织各类国际医学年会、国际医学论坛、国际医学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医学培训、国际医学研修及赴境外医疗机构考察和国外医学专业智力引进等专业服务活动。随着近年来国际医学交流活动的日益活跃,公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服务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议服务---公司拥有最专业的国际会议渠道及资源,为会议的采购方以及专家学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会议注册、大会邀请函、会议现场和会议翻译等相关服务。

境外接待---公司依靠境外办事处接待资源和境外联络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全面服务解决方案;如:境外酒店预定、国际机票、大会签证、境外机构考察等全方位服务。

境外资源---1.境外医学专业组织,如:学会、协会和医学研究机构(参加学术年会、拜访活动、会员申请);2.境外医学杂志期刊(论文投稿、媒体广告、杂志定阅)3.国外医学智力专家(专家引进,邀请业内专家及专业人士出席研讨会、会议、讲座和市场推广活动)

国内团队---公司拥有强大的专业背景团队,公司现有员工20%是留学归国人才和70%是本科教育人才。公司以“高素质的团队铸就高品质的服务”为标准,完善的服务体系、良好的信誉保证与各业界朋友真诚合作,携手共进,愿我们真诚优质的服务能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公司发展历程:

2001年8月,英国医学会议管理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

2005年5月,创建国内最专业的医学会议网—FWS国际医学会议网 2005年6月,公司驻美国办事处成立

2007年4月,英国医学会议管理北京代表处正式更名为—富沃思(北京)国际会议管理有限公司,同年公司驻巴西办事处成立 2008年3月,公司驻德国办事处成立

2008年10月,公司驻澳大利亚办事处成立 2009年11月,公司驻迪拜办事处成立 2010年2月,日本办事处成立。。。。

介绍自己发言材料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XXX,今年XX月有幸通过XXXXX考试加入XXXXX大家庭,感谢领导、同事们给予我们这样一次介绍自己的宝贵机会,现在,我想用“三劲”来做一个简单地自我介绍。

一是认真学习有钻劲。我于XXX年本科毕业于XXXX,工作后继续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于XXXX年考取XXXX第二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目前就读于XXXMPA研究生学院学习行政管理专业。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工作月余,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工作经验不足;跨单位调动,对XXXX领域了解不深入;对XXX工作缺少实践等问题,为克服“本领恐慌”,结合本职岗位,重点了解XXX三定方案和各部门职责分工,主动学习《制度汇编》,尤其是对公文办理、印鉴管理等制度做到吃透要点全面掌握,目前,在领导的悉心关怀下、综合处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已逐步进入工作状态,能够较好完成本职工作。

二是努力工作有干劲。毕业后,通过省公务员考试考入XXX从事办公室工作,XXX年调整至XXXX局,由局党组任命为XXX科长,曾获全区XXX先进个人。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始终保持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积极履行岗位责任,在开展公文流转工作过程中,对于收到的文件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认真阅读思考流转意见;对于重要文件更是做到勤于记录,保证对收到的文件内容大致了解,对流转方向基本掌握。

三是乐观进取有韧劲。我性格开朗,精力充沛,敢于承担责任,团结而顾全大局,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岁月不改,初心不变。从基层一路走来,我在不断成长,我很珍惜能在支队工作的机会,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馨,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上、生活中给予了很多包容和支持;在这里我也真切感受到来自榜样的力量,在节奏快、专业强、标准高、要求严的工作氛围中,身边的领导同事夙夜在公、案无积卷,让我倍感压力的同时也充满动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一以贯之坚持学习,一如既往扎实工作,一往无前冲破挑战,真正做到平凡岗位、不凡坚持,为XXX的美好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议发言人介绍 篇9

7.8.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08。

7.8.2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7.8.3品种来源:湘陵628S×华268。

7.8.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 比对照金优402长0.3天。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 株高87.7 cm。亩有效穗数22.8万穗, 穗长19.0 cm, 穗总粒数104.7粒, 结实率87.1%, 千粒重26.5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 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平均6级, 最高7级;褐飞虱3级, 白背飞虱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 长宽比3.2, 垩白粒率39%, 垩白度4.4%, 胶稠度79 mm, 直链淀粉含量12.3%。

7.8.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19.7 kg, 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6%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14.1 kg, 比对照金优402增产8.6%。

