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平安**”调研报告
一、打造“平安**”的客观必要
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特殊人群、公复场所、特种行业管理,完善长效机制,确保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市稳定工作总体形势比较好。但目前我市与其他县市一样,也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国内“四个多样化”趋势的发展,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化之中,社会稳定工作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之下,打造“平安**”活动的开展,对于适应形势,顺应民意,创新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打造“平安**”是形势所趋。
当前无论是全国还是我市,政治稳定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不法组织,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其手段越来越具体化,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领域越来越广泛化。特别是危害社会的有害气功组织的不法活动在我市比较猖獗。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活动区域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导致刑事案件高发,特别是盗窃、抢夺、抢劫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性案件居高不下,团伙犯罪、流窜作案日趋增多。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信息,今年1—7月,全市发生的刑事案件中,侵财性案件超过90%。三是我市是一个市场发育早、个私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强市,外来人员流动性强,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但其中也混杂了不少品德低下、游手好闲之徒,甚至有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也隐匿其中。今年来,作案人员中,外来人员占75%,外来人员作案已成为影响我市刑事案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四是在“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增多,就业方式多样,许多人由过去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自然人”变成了“利益人”,社会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盲区、盲层、盲点、盲人”,治安隐患增多,综合治理工作的难度加大。特别是由于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加之受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盲目崇拜、贪图享乐、追求刺激等不良风气,对一些自身意志薄弱、家庭教育不健全的青少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今年1-7月份,我市14至25周岁青少年违法犯罪,约占作案总数的63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任务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以上这些都说明,社会稳定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打造“平安**”是民意所盼。
打造“平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在和平时期,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裕和平安。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能调动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七月份,政法委在全市所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开展了一次安全感调查,在如何评价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一栏中,认为“时宽时严”的占68%,比去年增加了21%;认为“宽严适当”的占12%,与去年同比减少22.6%;而有20%的人认为还过宽,比去年上升1.6%。说明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的期望值在提高。但目前我市的社会治安状况还不够理想,表现在:
1、各类案件居高不下:一是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和治安案件受理数高于**平均数。今年1-7月份,刑事案件共立案1801起,每万人立案数为24.9起,与**市的平均22.7起相比是比较高的。治安案件共受理2289起,每万人口治安案件受理数为31.7起,这个数字在**市各县市区中也是比较高的。二是毒品案件与去年同期比增长快。全市1-7月份共发案8起,而去年同期只有3起。三是八类案件多。1-7月份共发生111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6.16%,其中杀人案件5起,故意伤害案件35起(1起为故意伤害致死),放火案件4起,强奸案件7起,抢劫案件60起,也高于去年同期发生数,而且恶性程度大,社会危害严重。
2、矛盾纠纷频发不断。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旧城改造、环境污染等引发的各种民间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矛盾涉及的范围更具广泛性,触及的层次更具深刻性,牵涉的对象更具群体性,呈现的状态更具复杂性,显现的方式更具尖锐性。今年上半年,市、镇(乡、街道)两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363件(次),同比上升5.7%,其中来信1578件,来访1785件5705人次。而且今年全市的集体上访有所上升,上半年共发生集体上访171件2520人次,越级到**的集体上访3件68人次,去省的集体上访2件21人次。全市上半年调处的民间纠纷也达到616件。从矛盾纠纷的内容来看,利益主导性突出,处理的难度都比较大,一些矛盾稍有不慎,就极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会削弱,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就会降低。通过打造“平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是民心所向、民愿所盼、民意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打造“平安**”是创新所需。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一个地区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稳定具有阶段性、区域性,不稳定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对于我市来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不断涌现。而且,今年,浙江省建立了综治评估体系,将对各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排名。对照省综治评估体系,我市在这方面的差距比较大,特别是与市里提出的综治工作要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综合治理的合力还不够强,意识还不够浓,基层基础还不够扎实,只有通过开展打造“平安**”活动,积极创新维护稳定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化解各类矛盾,从而为实现**的长治久安创造条件。“平安**”作为一个“大稳定”的概念,在扎实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社区)、平安大道、安全文明校园等基层系列安全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以全市为单位来开展安全创建活动,是稳定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稳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的积极的探索,通过进一步整合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市一级的优势,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整治治安问题多发的地区,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把“严打、严管、严防、严治”紧密结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这无疑是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新时期的有益创举。
二、打造“平安**”的目标定位
通过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针对我市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但区域不大、人口不多的县级市来讲,“平安”的内涵主要是政治层面的安全、治安层面的安全和生产层面的安全三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打造“平安**”是与建设小康社会相一致的,因为打造“平安**”是我市实现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价值追求。
为此,我们建议把打造“平安**”活动的时间初定为三年,其目标定位为: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一个化解”、“两个控制”、“三个落实”和“四个不发生”,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平安**”目标。具体来说,一个化解,即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推广“枫桥经验”,落实“四前”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调处率、调处成功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乡(街道),矛盾不上交”,防止因调处不及时而激化为民转刑案件。两个控制,即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抢劫、抢夺、扒窃、入室偷盗、盗窃机动车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明显下降;各类刑事案件的发案率逐年下降,刑事破案率逐年上升;“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一般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交通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控指标内,并做到稳中有降,不发生一次死亡5人(含)以上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杜绝群死群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超300万元(含)的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控制重大火灾事故,减少一般火灾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逐年减少,当年各项安全生产指标不突破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不发生企业职工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三个落实,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得到落实。青少年犯罪人员占全市刑事作案人员的比例控制在45%以内。归正人员安置率和帮教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流动人口办证、管理、教育、服务、维权体系建立,犯罪同比率下降,暂住人口登记发证率不低于95%。四个不发生,即不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恶性暴力刑事案件和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不发生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灾害事故;不发生“法轮功”顽固分子进京滋事事件。从而使全市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环境优良,企业平安经营。
