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共11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1

【摘 要】学法指导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教师要以学生如何学,去考虑教法。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什么是自主学习?就是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增强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我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要想让学生引起注意,又能维持注意,兴趣是很重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就越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持久。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善于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许多。假如你是一名残疾人,你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请蒙上你的双眼或只用一只手你试着穿衣、炒菜、挑水、、、、。教师以巧妙的问题和活动形式,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从而让学生树立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独特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创设丰富多样的、适合教学情境的教学,能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掌握知识的迫切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使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感官更加清晰、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进行教学。如果缺少必要的民主、平等的思想;缺少宽松、自主氛围的教学。哪样,学生的创造性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上课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倾听者。尊重学生对事物扬特有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去;真正乐学,也才能体现、张扬自己的个性,敢说、爱说。教师只有真正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环境。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知识、提高素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的协调发展。

二、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显然,学生只有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政治课教学还必须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如果学生不懂科学的学习方法,四处乱撞,也必将事倍功半。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学习方法的好与坏。什么方法是最适合学生,适合不同的学生,只有学生自己清楚,选择那种学习方法才最适合自己。学生们喜欢的学习方法可能很多。但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选择符合内容特点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也即学习方法要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而给予学法指导。在政治课教学中,就不定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我给学生讲解其方法有:筛选法、排除法、找错法和找对法等。这些方法中,只要学生掌握二种以上的解题方法,学生就能对不定项选择题的解题就胸有成竹了。

三、开放教学空间、时间,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它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一门适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不再局囿于课本,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之中。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增长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哪里得到信息”。教师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就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主学习的习惯化。

四、合作互助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的互补性

在教学中,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出现或提出,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索后。有些知识、问题,仍旧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领会、归纳。此时,就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自学、自查、自议、自评等方法。它的形式可以是同桌、小组、全班等。而在合作的讨论中,应尽力保证每一个学生发表意见、看法。如发言、写小纸条、查资料、整理文字图片等。教师要认真、诚恳地倾听他们的发言。

例如,我问:当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了?为什么?请用事例说明。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而学生在讨论、发方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W习方法、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思维、心理素质等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树立合作讨论和杨长避短、为我所用的思想观念,树立合作互助的讨论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的理性认识。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适时调控教学,归纳本题的知识: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因此,学法指导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教师要以学生如何学,去考虑教法。教学的主线是要明确学法指导;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突出重点,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2

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里, 要求学习方式多样,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 强调学生感受、体验、实践, 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驱动力而言的, 相对于“被动学习”, 是指学生学习时, 在行为、态度方面主动参与学习,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在学习动力, 不需要外力的维持也能进行下去。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 就能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就能对自己的学习全面评价, 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矫正的能力。因而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

目前, 我国教育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 面对全球的教育改革,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 学生在上课时, 还习惯于听老师讲, 且听课状态不佳, 情绪上表现麻木、消极, 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且作业, 不能主动积极地独立完成, 抄袭他人作业, 一味地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却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活动。这样比较长的时间内学生一直不能主动积极, 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上课溜号、玩东西、看其他课外读物, 甚至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等。面对这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就应努力思考, 每个学生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种学习动机是同学习的直接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教学活动中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充满趣味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力求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厌烦畏惧学习的心理。

其次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挥语言的魅力, 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和表扬,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表扬某同学字迹工整、很有内秀, 你画的图很美, 我很欣赏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你记录的数据很认真、准确等等, 这些感性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好感和信心, 让学生感觉老师关注他,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促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和老师交流的意愿, 这样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迈进了一步。

第三, 投其所好, 因势利导, 将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如有的同学喜欢绘画, 就让他作一些做图题, 如力的图示, 画电路图等, 然后及时鼓励。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就让他动手操作一些演示实验并展示给同学们, 并给予表扬等。这样各类型的学生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地增强。

第四, 由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内向、胆小的孩子总是不爱向人倾诉, 有一种怕表现不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责的思想, 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没有自信, 渐渐失去了兴趣, 渐渐地课堂表现消极。因而在班级内采取“一帮一”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或分组比赛, 可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不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发挥相互制约、互相帮助的作用。

第五, 针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定期举办不同范围的物理竞赛, 可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如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举办不同类型的比赛, 评出优胜者并表彰。这样同学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被激发起来自主学习意识也随之增强, 课上课下主动讨教问题的学生将会逐渐增多, 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取得显著的提高。

