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硕士的论文(精选8篇)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私法中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特殊侵权行为领域-如产品责任―新的理论和规则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视。原因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频繁,产品的跨国性日益普遍,产品责任问题也随之增加。一些国家在处理这类跨国产品责任案件时主张司法管辖权,而与该产品相关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提出类似的要求;进而对这类涉外产品责任应适用的法律,即准据法,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如何解决这种跨国产品责任诉讼,成为各国国际私法领域又一个新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扩大也带来了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问题,尤其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问题无法可依--问问论文网与多家核心学术期刊杂志社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学术论文需要发表到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或SCI检索收录期刊等需求的作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学术期刊选刊与时间安排等相关事务联系尚编辑球球2798419225刘编辑企鹅号1269292199。
二、欧美国家关于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的最新发展
一般认为,产品责任属于一种侵权行为。按照传统的国际私法,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即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的行为地法。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国家大多采用对产品责任案件适用损害发生地的法律; 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贸易的全球化,产品责任引起的侵权行为地往往带有偶然性,且产品责任侵权与一般的侵权又有区别,最主要的不同是,其侵权行为地与受害人往往没有什么联系。因此,适用传统意义上的加害行为地法和损害发生地法,对一个受害人来说起不到应有的赔偿作用。基于这种特殊性,欧美国家首先放弃了侵权行为地法原则,引入一些新的、富有创建的规则。
第一,允许原告选择适用对其有利的法律。
1、产品生产地法;
2、原告惯常居所地法;
3、取得产品地法;
4、损害发生地法。
第二,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1、损害发生地法;
2、导致损害发生的行为地法;
3、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国藉、法人所在地及营业地所在地法;
4、双方当事人最集中的地方的法律。
第三,适用多项连接点、灵活选择法律适用原则。
一是1976年通过的《斯达拉斯堡公约》,这是欧洲理事会为统一成员国的产品责任法而制定的。
二是1985年通过的《欧洲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
三、中国现行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关于适用《民法通则》中的侵权责任规定。
第二,关于《产品质量法》中对责任主体的规定。
第三,关于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规定--学术论文出刊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约定期刊---安排杂志社审稿--修改定稿---确认---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不清之处咨询联系尚编辑球球2798419225刘编辑企鹅号1269292199。
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发展趋势
1.1 发展历程
工程硕士在美国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工程活动的涉及面迅速拓宽, 复杂性与日俱增, 对工程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康乃尔、达特茅斯等一批院校设置了5年制本科学士计划。这些5年制学位计划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本科工程师, 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康乃尔大学等院校对原来的5年制本科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在随后的20余年中, 提供5年制工程硕士计划的院校逐渐增多。尤其像康乃尔大学等个别院校矢志不移、从未间断, 在授予的学位中, 工程硕士约占一半, 远多于MS和Ph.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工程教育开始发生范式转变, 即重建工程教育结构及其教育计划, 更密切地回到工程实践的根本上来。此时, 由于麻省理工学院 (MIT) 首次介入这一行业而使工程硕士计划格外引人注目。从此, 工程硕士计划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特色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此时期, MIT院长乔尔·莫斯认为, 20世纪40年代, MIT引导美国的工程教育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 现在, MIT引导美国的工程教育从科学向工程的回归。他说:“我们正在复苏工程的灵魂。”“回归工程”的内涵, 即要把工程教育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转变到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上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要用“整合”或“集成”的思想重建课程内容和结构以及学会学习和终身教育等。
1.2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加强学科的联系与整合。20世纪80年代后, 美国工科院校重新调整工程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大工程观”的导引下, 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既在强调对有关技术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同时, 还要增进学生对更大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了解。1.2.2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美国有数以百计的工业-大学联合体, 有600多种类型庞大的学位体系, 这正是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例证, 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1.2.3以完善的专业坚定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来保障培养质量。为适应生源的多元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美国的专业鉴定制度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则在此多样化进程中起着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纵观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们就会发现, 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同时,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因素:a.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并且把这种重视落实到实际, 这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b.高等院校各项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调整, 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c.企业与工科院校的合作, 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d.中介组织的活跃和较为完善的专业认证及资格认证体系, 为培养模式多元化框架下的工程教育提供了质量保障机制。