三、打造“平安**”的推进措施
小康社会首先应该是平安社会。打造“平安**”,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真正把这项任务完成好,我们认为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重在预防的原则,在领导保障、长效机制、基层基础、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下功夫、化力气,从根本上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坚持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大力提高打造“平安**”的整体合力。打造“平安**”活动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首要的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创造条件。首先,市、镇乡(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打造“平安**”活动的领导。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履行“富裕一方、平安一方”的职责,将打造“平安**”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为民办事的实事工程和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要加强对基层打造“平安**”活动的调查研究,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实在在地加以解决;要尊重并鼓励基层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营造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氛围,形成激励成功、支持探索的竞争机制;要加强对打造“平安**”的理性思考,对创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市、镇乡(街道)政府(办事处)要认真落实打造“平安**”活动的工作经费,积极解决警力不足、政法经费紧张这一困扰活动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活动充满活力,健康发展。其次,要落实综治及其成员单位的责任,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综治工作的职责分工和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要推行综治成员单位年终述职制度,通过述职,把当开展综治工作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加以总结,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为维护全社会的整体稳定出力。第三,要提高人民群众对打造“平安**”活动的参与度。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群众参与的程度决定打造“平安**”活动的力度、深度、广度和进度。为此,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依靠民众,鼓励广大群众自觉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群众参与打造“平安**”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强化群众参与意识,广泛宣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使“平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人人思平安、人人创平安、人人为“平安**”献计出力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打、防、控”相结合,建立健全打造“平安**”的长效机制。要善于以跳出**、跳出政法的思维来审视目前我市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水平,把握优势,找准弱点,切实提高驾驭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一要以服务发展为目标,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做到打得准、打得狠,为全面实施“平安**”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打造“平安**”,必须抓住“打击”这个首要环节,进一步完善打击机制,形成定期摸排—专题研究—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的扫黑除恶新机制。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严打”方针落实到日常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等执法环节中,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社会治安信息,进行科学研判,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通过发挥快速反应机制、警署体制综合效能等优势,综合运用刑事技术、情报信息、阵地控制等多种手段,开展“破案追逃”、“破案会战”、“两反一禁”等专项斗争,对重大案件进行全力攻坚,对现行恶性案件做到快侦快破,采取小区域、快节奏、短周期的方法,以梧桐、濮院、乌镇、崇福等地区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整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措施,从制度上、管理上堵塞漏洞,从而跳出整治—复发—再整治—再复发的恶性循环。要始终把那些危害大、影响广的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作为主攻目标来抓,对多发的拦路抢夺、入室抢劫、马路诈骗、盗窃机动车等侵财性案件,以及杀人、强奸、投毒、放火等恶性案件,更要作为打击的重点,坚决予以打击,力争使这些案件的破案率明显提高、发案数明显下降,使一切危害我市稳定大局的犯罪分子依法受到严惩,使群众依法得到保护。二要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着力构建专群联动、动静结合,点线面相衔接、人技物相配套,各项防范措施相配合、各种防范力量相策应的高效防控新格局。当前,首先是要建立和健全“三级防范网络”,加强人防。第一级防范,以市公安局巡警、治安、交警等公安职能部门为主,负责市内主干道巡逻控制和治安防范工作;第二级防范,以各镇乡、街道政府、办事处和公安警察署、派出所为主,组织联防力量在辖区小街小巷开展巡逻控制;第三级防范,以内保单位、社区和各行政村为主,组织保安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和群众开展单位内部、楼群院落和乡村的值班巡逻。在城市社区,要构建与社区管理相配套的综治、警务室,全面落实“一区一警”工作制度,完善社区警务模式。在农村,要重点抓好以专职、义务巡逻队为主体的多层次治安联防机制建设,努力形成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的治安大巡防格局。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健全内部治保机构,充实治保力量,落实防范责任,同时要积极参与所在地和周边地区的共建联防,共同构筑社会面的治安防线。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保安服务业,在出租车司机、特种行业和重要场所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中广泛建立信息员,不断推进社会治安工作的社会化,夯实防范工作的社会基础。其次要着力推进科技防范,加强物防技防。要以内部单位为点,以沿街店面为线,以居民小区为片,以城乡结合部为环,推进物防技防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区及中心镇的反暴卡点、治安检查站、出租车出城登记服务站、岗亭、摩托车巡逻等的综合防控功能,力争将更多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在本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安装CK报警装置,在重点街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电子监控工程,对新建的居民小区和住宅项目中,要把技防物防建设列入规划,推广红外线报警装置。在进一步完善梧桐街道、濮院镇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可在崇福皮毛市场、乌镇景区等实施技防监控工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镇区,切实加强技防物防建设。进一步推动基层派出所改革,使派出所成为融刑事破案、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交通管理、消防管理、服务群众为一体的多功能战斗实体,从整体上提高基层派出所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强化基层安全与推进全市平安相结合,努力夯实打造“平安**”的基层基础。重点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重点人群教育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基层系列安全创建等四项工作。一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村(居、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和治保会、调委会建设,配齐人员,落实待遇,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加强镇乡(街道)综治委(办)、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的教育管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确保打造“平安**”活动在基层有人干、有条件做,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二要严格重点人群教育管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融教育、管理、服务、维权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机制,实施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人性化执法的新举措,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保护机制,帮助提供就业、居住、教育、法律、培训等服务。