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01 地理科学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70701 地理科学(精选9篇)

070701 地理科学 篇1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7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2、简述我国东部的主要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的特点。

4、简析“乌金三角”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主要环境问题。

5、简述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5分,每小题25分)

6、国家中长期铁路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网络系统。试述“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格局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影响。

7、总体上,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大致相当,但为什么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8、应对当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路径有哪些?根据中国国情及其区域发展特征,阐释我国坚持的立场原则、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分区域实施的战略重点。

地理科学导论

一、简答(每题10分)

(一)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

(二)何谓“土地承载力”?

二、简析(每题15分)

(一)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有何影响?

(二)地理学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有哪些共同特征?

(三)地理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四)在人地关系视阀中,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三、综合论述

(一)论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25分)

(二)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的认识。(20分)

070701 地理科学 篇2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需要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验证, 通过实践提高地理素养和核心能力。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自然地理实习是地理师范生学习自然地理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地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有重要作用。

1.自然地理实习概况

自然地理实习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与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1]。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应将自然地理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重视学生调查、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地理人才的需求标准[2],同时是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2.自然地理实习现状

目前, 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已经认识到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性,基本上都有开设自然地理实习的课程,但我国地理学科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所受限制性因素较多,在实习安排、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仍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2.1实习模式单一 ,缺乏创新 ,片面性强 。

大多数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习都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野外实习,由老师带队统一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教学形式呆板,缺乏创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人为造成不同自然地理要素教学内容的孤立,一般采用在不同的观察点讲授不同内容,每个观察点的实习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面和运用面狭窄,容易造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片面性,缺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不足[3],无法正确构筑完整的知识网络。

2.2实习内容宽泛 ,脱离实际 ,针对性弱 。

自然地理实习内容过于宽泛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自然地理实习的时间过于紧张,使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认识的深度不够,只是粗略地观察,并未真正理解,很多学生对实习内容不能学以致用。多数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以地理专业知识体系设置教学内容, 不重视与中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结合,缺乏相互协调配合,易导致知识的重复与缺漏[4]。实习教学过度追求内容的广度,而忽视了挖掘知识深度的重要性。

2.3师资力量有限 ,经费不足 ,实施性差 。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地理师范生人数普遍增加,这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加大, 高师教师无法做到全面的学情分析,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无法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实习安排。而且随着各高校的独立办学,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实习自费要求, 没有很好地完成实习前期的各项准备和后期的归纳总结,实习质量下降,内容逐渐减少。

3.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改革的建议

依据自然地理实习的现状, 高师院校应结合高师教师和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改革措施, 逐步完善教学过程。

3.1联系实际 ,接轨中学教育 。

自然地理实习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习内容。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应考虑其今后的工作内容,中学地理在自然地理方面注重解释各种地理现象,在自然地理实习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自然地理实习与中学地理内容接轨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2与时俱进 ,合理利用资源 。

针对不同侧重内容不同的自然地理实习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取合适的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借助高科技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和地理事像,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分析打下基础[5]。利用学校资料从中吸取经验, 进行深入探究。如对历届自然地理实习进行归纳总结,克服时间限制,拓展相关知识。自然地理实习受多种因素限制,大部分实习内容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集体合作,在实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实习效率、节约时间、降低实习经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3.3转变观念 ,完善实习设计 。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在自然地理实习中应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实习过程中应带着任务进行实地观察, 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地理专业野外实习,应该由单一的验证性实习转 变为将验 证性和探 索性统一 起来的研 究性实习 。借鉴成功的教育经验,建立层次实践目标体系,既包括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的基本试验环节、方法与步骤,又要留有发展的余地,提出高层次的目标,使少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有更大 的发展空 间 [4],培养出更 多地理实 践方面的 研究人才。

结语

本文基于实践导向阐明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性,从自然地理实习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具体改革措施:联系实际,接轨中学教育;与时俱进,合理利用资源;转变观念,完善实习设计。自然地理实习改革应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合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更好地服务中学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认为高师院校在组织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与中学课程改革有效衔接,接轨中学教育内容。

科学家地理坐标 篇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曾做过一项调查:在最受尊敬的职业排行中,科学家连续多年都排名第一。可以说,成为科学家是很多中国人小时候的理想,他们有着崇高的形象。科学家是运用知识来创造新技术的人,同时也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认知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和创造新的文化,为人民带来新的福祉。如果把科学这个领域比喻成一张地图的话,那科学家们无疑是这张版图上一个个坐标,他们代表了科技的发展高度。

长期以来,山东省科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着力突出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学术带头人、骨干力量和后备发展力量等各类研究人员合理配置的人才机构。30年来,山东省科学院培育了一支包括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青年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高级专家在内的高层创新和管理人才队伍,目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达1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0余人。近年来,围绕着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先进制造、生态环境等领域组建了20多个科研创新团队,在重点研究方向建立了“泰山学者”岗位,聚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努力营造培养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一线创新人才、高技术企业经营人才和众多科研团队的良好环境。

孙立,许敏:生物质气化专家

孙立、许敏是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知名学者,生物质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

1985年,孙立在工作中发现,农村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秸秆残余物,一部分被用作炊事燃料烧掉,还有一部分在田间地头白白地烂掉、烧掉,每到收获季节,田间地头“狼烟四起”,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被称为农村中的一大“公害”。他带领许敏等课题组人员开始着手对全国的秸秆资源状况进行调研,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的技术路线,率先建立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试点,并将技术辐射到全国,先后在国内二十多个省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对全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孙立为学术带头人,科技部和山东省政府建立了“国家秸秆气化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十五”期间,孙立完成了新一代两步法生物质气化和发电技术的研究,使生物质气化的技术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需求,孙立等又提出了分布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合成二甲醚、生物质制氢、生物柴油等新的技术路线,为中国生物质转换及利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的首席专家,许敏带领课题组进行了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点的建设和试验研究,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改进,2005年在济南市董家镇柿子园建成了200千瓦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工程。示范点建成后需要不断地调试运行,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课题组人员在示范点一待就是几天。经过艰苦努力,示范点气化机组和发电机组均已达到设计负荷并能稳定运转。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为农村区域供电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和思路,为解决农村电力供应稳定,缓解偏远地区缺电少电现象,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孙立、许敏等领导研发的“生物质热解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秸秆能源”获2006年“全球能源奖”一等奖,孙立个人获空气组第二名:许敏负责承担的“生物质热化学转换特性及过程研究”获得山东省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刘统玉:泰山学者、光纤传感专家

