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蟋蟀教案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意大利蟋蟀教案(精选4篇)

意大利蟋蟀教案 篇1

《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课 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入作品, 对作品进行元接触或者元阅读,在此基础上再对文章作精要的分析.2.总结写作特色

3.在读析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程序.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披文入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精神和艺术的对话.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看到”春意挂上树梢”这个题目,闭目遐想,满眼是朱自清笔下生气勃勃的春景,心中溢满的是盎然的诗意,然而,读完<<春意挂上树梢>>,诗意消退了,脑中闪过一个疑问: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让我们来看萧红挂上树梢的是怎样的一种春意.二.作者简介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三.文题解读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通过对北方三月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东北城市(哈尔滨)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不过这种触目惊心的疼痛被作者用描写文字淡淡地覆盖了。你看,三月来了,积雪融化了,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但是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到了三月还不能闻到花香,只能到了春末,关外的人才感知到春天的到来。大街上有充满春意的商店,充满春意的行人;但也有着乞讨的人。于是作者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四.精读课文,品析赏鉴 1.理清思路 《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描写了北方三月景色和不同的人们活动,那北方三月的景色有何特点? 三月的北方(景色)① 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② 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了③ 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的云彩④ 暖风如轻纱文章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在文中找出分别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分别有什么活动?白天的中央大街① 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鞋里显现出来② 人们在街上笑着打招呼,逛街③ 马车夫的脱下了大毡靴④ 冻伤腿的乞丐在乞讨⑤ 瞎人拉手风琴乞讨院内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抽着烟晚上的中央大街① 中央大街充满音乐:流浪人的,日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②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③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④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⑤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子,母亲们三个场景中的人们其实可以归为两类,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阳光里乞讨、哀哭。

2.品析语言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句子,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颇具表现力,尝试品味下面五个句子:① 暖风如清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运用痛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出作者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② 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我”感觉到了融融春意,完完全全地陶醉在里面,体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③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表现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④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⑤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无忧无虑

教案《蟋蟀的住宅》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个默契大考验,我要给大家看一幅很奇怪的图,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一个字?同学们,认真看,这是一个什么字?

(生:风)同学们,仔细看,外面这像个什么?(学生进行猜测:宅子)里面像个什么?(猜测:人)对啦,这就是“宅”。房子里住着人,住着人的房子就是住宅。(板书:住宅)

2、现在,我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看看我们的默契有没有提高了,(展示课文插图)这是什么地方?(蟋蟀的住宅)对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蟋蟀的住宅》

(二)进入正文

1,、我怎么看这都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洞穴,怎么会是住宅?(学生自由猜测)在我们眼里啊,这蟋蟀就是虫子,(板书:虫)可在作者眼里呢?同学们,《蟋蟀的住宅》出自哪部著作里知道吗?(引出作者法布尔及《昆虫记》)

2、列举《昆虫记》里其他有意思的篇目展示在PPT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蜘蛛离乡记》、《螳螂的爱情》同学们看看这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生答)在作者的眼里,它还是虫吗?(生答。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像人)它像我们人一样生活呢(板书:人)

3、看了这个,你特别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者法布尔在课文当中又写了哪些问题呢?现在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注意,看看作者在每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有一个方法,其实每段都有

一、两个概括性的关键词,会读书的孩子会找到这样的关键词,开始(学生自由朗读)

4、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同学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快速的记录下来。(请学生回答找到的每段的关键词,并写在黑板上)文章的题眼是住宅。作者围绕住宅写了住宅非常出名、怎样选择住宅、作者怎样搜索住宅、怎样挖掘住宅还有住宅的样子。同学们,以后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会围绕题眼展开。

5、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下蟋蟀是怎么选择住宅的,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二自然段。回答我两个问题:

1、别的昆虫和蟋蟀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

2、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6、请同学们扮演不同的昆虫。教师采访他们选择住宅的标准和居住时间(临时的隐蔽所)

7、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别分角色扮演蟋蟀和别的昆虫朗读对话(PPT展示对话)

学生之间分角色朗读。

8、奇怪了,题目明明写《蟋蟀的住宅》怎么把别的昆虫拿出来和蟋蟀扯在一块啊?(学生回答:做对比,区别好坏等)由此啊,可以看出其他昆虫选择住宅是?(随遇而安)而蟋蟀选择住宅却是?用一个词概括(慎重)一个随遇而安,一个慎重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俗话说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一比就全知道。

9、同学们,我又有疑问了,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昆虫,你们发现这些不同了吗?那作者法布尔为什么就会发现呢?(学生回答(观察))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年轻时候的法布尔(出示PPT)他手里拿着放大镜,表情是那样的认真,就是这样认真的观察,才有了《昆虫记》的诞生。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么认真观察的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哪个自然段写了住宅的样子?(第五自然段)好,这个自然段我们四人一个小组来读,一边读一边画,把住宅的示意图画出来。但是有一个要求要注意了,文章写的顺序就是你画的顺序,画的时候注意文章提醒的关键词。