2 专业学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984年12月教育部于转发《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 启动了培养工学硕士 (工程类型) 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 从而开辟了一条为工矿企业和国内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途径。在试点的基础上, 1997年4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同年10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实施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从而, 培养工程硕士的工作全面开展起来。截止到2007年, 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已达212个, 工程领域达40个;通过全国联考、自行组织考试和全国统考调剂录取, 年招生总数达57146人, 累计录取达33.8万人,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 (2)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在较短时间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培养过程不到位。
作为一种专业性学位,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与工学硕士是有所区别的。但当前人们对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理解及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诸环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国务院学位办的相关规定还难以落实到位, 突出表现在工程硕士在校学习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 双导师落实存在问题, 同时在教师指导、课程设置以及企业参与、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2.2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功能上过于狭隘。
在生源上, 主要来自大中型国有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来自科研院所及高校, 而且目前招收的工程硕士主要是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在工程硕士的服务面向上, 当前我国工程硕士仍以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 在就业途径和服务面向上过于狭窄。
2.3 质量保障机制不到位。
质量保障过于依赖政府的控制与监督, 没有相应完善的专业鉴定制度, 而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资格认证也不能有效衔接, 导致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不到位。
2.4 校企配合不足。
有调查显示, 只有26.0%的人认为校企配合密切, 61.8%的人认为能够配合, 有12.2%的人认为配合有困难;对配合“最困难的方面是什么”这一问题, 44.42%的人认为是教学时间安排, 其次是选拔研究生的标准、学位论文选题、落实研究生所在单位的导师问题, 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小 (3) 。
2.5 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在现有管理模式中, 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合作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 (制度) 不明确、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集权, 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3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改革思路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这就需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快速发展, 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要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快速发展以满足社会需求, 就必须对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行系统深刻的改革。
3.1 树立新理念。
加强研究, 必须要对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人的认识, 明确目标, 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都真正树立“工程”观念和“市场”观念, 使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生成为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3.2 明确政府职能。
在专业学位教育中, 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保证专业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应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建立健全高校、企业、社会高效互动机制, 应该说是目前政府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师人才培养相关法律体系, 形成对工程人才的科学开发与管理模式, 也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 要把重点放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上, 并把高等工程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关注、宣传和指导。
3.3 建立健全认证和监督制度。
美国工程硕士质量的保证不仅依赖于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悠久的校企合作传统, 更依赖于严格规范的专业认证制度与资格认证制度, 而我国在相关制度建设上的投入非常不足, 不仅没有通过外部工程专业认证制度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进行监控, 也缺乏必要的资格认证制度对毕业后的工程硕士的职业发展加以引导, 而仅靠教育内部评估和高校自身的力量来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显然是不现实的。
3.4 加强校企配合。
校企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条件各不相同, 只有两者有效配合, 发挥各自优势,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这种配合应贯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始终, 包括生源、双导师的选定与职责划分、培养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与论文评价等方面。而要使校企能有效深入配合, 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支持、激励与约束的政策制度, 使校企通过合作达到互利共赢。
3.5 突出办学特色。
目前,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优势和特色各不相同, 有综合性大学、理科主导型大学、工科主导型大学或全国性大学与地方性大学, 各类学校在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时, 应从学校实际出发, 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有选择性的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切实避免以前一哄而上而带来资源浪费与质量低下的现象。
3.6 追求管理创新。
现代管理学和系统论认为, 管理模式结构要素的相对平衡将有助于系统的稳定, 一旦系统内要素间的构架失衡, 系统的功能将会发生改变。因此, 新型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一定要层阶结构分明、管理层次职责明确, 力求体现以“培养单位”为本和以“分权”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要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高效、协调, 有利于调动各管理层次的工作积极性。
摘要:在借鉴美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史和趋势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工程硕士发展历史与现实, 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硕士,发展历史,趋势,改革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yz.net.cn.
[2]http://www.meng.edu.cn/htmls/ztqk/event.jsp.