刘统玉,是山东省科学院的公派留学归国人才。从1990年起,在留学英国14年期间一直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在光纤传感技术的多个研究领域,包括光纤光栅、光纤干涉仪、光纤智能结构和光纤化学,生物医学传感等都达到了较高的造诣。2004年,他回国后担任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首席专家,是光纤传感技术学术带头人。

刘统玉实现了山东省光线传感研究的从无到有。归国后,他组建了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光纤传感研究平台和山东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聚了以3名博士、6名硕士为骨干的20多人的研发团队,并担任“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进入了国家863专家组。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目前已拥有了20余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技术研发设备,具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刘统玉带领的科研队伍致力于光纤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目前光纤平台主持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主持省、院重点课题各1项。此外,刘统玉还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建立了中英合资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目前已开拓了电力、煤矿、石油、医疗等领域的市场,致力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英龙:信息技术专家

王英龙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山东省科学院院长助理、山东省计算中心、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以及山东省信息系统测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主任。2002年度被国务院授予“具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当时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分散,科研规划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的共享服务。面对这些困难,王英龙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山东省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想。他带领广大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努力开发,使这个平台上拥有“山东省计算机网络质量监督检验站”、“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山东计算机司法鉴定所”、“山东省涉密计算机网络测评中心”等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山东省信息化标准规范、质量保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为了使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地方服务,2005年王英龙提出与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进行科技合作,为软件园现有的研发平台提供技術支撑,并协助其进行动漫渲染平台、服务外包平台的建设,协助软件园对企业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软件园联合申报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达5项,争取科研经费376万元,成为齐鲁软件园“CIIIC软件与数据服务中心”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王知学:汽车电子专家

今天,社会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希望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希望汽车是生活及工作范围的一种延伸,在汽车上就像呆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家里一样,可以收听广播、打电话、上网、处理工作。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王知学作为山东省科学院嵌入式技术、汽车电子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技术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软件重大专项“vASOS-基于OSEK/VDX和OSGI的嵌入式汽车软件平台系统和关键技术研究”是2004年国家启动“汽车计算平台工程”后首批汽车电子领域重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汽车软件平台系统和关键技术以及相关平台和传感器产品;山东省2007年重大专项“汽车车身网络及相关ECU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是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的首次运行项目,开发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身总线系统产品并实施产业化。

地理科学导论论文2 篇4

地理科学对农业生产的防灾与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科学中的3S技术在观测气象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夜观星象,以断定天气情况安排农业生产的传统,产生许许多多的观星仪器和著作,虽然这些难免会有迷信和封建的成分,但毕竟有服务于农业的积极因素。天气变化多端,而且随着当今社会工业的大肆发展,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气候已被弄的更加变化莫测,单凭古籍经验已不能适应天气变化。我国作为最大海洋与陆地间的大国,天气变化显得尤为剧烈,为更好发展农业,我国发射了“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并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重要领域。2010年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大约64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2.9度、东经127.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并不断跟踪报道,掌握实时动态,预计,“凡亚比”中心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先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以后逐渐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向我国台湾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之后,“凡比亚”将穿越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向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靠近„„这一切难道是实地考察的吗?面对台风准确监控台风动向划分台风影响区域,从而建立蓄洪区与分洪区,成功降低了台风及其暴雨的危害,保证了农业的稳产和增产。

地理科学的理论运用对农业生产同样意义重大。荆江河段自古就是惊险之地,这里河流弯曲,形成连环褶皱,再加上此处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天暴雨,流量大而流速慢流通不畅,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带来巨大危害。由于地理科学理论的运用,对荆江进行分析:其上游滥砍滥伐现象,再加上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且较集中,中上游在暴雨冲刷时形成水土流失,泥沙随江而下。由于荆江地处平原,河流流速在此减缓,致使泥沙在此堆积,抬高了荆江河床。同时由于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荆江左岸泥沙堆积,而右岸被侵蚀,日积月累河岸弯曲。再加上气候就导致了洪涝灾害。面对这些采取措施,加强上游植被保护,对荆江截弯取直,疏通河道。自此,荆江水患成为历史。

地理科学不仅对理论应用具重要意义,而且对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模式理论的形成因区位而异。华北平原农业区位不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且多暴雨,多洼坡,地势起伏大,在暴雨时水流不畅,导致洪涝灾害。而该地年降水变化大,在干旱少雨的年份,灌溉加强,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在高温蒸发作用下,地下水沿土壤孔隙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又形成了盐碱化。通过上述的地理分析,在这些恶劣的农业条件下,要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农业模式。这样为华北平原量身定制的农业模式诞生了。应对这些必须采取台地—鱼塘农业模式。挖洼为塘,堆坡为台,塘中养鱼台上种植,减少了降水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像这样通过地理科学分析建立新的农业模式的例子还有很多。珠三角根据雨热而建立基塘农业模式,南方丘陵的区根据地形建立以丘陵为主的千烟洲农业模式,以及热带地区因热量垂直差异而建立的立体农业模式等等都说明因地理区位而发展农业是必然之路,而地理科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

地理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农业对天气的依赖,提高了生产力,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地理信息科学重要刊物 篇5

GeoInformatica[J](国际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进展杂志)美国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国际地理信息科学)英国 国际期刊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国际摄影测量遥感杂志)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计算机、环境与城市系统)(英国)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制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The Cartographic Journal(制图学杂志), UK Cartographica(加拿大地图学国际期刊), Canada Cartography,Australia(澳大利亚地图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Computers & Geosciences(计算机与地学)

Spatial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空间认知和计算)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环境遥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国际遥感杂志)顶级会议

COSIT(Conference on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空间信息理论会议)

