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精选10篇)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1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交通工程学及其应用

(一)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的概念,交通工程学的建立,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考试要求

1.了解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2.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与发展概况及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 交通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第二章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一)考试内容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驾驶疲劳、饮酒与驾驶、生物节律、性格倾向。

(二)考试要求

1.了解 介绍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交通生理特征

2.理解视力、视觉、眩目、视野的概念,反应特性的影响因素等,驾驶疲劳的概念、成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和预防,饮酒驾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第三章 交通量调查及分析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基本概念,交通量随时间、空间变化特性,交通量调查步骤及方法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种类,2.理解 交通量的月变系数M、日变系数D的计算方法,交通量的方向部分的计算方法等。

3.掌握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 位小时交通量的计算方法,交通量调查的意义、基本步骤及方法。

第四章 交通流速度调查及分析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地点车速的观测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及分析、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2.掌握地点车速观测的量测方法及数据整理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方法及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五章 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密度的基本概念、交通流密度调查方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和调查方法。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

2.掌握 交通流密度的定义、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车道占有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及调查方法和数据整理。

第六章交通流理论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交通流中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排对论的基本概念、单通道排队服务(M/M/ 1)系统、多通道排队服务(M/M/ N)系统

2.理解泊松分布、车流中的波。

3.掌握交通流基本模型、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相互的关系、交通流的泊松分布、二项分布和负指数分布的特点、参数及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车辆跟驰特性分析、线性跟驰

模型的建立、车流连续性方程的建立、车流中的波速及各种波的计算方法、车流波动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一)考试内容

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道路服务水平、通行能力计算,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二)考试要求

1.了解 影响通行能力的条件,道路通行能力的种类,影响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因素,通行能力计算,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2.理解道路服务水平分级

3.掌握交通设施的类型,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分类,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依据,各种通行能力计算

第八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考试内容

交通规划的目的及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公路网规划,客、货流O D 调查,交通量预测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规划的内容、公路网规划及布置的基本要求、公路网规划的评价、公路网规划的内容和一般步骤

2.理解基础资料的收集及调查

3.掌握公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客、货流O D 调查,O D 调查方法,O D 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交通量预测主要组成部分,交通量预测方法。

第九章 道路交通事故与安全评价

(一)考试内容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概念、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通安全及其评价、交通事故预防

(二)考试要求

1.理解交通事故的责任及处罚、交通安全及其评价方法、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通事故分布特征

2.掌握公交通事故的定义、交通事故的生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第十章 交通管理与控制

(一)考试内容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交通法规与交通违章、交通标志与标线、交通控制、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系统、机动车管理、驾驶员管理。

(二)考试要求

1.理解交通标志的文字尺寸和视认距离、道路交通标线

2.掌握公、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交通标志的定义和分类、交通标志的三要素、交通标志设置的原则、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交通自动控制信号三要素、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的基本类型。

第十一章 智能运输系统

(一)考试内容

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

1.考试方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1.填空题(20分)

2.选择题(20分)

3.简答题(20分)

4.计算分析题(40分)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2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一、考试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修完《计算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专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的对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办公常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程序设计方法和软件工作相关概念的掌握程度,其性质是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

三、考试方式与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主要性能指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Microsoft Office中Word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汉字输入法,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范方法,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初步知识,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五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操作题。

四、考试内容

1.计算机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   统。

(2)硬件基本知识  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功能框图。微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常用术语:硬件、软件、平台、计算机分类及特点。

信息表示:数值及其数制转换、信息单位、ASCII码、汉字编码。应用领域:数值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主机:CPU、RAM、ROM、Cache。外设: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3)软件基本知识    指令、程序、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软件的概念、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等。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源程序、目标程序、执行程序等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WINDOWS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

(2)WINDOWS 2000(或XP)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运行模式。(3)WINDOWS 2000(或XP)的基本操作:

    Windows2000 “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等的使用。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资源游览。

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 DOS 方式的使用。(1)中文 Word 2000 的基本功能,Word2000 文档的创建、打开与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打印。

(2)Word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编排。(3)Word2000 的图形功能,Word2000 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4)Word2000 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填写,数据的排序和计算。(5)在 Excel 2000 中建立、编辑和排版工作表。(6)Excel 2000 中图表的使用。