关键词:工程;质量控制
一、工程质量控制的法制建设问题
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我国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政府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我们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一)法制建设重点要做以下几件事
一是认真执行建筑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施工许可制度是管理市场大门的,也是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执行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三是合同管理。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
(二)政府质量监督的不足和依据
那么现在政府质量监督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呢?我认为现有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政府质量监督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但现有的监督人员中大量还是施工方面的人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我们改进这些不足的总体思路是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结构质量为重点,以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为手段,以保证使用安全为目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政府最关心的是结构安全问题,是不要出现倒房子、塌桥这种恶性质量事故,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要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呢?因为,设计文件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如果设计有问题,结构受力就不合理,安全系数不够,怎么能保证结构安全。所以,一定要重视结构质量问题。
质量监督在施工阶段的依据,是将业主的意图和设计图纸转化成工程实体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核心和重点。此过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它们是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实行管理的共同性依据,具有通用、具体、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特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建筑材料及制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等,它们是工程质量检验控制的专业性、技术性、法规性依据。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性法规性文件,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鉴定材料质量的科学尺度。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首先对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特种岗位的操作人员,实行资质审查和管理
人是施工的主体,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创造者,人员素质的高低和质量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工程产品质量的优劣,只有经过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和管理水平、技术措施进行事前的严格审查把关,符合条件的方可进场作业。对于关键岗位、特种岗位和特殊专业上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证,如钢筋焊接工、施工电梯及塔吊的操作工、施工现场电工以及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等,都必须持有效上岗证件,方准上岗操作。
(二)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质量控制。材料设备采购进场必须具备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质量检验报告,同时具有当地建设行政部门签发的准用证。
(三)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控制。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编报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否键全;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造合具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地基基础、主体、屋面、装饰、设备安装以及冬雨季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可靠性和预见性。
(四)对技人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参数及投入数量是否恰当,能否满足该工程的要求,例如垂直运输设备选型,现场砂浆、混凝土搅拌机选型。
三、关于工程质量控制的监理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
现在的工程监理有相当多是建设单位说什么,他干什么,权威性不够。当然,监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当然要听业主的。但监理公司还有另一面,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因此,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来说,这两个负责是一致的。如果出现了分歧和矛盾,我看就要找原因了。原因恐怕多数是建设单位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我们要再次强调,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二)推进监理公司提高素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
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自己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补上去。现在大多数监理公司从事施工工作经验多的人比较多,对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一些以设计单位为基础成立的监理公司,懂设计的人多,有施工实际经验的人少。监理公司应该是这两者的结合。现在有的人提出要不要搞消防监理。我不主张成立各种各样的专业监理公司,这么搞,建设单位受不了,要请消防的监理公司,还有请装修的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应该是有综合能力的,有各种人才。当然,还有一种出路,一定要成立专业监理公司的话,那么就受雇于综合型的监理公司。具体怎么办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监理公司要在人才结构上、能力上尽快进行调整,适应监理工作的需要。
(三)监理要讲究职业道德。
致:云南橡胶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部
云南鸿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由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云南橡胶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工程合同工期为270天(实际开工日期2015年4月26日,竣工日期2016年1月25日),因以下原因导致工程未能按时完工。
1、建设单位无正式施用电2015年4月26日至2015年9月11日。
2、1#栋建筑基坑移交我单位时间为2015年5月4日;2#栋建筑基坑移交我单位时间为2015年9月22日;3#栋建筑基坑移交我单位时间为2015年11月24日;4#栋建筑基坑移交我单位时间为2016年10月25日。
3、建设单位一直未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关条款约定并履行,按时且逐月拨付我单位工程进度款,未拨付我单位工程进度款的准确时间为2016年8月31日
特申请延期至2017年7月25日,望批准!
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橡胶厂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部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2.2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3.2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 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其进水口已经建成。
2.3.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3 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三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
惠安县螺阳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部
承包[2015]开工报告001
开 工 申 请 报 告
致:惠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我项目部于2015年03月21日进场以来,经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项目部目前已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进场后我司首先完成了项目部各职能机构的组建工作;并制定项目部管理制度,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商讨制定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此方案计划通过了公司领导的审批)。并落实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施工机械设备、原材料(通过检测合格的原材料)的进场工作。完成了前期的施工布置,目前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特此申请开工!
望审查批准!
