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精选8篇)

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 篇1

当前正值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春季开学将面临流感在学校传播的危险,要求学校做好开学后呼吸道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做好开学后返校学生的健康监测与管理。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疫情信息沟通,做到传染病病人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学校要对食堂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彻底清洗、消毒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用具;清除上学期剩余的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保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搞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室内室外环境的清扫保洁,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实验室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做好学校安全供水工作。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供水设施与设备(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 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知识,生活变动事件,学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简称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单位, 学生是突发事件的易感人群和防控重点[2]。预防与控制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发展, 值得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在学校突发事件中掌握应知应会知识, 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为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突发事件防控, 笔者于2011年5—6月对昆山市小学生突发事件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昆山市各镇1所中心校、城区1所重点小学和所有流动人口子女小学 ( 简称民办校) 共26所, 其中公办校、民办校各13所, 每所学校四~六年级各抽取1个班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2 187名, 女生1 713名。共发放问卷3 900份, 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 405份, 其中男生1 906份, 女生1 499份; 四 ~ 六年级学生分别为1 030, 1 138, 1 237份。

1.2方法自行设计制定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知识12题和饮食卫生知识4题。调查前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组织校医统一培训, 现场调查由校医组织实施、专业人员督导, 调查问卷为匿名自填、当场收回。

1.3统计分析数据录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突发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1.7%, 其中公办校总知晓率为76.5%, 民办校为66.5%; 男生为70.2%, 女生为73.6%; 四年级学生为68.1%, 五年级为72.1%, 六年级为74.3%。知晓率公办校高于民办校, 女生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669.352, 77.520, P值均<0.01) ; 随年级的上升知晓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77.457, P <0.01) 。16道题中, 除“学生患了传染病不应该坚持到校上课”知晓率达92.3% 外, 其余均低于90%。有10道题知晓率在70.0% ~ 86.0%, 其中“肺结核、麻疹、流脑及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最低仅28.5%。

2.2不同性质学校、不同性别学生突发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16道题中有14题的知晓率公办校高于民办校,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13题知晓率存在性别差异, 除“不吃不洁食物不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男生高于女生外, 其余均为女生高于男生 ( P值均<0.05) 。见表1。

2.3不同年级学生突发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不同年级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 除“甲肝、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肺结核、麻疹、流脑及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预防肠道传染病”、“不吃不洁食物不能预防呼吸道传染 病”4道题外, 其他各题知晓率均随年级越高呈升高趋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见表1。

注: * P<0.05, **P<0.01;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 昆山市小学生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普遍不高, 16道题中知晓率>90%只有1题, 而 <60%有4题, 总知晓率仅为71.1%, 表明学生此类知识掌握不够。不同类别学校、不同性别学生间知晓情况存在差异, 可能是由于公办学校在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方面明显优于民办学校, 知识积累和教育环境的不同造成知晓上存在差距; 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 可能与学习认真态度有关, 男生好动、学习自觉性相对差于女生。随年级上升知晓率逐渐增高, 与学生年龄增长, 接受的知识增多、理解能力提高有关。据统计, 我国学校突发事件已占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70% ~80%, 学校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与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3]。有调查显示, 学校突发事件占全年突发事件总数的77.72%, 发病种类主要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4]。江苏省传染病事件较多, 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5]。提示学校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突发事件防控知识面的提高, 教育、卫生部门应推动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防病宣传。

昆山市对近年水痘传染病信息报告统计显示, 学生发病率占37.89%[6], 以往也存有暴发疫情[7], 国内其它地区也有发生[8,9]。而从本文得知“水痘不是皮肤病”问题知晓率为82.1%, 学生的认知不足有可能造成对该疾病防控免疫力的缺失。患有水痘的学生往往居家隔离时间长, 常会影响课业的学习, 提醒校方要主动引导学生对防病知识的学习, 提高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

调查所示, “肺结核、麻疹、流脑及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问题知晓率最低, 仅为28.5%。张颖等[10]报道学校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 70%) , 其中水痘、腮腺炎、风疹、麻疹等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占74%。我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1], 从本文得知涉及饮食卫生4题知晓率并不高, 可见学校需应用科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知晓率,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保障生命安全。