(7)在 Excel 2000 中数据的管理和使用。(8)PowerPoint 2000 中的基本操作。

(9)在 PowerPoint 2000 中编辑和放映幻灯片。4.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软件与硬件组成。(4)局域网及其体系结构、网络互联及其设备。(5)通信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5.Internet 与网页制作

(1)Internet 的基本概念。(2)接入 Internet 的方式。

(3)Internet的WWW浏览、FTP与Telnet服务。(4)Internet的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IP电话服务。3. Office 系列软件的功能和使用(5)Internet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6)文本标记语言HTML。6.多媒体技术基础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多媒体技术特征。(2)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多媒体创造工具、多媒体音频信息、多媒体图形和图像。(5)多媒体视频信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7.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检查。(2)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防止黑客攻击的策略。(3)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4)网络道德建设、软件工程师的道德规范。

(5)知识产权及软件知识产权、国家有关的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8.数据库技术基础

(1)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数据模型。(3)数据库系统结构与组成。9.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

(1)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和程序设计方法。(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的存储结构。

(3)线性表、栈、队列、树以及二叉树的概念及特点。(4)算法的概念及特点、算法复效率衡量标准。(5)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6)软件生命周期及其相关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模型。(7)常用软件开发方法。(8)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五、教材

2018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篇3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

四、实践和认识

【要求】 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一)认识的本质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要求】

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

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要求】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 性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依据、历程和成就,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刻理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

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要求】

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优势,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深

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 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准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要求】

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掌握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要求】

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结合香港、澳门 的回归,深刻理解以“一国两制”构想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三部分时事

专升本《应用写作》课程考试大纲 篇4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学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大纲主要依据我系教师根据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由董小玉主编的《现代写作教程》一书和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由裴显生主编的《应用写作》一书编写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基础写作理论概述

1、写作概念的含义、属性、规律、价值和作用;

2、写作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3、写作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识记:写作、写作学、现代写作学、写作课

理解:写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简明运用:写作课程的体系、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应用文知识概述

1、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功用、学习要求等;

2、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类型;

3、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识记:应用文、法定作者、代言作者

理解:应用文的的类别、特征、功用;常见的文本模式

简明运用:把握应用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

综合运用: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区别

第三章行政公文写作

1、行政公文的特点、分类、格式和行文规则;

2、报告、请示的知识及写作;

3、会议纪要的一般知识及写作

识记:行政公文、报告、请示、会议纪要

理解:报告、请示和会议纪要等的类别、特征

简明运用:掌握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的写作方法

综合运用:比较娴熟地进行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的写作

第四章事务文书写作

1、事务文书的含义、类别、特点、功用;

2、计划、总结的写作;

3、调查报告的一般知识及写作。

识记:计划、总结、专题总结、调查报告

理解:文体的类别、特征

综合运用:比较娴熟地进行计划、总结和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五章公关礼仪文书写作

1、祝词的写作;

2、感谢信、慰问信的写作;

3、求职信自荐信的写作

4、对联的写作

识记:礼仪文书的含义、特点、功用

理解:专用书信、对联的类别、特征和写法

综合运用:比较熟练地进行公关礼仪文书的写作

第六章专用文书写作

1、合同的写作;

2、诉状的写作

3、申论的写作;

4、学术论文的写作(包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识记:合同、申论、学术论文

理解:合同、申论、学术论文的类别、特征和写法

综合运用:能进行申论、学术论文等文书的写作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应用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术语;掌握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写作学的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较好完成规定内容、体裁的写作任务。

四、命题要求:

试题难易度分为:容易题占60%,较难题占40%左右;在题型结构上,主要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试题。其中客观型题占60%,主观型题占40%。试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与论述、分析与应用(即作文)等。

五、考试方式及用时

考试方式为笔试,用时2小时。

六、主要(考试)参考书:

1、董小玉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

2、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重庆市普通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 篇5

时间:2010-03-18 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按本大纲进行的考试系选拔性考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本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之组成部分。考试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与应用能力的情况。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体(含文体写作)知识两个方面。本部分分值为45分。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本市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实际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以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为准。本部分分值为20分。3.应用能力的考核