* 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机器人科学领域的学者会聚讨论空间信息理论 * 1993年发起,每两年一次分别在欧洲、北美举行;

* 是公认的GI理论研究的最高权威会议,论文严格ccccc评审,由Springer-Verlag出版 ACM-GIS[C](计算机协会ACM关于GIS的学术讨论会)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分析 3 篇6

地理科学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学问。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就业与发展前景

地理科学具有光明的前景,例如,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国土整治、东北工业基

地改造与重建、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开发建设项目 ,都需要地理科学理论参

与指导。

另外,像人口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问题、资源与能源问题、环 境问题、减灾与防灾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工程问题等方面理论研讨 ,也都需要有

大批懂得地理科学,掌握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具有建设地理系统工程能力的人才,运用地理科学关于人地关系理论原则,提出某项课题的有关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使其更好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要求。

目前国内有

多所高校设置了地理科学专业,其中主要是师范院校。就现

在来讲,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 地理教师、工程测绘人员、在地图出版社担任编辑、公务员以及各类研究人员 等。在广西,由于老师的紧缺,其中,地理是师范类中就业最好的。调查显

示,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中,83%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16%的学生在毕业

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

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

业率指数为

8.4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就业前景

比较广阔。此外,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 例为

23%,27%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

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

5.78,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

指数为中等。综合来看,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小结

070701 地理科学 篇7

关键词:中学地理,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一、问题提出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试行) 》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试行) 》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对于广大一线老师来说已不陌生, 然而在教育部颁发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7~9年级) 中, 出现了一个耀眼的名词:科学探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1]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召开多次会议, 要求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中开展科学探究学习。 [2] 地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围绕自然地理科学问题, 根据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 运用地理科学方法体验地理研究过程, 尝试解决地理科学问题的学习活动。 [3]

“科学探究”在国内还是较为前沿的课题 , 近年来国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等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而从理论运用到实践, 还鲜有人涉及。[4]本课题以地球科学探究为例, 研究内容涉及《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的两个主题, 四个科学探究活动, 七个基本模式。国内外对“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只局限在教学设计、课 件设计等或对某一方面 (地球仪、地球运动) 的研究, 如此全面的、系统的探究活动设计, 还不曾有人研究。其中地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模式中前六个前人已有, 而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笔者的创新之处,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我们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师、学生, 为教学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 实施对象。

2012学年学校科技节展示活动中选取初二、初三共10名学生做实验;2013学年上学期选取初一学生做实验对比。

(二) 实施方法。

1.观察、调查相结合, 设计科学探究方案。

2.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教育观察法等开展探究活动。

3.用统计法检验活动效果。

(三) 实施计划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通过科普讲座、到大学城“广东科学中心”进行参观等活动, 丰富师生的科普知识, 培养师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利用每周三第八节课外活动, 实施地球科学探究活动、科技节展示活动, 宣传和展示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置实验班级, 开展地球科学探究活动, 把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引进课堂学习, 并通过学校和区级公开课, 推广和检验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其目的是形成一套适应当地资源和本校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并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实施方案。

1.选取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自然地理, 是青少年了解地球的必备活动, 是初中地理的第一个探究活动, 对激发学生学科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抽象,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光靠老师讲、课件和教具演示, 效果不理想。需要配套的《地球科学探究器材》和相关活动设计指导。但是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缺乏相关活动设计指导, 只有一个活动“制作地球仪”, 过于简单和枯燥。 [5]而且目前配套的《地球科学探究器材》存在不足:探究材料不足, 缺乏有效说明、指引, 难操作, 使用价值不高, 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

2.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案。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 本课题把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为两个主题、四个活动, 配备操作简单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 研制简易教学用具, 设计《活动指导》和《活动检测》等, 见下表。

三、研究的成果

(一) 《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的改造与研发。

旧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存在不足:探究材料不足, 缺乏有效说明、指引, 难操作, 使用价值不高,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探究活动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制作地球仪, 另一个是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

新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在原来基础上有如下创新和改造:

1.改造探究材料。新器材包括自制地球仪、《太阳直射点 移动及昼夜长短变化演示盘》、《公转动态示意图》等。

2.删除无关内容。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 删掉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活动 (应该放在下一节探究地图活动中) 。

3.增加探究活动。新的探究活动有两个主题、四个活动 , 主题一:认识地球仪 (活动1—画经纬线, 标注经纬度;活动2—制作地球仪) ;主题二:探究地球运动 (活动1—探究地球自转; 活动2—探究地球公转) 。

4.增加有效指引。原有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只有简单的说明, 没有有效的活动指引, 增加《活动指导》和《活动检测》。

笔者负责2011年海珠区科普计划项目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资助项目《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的改造与研发, 于2013年已通过验收和结题。

(二) 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 并开发相关案例。

地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模式中前六个前人已有, 而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笔者的创新之处,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6]

地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 提出问题→构想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分享→学以致用, 共七个步骤。下面以《探究地球自转》为例:序号基本模式科学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呢? 2构想假设①地球自转?②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 3设计方案①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 南极上空看, 最后总结出结论。利用手电或灯泡, 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②用手电照在地球仪上, 找出以下四个时间点:日出 (晨) 、中午、黄昏、子夜。转动地球仪, 观察昼夜更替现象。③在A点以西, 同纬度标上B点, 观察A点 (东边) 与B点 (西边) , 观察哪点先看到太阳? 4收集证据①地球自转方向;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序号基本模式科学探究过程5获得结论①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6交流分享①展示成果; ②表演小品:模拟坐车, 人不动车动, 自西向东行走 (地球自转) , 看到外面的静态事物 (太阳) 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东升西落) 。7学以致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说说一天中, 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并完成《活动检测》。

四、结果评析

在2012年学校科技节展示活动中, 选取初二、初三共10名学生做实验, 利用《活动检测》做前测和后测, 结果如下:满分100分, 前测平均分为56.9分, 后测是87.3分, 有明显差异。结果分析: 初二、初三学生已在初一地理学过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 有一定基础, 但对于抽象的知识, 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基本遗忘, 所以前测成绩不理想, 但他们完成地球科学探究过程后, 再做《活动检测》, 成绩理想, 说明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