最后, 教师要爱每个学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及时适当地向每个学生示爱,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他, 关注他的发展。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喜欢并关注老师, 更喜欢老师所讲授的学科知识, 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将最大限度地提高, 因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效果将无法估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3

作为新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性优势——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作为一个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我,接受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年级——三年级。

三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学生的生活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单独行动(如可以不用大人陪护自己上学和下学),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单独出黑板报)。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

针对学生的这些变化,采取与一、二年级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三年级学生刚刚萌发的独立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充分相信学生,时刻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个性,表达个性,沉闷压抑的学习氛围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扼杀殆尽。

逐步建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语文教学模式:检查预习,明确目标——定向自读,整体感知——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重点研读,深化理解——梳理小结,整体理解——反馈练习,巩固运用。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试图通过强调预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的能力,在老师的定向调控下(例如:课前布置预习题),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自学;在师生讨论这一环节中,我着重抓住学生在思考后的发问,来引导学生的发问能力,往往可以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利时机。就比如我班的一位学生,成绩不错,唯独不爱思考,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我通过经常提问的方式来锻炼他,刚开始时,他也是站起来说不会,我也是让他随便说,慢慢的有时会说到问题的边上,这时我都会鼓足了劲表扬他,让他体会到成就感,渐渐地,变得爱思考了。

另外,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热烈和谐的讨论气氛(在此可以利用不同桌子不同的摆放方式,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桌子摆放与平时是不一样样,摆成六人桌聚在一起,方便讨论),鼓励保护学生的发言欲望,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地展示思维过程;重点研读的环节,是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思与辩的机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更是引导学生深化思维的过程;三年级学生的归纳能力是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归纳,不再那么依靠老师。为此,我采取的方式是让他们在课文中写批注。刚开始他们连批注是什么都不知道,为此,我是经常在课堂上时不时的讲有关批注是什么?如何批注?并给他们做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不被条条框框束缚住思维,不仅要多鼓励学生的举一反三之举,而且要培养呵护学生怀疑、挑战权威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这样,慢慢地,他们学会了批注,并在批注中得到了快乐。

综合这一教学模式,作为教师的我主要任务是通过六个教学环节当中的外显性学习行为:预习——自读——讨论——研读——小结——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教学模式的张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逐步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们不仅指导学生自学,更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品质和习惯的形成,使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

我们班的语文课都是按照6人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自学。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后进生,不留死角。学生各自发挥擅长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交流,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成员的思维优势,提高自学效果,其优点是很明显。

优点之一:在学习的互动互助过程中发挥每个成员的学习特长,集中大家的优势力量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不但做到全员参与,而且做到集思广益;既使学生的人际智力在合作交往中得到有利而充分的发展,又可以让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分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逐渐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形成从他人身上吸取长处的谦虚好学的精神。

优点之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感到成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没有心理压力。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想象丰富而且大胆,发言踊跃,往往在各抒己见中引发激烈的争论。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得出的答案全面与否是次要的,教师更关注的是营造一种和谐自由的讨论氛围,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争辩中因受他人启发而扩展自己的思维想象空间,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潜移默化地形成乐于表达和善于思辩的习惯。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量,我们班布置学生每天积累4个成语,登记在积累本上,对于这项作业的检查工作就让合作组的组长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孩子们对于这项作业的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因为是由同学来检查,而三年级的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又是比较强的;作为检查的组长,为了能检查出同学作业是否有认真完成。此外,在平常的语文课上,在讲完后都会询问学生对于这篇课文还有疑问,从学生的问题中其实也是可以点来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4

泗洪县瑶沟中心小学宋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语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为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学习过程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

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无人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当学生在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故有人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学生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是有调动作用的,故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5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现状也亟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关系到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高中生的心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学生才会感觉到数学的重要性。

鉴于此商河县第二中学数学组进行了“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学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素及表现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自2013年8月开题至今,历经二年多的时间,三年来,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对“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有了更深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因此,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首先改变教学方式。为了遵循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此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实验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培养思维能力,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因为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2.体验感悟式: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怎样应用于生活,应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可以让学生面对社会生活时用数学的知识观察、分析、探究身边的问题,重视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在自主体验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3.实践式:在各类实验课或某些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提炼或验证相关的知识结论,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经过多次调研、商讨、经过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课堂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注意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开发学生提问的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3.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去积极发现。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在同一情境中思考不同的问题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捕捉到主要的有价值的问题。