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应用文写作、修改、写作常识运用三个方面。本部分分值为55分。以上三部分的分值合计120分。每部分分值均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30小题)30分 2.多项选择题(设5或10小题)10分 3.判断题(设10小题)10分 4.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5.修改或写作常识运用题10分

6.写作题(一般设一大一小两个文种)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5分)1.语言知识(15-20分)(1)文言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理解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包括成语、通假字)的具体含义; 辨析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 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2)现代应用文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现代应用文中常用的模式化词语和句式。具体要求是:

明确应用文以书面语为主,使用得到全社会认同的通行语体;不采用个性化语言、方言俚语以及超常规的句式和生僻字词;一般不用口头语。

明确应用文的句类一般使用陈述句、祈使句,较少使用疑问句、感叹句。能分辩与正确运用领起语、承启衔接语、称谓用语、结尾用语。

明确应用文为了表达的庄重、简洁,保留和使用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如:兹、拟、尚、悉、谨、予以、责成、业经、承蒙等;能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明确应用文常使用书面辅助语言(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以替代、补充文字语言。

2.文体知识(25-30分)(1)应用文体知识 1.应掌握、理解: 对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应用文选择材料的原则; 应用文结构的特点;

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应用写作对叙述、说明、议论的基本要求。2.识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13种);熟悉各文种的适用范围。

3.熟悉行政公文的格式及制作要求(以国务院《办法》和《国家标准·行政公文格式》要求为准)。重点是:

眉首部分的要素(项目)及标注要求; 公文标题(完全式)的构成;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应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行政公文成文日期的确定原则与标注要求; 版记部分的要素(项目);

一份公文的主题词应不超过5个(类别词除外),词与词之间空一字(格),不加标点。4.识记常用事务文书的种类:计划、总结、简报、信息、调查报告、述职报告、讲话稿、感 谢信、慰问信、贺信、公示、启事、声明、申请书。

5.掌握简报的基本格式;简报报头的主要格式项目(四项)及标注位置。6.识记常用专用文书的种类:意向书、合同、起诉状(三种起诉状)、策划书、自荐信。(2)文学(文章)文体知识

立足于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掌握、理解(能准确指出某篇目是何种文体): 1.古代散文的特殊文体分类:语录体、纪传体、论说体(政论、史论)、书信体、游记体、寓言体。

2.古代诗歌的文体分类:

古体诗——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诗(乐府和歌行诗在体裁上与上述各体有重复。如《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诗,又是七言歌行,还属于七言古诗)。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3.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4.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此三种系按内容与表达方式划分)。

(二)阅读与分析(20分)

1.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及所属国别或时代,所属文体类别。2.识记精读篇目中所选部分作品(以标题后加“*”号为准)。3.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4.理解精读篇目所表达(抒发)的思想情感。

5.理解精读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意思与情感。6.理解精读篇目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7.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艺术(写作)手法。

8.识别并理解精读篇目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诘、反语、设问、借代,以及某一段或某句中几种修辞手法的结合运用)。

(三)应用能力(55分)

1.根据所给材料,按文体写作要求拟写常用公文:

通告、会议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商洽、询问、答复3种)。2.根据所给材料,按文体写作要求拟写常用事务文书与专用文书: 事务文书——总结、计划、慰问信、感谢信;

专用文书——买卖合同、自荐书(用试题规定的学校、单位名称、姓名与地名)。

【特别提示:在所写的任何文章中,均严格按给定的地名、单位、当事人进行写作;严禁出现表明或暗示考生本人的字样,否则将按违纪卷处理】 3.掌握计划正文主体部分的核心内容(三要素),写作计划的注意事项。4.掌握总结正文(四部式)的结构形式(内容),写作总结的注意事项。4.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

5.掌握起诉状的结构与内容项目。6.修改文章或文句中的错误。

7.修改或指出公文格式、简报格式、合同及起诉状内容项目中的缺失与错误。

8.根据特定情景与写作内容,准确选用应该使用的文种(与“应用文体知识”对应)。

附:课文篇目

(一)精读篇目(21篇)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等)(孔 子)2.谏逐客书(李 斯)3.寓言二则(哀溺文序、蝜蝂传)(柳宗元)4.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5.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6.氓(《诗经》)7.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陶渊明)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李 白)10.登高*(杜 甫)1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 轼)14.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15.书愤*(陆 游)1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7.炉中煤(郭沫若)18.雨巷(戴望舒)19.**(鲁 迅)20.背影(朱自清)21.秋夜(巴 金)