7.8.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亩播种量秧田15 kg, 大田2.0~2.5 kg, 采用药剂浸种消毒, 培育多蘖壮秧。⑵适宜软盘抛秧和小苗带土移栽, 一般软盘抛秧3.1~3.5片叶抛栽, 旱育小苗3.5~4.0片叶移栽, 水育小苗5片叶左右移栽。插植密度以16.5 cm×20 cm为佳, 每穴栽插2或3粒谷苗, 或抛栽28~30粒谷苗/m2。⑶需肥水平较高, 应施足底肥, 早施追肥, 后期严格控制氮肥。在中等肥力土壤, 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 kg底肥, 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追施尿素7.5 kg, 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5~10.0 kg, 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⑷科学管水, 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 每亩总苗数达到30万苗时及时落水晒田, 孕穗期以湿为主, 灌浆期以润为主, 后期切忌断水过早。⑸注意及时防治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纹枯病等病虫。

7.8.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7.9川香8号

7.9.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09。

7.9.2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7.9.3品种来源:川香29A×成恢157。

7.9.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33.9天, 比对照Ⅱ优838长0.8天。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 株高120.5 cm, 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 穗长25.3 cm, 每穗总粒数166.7粒, 结实率78.3%, 千粒重29.1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3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 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平均8级, 最高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 长宽比3.0, 垩白粒率42%, 垩白度6.7%, 胶稠度47 mm, 直链淀粉含量22.2%。

7.9.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63.0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0%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55.3 kg, 比Ⅱ优838增产4.20%。

7.9.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⑵一般以每亩栽插1.6万~2.0万穴、10万~12万基本苗为宜。⑶需肥量中等, 一般每亩可施纯氮8~10 kg、磷肥25~30 kg、钾肥15~20 kg。⑷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

7.9.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 (武陵山区除外) 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7.10Ⅱ优125

7.10.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0。

7.10.2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7.10.3品种来源:Ⅱ-32A×南恢125。

7.10.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35.2天, 比对照Ⅱ优838长1.3天。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 株高124.2 cm, 亩有效穗数17.3万穗, 穗长24.5 cm, 穗总粒数159.3粒, 结实率82.6%, 千粒重27.3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4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平均6级, 最高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 长宽比2.3, 垩白粒率61%, 垩白度10.0%, 胶稠度51 mm, 直链淀粉含量23.7%。

7.10.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89.9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60.3 kg, 比Ⅱ优838增产5.2%。

7.10.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0 kg左右, 大田亩用种750~1000 g, 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⑵秧龄30天左右移栽, 每穴栽插1或2粒谷苗, 每亩插足l.3万穴以上, 每亩基本苗达到6万~7万苗。⑶大田每亩施纯氮12 kg、五氧化二磷6~8 kg、氧化钾10~15 kg, 氮、磷、钾比例为1.0:0.5:1.0。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促早发, 提高分蘖率。50%作基肥, 40%作为分蘖肥, 10%作穗肥。⑷水分管理上做到深水返青, 浅水促蘖, 湿润稳长, 及时搁田, 中后期湿润灌溉, 切忌断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

7.10.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 (武陵山区除外) 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7.11内香2128

7.11.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1。

7.11.2选育单位:四川应林企业集团种业有限公司、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7.11.3品种来源:内香2A×R128。

7.11.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33.9天, 比对照Ⅱ优838长0.2天。株型紧凑, 穗层欠整齐, 叶片较宽、直挺, 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 株高118.2 cm, 穗长24.6 cm, 每穗总粒数172.3粒, 结实率74.8%, 千粒重27.7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80%;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7%, 长宽比3.0, 垩白粒率42%, 垩白度6.8%, 胶稠度66 mm, 直链淀粉含量21.4%。

7.11.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41.6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6% (极显著) ;2006年续试, 平均亩产587.2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42% (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4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4%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55.6 kg, 比Ⅱ优838增产4.30%。

7.11.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大田亩用种1 kg, 培育多蘖壮秧。⑵以栽中苗、宽窄行为好, 每亩栽插1.3万~1.5万穴, 每亩基本苗10万苗左右。⑶宜重施底肥、早施追肥, 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忌偏施氮肥, 超高产栽培亩施过磷酸钙不少于25 kg、钾肥施用量不少于15 kg。 (4) 灌浆黄熟期应特别注意水肥管理, 忌断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7.11.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 (武陵山区除外) 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7.12新两优6380

7.12.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2。

7.12.2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7.12.3品种来源:03S×D208。

7.12.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30.4天, 比对照Ⅱ优838短2.8天。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 株高124.9 cm, 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 穗长25.4 cm, 每穗总粒数168.6粒, 结实率86.2%, 千粒重28.6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7.0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40%;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3%, 长宽比2.9, 垩白粒率47%, 垩白度6.2%, 胶稠度85 mm, 直链淀粉含量24.4%。

