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厂区作业安全规程(推荐6篇)

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篇1

化工企业的特性基本上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厂区作业环境十分复杂,稍不谨慎,就会出现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恶性伤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在这样环境下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化工颁布的《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标准执行。

一、动火作业管理

1.必须划定固定动火区,一般动火因在固定动火区范围内作业。

2.在非动火区作业时,必须按照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规程)所划分的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三级动火作业要求,制定动火方案,办理动火手续。

二、设备内作业管理

1.设备内作业时,因采取隔离、置换、切断、通风等措施,以确保作业人员有一个安全的作业场所。

2.设备内作业,因严格按照HG203012—199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制定设备内作业方案,办理设备内作业手续。

3.在使用防护器具及照明时,应仔细检查是否符合安全要求。4.执行监护人员必须严守岗位,定时监测,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三、高处作业管理

1.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的要求,及考虑时作业时,自然环境对高处作业的影响,做好登高前的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HG23014—1999(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制定登高作业方案,办理登高作业手续。

3.登高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登高防护用具,确保使用时安全可靠。

4.监护人员应严守岗位,随时注意作业中任何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四、设备检修安全规程

1.设备检修时,应彻底清洗、置换,并经分析确认后符合安全作业要求时,方可进行检修。2.严格按照HG23018—1999(厂区设备检修安全规程)要求,制定检修方案,办理检修手续。3.设备检修前,应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遵守检修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防护器具,了解检修项目和检修安全措施。

4.检修结束后,应彻底检查设备和清理现场,防止有任何工具、螺丝、螺帽和其它杂物落入设备。

5.做好试压、试漏、调试、校正、试车工作,完成正常开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确保正常开车。

五、其它作业安全规程

1.在实施厂区动土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7—1999(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执行。2.在实施厂区吊装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5—1999(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执行。3.在实施厂区断路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6—1999(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执行。4.在实施厂区盲板抽堵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7—1999(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执行。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制度

一、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执行HG23012、HG23014的规定。

二、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前进行 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三、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进行检查分析,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四、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五、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其氧含量不得超过20﹪。六、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灭火,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七、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管理,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置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八、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准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九、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应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点均应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十、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贯彻“维护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

一、开展“完好设备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二、操作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三、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以所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才能持证单独操作设备。

四、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

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清除灰尘。

五、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车,未处理的缺陷需记于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六、维修工人(机、电、仪)要明确分工,对分工负责包干的设备,负有维修好的责任,并做到。

1.定时定点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2.发现缺陷及时清除,不能立即清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清除。

3.按质量完成维修任务。

七、所有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所有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八、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操作和维修工人的维护保养经验,改造设备管理工作。

九、未经设备动力部门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高空作业制度

一、从事高出作业时,要在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二、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对患有职业忌症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酒后人员等不准进行高处作业。

三、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该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否则有权拒绝施工作业。

四、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要检查作业中应注意防止工具及其它器具坠落。

五、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

六、不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的材料、器具、设备不得使用。

七、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必须装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准持物,不准投掷工具,材料及其它用品。

八、登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作业时,必须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更有防滑措施。

九、高处作业与其他作业交叉 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十、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

事故管理制度

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各方面的危险性,如火灾、爆炸、中毒、灼伤、机械设备腐蚀、违章作业等,都会引起各类事故。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事故管理,分析事故原因,摸索事故发生的规律,从中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人、物、环境和管理上存在的隐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事故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变事故的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分类与事故分类管理

1.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误操作以及指挥不当或错误等原因造成原料、半成品损失的,均为生产事故,由生产计划 部门负责管理。

2.各种生产设备(包括化工生产、机电、仪表设备、管道、厂房建筑、构筑物、设备基础以及电讯、运输设备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坏的均为设备事故,由技术设备部门负责管理。3.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国家和企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产品因保管包装不良而变质,采购的材料不合规格要求而影响生产或检修计划完成等均为质量事故,由质检部门管理。

4.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均为火灾事故,虽发生着火但抢救及时,未造成财产大的损失或人员伤亡,称为火警事故,由保卫部门负责管理。5.凡属破坏事故,由保卫部门负责管理。6.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均为爆炸事故,由安全部门、保卫部门负责管理。

7.在册职工在生产或工作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肌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经医务部门诊断需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者,均为伤亡事故,由安全部门负责管理。

8.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由于泄露或其它原因造成大量外溢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使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必须进行急救,均为中毒事故,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

9.由于食品卫生管理不善而食用者发生肠胃炎,甚至中毒而造成中断工作一个工作日以上者,均为食物中毒事故,由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10.凡属外界原因影响或客观上未认识而发生的各种不可抗拒的灾害事故,均为自然事故,凡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当等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幸发现及时得到挽救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均为未遂事故,以此两类事故可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分工人负责管理。