把外来人员的劳动就业纳入就业介绍和指导的范畴;在全市积极创造条件,建造“民工之家”,推广全方位服务、全方位管理的模式,解决外来人员的居住问题,尽可能地实行集中居住、集中服务、集中管理;协调有关学校积极吸纳附近打工的外来人员的子女,并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外来人员子弟学校,切实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打击各种侵犯外来人员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规范劳务市场,对恶意逃废外来务工人员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等违法违规现象,依法坚决查处,真正体现同工同酬;组织好技能培训,进行必要的安全常识、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等。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方面,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公安、劳动、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对“法轮功”练习者,要落实专门人员,采取各种措施,控制重点对象,做好转化工作,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三要着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预警排查、报告、督办、处置等各项工作制度,推进排查调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密切关注和分析群体性上访事件多发行业、单位群体的动态变化趋势,坚决防范和制止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串联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依法处理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实施违法犯罪的活动。对重大的矛盾纠纷要实行挂牌督办,把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单位和负责人。对群体性事件,事发所在地党政领导要全权负责,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快速反应,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讲究方法策略,做好疏导化解,尽快平息事态,防止矛盾激化。四要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安全创建活动。坚持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平安乡镇(街道)”、“无毒社区”、“治安安全单位”、“平安社区”、“平安村(居)”、“交通安全村” “平安大道”和 “安全文明校园”共八个大项的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打造“平安**”活动。
狠抓事故防控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把事故防控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齐抓共管, 协同配合。
发挥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指挥部作用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成立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指挥部, 加大合用场所人员分离的督查力度, 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2011年以来,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开展了5次督查, 发出6期督查通报, 组织全体市级班子督查安全生产活动2次, 有力推动社会各界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
充分发挥安委办指导协调职能, 组织分析安全生产形势, 加强与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召集有关部门作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至少每月发出一次预警, 每季发布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加大对事故易发、多发领域的函告跟踪力度。2011年,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已发出12份函告件, 件件得到落实, 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引导、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性, 比如电工协会、烟具协会、表面工程协会, 都发挥了很好作用, 起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电工协会数年来一直参与全市的用电安全改造, 并提供规范的用电服务。表面工程协会在电镀行业内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 投入巨资, 建成4家行业安全示范企业, 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烟具协会配备器材, 建立了相对正规的群众性消防组织, 确保一方平安。
狠抓隐患治理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抓好三大高危行业日常监管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通过自查、互查、聘请专家检查等手段, 加大了对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 并定期、不定期召开现场会、通报警示会, 督促各行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11年以来, 坚持每月对矿山检查2次以上, 共检查全市矿山企业26次, 发出整改指令书3份;检查生产经营仓储使用单位及加油站共2 779家次, 查出隐患2 692条, 投入整改资金180万元, 完成整改2 208条, 停产停业2家;签订烟花爆竹安全承诺书1 116份, 开展专项检查12次, 检查烟花爆竹零售点542家, 发出整改通知书82份, 责令整改30家。危化品、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继续保持零死亡。
抓好“四加一”整治
义乌市各类火灾隐患仍然较为突出。据统计, 目前义乌市共有工业企业2.6万家, 经营单位15万家, 还有数千家作坊式小工业, 出租房屋24万处, 老旧房屋10万多间, 安全生产特别是消防工作压力很大。为此, 自2008年以来, 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 推进用电安全整治为重要内容的“四加一”集中整治 (即合用场所人员分离、用电安全整治、合用场所技术改造、影响消防违章建筑拆除及出租房屋整治) 。近年来, 在连续抓好漏保安装、低保户和老街线路改造等系列老旧电器设施改造的基础上,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对全市1万4 026家中小企业的用电线路进行了全面改造。2011年, 又着手开展了木结构房屋老旧电器线路改造工作。截至5月底, 已完成改造1万5 713间, 预计年内将突破完成改造5万间的计划。通过实施“四加一”整治, 义乌市火灾和触电2类事故明显减少, 2010年全市因电气引发火灾事故同比下降58.6%, 工业企业触电死亡事故同比下降66%, 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抓好分行业整治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定期与消防大队等单位分析安全形势, 研判事故成因, 分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粉尘行业、烘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配电室等专项治理后, 相关行业企业未再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2011年,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又相继开展了“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防止“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检查机械制造企业17家, 下发整改指令书6份, 督促企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加强职工培训教育, 切实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同时, 还重点抽查了8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 进一步巩固危险物品使用单位专项整治成果, 确保义乌市危险物品行业的生产安全。
开展中小企业分级监管工作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草拟了《义乌市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评估标准》, 对照分级监管13条标准分为B、C、D三级, 针对不同级别采取不同频率监管措施,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提升本质安全。目前已对5个村130余家企业开展试点, 对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指导和帮扶, 通过现场评估, 给企业定级, 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监管, 现已率先在赤岸镇企业全面铺开, 下半年在义乌市全面推进。
狠抓宣传教育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营造安全氛围,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宣传注重全覆盖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以第1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 消防技能大比武、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等3项活动。印发各类安全生产宣传单、折页、知识手册4 000份, 制作安全生产动漫2期,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2011年上半年, 举行新闻发布会1次, 通报安全生产形势, 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隐患治理要求、事故特点和季节变化, 在电视台滚动播出温馨提示10余期。宣传安全常识, 要求做到每天都有安全生产内容见报、见屏幕, 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开展百场安全电影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 公益片播放、宣传车进市场、应急演练、摄影比赛等活动, 提高市民及外来人员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此外, 还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会同义乌市总工会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协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群众性消防演练, 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延伸到社会各界。
安全培训注重多层次