“患有传染病不应该坚持到校上课”知晓率达92.3%, 可能与平时教师对学生和家长的宣教, 及学生耳濡目染有关。学生知晓程度不高的现状, 从另一角度体现出当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滞后,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受应试教育、师资、教学时间、理想教材、教育课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2]。

学校健康教育已被认定是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观念和增进健康, 进而促进全社会健康的一项有效公共卫生策略[13]。针对当今学校突发事件频发现象, 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具有十分必要性与紧迫性。开展突发事件知识的健康教育后, 中学生对食物中毒正确处理知识、预防传染病及正确处理总知晓率均明显提高[14]。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控制措施[15]。学校突发事件的防控需要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良好行为的养成, 同时结合校园日常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充分利用防控演练、同伴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应知应会应答水平, 最终达到预防控制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目的。

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 篇3

关键词: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应急预案

一、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相关理论

1.突发公共事件及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政府公共管理领域所遭遇的紧急情况,主要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对公共应急、社会稳定、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必须迅速作出决断,并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摆脱困境的突然发生的一系列公共事件或状态。

根据突发事件的概念,可以把中小学突发事件定义为:受到自然、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内部突然爆发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校园环境破坏和对学校或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

此外,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3.应急机制的构建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2)分级负责,分级管理;(3)预防为主,及时控制;(4)系统联动,群防群控;(5)区分性质,依法处置;(6)加强保障,重在建设。

二、廊坊市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现状分析

廊坊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都市圈中心地带,包括安次区、广阳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廊坊市的教育事业在近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256所,普通小学976所,普通中学209所,其中初中171所,高中38所。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在中小学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据笔者对廊坊市20多所中小学校的调查分析得知:

在硬件配套设施上,廊坊市中小学的消防器材、防雷设施、门窗装备、紧急疏散楼梯等的配备率均达90%以上,89.1%的学校设有食堂,55.2%的学校能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76%的学校设有相关的应急管理机构,65%的学校门前有安全警示标语牌。

在软件服务设施上,96%的学校校园内有板报、标语等安全教育宣传,96.8%的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的培训,5%的学校进行过安全演练,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门卫保卫值班制度和传染病检查制度的学校均达87%以上,45.3%的校园外围没有专人维护交通秩序。

据统计,廊坊市中小学校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其中,24%的事故因为学校的管理问题而发生,因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事故达38%,3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廊坊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在加强学校安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管理滞后、工作粗放等问题,对一些安全隐患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防灾意识和预防措施,结果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

三、廊坊市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危机预防意识

近几年突发事件给中小学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虽然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比较及时,但是仍然无法弥补给学校带来的损失。虽然突发公共事件看似神不可测,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只要做到未雨绸缪,突发公共事件中的70%还是可以预防。在廊坊市中小学中大都没有危机预防的制度,对于一些安全隐患没有重视起来,最终酿成了大错。而且廊坊市中小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人员活动比较集中,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学生本身对危机预防意识就没有深刻的认识,再者,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比较欠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非常薄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会不知所措。

2.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所谓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是指为了迅速、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损失,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方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动方案、行动指南、行动向导。

廊坊市中小学虽有应急预案但实际操作时问题诸多,例如,时间差不开、人员难到位、应急设备有限等问题,让应急工作难以有序进行。管理者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从何下手。同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够,缺少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校园秩序等的专项预案。

3.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传播的及时有效与否关系到整个事件处理的好与坏,可见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信息传播有两个作用:一是向广大民众提供信息,使其了解灾害的真实情况,以免事态扩大;二是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及时的处理。廊坊市大部分中小学信息传播渠道都不太畅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有些学校领导为了封锁消息,不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小道消息广为传播,造成了学生恐慌,扩大了事态,反而增加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难度。而且,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信息的报告标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信息系统直接割裂了联系,最终导致领导者对事件的严重误判,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