(二)泛读篇目(10篇)

1.国殇(屈 原)2.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司马迁)3.山居秋暝(王 维)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5.游子吟(孟 郊)6.前赤壁赋(苏 轼)

7.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8.都江堰(余秋雨)9.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10.苦恼(契可夫)

参考教材:

1.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自考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徐中玉,陶型传.大学语文(专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4.徐中玉,方智范.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以上教材可选一种,所缺篇目用其他教材补充)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6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满分150分,时限120分钟)

一、阅读分析

考核要点及要求

阅读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作品的基本观点、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特点、语文修辞、创作特色等方面的分析理解。

1.议论文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3)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

(4)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5)识别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6)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特殊语法现象的辨识。例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简要说明鲁迅认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原因。认知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类比法,结合有关段落说明类比的内容和作用。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和对比论证法。识别文中运用比喻、比拟、反语三种修辞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含义或作用。结合本文,谈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2.记叙文

(1)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3)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

(4)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5)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6)识别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7)文言文词语解释与特殊语法现象的辨识。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概括文章所描述的三个主要故事,理解本文善于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点。归纳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划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场面的层次,识别其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理解本文善于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特点。结合文中有关段落,简要说明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简要说明“将相如”的意义。辨识句子“幸于赵王”的句式特点(被动句式、倒序句式、使动与意动用法)。

3.说明文

(1)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

(2)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3)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

(4)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识别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例如《苏州园林》

识记文章所说明的中心。认知本文先总说后分述的整体结构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比较、比喻两种说明方法。

4.诗词赋

(1)概括作品的情感内容。

(2)认知作品的基本抒情方式和主要表现手法。例如《归园田居》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崇尚自然的心态和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领会作品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理解并分析作品平易自然的风格。

二、作文

考核要点及要求

1.主要考核应考者思想修养、认识能力、生活积累和语文水平及其书面表达能力。2.考核的重点是议论文、记叙文。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7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考试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生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会作出一些简单的分段函数图像。

2.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理解函数y =ƒ(x)与其反函数y =ƒ-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6.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二)极限

1.理解极限的概念(只要求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能根据极限概念描述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

2.理解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和保号性,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比较无穷小量的阶(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求极限。

4.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收敛准则(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准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

limsinxxx01,lim(1x1x)e,x并能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求函数的极限。

(三)连续 1.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函数在该点处极限存在的关系。会判断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连续性。

2.理解函数在一点处间断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并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3.理解“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都是连续的”,并会利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求函数的极限。

4.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定理(有界性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存在定理)。会运用介值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二、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导数与微分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左导数与右导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3.熟记导数的基本公式,会运用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和反函数求导法则求导数。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4.会求隐函数的导数。掌握对数求导法与参数方程求导法。5.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n阶导数。

6.理解函数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与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

(二)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1.理解罗尔(Rolle)中值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泰勒(Taylor)中值定理。会用罗尔中值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2.掌握洛必达(L’Hospital)法则,会用洛必达法则求““1”,“0”和“0”型未定式的极限。

3.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

6.会求曲线的渐近线(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和斜渐近线)。7.会描绘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图形。三、一元函数积分学(一)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原函数存在定理,掌握不定 000”,“

”,“0”,“”,积分的性质。

2.熟记基本不定积分公式。

3.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类换元法(“凑”微分法),第二类换元法(限于三角换元与一些简单的根式换元)。

4.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会求一些简单的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二)定积分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2.理解变限积分函数的概念,掌握变限积分函数求导的方法。3.掌握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4.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理解无穷区间上有界函数的广义积分与有限区间上无界函数的瑕积分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6.会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

四、无穷级数(一)数项级数

1.理解级数收敛、级数发散的概念和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n12.熟记几何级数aqn1,调和级数n11n和p—级数n11np的敛散性。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与比值审敛法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3.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会用莱布尼茨(Leibnitz)判别法判别交错级数的敛散性。

(二)幂级数

1.理解幂级数、幂级数收敛及和函数的概念。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

2.掌握幂级数和、差、积的运算。

3.掌握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是连续的、和函数可逐项求导及和函数可逐项积分。

4.熟记ex,sinx,cosx,ln(1+x),11x的麦克劳林(Maclaurin)级数,会将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为x-x0的幂级数。