二、事故等级划分 1.工伤事故

a.按事故严重等级划分等级 b.按事故伤害等级划分等级 c.按经济损失程度划分等级 2.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根据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可分为特级火灾、重大火灾、火灾和火警事故4类,根据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89年11月27日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包括10人),重伤20人以上。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万元能上能下。凡是经济损失在100以上1000以下,人员伤亡又未达到重大火灾事故的,属一般火灾事故,损失在100以下的称为火警事故。3.其它事故

多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5﹪,单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10﹪,或设备直接损失在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事故为一般事故。多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25﹪,单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50﹪,或设备严重损失,直接损失达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为重大责任事故。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劳动人事部【86】高检令

(二)字第6号规定,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致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为重大责任事故。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事故调查必须依据大量全部的资料和证明,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任何事故的处理都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1.事故调查程序

通过现场检查和收集物证 确定事故原点 确定事故原因和事故扩大的原因 查清事故原因基础上进行事故性质、责任分析和处理。

四、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原因分类

a.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缺陷

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c.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缺陷 d.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e.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f.劳动组织不合理

g.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有误 h.技术上或设计上有缺陷

i.教育培训不够或未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知识

j.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k.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l.其它

五、事故报告

1.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各类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等)用快速方法在24小时内向上级机关部门报告,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2.发生事故的企业,要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一般事故3天内,重大事故7天内报送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后20天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对重大责任事故,除按有关规定上报外,还应当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报告。

3.凡外单位人员在企业学习、劳动、培训时发生伤亡事故,由企业按表外进行统计上报,凡因工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1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

六、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对一般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由车间和有关部门领导组织调查并召开事故分析会。

2.对重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应组织由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和处理。3.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年3月日国务院令第75号)。

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而发生重大事故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5.对事故责任者的划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严重,以及影响程度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撤职、留厂察看、开除出厂,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6.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安全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火的法规和条例,并监督检查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执行防火法规条例的情况。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应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组职责如下:

1.防火检查组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宣传和消防知识普及工作,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2.灭火行动组负责扑救火灾,平时要熟悉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和水源情况。3.通讯联络组负责火灾报警、火场联络、接应消防车等任务。

4.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火场内人员的 安全疏散,并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

5.安全防护救护组负责火场安全警卫工作,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防止物资丢失,并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

三、组织、参与有关防火的演习、知识竞赛等活动。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法》,协助企业法人组织推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研究和推广现代安全环保管理技术和方法。

2.组织制定或修订、审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并监督检查实施工作。

3.组织编制、汇总、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督促有关部门按期执行。4.对职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卫生考核。5.参加厂安全大检查,督促、检查隐患的整改工作。

6.负责对反应锅、加热锅的安全监督工作,参加安全装置的检验监督,建立台帐。

7.经常进行现场检查,指导车间、班组安全工作,发现违章作业,有权制止,不听劝者,可令其停止工作,并立即通知有关人员。

8.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知识问答,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9.综合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10.负责伤亡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参与各类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工伤鉴定工作。

车间安全员安全职责

1.业务受厂长及安全技术部门领导,并在车间主任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拟定、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车间主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置,并督促实施。4.制定车间安全活动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5.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车间主任搞好职工安全思想、技术教育和考核工作。6.参与车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和设备改造以及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工作。7.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领导处理。

8.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供销部门安全职责

1.对采购的器材、设备、防护用品、器具必须有验收记录制度,并对上述物品的质量负责。2.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化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

3.严格执行有关防火和危险品管理规定,搞好仓库防火防盗,危险物品、气瓶和储运设施的管理工作。4.销售化学危险物品时,必须检查运输单位的化学危险物品经营运输许可证,有证方可发货。5.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核,配合保卫部门做好厂管车辆检审工作。

6.对运输工具、车辆和驾驶人员严格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对车辆,船舶的维护保养。7.参加厂区交通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8.按规定或发放保护用品和器具。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安全检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动群众共同搞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践证明,安全检查能同时收到以下三点效果:

(1)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有利于安全管理和劳动工作的开展。

(2)安全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及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职工危害,有利于制订治理规划,消除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在安全检查中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

一、组织方式

1.厂级安全检查由主管安全的厂长组织各车间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每半年检查一次。2.车间安全检查由车间主任组织车间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进行,至少每年不少于十二次。3.班组长和生产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每半小时至少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整改。