4.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有待加强

应急救援装备是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因素,因此救援装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廊坊市的中小学里存在着严重的应急装备建设不足,仅仅靠几个灭火器是根本无法满足应急管理的需要的。学校的经费有限,根本拿不出资金及时更新这些救援装备,再者,监测手段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这就无法发现安全隐患。

5.应急演练不到位

虽然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很重要,但是再生动的课堂教育都比不上实际的演练。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更喜欢实际操作,不仅有趣,而且效果明显,学生在演练的同时不但能学会自我保护,还可以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廊坊市的大多数中小学里,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应急演练,有的话,也比较单一,比如地震。学校领导不重视,导致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大部分学生都手忙脚乱,不知如何逃生,应急演练做得非常不到位。

四、完善廊坊市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的对策

1.加强危机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管理者和学生两部分群体抓起。对于管理者,他们的危机意识则关乎到全校师生的安危。管理者应学会如何预防危机,做到未雨绸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加强安全隐患的监测工作,做到预防为主,把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对于学校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宣传,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以及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自我保护是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其树立危机意识,学会在危机中生存。

2.制定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廊坊市中小学应该制定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制定包括公共卫生、传染病、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事件在内的专项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并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其次,可以建立应急管理小组,分工协作,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师,使其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遇到比较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各个参与的组织都要听从应急管理小组的指挥,确保统一领导,避免出现惊慌失措和手忙脚乱现象。

3.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对于在紧急状态下信息的发布权利要集中到某一部门,以确保信息发布主体的权威性和明确性,小道消息自然就不攻自破。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决策者制定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提高应急管理的可行性,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家长及时的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事态,以免他们情绪失控,扩大事态。

4.加大应急设施的资金投入

廊坊市的大部分中小学都把资金用在了教学管理上,而对于一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设施则无力购买,这就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完善应急设施,提高监测手段,要从筹集资金做起,筹集资金的渠道也有很多,可以通过社会的募捐,另外政府也要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为学校完善应急设施,做好物资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设备供应。

5.做好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对于廊坊市中小学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学校的领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演练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进行分门别类,比如地震、火灾。由学校应急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组织策划,凡是负有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的领导和教师都要参与进来,演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演练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负责人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应急管理,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验证理论的可操作性,并及时地加以修改。

参考文献:

[1] 徐文,徐勇.苏州市中小学校安全及应急管理现状调查

[J].中国公共卫生,2009,(8).

[2] 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2).

[3] 戴恒屹.我国中小学突发事件及其管理研究[D].曲埠:曲埠师范大学,2009.

[4] 渠爱莲.中小学安全隐患问题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小学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性罢餐、罢课、绝食、静坐、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校园内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事故灾难事件。包括学校校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所在地发生的、可能对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气象、洪水、地质、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对学校及师生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5、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利用学校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学校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

6、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定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按照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由高到低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件(一级)、重大事件(二级)、较大事件(三级)、一般事件(四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可根据事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振伟 副组长:李华

成 员:李闯、何永玲、崔大伟、马秀华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重大问题及时依程序向县教育局、镇政府等上级机关请示报告。部署和总结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二)学校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李闯,副主任:崔大伟,负责日常应急工作。

主要职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情况,提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报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督导、检查学校内各部门、单位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情况;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各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

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徐振伟,成员由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他相关单位负责协同配合。

社会安全类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崔大伟,日常工作由政教处、德育处、后勤处相关部门承担。

社会安全类工作组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指挥学校涉及校园和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响应行动;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确定与其他类特定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联系,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督促相关单位开展事件处置工作;决定信息报送县教育局和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标准、内容以及请示上级部门指示、援助等事项;决定对外公布、公开与事件有关信息的口径及发布时间、方式等;总结经验和教训,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徐振伟,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他相关单位负责协同配合。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类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何永玲,日常工作由后勤处相关部门承担。

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工作组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指挥涉及学校的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响应行动;积极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工作;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停课,是否进行人员疏散等应急处理办法;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及时向上级和有关政府部门报送信息,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请求指示和援助等;指导学校内各单位建立健全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机制;对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防范处置工作进行督察、指导;决定对外公布、公开与事件有关信息的口径及发布时间、方式等;总结经验和教训,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徐振伟,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他相关单位负责协同配合。公共卫生类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马秀华,日常工作由后勤处相关部门承担。