2013学年上学期选取初一入学学生做实验对比, 实验班15、17班 , 对比班11、13班 , 这四个班学习能力等基本没差异 , 在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 11、13班按常规教学, 15、17班采用科学探究活动教学 , 最后进行《活动检测》, 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检测结果分析如下:从总分看:实验班15、17班平均分为: 84.5分 , 对比班11、13班平均分为 :68.9分 , 分差15.6分 , 存在显著差异。从检测内容分析:基础题:一、二、三、四、五、八题差异不大, 而较难或抽象的题目:六、七、九、十、十一题分差较大, 进一步说明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是有效的, 能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 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不足与展望

(一) 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添置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 , 一定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 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 ,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实施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 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 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四) 学生的成果比较难以体现。除了反映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的调查报告外, 学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并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 思路已基本清晰, 轮廓初显。前面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一些成就, 但也存在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还需延续, 我们一定会克难奋进, 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2]顾绍琴.中学地理科学探究活动研究.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夏志芳, 张建珍主编.地理案例教学论[M].2011.12, 第六章自然地理教学:在探究中弘扬科学精神.

[4]张建珍.科学探究学习视域中的地理主题活动设计研究.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5]张建珍, 夏志芳, 汤瑷宾.中学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地理教学, 2013年第10期8-11页.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6]地球和地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070701 地理科学 篇8

一、课程学分安排

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与地理科学专业的总学分和各模块的学分比例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所占学分进行比较时,将各个学校的课程经过重新分类组合,主要有4类,即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果如表1。

[学分(比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总学分\&北京师范大学\&44(27%)\&81(49%)\&10(10%)\&15(14%)\&166\&华东师范大学\&44(28%)\&74(47%)\&24(15%)\&16(10%)\&158\&东北师范大学\&51(33%)\&75(48%)\&25(16%)\&14(9%)\&155\&四川师范大学\&55(32%)\&73(43%)\&30(18%)\&12(7%)\&170\&湖南师范大学\&55(33%)\&79(48%)\&20(12%)\&12(7%)\&166\&徐州师范大学\&54(32%)\&78(45%)\&18(10%)\&22(13%)\&172\&长春师范学院\&60(34%)\&61.5(35%)\&21.5(12%)\&33(19%)\&176\&宁波大学\&50.5(30%)\&66.5(41%)\&33(20%)\&14(9%)\&164\&安庆师范学院\&57.5(31%)\&69(37%)\&24(12%)\&37.5(20%)\&188\&][表1][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学分安排]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校的总学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公共课程、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教育部重点高校——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这三所学校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教育课程也占有一定比例,均在10%~20%。宁波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课程学分及其所占比例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所学校比较注重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得较多。

二、专业特色课程

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中,各学校的公共课程和实践课程基本相同,而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都有特色课程。研究所选取的各学校公共课程基本相同,大致包括政治、历史、数学、外语、体育、计算机;而实践课程则几乎完全一致,包括部门地理野外实习、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课程可以概括为“大同小异”,“大同”指这些学校都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包括引入性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引入性课程主要是《地理科学导论》。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程、部门地理课程、区域地理课程以及技术性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为物理、化学方面的课程。部门地理课程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自然地理包括《地质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等,也包括环境方面的一些课程,如《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影响评价》等;人文地理包括《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区域地理课程主要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技术性课程分为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方面的课程,如《测量与地图学》、《GIS概论与应用》、《遥感概论》等。专业课程中的“小异”主要是各个学校的专业拓展课程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如表2所示,北京师范大学的专业特色课程最多,主要集中在遥感方向。在乡土地理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有《乡土地理》,但湖南师范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则有较为具体的乡土地理课程,分别为《湖南地理》和《江苏地理》。华东师范大学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课程主要是《河口与海岸》、《现代沉积学》、《环境考古》。笔者认为各所学校的专业特色课程一般与学校的优势专业方向以及该方向的教师有关。如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李小文院士的研究方向为遥感;而华东师范大学有河口海岸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研究该方向的陈吉余院士。另外,其余学校也有相应的专业特色课程,如湖南师范大学的《天体观测》和长春师范学院的《地球与宇宙》。

[学 校\&特 色 课 程\&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乡土地理》《GPS原理与应用》《地表水热平衡》《流域管理》《数字地面模型》《微波遥感》《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海洋遥感》《3S综合实习》\&华东师范大学\&《河口与海岸》《现代沉积学》《环境考古》《最新地理文献阅读》《软件工程与GIS设计》\&东北师范大学\&《湿地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四川师范大学\&《灾害学原理与减灾》\&湖南师范大学\&《天体观测》《城市气候学》《矿产资源学》《湖南地理》\&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地理》《海洋学》《工业地理学》\&长春师范学院\&《地球与宇宙》《可持续发展研究》\&宁波大学\&无\&安庆师范学院\&《地理调查研究方法》\&][地理科学专业特色课程][表2]

三、教师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也是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意识的主要途径。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学校均开设教育、心理和教育技术方面的教育基础课程。与地理专业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地理教学、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方面的课程,如《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分析》、《地理新课程研究》等。各学校都有教师教育类的特色课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高中必修课程模块研究》、《高中选修课程模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管理学》、《国外地理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较多,而且比较有特色,如《地理教育研究方法》、《地理直观教学》;长春师范学院的教育课程开设较为全面且独具特色,如《地理三板教学》、《中学地理活动设计》、《中学地理习题解答》、《中学地理教研论文写作》,笔者认为这对培养大学毕业后的地理教师有很大帮助;而安庆师范学院的《中学地理科技活动》是其它学校都没有开设的,值得借鉴。

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课程性质与类型、课程学分安排、专业课程以及教育课程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不同级别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学校之间可以根据需要相互借鉴,从而达到对本科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篇9

(2013.7.11~2013.7.16)

姓名: 学号:

班级:2010级地科(1)班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以提高专业素质、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为目的,主要对石羊河流域(全流域)和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人文景观(农业结构、城市结构、古人类遗址、烈士陵园、风俗民情)进行综合性考察。

