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推荐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中能正确对齐数位,正确进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尝试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计算小数加减的方法,以及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男女生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出示: 32+54

68-27

48+19

25-17

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说一说计算方法(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相加.减。(2)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做十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 课件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如果让你挑选两样文具,你最想买什么? 看来同学们的消费各不相同,前后的同学比比看,谁花的钱多?多多少?

3.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一、过渡语:同学们的想办很好,提出的问题也很好。我们先来探讨第一问题该如何列式计算?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前后同桌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0.6+0.8=(1)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8角+6角=1元4角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0.6+0.8=1.4元 指导学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想法。

(3)同学们,除了这位同学想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出示问题一枝铅笔比一个转笔刀贵多少钱? 学生根据上题加法方法列式计算 0.8-0.6=0.2 指导学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想法

二、过渡语:那么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想一想并试一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出现了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题着重解决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两个一位小数相减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计算问题时,口算方法是学生容易想到的,是学生里竖式计算算理的基础;竖式计算则需要多一点的指导。到解决减法问题时,重点放在竖式的计算上,难点是差的整数部分是0,要指导学生正确写出得数。教材没有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只是强调让学生从小数的含义来思考,这样能促进学生加身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作业中学生错得蛮多的一道题)

□<2.9<□     □<13.4<□   □>10.6>□   □>0.9>□

这些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读题后找出关键词:相邻、整数

分别请学生说说答案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信息,看清楚四样东西的单价:

馒头0.5元    豆浆0.7元    馄饨1.8元   面条2.4元

把这几样食品的价钱分别用几元几角来说说,认识到整数部分表示的是几元,小数部分表示的是几角

2、如果你为自己选两样,当成自己的早餐,你会怎么选?

(馒头和豆浆)

怎么算呢?

0.5+0.7

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交流算法。

注意结合学生的讲解,加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比较。认识到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而小数加的时候是先加小数部分,它们其实都是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要进到整数部分。

相同位数对齐,小数在做加的时候,主要是把小数点对齐。

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吃早饭,你会怎么选?会算吗?

大家做在自备本上。交流。

3、如果要你根据这些信息,提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你会吗?

比如(1)面条比馄饨贵多少钱?

列式并竖式计算:2.4-1.8

讲解时注意讲明白:整数减法的高位如果是0,是没有必要写的;但小数减法减得的整数部分是0,一定要写。

除了比便宜或贵的问题要用减法解决,有没有别的问题也要用减法解决呢?

比如:拿5元去付钱,买馄饨和面条,要找回多少钱?

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注意,此时的5元,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写成5.0元

(竖式略)

方法一:5.0-4.2=0.8元

方法二:5.0-1.8=3.2元,3.2-2.4=0.8元

那如果把找得的0.8元,继续买东西,可以买什么?

买馒头:0.8-0.5=0.3元

买豆浆:0.8-0.8=0元。注意,此时只要写0元,不要写成0.0元

三、练习巩固

1、完成书上第1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校对。

2、读懂信息:竹竿全长4.6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2米,水深多少米?

学生想明白这根竹竿分成了怎样的两部分,再解答。

3、让学生先看图说说这四种花的单价:玫瑰每枝2.2元,满天星每枝0.3元,康乃馨每枝0.6元,月季每枝0.8元

问(1)小芳买了2枝玫瑰,要付多少钱?

可能会有学生想到的是乘法,指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我们现在还不会,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2)一枝玫瑰比一枝月季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在得数比1大的算式后面的□里画“√“。

0.6+0.6□         0.1+0.8□        1.1+0.3□

0.9-0.3□         2.2-1.1□        2.5-0.9□

5、布置作业:

p.105第2题,用竖式计算。

课后小记:

在计算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非常的简单,更愿意用口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3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难点:用小数表示价格、长度。前置性学习

1、观察超市中物品的价格,想一想它们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值有何不同?

2、量一下自己的身高。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为什么? 生:喜欢,在超市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师:对,那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妈妈的购物发票?(有)今天老师就带来一张。(出示文具类购物发票)

书包 48元

文具盒 15元

圆珠笔

1.50元 铅笔 0.8元

橡皮

1.52元

日记本

2元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价格,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价格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生:书包、文具盒、日记本的价格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圆珠笔、铅笔、橡皮的价格中有一个小点。

师:像0.8、1.52、1.5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认识小数

1、学习读法

师:请大家放声读这些小数,边读边想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各种小数)

生:四点五 生:零点三 生:九点三十七 师:他读的对吗?