2010年,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在各镇街和较大规模企业设立了46家安全培训学校, 并在安监员中培养了一支师资队伍,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2011年年初,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制定了义乌市各类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并下发了《关于印发义乌市2011年安全培训要点的通知》, 把培训任务分解到镇街和相关部门, 义乌市共计划培训各类人员25万余人。上半年共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1 333人, 安全管理人员178人, 特种作业人员958人, 村巡查员298人, 企业一般从业人员12万3 725人。同时做好安全培训考核工作, 上半年共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考核20场, 参加考核1 330人, 发合格证1 290本;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考核2场, 参加考核178人, 发合格证173人;组织村巡查员考核3场, 参加考核298人, 发村巡查员证270本。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对全市433名安监员进行培训考核, 对不合格人员函告镇街予以辞退。
义乌市鲜明的区域经济特征和独特的产业结构, 以及粗放的管理水平, 决定了义乌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压力, 义乌市安全监管局将继续以深入开展“平安义乌”创建活动为载体, 全面落实安全监管各项措施, 确保义乌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一、课上讲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强度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向学生传授交通、用电、防火、防震、防雷电、防倒塌、防踩踏、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掌握逃生的基本常识和准则,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事故现场,能第一时间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学校、家庭财产安全的能力,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任何课程资源都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载体,教师要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渗透,随时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等有关方面的逃生演练,并通过班级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二、课间促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宽度
学生的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它能使学生缓解课堂压力、放松心情,以便更好地应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但课间活动又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也是我们广大班主任教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奔跑中脚扭了、从滑梯上滑落摔伤了、与同学发生矛盾弄伤了、房上的落物滚落砸伤了等诸多安全事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我们如何在课间活动中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首先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其次能指导学生多开展一些文明的、輕缓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如跳皮筋、抛小球、踢毽子等。应尽量避免带有剧烈运动性质跑、跳活动。为了方便管理,我们也可在课间将学生按年龄及身体特点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都由组长负责,领导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分组开展课间活动,时刻关注组内成员的活动状况,尽量避免课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课后倡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广度
班主任教师,除对学生负有在校安全教育的职责外,对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工作辐射到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家的活动状况进行适时掌握,可利用家访、书信、电话等通讯设备对学生进行定期了解,根据反馈的具体情况、具体事件、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以达到安全辅导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成立校外安全宣传小组,把校内学到的安全知识在自己的村屯进行定期的宣传、讲演活动,发挥安全联运机制,让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成就感,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投入到安全学习当中。在宣传活动的同时,学生可以在校外收集一些安全事故方面的素材,通过班级板报、宣传栏进行定期的刊载,宣传。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评论、演说。以鲜活的事例,提高学生的主体防范意识,为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安全无小事,小事促安全。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防范处着手,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明处,为创建平安班级、打造平安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月20日上午,我们聆听了赵德安教授的讲座《打造平安校园》,这堂讲座,赵教授列举了大量实例,从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到创建平安校园的具体措施上,深入浅出,细致严谨地介绍了打造平安校园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听了这场报告,我们不仅诚惶诚恐,而且受益匪浅。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安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前提,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抓好“三个建设”,营造安全工作机制。
加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要形成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主要抓,有关科室主任及安全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横面。“三线一面”相互兼顾,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落实岗位职责,形成了安全工作合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方案》,协同各方面力量,统一步骤,突出重点,做好学校各阶段创建工作。
坚持例会制度,了解创建进展,提出整改意见。二是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校产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保安职责”、“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等各方面,涉及课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等各个场所。
三是制定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一日常规》、《住校学生管理条例》等。
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规范我们的管理行为。加强依法治校力度建设。抓好“三个落实”、“三个强化”:即落实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及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民主参与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积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创设平安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促使“三个到位”,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1.教育宣传要到位。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作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学校通过会议布置和升旗、班队会、校内各种橱窗、板报、广播等阵地,加大对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格局。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治安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平安创建活动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2.责任落实到位。学校主要领导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主要抓,具体负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将“平安校园”建设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科室及其主要负责人员。各科室、全体师生根据要求,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量化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到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为了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学校与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平安校园”奋斗目标的实现。
3.监督奖惩到位。学校必须制定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记录。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时改进。结合评优树先、年终考核奖惩,实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坚持“四个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实效。
1、安全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学校把法制安全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为学生上法制安全教育课。重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把法制安全教育融合在生活指导课中,让安全常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学校把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接受安全教育。特别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的法律安全知识,又提高了安全意识。