2013年7月10日,地理科学专业的一百多名同学在学院贾老师和董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武威、张掖相关区县。自7月11日至16日,学院师生爬山涉水,不畏艰辛,在数十处野外实习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等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大家在野外这样一个最真实的环境中,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民勤沙生植物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对沙生动植物有了一些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对东灰山遗址、骆驼城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人文景点的参观,更是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游览,让我们了解和见证了湿地的重要性;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更是给了我们不小的视觉冲击。7月17日,实习任务圆满完成,我们从张掖乘坐火车回到兰州。

一、实习目的

1、本次实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描述、分析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本次野外观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常地理学术语去描述地理现象、地理常识。

3、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能够对河西走廊整体的自然景观有一个宏观的理解与认识;对河西走廊的人文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尤其对河西走廊典型的灌溉农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观察与认识。

5、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得到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可以得到内化。同时对于同学们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的树立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动员大会

7月9日16:40,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武威和张掖的部分市县,在大会上带队老师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二)、具体行程

7月10日

17:55从兰州坐火车出发。大约晚23点,我们到达武威的开阳商务宾馆,并安排了住宿。

7月11日,实习第一天,阴。第一站:南营水库

(37°47′N,102°31′E,海拔:1930m)

南营水库修建于1968年,设计库容为1383万立方米,位于凉州区南营水库堤坝一角,建于金塔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中型水库,属于山区型水库,气温低,蒸发量较弱,且处于内陆地区。山区型水库优点:蒸发弱;缺点:坝高越高,成本越高,对下游可能造成威胁,南营水库对促进武威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祁连山阶地: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河流下切,形成阶地,越向西,河流阶地级数越多,抬升越高,活动比东边剧烈。

石羊河流域河流阶地约5~7级。阶地发育形成为两个阶段:1.距今15万年—45万年,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发育第一阶段,此阶段每隔10万年发育形成一级阶地,约4级,距今45万年发育了第一级阶地,距今35万年,25万年,15万年分别发育形成了一级阶地;2.距今15万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每隔3万年发育成一级阶地。金塔河属石羊河水系,金塔河右岸有5级阶地,4~5级阶地为基座阶地,1~3级阶地为堆积阶地。武威绿洲威山前倾斜凹陷平原,形成荒漠草原植被。

第二站:祁连山

(37°39′N,102°23′E,高程2750m)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我们所处的地方为祁连山盆地,周围有许多山脉,中间多夹盆地,是地质构造抬升造成的。此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有所增加,形成了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带,且森林呈斑块状,多分布于山体阴坡和半阴坡,因为阴坡半阴坡光照弱,蒸发少,水分多,易形成森林,且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林,分布较广。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草原,阳坡也分布森林,主要类型为圆柏,而河谷主要为白杨树。随着海拔的升高,主要为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约为3300m,在海拔4500m以上冰川分布广泛。

祁连山垂直地带性表现为:浅山地带,约2000米以下,为荒漠带;2000~2300米为荒漠草原;2300~2500米为典型草原;2500~3200米为森林草原;3200~3800米高山草甸;3800~4000米为寒漠带;4000米以上为雪线,4200米以上多分布冰川。

我们一路走来,农业结构的变化明显,从下游到上游,在下游地区主要是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小茴香,向日葵,瓜果等;中游地区,农作物较复杂,有小麦,玉米,洋葱,葡萄等,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再往上游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麦子由黄变绿,在祁连山盆地,小麦较少,主要为洋芋和油菜。

从农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了气候的变化:祁连山地具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一般山前低山属荒漠气候,中山下部属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属寒冷湿润气候,山地东部气候较湿润,西部较干燥。

从我们所在的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夷平面,所谓夷平面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主要分为三级: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海拔为4500—5000m,为第一级夷平面,主要形成于渐新世纪晚期、中新世中期;再往下为第二级夷平面,海拔为3000—3300m,形成于距今2000万年—3600万年;第三极夷平面为2200—2700m,形成于3.6—1.7万年,从高处倾斜下切。

董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所在地的一些寒生植物,如鸢尾、大白蒿、萹蓄豆、金露梅、银露梅、忍冬、麦瓶草、冰草、苔草、车前草、棘豆等。

第三站: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武威市城东20多公里处科技示范园区内,占地1万公顷,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括中国西部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产业展览馆、钱学森沙产业实验室等。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是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观赏和沙漠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如今的在公园中,存养珍贵动物有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6种200多头(只、匹);建成百鸟苑、鸵鸟馆、羊馆、雄鸡馆、宠物馆等动物馆舍2100平方米.引进孔雀、大天鹅、黑颈鹤、鸳鸯、鸵鸟、红腹锦鸡、岩羊等各类观赏动物41种300多只;建成800平米的标本展览馆,制作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800余件。现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不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而且餐饮娱乐等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已逐步完善,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也是游客来此争相参观的重点。

7月12日,阴转晴 第一站:红水河桥

(38°10′N,102°45′E,海拔高度:1450m)

红(洪)水河是景电二期工程的重要渠道。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输水线路是从景电二期总分水闸开始,至红崖山水库库尾。输水线路分三段,第一段总分水闸至大土沟段,线路长49.6~42km,有南北两条线路比选,推荐北线方案;第二段大土沟至洪水河桥段,线路长94.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第三段洪水河桥至红崖山水库库尾,线路长28.8km~29.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输水线路总长166km~174km,调水流量为6 m3/s,年调水量4000万m3。

石羊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系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红崖山以北为下游,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流成了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汇集而成了滔滔奔流的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①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②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③北部温暖干旱区: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景电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景电二期延伸工程开始使用,这使黄河水继续经过荒漠戈壁流向民勤,以缓解民勤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状况。自2001年开始,景电工程目前累计为民勤总调水4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民勤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等问题。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廊分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永昌盆地。

第二站:蔡旗桥水文站

(38°13′N,102°45′E,海拔高度:1440m)