生:应该是九点三七,不是三十七 生:二十一点八

师:想一想,我们读小数时有什么规律?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

师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学习写法

师:同学们总结的太棒了,看屏幕上的几句话,从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小数,并把它用数字写下来!(师巡视指导小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书写的真认真!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学生轻松地学习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小数中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小数的实际意义

1、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超市里的商品真丰富呀,赶快想一想你要买什么?要付多少钱?

生:我想买圆珠笔,它是1元5角 师:你怎么知道是1元5角呢?

生:它的价格牌上写着1.50元,1.50元就是1元5角。师:你说的真好!几点几元就是几元几角。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想买什么?你要买的商品价格是多少?

生生交流

生:我想买铅笔是0.8元,应付8角。0.8元就是8角。生: 我想买橡皮是1.52元,应付1元5角2分。1.52元就是1元5角2分。

师:这些同学说的真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以元做单位的小数

师:那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2)、练习几元几角几分与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之间的转换(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同学间的交流,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1)学习一位小数

师:(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生:量身高

师:能自己完成例1吗?要求:

1、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2、独立思考:13分米=()米。

3、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米等于10分米,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

师:那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米?

生:5/10米,也是0.5米

(2)学习两位小数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我们学习了3分米用米为单位的表示,z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我帮一名同学量的身高是142厘米,又该如何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米呢?

学生联系学习一位小数的过程,小组内讨论两位小数的表示方法。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组1:1厘米=1/100米=0.01米,142厘米=1.42米

组2: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等于1/1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1米。2厘米也就是0.02米,142厘米=1.42米。

……

师:你们回答得太精彩啦!同学们看看它跟上面我们学习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点右面有两位小数。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的数是两位小数。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学生回答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表示几分米,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与他人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知识为基础,主动构建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四、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1、做一做中的练习。2、4分米=()米

7元8分=()元

0.8元=()角

5.6米=()米()分米

3、我创意,我做主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小数

0.8、1.52、1.50

1.50元就是1元5角

1分米=1/10米=0.1米

一位小数

1厘米=1/100米=0.01米

两位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宋时霞

本节课我从超市发票的观察开始引入小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再次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有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最后学习小数以元、米为单位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通过超市买东西、量身高完成。总之有以下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创设情境逛超市,并且自始至终将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实施知识的迁移,建立小数的数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口算。

2.6+l.4= 1.9+0.8l= 0.58+0.42= 1.63—1.23= 0.9-0.25= 9.9—0.01= 4—2.3= 3.2一1.7=

7.05-0.05= 0.78—0.38= 3.5十5.5= 5.5—3.9= 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42+9.48= 42.56+3.124= 91.26-30.35=

验算: 验算: 验算:

15.6十0.237= 80-52.l= 7.35—1.41=

验算: 验算: 验算:

三、用小数计算。

2吨50千克十630千克 5米80厘米十4米15厘米 5元6角十8元3角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计算42.7-9.47的正确坚式是()。

①4 2.7 ②4 2.7 ③4 2.7-9.4 7-9.4 7-9.4 7

2.用“米”作单位计算,“8米6厘米十5米60厘米”的正确算式是()。①8.6+5.6 ②8.06+5.06 ③8.06+5.6 3.减数增加5.6,被减数不变,差()。①增加5.6 ②减少5.6 ③不变

4.两个小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0.7,另一个加数减少3.6,和()。①增加4.3 ②增加2.9 ③减少2.9 5、8.48-(0.65+3.48)=()

①8.48-0.65+3.48 ②8.48-3.48-0.65 ③8.48-3.48+0.65

五、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8.51-9.03-0.97 32+6.4十68十3.6 15.5十26.5一20.4

IO.27十0.4-8.27 24.6一3.98十5.4-6.02 64.3一18.75十15.7一11.25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上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分站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上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分站

六、解决问题。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安装一条燃气管道,甲队每天安装62.5米,乙队每天安装 77.2米,10天完成任务。这条燃气管道有多少米?

2.水果超市第一天卖出樱桃67.3千克,比第二天卖的多18.8千克,第三天卖的比 前两天的总和少30.8千克。第三天卖了多少千克樱桃?

3.有甲、乙两箱货物共重24.72千克,甲箱重15.3千克。甲箱比乙箱重多少干克?