3、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一是充分运用学校法制安全宣传橱窗、班级墙报等学校最常规的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二是利用升旗仪式、班会等向学生宣传安全的正面和反面案例,提醒学生要时时“从我做起”。三是请法制副校长在全校学生中举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讲座,请交警队的同志到校举行交通安全讲座,四是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片,让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教育,点点滴滴受熏陶。
4、安全教育与家庭、社会结合。通过开展“三个延伸”,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使学生全方位地受到法制安全教育和熏陶。一是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体验教育和社会实践。二是向家庭延伸,让学生与父母一起学习,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三是向社会延伸,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法制安全教育。通过聘请东安派出所副所长王罗定担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制定法制安全教育计划和完善管理制度,为学校上法制安全课,指导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欢迎步入吴铺镇中心小学,吴铺镇中心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470名学生,27名教师。一直以来,我们吴铺镇中心小学都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坚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方针,不断强化师生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有效地避免了各种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工作做到“三个结合”
1、安全工作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我校从规范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入手,展开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强化周”,各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吴铺镇中心小学学生安全守则》,班主任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形式和举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操场签名,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2、安全工作与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
我校除了上好安全教育课,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以外。还要求每堂常规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课学生及时联系家长,追问情况。对课堂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和突发事件进行报告或处理,凡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教师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值班校委会领导每天早自习、午休和课外活动三个时间段清点各班学生到校情况,对于没到校的学生,及时督促班主任联系家长,问清原因;学校还严肃学生请假制度,杜绝学生逃学现象。同时每天放学前,上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
3、安全工作与排查整改相结合
我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各班班主任在分管的组织下每月对分管范围内的设施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位教职工随时发现安全方面的隐患或问题,随时呈报。我校在校园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带安装了摄像头,对校内学生活动实施监控,并定期对监控内容回放,找出存在的安全的隐患。另外,我们通过网络等时刻了解其它地方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我校内情,及时排查整改,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二、强化安全工作要求
要想安全工作永不降温,并一如既往地取得理想的效果,学校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1、严格工作要求。
首先是严密制度。以制度建设为载体,通过建章立制,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每年都能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制度、安全有关预案、消防制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等。为切实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明确责任与要求,学校还对大型集体活动、场地器材、实验室管理、门卫、交通等方面安全工作提出明确的规定。做到依章办事、定期检查、违章必究。其次是严密组织机构。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行政一把手亲自担任,负总责,具体抓;政教主任担任副组长,负专责,专门抓;学校其它校委会、班主任为成员,加强协调,注重合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安全工作网络体系,达到了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管理目标,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是,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明确校长对学校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政教主任对学校安全工作负主管责任;其他中层干部,按照值日安排,对值日当天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值日老师对当天值日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班主任对本班级的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任课教师对所任教(辅导)的课堂内或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学校还配合交警部门对校门口的车辆进行综合治理;配合派出所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报告,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2、抓实工作。
我们历来总是要求每一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安排了工作就必须做,做了就必须有效。
(1)落实好门卫管理工作。我校加强门卫的管理工作,严格来客登记制度,造访校内师生的外来人员,必须要电话告知,校内师生应允后,外来人员方可入校。学生在校期间家长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校园,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未通知家长来接的不准离校。
(2)落实好每天安排好值勤工作。学生在我校每一天,有一名校委会领导和三名教师挂值日牌,外加三名学生干部戴袖章值日,在课间学生活动的不同场所值班,负责监督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节假日、寒暑假都安排领导班子值班。
(3)落实好消防工作,教学楼安排好了消防通道,各专用教室、学校过道和教师办公室都配置了灭火器,学校的消防栓和灭火器数量基本达到要求。严禁学生在学校使用明火。
(4)落实好安全预防演练,特别是逃生演练。每学期都要进行实际演练多次。每个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确要求与路线,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演练取得成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救护能力。
(5)落实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除了严格控制食品准入制度,坚持食品留样等制度以外,我校实行营养配餐,每天使学生每餐都能正常吃上营养饭菜。
3、持之以恒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每学期定一个安全教育主题,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周活动,出一期安全教育橱窗,安排多次安全方面的国旗下讲话,举办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要求各班级每学期要出一期安全教育专刊黑板报、手抄报,召开一次安全安全防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晨会。同时要求班主任在安全工作上必须持之以恒。一是安全问题要天天讲、时时讲。二是只要是关系到安全的问题,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亲自到班级了解,并及时解决。三是班主任时刻关注班级安全动向,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
三、目前的安全工作抓好“两个重点”
1、交通安全
第一、普及交通安全知识,除班主任利用班队会讲之外,我校每学期都请派出所到校讲座,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第二、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引导学生上学放学合理疏散。学校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要求值日领导、教师疏导学生出校门。
第三、是实行路队长制度。每天上放学,每个村的一名学生干部负责监督本村学生遵守交通秩序,对违反交通规定的学生及时制止,并在第二天上报学校专管教师,由专管教师对违反交通规定的学生进行教育。
2、防溺水
本学期,除了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关于“防溺水”的“八个一”的要求以外,我校还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学校组织人力到各个湾,摸清各个湾的深水池塘,上报学区,由学区统一制安全警示牌,在池塘的显要位置安插警示牌,这项工作业已完成。
第二,学校指派每个村的一名学生干部负责监督本村学生在池塘边的活动次数和活动情况,对戏水的学生及时制止,并在第二天上报学校专管教师,由专管教师对该学生进行教育,必要的还要联系家长。
第三,学校成立防溺水巡逻队,每周对各村深水池塘巡逻一次,暑期,我们的巡查次数还会增加。
第四,家校联系,共筑安全屏障。近期我校已组织教师到学生家中走访两次,学校要求教师家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溺水安全的防护。本学期末,我校还要借送成绩单的契机,再次走访,强化家长暑期对孩子的安全监护工作。