蔡旗桥水文站是控制性水文站,主要担负调水的职能。蔡旗桥水文站主要监测石羊河水系的出水量,为下游地区的来水量作统计,监测红崖山水库的水量。蔡旗桥是凉州区和民勤县的交界处,河岸两旁植物生长较好,主要有柽柳、沙枣、芦苇等。

石羊河的流量由于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代段的流量也各不相同。由于上中游用水量增加,同时民勤盆地自身需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超过限度,致使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恶化,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求上中游地区节水,尤其是凉州区,并向民勤地区调水,实现两个目标。2010年目标,保证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要求开采地下水不能超过0.89亿立方米,中游地区用水不能超过8.8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4.18亿立方米;远景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要回升,青土湖湖区地下水埋深少于3米,要求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0.86亿立方米,六河中有开发利用不超过8.2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保持不变。

第三站:红崖山水库——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38°23′30.9″N,102°54′27.8″E,高程:1420m)

红崖山水库,建于1958年,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水库西面为红崖山,三面为坝,坝址最高处为15.1米,坝长8060米,总库容量1.27亿立方米,由于有一定的泥沙沉积,实际库容为980万立方米,库水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水库建有输水洞、泄洪闸、非常溢洪道(西坝)等,以蓄水灌溉(60—70万亩耕地)为主,兼具防洪、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效能。

关于红崖山水库的修建起初就存在争论,不修的人考虑到建成后会造成下游地区沙化,修的人认为在发大水时可将大量的水储存起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对民勤绿洲进行灌溉,最终还是“修”战胜了“不修”。水库落成后不久,位于民勤县北部的青土湖完全干涸,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张中游地区是用的水量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大量开垦耕地,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下游地区边缘地带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进一步导致红崖山水库进水量逐年减少,每10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造成民勤地区的生态问题。但红崖山水库的建成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水库的修建为当地或者沿途迁徙的鸟类提供了一个新得栖息场所,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功能;红崖山水库的修建,对民勤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便于宏观调控。

平原地区建水库的利弊性分析:利:将分散的水资源聚集,提高水的利用率;弊:水深浅,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使更多的水无效蒸发到大气,不能够利用,这也是红崖山水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

第四站:民勤沙生植物园

民勤沙生植物园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种、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的特性观察、测定及探索经济利用途径等的实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中国最大的沙生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坐落大薛百乡西端的沙漠中,始建于1974年,植物园占地1004亩,园长1100多米,宽550多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北方荒漠的植物园。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该园先后建有植物标本室、植物生理实验室、中心化验室、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和气象观测站。

民勤沙生植物园,高大的胡杨树如绿色的屏障把植物园层层围护起来,园内规划为引种圃、育苗圃、收集区、选育区、采种区和自然保护区。引种圃里,有从北美引进的火炮树,从德国引进的水飞蓟,从西亚引进的阿目浑子,还有从黎巴嫩引进的旱生油瓜等;育苗圃内,培育着非常珍贵的30多种沙生植物,有阿尔及利亚的沙拐枣,有俄罗斯的银槐;收集区是植物园最重要的部分,现已收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450多个品种;自然保护区内,高大的沙包接连不断,沙包上长着红柳、白茨和梭梭。

第五站:民勤县青土湖

(39°08′4.6″N,103°38′16″E,海拔:1300m)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此“握手”。曾经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后来东西一分为二,其中西面的叫西海,也叫休屠泽,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曾经碧波荡漾4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的青土湖也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终于彻底干涸。现在看到的湖底的一丁点水是石羊河治理项目注水而形成的,由于面积小,其生态学意义并不大。青土湖的发育历史:距今9500~7600年,气候干冷,故湖面萎缩;距今7600~5800年,气候暖湿,湖水扩张;距今5800~3200年,气候相对较干,湖水面积再次缩小;距今3200~1100年,受人类影响,湖水逐渐沼泽化。

青土湖干涸的原因:民勤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石羊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通过红崖山水库到达民勤的来水量,近年来以超过15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目前只有不足1亿立方米。而导致青土湖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补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

青土湖治理措施:A.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大水漫灌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抗旱作物,发展设施农业,修建塑料大棚,增加经济收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减少对农业的依赖。B.调整水价:每个月提供三吨水,超过三吨,则价格升高,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增强广大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C.关井压田:关闭机井,减少耕地。D.跨流域调水:景电二期工程调水或从大通河调水,效果显著,地下水位有所抬升。

为了使青土湖重现生机,民勤县从2010年9月开始,向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1290万立方米,由于沿途蒸发和渗漏补给地下水消耗400多万立方米,最终入湖水量860万立方米。

7月13日,晴 第一站: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现存建筑以文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第二站: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在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后,主要景区有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粹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

7月13日下午1:30从开阳商务宾馆出发,下午约6点到达张掖市甘州区的昭武招待所。

7月14日,雨转晴 第一站:小海子水库

(39°17′29.8″N,99°53′23.6″E,海拔:1370m)

小海子水库位于甘肃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境内,小海子水库地处312国道旁,坝长10.64公里,库容面积3.19平方公里,总库容1048.1万立方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库库容为66.7万;下库库容为463.3万;中库库容为518万。主要灌溉5个乡镇,47个行政村,10万亩耕地,是一座中型平原洼地水库,从黑河引水调蓄。北边为黑河,利用天然洼地,将黑河水通过输水洞引进,进行储存,属旁注型水库。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调蓄黑河水,灌溉高台绿洲)。始建于1958年,1984年、1987年、1990年三次扩建,三次增高,1997年列为濒危水库,2001年被列为西部专项资金濒危水库处理项目,之后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于2004年10月完工。

2007年4月20日,小海子水库下库突然发生决口,当时下库蓄水约280万立方米,决口大坝长约30米,最大流量约90立方米/秒。造成良田损失和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河西走廊属于我省的商品粮基地,从张掖到高台县的农业类型:番茄,小枣,瓜果,蔬菜等,主要为玉米,因其经济价值高,且多为制种玉米。此地热量资源较好,可以引水灌溉,所以长势较好,且风较大,利于传粉,夏季温度高,病虫害较少,种子的质量好。