五、常微分方程(一)一阶常微分方程

1.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理解常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 3 解的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与齐次方程的解法。3.会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1.理解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2.会求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3.会求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非齐次项限定为(Ⅰ)f(x)Pn(x)ex,其中Pn(x)为x的n次多项式,为实常数;(Ⅱ)f(x)ex(Pn(x)cosxQm(x)sinx),其中,为实常数,Pn(x),Qm(x)分别为x的n次,m次多项式)。

六、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向量代数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表示法,会求向量的模、非零向量的方向余弦和非零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运算与数量乘法运算),会求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3.会求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掌握两个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二)平面与直线

1.会求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与一般式方程。会判定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2.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会求直线的点向式方程、一般式方程和参数式方程。会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5.会判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内容比例:

函数、极限和连续

约20% 一元函数微分学

约30% 一元函数积分学

约30% 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约15%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约5% 试卷题型分值分布:

选择题共 5题,每小题 4 分,总分20分;

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 4 分,总分40分;

计算题共 8题,总分60分;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8

生理学部分

考试目的:

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是否能准确地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具有综合的运用生理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分配:

1、总分:50分;

2、内容要求:掌握内容占70%,了解内容占30%(按教学大纲);

3、题型分配:传统题占60%,选择题占40%;

(1)名词解释:4题X2=8分

(2)填空题:10空X1=10分

(3)简答题:2题X3=6分

(4)论述题:1题X6=6分

(5)单项选择题:20题X1=20分

考试方式:闭卷,时间180分钟

评卷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的评分的原则;

2、严格卷面核查,严禁评分的随意性,恰当地掌握扣分原则。

参 考 书:教材:生理学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五版,刘玲爱主编)内容为依据。考试大纲:

(一)基础理论

1、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意义。熟悉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特点。熟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形成的离子基础;动作电位的引起及传导的基本原理;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3、掌握血浆渗透压形成及其生理意义;ABO血型的分型及临床输血原则。熟悉血细胞的正常值;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生成及调节;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和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血液的成分。

4、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影响因素;心输出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熟悉心室肌、窦房结生物电活动的分期与离子基础;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特点和意义;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减压反射的调节及临床意义;静脉血回流的影响因素;微循环的通路及功能;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水肿。

5、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与临床的关系。熟悉呼吸的概念及功能;化学因素(CO2、缺O2和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6、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生理作用。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及主要途径。

7、掌握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熟悉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异;机体散热的方式及临床意义;体温的调节。

8、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及滤过分数概念;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熟悉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概念、机制。正常尿量。

9、掌握眼视近物的调节及感光细胞的功能。熟悉折光异常(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特点及其纠正;视野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了解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途径及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10、掌握突触的概念;突触传导的基本过程及特征;内脏痛的特点。熟悉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点;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大脑 皮层及小脑的功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及生理意义;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阻断剂及生理作用。信号系统。

11、掌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熟悉垂体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分泌的调节;月经周期与性激素的关系。

(二)专业能力

1、在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及调控的基础上能综合分析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与整合。

2、能利用生理学知识解释相关临床问题: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减压反射与心动过速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胰腺炎的发生与治疗原则;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临床意义;VitA缺乏与夜盲症;胆碱能受体的兴奋或阻断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关系;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过少的临床意义。

人体解剖学部分

一、人体解剖学(50分)

题型分配

1、名词解释题4题(每题2分,共8分)

2、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简答题2题(每题3分,共6分)

4、论述题1题(6分)

5、单选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参考书

《人体解剖学》 曾志成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8

三、复习大纲

(一)基础理论知识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构造,人体各部骨的名称及重要的骨性标志,颅的组成,颅底内面观,新生儿颅的主要特征,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运动方式,脊柱、胸廓、骨盆的组成,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构造及运动;躯干浅层肌的位置及功能,四肢肌群配布及作用,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膈、股四头肌、缝匠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及作用。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部消化管的形态及位置,肝、胰的位置及形态,肝外胆道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各部呼吸道的位置和形态,肺的位置及形态;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及结构,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和狭窄;膀胱的位置和膀胱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男性和女性尿道特点;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的组成;腹膜及腹膜腔概念,腹膜与脏器关系。