学校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涉及的面广,人数多,而工作的人力又有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敢说这项工作做好了,因为稍有差错,就会酿成恶果。安全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团结在教育学区周围,继续把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落实,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
吴铺镇中心小学 杨治国
——乌苏市教育局平安单位汇报今年以来,乌苏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平安乌苏”的号召,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平安稳定为根本,在中小学和全系统职工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强化安全管理,认真处理各类信访案件,积极排查调处校园矛盾纠纷,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全系统平安稳定和谐。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现有中小学44所,在校学生3.4万余名,中小学安全工作点多面散,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责任大,做好中小学安全稳定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教育局一班人始终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放在局务工作的首要位臵。局长付吉春同志亲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经常研究创建工作的具体问题,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教育局结合我市中小学安全工作实际,制定了《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平安校园评估标准》。明确了平安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这些措 1
施有力促进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安全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督查,创设平安和谐的教育环境。大量的事例说明,师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常识贫乏是隐患中的头等隐患,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务必树立“教书育人、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教育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三月份,我们结合“平安乌苏”、“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月,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了学习《安全生产法》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等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做到了安全标语进校园、安全教育进课堂、安全知识进头脑。据统计,在活动月中,全市共办安全知识板报专栏356面,举办安全知识竞赛80多场次,请法制副校长作安全知识讲座48场次,很多学校还开展了安全防事故救护演练、安全知识文艺演出活动。余份。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丰富了安全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增强了法制意识,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遏制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我们主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规范管理。坚持把门卫、值班、食堂、宿舍、危险化学用品、学生上学、放学、高考、中考、校外集体活动等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制度管理。二是教育局与各中小学、学校与班主任、学生监护人等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对校外住宿生,学校都与房东签定了责任书,逐级分类落实了安全责任。三是各校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分解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职责,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四是各教育单位和各中小学都制定了安全预案:如预防融雪性灾害预案、高考、中考预案、集体活动预案、公共突发事发件安全预案等。五是开展安全拉网式排查。今年我们组织4个督查组深入全市44所学校开展了四次拉网式排查,并要求各中小学经常自查,边检查边整改。教育局还建立了安全隐患库,把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统一归类存档,制定整改规划和预防措施,方便督查落实。
为了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我局今年还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安全的督查力度进一步加强。针对一些重大隐患进行专门督查,配合市相关部门检查,发放了10余份整改通知书,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基本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受到了市教育局安全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增添学校安全设施。加大硬件安全设施投入,通过政府采购共投入114万元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技防水平。
四、切实做好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信访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在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中,教育局高度重视抓好信访工作和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按照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要求,在充分分析新一年信访工作的形势,寻找校园工作的弱点的前提下,制定了2010年信访工作计划,把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措施下发到基层各校。同时,根据局班子和部分学校校长调整的实际,及时调整了信访领导小组成员和全市各校信访工作人员,保证了信访工作网络建设的完整。在工作中,按照预防工作走在排查前,排查工作走在调处前的原则,积极做好校园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工作。通过各校和教育局深入细致的了解排查,全市共计排查出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2件。一般性的1件,及时进行了调处。二是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工作,凡是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我们都是热情接待、详细询问,认真登记,耐心解释,其中需要领导决策的及时送领导审阅办理,尽最大努力尽快给予答复和解决。同时,我们今年还特别加强了领导班子信访接待日制度,零距离接触来访群众,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的地方,我们坚持到现场了解情况,到现场解决问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扎实做好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和信访案件办理程序有关规定,在校园纠纷排查和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属乡镇党委管理的,我们及时联系协调督促办理落实到位。属教育党委和教育局直接管理的,领导亲自详细核实,坚决依规依纪解决处理到位。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要求,教育局纪委共调查处理信访案件8件,其中4件澄清,2件批评教育,1件已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离退休教师住房困难),1件已向地区报告(代课教师上访);同时,积极配合市纪检委查办有关纪检监察案件,并及时报送信访报表,对受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全市各中小学、局机关各科室及时答复政府网站信访留言140余条,在信访工作中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群众满意率100%。
五、加强局机关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争创“平安单位”活动。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学习,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创建“平安单位”是贯彻落实创建“平安乌苏”的具体行动,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为此,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对一些重要部位安装了防盗门和防护网,现正在筹备安装视屏监控系统。二是抓安全
值班,教育局制定了争创平安单位值班制度,由领导带班局职工轮流值班和巡查。三是及时处理各类询查信访,为群众为师生排忧解难。对群众咨询的问题,值班人都耐心细致地进行回答。总之,今年以来,我局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和谐、团结、健康向上的机关风貌业已形成。我局平安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
虽然我们在创建“平安校园”和“平安单位”工作中做出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个别学校的安全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学校的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为创建“平安乌苏”,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乌苏市教育局
本刊讯近日, 四川联通资阳市分公司与资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签订合作协议, 双方就建筑工地视频监控项目进行深入合作。资阳联通利用先进的3G网络技术优势, 助力地方打造平安工地。
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成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和施工建设方最为关切的问题。资阳联通与资阳市住建局就建筑工地视频监控项目合作事宜深入洽谈, 并签订合作协议。该项目依托联通有线宽带与3G网络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通过安装在工地进出大门的摄像头, 对施工现场、围墙、进出大门路面等区域实现24小时监控, 以有效防止建筑工地的违章作业, 确保工地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 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目前, 资阳联通3G视频监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移动执法、平安校园等行业领域,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政府部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管理效能发挥了信息“神眼”作用。 (罗梁黄波)