7.12.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92.5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6%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69.0 kg, 比Ⅱ优838增产6.81%。

7.12.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0 kg, 大田每亩用种1 kg左右, 稀播足肥, 精细管理, 培育多蘖壮秧。⑵秧龄30天左右移栽, 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30 cm、株距13 cm, 每穴1或2粒谷苗, 每亩6万基本苗左右。⑶中等肥力田块一般亩施纯氮15~20 kg, 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 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 增施磷钾肥, 控制中期氮肥施用, 后期适量施用穗肥。⑷亩茎蘖数达到18万株时及时脱水烤田, 施肥水平高、早发的田块应适当提前搁田, 采用轻搁田、多次搁田技术;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 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⑸及时防治白叶枯病、褐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病虫, 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7.12.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 (武陵山区除外) 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7.13皖稻153

7.13.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3。

7.13.2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7.13.3品种来源:1892S×RH003。

7.13.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34.2天, 比对照Ⅱ优838长1.0天。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 株高115.2 cm, 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 穗长22.8 cm, 每穗总粒数188.3粒, 结实率81.5%, 千粒重23.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9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9%, 长宽比2.9, 垩白粒率34%, 垩白度4.7%, 胶稠度73 mm, 直链淀粉含量23.1%。

7.13.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81.4 kg,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60.7 kg, 比Ⅱ优838增产5.3%。

7.13.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5 kg, 大田亩用种750~1000 g, 药剂浸种消毒, 培育带蘖壮秧。⑵秧龄30天左右移栽, 每穴栽插1或2粒谷苗, 每亩基本苗6万~8万苗。⑶需肥水平中等偏上, 施足基肥和面肥, 早施分蘖肥, 增施穗粒肥。⑷浅水栽秧, 适水活棵, 干湿交替促分蘖, 及时搁田, 后期切忌断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稻蓟马、螟虫、稻曲病等病虫。

7.13.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 (武陵山区除外) 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7.14五优308

7.14.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4。

7.14.2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7.14.3品种来源:五丰A×广恢308。

7.14.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 比对照金优207长1.7天, 遇低温略有包颈。株型适中, 株高99.6 cm, 每亩有效穗数19.4万穗, 穗长21.7 cm, 每穗总粒数157.3粒, 结实率73.3%, 千粒重23.6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85%;白叶枯病平均6级, 最高7级;褐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1%, 长宽比2.9, 垩白粒率6%, 垩白度0.8%, 胶稠度58 mm, 直链淀粉含量20.6%,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7.14.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04.5 kg, 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7%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11.7 kg, 比金优207增产0.3%。

7.14.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0~12 kg, 大田亩用种1.0~1.5 kg, 稀播、匀播培育状秧。⑵秧龄20天内或叶龄5.5叶龄移栽,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 栽插规格以17 cm×20 cm或20 cm×20 cm为宜, 每穴栽插2粒谷苗。⑶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栽培, 重施基肥, 早施分蘖肥, 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⑷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覆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

7.14.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15湘优66号

7.15.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5。

7.15.2选育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7.15.3品种来源:湘菲A×湘恢66。

7.15.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4天, 比对照金优207长2.9天, 遇低温有轻度包颈。株型适中, 株高106.4 cm, 每亩有效穗数19.8万穗, 穗长24.3 cm, 每穗总粒数145.0粒, 结实率73.1%, 千粒重26.0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50%;白叶枯病平均6级, 最高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2%, 长宽比3.5, 垩白粒率21%, 垩白度2.4%, 胶稠度79 mm, 直链淀粉含量24.0%,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7.15.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00.8 kg, 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9%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10.2 kg, 与金优207相同。

7.15.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0 kg, 大田亩用种1.5 kg, 培育多蘖壮秧。⑵适时早栽,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 一般栽插密度为17 cm×20 cm, 每穴栽插2粒谷苗。⑶合理施肥, 一般氮:磷:钾比例为1.0:0.5:0.7, 每亩施纯氮控制在10 kg为宜, 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 追肥占总施肥量的30%, 追肥在插秧后15天内施完。⑷后期切忌断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

7.15.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16新两优106

7.16.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6。

7.16.2选育单位: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

7.16.3品种来源:新安S×YR106。

7.16.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2.7天, 比对照金优207长2.2天。株型适中, 株高107.4 cm, 每亩有效穗数18.5万穗, 穗长23.9 cm, 每穗总粒数137.7粒, 结实率74.5%, 千粒重29.4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80%;白叶枯病平均4级, 最高5级;褐飞虱7级;抽穗期遇低温易出现中度包颈, 感稻曲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4%, 长宽比3.0, 垩白粒率12%, 垩白度1.5%, 胶稠度70 mm, 直链淀粉含量15.1%,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7.16.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03.0 kg, 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6%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31.1 kg, 比金优207增产4.10%。