福建天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1 在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模块中,为了提升基坑建设的安全性,通常要进行技术体系的优化,从而进行基坑事件的预防,从而实现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这就需要展开监测模块的优化,保证其准确性、安全性,从而进行施工模块的有效反馈,进行施工信息的及时反馈,保证基坑开挖模块及其支护结构模块的正常施工,从而满足当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的需要,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保证基坑工程监测方法体系的健全。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施工模块中,进行建筑物、地下管网等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通过对这些物体的支护结构及其相关环境动态变化的分析,更好的进行建筑施工工作的开展。这就是所谓的深基坑开挖监测模式,这需要一系列仪器设备的应用,运用一系列的手段进行综合监测,确保建筑工程综合应用效益的优化。积极做好开挖的准备工作,针对土体变位动态行为展开监测,进行一系列岩土信息的积极提取,进行监测结果的勘察,明确其预期设计的性状差别性,进行原有设计成果的分析及评价,从而满足当下施工方案的工作需要,对相关施工阶段可能出现难题进行解决。此时可以借助修正岩土力学参数和反分析方法计算来完成预测。为了能为后期开挖方案和步骤提出有用的建议,就需要合理和优化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从而能够及时预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险情;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工程安全。
1.2 在监测模块中,周围环境的监测工作是必要的,这需要展开构筑物、道路建设、地下管网建设等的监测,又如进行相近建筑物的倾斜、沉降情况的了解,进行其沉降时间、过程的监测,保证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沉降等情况的监测,进行土层孔隙水压力测试模块、桩侧土压力测试模块的协调,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具体监测项目的选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情况。支护体系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沉降监测,支护结构倾斜监测,支护体系应力监测,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支护体系完整性及强度监测。
在基坑监测模块中,进行相关设备的借助是必要的,比如进行专业仪器的应用,比如测斜仪器,进行支护结构、土体水平位移情况等的观测。通过对经纬仪及其水准仪的应用,进行地下管线、周边环境等的测量,积极做好相关沉降模块及其变位模块的测量,进行深层沉降标的优化,进行支护结构土体位移变化情况的分析,进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的判断,这也需要进行土压力计的应用,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状态是主动、被动还是静止的,或测量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等,来检验设计中的判断支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和计算精确度。孔隙水压力计: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坑外土体的移动,可用该仪器来观测支护结构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水位计:为了检验降水效果就可以采用该仪器来量测支护结构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1.3 在钢筋应力计应用模块中,为了进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展开该设备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实现结构弯矩、轴力等的量测,通过对温度计的应用,进行基坑测量模块的开展,进行温度变化应力情况的计算。通过对钢筋应力计及其温度计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将温度计和钢筋应力计一起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支撑中。混凝土应变计:要计算相应支撑断面内的轴力,则需要采用混凝土应变计以测定支撑混凝土结构的应变。低应变动测仪和超声波无损检测仪:用来检测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
每一种监测仪器都涉及到工作前的监测工作,这需要进行埋设前的检验,比如针对其设备的防水性、温度率定、外观等进行检测。在埋设安装环节中,传感器需要进行重复标定,比如针对水压力盒、应力计等,要确保测斜仪、水准仪满足日常工作的设计需要,应每年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校正,并出具合格证。由于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大多在室外甚至地下,而且埋设好的元件不能置换,因此,选用时还应考虑其可靠性、坚固性、经济性以及测量原理和方法、精度和量程等方面的因素。
2 监测应用方法的分析
2.1 为了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针对建筑物的设施现状、裂缝情况等进行调查,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可以进行摄像、拍照等工作的开展,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的开展,积极完善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在工程工作模块中,也要进行监测工作设备的更新,要保证相关监测工作人员对观测仪器的正常使用,进行观测方法体系的健全,保证观测路线的优化。这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埋设工作,进行基准点的优化,保证观测模块的正常开展,进行基准点的优化,控制其施工的影响范围,保证其稳定性的检验。在施工之前,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初始观测。这需要展开开挖过程中观测模块的优化,进行初始观测方案的更新,保证观测值的稳定性,进行观测频率的有效控制,针对其报警指标情况、变化速率情况等积极展开分析,进行危险事故的积极解决,必要时需要进行观测次数的提升。进行观测点的良好布置,进行深埋测点的充分考虑,保证其正常性的受力,从而满足结构强度及其变形强度的应用需要,从而实现当下监测工作模块的有效开展。
2.2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效益,进行观测点的优化布置是必要的,这需要沿着基坑进行设置,进行支护结构圈定梁顶部的设置,进行支撑顶部的布点的适当选择,进行观测点精度的优化。在日常监测模块中,也要进行观测间隔及其测点布置模块的优化,这需要遵循相关的应用原则,进行一定间隔内的监测点的布置,保证建筑物重要位置的加密布点的添加。这需要机械基坑开挖工作的优化,进行规律性的监测,要随着开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观测次数的优化,如果该开挖环节面临着巨大的位移情况时,进行观测频率的优化是必要的,这也需要考虑到施工模块的相关因素,进行实际工作效益的优化。
在支护结构倾斜监测环节中,进行测斜仪的监测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展开优化,进行关键环节的钻孔工作的开展,进行测斜管的有效布设,进行高精度测斜仪的正确应用,提升其监测效益。根据支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倾斜变化情况,应该及时提供支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保证测量精度的优化,提升其支护结构倾斜监测模块的效益。
2.3 在支护结构测斜点间隔优化过程中,要进行其测斜点的控制,保证其测斜管埋置深度的控制,保证基坑开挖深度的优化,进行测斜管与支护墙深度的控制,保证支护墙埋深的控制。进行测斜管的竖直优化,进行定向槽的积极设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在支护结构侧面布设测点并采用光学经纬仪观测支护结构倾斜。
3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监测体系的优化,可以满足当下基坑工程的监测工作需要,从而提升其建筑工程的应用效益。