一、校园安全稳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校是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舞台,是育人的摇篮、知识的圣地。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与此同时,一场场惨痛的校园安全事件也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打造安定的校园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要把校园安全工作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领域。建立课上讲安全、课下促安全、课后倡安全的三维一体安全防御网络,“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事件警钟常鸣”,让学生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校园安全稳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寄托着社会各界的真诚关心和广大家长同志们的殷切希望,也寄托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已任,为学生精心打造最优质的育人环境、倾力创造最安定的校园氛围。我们的各项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之上,教学工作要时刻抓在手上,安全工作要时刻放在心上。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坚决杜絕任何侵害学生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好学生合法权益,提高教育的公信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校园安全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国力的发展、民族的兴亡就会受到制约。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出发,为社会培养优质、高效的建设人才,让我们的学生长大后真正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推动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校园安全稳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与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为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切实提高校园安全稳定意识、加强对园安全工作的排查力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平峰镇中心小学创建平安校园申报材料
多年来,平峰镇中心小学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推动了学校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下面将所做的具体工作作以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峰镇中心小学位于西吉县西南部,在平峰镇街道北山之巅,海拔2100多米,是一所寄宿制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46平方米。在校学生635人,现有教学班15个,专任教师41人,教职工编制配齐,学科配套。音、体、美有专任教师。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任职资格率100%。学校以“文明、守纪、勤学、健美”为校训,以“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教学相长、师生和谐、乐学善思、明礼诚信”为办学理念。对教师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准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发展日新月异。
二、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安全长效机制,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和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学校将校园安全工作实绩与班级和教师的先进评选等挂钩,这样,进一步增强了每一个教师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重视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制定了《平峰镇中心小学教师值日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加强了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确保“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有序发展,三、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为了使学校制定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停留在口头上,学校采取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为落实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每学期我校都对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实施进行检查,排除隐患。
(一)、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课间管理,我校一是严格执行值日制度,值日教师和班主任,对教室、操场、校门口等巡视,指导学生文明活动,为保证教师的值日按时到岗,学校组织专人检查教师值日情况,对值日教师不能准时到岗或擅离职守的,扣除教师安全值日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是严格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使安全工作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凡因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级,教师值日期间所在的岗位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整改措施不及时的相关班主任或责任人,都将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是严格实行门卫制度,上班时间禁止教师和学生随意离开校园,学生有病需外出,必须由班主任签条家长来接;严格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进行认真的登记,学位门卫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同时,学校严禁学生在摊点购买食品,严禁学生将零食带入校内。
四是加强静校制度,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护送学生离校,学校放学排着整齐的路队,由路队护队员领队,在校门口组织学生安全地通过马路,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为保证学生的住宿安全,学校定期对宿舍和各项安全设备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并由值周领导牵头,值周教师和宿舍管理教师每晚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住宿生进行人员清点和病事假进行登记。
(三)、把好食品安全关,让学生吃得放心。学校定期对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卫生防疫及食品安全教育,严把原料采购、渠道关口,坚决根除食品安全隐患。为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学校食堂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制度。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水源污染。不断改善学校的卫生设施与条件,为师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四、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教育,我校强抓阵地建设,为“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氛围。一是加强警校共建活动,我校与平峰镇派出所建立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共建活动,邀请派出所公安干警来校作法制报告。同时认真落实学法普法的基本要求。我们给教师提供法制学习材料,结合教师政治学习,广泛组织学习法律常识。在学习中,做到明确条款,弄清规定,考试过关,掌握精神、自觉执行,从而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橱窗”的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
三是办好学校安全宣传橱窗,利用文字、图片、宣传画等资料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
五是开展“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和黑板报,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班队会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各班召开以“安全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自救自护教育,教育学生如果遇到危险时该如何应对。定期出有关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方面的内容黑板报,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
六是发挥学校现代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预防交通事故、防雷电、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片,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提高了他们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加强以德育人,规范教育管理。
学校切实贯彻“以德育人”“以德治校”的教育思想,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家乡教育和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把德育内化为行动,变成生活的德育。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人为师”“行为世范”作用,学校将教育行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通过落实一系列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严格执行西吉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十不准”,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爱心工程”。努力提高教师法制观念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