工作组主要职责为: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及时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适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请求指示和援助等;普及卫生防疫、食品卫生及相关安全知识;指导和组织师生紧急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督促内各单位落实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机制;决定对外公布、公开与事件有关信息的口径及发布时间、方式等;总结经验和教训,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考试安全类和网络、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徐振伟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他相关单位负责协同配合。

考试安全类和网络、信息安全类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崔大伟,日常工作由教务处承担。

工作组主要职责为:包括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完善网络运行、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信息,并适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请求指示和协助等;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督促内各部门、单位落实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决定对外公布、公开与事件有关信息的口径及发布时间、方式等;总结经验和教训,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1、信息报送原则

(1)及时: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应急办公室报告,不得延报。应急办公室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有关指示,逐级向教育局、镇政府报告;情况特殊的,还应向地方公安部门报告。各应急处置工作组应立即到位,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保持通讯联络通畅,必要时可预先通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好播报准备,尽最大可能疏散、抢救人员。

(2)准确:要全面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等基本情况,并及时以信息形式报告。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缓报。

(3)直报:发生特别重大(一级)或重大(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可越级直接报县政府应急领导小组。

(4)续报: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后,事件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县政府应急领导小组、公安机关等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

2、信息报送机制

(1)紧急电话报告系统

收到突发公共事件情况报告后,应急办公室按信息报告程序报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将信息通报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组和单位。把应急领导小组作出的处置批示或指示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单位。(2)紧急文件报送系统

突发公共事件执行电话报告后,应急办公室应立即书面正式报应急领导,通知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和部门、单位,并按照预案和部署开展工作。重大事件信息,应急办公室以信息专报形式报告县政府。

3、应急信息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3)和相关部门、单位已采取的措施;(4)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6)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各单位、各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4、具体的预警行动详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相关内容。

(三)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区分不同情况,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的主动权。信息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及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负责。

七、应急预案启动响应

(一)特别重大事件(一级)和重大事件(二级)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事件(一级)和重大事件(二级)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相关处置工作组应立即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应担任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总指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处置工作组成员应在突发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工作并直至应急响应结束。应急处置情况应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较大事件(三级)应急响应

较大事件(三级)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相关处置工作组应立即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分管领导应担任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总指挥,相关处置工作组成员应在突发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工作并直至应急响应结束。应急处置情况应随时向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若突发公共事件情形发生变化,应视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事件应急响应级。

(三)一般事件(四级)应急响应

一般事件(四级)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相关处置工作组应立即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工作。相关处置工作组成员应在突发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工作直至应急响应结束。应急处置情况应随时向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若突发公共事件情形发生变化,应视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事件应急响应级别。

八、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各环节的运行机制,保持通讯方式方法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安全畅通。凡达到划定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向领导报告及时处理外,还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送相关信息。

(二)物资保障

应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备,保障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充足。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

(三)人员保障

应按照的要求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处置工作。应急预备队主要负责由安全保卫、行政后勤、医疗卫生和维护稳定工作的部门、单位所在人员组成。

(四)培训演练保障

应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北戈庄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一、目的:

为构建我校教育教学中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有效防范和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件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与《学生伤害事件处理办法》及《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运转高效;措施果断,处置有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王彦修

组员:王德志

田超

王存芬

王喜尊

三、突发事件级:

1、一般性突发事件。如传染性疾病。

学校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⑴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中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⑵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需转院治疗的立即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到医院治疗,然后再通知其家长陪同就医。⑶学校铎病人所在的班级及涉及的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切断传染源。

⑷病人在治疗期间,禁止任何同学、同事探望。学校应发现疑似病人时,要立即上报教管中心等上级部门。

2、重大突发事件:如集体性食物和水事中毒。

学校要本着维护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的目的,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水事和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一旦发生学生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⑴封存食物中毒和水事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及现场,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卫生机构抢救病人。⑵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3、特大突发事件。如发生地震、洪水、火灾等。发生地震时,教师要迅速作出决定,让学生或躲避或立即撤离危险的楼房到操场上去;发生洪水时应让学生到高处等待外界求援;发生火灾时,禁止学生参与救火,及时让学生远离火源地。因此,不管是地震、洪水还是火灾,教师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⑴在事件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疏散,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将发生的事件信息传递到指挥机构。