3、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营养血管,大动脉干行程、分部及其主要分支,重要器官(脑、肺、胃、小肠、大肠、肝及肾)的动脉分布;全身静脉的分布概况、四肢浅静脉的行程及归流,门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门静脉的循环途径;淋巴系统的组成,胸导管。

5、掌握眼球壁、折光装置的名称、形态构造及功能;中耳的组成、鼓室各壁的名称、咽鼓管的位置;内耳的位置、分部。

6、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灰、白质的分部,主要传导束的名称及功能;脑干的外形、分部;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大脑半球的分叶及主要沟和回的名称;基底核的组成、形态位置及功能;大脑皮质的重要功能定位;内囊的概念、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神经系主要传导通路(本体觉、痛温觉、视觉及锥体系);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系统、脑的血管;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各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脑神经的名称、纤维成分、分支和分布概况。熟悉背侧丘脑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功能。

7、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甲状腺的血管及其紧邻的神经;乳房的形态、位置、构造;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窝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纵隔的概念、分部;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物,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广义会阴及狭义会阴的概念;股三角的位置、边界和内容。

(二)专业能力

1、分析综合能力

(1)在掌握各器官形态、构造、位置的基础上,能综合分析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的狭窄部位和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分析各自的临床意义。

(3)根据门静脉、睾丸静脉、咽鼓管、脊神经、脑神经、内囊、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等解剖学知识,分析各种结构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应用能力

运用解剖学知识,在实施下列操作时,正确选择注射、穿刺、插管及手术的部位:①腰椎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膜腔穿刺;②肌肉注射、静脉穿刺;③根据鼻、咽、喉、食管、胃、直肠、尿道等的形态特征,领会相应插管术的要点;④气管切开、输精管结扎、输卵管结扎部位的选择。

生物化学部分

题型分配:

1、总分:50分;

2、内容要求:掌握内容占70%,了解内容占30%(按教学大纲);

3、题型分配:传统题占60%,选择题占40%;

(1)名词解释:4题X2=8分

(2)填空题:10空X1=10分

(3)简答题:2题X3=6分

(4)论述题:1题X6=6分

(5)单项选择题:20题X1=20分

评卷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的评分的原则;

2、严格卷面核查,严禁评分的随意性,恰当地掌握扣分原则。考试大纲:

1.绪论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内容。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其特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及其连接方式;熟悉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概念及变性的实质;了解蛋白质各级结构及其维系的方式(化学键)。

3.维生素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活性形式(或辅酶形式);了解其缺乏症。

4.酶掌握酶、酶活性中心、酶原及其激活、同工酶等的概念,酶的催化特点;了解酶的化学组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5.生物氧化掌握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

化的概念;熟悉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及呼吸链的种类,ATP的生成方式。

6.糖代谢掌握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异生作用、血糖等的概念,糖有氧氧化、无氧酵解的基本过程和关键酶;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作用、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7.脂类代谢掌握脂肪的分解代谢,酮体的概念、生成和利用;熟悉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了解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8.蛋白质分解代谢掌握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熟悉氨的来源与去路;了解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9.核酸结构与功能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一、二级结构及其功能;熟悉三种RNA的结构与功能。

10.基因信息的传递掌握中心法则的概念与内容,DNA半保留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的概念;了解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

11.肝的生物化学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及生理意义;熟悉胆汁酸的生成及生理意义;了解胆红素代谢。

参考书: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9

第一部份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150 分)

一、要求

1.能准确地了解管理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时间、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2.能比较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3.能系统地了解管理学中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4.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对管理的基本工作能进行综合归纳

5.熟练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工具,掌握计划、决策、领导、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考试内容

1.管理与管理学

掌握:管理的定义、性质及管理的职能

2.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认识:主要管理理论形成的时间、研究重点、特点以及相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理解: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3.决策

理解:决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素

掌握:决策的基本概念;决策的分类;决策的过程;集体决策方法

应用: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4.计划

认识:计划组织实施的方法

理解:计划的概念、性质、作用与类型

掌握: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管理的过程;

5.组织

理解:组织、组织设计的含义;组织结构的特性;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

掌握: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应用:应用组织理论分析问题

6.人力资源管理

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绩效评估的含义、程序与方法

7.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认识: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掌握: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的内容;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8.领导