摘要:国家经济的开展,必然离不开建筑工程基础体系的健全,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分析,有助于当下建筑工程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升其应用效益。在文章中,笔者就基坑工程监测模块展开分析,完成监测整体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模块的协调,以更好的开展建筑工程日常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1.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工程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工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经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其目标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费用控制,而且要联系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最终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组织建筑行业的一些专家、学者、工程管理人员等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这就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第三,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去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环节,绝大多数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劳务队使用它们的自有机械和自供材料来完成的。由于我国劳务队伍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对劳务队进行管理,而且往往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被牵制甚至浪费,管理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2.1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在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该规范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推行项目施工管理体制改格经验,对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期也相继颁发了与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许多建筑工程企业并没有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而相应的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建立,导致了建筑管理部门的职责难以落实,不能依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开展建筑管理工作。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不足。我国的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管理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诸多的建筑企业中,由于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势,存在重视技术轻视管理的问题,片面认为技术水平提高能够直接使企业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忽视了技术手段是需要专业团队专业人士来实施的,团队人员的管理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实现的。第三,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也逐步增多,而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在建筑行业内形成具有全国性、专业性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而建筑工程管理缺少高素质的、高技术含量的复合型人才,制约了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不利于建筑管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2.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系统管理工程,管理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从政府审批、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诸多环节,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建筑企业投入建设与施工时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以及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利用和控制,及时消除不利于保障建筑工程顺利开展。二是内部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等。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员的管理,人员包括建筑工程的组织者、决策者,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这些人员综合素质与岗位职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其质量安全是必须严格控制,此外机械水平也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先进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
3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原则,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1建立健全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自1998年起就已逐步形成建筑法规体系框架,规范建筑活动的三大法律支柱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后期又颁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大量部门规章,作为配套法规完善建筑法规的内容。在2011年4月22日通过了《建筑法》修訂,通过法律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自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和政府不断完善和加强法律法规,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增加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严格控制和考核工程管理企业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发展,其管理内容和过程需要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才能保障建筑企业向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保障工程管理实践过程中职责的落实,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3.2树立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与国际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组织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制定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积极应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3.3加强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要想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实施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建筑工程管理要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建筑工程在实践中遵循管理原则,落实各组织部门的职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3.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要吸纳高素质的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以及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提高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含量,优化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4总结
【关于工程硕士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分析论文06-16
关于工程清场的函10-01
关于工程政府采购的申请06-01
关于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制度10-03
关于申请工程消防验收的报告10-26
关于的工程费用申请报告范文11-20
关于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的函05-29
关于申请工程款支付的报告06-17
关于工程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的请示11-17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若干问题的探讨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