⑵指挥机构的领导小组人员,应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紧急疏散,具体办法如下: ⅰ利用校内喇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ⅱ用手提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或撤离。

ⅲ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课任教师立即到现场或教室内指挥撤离。如操场上、大门处等避开事发地点。

四、应急处置程序。

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应立即向110、119报警,在通知120救助的同时,第一时间内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报告,内容如

下: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等;

2、突发事件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并进行救助或疏散工作。

3、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初步判断。

4、事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并稳定师生的思想工作。

5、事件报告单位。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

1、加强领导:

教育安全稳定事关社会与学校的大局,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机制建设:

学校建立和完善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理机制,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3、业务培训和演练:

学校要根据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小组进行各项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与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

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 篇6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的具体工作要求,我校组成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小组针对校园内安全进行了全方位详细的安全隐患大排查,现将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二、基本情况

我校有教职工数:3i人,学生总数456人;学校总面积15398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510平方米。

三、自查情况

1、我校组织管理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设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并由分管领导xxx xxx负责。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项制度较为齐全:有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有学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有学生晨检制度且晨检工作比较规范;有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有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有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有公共场所管理制度;有教学卫生管理制度;有宿舍卫生管理制度;有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有垃圾管理制度;有厕所卫生管理制度。

3、学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符合卫生标准。

4、学校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了各类传染病疫情预防、登记和报告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5、饮用水卫生由xxx水厂提供,水质检测报告记录存档,符合国家标准。

6、我校学生一日三餐由学校统一管理的食堂提供,随时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监督,并建立了各类台帐。

7、教室、厕所、餐厅等设施符合卫生要求。

四、存在的隐患

1、校外设摊摆点的饮食安全不容乐观。

2、我校学生因病或突发疾病到正规的医院救治,路途较远,贻误病情存在一定隐患。

四、努力的方向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对策研究 篇7

关键词: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1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涵义和特点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就是在事先没有预警的状况下突然爆发的, 且发生于高校校园抑或是和高校成员相关的, 并且严重地对高校以及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教学、工作等运行秩序并带来破坏性影响的紧急事件。突发性、广泛性、公共性、危害性等是这类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出特点。

2不同类别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故、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等五大类事件。

3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

(1) 近年来, 我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很快, 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所重点关注的都是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公众也在普遍关注着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有关部门在这样的促使之下也出台或者修改了相关的政策或法令。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受关注程度日益提高,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2)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 信息网络安全导致的校园突发事件越来越多。高校已成为网络运用最为密集的地方, 大学生心理素质差, 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缺乏社会经验,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会很快形成网络上的舆论,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可能只是一个热点事件和一种情绪化的意见而引发的。网上的声音往往较为偏激, 多是表示不满或煽动性的言论, 这就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激化, 网络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其次, 心理问题类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依照相关的调查可得知, 全国有28%的大学生都有着程度不尽相同的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这之中, 约为10%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达到了中等程度以上, 并且, 出走、自杀、杀人等事件也大多是因为心理的问题而带来的, 更令人堪忧的是, 这类事件的发生一直在呈现着上升的趋势。

还有, 接连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类事件。近些年来, 高校发生的建筑物安全、火灾、户外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事故类事件也日趋频繁, 危及师生生命安全与校园稳定。

最后, 持续呈上升趋势的治安事件和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伴随日趋复杂的校内和校外环境, 不断出现的高校校园及高校校园的周边的治安还有刑事犯罪案件 (如偷盗、诈骗、抢劫、故意伤害等) 也在呈上升趋势。

4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对策研究

4.1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

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忧患意识, 牢固树立预防是第一的这一观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预防工作, 要做好这个工作要求了要携手联动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等等多个方面, 还需要学校健全自身的组织制度、完善自身的预防措施, 并密切配合各个环节, 将预防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