第二站:骆驼城遗址

(39°20′47.2″N,99°34′9.4″E,海拔:1420m)骆驼城坐落于高台县的骆驼乡的永胜村西边3公里处,坐北朝南,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总共面积29.92万平方米,主要由黄土夯筑而成,每一层大约为0.1—0.15米,墙厚约为6米,现在城池残高为7米。

骆驼城遗址分南北两部分组成。南北两城仅一墙之隔,南城南北长495米、东西宽425米,面积约为23.38万平方米。北城东西长425米、南北宽125米,面积约为6.54万平方米,从整体上看又分外廊、宫城、皇城三层,外城的瓮城、马面、敌台、角墩、城垣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基本完好。统观全城结构严密精巧,气势宏伟雄壮,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古人在军事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的高超水平。遗址周围还有城南墓群、城东墓群和五座窑遗址。骆驼城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好的汉代、北凉及唐代古城址,它为研究当时的城市布局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我们一路过来看见的许多小土堆其实是古墓群,1996年初,骆驼城及周围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历史遗迹保护区,纵观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骆驼城既有军事功能,又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是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朝文物保护区之一。

骆驼城废弃的主要原因:A.来水量得减少,主要是北浪河来水量的减少,加之上中游绿洲的开发,使得来水量更近一步的减少。B.地位重要,政权更迭,在争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毁灭,特别是吐蕃的破坏。

第三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260亩。园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已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

第四站: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带,张掖市北郊,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以及人工湖、坑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系张掖绿洲以及黑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湿地公园河流、湖泊、农田、库塘和沟渠等自然-人工复合湿地景观类型多样,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空间格局丰富、季相变化显著的湿地区域,特别是沙漠戈壁环绕之下绿洲湿地和生物景观的独特型式。该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育成因独特,特别是由潜水溢出带所涵养的大面积草甸湿地和内陆盐沼是该湿地公园所具有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和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湿地植被与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有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该湿地生境类型多样、珍稀濒危水禽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宣教价值。但由于所处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和城郊湿地的特征,其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脆弱将承受城市化带来的人类活动的冲击,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性将有利于扭转湿地破坏和退化的趋势。作为城郊型湿地,该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维护黑河流域张掖段以至下游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建设将通过湿地恢复,显著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对于城市污水或中水的净化功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对于张掖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张掖市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地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中游,与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相连,占地6.16万亩,其中天然湿地2.6万亩。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演变是该区域以水资源为纽带,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和塑造的结果,充分反映了该区域悠久的绿洲农耕文明,展现出“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绿洲湿地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7月15日,晴 第一站:东灰山遗址

(38°39′33.2″N,100°44′55.1″E,海拔:1820m)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城北27公里的六坝乡办林场东侧,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5米,内涵丰富。出土陶器有罐、盆、钵、盘、杯;石器有斧、锄、纺轮和石祖,还有炭化麦粒、谷粒以及铜铁器等。1987年夏甘肃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局部发掘,在遗址东北面挖掘了320平方米,共发现249座土室墓,出土文物1003件。东灰山遗址最初发现于1958年,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处对东灰山遗址进行复查,在水渠内两个断层中发现了小麦粒。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赴东灰山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对遗址的墓地部分做了全面揭露,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49座,另在土丘东侧的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在发掘过程中,在水渠断面上采集到若干炭化小麦颗粒。1989年9月,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兴衰研究组前往河西走廊进行古环境变迁、沉积环境与沉积区特征及人类活动状况的考察,在东灰山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一批遗物,在采集的4个土样中筛选到炭化小麦10粒,炭化栗、稷9粒。还发现了驯化最早的小麦,青铜器文化的家族墓群,我国最早的人工驯化、最早的小麦——圆粒小麦和现在的小麦类似。

第二站:民乐扁都口

(38°13′34.4″N,100°56′17.6″E,海拔:2830m)。

民乐扁都口(古代称大斗拔谷)南通青海祁连县城博堡,北达甘肃民乐县炒面庄,位于祁连山脉中段,面积约640平方公里,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要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也是由此从青海进入甘肃和西域。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青之间的重要通道。如今的扁都口已成为甘肃进往青海的主要通道之一,227国道穿谷而过,山口早已忘却了刀光剑影的喧嚣,绿油油的牧草随着山谷中清新的风送来阵阵草香。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数万精兵出陇西,过浩门水(今青海大通河),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驻地千余里,大败浑邪王,河西从此归汉朝版图。东晋时期、僧人法显由靖远经兰州、西宁,穿越扁都口到张掖。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西征土谷浑,六月,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此事,在《隋书•炀帝纪》中有记述。唐朝时,因此地地理位置险要,置“赤水守捉”,设关驻兵扼要隘,保护西域通道。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垂遣歌舒翰为大斗军副使,防守有功,晋升为左卫郎军。清代,在扁都口设察汉俄博营,康熙四年,在俄博营树立界碑:“甘州府俄博营”。同治十三年,又依山筑城,后毁。在冷兵器时代,山河之险,关隘之固,就是天然屏障,扁都口在地理上的显要,从这些史志的记述中可见一斑。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部也是从青海进入扁都口,一夜疾驰,似天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现在炒面庄的国民党守军面前,一举解放了民乐而挺进张掖。

第三站:大马营盆地(38°12′14.7″N,100°56′59″E,海拔:2960m)

大马营盆地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东接永昌、肃南,西望民乐,南屏祁连,北依焉支,与甘肃、青海两省6县毗邻。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约70公里,面积约为2192平方公里。属祁连山前山地带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420—4933米。盆地地势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有大片的油菜花。时值7月,蓝蓝的天空下,油菜花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蝴蝶翩跹,蜜蜂飞舞,远处是白雪皑皑祁连山,坡麓则披上了一片葱翠的草场和森林,天之蓝、地之黄、山之白、坡之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好一个彩色印象画。

大马营草原北面是焉支山。焉支山又名大黄山、燕支山、胭脂山,曾为匈奴所据。汉攻取河西后,匈奴人悲恨不已,曾作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女无颜色”。隋炀帝曾在焉支山下会见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史称“万国会议”,末发一兵一卒,即收到安边拓地之功。大马营草场南侧即为祁连山,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隘口——扁都口。