几年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收获了很多。

教师行为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创设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训练的全面性和全体性上狠下功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师生对话学习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形象和情境,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在重过程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中,体现学习的价值;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知识为目标转变到了以孩子们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研究学习方法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悟、探究中去深入学习,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在学习中求创新,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评价从过去的以学习结果的评价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中心,通过自评、学生评、教师评相结合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个人的观点,抒发个人的情感,阐明个人的态度,吸引老师与同伴和自己交流、切磋。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师的不断深入引导下、在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学生不断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体悟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学生扬长补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扬长补短,把自己所有的本领都拿出来,展示给同伴,同时充分吸收同伴传达的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学生亲合他人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交融,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彼此联合。学生主动获得老师的指导帮助,师生平等交流,相互亲合,学生虚心接受同伴的认识和看法,在合作中加强学生间的信任与亲合,形成一种其乐融融,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认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以及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些可操作的实践原则、方式及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在本课题研究平台上,思考和认识如何理性地对待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推动已经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6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谭琳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三方面,对自主性学习展开策略研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43.8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12-0008-02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课堂教学依然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冷落和忽视了他们自我发现与探究学习,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填鸭式”教育很难张扬起人性的光辉。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二、研究意义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三、研究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秀教师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强迫学生学习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会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①提升和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目前高中校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只有学生爱上了老师,他才会爱上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对于一个老教师而言,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知识面都是引起学生高度兴趣的有力条件;相对于老教师,新教师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爱岗敬业,充满激情与梦想。不管怎样,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努力专研业务,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喜爱和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可以这样做:每次上课之前提前几分钟到达教室,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在课后都在干什么,主动微笑,主动攀谈,真诚沟通。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教师没有架子,非常亲切。其次,如果察觉学生情绪低迷或者困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间隙给他们讲个小笑话或者小故事,刺激一下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笑着面对一切,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这会极大程度的刺激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增长。另外,教师不能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不能歧视差生,对待差生更要鼓励。这样,学生会喜欢上教师,所以愿意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错了。

②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创设化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下面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首先创设化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用到的电池图片,如:干电池、手机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接着创设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电池是怎样发明的吗?他们的工作原理又是这样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带着兴奋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主动探求、理解所学内容的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得到稳定和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来鼓励和表扬学生。比如,“你真棒”、“你很聪明”、“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等。教师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仅如此,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作为学习主人的感受和乐趣。另外,每次测练后,对进步比较大、成绩前列的学生进行小奖励。例如:一支笔,一本作业本,一根棒棒糖等,也会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研究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①课前自疑、自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适当预设问题,提前准备导学案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提前思考即将学习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课堂自觉、自调。对于学生而言三分钟的热情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要保持一堂课持续的专心是很不容易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在不专心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节,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难点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学生自己都能看懂的知识可以简略带过,不能再反复嗦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对于学生不好把握,难理解的知识要有条理、有耐心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延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醒学生进行自我调节,集中注意力。例如:上课时,语速偶尔放慢或变快,引起学生关注;或者偶尔声音突然变大,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在困倦时主动到教室后排站一会以达到醒神的目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会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③课后自查、自省。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同样也不容忽视。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利用课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应留设相应的`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达到自我检查的目的;并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独立学习精神。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对模糊的知识进行讨论,对笔记的整理进行细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让学生制定周末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方案。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达到监督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作业的布置等进行课后反思,以达到不断精进的目的,也对教师自我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结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才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团体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充分相信和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要从每节课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他们学会学习,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会学”、“坚持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7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培养自主意识 ,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 ,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2.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时间

语文课上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师生间拉锯般一问一答,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被分割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学、去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现在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上的时间节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识字、读书、交往、写作,让他们独立主动地学。

3.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再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分析,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形式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中心发言人陈词,围绕某一议题的辩论,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创造性复述课文,等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交流。

二、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决定了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就要把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摸索、自主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1.将“学”进行到底

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这样面向, 衡量的标准是看学生个体活动的程度,即每一位学生是否都积极、主动地坚持将“学”进行到底。《泉城》一课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学”,我设计了如:读一读课文,划出描写四大名泉的语句;自读有关语句,完成给定的表格;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按表格内容背诵课文内容并做一回导游向大家介绍等练习,学生通过读、思、议、说、背等途径,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积累了语文知识, 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心体验,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让学生充分地读