还应当加强建设预防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管理队伍。在预防突发事件的这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辅导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业务能力进行提高, 并将辅导员队伍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地发挥。还应当继续重视大学生社团组织所具有的自我服务、教育和管理以及发展等的社会教化功能, 将大学生社团组织在预防高校突发事件当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

把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规章和制度加以健全。建设起预防的规章制度, 就是要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校园食品安全制度、校园信息通报和信息沟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落实责任,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以“责”定“权”、“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来落实突发事件预防工作的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 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人。

加强纵横协调配合, 实施资源共享。高校处理突发事件应加强校区之间、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学校和当地政府等三种关系的协调配合和联动。

4.2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

高校应急管理的预警系统就是为第一时间发现高校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迹象所建立的一套可以感应突发事件到来的信号检测和报告系统。它是高校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建立的警觉与防范的系统。系统具有信息分析、预防准备、即时监测和信息沟通的功能。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预警系统和电子预警系统。预先设定突发事件的一系列相关的预警指标, 并且根据该指标分析信息, 并依照该分析结果来判断突发事件所发生的可能性就是指标预警系统。经由电子技术以及装备来采集信息、分析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关预警活动等等的自动预警系统就是电子预警系统。

突发事件监测子系统和突发事件评估子系统以及突发事件决策子系统组成了这样的预警系统。并且该子系统是相互关联以及统一的。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突发事件的相关的征兆的严密观察并且对来自学校内和学校外的不同的渠道所发现的信息以及信号进行采集和整理的是突发事件监测子系统;对于所检测到的一系列信息进行有效整理以及分析, 并且以此作为对未来可能要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参照来进行作出评估的是突发事件评估子系统。作为决定下一步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和是否处置得当的前提也是预警系统核心的是突发事件决策子系统。

高校还应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和领导小组进行组建, 学校的校领导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是该小组的主要成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条目详细的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由突发事件管理小组的办公室共同制定。要组建由学校监控、院系监控和学生班级监控相互沟通协调、共同防范的全方位的校园突发事件监控体系。其建立要包含这些方面: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 在校的表现和心理的状况等等, 此外还要建立课堂教育辅助机制,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教育, 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多渠道开展安全以及心理这些方面的培训活动, 从而进一步将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加以提高。

4.3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

4.3.1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依靠科学、共同参与的原则。

4.3.2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体系包括指挥调度系统、处置实施系统、支持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辅助系统。

4.3.3突发事件处置的组织体系。高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与目前高校的组织机构相对应, 设立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学院 (系)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两级机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 负责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由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担任组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体协调工作。学校、学院两级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均应结合应急管理处置工作体系合理分工。学校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要全面地对学校的各种突发的事件加以管理并对其负责, 对于对学校的安全以及稳定工作等相涉及的较为重大的问题以及应急事件要第一时间作出决策制定办法对其进行干预。院里的应急管理小组要在校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对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应急管理进行具体的负责, 并要积极地支持以及配合学校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一起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还有处理工作。

4.3.4突发事件处置的程序

(1) 加强情报信息力量建设, 完善预测预警机制,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 指挥中心要始终对校园安全形势进行监控, 跟踪可能会发生的危机校园安全秩序的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 校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确认还有分析, 从而对事件会不会威胁学校师生的利益和安全进行判断。

(3)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 学校的有关部门应迅速控制事态。事件的突发性要求处置工作必须要突出一个“快”字, 快速出动是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消除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保证。学校控制事态的主要策略有迅速隔离险境、转移师生员工的注意力和进行强制性干预。

(4) 当高校突发事件得到初步控制之后, 学校应该马上组织力量展开调查研究, 探寻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 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性质予以确定之后, 应迅速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对策。