植被分布:高山灌丛草地,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马营盆地为高寒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358.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0.2摄氏度,无霜期59—143天,蒸发量1701毫米,作物单一,多为喜阴作物,如啤酒大麦、油菜,有大面积草场,适宜养马,驯马。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剽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

7月16日,晴

第一站:肃南冰沟丹霞景区

(38°59′42.9″N,99°53′49.8″E,高程:1990m)。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地处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张掖市以南52公里处,平均海拔2000—3800米,南北宽约5―10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总面积约350余平方公里。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具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全国一流。丹霞地貌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干旱区丹霞地貌对岩性的要求在坚硬程度及层厚上均有降低,加上风蚀作用强烈,蒸发量大,植被覆盖低,陡崖面上变化多姿多彩,发育有许多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态,如泥乳状、窗棂状、廊柱状、叠板状、陡崖状、蜂窝状、宫殿式、劣地式等多种形式奇特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还是祁连冰川、雪山、林海、草原和黑河绿洲、湿地、荒漠、戈壁和裕固风情、石窟艺术、丝路文化及西路军壮举等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中组合最好的丹霞地貌综合旅游区之一,是甘肃省“丝绸之路,丹霞画廊”旅游主题形象塑造的主要元素。中国最权威的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在2005年的选美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究其成因是复杂的,首先,它决定于白垩系这种特殊的红色建造的碎屑岩地层这个物质基础,主要为红色砂砾岩,垂直节理发育,粉砂岩固结成岩,水平面层层叠加;其次,构造运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共同作用,促使了这种特殊地质遗迹的形成。经历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造就了今日的丹霞地貌。“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的简要情况,这七处丹霞地貌分别为: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

第二站:张掖彩色丘陵

(38°57′58.4″N,100°1′58″E,高程:1790m)

张掖市临泽县彩色丘陵,分布面积40平方公里,距今6000万年—14千万年形成(侏罗纪—第三纪形成),为标准的湖相沉积,在侏罗纪—第三纪被湖水占据,沉积物颗粒细,层理明显,清楚,沉积厚度1724米。主要有泥岩、页岩及粉砂岩,每层岩层都表现出不同颜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灰白色、浅红色、褐红色),气候干燥,气温过高时,颜色发红;气候潮湿,气温低时,颜色发青,发绿。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五彩滩和五彩城。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抬升时,将原来的湖底抬起,形成祁连山浅山地带,经风化剥蚀,流水冲刷,沉积岩出露地表,加之一系列的挤压运动,形成单面山(单斜山),猪背岭。岩石胶结程度不好,易风化,风化壳松软,雨水易下渗,易蒸发,将溶解物带到地表,使表层坚硬下层软,形成彩色丘陵(类丹霞地貌)。

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层理分明,垂直节理发育明显等,形成的岩层较坚硬,故而呈现出悬崖峭壁,而彩色丘陵形成于一个个小山包,固结不是很好,易分化,剥蚀,从岩性看也不一样。易混淆的原因:具有相似性,由红色岩石层发育而来,呈褐红色,而彩色丘陵呈五彩斑斓,都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如雨水,风力等,流水的冲刷明显,风力作用明显。

此处,植被很少,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不能生长植物,土壤形成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达到生长植被的这一阶段。

第三站:莺落峡

(38°48′8.8″N,100°10′23″E,海拔:1700m)莺落峡以上为黑河上游,分布有高山、峡谷及荒滩,平均海拔3000m以上,黑河源头主峰海拔5547m。莺落峡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为184.5mm,历年平均径流量15.6亿立方米。洪水多出现在7~9月,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310m3/s,发生在1996年8月22日。莺落峡水文站是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10009平方千米,设立于1943年,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山谷中有一高一低两条清凌凌的河水在流淌,低一些的是黑河干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而清澈,高一些的则是水电站的引水渠,水流湍急。

我们所在位置的对面是黑河口断层,是一条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逆断层。黑河沿岸的一个天然剖面上见断层面向南西陡倾,奥陶系向北东逆冲于晚更新世河流砾石层之上,垂直断距17m。断层活动在黑河阶地上形成了一个断层陡坎。上盘为黑色板岩,中间部分被剥蚀,上面为Q3砾石层,约为2米,第四纪的黄土层,1~2米;下盘下面为橙红色的粉砂黏土层,上面为砾石层,约17米,再上面为粉砂黄土层,约2米。

黑河上盘阶地明显,主要可分为6级:一级阶地,拔高约10米;二级阶地,拔高约26米;,三级阶地,拔高约41米,宽约500米;四级阶地,拔高约为46米;五级阶地,拔高约75米;六级阶地,拔高约为113米。且都为基座阶地。

7月17日

综合野外实习圆满结束,约早上10点左右安全抵达学校。

(三)小结

在这六天时间里,我们几乎踏遍了整个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黑河流域的中游地区。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河流自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7亿立方米。本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大致介于 98°—101°30′E,38°—42°N之间,为甘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区,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公里,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公里,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公里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黑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大体可分为三种基本单元:祁连山地槽褶皱带、阿拉善台隆和北山断块带及河西走廊拗陷盆地。流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南部祁连山区,气候冷凉,是农业向牧业过渡地带。中部走廊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8 ~ 7.6℃,日照时间长达3000 ~ 4000小时,是发展农业理想的地区。下游额济纳平原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虽然今年的河西地区降雨较多,太阳没往年毒辣,但紫外线依然强烈,山路陡峭崎岖,条件艰苦,每天的实习下来,同学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实习过程中又苦又累,但充满温馨与感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大家在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爬祁连山、去大马营盆地的途中,最能体现同学们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实习路上不仅留下了我们的汗水,还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与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在这短短的六天综合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荒漠中顽强的生命,严寒下盛开的小花,让人惊叹、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相互间的感情,培养了我们野外的生存与辨别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新奇、神秘与美丽生成了惊叹、敬畏与热爱之情。

上一篇:洗车店开业宣传广告语下一篇:写作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