理解:领导的定义;领导的作用以及领导者的权利基础

掌握: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

应用:应用领导理论分析问题

9.激励

认识:激励的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理解: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掌握: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应用:应用激励理论及激励的形式与方法分析问题、控制与控制过程

理解:控制的的必要性;

掌握: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的特征、管理的创新职能

认识: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理解: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掌握:创新的过程;创新活动的组织

三、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约 30 分、多项选择题:约 20 分、简答题: 约 30 分、论述题: 约 20 分、计算分析题:约 30 分、案例分析题:约 20 分

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 40%,中等难度题约 50%,较难题约 10%。

参考用书: 周三多主编 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2版

第二部分 《市场营销》(150 分)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它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策略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有关市场营销学的内容和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应具有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市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认识: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容,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方法。

掌握:市场及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认识:价值链,市场导向战略规划,理解:市场营销管理及哲学观念,全面质量营销,顾客导向组织创新,创建知识型企业。

掌握: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顾客让渡价值。

应用: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顾客满意的含义。、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认识:认识和界定企业使命,区分战略经营单位。

理解:企业战略的特征,企业战略规划过程,规划经营战略。

掌握: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规划投资组合,规划成长战略,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过程。

应用: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环境

认识:营销环境的含义。

理解: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

掌握:营销环境的特征,微观营销环境,宏观营销环境。

应用: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掌握: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在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

应用: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认识:生产者的交易导向,中间商购买过程的参与者,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非营利组织市场的类型。

理解:生产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系统购买与销售,中间商的购买类型,中间商采购者个人的购买风格,非营利组织的购买特点和方式。

掌握:组织市场的概念与类型,组织市场的特点,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政府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应用:生产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认识:信息及其功能,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理解: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特点,估计目前市场需求。

掌握: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调研的含义和作用,营销调研的类型和内容,营销调研的步骤,市场需求测量,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应用:营销调研的方法。、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认识: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掌握:市场细分的作用,市场细分的标准,市场覆盖模式,选择目标市场战略条件,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方式,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战略。

应用:目标市场战略。、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认识:顾客价值分析。

理解:行业竞争观念,判定竞争者的战略和目标,评估竞争者的实力和反应,企业攻击对象和回避对象。掌握:业务范围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原则。

应用:市场领导者战略,市场挑战者战略,市场追随者战略以及市场利基者战略。、产品策略

认识:优化产品组合的分析,新产品开发的组织。

理解:产品的分类,新产品的概念及种类,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掌握:产品整体概念,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产品组合决策,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其阶段划分,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新产品采用与扩散。

应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营销策略。、品牌与包装策略

认识:品牌更新,品牌扩展,品牌管理。

理解:品牌与商标的区别,品牌资产,品牌有无,品牌设计,品牌保护,包装标签与包装标志。

掌握:品牌的含义,品牌的作用,包装的含义、种类和作用,包装的设计原则。

应用:品牌组合,包装策略。、定价策略

认识:定价目标。

理解:价格变动反应及价格调整,地区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掌握: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

应用: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分销策略

认识:窜货现象及其整治,物流现代化。

理解:分销渠道的含义与职能,分销渠道设计,分销渠道管理,物流的规划与管理。

掌握:分销渠道的类型,批发与批发商,零售与零售商,无门市零售,物流及其职能,物流的顾客服务水平,物流目标的选择。

应用: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促销策略

认识:推销人员的甄选与培训,推销人员的奖励,推销人员的考核与评价,广告效果的测定,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工作程序。

理解:广告的概念与种类,广告的设计原则,人员推销的概念及特点,销售促进的特点。

掌握:促销的含义,促销的作用,推销人员的素质,人员推销的形式与策略,广告媒体的种类及其选择,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公共关系的作用。

应用:促销组合及促销策略,销售促进的方式。、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认识:绿色营销的兴起,整合营销传播,互联网给传统营销带来的变化,道义论的道德观,我国营销道德的状况,营销道德的建立。

理解:绿色营销的内涵,营销观念的演进,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营销道德的含义。掌握:绿色营销的特点,整合营销的内涵,4C 观念与 5R 理论,整合营销执行,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互联网在营销中的应用。