7.16.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控制在10 kg, 大田亩用种1.3 kg左右, 稀播、匀播, 培育壮秧。⑵30天秧龄以内移栽为宜, 每亩栽插密度2万穴以上, 每穴栽插1或2粒谷苗。⑶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 适施穗肥, 每亩氮肥用量以10 kg为宜, 氮、磷、钾比例为1.0:0.6:1.0;磷肥和70%钾肥用作基肥, 30%钾肥作保花肥, 氮肥按5:2:2:1比例分别作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⑷浅水栽秧, 深水活棵, 干干湿湿促分蘖, 够苗搁田, 扬花期保持浅水层, 后期干湿交替, 不可断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稻曲病等病虫。

7.16.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17东优962

7.17.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7。

7.17.2选育单位:江西省种子公司。

7.17.3品种来源:东B11A×先恢962。

7.17.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8.5天, 比对照汕优46短0.1天。株型适中, 株高104.8 cm, 遇低温有中度包颈现象, 抗倒性中等。每亩有效穗数18.5万穗, 穗长21.2 cm, 每穗总粒数163.3粒, 结实率72.2%, 千粒重24.9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5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 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6%, 长宽比3.3, 垩白粒率2%, 垩白度0.2%, 胶稠度68 mm, 直链淀粉含量20.1%,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7.17.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487.6 kg, 比对照汕优46增产2.0%;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59.9 kg, 比汕优46增产3.63%。

7.17.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8 kg, 大田亩用种750~1000 g, 稀播、匀播, 培育带蘖壮秧。⑵秧龄掌握在30天内、6~7片叶移栽, 合理密植, 每亩栽插1.7万穴以上、亩基本苗数达到6万~7万苗。⑶施足基肥, 适施农家肥作底肥, 早施追肥。一般亩施纯氮10 kg左右, 氮、磷、钾比例为1.0:0.5:1.0, 移栽后5~7天内施总肥量的70%促分蘖, 插秧后15天内施完其余的30%。⑷水分管理原则上做到深水返青, 浅水促蘖, 及时搁田, 多次轻搁, 浅水养胎, 保水养花, 湿润灌溉, 防止断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

7.17.7审定意见: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18准两优893

7.18.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8。

7.18.2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7.18.3品种来源:准S×R893。

7.18.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20.0天, 比对照汕优46长1.4天。株型适中, 株高109.8 cm, 遇低温出现包颈, 枝梗基部不结实。亩有效穗数17.9万穗, 穗长23.1 cm, 每穗总粒数141.3粒, 结实率83.8%, 千粒重26.7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4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平均7级, 最高9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5%, 长宽比3.2, 垩白粒率5%, 垩白度0.6%, 胶稠度81 mm, 直链淀粉含量23.5%,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7.18.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00.2 kg, 比对照汕优46增产4.67%, 增产点比例79.0%。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98.4 kg, 比对照汕优46增产8.07%。7.18.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早播, 秧田亩播种10~15 kg, 适当稀播, 培育壮秧。⑵秧龄30天内移栽, 每亩栽插1.7万穴, 5万~8万基本苗。⑶施足底肥, 早施追肥, 巧施穗粒肥, 氮、磷、钾配合施用, 有机肥无机肥适量搭配。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70%, 适量有机肥加30 kg磷肥作底肥。移栽后一周内每亩追施尿素8~10 kg, 幼穗分化期每亩追施尿素2.5 kg、氯化钾5~7 kg, 抽穗期酌情补施氮肥和钾肥或喷施叶面肥。⑷后期干湿交替灌溉, 不可断脱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

7.18.7审定意见: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19先农18号

7.19.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19。

7.19.2选育单位:江西省种子公司。

7.19.3品种来源:中9A×先恢268。

7.19.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8.3天, 比对照汕优46长0.4天。株型适中, 株高115.6 cm, 抗倒性偏弱, 分蘖力不强。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 穗长25.6 cm, 每穗总粒数162.1粒, 结实率75.3%, 千粒重24.9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9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80%;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9%, 长宽比3.5, 垩白粒率2%, 垩白度0.1%, 胶稠度82 mm, 直链淀粉含量20.1%,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7.19.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454.4 kg, 比对照汕优46减产4.1%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37.5 kg, 比汕优46减产1.4%。