由于近年我校加强学校管理,加大安全工作力度,学校没有火灾、交通等事故发生。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得到很好的保障。学校先后被西吉县人民政府评为“合格学校”、“示范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安全文明校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校园安全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有一定基础,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新方法,继续下大气力,全员行动把校园安全工作做得更好,为学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学习环境。
唐坊中学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近日,高青县唐坊中学着力打造平安校园。学校强化安全保护意识,加强保安人员培训,落实保安执勤六佩戴制度,增配警棍,钢叉等防护工具,检修监控,完善保安设备。召开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会议,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该校还要求班主任每周开展安全教育课,并通过液晶显示屏、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安全教育讲座、校园网等形式,进行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伤害、防外来入侵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同时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及时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赵同和)
一、立足“一个核心内涵”,彰显大调解的本质特征。
大调解机制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整体联动。一是在工作格局上发挥好“三大优势”。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新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协调指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三大优势”。二是在组织网络上发挥好“三大作用”。全市构建了市大调解指导委、县调处中心、乡调处中心、村(社区)调处站、十户调解小组和基层调解信息员的大调解工作六级网络。在工作中注重发挥了县级调处中心的龙头作用、乡镇调处中心的骨干作用和村居调委会基础作用。三是在调处职责上搭建好“三大平台”。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将辖区范围内涉及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民事争议、行政争议等纳入调处范畴,做到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遵循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的“三免”原则,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五理”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授予调处中心矛盾纠纷分流指派、调处调度、调处督办、“一票否决”建议和渎职责任追究“五大职权”,为调处中心搭建好服务平台、组织平台、职责平台“三大平台”,做到有责有权,使调处工作更有权威。
二、立足“四大转变”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创优调处机制。
在机制建设上,结合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对调解力量、方式、手段等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和创新性变革,呈现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四大新转变,即:变小调解为大调解、变单一调解为综合调解、变无序调解为规范调解、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在调处机制运作上形成了“五个三”的做法:一是在排查预警上坚持“三早”。即早发现、早议事,早化解。早发现,指基层调解人员经常深入矛盾纠纷多发场所及时了解动态,认真排查筛选线索,做到县(市)区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居)每旬排查一次矛盾纠纷,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敏感时期组织专门排查。早议事,是指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拆迁、承包、分配等与群众重大利益相关事宜,及时宣传解释并征求意见,避免误解,预防矛盾发生。早化解,是指一旦矛盾纠纷发生,立即组织调解人员深入现场,迅速调解。有的调处中心还通过建立调处小分队,实行“坐堂受理”与“巡回调处”相结合,定期深入基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二是在整合力量上强化“三联”。即上下联动、部门联手、信息联网。上下联动,纵向调解,指从调解中心至市、镇、村、组五级调解机构层层调解,相互协调实行联调:部门联手,横向调解,指行政、政法、信访、劳动、民政等部门联手,各司其职综合调解;信息联网,立体调解,指建立大调解信息平台,网络全方位链接,随时了解矛盾动态及调处信息,跟踪指导督查调解个案。三是绩效考核上做到“三列”。大调解建立了科学管用的考核奖惩制度,考核内容上围绕“八个率”硬性指标: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特别是民转刑杀人案件的下降率、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率、法院对调解协议的采信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下降率、同一矛盾纠纷110重复报警下降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在操作层面上,县(市)区党委、政府将大调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占百分考核的10%左右;县乡两级调处中心管理列入机关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考核;调处中心人员工作绩效列入干部实绩档案。四是在保障机制上突出“三强”。在实践中,注重三大机制建设。一强保障。县级调处中心工作所需经费由财政保障。乡镇(街道)调处中心的工作经费,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不少于0.5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村居级调解组织经费由乡镇和村级共同统筹,做到专款专用。二强素质。以加强调解队伍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市、县、乡三级各自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做到对调解员每年普遍轮训一遍。并实行严格的调解员“准入制”,对调解员实行等级评定。三强责任。调处中心受理、调处矛盾纠纷建立了严格的责任查究制度,对因调处中心调处不及时、不得力以及违法调处,导致发生重大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等,实行责任倒查,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单位和部门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五是在配套体系上落实“三制”。其一,领导带班制。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到调处中心轮值接待群众的领导值班制度,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包案到底,使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其二,听证对话制。依托大调解这一新平台,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就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听证对话,解疑释惑。其三,社会联动制。将社会矛盾的调处服务与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参与、公证确认、法律援助、法制教育等配套,形成以调处中心为主阵地,对外延伸辐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多管齐下的大调解格局。
三、立足“三大对接”机制,实现社会资源与司法专业资源的有机结合。
伴随大调解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市有关政法综治部门在大调解框架下,积极构建“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等对接新机制。一是“公调对接”。实行县调处中心与县公安局、乡镇调处中心与派出所、村居调处站与警务站三个不同层面的对接。主要采取三种模式:即“驻所制”,由各级调处中心选派工作人员或招聘社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驻派出所调处站调处矛盾纠纷。“派驻制”,由派出所选派民警进驻调处中心,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移送制”,即派出所对110接报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在先期处警取证后按程序移送各级调处中心受理调处。近三年来,南通公安机关三级调解机构,跟踪回访各类复杂疑难纠纷2万多起,97%以上矛盾纠纷没有“二次反应”。全市“民转刑”案件连续两年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2.1%和12.3%。实现了公安调处能力与打击能力、防范能力的整体提升。二是“诉调对接”。县(市)区法院在县(市)区和规模较大的乡镇调处中心设立巡回合议庭,依法确认和支持调处中心形成的调解协议的效力,加强对调解业务的指导,大调解组织
在基层法院和法庭设立“调解窗口”,形成双向互动。2003年4月以来,全市达成调解协议后提起诉讼的矛盾纠纷数仅为358件,法院对调解协议的采信率达98%以上。三是“检调对接”。把轻伤害、交通肇事等多发性犯罪案件和部分过失犯罪案件作为调解处理的重点。把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争议和影响不大、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被害人获得赔偿后自愿放弃追究刑事责任等作为调解处理的必要条件,扩大调解结案率。对接机制的建立,实现了社会资源与政法专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新形势下政法综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大对接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托,构成了立体化协调联结的支架,使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实现了由公检法部门各自为战的“小调解”向统筹协调的“无障碍”对接的“大调解”转变。
四、立足“两专调解”建设,实现大调解机制三大新延伸。
【打造“平安**”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平安校园的打造心得10-03
平安城市调研06-11
平安寿险调研报告07-25
平安单位自查报告109-23
乡镇平安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11-07
平安银行业务分析报告09-08
实验中学平安法治校园创建申请报告09-12
农机局平安创建工作报告09-22
黑林小学创建“平安校园”自评报告10-18
打造最美乡村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