4.企业应根据当地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以及季节变化,对防暑降温、防雷电、防风以及防冻保温等工作,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5.企业每年应对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起重设备、厂房建筑、运输 车库以及防火防爆和防尘防毒工作等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二、巡回检查 1.各车间、部门每日至少对本部门所有的设备工作场所、道路架设等进行全面又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解决处理,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并要有文字记录。

2.各班组长。大班长(生产调度)在个岗位未操作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日反复检查:“工艺指标、设备运行、安全附件、事故隐患”,做到有患必治,有险必防,有错必纠,有漏必堵,有坏必修。

三、定期检查 1.节日前后的检查

主要是检查安全生产、消防、治安保卫和文明生产等工作。节前检查出来的不安全隐患,可以在节日安排检修,消除隐患,以便节后正常进行生产,节后检查是为了防止有些职工纪律松懈,重点进行遵章守纪的检查和消除隐患工作的落实情况。2.专业性安全检查

主要是调查了解某个专业性安全问题的技术状况,如电气、压力容器、剧毒、易燃和易爆物品等。

四、新项目试车前安全检查

1.凡属新工程、新项目、新设备、新工艺完工的投产前,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抽查验收,并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方可试车投产。

2.凡属本厂区内大修、中修的设备,由检修单位会同使用单位及技术厂长、生产、技术、安技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五、安全检查内容

1.查思想:主要是对照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规定,检查车间有关领导和职工群众对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如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关心职工的安全健康,职工群众是否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上级的劳动保护方针和上级有关政策法令是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2.查管理、查制度:检查车间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车间主任是否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检查“五同时”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工人群众是否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检查车间的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入厂的“三级教育”制,特种作业人员和调换工种工人的培训教育制,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的执行情况。

3.查事故隐患:主要是要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车间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卫生设备是否符合劳动保护要求。例如:原料、产品的存放是否合理;各种及其设备的排列和安全防护装置,电气设备的安全设施、各种气瓶和压力容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车间内的通风、照明设施有毒物质的保护措施,以及工人的劳动条件,个人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特别是对企业的要害部位和重点设备,如锅炉房、变配电所及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的仓库和使用场所都要严格检查。

4.查事故处理:检查车间对工伤、设备、生产或交通事故是否认真调查,及时报告,严格处理,在检查中,如发现没有按照“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要重新严格处理,从中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

六、隐患整改

1.对查出的隐患要逐项分析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三定(定出具体负责人、定措施办法、定整改时间),及时整改,不得拖延,做到条条有着落,条件有交待。

2.由于限于物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因素的影响,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在切实做好防范措施后,纳入整改计划,认真加以落实,消除隐患。

3.对重大隐患项目整改,因实行《隐患整改通知书》和《事故隐患报告书》办法。a.《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内容包括:隐患项目、整改意见和解决期限的办法及责任人。b.《事故隐患报告书》的内容包括:事故隐患内容,对隐患治理的要求,要求解决的时间,受领任务人及受领任务者对事故隐患内容、要求、时间的意见。c.通知书由安全部门填写主管的厂长签署发出。

岗位员工安全职责

1.参加安全卫生活动,学习安全卫生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卫生规章制度。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3.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遵守纪律。

4.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5.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清除,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6.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器材、消防器材。

7.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

草酸二乙酯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本标准规定可工艺流程方框图及各过程操作程序、安全注意事项等,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草酸二乙酯的生产 3.职责

技质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负责过程产品,成品的检测把点工作。4.工作程序

草酸二乙酯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酯化过程

a.打开反应釜人孔盖,把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得草酸500±1kg投入反应釜内,盖上人孔盖,然后吧符合质量要求的甲苯470±1kg,乙醇290±1kg,用真空吸入高位槽,放入反应釜。b.检查反应釜夹套是否有节水,如有应排尽,打开蒸汽阀通入蒸汽升温,汽压控制在0.2Mpa以下,一小时左右开始下脱水料,从装置的玻璃管内可以看到液体开始分层,上部液相为甲苯,下部为稀乙醇水溶液,一个半小时后开始回流,此时可调整汽压为0.1Mpa以下,以不冲料而汽压最高为合适。

c.当反应釜内温达80℃以上,稀乙醇含量在20%以下时,第一次补加料:甲苯 0±1kg,乙醇260±1kg抽入高位槽,放入反应釜(内温降至75±1℃左右),继续升温(以不冲料为合适),脱水。

d.当反应釜内温达80℃以上,稀乙醇含量在20%以下时,加入乙醇100±1kg,升温、脱水。

e.当反应釜内温达80℃以上,稀乙醇含量在30%以下时,加入乙醇100±1kg,升温、脱水。

f.当测得稀乙醇含量连续3小时在90以上回收甲苯,回收至内温136℃结束。

g.关闭蒸汽,开启冷却水冷却,待酯化锅中粗酯温度冷却到90℃以下,打开投料口用高真空进行抽料。安全注意事项

a.酯化反应中,要防止冲料现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守工作岗位,温度是随着加料次数而控制汽压升温,酯化反应主要是反应、脱水。