4.小泉买词典用去23元5角,比买文具盒多用去8角3分。他一共用去多少元?(用小数计算)

5.一批货物承包给甲、乙、丙三个运输队,甲运了95.8吨,比乙多运了2.8吨,比 丙少运4.8吨。这批货物共多少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加法算式,然后提出蓝灵鼠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3.交流算法。有的算法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要参与交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对齐。

4.提出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算法,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二、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题,老师出示小黑板,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然后互相交流、评判。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所有学生基本数学学习状况;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5、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上完成习题,表现优异者有小奖品;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内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出示商品标价牌,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请同学举例其它整数的例子,以及小数的例子(两双手,一个鼻子;身高:1.65米 价格:12.3元 田径比赛中的成绩:12.91秒)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4.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4. 504元5角

0. 707角

0. 656角5分

3)完成课本中的习题,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5.测量一位学生身高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厘米

0.89元= 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7.对同学的错误之处进行讲解,归纳易错点

教学难点(预期):

1.小数的读法,元角分的画法,长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问题及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4.29

10.74 2.16(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2.竖式计算: 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高兴趣。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出示有关生活垃圾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了解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情景图片的设置,唤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并表示自己也能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做生活垃圾,下面的扇形统计图记录了各类垃圾所占的比例;

师:大家能说说扇形图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一:食品残渣和纸张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计算

33+ 1010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注意: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习题贴近生活,导入自然。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复习了旧知,为本节课的计算打基础。]

2、你能正确计算吗?

123215 + + +

557799411175 — — —

7715151212[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认识,为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做了铺垫。] 问题二: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

+ 104认识:分母不同,运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是异分母的分数。怎么办呢?

3、小组合作探究要求: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加减,为什么?(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4)、尝试计算出结果。

31656511 +=+==

20104202020讨论交流结果,探究出不同的方法,比如:先化成小数再计算,最后再化成分数,因为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比如:用作图的方法来做,因为分母不同,所以这种方法更麻烦。通过对比发现,通分的方法最切实可行。

强调计算转化方法和计算结果准确性。注意:

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化异为同--------通分

、通分时,为了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这一环节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自主交流中发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弄清了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问题三: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多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计算33和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201033-

1020学生拿出草稿本计算,指名上黑板演示(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师继续板书计算方法:先通分,把它们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验算算法(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计算结果,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4、总结归纳: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化成相同 的(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题步骤: 一看: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通: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三算: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约: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加深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认识,掌握计算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判一判

242347-=()+=()39957127341313-=()+=()10552714[通过计算或检验,使学生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比如: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

2、算一算并验算:

1151+ =-=

258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让学生养成验算的学习习惯。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做到快速、准确无误]

3、解一解: +x= X-X+ 71 = 10511= 42[即检查了解方程的旧知识,又加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一举两得。]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收获,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认识。同时对经常出现的错误提了个醒。除了学习知识,还会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提高认识。练习二十四的1--5题。

[通过学生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9

认识小数练习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分)

下列数中数字“3”表示“三个百”的是()

A

.3597.05

B

.5369.74

C

.6542.03

D

.1783.21

2.(2分)

轮船每小时走26()

A

.米

B

.千米

3.(2分)

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

.0.305

B

.10.305

C

.101.305

4.(2分)

除数是3,被除数是(),商是6。

A

.18

B

.24

C

.32

5.(2分)

1元3角和()角同样多。

A

.13

B

.103

C

.31

二、非选择题

(共20题;共58分)

6.(1分)

看图填出小数.

________

7.(3分)

有一个小数,由8个一,22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________,它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它有________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8.(1分)

写出下面的小数.

________

9.(1分)

5分30秒=________秒.

10.(2分)

2.9653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是________.

11.(3分)

(2016·湖里模拟)

1.09里有________个

;1

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增加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最小的质数.

12.(1分)

里有________个0.01.

13.(1分)

看图写小数,再读一读

________

14.(2分)

由5个10,5个0.1,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

15.(6分)

(1)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________,写成小数是________;其中3份是________,写成小数是________.

(2)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27份是________,写成小数是________.

16.(3分)

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________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由3个1,9个0.1,6个0.01组成的数是________,精确到十分位是________.

17.(1分)

4角可以用小数写成________元。

18.(3分)

一点四元写作________元,就是________元________角。

19.(2分)

0.25里面有________个0.01,0.326中含有________ 0.001.

20.(3分)

填一填.

1个1元硬币、1个5角硬币和2个1分硬币是________元________角________分.

21.(2分)

2.09是由2个________和9个________组成的.

22.(5分)

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1大?在括号里画“√”。

0.3+0.5()0.2+0.7()0.6+0.5()

4.8-3.3()1.1-0.7()0.6+1.1()

23.(8分)

0.57元表示________元________角________分;9.87米表示________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厘米;6元5角=________元;1米2分米=________米.

24.(5分)

一平方米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大约吸收0.1千克二氧化碳,释放0.073千克氧气,这片阔叶林共1000平方米,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多少千克氧气?分别合多少吨?

25.(5分)

每本《动脑筋》4.2元,每本《童话故事选》5.5元,《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非选择题

(共20题;共58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0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新课学习

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 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上一篇: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宣传活动主持稿下一篇:电视专题配音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