4.4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管理

一般而言,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都会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造成影响, 由非自然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还会对学校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1) 学校应首先恢复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重建学校的良好形象, 对引发突发事件的重点部位、关键人员以及学校还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认真反思, 查缺补漏,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2) 实施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一种心理援助和辅导过程, 目的是对那些经历危机, 处于困境或者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使之恢复心理平衡。高校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包括焦虑心理干预、哀伤心理干预、失恋心理干预和自杀心理干预。高校心理干预的策略包括建立心理问题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3) 构建应急管理的评价体系。突发事件管理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查找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探寻抑制突发事件再次爆发的措施, 对应急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及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协作能力进行评测, 如果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则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评价实施工作一般由学校突发事件管理机构按照学校领导的布置来实施。按照评价主体不同, 可分为基层单位评价、师生评价、专家评价、学校领导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社会评价与综合评价等。

参考文献

[1]计卫舸, 武宇清.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类型及诱因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

[2]赖文燕, 蔡国栋, 陆艳梅.高校危机事件成因及管理原则[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6) .

[3]李余华, 李黎青, 丁阳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4]武余清, 王余丁.高校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研究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

小学防控突发公共事件 篇8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较多,包括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而高校属于科研与较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严重危害在校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而且容易引起群体慌乱,导致教学秩序难以管理,甚至影响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状况。我国广西省有关部门对此相当重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一)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广西高校的应急管理质量较低,主要是由于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规范。当突发事故时,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仅仅采取临时解决措施,效果不大,导致灾害扩大,局面难以控制。

(二) 应急管理机构不齐全

广西高校当前的应急管理机构不齐全,并未设置应急管理部门,缺乏固定的突发事故处理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在突发事故时,情况紧急,高校难以及时安排好相关事故处理部门及负责人,不能迅速监测、管理事故的发展情况,使得事故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效果不佳。

广西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一)应急预测机制

广西高校应当通过建立高效的应急预测管理机制,及时监控,通过有效、适当的监控与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

(二)建立高效的预警制度

通过建立高效的预警制度,可以有效的防范与解决由于突发性事件所产生消极影响,并及时处理该突发公共事件,将伤害与影响最小化。各大高校应该通过开展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排查,通过分析,并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具体处理方案。广西高校应当加强学校的日常预警管理,尤其应当加强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力度,全面、有效的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与应急能力。

(三)建立应急管理方案

广西各大高校应当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案,未雨绸缪,在发生公共事故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越的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战略规划,编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方案,可以在公共事件突发时,以最快速、最适宜的方案进行应急管理,预防灾害扩大。

其次,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急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可以由各个部门编制相关应急方案,通过高校的最高决策机构进行审核、确定,由校领导最终将已确定的应急管理方案发布。应急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决策部门、组织部门、应急信息发布、预防措施、救治措施、安全策略、评估恢复等,确保在高校突发公共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健康,避免伤害扩大化。

(四)建立应急管理监测体系

由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较大,后果较为严重,高校应当建立应急管理监测系统,采用有效的应急预测技术与体系对有可能发生的公共事故进行预测,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采取预防措施。应急管理监测系统指的是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可以有效感应突发公共事件的信号监测与报告体系,由系统所发出的的信号与公共事件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可以有效帮助高校采取高效、全面的措施,尽快处理事故。

其中,应急管理监测体系必须通过收集相关重要情报信息,以统计方式与影响评估体系进行整理,并定期监控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监控、管理,结合相对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与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另外,应急管理监测体系主要分为:事故信息发布部门、组织部门、保障恢复组,对高校的公共事件做好监测与预防,由事故信息发布部门收集、整理情报信息,充分调配教师及学生力量,切实做到快速、全面、有效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避免引起学生与教师的恐慌情绪。。

二、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

高校必须通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报网络资源,包括院系到专业、具体班级的情报信息。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置站哨点对事故进行检测,收集事故信息,对搜集到的具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完善,将具体信息上传到高校情报信息网络资源,确保高校的突发事件情报信息可以为检测公共事故的发生概率与发生情况提供作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及伤害率。

(一)应急沟通机制

1、应急沟通的主体

(1)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学生家长。

由高校的应急预警体系可以预测可能会发生公共事件,预测管理与监控小组应当及时通知学校内的教职工及学生、学生家长有关事故的具体情况,预防措施等,避免导致学校混乱。预测管理与监测小组在进行信息发布时,应当尤其加强注意学生与教职工的心情,引导教职工与学生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降低事故的上海率。