b.严格按生产配方投料,按生产操作规程操作,严禁火种,不准穿戴铁钉的鞋,严禁用工具与铁件敲撞,做到轻搬轻放。

草酸二乙酯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精馏过程(关键工序)a.打开真空泵,把粗酯抽入精馏釜,放尽夹套节水。

b.开蒸汽升温,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真空-0.08~ -0.09Mpa开始收集低沸点混合物。

c.当温度上升至115℃以上,真空-0.08~ -0.09Mpa,釜内温度125±1℃,取样检测草酸二乙酯含量达95%,转正沸收集至精馏结束,放出产品、检验、包装。d.做好生产原始记录。安全注意事项

a.精馏过程中要严格注意低沸点时间的汽压和温度。

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施工作业,应用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企业提出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要求, 同时, 在我国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整体要求下, 炼化企业部分老装置面临着工艺调整、改建或扩建。同时, 在我国加工的原油质量不断下降情况下, 为了确保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装置大检修和临时维修作业频次不断增加。在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新建项目、安措项目、技措项目、环措项目只能在原有的生产厂区范围内进行项目施工作业。由于石油加工连续性强、工艺链长、生产装置设备密集度高等特点, 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及安全生产要求, 不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检维修作业, 厂区地面施工安全作业尤为重要。

根据企业要求掌握自身家底和生产管理实际需要, 部分炼化企业利用GIS技术已建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并且, 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地面资产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总图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因此, 将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炼化企业地面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方面, 技术比较成熟, 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同时为炼化企业厂区地面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提供新模式。

1 现状与分析

前段时间, 观看了《xxx公司xxx年安全警示录》, 在这一年里, 该公司共发生安全事故7起、安全事件6起, 同时发生多起生产非计划停工事件、设备事故事件, 其中多起事故、事件与地面施工作业有关, 而《警示录》中事故分析结果,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前安全风险识别不足及分析不彻底、作业票办理不严格、防范措施不到位、现场存在缺陷等, 其结果不仅给部分员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还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事实上, 关于厂区作业安全管理方面, 企业已建立了《作业许可管理》、《挖掘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井下作业安全规程》、《管线设备打开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 并且加强日常培训和岗位练兵, 同时, 还加强了施工作业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并制定了《作业前安全分析》制度。从企业制度来看, 企业已经把安全生产落到了实处, 然而, 就事故、事件进一步分析, 最关键因素还是作业人员对作业现场缺乏统一认识和综合考虑, 致使作业前安全风险识别不足及分析不彻底。

炼化企业地理信息系统采用GIS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成图处理, 把厂区实物分布及实物属性集成于计算机中, 并将实物基本属性、检修数据、介质特性与地理位置相关联, 利用GIS直观可视、量测、空间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等功能提高作业人员对作业环境的认识, 全面辨识作业环境存在危险源, 集多方数据开展综合分析, 扎实做好作业前安全分析, 整体提升厂区地面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地理信息系统

2.1 GIS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支持下, 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 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1]。也可以简单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

2.2 GIS特点

GIS具有显著的三大特性:地域性、多维结构、时序特征。地域性: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 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 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 为地理信息各圈层之间的综合研究提供可能, 也为地理系统多层次的分析和信息的传输与筛选提供方便;时序特征: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3]。

2.3 GIS技术优势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混合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创造和可视化表达手段, 以及地理过程的动态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4]。

3 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炼化企业地理信息系统以Arc GIS软件作为基础平台, 采用Arc GIS Arc Info对数据进行加工、组织与管理、Arc GIS Server对应用服务进行发布、Arc GIS Engine对系统功能进行补充与完善、Oracle数据库软件实现空间数据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建立了集地下管网、地面实物、空中管廊于一体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厂区实物基本参数、检维修记录、物料特性等属性数据与地理位置集成, 并根据不同实物类别进行分层管理, 利用图层叠加分析技术对不同部分提供专题应用。

目前,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厂区地面资产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总图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1) 地面资产管理:直观展现厂区各类资产分布, 并查询、统计各类资产, 及时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根据基本参数确定替换产品的选择, 为厂际间资产调配与配置提供依据, 提高资产利用率;2) 危险化学品管理:查询、统计各类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及数量, 直观展现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及周边分布, 根据物理特性, 分析存在隐患, 为隐患治理提供可靠依据;3) 总图管理:动态掌握项目建设区域地上、地下实物分布及周边环境情况, 量测区域面积及离各类管线主干线距离, 为项目规划提供基础数据;4) 应急管理: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应急物质的分布、事故扩散范围、最佳救援路径进行分析, 指导应急预案的修订及演练, 提升应急能力。