7.19.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0~12.5 kg, 大田亩用种1 kg, 培育壮秧。⑵秧龄30天、6.5~7.0片叶移栽, 每亩栽插1.8万~2.0万穴, 每穴2粒谷苗, 每亩8万基本苗。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每亩用25%三元复合肥40 kg作底肥、氯化钾10 kg加尿素5 kg作追肥, 忌氮肥过量。⑷科学管水, 浅水分蘖, 足苗晒田, 孕穗至齐穗浅水, 齐穗后干湿交替壮籽。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

7.19.7审定意见: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20天优华占

7.20.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0。

7.20.2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7.20.3品种来源:天丰A×华占。

7.20.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9.2天, 比对照汕优46短0.3天。株型紧凑, 茎秆较粗, 株高101.3 cm, 每亩有效穗数18.9万穗, 穗长21.1 cm, 每穗总粒数155.1粒, 结实率76.8%, 千粒重24.9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 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9%, 长宽比3.4, 垩白粒率3%, 垩白度0.3%, 胶稠度80 mm, 直链淀粉含量20.7%,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7.20.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23.7 kg, 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3% (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91.7 kg, 比汕优46增产7.2%。

7.20.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大田亩用种0.7~0.9 kg, 适当稀播, 适施秧田肥, 培育壮秧。⑵秧龄25~30天移栽, 合理密植, 每亩栽插1.2万~1.5万穴。⑶增施有机肥, 适当配施磷、钾肥, 早施追肥。一般亩施复合肥13~18 kg作底肥, 尿素13~15 kg与氯化钾5~8 kg混合作追肥, 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⑷后期忌断水过早, 应实行间隙灌溉或湿润灌溉, 利于籽粒灌浆饱满。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

7.20.7审定意见: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7.21秀水09

7.21.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1。

7.21.2选育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7.21.3品种来源:秀水110/嘉粳2717//秀水110。

7.21.4特征特性: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48.4天, 比对照秀水63长0.8天。株型紧凑, 株高92.5 cm, 每亩有效穗数20.3万穗, 穗长15.9 cm, 每穗总粒数127.1粒, 结实率89.0%, 千粒重25.9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 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平均2级, 最高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5.2%, 长宽比1.8, 垩白粒率4%, 垩白度0.2%, 胶稠度71 mm, 直链淀粉含量16.3%,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7.21.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52.3 kg, 比对照秀水63增产2.6%, ;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41.7 kg, 比秀水63增产10.2%。

7.21.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25 kg, 大田亩用种3 kg, 培育壮秧。⑵秧龄30天内移栽, 栽插规格可采用20.0 cm×16.7 cm或23.3 cm×13.3 cm, 每穴栽插2或3粒谷苗。作直播稻亩用种3 kg, 要求催短芽播种。⑶根据当地生产习惯科学施肥。⑷水浆管理上, 一是当亩苗数达25万苗时及时分次搁烤田, 二是齐穗后干湿交替。⑸及时防治稻瘟病、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蚜虫等病虫。

7.21.7审定意见: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7.22嘉优2号

7.22.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2。

7.22.2选育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长兴县种子公司、浙江省海盐县种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诸暨市种子公司。

7.22.3品种来源:嘉60A×嘉恢30。

7.22.4特征特性: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46.2天, 比对照秀水63短1.2天。株型适中, 株高109.7 cm, 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 穗长18.1 cm, 每穗总粒数183.6粒, 结实率87.9%, 千粒重26.3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 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平均2级, 最高3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6.3%, 长宽比1.7, 垩白粒率14%, 垩白度1.9%, 胶稠度80 mm, 直链淀粉含量16.6%,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7.22.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582.5 kg, 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0% (极显著) , 增产点比例95.0%;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62.4 kg, 比对照秀水63增产13.6%。

7.22.6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播种, 秧田亩播种10 kg, 大田亩用种1 kg左右。药剂浸种消毒, 稀播, 做好秧田病虫害防治, 培育壮秧。⑵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移栽, 合理密植, 每亩栽插1万穴, 每穴栽插2或3粒谷苗, 每亩3万~5万基本苗。⑶施足有机肥, 每亩总肥量折合尿素25~30 kg, 并配施磷、钾肥。施肥方法做到重前控后, 减少后期氮肥用量。⑷水浆管理上, 中后期应干湿交替, 成熟期切忌断水过早。⑸及时防治灰飞虱、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稻瘟病等病虫。

上一篇:悬挑脚手架方案最终版下一篇:科幻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