10、请同学上黑板画,台下的同学念,台上的同学画。老师适合给予关键词的提醒。教师提出疑问:隧道是该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为什么?(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个草可不可以画的把门口全掩了?(关键词:半掩)由此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蟋蟀?(随机让学生回答)

11、现在根据图,你能还原文章吗?你还记得住它的关键词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一起背诵)

12、现在,我们来到了蟋蟀的平台,仔细听,(播放有蟋蟀的叫声的音乐,配合PPT晚上的蟋蟀的家)蟋蟀在叫了,它仿佛在„„(学生:唱歌、弹琴、跳舞)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蟋蟀,你为什么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弹琴呢?(学生发言)在这美丽的夜色下,当四周安静的时候,你这只小蟋蟀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当四周安静的时候„„)男女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蟋蟀来读一下: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3、现在,当你知道了蟋蟀怎样选择住址怎样建造住宅怎样在平台上弹琴之后,你觉得它还是虫吗?它仿佛就是一个„„(人)一个多么可爱的人,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一个„„音乐家。这时候虫和人已经融为一体了。

14、同学们,我非常纳闷,我特别纳闷,法布尔他是怎么知道蟋蟀是怎么选择住宅的,他怎么知道蟋蟀住宅的样子甚至细致到九寸、住址、倾斜等等的?(学生发言)他又是怎样知道它在半夜出来弹琴的呢?(观察)难怪法布尔说(PPT展示)

15、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着读着发现,与其说蟋蟀它们是昆虫,不如说是(人)。而法布尔就是这样观察昆虫观察了整整一个人生。

16、(配乐朗读)1915年11月的一天,这样一个冬季,这样的一个时间,这位与昆虫相伴了一生的老人,长眠了,永远的消失了。这样一位一生都在与昆虫打交道的老人离开了。但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留下的伟大的作品。让我们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人致敬!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3

1、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住宅的特点。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师准备(包括媒体):

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四、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二)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

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5、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精心修建,反复修改。)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谈谈你的感受?

3、解决问题

步骤:

(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

(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五)拓拓展。

7《蟋蟀的住宅》教案设计 篇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充满童趣的课文,本身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课文描写的对象更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本文的教学以“趣”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深入文本,学习作者精致而准确的观察,细腻而自然的描述的方法。突出“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整课教学围绕着解决“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建造的?”等问题展开教学,有效地训练学生表达、理解等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正确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作者法布尔和昆虫蟋蟀的相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2)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以课前观察蟋蟀的巢穴。(3)查找作者和蟋蟀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越来越漂亮。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的住宅?(板书:住宅)2.现在有一个小家伙想和你们比一比住宅,它就是——(板书:蟋蟀)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建造的?)设计意图:本课的起始设计,具有激趣和铺垫的双重功能。开篇创设比住宅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许多疑问,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将句子读通顺。(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2.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1)同桌互相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

(2)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轮读、抢读,熟记字词。(3)课件出示几个难读的新词:

慎(shân)重 选择(zã)

洞穴(xuã)隧(suì)道 倾(qīnɡ)斜 住宅(zhái)挖掘(juã)搜(sōu)索(全班开火车读、指学生领读,正音。)3.教师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指导书写。(预设:“蔽”要注意第八笔的竖上下是连在一起的,“搜”要注意把笔顺写正确,“倾、抛”要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放在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读课文情况。

2.教师引问:通过读课文你看到蟋蟀的住宅了吗?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课件提示:

先简单说明蟋蟀成名的,然后重点介绍、、。4.指学生找出每部分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读熟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抄写生动的句子,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问: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和法布尔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吧!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引导、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1)教师提出读文要求: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句子并概括特点。(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4)学生结合句子汇报。

预设:结合第5自然段能概括出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通过读第6自然段能知道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5)学生边读边想象蟋蟀住宅的样子。

过渡: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么好的住宅怎么就被蟋蟀碰上了呢? 2.引出选址问题。(1)指学生读第2自然段。(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②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别的昆虫: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不肯随遇而安。)③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上它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等。)④如果你是蟋蟀,天下起了大雨,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舒适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舒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过渡:这么宽敞的住宅它又是怎样挖掘的? 3.解决问题: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1)提出读文要求。

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结合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②找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③蟋蟀能够把住宅建得这么好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①这部分分三个层次介绍蟋蟀建房的过程: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修整。②蟋蟀建房的句子主要在第7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有:扒、搬、踏、推、铺。③说明蟋蟀有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的精神。

(3)读到这,你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了吗?你想怎样称赞这小小的蟋蟀?

(4)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选址和建筑过程,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而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3.学生介绍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

4.读了这篇课文,你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描写。)5.学生介绍蟋蟀的资料。

6.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更深刻地感受一下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设计意图:交流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让学生写一个小动物,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课外阅读,延伸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和课外图书有效地整合起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清晰。教师以课文题目做文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文兴趣,进而引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本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的,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摒弃了“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突出了阅读策略教学。

上一篇:大二学生学年学习生活自我评价下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