4 GIS在厂区地面作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事实上, 参照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已开展的应用, 结合当前炼化企业厂区地面施工作业频繁发生的事故, 利用GIS查询、统计、数据可视化、空间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等功能, 将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厂区挖掘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中, 为作业人员全面了解现场提供基础数据, 指导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 制定详尽的防范措施, 提升厂区地面施工作业前安全分析能力, 避免事故、事件的发生, 保障作业人员、设备、装置和环境的安全。

4.1 GIS在厂区挖掘作业中的应用

挖掘作业, 是指在生产、作业区域使用人工或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 通过移除泥土形成沟、槽、坑或凹地的挖土、打桩、地锚入土作业;或建筑物拆除以及在墙壁开槽打眼, 并因此造成某些部分失去支撑的作业。挖掘作业开始前, 应保证现场相关人员拥有最新的地下设施布置图, 明确标注地下设施的位置、走向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必要时可采用探测设备进行探测[5]。

利用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分析作业区域地下设施具体位置、走向、埋深、材质、介质及周边环境分布情况, 出具作业区域地下管线电缆分布及周边环境分析图, 为施工人员作业工具、作业方式、必备安全防护用品、挖出物堆放地点等选择及作业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避免不明确作业区域地下设施及周边环境分布情况下, 盲目开挖导致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的挖断和周边环境的破坏, 确保作业过程、装置生产、厂区环境的安全。

4.2 GIS在厂区临时用电作业中的应用

临时用电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 临时性使用380V或380V以下的低压电力系统的作业[6]。但超过6个月的用电, 不能视为临时用电, 而使用周期在1个月以上的临时用电线路, 应采用架空方式安装。由于炼化企业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 厂区电气线路、用电作业的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 避免产生电火花, 给装置带来危害。

在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 利用GIS直观可视、量测、空间分析等功能, 为厂区电气作业识别风险并消除隐患、防范措施制定提供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查询作业区域附近满足用电负荷条件且距离最近的电源可接引点;

2) 根据选定的电源接引点与作业点之间空间分布, 确定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3) 分析识别电气线路是否经过高温、振动、腐蚀、积水、防爆区域, 确定线路铺设是否需要线路架空、穿越保护、防爆措施、设置线路标志等;

4) 综合分析GIS数据, 识别作业区域危害因素, 制定风险消减措施。

4.3 GIS在厂区动火作业中的应用

动火作业, 是指在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工作程序 (规程) 未涵盖的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作业, 除为动火设置的固定场所之外, 如化验室、专门的维修场所、锅炉及焚烧炉等[7]。根据炼化企业生产特点, 生产厂区属于禁火区域, 但由于生产需要, 时常进行一些切割、焊接作业, 难免产生的火花与空气中易燃、易爆气体接触发生爆炸, 影响装置生产和作业人员安全。因此, 根据《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之规定, 动火作业前应开展风险评估、系统隔离、可燃气体检测等一系列工作, 辨识危害因素, 采取安全控制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事实上, 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已将介质属性与地理位置进行集成, 可以对动火作业前风险评估、系统隔离、可燃气体检测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具体可开展如下应用:

1) 利用GIS空间查询、统计功能分析作业区域周围容器、管线等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特性, 确定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的选择;

2) 利用GIS直观展现作业区域地面分布及管线辅助物分布, 合理布置警戒, 明确与动火点相连管线物料切断阀的具体位置;

3) 根据系统查询管线、容器输送介质特性, 选择置换物料;

4) 按照动火点安全距离规定,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安全距离范围存在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 并对其进行封严盖实。

5 结束语

针对近几年炼化企业地面施工作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及事件, 将已建立的炼化企业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厂区地面施工作业安全管理中, 按照企业挖掘、临时用电、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要求,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可视、查询、统计、空间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等功能, 全面掌握作业区域及周围环境分布, 实现危险源完整识别, 帮助作业人员理解并落实作业安全管理规范中部分规定, 指导作业前安全分析, 确保挖掘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安全进行, 整体提升厂区地面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HJ/T 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G].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2]陈述彭, 鲁学军, 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3, 6-7.

[3]胡鹏, 黄杏元, 华一新.GIS原理学习[M/OL]. (2003-03) [2014-2-26]http://www.cnblogs.com/lijigang/archive/2008/07/19/1246648.html.