(2)高校的上级部门。

由于公共事故不仅危害性大,而且危害蔓延速度较快,高校必须与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报告,请求适当的支援。高校应当确保事故的发展得到控制,避免出现大量伤亡的情况。

(3)新闻媒体。

当公共事故发生之后,高校必须成立专门的沟通小组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小组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尤其要注意回答媒体的措辞及解决措施,从容不迫的应对新闻媒体,高校应当为外界树立运筹帷幄的形象,避免产生恐慌,引起不必要的扰乱。

(二)应急沟通方式

在面对突发的公共事故时,高校必须保持信息渠道畅通,选择适宜的方案进行应急处理。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之前,学校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管理现场,经过详细的调查与了解,将事故的具体起因及发展现状,引发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等内容,向高校内部的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沟通的渠道方式主要包括:以校园网通知的发布形式、以高校论坛、BBS平台、以网络博客、学生及教师的邮件通知方式等,及时发布最新信息与事故情况。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教职工在网站上互动讨论的方式,由学校学生会等社团管理委员会人员进行管理,尽量发布正面消息,及时辟谣,防止图谋不轨的人散播谣言,引起高校校园内恐慌,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率及影响率。

另外,除了发布事故的具体实际情况发展状态之外,高校还应当抚慰学生与教职工的心理,避免引发恐慌,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及时公开事故的进展情况及处理、解决方式,避免教职工与学生的大量猜疑,使得后果更为严重。

(三)应急决策与处理机制

1、建立健全的应急决策体系

由于高校的突发事件情况紧急,除了提前制定较为完善、系统化的应急管理、处置方案之外,广西省高校还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决策管理、处理部门,及时进行决策管理探讨。

高校发生事故之后,如何处理事故成为整个事态发展的关键之处。高校必须确保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防治、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突发事故之后,高校应当通过商讨,及时作出决策,以最合理、最适当的措施、方案进行处理,控制突发事故的局势及发展状态,降低事故的灾害性及发生范围,保护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健康。

2、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体系

高校定了主要的决策思路之后,应当着手进行事故处理,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体系,在事故发生后全面、有效、快速的抑制住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发展速度。根据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及时向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工作,并将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稍微调整,及时落实到预防工作之中。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学校进行卫生管理、控制工作,确保学校内的卫生环境,尤其是食堂、教学楼等场地的卫生达标。高校还应当加强对后勤的管理,健全医疗保障措施,包括医疗药物、医护人员的配备,确保各个环节都准备充分,责权分明,稳定校园局面,及时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素质,从而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当发生流行病毒时,通过提高学生与教职工的身心免疫能力,提高学生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

(四)应急保障与恢复机制

1、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高校必须事先做好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的应急保障,确保突发公共事故时可以有充足的应急资源供给,保障高校的应急物资、设备的可使用性,确保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各类情况。

2、高校在事故发生之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应急部门,包括主要负责人员、医护人员、执行人员及义务学生,确保在事故发生之后,采取适宜的方针措施,或将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投入实施,防止事故灾害继续扩大化。

(五)建立应急恢复机制

1、广西高校应当及时组织事故过后的恢复、重整工作。

当事故过后,高校应当适时对事故所产生的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制定后期恢复、重整的工作计划,结合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管理中发生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日后的应急管理工作。另外,高校还应当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高校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2、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突发事故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伤亡或财产损失,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及失落感、落寞感,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高校可以通过团体或针对单独个体的方式,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辅导,与其沟通,帮助学生与教职工早日恢复心理状况,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

结语

由于高校突发事故的紧急性与难以避免性,广西高校应当加强对事故的预防及事故发生的应急方案制定,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及时进行应对与处理,使得突发事故发生率及发生后的灾害率最小化。通过建立完善、可行的高校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保障学校内教职工与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度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研究专项课题(桂教安稳[2011] 26号) 阶段性成果 。

上一篇:红头文件会议纪要模板下一篇:写活着的议论文作文700字