应用:绿色营销的实施,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

三、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一)、填空题:约 30 分

(二)、单项选择题:约 30 分

(三)、多项选择题:约 20 分

(四)、简答题:约 30 分

(五)、论述题:约 20 分

(六)、案例分析题:约 20 分

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 约 40%,中等难度题 约 50%,较难题 约 10%。

考试用书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篇10

《会计学》考试大纲

(满分150分,时限120分钟)

一、总论

(一)重点掌握

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基本职能;3.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二)一般熟悉

1.财务会计目标;2.财务会计的特点。

(三)一般了解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考核能力要求

学会根据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理解会计业务处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重点掌握

1.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概念;2.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 构分类。

(二)一般熟悉

1.账户的基本结构;2.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三)一般了解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四)考核能力要求

能根据会计准则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

三、复式记账

(一)重点掌握

1.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特点;2.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3.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二)一般熟悉

1.复式记账的意义;2.复式记账的种类。

(三)一般了解

1.记账方法的概念;2.记账方法的种类。

(四)考核能力要求

学会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一般的会计处理。

四、会计凭证

(一)重点掌握

1.会计凭证的概念、种类;2.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3.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

(二)一般熟悉

1.会计凭证的意义;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构成要素。

(三)一般了解 会计凭证的传递。

(四)考核能力要求

学会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一般方法。

五、会计账簿

(一)重点掌握

1.会计账簿的概念、种类;2.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及方法;3.结账和对账 的内容、方法;4.错账更正方法。

(二)一般熟悉

1.会计账簿的作用;2.错账查找方法。

(三)一般了解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四)考核能力要求

学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会计账簿并正确登记、使用账簿。

六、账务处理程序

(一)重点掌握

1.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一般熟悉

1.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种类、基本要求;2.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4.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三)一般了解

1.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2.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四)考核能力要求

学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账务处理程序。

七、流动资产

(一)重点掌握

1.现金管理制度、现金收支凭证、现金的总分类核算、现金日记账、现金 清查及核算;2.银行账户管理、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结算方式、银行存款清查;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及核算;4.应收账款的 总分类及明细分类核算;5.应收票据的总分类及明细分类核算;6.存货的概念、确认与计量;7.坏账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二)一般熟悉

1.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2.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三)一般了解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考核能力要求

能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流动资产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核

算。

八、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重点掌握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计价方法;2.投资转入、购入、租赁、自行建造 完工固定资产的核算;3.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4.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及核算;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二)一般熟悉

1.固定资产的概念;2.固定资产核算凭证;3.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三)一般了解

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

(四)考核能力要求

能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及折旧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正 确的核算。

九、负债

(一)重点掌握

1.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的核算;2.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二)一般熟悉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三)一般了解 应付债券的核算。

(四)考核能力要求

能结合单位具体环境制定适宜的负债核算的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核 算。

十、所有者权益

(一)重点掌握

1.实收资本的核算;2.资本公积的核算;3.留存收益的核算。

(二)一般熟悉。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构成。

(三)一般了解 注册资本金制度。

(四)考核能力要求

能熟练且准确地对所有者权益进行核算。

十一、收入

(一)重点掌握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及账务处理。

(二)一般熟悉

1.劳务收入确认与计量;2.收入的概念。

(三)考核能力要求

能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收入核算的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核算。

十二、费用

(一)重点掌握

1.费用的确认条件;2.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核算。

(二)一般熟悉

1.生产成本的计算;2.营业外收支的内容及核算。

(三)一般了解

1.资产减值损失;2.所得税费用。

(四)考核能力要求

学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费用确认的会计政策并对其正确核算。

十三、财产清查

(一)重点掌握

1.财产清查的方法;2.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二)一般熟悉

1.财产清查的概念、作用、种类;2.财产清查的步骤。

(三)一般了解 财产清查的组织。

(四)考核能力要求

能熟练运用各种财产清查方法进行财产清查并及时对其结果进行会计处 理。

十四、财务报告

(一)重点掌握

1.财务报告的种类及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表;3.利润表。

(二)一般熟悉

1.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的概念;2.财务报告的作用。

(三)一般了解

1.现金流量表;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四)考核能力要求

上一篇:高考优秀作文题目下一篇:作文批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