[4]黄杏元, 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Q/SY 1247-2009, 挖掘作业安全管理规范[G].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6]Q/SY 1244-2009,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G].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登高作业安全规程 篇3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设备及电器安装检修、室内外卫生清扫、门窗墙壁擦洗、悬挂条幅等所有工作中作业平面相对高度在1.5米以上的作业。

一、严禁老幼、病残、孕妇、醉酒者进行上梯或护梯作业。

二、登高前作业人员必须穿好工装,戴好安全帽。

三、登高安装检修电器时,必须停电,必要时挂上安全牌,戴好安全带。

四、登高前必须检查登高作业所用梯具、脚蹬、手攀等工具的设施是否坚固牢靠,承受能力是否超负荷,如承受能力超负荷、脚杠有缺层、裂缝、安装不牢靠的爬梯或其它设施不得用于登高作业。

五、工作时应注意地面平整,梯具必须有人扶住或将梯具上部用绳子扎牢在可靠的地方,确保梯具放置平稳,不能有摇晃现象。

六、登高人员在空中移动身体重心前,要事先试探新的脚踏点或手攀处的牢靠性,经试探不牢固的地方不要着力踏踩或手攀。未经试探不要贸然移动身体重心。特殊情况身体重心必须要悬空时要悬挂安全带(绳),确保人身安全。

七、作业时无论是登高人员或是护梯人员都必须精力集中,不得麻痹大意,分散精力,从事与登高无关的其它事情。

八、护梯人员要密切注视爬梯及登高人员的作业情况,确保梯具牢稳,并不断提醒登高人员注意安全,随时做好保护空中人员的准备。

港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4

一、本单位的港口作业现场由专人实行统一指挥,以防作业混乱而发生港口生产安全事故。港口作业现场装卸搬运人员和港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服从指挥。非装卸搬运人员,不得在作业现场逗留。对各种装卸设备,必须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工艺,并由经过操作训练的专职人员操作,如需持证上岗作业的,必须由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以防港口安全事故发生。

二、港口有关作业人员上岗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手套、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如进行上、下船等的搬运装卸作业的,还需在上、下船设施上加设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人员须穿着救生衣,并加强瞭望,防止因过往船舶或天气原因造成波浪冲击,影响船体稳定而发生人员落水事件。

三、进行搬运装卸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所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搬运工具,使之保持良好和完整,确保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方可使用。

四、有关作业人员在患有影响港口作业安全的疾病期间,必须停止进行任何港口作业。有关港口作业人员在连续工作3小时后,必须休息,防止疲劳作业而引发港口安全事故。1

五、搬运物件要小心轻放,绑扎物件要牢固,摆放物件要平稳。

六、严禁在放置不牢固、不平稳的物件或设施上行走,防止人员跌落。

七、利用起重机装卸时,严禁用手扶住起吊物或跟随起吊物行走,起重机挂钩下方严禁站人。

八、利用起重机配合装卸、搬运时,要由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起重机司机负责操作起重机、指挥员负责指挥、司索(挂钩)员负责挂卸吊钩,严禁无证人员从事起重作业。

九、凡在港口作业现场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是指离坠落基准面2米以上的高处所进行的作业),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坠落安全措施,才准许作业。从事高空作业者,要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采取系安全绳、加装安全栏、安全网等防坠落措施,并必须设专人监护。

十、禁止任何人员在货垛上休息。

十一、进行港口作业前,应召开工前会,根据拟搬运装卸货物的特性研究确定安全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做好会议记录。

制定单位:(盖章)

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5

1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电工操作的技术安全要求。1.2本规程适用于电工作业。2存在的危险源

2.1带电作业时不穿绝缘鞋,不使用绝缘工具,导致触电。2.2带电作业时使用的绝缘工具破损,导致触电。

2.3工作时未按要求穿着工作服、戴安全帽,导致碰伤、物体打击。

2.4试电笔、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等未在校验有效期内,存在损坏情况,导致触电。2.5进行电气检修时未在刀闸处悬挂警示牌,误合刀闸,导致触电。2.6进行电气检修时未切断电源,且未验电,导致触电。2.7进行电气检修时无专人监护,导致触电。

2.8登高作业时梯子摆放处不平坦,无人看护,或人站在梯子上时移动梯子,导致高处坠落。2.9登高作业使用的梯子梯脚破损或不齐全,梯子打滑,导致高处坠落。

2.10登高作业时工作人员和所携带工具总质量超过梯子承重量,梯子损坏,导致高处坠落。2.11登高作业时未使用安全带、带扣未锁死、安全带断裂,导致高处坠落,人员伤亡。2.12高处作业时将工具随意摆放,或采取抛掷方式传递工具,导致工具掉落,人员伤亡。2.13配电箱内带电金属部位裸露无防护,导致触电。