读是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手段。我认为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郁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如,我在教授《拉萨的天空》一课时,通过以读为本,注重情感朗读过程的指导。朗读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教学体现了读的层次性。首先读正确,读准字音;其次,读流利,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拉萨的天空是怎么样的;再次,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最后,读出感情,通过理解、想象,把体会到的美丽景色读出来。

三、让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 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如: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以出示实物图片米饭的形式导入课题。这是什么? 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答,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米饭是由什么变的? 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此时我引导道:小稻秧在成长为水稻,变成米饭之前,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课。由此导入,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文,由读课题,对文本产生好奇,于是我又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由此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小稻秧是怎么遇险的又是怎样脱险的,学生积极带着问题阅读,抢着回答。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8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数学的无限魅力被无情的分数遮盖了。数学的价值也只是体现在考试上,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授数学知识,进行大量的机械运算以巩固数学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知识本位为以人为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说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人人发展

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是培养数学精英的教学,而是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的教学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加工的零件,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活思想的生命个体。首先,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的合作伙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阳光氛围,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获得人格的和谐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领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应从课堂的权威、法官的身份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放大学生的创新之举。师生之间既有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确立发展性教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造成了学生只注重数学知识习得的畸形发展,虽然成为考试高手,但综合素养很差。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要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摒弃单纯知识教学的简单做法。作为教育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有本质的区别。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除了本身的数学知识之外,还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获得良好发展的重任,学生获得的不仅有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设立发展性教学目标:1.对数学事实的认识目标。要教育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接受的数学事实,如全等三角形公理、定理等,同时还要掌握数学探索的过程、数学文化价值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情感目标。如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分析的态度和习惯,感受和欣赏数学美等方面。3.数学思考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中的问题。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及演绎论证等方面得到发展。4.解决问题能力目标。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如《代数》第二册因式分解一章中,“提公因式法”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找到公因式的方法,从而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数学知识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数学事实,体会到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乘法配率的逆运算,了解到数学文化的丰厚内涵,掌握住探索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的过程。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学生演习过的习题成千上万,但留下的只有思想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我们把学生学法的指导与形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在知识系统化中形成思想和方法。数学知识虽然庞大复杂,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把学得的数学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运用。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够联系前后所学的知识,吸收、内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这样能有效地加强各部分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如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小学中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同样,分式的基本性质也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大小不变。学生掌握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就会形成正确的学法,在分式的计算过程中就会避免出现很多错误。其次,指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形成方法。数学的价值体现在应用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条最佳途径。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形成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如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练习测量大楼、旗杆的高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探索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了数学学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9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教育面临着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新观念)的冲击和挑战。要适应这种冲击和挑战,就必须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未来人才。我们当代的教育,必须在“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学生自身更需冲破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面向未来,重新确立学习目标要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人才并非只是拥有大学文凭的人,而必须是具备了关键能力的人”。学生除了找到适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更要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创造能力是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特征”。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和目的,笔者深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培养不可凡事包办代替。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理论和切实有效的方法,把这一实验课题做出成效来。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造,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把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旨在把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初中阶段,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做到学、思、疑、问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借助设计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发展,现在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全面总结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与研究的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保障措施

1.课题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⑴准备阶段(2007.1——2007.7)学习现代教育科学方法,完成课题申报,搞好基础材料的积累,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子课题立项实施方案,制定总方案,公布课题实施计划。

⑵实施阶段(2007.8——2009.8)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子课题研究,子课题阶段性经验交流,阶段性成果验证,阶段性总结、论文,上示范课。

⑶总结阶段(2009.9——2010.1)收集整理材料,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2.保障条件:

⑴本课题由学校行政领导和科研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和管理,不定期邀请市教育局教科研所的专家来校指导,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通过细致分工,确保课题的目标,内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⑵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主研人员,又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参研人员主要是有任教多年的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他(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

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大量的教育科研经验。他(她)们的论文、经验性文章多次公开发表并获奖。

⑶学校把该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实施,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

三.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

本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一般过程,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科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学案”为载体,引领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通过创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搭建“小组学习”的合作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所以,为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校利用3年时间,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

为课题顺利开展,教办领导于2007年3月带领实验教师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自己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乐学,勤学,好学,会学,学会创新。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已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讲解→练习”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中概括出了若干要素,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习→自学→讲解→交流→解惑→测试。

第一步: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编写预习学案,明确预习目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做好预习题,不懂的难题全班交流,甚至留给教师下一节指导学习。