2.14工作结束,未对工作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即送电,导致触电、设备故障。3操作人员要求

3.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地方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3.2学徒工不得进行独立操作。

3.3作业人员应熟悉电工作业的原理、知识,熟悉作业现场特殊的安全要求。3.4熟悉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操作规程。4作业前

4.1按要求穿着工作服、绝缘鞋、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确认劳动防护用品完好。4.2确认作业过程中需使用的绝缘手套、验电笔、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等工具、仪表在检测有效期内,状态完好,仪表量程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4.3确认作业过程中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绝缘情况良好,绝缘检测在有效期内;若较长时间未使用,应在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测,绝缘等级下降的电动工具禁止使用。4.4确认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均带有绝缘柄,状态完好,否则禁止使用。4.5确认安全带、梯子及梯脚状态完好,梯子承重量满足工作需要。4.6准备好作业过程需用到的警示标识、标牌等物品,确保数量充足。

4.7确认架设电气临时线审批手续齐全,地点、取电部位、线缆长度、功率等内容明确。4.8做好作业过程中分工,明确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员。5作业中

5.1根据工作范围设置警示区域,无关人员不得接近。5.2监护人员坚守岗位,不应兼做其他工作,不得离开现场。

5.3切断电源,进行验电,悬挂警示标识;验电应在进出线的各相进行,先低层后高层。5.4分清火线、地线、零线,选好工作位置,断开导线时应先断火线,后断地线、零线;搭接导线的顺序与上述相反,人体不得同时接触火、零两根线头。

5.5带电作业时,应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采取防止误碰高压线路的措施。5.6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隔离措施。5.7严格遵守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等仪表安全操作规程。5.8使用梯子时,应将梯子固定好,防止梯子打滑。

5.9高处作业时,安全带应拴在可靠位置,不应拴在梯子上、被拆卸的部件上;安全带拴好后,首先将带扣锁死,保险装置上好后再行探身或后仰。

5.10作业过程中将工具摆放在平稳处,不得摆放在平面边缘,防止坠落伤人。

5.11高处作业时应使用工具袋或绳索传递工具和器材,不得采取抛掷方式,防止工具、器材坠落伤人。

5.12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断开与触电者有关的电源,用相适应的绝缘物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可采用短路法使断路器跳闸或用绝缘杆拨开导线等;脱离电源时,应防止触电者摔伤。6作业后

6.1确认各项作业程序已完成,对线路、开关等进行检查,确认安装正确。

6.2确认配电箱(柜)内裸露带电金属部位的防护挡板已复位,无防护挡板的,需安装。6.3清点工具、仪表、材料等,确认数量准确。6.4清理作业现场,撤除警示标识。

6.5工作负责人对工作范围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宣布工作终结,待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现场后,方可送电。

探究森林生态采伐更新作业规程 篇6

a.何地采的问题。规程中虽然包括了伐区区划、禁伐区和缓冲区设置等方面的原则要求, 但没有考虑森林类型多样性保护和景观的合理配置, 使何地采的科学依据不足。

b.采什么留什么的问题。规程中关于采伐木和保留木的确定, 还是沿用了传统的“采坏留好、采大留小、采上留下、采密留疏”的原则。但这些原则已经不能适应生态采伐的要求, 如根据新林业理论, 有生态价值的活立木和枯立木应予以保留。解决这个问题的更科学的做法应该是采用目标树体系结合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来确定采伐木和保留木。

c.不同地理区域的适用性问题。我国幅员辽阔, 森林类型多样, 一个规程难以适合所有的森林植被分布区。应该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 研制适合的森林生态采伐作业规程, 以更好的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采伐作业活动。

1 森林采伐类型和方式

森林采伐类型:森林抚育采伐、主伐和再新采伐三种类型。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林, 主要用于抚育采伐和主伐。主伐分为择伐、皆伐、渐伐三种形式。天然林的砍伐适用于皆伐和择伐。

1.1 选择切削是在中国东北天然林区的主张, 切割的最常见的用途。切割尺寸类的操作方法, 个人的选择和群体选择切削。

1.2 东北的天然林区, 一般不主张采用皆伐, 除非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 占用征用林地皆伐的, 通常使用大量的带状皆伐和块状皆伐。并严格控制使用皆伐的范围。

抚育采伐在选择切伐除一部分的林木, 其目的是提高林分结构, 提高林分生长。抚育采伐森林, 根据培训目标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抚育采伐, 禁伐林没有抚育采伐。

2 伐区调查设计

根据森林类型多样性的最大覆盖模型和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和方法的要求进行伐区调查设计。

2.1 禁伐区和缓冲区。

禁伐区是根据国家法律和当地的自然、社会发展、经济需要, 禁伐区除非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否则严禁各种采伐的活动。禁伐区应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的核心区、文化保护区, 没有记录的科研试验地等。

缓冲区是在伐区内分布有小河流、湖藻、湿地、湖泊, 或禁伐区附近的自然保护区、人文资源、自然风景区, 野生动物栖息地, 科学实验, 对缓冲区有一定宽度。在缓冲区, 未经许可, 不可切割任何树木;另外除建造工程的水管和桥涵施工机械工作外, 禁止施工机器进入;禁止倾倒采伐剩余、他杂物和垃圾。该方法可以结合森林类型多样化的最大覆盖模型确定。

2.2 采伐作业设计。

根据林分调查因子和采伐类型的要求, 确定采伐方法和采伐强度。采伐木和保留木材利用目标树系统与林分择伐空间优化系统确定。

采伐木标号:为了便于收割作业, 所有切割木材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标记, 对标签周围的木材皆伐, 择伐伐区对采伐木进行标号, 它需要特殊的保护, 以避免错误采, 标签必须清楚。

2.3 集材方式。

集材是将伐区里的木材从伐木地点搬、汇、集到装车场或山上楞场的作业。适用于东北天然林区的集材方式有:拖拉机、索道、人力、畜力集材方式。

索道集材。人力索道的人拉区段跨度以30m为宜;控制区段以300m为宜。

拖拉机集材。集材顺序为集材道、伐区、丁字树。两台以上拖拉机, 后车与前车原条后端的距离, 在平坦地段应保持在15m以上在坡度不超过15°的路段, 不得少于30";在坡度超过15°的路段, 后车必须在前车下到坡底后, 方可开动。拖拉机向上坡行驶或集材时, 下坡20m以内不准有人。向下坡行驶时, 禁止急刹车和换档变速, 严禁空档熄火滑行:两条集初道间隔50m。

人力集材。人力搬运要尽可能利用吊钩、撬棍、绳索、避免手、足直接接触。几人共同作业时, 应有人指挥, 步调一致。

3 工程设计

采伐中的工程设计包括楞场、集材道、贮木场等的设计。这些设计更多的是土木工程方面的内容。这里介绍仅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角度介绍有关环节的技术要求。

集材道上的水道桥涵的数量应尽量减少;集材机械对土壤造成的潜在破坏应尽量减少;如有可能, 应进行上抬集材;因为大径级原木根端抬起牵引上坡, 不会对土壤造成太大的破坏;应避开禁伐区和自然保护区, 严禁在山坡上修建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滑道;贮木场应选择在自然地势较平缓的地带, 以利于平面及竖向布置, 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场址附近应有可靠的水源, 水量和水质应满足生产、消防、生活用水的需要, 并在位置上避免水质在远近期受到污染;有木材综合利用的贮木场, 场址选择应考虑木材综合利用的生产要求和“三废”的处理与环境的保护。

4 伐木作业

伐木作业是一个危险工种, 除了要应注意的安全措施外。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角度, 主要是减少伐木时对母、幼树, 保留树的砸伤量。这要通过控制树倒方向来避免。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4.1 总的树倒方向应与集材道成30°-45°角为宜:

一般情况下, 采取的伐木技术措施为锯上格、下檀、留弦、借向、支杆推树、夹楔等, 并应掌握伐木时控制树倒方向的四大要素, 即开檀要正, 留弦要准, 留心要小, 树倒要快。

4.2 降低伐根。

为了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伐根要降低到零, 最高不能超过10cm。同时, 应当避免使树倒向伐根、立木、倒木、岩石、陡坎或凸凹不平的地段上, 以免摔伤、垫伤、砸伤被伐木, 减少木材损失。

5 伐区清理

伐区清理包括采伐迹地清理、楞场和装车场清理、临时性生活区清理、集材道清理、桥涵清理、采石场清理和水道清理等7方面的清理工作。从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 清理的内容主要有:a.可利用的树桩和小径木应全部运出, 标准为小头直径大于4cm, 长度2.0m以上。其余采伐剩余物的应采取带状堆放或散铺的方式处理, 减少对林木下种和更新的不利影响。采伐剩余的堆放宽度小于1m.堆高不应超过50cm。禁止采用火烧处理采伐剩余物;b.拆除设施, 整平场地, 清除场地内的非生物降解材料和所有固体废物, 包括油/燃料桶和钢丝绳。深埋生活区的垃圾;c.选择草本植物或灌木、低矮乔木, 及时恢复这些地方的森林植被。

参考文献

[1]张会儒.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方式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 2007 (6) .

上一篇:如何办计生证明下一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