第二步:自学。让学生利用预习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精心设计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思路点拨。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步:讲解。学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整理重点,归纳方法,读懂做会例题,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自测学习效果,把重点题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

第四步:交流。学生带着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写在黑板上或课堂反馈记录上,与其他组交流,必要时,由老师点拨。

第五步:解惑。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遗留的疑难问题,随堂由老师讲解思路,借题发挥,举一反三,适当补充,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自学和质疑联想。

第六步:测试。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顾所学,交流收获,完成测试题,当堂反馈与矫正,老师随堂批改,辅导。

总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介绍“自学→讲解→练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分别对自学、讲解、练习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很难截然分开,也没有生硬的先后之分。自主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基础,是内部动力,讲解是形成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探究练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提高。

四.实验效果

通三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很高,学习主动性较强,主动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探究的课题实践研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教师指导,组织,协调能力增强,课堂上能够把一定的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

3.任课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自己课堂教学模式:

①预习课

预习目标→知识提纲→难点解惑→典型例题→预设习题→探究思考题

②新授课

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学生自学 尝试解决→信息交流 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当堂训练 深化提高→反思小结 观点提炼

③复习课

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生讲师结→巩固练习运用规律 →答疑解惑 升华提高 →教师点拨思路

④讲评课

总结周结情况 反馈考试信息→展示学生解题正误→学生讨论 交流思考→总结教训跟踪练习→反思小结

⑤探究课

探究目的→器材→设计实验→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总结→评估交流→完成实验报告

4.通过3年的课题研究,教师逐步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市乃至地市的教学骨干,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频频获奖。这几年市里优质课一等奖的获得者,全部是课题组成员。在今年的市级论文评比中,一、二等奖获得者基本上是课题组成员。全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中有90%以上是课题组成员。

五.存在主要不足

1.教师要多角度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要分工明确,讨论交流不能流于形式,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并调动学生把问题拓展延伸,发挥小组的优势作用,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4.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自主探究学习的发展性评价,评价落后于课堂教

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5.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

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⑴学生课下预习任务要明确,预习和展示要接轨。

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平台作用。

⑶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贴近教学内容的活动,让讨论交流不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⑷统一教学课改思路,新授课基本流程:预习—自学—展示(讲解—交流—拓展)--达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环节衔接,力求各个环节紧凑,自然,畅达。

⑸教师与学生都要准备大批学习查找的资料,为展示课做好准备。

⑹各学科课改教师都要动脑子,想思路,找不足,认真总结。

⑺课题组成员要精心设计课改方案,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的坚持开展下去,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收获。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

在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现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已由原来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精讲精练。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现在规范了课时,规范了作息,规范了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但教学质量也得保证,因此,教师只有自我加压,努力提升自己,认真学习,精心备课,制定“导学案”,精讲精练,提高课堂质量。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预备提案。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能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理清学习的思路,找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制定“导学案”,发挥好它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历练。如化学课堂上,没有了教师讲实验的影子,都是学生用实验桌上的药品,自己试验,自己得出结论;讨论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全身心投入到“争鸣”中;自修课上,教师或在答疑室,或在办公室,学生随时可以就自己的疑问找老师答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篇11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英语课程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有些教育专家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活力。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外语是教会的,过分强调教师的“讲”,造成“满堂灌”,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而素质教育则认为:外语是学会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不仅是教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未来是多样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要尊重他们学习的差异,因材施教。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张课桌,教师唱独角戏。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特别是面对新课改,我们这些站在课改前沿的一线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努力寻找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正如语言学家亚力山大所言:“A teacher is just a facilitator. Teachers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The student is not an empty glass that will be filled with liquid , with knowledge and with wisdom .The teacher can only facilitate, make it possible to motivate students .”

3、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已走出“语言翻译法”转入“任务型”、“交际化”的教学时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课堂效益的提高来设计教学行为。把英语真正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把语言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英语学会、学活。

二.创设语言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环境造就人。“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应创设“仿真”的语言实践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一是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用英语授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等教学设备,创设情景化的语言环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唱英文歌、英语朗诵、口语竞赛、英语作文竞赛等。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或难度,需要学生意志克服困难,寻求解决 问题的途径、方法;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所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善于设计问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深刻领会谚语:“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無所问者,无所获)。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3.巧激善导,精讲精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上一篇:个人出国英国留学申请书格式下一篇: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